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文学概论(一)试题历年试卷
自学考试《文学概论一》试卷及解析
自学考试《文学概论一》试卷及解析第I部分选择题(3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17世纪之前西方的典型观基本是()。
A.个性说B.类型说C.共性说D.写实说2.读者与作品之间实现了活跃的情感交流及对应关系的阅读心理现象,通常称为()。
A.误读B.共鸣C.灵感D.召唤3.美国现代美学家苏珊?朗格认为,艺术是一种生命形式,因此它能激发人们的()。
A.正义感B.生命力C.激情D.美感4.我国意境理论的集大成者是()。
A.庄子B.刘勰C.王昌龄D.王国维5.《牡丹亭》处理情与理的方式是()。
A.合情合理B.悖情悖理C.牵理就情D.牵情就理6.一般说来,浪漫主义强调情感的()。
A.节制抒发B.自然流露C.深藏不露D.服从理性7.抒情作品的根基和血肉是()。
A.思想B.情感C.韵律D.节奏8.文学创作活动中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是()。
A.客体制约主体B.主体驱使客体C.主客体双向建构D.主客体互不关联9.既是象征主义的理论纲领,又是象征主义的忠诚实践,被誉为“象征主义宪章”的法国诗人波德莱尔的诗是()。
A.《恶之花》B.《交感》C.《荒原》D.《西风颂》10.下列诗句按王国维的标准属于“隔”的是()。
A.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B.玉梯凝望久,叹芳草、萋萋千里C.阑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D.谢家池上,江淹浦畔11.文学文本存在的基本方式是()。
A.形象B.文字C.语言D.纸张12.我国古代将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统称为()。
A.小说B.骈文C.散文D.古文13.先秦时代所谓“文学”是指()。
A.诗歌及文学性散文B.一切文化学术的总称C.政令律法D.教育中的一门学科14.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说:“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的事,而在于描述()。
”A.希望发生的事B.将发生的事C.事件引发的情D.可能发生的事15.第一次在文学中运用“现实主义”一词的文学家是()。
全国自考00529《文学概论(一)》历年真题试卷及答案 年份:201610
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文学概论(一) 试卷(课程代码 00529)本试卷共3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
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讨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
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文学创作中,作家体验的核心是A.情感B.理智C.知识D.经验2.卡西尔关于情感语言与命题语言的观点是A.动物只有命题语言而人既有命题语言也有情感语言B.情感语言能表达感情而命题语言可表达思维C.命题语言与情感语言的区别是人与动物界的分界线D.命题语言是在情感语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3.什克洛夫斯基说:“为了恢复对生活的感觉,为了感觉到事物,为了使石头成为石头,存在着一种名为艺术的东西。
”这句话体现了对文学语言组织的A.内指性的诉求B.音乐性的诉求C.陌生化的诉求D.整体化的诉求4.下列关于语言结构和言语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语言结构是语言集团言语的总模式B.言语是在特定语境下个人的说话活动C.语言结构包括语法、句法和词汇D.语言结构是一种信息,言语是一种代码5.说“人物性格要根据他们的处境来决定”的法国作家是A.左拉B.狄德罗C.巴尔扎克D.大仲马6.首先将“境”的概念虚化而用于精神领域的典籍是A.《周易》B.《左传》C.《盂子》D.《庄子》7.古罗马诗人贺拉斯的人物理论属于A.类型人物理论B.性格人物理论C.扁平人物理论D.圆形人物理论8.在带有讲故事色彩的传统叙事风格中,叙述声音通常表现为A.显在叙述者B.隐在叙述者C.显在接受者D.隐在接受者9.认为抒发情感即传达情感的作家是A.华兹华斯B.托尔斯泰C.波德莱尔D.科林伍德10.辛弃疾《摸鱼儿》中“春且住,见说到,天涯芳草无归路”的抒情母题是A.别绪B.思乡C.伤春D.离情11.韵味是指作品言语结构所产生的A.思想和情感B.逻辑和意义C.形式和结构D.情趣和意味12.在中国,刘勰较早地从有机整体性的角度指出,风格是A.作品的言语形式与言语内容的结合B.