高师声乐教学改革
高师声乐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研究
高师声乐 的教 学是现在培养 中小学音乐教师 的主要途径之
一
,
其在音乐教育 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相应 的提高了对老师 的要求 , 怎样培 养满 足要 求 的声 乐老 师成 为高 等师 范院 校音 乐教学 的关 键所
了。这些 问题将严重阻碍对于合格的实践能力 强的中、 小学声乐 老师 的培养 。解决这些 问题是提高声乐教学的当务之急。
步结合具体 的实践我们还应进行怎样的改革。
3 . 1 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学 习应该是学生 自己的事情 , 只有学生转 变了这个观点 , 将 被 动学 习变 为 自己主观上 的能动学习 , 声乐教学 的质量才会得到 极 大的提高 。现 在学校和教育 界的不同层次 已经认 识到这个 问 题, 并 初步采取 了相应 的措 施 。现在 高师 声乐教学 中 , 老师 已改 往 日的满堂灌方 式 , 在课堂上首先让学生对于一个新 的知识 点进 行探讨 , 相互解决 有疑问的 问题 , 由感觉疑 问最 少的 同学在学 生 面前讲述 这个知识点 。老师在这个过程 中仔 细听学生 中存 在的 问题 , 在学生讲 完后对其肯定 的同时纠正这些问题 。然后老师再 针对所 有学生还存有 的问题进行解答 。我们这种改革具 有很多 方 面的好处 : 首先是将 问题解决 的主要任务交 给了学生 , 能够提 高学生解决 问题 的积极主动性 。另外 , 某个对这个领域掌握 比较
目前 , 高师 声乐教学在教学模式 、 教学 内容 、 授课 形式 、 理 论 教学和实践教学等方面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下面 , 我们从这几个
方 面分析高师声乐教学 的现状 。 2 . 1 音乐教学不受重视
由于 中学 的学 生都是 以数学 、 英语 、 语文 、 物理 、 化学 、 政治、 地理 、 历史等课程为主要 的教学 目标 , 根本就不重视学生的音乐 、 美术的教学。有些学 校的音乐教师 只有一名 , 这很难 达到音乐教 学 的目的, 这种现象很严重 。 2 . 2 教学内容存 在缺陷 现在高 等师范声 乐教学 的 内容 和新课标 的要 求相去甚 远 。
浅谈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
势, 对课程计划与设置进行研究已
维普资讯
倾听来 自中小学的声音 。事 实上 ,
这两种 改 革还存 在 着一定 的差距 。
“ 实习课”让学生讨论 , , 教师点评 , 师生共同探讨音乐教学法 , 使高师
高师 音乐教育专业学 生毕业 后在短期 内不能适应中小学音 乐 教学工作 。 固然他们应接受在岗继
衡性和通用性 。 重音乐专业学术水
成为高师音乐教育改 革的当务之
平。 轻教育学科理论和教育实践以
及综合人文素质的养成。 在教学方
急。 培养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 已经
成为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 。 作为为
育层次的综合型、 实践型以及实用
型发展 。 : 否把 中国音乐 史 、 如 可 民
到高师层次的特殊性 。 不能降低层 次。也就是说 。 在课程设置的结构
族音乐、中国传统音乐名作 赏析 等 , 合为 “ 综 中国民族音 乐” 一门 课?可否把欧洲音乐史、 其它国家 民族音乐赏析 、 近代音乐等综合为 “ 世界音乐发展史” 等。
式” 式 , 模 只在低年级开设独唱体 系的教学 。要求学 习声乐基础理 论。 并进行一定时间的独唱能力培 养。 但不强求每个学生都有独唱的
生不会写教案 , 所以高师应开设一
些教学法的课程 。 中小学建立起 与 非常密切的关系。 高师与中小学建
对于这 一部分带 有师范共性 的课程 , 如教育学 、 心理学、 教学法
3 关 于声乐 、 首先 改 革 目前声 乐教 学 “ 学院
上应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与实践 。 面对高 师音乐教 育专业长 期
形成 的庞杂教 学计划 和多元自成 体系条块状学科设置 。 必须进行重 新整合和必要 的知识更新 。
浅谈高师音乐教学改革
高等 师 范 音 乐 教 育 是 从 学 堂 乐 歌 开 始 逐 渐 形 成 的 。 十 八 世 纪 中叶 、鸦 片战 争后 ,西 方资 本主 义 入侵 中 国,西 方 音乐 文 化 随 之 传入 中国 。再 加上 但 是 知识 阶层 中一些 主 张 革新 的人 主 张 参照 欧 西 体 制 实 现 改 革 ,所 以清 朝廷 于 1 0 在 两安 颁 布 实行 “ 法 91 变 新 政 ” 中决 定 命 张 百 熙 为 学 部 大 臣 ,准 奏 订 立 了 《 定 学 堂 章 奏 程 》 ;1 0 萧 友梅 、李 叔 同 、 高寿 田 、冯 亚 雄 、 曾志 志 、路 黎 92 元 、陈 从 志等 人 志愿 到 日本 、 欧洲 专 学或 兼 学音 乐 , 同时 国 内陆 续刊 出了 国 内和 日本 各种 各样 的唱 歌 书 ,在许 多新 学堂 中 也普 遍 开设 了 “ 歌课 ”; 10 年 《 定 学堂 章 程 》正 式 实行 : 1 1年 乐 94 奏 92 中华 民国政 府建 立 后政 府 教育 当局 又 明令 规定 “ 乐歌 ”课 为 中小 学必 修课 。所 以新 制 学堂 乐歌 为 西 方音 乐传 入 的 一个 重 要途 径 。 学生在 校 的教 育 中合 理设 置教育 实践课程 就显得 十分重 要 。 也正 是 因为 此 ,所 以音 乐 教育 传 承至 今 大 部分 内容 还 沿用 了西 方 3 音 乐专 业 教育 课程 . 音 乐 教育模 式 。 高 师 音 乐 专 业 教 育 中 占较 大 比重 的 音 乐 专 业 教 育 课 程 。现 高师 音 乐教 育 中授课 方式 的 更新 在 大 多 数 高师 一般 是 由 中师升 级 改制 成 的 ,所 以其 课程 设 置大 多 2 0 年 6 ,教 育 部 颁 布 了 《 础 教 育 课 程 改 革 纲 要 ( 01 月 基 试 还 是 原 中师 的课 程 设置 ,以 声乐 、钢 琴 为主 ,再加 入一 些 理论 课 行 )》 ,要 求大 力推 进 基础 教 育 新课 程 改革 , 同 时也 对教 师 素质 程 。但 高师 音 乐 教育 的 目标 就 是 为 中 、小 学 培 养 合 格 的 音 乐 教 提 出 了新 的 更高 的要 求 。新 课 程 改革 不仅 仅 是 换一 套 教科 书 ,而 师 。 “ 格 ” 已不 再是 高 水平 的专业 知 识和 技 能 ,而是 新世 纪 所 合 是 一场 教 育观 念 的更 新 ,人 才 培养 模 式 的改 变 ,是 一 场涉 及 到课 需 要 的综 合 素质 、 实践 能 力和 敬业 精 神 ,仅 仅在 课 上教 唱一 些 歌 堂 教学 方 式 、学 生学 习 方式 以及 日常 学校 管 理等 全 方位 的变 革 。 曲 已达不 到 新 的教 学 目标 。这 就 需要 我们 高 师音 乐 专业 教育 的课 这 就要 求 教师 必 须努 力扩 充 自己 的教 育理 论 ,转 变 教 育观 念 。整 程 设 置打破 原 有模 式 。 个 的教 学 过程 是 需要 教师 的 “ ”和 学生 的 “ ”相配 合 的 ,而 教 学 加 强 对学 生 专业 表 演 能力 的培 养 。 