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月相变化》教案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2 月相变化|教科版 (4)
《月相变化》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章《宇宙》第二课《月相变化》p48-50页【教材分析】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到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
学生首先根据生活中的记忆,亲自动手将自己记忆中的月相裁剪出来,通过小组以及全班的交流比较,初步探究月相变化的规律。
随后小组合作学习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简介,让学生初步认识月相变化跟月球不发光有关,跟太阳照射有关,跟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有关,并根据模拟实验简介进行模拟实验,通过本节课的探究模拟学习学生将会用一个宏观的态度来审视月相变化的规律,并能在今后的实际生活中有序观察和推测月相变化的规律。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孩子对空间想象能力的建立还很不完善,依靠发挥想象力,建立抽象的空间概念对于他们来说也是相当有难度的,对本节课所学内容月相的概念也只是印象中有圆月也有缺月,但都不系统,大部分学生对农历的每个月都会有一次圆月概念几乎是无。
学生只知道八月十五和正月十五的月亮才是圆的。
但值得欣慰的是在学习这节课的内容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太阳、地球、月球的一些基本情况,所以在教学中需要有直观的教学及实验材料提供给学生,通过模拟实验和课件的辅助更好的帮助他们理解月相变化。
【单元目标】《月相变化》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宇宙》单元中第二课时的内容。
本课在本单元中承接上堂课《地球的卫星——月球》的教学,更加深入地介绍月亮的奥秘,探究月相变化的规律,同时为后面《日食和月食》的教学做了铺垫,是形成学生合理知识链的重要环节。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过程与方法:1.学生能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动手裁剪记忆中的月相,并对月相变化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及假设。
2.学生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3.初步学习利用模型实验来解释自然现象——月相变化。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2 月相变化| 教科版
《月相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过程与方法1、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2、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求证自己的假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
2、增强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难点:透过观察到的月相变化现象,思考月相变化的特点。
教学准备:PPT 课件、小组探究实验板、学习单、大泡沫黑白球一、课前谈话你们了解月球吗?来考考大家!问题1:月球会发光吗?问题2:月球是怎样运动的?问题3:月球绕地球转动一圈需要多长时间?通过知识竞赛,学生知道月球本身不发光,不透明,它绕地球逆时针转动,周期约为一个月。
二、导入出示PPT:圆月。
同学们,这是我们某天晚上所看到的月亮,你知道是哪天吗?我们每天看到的月亮形状都是一样的吗?你还见过什么样的月亮?小结:科学家就把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板书:月相)月相就是这样不断发生着变化。
(板书:变化)三、猜想、探究求证根据你的生活经验或平时观察,你觉得在一个月中,月相是怎样变化的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学习单活动一的要求。
小组合作,用月相卡片按顺序贴一贴月相变化情况。
全班交流,展示不同推测。
(说说为什么要按这样的顺序贴?)看来同学们对月相的变化情况有着不同的意见。
那怎样知道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我们能把月亮拿下来研究吗?怎么办?(模拟实验)我们要模拟什么?(月球,太阳,地球上的观察者)今天的课堂上我们用纸板上的直线来模拟太阳光,我们自己就是地球上的观察者,再用一半被涂黑的泡沫球来模拟月球,思考为什么要一半涂黑?(因为月球本身不发光,不透明,太阳光只能照亮它的一半)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用这些材料来模拟月相变化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学习单活动二的活动要求。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3.2《月相变化》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3.2《月相变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月相变化》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的一个课题。
通过对月相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月相的形成原理和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材以观察月相的变化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分析月相的变化,探索月相变化的规律。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基础,对自然现象有较强的好奇心。
但是,对于月相的形成原理和变化规律,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自己去发现月相变化的规律,从而达到理解月相的形成原理的目的。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月相的形成原理,掌握月相的变化规律,能够用科学语言描述月相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分析月相的变化,培养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通过对月相的学习,增强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探索科学的热情。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月相的形成原理,月相的变化规律。