作家的日常个性与创作个性的结合C.作家的内在个性与外在形式的结合D.社会的时代精神与艺术趣味的结合13.提出“气盛言宜”观点的人是A.李白B.杜甫C.李贺D.韩愈14.提出“作者的见解愈隐蔽,对艺术作品来说就愈好”的人是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高尔基15.文学消费是文学接受的A.高级形态B.最终形态C.替代形态D.初级形态16.或三言两语、点到为止,或以诗论诗,用形象的比喻表达感受,这样的感想式、鉴赏式的批评方法是A.印象式批评B.评点式批评C.诠释式批评D.原型式批评17.英国文化人类学家弗雷泽在《金枝》中主张艺术起源于A.模仿B.劳动C.游戏D.巫术18.自然主义文学的代表作是A.《悲惨世界》B.《红与黑》C.《娜娜》D.《幻灭》19.旨在反对传统的男性中心主义文化的批评方法是A.后结构主义批评B.女权主义批评C.英美新批评D.马克思主义批评20.在叙述动作中与叙述者相对的是A.作者B.隐含的作者C.接受者D.读者二. 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l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自考文学概论一试题及答案
自考文学概论一试题及答案文学概论是研究文学的本质、功能、创作、欣赏和批评等方面的基础性学科。
以下是一份自考文学概论的模拟试题及答案,供参考。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文学的第一要素是()A. 语言B. 情节C. 人物D. 主题答案:A2. 下列哪项不是文学的基本功能?()A. 审美B. 娱乐C. 教育D. 宣传答案:D3. 文学创作中的“灵感”通常来源于()A. 个人想象B. 生活实践C. 梦境D. 随机事件答案:B4. 在文学批评中,新批评主义强调的是()A. 作者意图B. 文本自身C. 读者反应D. 社会背景答案:B5. 下列哪位作家不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A. 托尔斯泰B. 巴尔扎克C. 卡夫卡D. 狄更斯答案:C6. 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的主要区别在于()A. 规范性B. 形象性C. 逻辑性D. 简洁性答案:B7.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体现了文学欣赏中的()A. 主观性B. 客观性C. 多样性D. 一致性答案:C8. 下列作品中,属于浪漫主义文学的是()A. 《巴黎圣母院》B. 《百年孤独》C. 《动物农场》D. 《局外人》答案:A9. 文学中的“意象”是指()A. 文学形象B. 文学语言C. 文学主题D. 文学情节答案:A10. 文学作品的“三一律”是指()A. 时间、地点、情节的统一B. 人物、情节、主题的统一C. 情感、形象、语言的统一D. 思想、艺术、技巧的统一答案:A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文学的审美价值。
答案:文学的审美价值主要体现在其能够通过语言艺术的形式,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和情感共鸣,提供美的享受。
文学作品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法,如象征、隐喻、拟人等,创造出鲜明的艺术形象,传达深刻的思想和情感,从而实现对读者心灵的触动和精神的提升。
2. 论述文学与社会的关系。
答案:文学与社会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
首先,社会是文学创作的土壤,文学作品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作者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
10月全国文学概论(一)自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9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文学概论(一)试题课程代码:0052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中国古代典籍《礼记·乐记》把艺术生产的流程表述为()A.物→心→乐B.心→物→乐C.物→乐→心D.乐→心→物2.审美的实现需要四个层面协同合作,第一个层面是()A.客观对象层B.主体心理层C.历史文化层D.心理时空层3.严格说来,文学作品是指()A.文学文本B.文学语言组织C.文学形象系统D.经读者解读的文学文本4.朱光潜认为文章的“第一件要事”是()A.情感体验B.声音节奏C.语词形式D.逻辑结构5.意大利诗人但丁认为诗有四种意义,它们是()A.字面意义、譬喻意义、道德意义、奥秘意义B.语音、修辞、语法、逻辑C.表层意义、深层意义、言内之意、言外之意D.