高师音 乐 教 育应 该是 “ 通 教师 在 这个 过 程 中为 主导 ,这个 “ ”字 非 常准 确 的描 述 出 了教 才 教 育 ”基础 上 的专 才 教 育 ,面 向 的是 中小 学音 乐 教育 ,说 到 底 导 师 的教 学方 法 。应 用 现代 教 育新 理 念把 握 好课 程 标准 和 新 教材 , 是 一种 普 及教 育 。但 现 在 的孩 子从 一 生下 来 家长 都想 给 孩子 最 好 改变 教 学方 法 、 改变 学生 的 学 习方 法 。这 主要 是 要求 从 学 生 自身 的 。大 部 分家 长 都认 为 中 小学 音乐 教 师 的专业 技 能 不够 专 ,所 以 出发 ,让学 生 在学 习 时 由被 动 的接 受式 转 向探 究 性 学 习、 自主 合 都 喜欢 带 孩子 在 外面 另 聘请 一 位专 业技 能 的音 乐 老师 。所 以我们 作学 习。 因此 ,要 求 教师 具 有课 程 意识 、 学生 意 识 、开 放 意识 、 应 该变 “ 一专 多 能 ”为 “ 多能 一专 ”。这 就 需要 增 强我 们高 师 的 问题 意识 。 教 师 既 要懂 得 “ 教什 么 ” , 又 要懂 得 “ 么 教 ” 。 学 生在 校 期 间的专 业 表演 能力 。学 生入 学 前 已经 有 了相 当的 专业 怎 这就 要 求教 师 不仅 要用 自身渊 博 的 学识 去 “ 业 ” 与 “ 惑 ” , 表演 能 力 ,入学 后 需要在 其 原来 基础 上有 所提 高 。 授 解 发展 学 生 的智 力 ,而且 要 用 正确 的 思想 、观 念 和 良好 的品德 行 为 加 大本 民族本 地 区音 乐 知识 的 比重 。 《 乐课 程 标准 》 明确 音 影响 学 生 , 以培 养 学 生的 品性 和 德行 。课程 改 革 越来 越 强调 教 师 规 定 , “ 听 中 国 民族 民 间音 乐 ,知道 其 主要 的种 类 、 唱腔 、风 聆 的教 育 理念 、职 业 素养 和 教 育行 为 ,而 相应 地 , 以培 养 教师 为 己 格 、流 派和 代 表人 物 … … 了解不 同音乐 流 派 的代表 人 物 ” 。新 的 任 的 高等 师范 院校 ,其 教师 教育 课 程 改革势 在 必行 。 《 年 义 务教 育全 日制 中小 学音 乐 教学 大 纲 》指 出 ,应该 “ 九 了解 我 国 民族优 秀 的 民族 民 间音 乐 ,培 养学 生 对祖 国音 乐 艺术 的 感情 二 、高师 音 乐教 育课 程设 置 的更 新 1 普 教类课 题 . 和 自豪 感 、 自信心 。” 由此 看来 ,不论 是 以增 强 爱 国主义 精神 教 教师 在 教课 时要 有 很好 的语 言组 织 能力 和 语 言表 达 能力 ,最 育为 目的 ,还 是 以扩 大文 化 视野 为 目的 ,重要 的还 是 应 以培养 学 好 还 要有 语 言表 达 艺术 , 更 能在 课上 抓 住学 生 的 思想 。这 样 就 要 生对 民族 民间 音乐 的热 爱和 兴趣 ,提高 他 们 的审美 能 力和 创造 能 求 教 师有 比较 广 博 的知 识做 后 盾 。针 对音 乐 专 业 学生 的文 化 素质 力为 目的 。高 师音 乐 课程 长 期 以来 都是 沿 用 的音乐 院校表 演 与理 起 点普 遍 较低 这 种状 况 ,我 们 应 该有 意 识强 化 文化 课 程 的设 置 , 论专 业 的课 程 设置 ,主要 部 分都 采 用 了欧 洲音 乐 院校 教学 体 系 , 音 培 养 学科 整 合能 力 。所 以 ,这 就 需要 有普 通 教 育类 课 程 。普 通 教 而 我 们 本 民族 的 东 西所 占 比 重 甚 少 。 根据 《 乐课 程 标 准 》 所 育 课程 又 称 为通 识课 程 ,是 通 过课 程 开 设对 学 生进 行 人文 教 育 , 提 出的 要求 , 我们 应 该在 课程 设 置 中更 多 的 引进 民族音 乐 文化 资 使 学 生具 有深 厚 的文 化 底蕴 。主要 是 对 学生 人 文素 养 的培 养 ,把 源 ,建 设一 个包 含 有 《 国音 乐 史 》 、 《 中 民族 音乐 》 、 《 国音 中 学 生 引 向未来 的人生 之 路 。所 以, 目前我 国高 等师 范 的普 通 教育 乐理 论 》 、 《 民族 音 乐学 概 论 》、 《 中国 民族 音乐 音 感训 练 》 、 中 中 中 课 程 ,主 要包 括 以大 学 英语 、计算 机 为主 的工 具课 程 ,开 设 政 治 《 国音 乐表 演 艺 术 》 、 《 国 作 曲 法 》 、 《 国和 声 学 》 、 中 中 中 经 济 学这类 课 程 旨在 与 社会 接 轨 。这 样 的课 程 设置 内容偏 重 于 工 《 国多声 音 乐》 、 《 国曲式 学 》 、 《 国配器 法 》等 的 民族
高师声乐教学改革的构想与提出
近年来虽已有所扭转 , 但仍有诸多弊端。构建新 型的高师声乐教学模式 ,优化课程结构 ,进一
步突 出 “ 范性 ,实用性 ” 势在必 行 。 师
【 一)声乐基础理论课 :完整的声乐教学体 系。理论教学不可缺 少 长期以来 ,我们在声乐课程的设置中一直存在着误 区:盲 目地模仿音乐院校的声乐教学模
收稿 日期 :2 0 0 3 0 6— 3— 0
作者简介 :乔爱玲 (9 4一) 16 ,女 ,河南虞城人 ,广 州大学音乐舞蹈学 院音乐 系副教 授。
维普资讯
与方法 、声部类型的区分 、歌唱嗓音保护 、歌曲演唱艺术处理 、伴奏艺术等内容。通过声乐基 础理论课的学习,使学生对歌唱的运动过程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 习变被动为主动 ,便会产 学
一
、
构建新 型 的高师声乐教学模式 , 优化课程结构
高师声乐是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在高师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主 要培养学生掌握歌唱的基本技能 、基本理论 和基本教学方法 ,能分析 、理解和表现声乐作 品,
懂得青少年歌唱训练的基本知识 与方法 ,具有从事中等学校音乐教学 的歌唱能力和歌唱教学能 力 。然而 ,现行 高师声乐专业 的课程设置 、教材体系 、教学方式 、考核评估等方面基本上沿用 了音乐院校的办学模式 ,培养 出来 的学生既缺乏教学能力 ,也不具备舞台表演能力 ,这一现象
形式发展 的需要 。如何构 建新 型的高师声乐教学模式 , 高教学质 量 ,亟待探索 。 提
关 键词 i高师声乐;教学改革 ;教学模式;唱法
中 图分 类 号 :C4. 文献标 识 码 :A 文 章编 号 :10— 9 20)0-12) 620 071 2(06 5 54 7 0 4
新音乐课程标准下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改革 教育文档
新《音乐课程标准》下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改革当前,我国的高师音乐教育改革开展得如火如荼,基础音乐教育改革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体现了先进的教育思想与理念,洋溢着时代气息,强调以人为本,以音乐为本的教育原则,使我国的基础音乐教育有了质的变化。
面对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的蓬勃发展,高师声乐教育改革也己提上日程。
高等师范音乐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合格的中小学音乐师资力量,是基础教育的根本,只有培养出适应基础教改新要求的高素质教师,才能更好地贯彻和执行改革的目的和意图。