2.教学难点:月相形成原理的理解,月相变化规律的发现。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月相变化的规律。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月相变化图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月相的形成原理和变化规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美丽的月亮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月相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月相:引导学生观察月亮,发现月亮的变化,记录下来。
3.分析月相: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月相的变化规律,总结月相的变化原因。
4.讲解月相:教师根据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讲解月相的形成原理和变化规律。
5.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月相的变化,验证月相的变化规律。
6.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月相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7.拓展延伸:学生进行月相观察的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3.2 月相变化| 教科版
2、《月相变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月相是月球在一个月的圆缺变化的过程中出现的不同形状。
2、认识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3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4、激发探索宇宙的兴趣。
【教学重点】1、月相概念。
2、月相成因3、月相的变化规律:上半月缺→圆,月面面积递增,下半月圆→缺,月面面积从西边开始递减。
一年的各个月中,日期相同,月相形状也基本相同。
【教学难点】熟知月相变化规律。
【教具准备】圆纸片剪刀乒乓球(一半涂黑)、小磁铁、记录表、PPT。
【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播放音乐,齐读苏轼的千古名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月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诗句从科学的角度说的是什么?生,月相的变化。
你见过什么形状的月亮?小组交流一下。
(出示ppT,展示各种月相新月、娥眉月、上玄月、凸月、满月,下玄月和残月)我们把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二、了解月相是如何变化的想不想把你们观察到的月相画下来,然后贴在黑板上?1、提示学生动手画月相,并将月相剪下来贴在黑板上相应的位置上。
2、先画完的小组可以小声地讨论一下,你们画出的月相都出现在每个月的什么时间。
月相变化有什么规律?(三)初步探索月相变化的规律师:你们看到的月亮亮面方向是否是一致的?为什么有的在左,有的在右呢?1、小组讨论,猜测。
2、学生汇报讨论情况。
3、怎样证明我们的猜测呢?(模拟实验)4、师:我们用什么模拟月球?用什么模拟地球上观察月相的人?还要模拟什么?月球是如何运动的?模拟月球运动的同学在进行“运动”时要注意什么?5、各组用乒乓球模拟月相变化(注意事项及要求:1、根据图纸上的位置转动,2、视线要跟着“月球”转动,3、认真观察,记录你看到乒乓球白色部分的形状的变化。
)6、小组展示记录结果并做讲解。
7、师:通过观察记录,你有没有发现上半月和下半月的月相亮面有什么不同?月相变化有规律吗?月相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呢?8、板书:上半月缺→圆亮面在右,下半月圆→缺亮面在左。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3.2 月相变化|教科版 (3)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下《宇宙》单元2.月相变化一、教材分析《月相变化》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下第三单元《宇宙》的第2课,学生通过前一课《地球的卫星——月球》的学习,已经对学生对月球的基本情况、运动方式以及人类对月球探索的过程有一定的了解,完成了一张自己的月球卡制作。
在本课中,学生通过画月相的活动,了解月相的变化,在对月相进行排列的过程中对月相变化的规律有所认识,并通过模拟活动试着解释月相变化的原因。
最后,让学生观察白天的月相,对月相变化的情况进行实践检验。
本课及本单元的活动观察存在两方面的困难。
一是客观存在的观察障碍,如实际中的月相完整观察需持续一个月的时间;二是学生的宇宙空间知识较贫乏,学生的空间形象思维能力较弱。
因此,在本课中,学生以模拟实验的方式来观察、认识月相变化,而且,这种模拟实验的观察、认识方式将伴随学生本单元后续五篇课文的学习。
二、学情分析科学的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之上,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为生长点,促进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不断地向前发展。
对于月相,学生已有的认识是月相是变化的,有时圆、有时缺,看到过的月相是零散的,对月相变化的周期、形成的原因和规律是缺乏认识的,甚至是错误的(如动画片中常见的月亮)。
月相的形状和农历的日期相关,学生最熟悉的月相是满月、峨眉月和半边亮的月相。
因此,基于学生的认知,本课的教学从三个层面去推动学生对月相变化的认知:一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的模拟,通过对月球亮面始终朝向太阳的公转,观察看到的亮面变化情况记录月相。
二是通过学生熟悉的满月——农历十五、十六和看不到月相的初一,来推断8个特定点的月相时间,从而理解每一天的月相都在变化,并探索其变化规律。
三是把学生在课内获得的认识拓展到课外,让学生持续去观察、记录月相,保持学生较长时间的观察、记录、研究的兴趣。
三、教材处理教材安排了四个活动。
活动一:画剪月相,让学生回忆并画出印象中的月相,并剪下来;活动二:贴月相,让学生把自己剪下来的上半月的月相贴在黑板上初一到十五相应的位置上,一方面了解学生看到过的最多的月相,同时引导学生观察有没有错误的月相,月相变化是否有规律;活动三:模拟月相变化,让学生以小组模拟实验的方式,动态观察一个月内8个时间点(初一、初五、初八、十二、十五、十九、廿三、廿七)的月相并画下来,对比之前在黑板上贴的月相是否有错及纠错,认识月相变化的规律;活动四:观察月相。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与反思- 3.2 月相变化|教科版 (1)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月相变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月相指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2、月相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上半月从缺到圆,亮面在右;下半月从圆到缺,亮面在左。