审美意义、认识意义、教育意义、伦理意义6.清末诗人黄遵宪提出的主张是()A.“小说界革命”B.“不讲对仗”C.“平民文学”D.“我手写我口”7.高尔基认为,在诗篇和诗句中,占首要地位的因素是()A.人物B.情节C.性格D.形象8.文本时间长度大于故事时间长度的叙述是()A.概略B.场景C.减缓D.省略9.寓言《守株待兔》中的“守株者”是()A.圆型人物B.典型人物C.表意人物D.性格人物10.托尔期泰认为,艺术抒发情感是()A.表现情感B.宣泄情感C.传达情感D.投射情感11.以读者为中心的批评方法是指()1A.女权主义批评B.结构主义批评C.精神分析批评D.接受美学批评12.“我恐惧又希望,我燃烧又冰凉”,这种两面上自相矛盾的语句,一般称之为()A.意象B.隐喻C.典故D.悖论13.被朱自清先生称为中国古代诗歌“开山的纲领”的是()A.“感物”说B.“养气”说C.“诗言志”D.“诗缘情”14.文学的整个活动过程一般是指()A.创作出版、发行传播与消费接受B.创作出版、发行传播与流通收藏C.创作出版、复制生产与消费接受D.创作出版、发行传播与购买占有15.一般说来,在整个文学活动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环是()A.文学积累B.文学创作C.文学鉴赏D.文学批评16.在文学活动中,主体从对象的感性形式上直接把握其内在蕴含与意义的思维方式和心理能力,称为()A.艺术直觉B.艺术灵感C.艺术情感D.艺术想象17.口头传播是文学传播发展的()A.第一阶段B.第二阶段C.第三阶段D.第四阶段18.艺术真实性包括()A.生活真实、艺术真实与细节真实B.现实真实、历史真实与情感真实C.历史真实、情感真实与细节真实D.生活真实、情感真实与历史真实19.自然主义文学思潮的哲学基础是()A.经验主义B.理性主义C.唯物主义D.实证主义20.自学提倡“三一律”的文学思潮是()A.现实主义B.自然主义C.现代主义D.古典主义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自学考试文学概论试题含答案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文学概论(一)卷子(代码:0052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1.马克思对文学的界定是A.审美意识形态B.社会意识形态C.符号论的文化形态D.客观世界的再现形态2.“艺术除了表现它白身之外,不表现任何东西。
它和思想一样,有独立的生命,而且纯粹按白己的路线开展。
〞这句话的作者是A.里普斯B.鲁迅C.王尔德D.屠格涅夫3.所谓陌生化.主要是指文学言语组织的A.整体性B.自足性C.反常特性D.内指性4.提出文学文本四层次说的西方学者是A.伯丁B.黑格尔C.英加登D.莎士比亚5.把典型形象称为读者的“熟悉的陌生人〞的俄国文论家是A.托尔斯泰B.别林斯基C.契诃夫D.车尔尼雪夫斯基6.“据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说这句话的人是A.XB.恩格斯C.左拉D.王夫之7.我国意境论的集大成者王国维的著名论著是A.《人间词话》B.《典论》C.《论格》D.《宋元戏曲史》8.按照福斯特的分类,具有多种复杂性格特征的人物属于A.圆形人物B.扁平人物C.表意型人物D.性格人物9.在当代文化环境中,最群众化、最具社会影响的叙事文学式样是A.诗歌B.散文C.戏剧D.影视文学10.在中国传统诗歌中,诗歌以A.叙事为主流B.抒情为主流C.议论为主流D.挖苦为主流11.寸于情作品的本位是A.感情B.理性C.形象D.叙事12.艺术与感情关系紧密,艺术是感情的宣泄或展示,在抒情理论中,这种观点被称为A.再现论B.表现论C.直觉论D.灵感论13.形成文学风格的内在依据是A.世界观B.创作个性C.作家气质D.文学修养14.文体的最高范畴和最高表达是A.文学言语B.文学题材C.文学风格D.表现手法15.以下关于艺术感情与白然感情的关系的认识,正确的选项是A.艺术感情与自然感情都是美好的B.艺术感情与自然感情都具有共通性C.艺术感情与自然感情都具有私人性D.艺术感情是自然感情的升华16.柏拉图用“神灵凭附〞和“迷狂〞来解释和形容艺术灵感的A.突发性B.迷狂性C.制造性D.感情性17.马克思主义文学批判方法的主要特点是A.看男女关系是否公平B.以艺术形式为中心C.开掘意象的象征精神D.历史观点与美学观点相结合18.对文学产品加以占有、利用、阅读或观赏的活动,被称为A.文学生产B.文学消费C.文学传播D.文学创作19.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之间存在着不平衡关系的论断的提出者是A.马克思B.XC.斯大林D.普列汉诺夫20.艺术起源的直接原因是A.游戏B.巫术C.人类早期的精神活动D.模仿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21.文学言语组织的文法层面包含A.词法B.句法C.篇法D.音律E.比喻22.文学意境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A.情景交融B.虚实相生C.生命律动D.韵味无穷E.如实描写23.