自2001年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音乐课程被作为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和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成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
随着基础音乐教育的改革,在2011年教育部针对音乐课程标准进行了修整和完善。
基础音乐教学中歌唱教学占教学内容的绝大部分,歌唱教学又是中小学音乐教师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反射到了高师音乐教育声乐教学的培养模式中。
因此,需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法,构建声乐课程的综合性设置,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和方法。
一、打破师范声乐教学上沿用专业音乐院校的教学模式社会对声乐人才的需求已由过去的单一型随着时代的发展,转向复合型、创新型,而作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教师的师范教育,在各项事业改革的大潮面前也面临着诸多亟待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传统的高师音乐人才培养模式是建立在专业音乐院校的课程基础上,即专业音乐教育加教育教学类课程。
这种直接的套用模式显然过于单纯和理想化,造成了学生重专业技能、轻教学理念的行为态度,走上工作岗位后表现出不热爱教学、不懂得教学的局面,一味追求舞台表演艺术,对教学工作只是按部就班,依大纲行事,缺乏探索教学、安心教育的意识。
必须实现以教育技能为基础,着力培养学生教学能力。
声乐教学在高师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在中小学音乐新课标实施的今天,这种模式逐渐脱离了培养目标。
也是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技能课,同时还是一名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必备的专业素质。
关于高师声乐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于高师声乐教学改革的思考[摘要]文章通过对高师声乐教学现状及改革紧迫性的分析,从改进教学方法和创新课程体系入手,对高师声乐教学改革与创新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高师声乐教学方法课程体系高师声乐课是普通高等师范学校音乐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
作为声乐教师,不但要把自己本职的教学工作做好,而且还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更新教学观念,对目前声乐教学中比较落后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才能让他们将来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与需求。
一、高师声乐教学现状及改革的紧迫性高师声乐教学需要改革,对此目前我国大多数音乐教育工作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认识,但还没有在教育思想上达成共识,理论研究上也尚无新的突破。
大多数高师院校的声乐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基本照搬专业音乐院校,经过过去几十年的摸索,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高师音乐教育发展的需要。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落后的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当代音乐教育的要求。
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招生人数要远远多于专业音乐院校(指的是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等中国八大音乐学院)的招生人数。
专业院校声乐专业的学生一届也就招十几人,四届加一起不过四五十人,而普通师范院校的音乐专业学生人数是多少呢?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一届招一百多人,本科四个年级加起来有四百多人(据不完全统计,这种招生规模在全国师范院校中居中游),而声乐教师只有十人左右(大约是专业音乐院校的一半)。
在这种情况下,一味地模仿专业院校的声乐教学模式,所完成的教学质量可想而知了,因此改革势在必行。
(2)缺乏系统的理论讲解,声乐课变成了单一唱歌模仿课。
教师讲课自由度过大,教学质量难以保证,达不到培养目标。
学生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学习只停留在模仿自己的老师这一阶段,这种学习方式和我国传统的手艺人带徒弟的“口口传授”的方式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关于现阶段高师声乐教学改革的思考
赵宇涛
(延安大学 鲁迅艺术学院, 陕西 延安 716000 ) 摘 要: 声乐技能是中小学音乐教师必备的素质, 而高师 声乐教学多沿用专业院校的教学方法,无法培养素质全面的 教师, 存在着较多的弊病。 现阶段的高师声乐教学应从突出师 范教育, 采取小组课的教学形式, 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等环节
境界 。
等。 这样会使学生的专业知识过于单一,学生只会唱而不会 教, 不适合将来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
3.在授课方式上不能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 在高师声乐课的具体授课方式上,绝大部分学校多采用 专业音乐学院的声乐教学方法 , 即采取“ 一对一” 的授课方 式, 用于培养学生的歌唱技能。这种方式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和灵活性 , 教学中能充分顾及到每个学生的声音特点和艺术 个性的发展 , 这种教学方法在学生数量少的情况下是非常有
进行改革。 关的师生配置方式,新生
人学后 由声 乐教研 室统一 分 至各教 师进行小课 教 学直 到毕
师范性
国家教育部于2001年7月正式颁布实行了《 日制义务教 全 育音乐课程标准》以下简称《 ( 新标准》 , ) 这是我国基础音乐教 育改革的指导性文件。 贯彻《 新标准》充分发挥音乐教育在素 , 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为基础教育培养优秀的音乐教育工作 者是高师音乐专业的历史使命。但由于近年来高师音乐专业 招生的逐年扩大, 人校学生专业水平的降低, 给高师音乐专业 尤其是声乐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因此, 改革传统的高师音 乐教学模式, 联系实际, 探索科学的声乐教学方法, 是走出当 前声乐教学困境的必 由之路。 一、 当前高师声乐教学存在的不足 1.过分强调专业水平的提高, 忽视基本素质的培养