过程与方法:1、学生利用模拟实验,清楚观察到月相,明白月相变化的规律。
2、学生能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明白变化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生初步形成观察月相的兴趣。
2、学生坚持记录的习惯得到培养。
【教学重点】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难点】观察持续时间长,在观察过程记录月相的形状、月相所在天空的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太阳在天空的位置要详实。
【教学准备】圆纸片、剪刀、月相模拟实验球、磁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在上课前,让我们一起放松一下,来听一首优美的儿歌吧!(播放小小的船)2、学生欣赏时ppt出示歌词,请学生讲讲这首儿歌描述的是什么?(月亮)3、教师提问,歌中唱到的月亮是什么形状的?同学们还见过不同形状的月亮吗?(当学生说到满月时,请他说出农历时间)求证是否每个月的十五都是圆月。
4、讲解: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月相变化。
二、探究上半月的月相变化1、同学们在生活中见到过各种月相,月相是如何变化的呢?为了方便我们的研究,我们先来探究上半月的月相变化,上半月是农历初一到农历十五(板书:农历日期初一到十五)2、让学生拿出抽屉中圆纸片,把自己看到过的上半月的月相剪下来(教师给每组学生几张相同大小的圆纸片)3、教师先介绍剪月相的方法:先将圆纸片对折,沿着对折线的两端点画出分界线,再将多余部分剪掉)4、同组学生讨论这个月相大致是农历什么时候,贴在黑板相应位置上。
5、以小组为单位观察:你有什么疑惑的地方吗?提问:为什么有的月相亮面在左,有的月相亮面在右,有的在上,有的在下呢?4、你们认为下半月的月相又将如何变化,如何解决我们的疑惑?三、模拟月相变化1、对于月相变化规律,我们还存在许多困惑,最好的方法就是实际观察记录,但是由于现在是白天,空中没有月相,我们可以在教室里进行模拟实验。
六年级科学下册《月相变化》教案
六年级科学下册《月相变化》教案第一篇:六年级科学下册《月相变化》教案六年级科学下册《月相变化》教案一、教材《月相变化》是小学科学六下《宇宙》单元的第二。
我对这在本单元中的地位,及它与其他之间的关系是这样理解的(ppt展示)。
对《月相变化》这一,教材的编排是让学生通过画月相的活动,了解月相的变化,在对月相进行排列的过程中对月相变化的规律有所认识,并通过模拟活动试着解释月相变化的原因。
最后,让学生观察白天的月相,对月相变化的情况进行实践检验。
二、学生学生对于月球并不陌生,在生活中经常能获得很多关于月球的信息。
在本单元的第一节中,更是系统的了解了月球的运动、月球的一些重要数据,可以说,学生的理论知识非常丰富。
甚至对于月相,学生也不陌生,都知道月有阴晴圆缺。
但是很少有学生有指向性地、系统地观察过月球和月相的变化,因此学生其实对于月相的了解还是很少的。
此外,在五年级的时候,学生已经学习过《运动中的地球》这个单元,对于利用模型帮助他们了解天体的运动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也有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教学目标基于教材的设计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概念目标:1、月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光只能照亮一半,因此正确的月相明暗交接的线始终处于圆的直径两端。
2、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形状,它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3、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形成的。
过程目标:1、能根据已有的经验和现有的信息进行思维加工并做出合理的解释。
2、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3、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学会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会有效的提问。
4、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情感目标:1、问题意识得到提高。
2、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
3、意识到持续观察的重要性。
四、重点、难点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我对教学目标的定位,我认为本的重点是模拟月相变化,并对月相有规律变化的成因作出合理解释。
难点是学生能解释月相有规律的变化的原因。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2月相变化教科版
月相变化【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可以借助观察来发现。
2、过程与方法能持续观察月相的变化;能根据已知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并作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能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课外能积极地从事月相的观察活动;能积极地与同伴一起合作、交流有关月相的信息;通过对月相的了解,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复杂而变化的系统;培养学生对宇宙浓厚的探究兴趣,并体会科学观察在了解科学事实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能持续观察月相的变化;能根据已知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并作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能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教学准备】课件,圆纸片、笔、剪刀等。
【教学过程】一、月相及画月相1、你看到过月亮吗?月亮的形状是怎么样的?你能说一说吗?2、请你把你看到过的月亮的形状剪下来每个同学剪1-2个。
学生动手剪。
3、好了吗?谁愿意把你剪好的月亮展示给大家看?在展台上展示。
4、它们一样吗?为什么会不一样的?(如果学生说月圆和月缺.可以追问:什么时候会是月圆什么时候会是月缺呢?它们出现的时间相同吗?)(因为它们出现的时间是不同)对了,你说的真好。