人物类型有A.“扁平〞人物B.表意型人物C.“圆形〞人物D.典型人物E.“性格〞人物24.文学风格的特征有A.文学风格的独创性B.文学风格的稳定性C.文学风格的思想性D.文学风格的审美性E.文学风格的多样性25.艺术起源的观点常见的有A.模仿说B.巫术说C.游戏说D.劳动说E.炫耀说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小题4分,第27、28小题每题3分)26.文学27.表达功能28.心灵共鸣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5分,共25分)29.为什么说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30.文学言语组织有哪些层面31.抒情的一般原则是什么32.文学风格的审美构思的要素有哪些33.读者的期待视野包含哪些层次五、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4小题15分,第35、36小题每题10分)34.试论典型、意境、象征意象这三种高级文学形象的区别与联系。
00529文学概论(一)2022年10月自考真题和答案
00529文学概论(一)2022年10月自考真题和答案2004年下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文学概论(一)试卷(课程代码052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与绘画、音乐相比,文学的长处在于()A.善于描绘空间形象B.有极强的节奏感C.善于传达人的情意和思考D.能直接呈现人和事物的形象2.我国明代学者李贽曾提出了()A.“风骨”说B.“自然”说C.“童心”说D.“境界”说3.汪曾祺说:“写小说就是写语言。
”这句话是指()A.语言是小说的全部B.语言是小说的本体C.语言是小说的工具D.语言是小说的源泉4.“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
”此语出自()A.白居易B.柳宗元C.周敦颐D.顾炎武5.林语堂说中国散文具有“可吟唱性”。
这是指()A.中国散文必须配乐B.中国散文应当押韵C.中国散文具有节奏感和平仄交替D.中国散文适合于歌唱6.现代派艺术中大量出现荒诞、丑怪的艺术形象,这表明()A.文学形象不必具备美的属性B.现代派艺术不再体现美的理想C.“丑”可以直接进入艺术作品D.“丑”经过艺术家的审美评判和改造可以转化为艺术美7.提到阿Q,我们就会想到“精神胜利法”;提到林黛玉,我们就会想到她多愁善感的性格,这说明()A.典型性格必须具有贯穿其全部活动的总特征B.典型人物就是类型性格的代表C.只要把某种性格描写推向极致就能创造出典型D.多样的性格组合才构成典型8.在创作原则的问题上,浪漫主义特别倚重()A.理性B.情感C.直觉D.象征9.与西方文学传统相比,中国的文学传统()A.以叙事文学为主导B.以抒情文学为主导C.以雅文学为主导D.以俗文学为主导10.中国抒情理论史上最负盛名的美学范畴是()A.意象B.意境C.肌理D.格调11.一般说来,特别强调情感的自然流露,强调直抒胸臆的是(A.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C.现实主义D.象征主义12.叙事的三个层面是()A.叙述语言、叙述内容和叙述动作B.叙述时间、叙述视角和叙述标记)C.故事、人物和结构D.事件、情节和情景13.“李白的清新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鲁迅的刚毅辛辣”,实质都是()A.风格相似性的表现B.风格独创性的表现C.风格替代性的表现D.风格一致性的表现14.文学主体从对象的感性形式上直接把握其内在蕴含与意义,这种思维方式叫做()A.艺术直觉B.艺术灵感C.艺术情感D.艺术想象15.诗歌创作乃是诗人心灵与外在景物相互触发、彼此整合的过程。
全国自考文学概论(一)试题及解析
全国 2021 年 10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文学概论〔一〕试题课程代码: 0052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 小题,每题1 分,共 20 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项选择或未选均无分。