效的。但是在目 前这种方式容易使学生的学习陷于被动, 整
高师声乐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
浅谈高师声乐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摘要】声乐在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习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近年来,高师院校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以及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原有传统的“一对一”形式的个别课逐步减少,而小组课逐渐成为高师声乐课程的主要授课模式。
研究声乐教学模式的改革,既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有利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声乐综合素质的拓展。
【关键词】教学模式;小组课;改革一、高师声乐教学应注重“专业性”与“师范性”相结合早期的高师声乐教学模式沿用了音乐专业院校的声乐教学模式,基本上采用的是“一对一”的个别课模式,侧重于学生专业技能、技巧方面的培养,针对性强,因材施教的特点强,教会学生如何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与技巧演唱声乐作品。
但是高师声乐课程的培养目标与音乐专业院校的培养目标是有明显区别的,高师培养的是传道授业的教师,而音乐专业院校培养的是舞台上的专业歌唱演员,如此继承是无法达到高师人才培养的目标的。
应该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突出“师范”,让学生“教”、“唱”皆有。
要做到这点,首先应该注重学生的声乐基础理论的学习,理论的学习通常都较为枯燥乏味,但对歌唱技巧以及以后的教学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帮助。
有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歌唱技巧,同时对于实践性很强的声乐课程来说,必须要有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引,如果理论知识匮乏,就不能对实际问题做到科学的、系统的分析,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
其次,应该重视中声区声音的训练。
在声乐的学习中,存在一种“非大作品不唱”、“非高音不练”的奇怪现象,一些学生认为音唱得越高越有水平,根本没有顾及到中声区的位置,这样是相当不可取的,也是错误的。
声乐教学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夯实中声区训练基础,再向高、低两声区发展。
同时,高师培养的学生今后大部分面对的大部分是处于童声期和变声期的中小学生,做好中声区的训练就相当必要了。
二、高师声乐教学模式改革的建议1.重视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
高师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是要求达到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水平,胜任中小学的音乐教学。
论当前高师声乐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方法
论当前高师声乐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方法摘要:随着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高师声乐教学存在诸多亟待改进的问题,需要进行教学改革,以便为中小学音乐教学输送合格的教师。
在此结合高师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分析高师声乐教学亟待改进的主要问题,并就今后高师声乐教学拟采取的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声乐教学改革;必要性;问题;方法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8-0-01一、高师声乐教学改革的必要性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国的音乐教育也面临着巨大变化。
音乐新课标的逐渐推行,新的教育理念给基础音乐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可是,作为为基础教育输送师资的高师教育,却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声乐教学,与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需求相矛盾,其声乐教学的定位、课程内容、教学方式等都很难适应新时期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需要。
因此,有必要改进高师的声乐教学,实现高师声乐教学与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有效接轨,以便为中小学音乐教育输送更为优秀的人才,推动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不断发展。
作为中小学音乐教师基本专业素质的声乐歌唱技能,它是高师音乐专业学生的必修技能,也是高师毕业生成为中小学教育合格音乐教师的必备技能。
因此,声乐教学在高师教育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无论专科还是本科高师院校,都必须始终围绕着声乐课教学实现教学目标。
从实践经验来看,声乐教学旨在使学生通过系统的发声训练,掌握呼吸的技巧,形成正确的声音理念,使学生能够运用正确的发声演唱中外歌曲、歌剧的能力,使学生具备较高的声乐素质。
作为将来的中小学教师,高师音乐专业学生必须能够利用示范唱法进行音乐教学。
二、当前高师声乐教学亟待改进的主要问题(一)高师的声乐教学需要进行准确的定位高师的声乐教学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当前的声乐教学一般多教授民族与美声唱法,使高师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通常习惯利用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进行教学,使中小学学生很难适应,也不适合中小学学生学习,导致高师音乐声乐教学与中小学音乐教育脱轨。