那么我们就把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好,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月相的变化。
板:月相的变化。
5、其实,在刚才剪的时候,老师发现有些同学剪的月相是不规范的,在生活中是看不到这样的月相的。
那么如何才能正确的剪一个月相呢?老师有一个好办法教给大家。
边示范边讲解剪一个月相。
(胖月)你会剪了吗?二、贴月相找规律1、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研究月相变化。
请你再剪一个更加漂亮的月相。
学生剪。
(在黑板上写(西)初一、初三、初五、初七、初九、十一、十三、十五(东))适当的提示剪出半个的月相及圆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月相的变化》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下3.2《月相的变化》教学设计亮面朝着太阳③举着皮球的同学逆时针走动一圈_____月球自西向东绕着地球公转④小圆里的几个同学_____居住在地球上的人们⑤太阳图______太阳2、模拟操作①在教室或一块空地的一端墙面上贴上太阳,在场地中间画上两个圆圈。
几个同学站在小圆上,代表地球上的观察者;一名同学举一个一半被涂亮的皮球,代表月球,沿大圆转动一圈,表示月球绕地球运动一个月。
注意:月球自西向东逆时针运转②让“月球”亮面始终朝着“太阳”,表示月球只能有一半被太阳照亮。
当“月球”分别运行到1~8的位置时,画下我们所观察到的“月相”。
注意:要让亮面始终朝向太阳3、温馨提示:操作分工甲同学:①定位----从1号位到8号位②对黑板----每次定位后要核对亮的一面是否对着黑板这一面乙同学:①看----亮面大小、方向在“左”还是在“右”②画----在表格中记录月相,暗的一面用阴影表示注意:完成一遍观察记录后,两人互换角色,再检验一遍,确保记录准确无误。
4、月相模拟实验记录表5、讨论交流①在1~8的位置,我们观察到的“月球”的亮面大小一样吗?亮面朝向一样吗?②对比一下,我们前面排序时所贴的月相,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③通过模拟实验,你能说出月相的成因吗?明确: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的太阳的光。
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活动记录讨论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
虽然月亮无论何时都被照亮一半,但从地球上看去,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看到的亮面面积、朝向不同,所以我们看到月亮的样子就好像在不断地变化着。
总之,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四、观察白天的月相在白天,上午上学或者下午放学时,有时会发现天空中有月亮。
让我们对白天的月相进行一个月的持续观察,记录有关月相的情况。
1、观察白天月相,我们需要注意:①准备两张记录纸,画上15个大小相同的圆,并标上方向。
教科版小学科学《月相变化》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月相变化》教学设计(教育科学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一、单元教学内容概述:《月相变化》这个课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三模块《宇宙》单元中的第二节教学内容。
本单元共有“地球的卫星——月球、月相变化、我们来造“环形山”、日食和月食、太阳系、在星空中(一)、在星空中(二)、探索宇宙”8节教学内容。
太阳、月亮、星星、银河……壮丽而遥远、神秘但可知的宇宙,总会让我们产生无限的遐想,引起我们深深的思索。
月球上的环形山是怎么形成的?月相是怎样形成的?太阳系中有哪些天体?星座又是怎么回事?……对于宇宙,我们有太多的问题,也就有了持续探索的动力。
让我们一起进入宇宙单元的学习吧!二、学情分析:红寺堡镇中心小学学生来源全部以本村庄从老家搬迁来的农村家庭为主。
其中不乏有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的儿童。
科学这门学科在学校已全部普及开来,但是鉴于学校师资紧缺、没有专职教师等各方面原因,科学课正常上课的频率远远不及语文、数学等学科,所以,在学生们的认知上,对于科学这门学科还是比较陌生和新鲜的。
三、教学目标:1、知道天空中的月球在一月内有圆缺变化,在一天内有位置变化。
2、理解月相,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
3、知道月球每天每月的运动模式以及月相形成的原因。
4、培养学生的观察水平、空间想象水平,以及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在一个月内随着时间的推移,月亮的形状的变化;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
五、教学准备:月亮在一月内不同时间的月相形状课件图片、卡纸、剪刀。
六、教学课时:1课时七、教学过程设计八、设计特色简述:1、本节课重在培养学生的观察水平、空间想象水平,以及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月相以及月相变化的规律。
2、设计理念与思路:突出本单元课程的整体性,由前一节课所学的知识复习引入新课,联系到本节课所学内容,再到课后布置作业,紧紧围绕这个单元宇宙中的太阳系、地球的卫星——月球来实行教学,知识前后贯通,注意系统设计,整体推动。
六年级下册《月相变化》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月相变化》教学设计六班级下册《月相变化》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月相变化》一课是教科版学校科学六班级下册第三单元《宇宙》单元的其次课。
《宇宙》这一单元属于《科学(36年)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地球与宇宙'中"天空中的星体'的范畴。
《宇宙》单元在结构支配上是特别严密的,这一单元从熟悉月球开头,以同学的感知为基础,再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同学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建立有关环形山、太阳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对月相、环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熟悉。
使他们能熟悉到宇宙是一个巨大的、运动变化着的系统,不同的宇宙空间分布着不同的天体;同时令他们感悟到: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往往包含着值得深入到的科学道理,科学探究永无止境。
月相变化是有周期性的,月球的规律性的圆缺变化与它和太阳、地球的相对位置有亲密的关系。
由于月亮本身不发光,所以它无论转到什么位置,总是对着太阳的一面光明而背着太阳的一面黑暗。
因而,在月球绕地球转动的过程中,由于太阳、地球、月球的相对位置不同,看到的月亮光明部分的形象也就不同。