1.强调“文学只存在于读者与作品的交流活动中〞,这种文学观念被称为〔〕A. 再现说B.体验说C.实用说D.表现说2.德国 19 世纪著名作家歌德曾把艺术家与自然的关系描述为〔〕A.艺术家必然是自然的主宰B.艺术家只能是自然的奴隶C.艺术家既不是自然的主宰,也不是自然的奴隶D.艺术家既是自然的主宰,又是自然的奴隶3.文学语言节奏的三种类型是〔〕A. 低音型、中音型、高音型B.声调、语调、情调C.长短型、上下型、轻重型D.单音型、双音型、和声型4.伊格尔顿听说的“语言学革命〞主要发生在〔〕A. 文艺复兴时期B.17 世纪C.启蒙运动时期D.20 世纪5.以下选项中,对“意境〞论描述不正确的是〔〕...A. 意境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最高审美范畴B. 意境是华夏审美理想的集中表达C.意境是抒情性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D. 意境是一切文学类型的最高追求6.“意象〞的古义指〔〕A. 内心意象B.表意之象C.艺术形象D.心理意象7.故事时间中事件接续的前后顺序与文本时间中表达语言的排列顺序相互对照,由此形成的关系是〔〕A. 次序B.视角1C.时距D.频率8.寓言?守株待兔?中的“守株者〞属于〔〕A. 表情性人物B.表意性人物C.“性格〞人物D.“圆形〞人物9.“三分法〞把文学作品分为三大类,即〔〕A. 诗歌、小说、散文B.史诗、悲剧、喜剧C.叙事作品、抒情作品、戏剧作品D.再现作品、表现作品、戏剧作品10. 在中国文学传统中,诗歌〔〕A. 以叙事为主流B.以抒情为主流C.以议论为主流D.以挖苦为主流11. 现代风格学认为,作为未经使用的素材整体,语言是一种〔〕A. 编码B.解码C.中性代码D.核心代码12. 以曹操父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鲜明地表达了〔〕A. 时代风格B.地域风格C.民族风格D.流派风格13. “语言是表达意义的工具〞,意思是指〔〕A. 意义决定语言B.语言决定意义C.语言与意义同等重要D.语言超越意义之上14.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理,文学创作的客体是〔〕A. 人的主观情感意念B.自然界中的事物C.以人的活动为中心的社会生活D.个体无意识或集体无意识15. 在艺术活动中主体情绪冲动、思路畅通、创造力极强的思维状态,叫做〔〕A. 艺术直觉B.艺术灵感C.艺术情感D.艺术想象16. 最早提出“胸有成竹〞说的是〔〕A. 陶渊明B.苏轼C.李贽D.郑板桥17. 对文学产品加以占有、利用、阅读或欣赏的活动,被称为〔〕A. 文学生产B.文学消费C.文学传播D.文学创作18. 将历史的观点和美学的观点相结合的批评是〔〕A. 接受美学批评B.结构主义批评2C.解构主义批评D.马克思主义批评19.文学接受者应该〔〕A. 具备专业知识B.接受职业化培训C.具有理论背景D.进行创造性阅读20.西方最古老的艺术起源论是〔〕A. 游戏说B.巫术说C.劳动说D.摹仿说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题 2 分,共 10 分 )在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文学概论(一)试题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文学概论(一)试题课程代码:0052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中国古代文论中,和“教化说”一起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学重要观念的是( )A.“文以载道说”B.“寓教于乐说”C.“言志说”D.“娱乐说”2.英加登认为“形而上特质”只有某些文本才会具有,而这些文本指的是( )A.“恐怖的文学”B.“伟大的文学”C.“荒诞的文学”D.“经典的文学”3.“论画以形似,见于儿童邻”指的是( )A.文学形象并不满足于对生活做简单的摹仿B.文学形象是重视形似的C.绘画形象要求与儿童的心理状态相似D.对绘画和文学形象的要求是不一样的4.西方“典型”的文艺理论思想传入我国的时间是( )A.鸦片战争时期B.五四以后C.建国以后D.文革时期5.贺拉斯提出著名的“寓教于乐”说,其代表作是( )A.《诗学》B.《诗艺》C.《美育书简》D.《拉奥孔》6.对文学作品要能够做到“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只有这样才能体验到文学的美感。
而“出入说”的提倡者是( )A.鲁迅B.梁启超C.王国维D.宗白华7.中国传统的风格理论起源于( )A.魏晋B.汉代C.隋唐D.秦代8.在创作过程中,居于核心位置的是( )A.润色与修改B.艺术传达C.材料储备D.艺术构思9.认为文学本身是一个不依赖任何外在事物而独立自足存在的感情与想象的世界,这种批评方法是( )A.接受美学批评B.形式主义批评C.结构主义批评D.社会批评10.“野蛮人的世界观就是给一切现象凭空加上无所不在的人格化的神灵的任性作用”,这种“万物有灵论”的观念出自( )A.泰勒《原始文化》B.弗雷泽《金枝》C.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D.维柯《新科学》11.小说起源于( )A.史诗B.宗教C.神话D.巫术12.中国对文艺理论的贡献是( )A.意象B.意境C.典型D.性格13.提出“熟悉的陌生人”的是( )A.雨果B.别林斯基C.歌德D.康德14.神话原型批评的集大成者是( )A.弗洛伊德B.荣格C.弗莱D.弗雷泽15.“韵味说”是意境的审美魅力所在,认为“有韵则生,无韵则死”的是( )A.王国维B.陆时雍C.王昌龄D.司空图16.文本时间长度小于故事时间长度的粗略叙述,被称为( )A.