高师声乐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现实意义与理论基础
我国高等教育从 19 99年开始扩招 以来 ,整 体形势已经发生 了根本性变化。传统的声乐 “ 一 对一” 单一教学形式 已经跟不上高等教育大众化
的步伐, 逐渐暴露 出许多弊端 , 改革和拓展高师 声乐教学组织形式 已或为 历史 的必然 。我们认 为, 高师声乐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应密切关注国
10 6
为政 , 门造车 。教师 相互间 缺乏 沟通交 流 , 闭 甚至
还互相否定贬斥 , 造成 教师之 间 、 生之 问的不 团 学 结。 这种 僵化的教学思 想和形式 , 利于学 生博 采 不 众长 , 影响 了学生个性 发展和创 新能力 的提 高 。
形式 已经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步伐极不相称 ,个 别课 教学 形式 不 能有 效 实现 资 源共 享 ,教师经 常 重复教 学 , 成资 源 的极大 浪 费 。 这样 的大背 景 造 在
二是由于采取 “ 一对一” 单个训练的教学组织 形式, 对教师来讲 , 上课一般较自由, 缺乏完整的教 学结构、系统的计划内容 , 经常即兴发挥 , 随心所 欲, 主观随意性较大, 并且教师在教学中容易情绪
化, 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对学生来讲 , 由于缺乏 系统 的理论指 导 ,学 生学 习也带有 较大 的盲 目性 , 进步较慢, 容易走弯路 , 学习效果不十分理想。
一
越来越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究其弊端 , 主要
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
三是传统 的声乐教学组织形式由于只注重技 能技巧的练习 , 往往会很单调 、 枯燥 , 不能很好激
发学生学 习兴趣 ,学习效果不理想。有些学生最 后不但发声技术没有很好解决 ,就连唱歌的信心
是声乐个别课教学着眼点主要是放在源自演 下, 使得 原先 看起 来 似乎 很 合乎 逻辑 的 , 十分理 想 的声 乐 “ 对一 ” 学 组织 形式 越来 越跟 不上 时代 一 教 的发 展 ,与 我 国高等 教 育扩 招 的价值 追 求背道 而 驰 ,再加 上 声乐 个别 课 教学 又 容易 培养 学生 工具 主义 思想 , 本身存 在 着 严重 的弊 端 。毫无 疑问 , 这 些 主观 和客 观 、 外部 和 内部 因素 的重 叠和 相加 , 就 使 得我 国高 师声 乐课 教 学形 式 的改 革不 可避免 地 成 为 了历 史 的必 然 ,它 必将 促 使高 师音 乐教育 专 业努 力 改革 低效 率 的个 别课 教 学形 式 ,寻求更 为 高 效 的教 学 组织形 式 。
高师声乐教学改革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二 、解 决方案
1 整合课 堂教 学 内容 ,集体课 与小组课 交替 教 . 学。在学制 内可在不同的周 次将二至三个小组 合在一 起上集体课 ,此时 ,这 两三组 的同学都可得到两三个 课时的知识量。在集体课上 ,教师可安排发声理论讲 解 、声乐作品分析等一些学生需共 同掌握的知识 ,或 检验学生对歌唱基 础知识 的掌握程度 ,针对声乐学 习 中出现的问题组织 学生 展开讨论 。学生与老师互动起 来 ,让学生在集体课 中学会学 习,学会思考 ,带着收 获进入课后的练习。小组课 的主要任务是检验学生课
来”的知识更新模式 ,对教学心得做一些总结 ,进行 有意义的学术科研工作 。 3 声乐教 学要与相关学科 紧密联 系 . 例如请乐 理课 老师在讲 解大小 调式 和五声调式
时 ,结合学生演唱的声乐作品进行分析 ,从调式调性
小组 课的名单进行组合 ,六至八人为一个学习小组 , 由学生推选一名学 习刻苦的同学做小组长 ,负责组织
师道 ・ 教研 21 0 0年第 6期
念 ,刨 新教学 手段 ,声乐教 师的教 学重 点应从 “ 传 艺”转 向 “ 育人 ” 。作为教学 单位 ,应该有组织地 安
1 7
高
等 教
育
排老师的业务学习,业务观摩 。采取 “ 出去 ,请进 送
行检查 ,更有效的办法是建立学 习小组机制 。学生以
四人 一 组 ,多 则 六 至 八 人 一组 ,一 周 一 次 课 。这 对 于
应 考训练后 , 成为了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扩招的受益者 。
在 这些考 生 中 ,有 7 %以上是 以声乐 作为 主考专 业 0的。这种不符合艺规律的艺术 高考现象导致 了高师
高师声乐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探究
五部分 进行 教 学 . 施教 中 . 提 倡 声乐 专 业技 能 在 应
的全 面性 和文化 素养 基本知 识 的广泛 性 , 学 生有 让
充 分 的选 择余 地 来 发展 自已的个 性 ,发挥 自身 的
才能 , 达到 全 面提 高其 综合 素质 的 目的. 声 乐教 材不仅 是传 授知 识 的载体 , 而且 对培 养
标 ”1 应 从社会 的发展需 要 出发 , [, ] 形成 综 合艺 术 能
力 的新 的整合 . 乐课 程改 革 涉及 到学生 相关 生活 声 经验、 社会 情 感 、 化 背 景 、 文 科学 知 识 等 , 使 学 生 要
2 改 革 声 乐 课 程 合格 的 中 应
W ANG ig ig,CHEN Xi Ln l n n
( oeeo sc Ha a om lU i ri , k u 7 18C ia Clg l fMui, i nN ra nv st H ̄ o 5 15 ,hn ) n e y
Absr c :n ti p p r tec aa tr t n Urn i ain o O a scta hn oma nv ri r n t a t I hs a e, h h rcei i a d C re t t t fV C lmui e c ig i n r lu iest wee a sc su o n y
“ 大提 琴 ” 弓子 和“ 风 琴 ” 的 手 的风箱 比喻 歌 唱 的气
息 . “ 哈欠 ” “ 用 打 和 闻花 ” 发 学生体 会歌 唱 中 的呼 启 气 状 态等 . 总之 , 发 诱 导 的原 则 在声 乐教 学 中如 启 同一把钥 匙 , 它能让 学生 变得 善 于用脑 、 于思 考 , 勤
高师院校声乐课教学现状与对策分析
高师院校声乐课教学的现状与对策分析摘要:声乐课是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中不可或缺的课程之一,声乐课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我国基础音乐教育师资的培养质量,影响着我国声乐教育事业的发展。
本文主要对当前高师院校声乐课教学的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并在此基础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高师院校;声乐课教学;基本现状;改革措施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5-0233-02高师院校声乐课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掌握歌唱训练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提高学生分析、理解、表现、创造声乐作品的能力以及具有从事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歌唱能力,课外声乐辅导的工作能力等。