《月相变化》一课在同学熟悉月球的基础上,通过模拟月相变化的试验,让同学在活动中初步熟悉到貌相变化跟月球不发光、跟太阳照耀、跟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有关,并找到月相变化的规律,这对进展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和方法也是非常有利的。
二、学情分析月亮对于学校生来说,始终布满着神奇和幻想,同学特别想了解有关月亮的隐秘。
月相更是同学每天都会见到的现象,但这些现象对于他们仅仅是看到而已,大部分同学并不能精确的描述出一个月的月相变化的规律。
依据同学的详细状况,在教学中,我创设一个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氛围,力求在同学已有阅历的基础上,让他们亲身经受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
本课通过模拟活动,使同学对月相变化的规律有所熟悉,并能尝试解释貌相变化的缘由。
三、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目标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外形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科版科学六下《月相变化》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下《月相变化》教案一. 教材分析《月相变化》这部分内容是教科书中的重要知识点,主要让学生了解月亮的运动规律和月相的形成原因。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对月相变化有更深入的理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太阳、地球、月亮三者之间的关系,对观察自然现象有一定的兴趣和经验。
但学生对月相变化的原因可能还不够理解,需要通过实例和观察来进一步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说出月相变化的名称和顺序,了解月相变化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增强对自然现象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说出月相变化的名称和顺序,了解月相变化的原因。
2.难点:学生能通过观察和记录,探究月相变化的原因。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月相变化的视频资料。
2.准备月相变化的图片资料。
3.准备观察月相变化的工具,如望远镜、相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太阳、地球、月亮三者之间的关系,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利用月相变化的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月相的变化过程。
同时,展示月相变化的图片,让学生对月相有更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观察月亮,记录月亮的变化。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讨论月相变化的原因。
教师总结,讲解月相变化的原理。
5.拓展(5分钟)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月相在古代文明中的应用,如农历、节气等。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完成一份关于月相变化的观察报告,包括观察时间、月相变化过程、自己的感悟等。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课堂内容,板书月相变化的名称、顺序和原因。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月相变化》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月相变化》教学设计一、教育理论指导:《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二、内容与方法梳理:《月相变化》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第二课,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
学生根据生活中的记忆,再通过小组以及全班的交流比较,初步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
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让学生初步认识月相变化跟月球不发光有关,跟太阳照射有关,跟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有关,同时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有一个宏观的态度来审视月相变化的规律,并能结合生活实际有序观察和推测月相变化的规律。
三、学情分析:学生对月相的前概念只是印象中有圆月也有缺月,但都不系统,大部分学生对农历的每个月都会有一次圆月概念几乎是无。
学生只知道八月十五和正月十五的月亮才是圆的。
学生在五年级时学的知识储备:昼夜交替的形成;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同时会自转;月球是地球的卫星,会绕着地球转,转动一圈是一个月时间。
有着这些知识储备对于学生学习这一课的内容会有一定的帮助。
六年级的孩子对空间想象能力的建立还很不完善,他们对现实中的天体如何与模拟实验的天体不能很好地用空间概念图建构起来。
四、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知道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知道月相形成的原因,能概括月相变化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1、利用模拟实验,探究月相形成的原因及其变化规律。
2、通过画月相、剪月相、贴月相经历发现和探索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形成观察月相的兴趣。
板书设计:月相变化上半月:又亏到圆亮面朝右下半月:又圆到亏亮面朝左学生实验记录单:《月相变化》说课材料【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3课《月亮》第一课时。
《科学课程标准》把本节内容纳入了“地球与空间科学”领域。
学生通过前面几节内容的学习,已经对地球、太阳和月球以及三者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2月相变化|教科版(6)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2⽉相变化|教科版(6)教科版六下册第三单元第2课《⽉相变化》教学设计【教材简析】⽉相变化是地球上看到的最显著的天⽂现象之⼀。
本课主要是通过模拟实验让学⽣观察⽉相,了解⽉相变化的规律即农历上半⽉由缺到圆,下半⽉由圆到缺。
