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红山区桥北棚户区改造纪实(压缩)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赤峰红山区桥北棚户区改造纪实

一处处高高矗立的脚手架下,一幢幢回迁楼已经显露出真容,作为赤峰市城市发展西移北扩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红山区桥北棚户区改造开发建设如火如荼,一个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交融,山水风光与城市景观相辉映,充满活力、富有内涵的现代化的滨水新城正在悄然崛起。桥北棚户区的改造开发建设,无疑是红山区经济社会发展一个全新亮点,是红山区关注民生的又一力作。

为了数万民众的安居——大手笔改造老城区

这里贫困人口多,平房密度大,房屋使用年限久远、质量差,人均建筑面积小,治安和消防隐患突出,服务功能不完善,基础设施配套不齐全,无排水、无供热、无路网,环境卫生脏乱差。多年来,住在这里的人深受居住环境差之苦。

棚户区的群众生活始终牵动着市区两级领导的心。市区两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到这里实地调研。为了彻底改变桥北地区面貌,改善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根据桥北地区居民的意愿,经内蒙古自治区发改委立项批复,按照赤峰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内蒙古自治区把赤峰建设成百万人口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构想,市区两级党委、政府果断决策,实施桥北棚户区改造开发,建设魅力桥北、打造滨水新城,并将该项目列入2009年重点建设项目。

要让桥北棚户区变成一座新城市,要让这里的人们过上富裕舒适的生活。这是红山区改造桥北棚户区的初衷。于是,一个前

所未有的民生工程在红山区桥北启动了。“城市发展规划先行,没有一个好的规划,就没有一座好的城市。”红山区政府的一位负责人动情地说。而且,在规划讨论会上,红山区委、区政府班子一再强调,建设新桥北,重在提高这个地区的群众生活质量,改善居住环境,扩大就业空间,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让本来是城市边缘的桥北,变成宜居、宜业、宜发展的新型现代城市。为此,红山区委、区政府特邀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规划设计。该项目规划结构为“一核一带、三楔三片”的空间结构。“一核”即生态景观核,依托现状经济林和松林形成生态绿心,保障该地区生态环境。“一带”即滨河休闲带,沿阴河的东岸和英金河北岸的滨河地带。重点建设赤峰市的休闲商务中心、以红山为背景的休闲主题公园和高档居住区。“三楔”即3条生态景观廊道,分别通向红山、大王山和松山。“三片”即生态生活片区、现代物流片区和中心生活片区。

经过今后几年的不懈努力,将桥北组团建设成为经济高效、居住和谐、交通便捷、生态优美、文化繁荣、充满时尚活力的现代化新区,成为集商贸物流、教育科研、文化娱乐、生态休闲、高档居住和行政办公六大功能于一体,山水林城交相辉映、现代文明与自然景观比肩竞秀的新型森林城市。

届时,从未享受过现代城市生活设施的桥北居民,会自豪的走在山光水色里,体会都市生活与田园风光。

根据桥北地区总体布局结构,将桥北地区划分为5大片区,分别是中心生活区、现代物流区、生态生活区、滨河生活区和物流服务区。

桥北新区建成后,将最大限度的破解桥北原居民的就业难题,红山区作为项目实施主体,在理念先行、规划先行的同时,实行组织机构先行、政策先行、拆迁安置先行、征地先行、招商先行、基础设施先行、资金筹措先行、运作制度先行,举全区之力、集全区之智全力推进桥北新区建设。

完善的基础设施、配套的城市功能,可以增强新区的承载能力,为人、城、自然和谐共生奠定基础。

在道路交通方面,致力于完善道路系统,科学确定路网结构,合理组织布局。在充分利用现状道路的基础上,规划形成“一环、四横、两纵”的道路网骨架。

在交通发展方面,以常规公交为主体,各种交通方式协调发展,全面建成与桥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相适应、与城市功能相匹配的“通畅、高效、安全”的立体化交通体系。、决策者们也充分考虑了其他的便民设施,诸如雨水工程、污水工程,用电、供气、供热、邮政、环保、通讯、防灾等生活配套设施,都将一应俱全。

一个城市未来的规划蓝图以什么样的眼光、气魄、水平来制定,就将建成什么样的风格、品位、水平的城市。

29平方公里的规划,开启了桥北新区跨越未来的新诗篇。在时间的长河里,我们将见证,规划的蓝图逐渐变为现实。红山区在西移北扩中不断向北挺进,城市的框架逐渐拉大拓宽,一座秀美的新型森林城市正在款款走来。

为了让人民更满意——大写意挥洒民生情

拆迁被视作棚户区改造工作的第一大难题,而红山区的拆迁

补偿政策让老百姓真正得到了实惠,住房最低保障补偿政策和拆迁奖励政策让这一难题迎刃而解。

截至目前,红山区政府为桥北动迁居民投资1.6亿元,建设回迁安置房580套,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今年回迁户可全部搬进新居。同时,针为有困难的被拆迁户,提供了181套经济适用房和237套廉租保障性住房,实施了大病救助和困难补助,目前发放大病救助和困难补助达75万元。“先回迁,再拆迁”的办法,让居民免去租房过渡的不便。

为保证拆迁过程透明公正,红山区严格执行“十公开”制度,让居民有充分的参与权,实行“阳光拆迁”。

住在桥北的居民大多数都无业、待业或者没有固定收入,因此在改善居住环境的同时,妥善安置棚户区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也成了红山区民生工程的头等大事。对棚户区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实行重点倾斜,将岗位对接进社区,新开发保洁、保绿、保安、物业管理等公益性岗位,优先用于安置棚户区下岗失业人员。位于桥北组团北端的物流园区,是安置就业人员的“大户”,自园区开工建设和运营以来,完全改变了桥北的经济结构、容量和人民生活。

为了红山区的美好未来——大视角建设新城市

人是城市的主体。在桥北新区的规划和建设中,“人”与“城”的精神及风貌得到了极大的融合。在总体布局上,从便民、利民的角度“嵌入”城市功能;在小区的规划设计上,充分考虑绿化、采光、公共设施配套等基本需求,考虑这些设施的开放型布局,让更多的人体验到这些公共设施为其生活带来的便捷;在道路的

规划设计上,兼顾人与车的需求,确定合理的空间尺度,使居民从居住地到工作、休闲场所步行时间在15分钟范围内。在社区建设上,将着力提高社区服务水平,完善调整社区管理规模,每个社区不低于3000户,并按照标准配套专职的管理和服务人员岗位,形成10-15分钟服务圈。对于规模在1500户以上的社区,全部实现一站四室;一站四室及其他公共用房总建设面积不低于300平方米。全部安装“电子眼”,建设监控室,保证社区安全。

在绿化方面,充分借助桥北见山见水、植被情况良好的优势,科学布局绿地系统,形成绿圈、绿带、绿块相结合的层次分明、功能各异的绿化网络。打造绿色森林城区,实现建成区绿地率35%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30%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45%以上,绿地及公共开敞空间达到日常200米服务半径覆盖网络。

通过建设六大份公园、南营子公园以及核心功能区的中心文化公园,营造生态绿色空间。通过建设沿滨河的滩地景观公园、红山景观公园、三江口景观公园、滨河景观公园,打造人文景观空间。结合城市建设,增加开放空间、小游园、街头绿地等公共绿地,为城市居民提供游憩、休闲场所,改善城市综合环境质量,增加城市居住舒适度,提升城区环境景观形象。规划形成绿地达到585.10公顷,使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接近30平方米左右,平均绿色容积率达到4左右。同时还保留耕地392.62公顷、林地538.05公顷,为绿化与开敞空间的优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