随着高师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我国高师院校声乐教学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升,然而在高师音乐教育事业不断普及和发展的同时,声乐教学也逐渐暴露出诸多的问题。
因此,如何有效地开展声乐课教学,提高声乐教学质量,优化声乐教学效果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高师院校声乐课教学的现状(一)从教学内容分析目前,大多数高师院校的学生虽然可以在练习房里完成指定的教学任务,但是一旦登上讲台,其表现力就大打折扣,有些学生由于紧张或者由于自身声乐素养的积累不足,难以用自然流利的言语准确地讲述歌曲的创作背景,作品内容等相关信息;有些学生在示范领唱时,缺乏感染力,时常出现有声无情,有声无力的情况;有的学生甚至不能独立完成声乐课教学设计,这些不良情况的产生,大多由长期的传统教学模式中积累的诟病引起,传统的教学内容与实践严重脱节。
首先,在传统的教学中,大多数教师过多地关注声乐技能以及技巧的教学,多数时间都在引导学生练习演唱,忽视了对声乐理论知识的剖析。
学生在学习歌曲演唱的同时,除了掌握演唱技能外,还应掌握歌曲的创作背景,歌曲蕴藏的文化底蕴,作品相关内容所蕴含的深层含义。
其次,大部分教师在对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忽略了教学方法和教学理论的培养,而将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对学生声乐素养的培养上。
高师声乐教学改革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教育文档
高师声乐教学改革中旳问题及处理方案一、高师声乐教学改革面临旳重要问题1. 学生数量与师资力量旳极度不平衡导致声乐课时局限性。
中国高等教育正处在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旳转型期,招生量旳扩大使得学生与教师旳比例严重失衡。
在许多高师院校音乐专业,各声乐老师每周要为六七十个甚至更多旳学生讲课,无论从教师旳精力还是从课时旳安排来考虑,都很难顾及到每个学生个性旳发展和发明力旳培养挖掘。
目前广东省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旳声乐课基本采用小组课讲课方式,少则四人一组,多则六至八人一组,一周一次课。
这对于培养学生歌唱能力、审美能力和塑造学生高情商所需要旳庞大知识量来说,课时确实显得不够。
2. 教学思想滞后,教学模式陈旧。
高师音乐专业声乐老师大多传承旳是音乐学院式旳教学思想和理念,无论基础训练还是给学生选择歌曲,都强调“精”和“专”,不考虑学生旳基础,不研究学生旳去向,甚少顾及学生旳爱好。
美声唱法旳老师具有“崇洋媚外”旳趋向,大量布置原文旳外国歌曲或歌剧作品给学生“啃”,甚少研究本民族歌曲旳特点和唱法;民族唱法旳老师较少波及国外声乐曲目,对怎样“洋为中用”缺乏研究。
教学模式还是采用课堂以老师为主体“言传身授”,学生被动模仿、理解和接受旳方式。
课堂内容大部分是歌唱技巧旳训练,缺乏与歌唱作品有关旳音乐及以外知识旳扩充,较少引领学生走进作品内部,寻找美,感悟美,享有美。
这种滞后旳教学思想和模式大大制约了学生旳主观审美能动性和个性旳发展。
3. 声乐学科与其他有关学科联络不紧密。
声乐学习旳过程也是审美旳过程,审美首先需要营造审美旳气氛,而这种气氛依赖于与歌唱有关旳音乐及以外知识旳互相交错,共同构建。
如优美旳语言、歌唱旳音乐元素、歌曲内容波及旳多领域知识等等。
这就规定声乐教学必须加强与音乐或有关学科旳联络。
目前,声乐老师闭门造车,声乐课堂教学内容单一,知识面狭窄是声乐教学中普遍存在旳问题。
4. 独特旳艺术高考现象导致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旳音乐素质和文化素养较差。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声乐集体课教学改革探析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声乐集体课教学改革探析【摘要】从注重传授实用的基本音乐专业技能;合理安排教学,注重采用大小课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强化学生艺术实践的能力三方面,对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声乐集体课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师学前教育声乐集体课教学改革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声乐集体课有自身的特点,应对声乐集体课教学进行改革。
本文从注重传授实用的基本音乐专业技能;合理安排教学,注重采用大小课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强化学生艺术实践的能力三方面,对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声乐集体课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一、注重传授实用的基本音乐专业技能学前教育专业的生源素质比较差,嗓音条件较差,他们在入学之前,几乎不了解怎样进行专业的声乐训练,而且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较多,课程安排中每个学生都要上声乐课。
根据高师专业技能课学制短而文化课程又多的实际情况,应合理地调整基本专业技能课,把握“扩大知识面、精确知识点”的目的,在拓展声乐知识面的基础上,保证学生能根据自身的专业需求去加强自身的演唱水平。
而专业技能课是建立在专业基础课之上的关于某一专业的学科理论和专业技能的课程。
如乐理、试唱练耳、钢琴伴奏、器乐、舞蹈、合唱指挥等课程,应根据情况合理安排教学。
根据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声乐集体课的教学特点,应重视传授声乐理论知识。
高师声乐集体课教学一般采用专业技能课为主的教学模式,但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大多数学生在入校时对人体的基本生理结构,特别是歌唱的发声器官都不够了解,在以后的声乐学习中,教师讲到一些声乐专业的术语,学生没有办法理解,这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
因此,将声乐理论课融入声乐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
一方面,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声乐知识方面比较单薄,将声乐理论课融入声乐教学可以为学生将来的音乐教学活动提供很好的素材;另一方面,通过声乐理论课的教学,能够给学生提供广博的声乐知识,拓宽学生的声乐理论知识,加强学生的音乐文化修养,使学生在以后能更胜任学前教育的音乐教学工作。