通过集体模拟⽉相变化的实验中,学⽣明⽩太阳、⽉球、地球三者的位置关系变化,还初步认识到⽉相变化跟⽉球不发光有关,跟太阳照射有关,跟⽉球在围绕地球公转有关。
通过⼩组模拟,学⽣能⽴体地观察到⽉相变化,找出⽉相变化的规律,这是本课的重点。
对于⽉相变化的规律,学⽣在课堂上的认识还仅仅是个开头,课后长期观察⽉相的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事实上通过实际观察,往往能验证所学知识,加深理解,形成较稳固的认识。
在观察过程中详细记录⽉相的形状、在天空的位置等。
这对发展学⽣的科学探究精神和⽅法是有利的。
【学⽣分析】⽉相变化与我们的⽣活关系密切。
⽐如刚过的中秋佳节,在学⽣的脑海中还留有深刻的印象,同时对当天的天⽂现象有种向往和神秘感,对了解⽉相变化奠定了兴趣基础。
不过对学⽣来说天体运动⽐较抽象,⽽且空间想象能⼒不⾜,同时对前⼀课⽉球知识的了解没有,降低教学难度。
六年级学⽣对于科学观察已经有⼀定的⽅法技巧,能够较好分配、执⾏观察任务,本课⽉相变化的观察要求⾼,学⽣的观察⾓度不能有很⼤的偏差,因此需要⽼师的提醒。
通过观察和逻辑推理,学⽣知道⽉相变化是有⼀定规律的,从⽽产⽣持续观察⽉相变化的兴趣。
【教学⽬标】◆科学概念:1.⽉相指⽉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2.⽉相变化是⽉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定规律的。
◆过程与⽅法:1.根据已有的现象进⾏简单集体模拟,同时学⽣能了解⽉球、地球、太阳的运⾏位置以及初⼀的⽉相。
2.学⽣利⽤模拟实验,清楚观察到⽉相,明⽩⽉相变化的规律。
3.学⽣能持续地观察⽉相的变化过程,明⽩变化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初步形成观察⽉相的兴趣。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3.2 月相变化|教科版 (3)
《月相变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二、过程与方法:1、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2、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3、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
2、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做好月相变化的模拟实验,在观察过程中详细记录月相的形状、推测月相的农历时间。
【教学材料准备】教师课前在黑板上画出30个大小一样的小圆,组成一个椭圆形,小圆纸片每人两张,月相变化的课件、月球模型、若干个小磁铁、活动记录汇总等。
【教学步骤】一、古诗引入课题1、师:上节课我们对地球的卫星—月球有了初步的了解与认识,我们知道中国关于月亮的诗词特别多,也特别美。
其中有一首词《水调歌头》大家熟悉吗?生可背诵。
苏轼的《水调歌头》可谓千古绝唱,其中一句“月有阴晴圆缺”,你们见过的月亮是这样吗?2、投影出示: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全班齐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月相变化。
(板书课题:月相变化)二、画月相、贴月相1、你们都见过哪些形状的月相?生交流。
2、请看看这两个月相,猜猜是什么时间的月相。
投影出示:初一和十五的月相初一的月亮看不到就对了。
3、介绍:月相的变化周期大约是一个月,是按农历计算的,就是我们常说的初一、初二、初三……4、引导画月相A、你们能根据经验画一画初二、初八、二十二的月相吗?为了能让小组完成任务又快又好,给大家一些小提示,投影出示画月相、粘贴月相提示。
(1)、根据你的印象先在圆内画一段圆弧,然后将月相剪下来。
(2)、如果你认为整个都看见的月相就不剪;(3)、可以猜测,画、剪得不对没关系;(4)、每位同学只选其中一个日期的月相画,又快又好地完成任务。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2 月相变化| 教科版 (1)
《月相变化》教案【教学内容】教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宇宙第二课《月相变化》【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的主题是宇宙,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宇宙,为初高中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教材包括月球、月相、环形山、日食、太阳系和星座几部分内容。
《月相变化》位于本单元的第二课,是在学习了第一课《地球的卫星——月球》的基础上对月球的进一步学习和认识。
本课主要包括了月相、给月相排序和观察白天的月相三个标题的内容。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在日常生活中对月亮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本课时要学习的内容对他们而言并不陌生。
但是,因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只是月亮的圆缺变化,对月球的科学认识并不充分,因此本课时只是带领学生初步学习月相的成因和变化的规律。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月相是月球在一个月的圆缺变化的过程中出现的不同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过程与方法:1、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2、学生能根据不同的月相判断其出现的时间,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
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情感、态度、价值观:1、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
2、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月相变化的变化规律及其成因【教学难点】根据月相的不同分析其出现的时刻【教具准备】黄色圆纸片蓝色圆纸片剪刀月相演示仪【教学过程】一、导入(闯关)师:出示三道闯关题,让学生回到,这三道闯关题是为下面内容埋下伏笔生:回答三个闯关题,这三个题目较容易回答师:正式进入新课学习二、新课学习1,桌子前面有一个涂了一半的乒乓球,请几位同学上来给它拍照生:上前用手机拍照。
教师用投影仪展示学生拍的照片,发现亮面形状不一样教师追问:为什么同样的球,拍的亮面颜色不一样呢?学生回答不同角度去拍摄的。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3.2 月相变化|教科版
《月相变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不透明月球绕地球公转时,地球观察者看到月球亮面的不同侧面造成月相变化。
2、地球观察者面朝南观察月相,呈左东右西方位,观察范围是东西地平线之间。
3、上半月月相左黑右亮,由缺变圆;下半月月相左亮右黑,由圆变缺。