从中小学音乐教学看高师声乐改革
从中小学音乐教学看高师声乐改革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中小学也加强了音乐教育课程的教学。
而高师院校音乐教育是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摇篮。
声乐课则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必修课,在高师音乐教育培养中占重要地位,同时高师院校承担着为中小学培养音乐教学师资的重要任务。
近年来,高师声乐教学在不断的创新和改革,特别是在中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下,高师声乐课程改革是当代高师教师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使命。
本文就当前中小学音乐教学现状分析高师声乐教学改革的必然性。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高师声乐;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3-0244-01一、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还存在着旧的教学理念和传统模式教学等种种弊端。
1.教学模式单一。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视唱听音和识谱知识”这种知识技能教学方法,主要由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地去模仿.而没有参与体验,、老师孤立地传授和训练知识技能,忽视激发与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这种教学方式显然不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和中小学音乐教育特点,其次.教师过于强调“视唱听音和识谱知识”,教学重要性的现象存在于整个音乐教学中,不论哪个方面的教学都围绕知识技能的训练和传授来展开,实际是以掌握知识技能作为音乐教学为最主要的目的,剥夺学生创造与表现音乐和享受音乐的权利。
使得学生对这种教学产生了一种畏惧心理和反感。
2.忽视音乐教学审美的核心作用。
在音乐教学中,应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我们将之称为本体性。
然而,当前的高师音乐教学,只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性、愉悦性,忽视音乐的本体性。
3.只注重共性和综合发展忽视个性发展。
新课程提出加强学科综合的理念,这是课改的一大亮点,更反映了音乐教学的世界性发展趋势。
但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使人疑惑的一些问题,有的教师为综合而综合,在教学中基本上脱离音乐艺术的属性和文化内涵去探讨、了解、评价人文、美术、舞蹈等领域的问题。
高师音乐表演专业声乐教学改革之我见
是大有提高的 。小组课也不必都是进行一些重唱 、合唱的练 习,小组课完全可 以以音乐派对或 “ 沙龙 ”的形式 出现 ,让 学生不要拘泥于琴房的学习 ,而是应该让他们登上心 中向往
的舞 台进行一些独 唱 、对唱 、合唱或歌舞 等多元化 的表演 , 使他们积累更多的舞台表演经验 , 能够走出琴房 、 走出校园 , 登上更大 的音乐舞台。 其次 ,流行音乐演唱 的教学工具要有别 于音乐表演专业 现有 的声乐教学工具 。 目前 ,无论 是专业音乐 院校还是高等 师范 院校 ,不论是音乐教育专业还是音乐表演专业 的声乐教 学 ,基本都是采用传统 的钢琴作为重要的教学工具。在美声 和民族声乐 的教学 中, 钢琴无疑是课堂上最佳伴奏工具之一 , 但是 流行音乐演 唱有他 的独特性 ,有小部分作品也可 以用钢 琴来诠释 ,但 大部分作 品用钢琴伴奏都会显得太过单 一 ,必 须要用电声乐才能使其个性得到充分 的发挥。在我们流行 音 乐演唱的教学 中 , 要配备一个小型电声乐队来伴 奏 , 那是不 太现实的 ,因此 ,我们可 以选择一些较好的音响设备 和电脑 等工具来进行教学 ,有 了话筒和 电声音乐 的伴奏 ,能够激发 学生的歌唱欲望和学习兴趣。 最后 ,流行音乐演唱在教学方法上也可 以有所调整 ,在 继承 “ 老师教 ,学生听 ,老 师做示范 ,学生来模仿”的传统 教学基础上 ,可以增加一些 多元 的教学方法 。例如 ,利用多 媒体设备让学生欣赏 、观摩一些经典 的音像资料 ,使学生各 自发表 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进行讨论 ,让学生可 以学 习到各种 风格 、各种时期的流行音乐演唱知识 ,并活跃课堂氛 围,使 学生 主动地 吸收各种新知识 。还可以每个 学期举办一次对外 的专场流行音乐演唱会 ,使学生面对 广大的观众 ,培养 良好 的舞 台表演心态 ,检验平时训练水平能否和舞台表演效果统 让学生感受音乐带给 自己快乐的 同时 ,又丰富了 自己的 大学生活 ,增长 了更多的知识。 当今 ,高等师范院校音乐表演专业声乐教学的改革 刻不 容缓 ,它关 系到现有学生 当前 的学习效果和毕业 后的去 向, 它更关系到各大高等师范院校音乐表演专业声乐方 向今后的 招生情况 ,期 待流行音乐演唱早 日进入课堂 。
对高等音乐师范院校声乐教学改革的探讨
创作课程 . 可 以 开 设 民族 器 乐 伴奏 课程 等 等 第 三 , 要 把 声 乐课 程 和 其 他 课 程 之 间
的相 互 联 系予 以强 化 .通 过 这 样 的 方式 ,
些 知 识 以及 技 能 都 是 存 在 着 一定 的 逻 辑 性 和 系统 性 的 . 所以 , 通过这样的方式 , 能
对 高等 音 乐 师范 院校声 乐教学改革 的探讨
■ 王晓 燕 丽 水 学 院
摘要 : 在 高 师 音 乐教 学 中 , 声 乐教 学所 占据 的地 位 是 十 分 重要 的 , 声 乐教 学还 是 学 生 艺 术 素 养提 升 的 基 本 途 径 , 其 重要 程 度显而易见 , 也 正 是 因此 , 引起 了 目前 高 等 师 范院校 对 声 乐教 学的 重视 。 本 文 旨在 对 高师 声 乐教 学的 改革 进 行研 究 , 从 调 整
就需要对课程设置、 教 师 教 学 的模 式 做 出
相 应 的 调 整 而 在做 出 了调 整 之 后 , 声 乐
教学课程的设置 . 需 要 满 足 目前 教 学 的综 合 性 需 求 具 体 包 括 了以 下三 个部 分 的 内
容 第 一 , 要把 声 乐 实践 课 程 予 以重 点 体 现 出来 。 可 以在 教 学 过 程 中 . 让 学 生 参 加
声 乐课 程 设 置 , 一 对一 授课 模 式 和 集体 授 课 有机 结 合 , 唱歌 机 能 训 练有 量 化 和 启发 式教 学有 机 结合 这 三 个方 面进 行 探 讨 。 关键 词 : 音乐 声 乐教 学 改革
一
、
调 整 声 乐 课 程 设 置