4、初步认识基本月相包括:新月、娥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残月,以及对应时间整点如下表:
过程与方法:
活动一、地球视角的探究
东南西北方位活用—东西地平线探究—地球太阳照射面—昼夜时间变化—视角面模型认知
活动二、月相变化的探究
月相照片引出月相一词——为什么会有月相变化的研讨—怎样证明我们的猜测—出示实验材料,说明实验方法—实验探究,交流汇报—基于模型的科学测试和交流汇报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基于现象主动认知,抓住基本要素步步为营,在求真求实中推进月相变化的科学认知;求证是需要不断求索的过程,证据能保障严谨科学结论的顺利得出;材料的改善可以有力的推动科学探究的深入发展;严谨细致、一丝不苟是科学研究的基本素养;实地观测更有价值。
【教学重点】
领会月相变化的形成原因,掌握月相变化的基本观察方法,基本学会月相变化的基本原理。
【教学难点】
将探究活动和学生有效认知进行有机结合交融,领会月相变化的基本原理。
【教学过程】
S:白色小球模拟月球,发光的电灯模拟太阳,自己模拟地球上的观察者。
六年级科学下册 第三单元 宇宙 2月相变化教案 教科版
《月相变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2、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相应的实验,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实验进行总结。
3、持续的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自主性和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学习、探究宇宙的兴趣。
教学重点:1、月相的概念(科学概念)2、月相的成因(1、月球不透明,不发光,反射太阳光;2、日、地、月三者相对位置的规律变化)3、月相的一个月中:上半月,缺→圆,月面面积递增:下半个月,圆→缺,月面面积从西边开始递减。
一年的各个月中,日期相同,月相形状也基本相同)教学难点:月相的变化规律(要求能够按农历顺序画出一个月的月相)教学准备:学生准备:笔、书本教师准备:圆纸片、PPT、绑有细铁丝的乒乓球(一半涂黑)、小磁铁、方位图纸、观察月相图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思导入学生进入教室,PPT播放《明月几时有》,从这两句词中我们可以发现,古人很早就发现了月球的(阴晴圆缺变化,月亮有各种各样的形状)。
我们把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出示PPT,展示各种月相)二、了解月相是如何变化的1、并提示学生动手画自己看到过的月亮形状。
并将月相贴在黑板上相应的位置上。
2、引导学生观察月相变化的规律,鼓励学生从中发现问题。
3、出示幻灯片:(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由圆到缺)三、初探月相变化规律1、再次观察贴在黑板上的月相图,看看月相的亮面是否一致。
2、引出探究主题二:月相亮面左右的问题。
3、月相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自学教科书P49—50“模拟月相变化”这部分内容,初步推测月相的成因是什么!4、学生初步推测月相成因。
(举手回答)5、练习:教师用幻灯片出示填空题和连线题(请学生举手回答)6、师出示准备的乒乓球模型,请学生上来根据刚才的连线示范月相的成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相变化》教案【教材分析】月相变化学生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在先前的学习中,学生对月球以及月球的运动又有哪些知识储备?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看到过月亮是有圆缺变化的,能够知道农历十五是满月。
在上一节课学习中也了解了月球是自身不会发光的,我们所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的太阳光;月球在绕着地球逆时针运行等。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又规律性的。
学生根据生活中的记忆,画出月相的变化,再通过小组以及全班的交流比较,初步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
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让学生初步认识月相变化跟月球不发光有关,跟太阳照射有关,跟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有关,同时通过模拟实验,对原先的月相变化规律进行一次检验。
对月相变化的规律的认识,要让学生真正形成,仅仅靠记忆画和模拟实验只能算是“纸上谈兵”,真实的记录是最具有说服力的,这对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方法是有利的。
促进学生开展课后观察活动,一方面要对学生的课后观察活动进行指导,让学生明了做什么,怎么做。
另一方面,在课堂中留下争议的问题,需要学生用事实去确定。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过程与方法:1、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2、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3、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坚持记录的习惯。
2、初步形成观察月相的兴趣。
【教学重点】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亮面在右侧;下半月由圆到缺,亮面在左侧。
【教学难点】要求学生持续一个月进行观察,在观察过程中详细记录月相的形状和相应的农历时间。
【教学准备】上半月月相绘制图、模拟实验记录图、模拟月球的黑白球等。
【教学过程】(一)画月相1、苏轼的《水调歌头》引入,引出月相话题。
(圆缺变化)2、出示月相的若干个照片,使学生了解圆缺变化中看到的亮的部分是月球反射太阳光的结果。
3、学生画一个印象中的月相。
4、提问:所画的这些月相都真实出现过吗?(二)月相的规律1、提问:这些月相的出现是否存在一定的先后持续?2、每生画一组农历上半月的月相图。
3、在小组中先讨论交流:所画的月相规律是否都一样?有哪些不同之处?4、全班交流,达成对月相规律的初步共识。
(由缺到圆,亮面的方向、位置,初七八后明暗交界处是凸还是凹)5、讨论:农历下半月的月相规律6、小结:指出学生对月相规律还存在的不同意见,并指明这些月相是大家凭平时的印象得出的结果,并不是对月相进行观察记录的结果。
(三)模拟月相变化1、学生带着以下三组问题自学书本“模拟月相变化”P49大标题开始到P50第一自然段。
⑴用什么模拟月球、地球上观察月相的人?还要模拟什么?⑵月球是如何运动的?⑶进行模拟月球运动的同学在进行“运动”时要注意哪些?2、讨论交流上述三组问题,重点强调“模拟月球运动的同学进行‘运行’时要注意什么”。
3、分小组内进行月相模拟活动,观察者记录观察到的“月相”。
4、根据模拟实验的记录结果,重新认识月相变化的规律,纠正前面所画月相规律图中存在的问题。
5、小结:月相模拟实验不能等同真实的月相。
课后观察月相1、在课堂内我们无法观察到真实的月相,只有记录下真实的月相才最具有说服力。
2、引导学生确定观察月相的时间,清晨或傍晚观察月相。
3、思考讨论:观察月相,主要观察记录月相的哪些内容?4、引导学生了解月相的记录内容:月相的形状、亮面的朝向、月相的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以及观察时的具体时刻等。
5、说说在观察过程中,可能会有哪些问题或困难。
板书设计《月相变化》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过程与方法:1、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2、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3、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1、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
2、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难点】要求学生持续一个月进行观察,在观察过程中详细记录月相的形状、月相所在天空的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太阳在天空的位置。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用于贴月相的挂图、月相成因示意图、月相变化的课件、皮球、电灯(瓦数大的)。
学生准备:圆纸片、剪刀、活动记录等。
【教学过程】一、画月相1、创设情境,引出月相话题:同学们,苏轼的《水调歌头》里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月有阴晴圆缺”的词句,看来人们很早就发现了月球有圆缺变化的情况,说说你曾经见到过的月亮是什么样的?(当学生说到满月时,请他说出阴历时间)2、讲解: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3、你能把看到过的月相画下来吗?(教师给每个学生几张相同大小的圆纸片,请学生在纸上画月相,然后把它们剪下来。
)4、让几位学生把画月相的纸片贴在黑板上,全班观察分析。
这些月相相同吗?有哪些不同?生活中能否见到这样的月相,为什么?5、学生提出自己的假设,并且判断黑板上所画月相的正误。
6、说说这些月相分别是什么时候能看到的?二、给月相排序1、请每位学生再画一个月相,并剪下来。
2、在小组中讨论,自己剪出的月相大致是农历什么时候的?3、(出示一组标有时间的圆圈的挂图)你能把剪下来的月相准确地贴在上面的圆圈里吗?(学生根据自己的月相和大致的推测时间,在黑板上的相应位置贴上月相。
)4、观察黑板上的挂图上贴出的许多月相,小组讨论并交流:有什么发现?有什么问题?5、教师出示农历上半月的月相变化过程图,让学生们讨论:你们认为月相的变化是否有规律?有什么规律?你们认为下半月的月相将如何变化?6、小结: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
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
(其他的说法也正确:1、一个月中月相的变化规律是:初二向左弯,初八右半边明亮,十五月圆,二十二左半边明亮,二十八向右弯(记忆诀窍:“残”字拼音第一个字母“C”的形状)。
2、月相的变化经历新月——上弦月——圆月——下弦月——残月的过程。
3、上半月,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大,直到满月,亮面在右侧;下半月,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小,直到朔月,亮面在左侧。
)三、模拟月相变化1、设疑:月相的变化是月球的形状在变化吗?是伴随着月球的什么运动发生变化的?2、小组内讨论交流:能否用做模拟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月相变化?用什么来模拟,怎样模拟?3、可参照课本第49页进行模拟实验,观察“月球”的亮面大小一样吗?亮面朝向一样吗?(或者在教室里准备一盏瓦数大的电灯,用这盏灯当作太阳,学生自己当作地球,用皮球当作月球;把“月球”举在空中,使“阳光”照到“月球”上,观察此时月球的明亮部分是什么形状;然后使“月球”围绕“地球”公转一周,观察月球的明亮部分有什么变化?)(模拟实验成功的关键在于:用来模拟月球的半明半暗的球体,它的明亮一面始终向着“太阳”。
即“月球”围绕“地球”转动一周时,它只自转了一周。
)4、提问:通过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你有什么发现?5、学生思考回答。
(预设:月相的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跟月球不发光、太阳只能照亮它的一半有关,不是因为月球的形状在发生变化。
)6、播放月相变化的课件,巩固并小结:月相变化跟月球不发光有关,跟太阳照射有关,跟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有关。
(解释: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
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
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月相亮面大小、方向也就不同。
)7、对比一下,我们前面排序时所贴的月相,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四、观察白天的月相1、谈话:在给月相排序和模拟月相变化的过程中,我们推测出了月相变化的规律,同时还产生了许多问题。
要知道规律是不是存在,以及问题能否得到圆满解决,需要我们进行实地的观察。
2、你们认为什么时间观察月相比较合适?3、引导学生确定观察月相的时间,清晨或傍晚观察月相。
(教师教学时应确认一点:如果自己的教学时间在农历的上半月,请引导学生在傍晚观察;反之,则应在清晨观察。
从农历十六—二十七八月亮升起得越来越晚,因此在清晨观察比较合适。
)4、思考讨论:观察月相,主要观察记录月相的哪些内容?5、引导学生了解月相的记录内容:月相的形状、亮面的朝向、月相的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以及观察时的具体时刻等。
6、讨论:如果我们观察不到天空中的月相,该怎么办?7、说说你们认为在观察过程中,还会有什么问题或困难存在?课外拓展:1、动脑筋:今年春节晚上,某商店被盗。
第二天,公安人员审讯了最有嫌疑的两个嫌疑犯张三和李四。
张三说:“昨晚十点钟,借着月光我看到李四进商店偷东西。
”李四说:“十点的时候,我正在家里睡觉。
”请你帮助公安人员判断,谁最有可能是罪犯,为什么?(答案:张三最有可能是罪犯。
因为春节是正月初一,根本没有月亮,可李四说他借着月光看到李四进商店偷东西,是在撒谎,因此,他最有可能是罪犯。
)2、每天下午放学后的傍晚时分和上午上学前的清晨时分进行观察,并记录天空中的月相。
(月相跟着农历变,初一初二看不见,初三初四象娥眉,初七初八月半边,到了十五满月圆,以后月相逐渐缺,二十二三月似弓,到了月底又不见。
)板书设计:2、月相变化一、规律:新月——上弦月——圆月——下弦月——残月二、成因:月球围绕地球公转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