个 学 生 的 教 学 也是 存在 有一 定 的 共 性 的 。 这 些 共 性 主 要 表现 在 :打 开 学 生 的 喉 咙 : 降低学生的喉位 : 帮 助 学 生 后 烟 腔 形 成 管 状 空 间 咽 腔 咬 宇 技 术 的 训 练 : 下 颌 与 舌 体 的 放 松 :由 于 声 带和 气 息 之 间 的 对 抗 , 而 产 生 的 特 殊 质 感 对 歌 唱 基 音 的 要 求 的 掌 握 等 等 对 于 这 一 系列 问 题 的 教 学 来 讲. 还 是 需 要通 过 集 体 授 课 的 方式 来 让 学 生掌握 的 所 以 , 针 对 不 同 的训 练 目 的 , 教 师 应该 有 针 对 性 的 通 过 一 对 一 授 课 模 式 和 集 体 授 课 模 式 进 行 有 机 的 结合 需 要 指 出的 是 , 对于 集体 授课 的 这 种 教学模式来讲 . 主要 就 是 要教 授 学 生一 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师声乐教学改革刍议
高等师范院校音乐系所开设的专业课程都是为塑造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理论、技能和知识结构而开设的。
但是,由于高师音乐教育长期以来在很大程度上沿袭了专业音乐院校的
一套模式,因而在办学方向、培养模式、课程结构与教学方法等方面均缺乏自己的体系,在很多方面脱离了中学音乐教学实际,弊病甚多。
声乐教学就是其中比较突出的例子,它无论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
下面,笔者就当前高师声乐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下步的应对措施作一简要探讨。
一、高师声乐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模式单一。
传统的高师声乐教学主要是以小课的形式进行的,即一位声乐教师对若干名固定的学生按照一定的教学计划从一而终地来组织教学。
声乐本是一项技巧性极高的学科,而以小课形式为主,则导致同事之间缺乏交流,造成技术封闭,同事之间的优点长处得不到传承,每人都按各自的方法教学,必然学不到别人的科学方法和先进经验,大大妨碍了声乐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同时,由于每个教师的程度是有差异的,又各有长处,采用这种教学模式,也不利于学生博采众长、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陈旧。
有些教师不充分考虑学生嗓音条件的差异和音域情况,对他们有选择、针对性地进行训练,而是以不变应万变。
多年来始终用老一套教案教学生,曲目总是那几首,每一届学生都唱同一支歌,男女生所唱曲目连调都一样,致使授课乏味,
没有新意。
现在的声乐教材作品丰富多彩,仅选择几首曲目传授,不考虑学生的喜好、兴趣以及作品是否适合学生的声音条件,直接影响学生对作品的完成质量,同时单调的教学内容也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忽视声乐理论教学。
由于受西方艺术教育体系和非师范专业艺术院校教学影响,近几年,高师声乐教学忽视了系统的理论教学。
有时,教师即使讲解了一些声乐理论,也只是散见于平时的技能课教学中,严重地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些学生尽管在歌唱技能、技巧上有了长进,但对声乐理论却是一知半解,这对于将要走上中学音乐教学岗位的师范生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
(四)教学方法不科学。
有些声乐教师布置作业时不是让学生去分析作品的内涵,把作品理解透再表现,而是让学生找原唱,先听感觉,再照猫画虎地去练唱。
这无形给学生的创新套上了枷锁,学生在表现作品时总摆脱不掉原唱的束缚,丢失了自己的个性和特点。
同时这种教学往往使学生养成吃现成饭的坏习惯,遇上原创歌曲就不知如何唱了。
有些声乐课教师不是讲课,而是唱课。
一堂课就是教师唱一句学生跟一句,这种授课方式把学生囿于教师的思路范围,往往是教师费力不小,学生进步不大。
这种包办一切的幼儿园式的教学方法,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
二、高师声乐课改革措施
1、采用小组课与个别课相结合的授课方式。
高师的声乐课应按学生进校程度的高低分成小组课与个别课,程度高的上个别课,程
度浅的上小组课。
在小组课教学中,学生可以互相观摩,增强歌唱的信心和学习热情;互相判断、指出对方歌唱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老师的点评指导,既“诊断了病情,又掌握了医治的方法”。
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而且突出体现了注重教学能力培养的师范特征。
个别课上教师要针对学生个人的嗓音条件制定教学方案,一切教学手段都是围绕学生个人的情况而实施,使具有一定专业基础的学生更快地提高专业技能。
小组课和个别课还可交叉进行,对各方面能力明显超出小组其他成员的学生,可安排上个别课,以求更快更高的挖掘其潜力;对于个别课无明显提高的学生可调至小组课,以便激发其学习热情,这两种教学形式相辅相成优势互补,显示出音乐教育专业机动灵活的全方位声乐教学优势,也体现了师范性与专业性的辨证统一。
2、更新教学内容。
要让每位学生掌握不同风格特点、不同民族风味的中外声乐作品6~8首,这样也促使声乐教师继续学习,不断创新,提高讲课艺术品位,一改吃老本、用几首曲子打天下的旧习。
同时适当补充一些艺术性高、时代气息强的新歌作为高师声乐教材,这些新歌有利于提高学生试唱新歌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掌握歌曲时代风格的能力。
3、强化声乐理论教学。
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要系统地讲授发声、演唱的原理,使学生对其参与发声歌唱的各器官进行有意识的操作与控制,有利于学生掌握好发声、演唱有关的技巧,如吸气与呼气的方法,喉器与共鸣腔体的调节等等。
学生的声乐理论学好了,就
可运用所掌握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声乐实践,提高自己的技能,从而有效地促进技能课的教学。
4、创新教学观念与方法。
教师在给学生布置新歌时,一方面要帮助学生了解作品的背景和所要表现的内涵,千万不能模仿原唱,在完成作品的同时表现出个性,并且建立正确的、美好的声音概念,以此使学生掌握学习、处理新歌所需要的步骤、要点。
另一方面教师在上课时应把精力放在讲解如何建立正确的歌唱状态,如何辨别正确的声音,如何分析理解作品等方面,而不要给学生过多的“拐棍”。
声乐的发展也在与时俱进,这就要求每位从事声乐教育的工作者都要把学习和交流当成进步的阶梯,经常吐故纳新,要在实践中理论上深入探讨,决不可浅尝辄止。
5、加强听赏训练。
著名声乐教育家沈湘先生说过“应当明确我们声乐训练的标准是什么?标准是正确的声音概念,是我们的耳朵。
”他还指出“好的声音概念是非常要紧的,声乐的最终目的就是改变学生的声音概念。
”如何达到这个目的呢,办法就是多听多看。
多听多看不仅仅指多听好的声乐作品,还要多听多看歌剧、音乐会、中国戏曲等其它歌唱艺术,树立一个宏观的艺术概念,教师要有目的的去引导学生,及时提供各种演出信息,并经常组织听赏讨论,听取学生听赏后的感受,督促他们真正把听赏内容落到实处。
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鉴赏水平,更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思维,这是提高声乐课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