省略B.减缓C.停顿D.概略17.提出“有意味的形式”观念的是( )A.苏珊·朗格B.立普斯C.克莱夫·贝尔D.黑格尔18.一个时代文学繁荣的重要标志是( )A.文学风格的独创性B.文学风格的稳定性C.文学风格的多样性D.文学风格的审美性19.模仿说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时候逐渐被取代,取代它的是( )A.现实主义思潮B.浪漫主义思潮C.现代主义思潮D.后现代主义思潮20.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专门讨论了文学是如何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该篇是( )A.时序B.神思C.风骨D.体道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0月全国自考文学概论(一)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10月自学考试文学概论(一)试题课程代码:0052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美不自美,因人而彰”,说这话的人是( )A.韩愈B.白居易C.柳宗元D.刘禹锡2.季羡林先生认为朱自清的《背影》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孝”,这属于( )A.品质阅读B.情感阅读C.审美阅读D.价值阅读3.“文学中的语言”指的是( )A.规范化的书面语B.文学文本的语言C.作家的内心语言D.教学用的标准语4.林语堂说,汉语的“单音节性”造就了中国文学的( )A.主题B.母题C.美D.文体5.我国较早提出艺术“至境”概念的人是( )A.王昌龄B.皎然C.严羽D.叶燮6.下列诗歌,属于哲理诗的是( )A.苏轼《题西林寺壁》B.孟浩然《春晓》C.杜甫《石壕吏》D.李白《望庐山瀑布》7.亚理士多德认为,诗比历史( )A.更具有真实性B.更富于哲学意味C.更合乎美学原理D.更强调细节描写18.提出“小说界革命”口号的人是( )A.王国维B.鲁迅C.茅盾D.梁启超9.首先受普洛普民间故事理论影响的法国结构主义学者是( )A.格雷马斯B.列维—施特劳斯C.热奈特D.托多罗夫10.“三分法”把文学作品分为( )A.史诗类、悲剧类、喜剧类B.小说类、诗歌类、散文类C.叙事类、抒情类、戏剧类D.写实类、浪漫类、象征类11.构成抒情作品的首要条件是( )A.丰厚的积累B.合理的想象C.卓越的技巧D.真实的情感12.在西方,“风格”这个概念最初属于( )A.哲学B.修辞学C.历史学D.美学13.提出风格就是“恰当场合的恰当的词”这一说法的作家是( )A.德莱顿B.福楼拜C.巴尔扎克D.斯威夫特14.文学创作是一种( )A.创造性的精神活动B.个人性的游戏活动C.非理性的心理活动D.概念性的思维活动15.“艺术即直觉”这一见解的提出者是( )A.柏拉图B.贺拉斯C.黑格尔D.克罗齐16.在文学形象的孕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道德律令B.人生理想C.理性认识D.艺术情感17.强调“以读者为中心,读者决定一切”的批评是( )A.结构主义批评B.英美新批评2C.接受美学批评D.神话原型批评18.指出“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无动于衷”的人是( )A.黑格尔B.马克思C.恩格斯D.高尔基19.《诗学》的作者是( )A.柏拉图B.亚理士多德C.贺拉斯D.布瓦洛20.法国古典主义文学思潮的主要特征是( )A.崇尚情感B.崇尚想象C.崇尚技巧D.崇尚理性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自学考试文学概论试题含答案
自考文学概论〔一〕卷子课程代码:0052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项选择或未选均无分。
1.“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肯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
〞提出这一论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是( D )1-58A.马克思B.列宁C.恩格斯D.X2.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艺论著《文赋》的作者是( C )导论-12A.曹丕B.刘勰C.陆机D.钟嵘3.认为巴尔扎克在他的“《人间喜剧》里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的理论家是( B )1-68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普列汉诺夫4.在西方,第一部全面研究叙事艺术理论的专著《诗学》的作者是( A )4-192 A.亚里士多德B.柏拉图C.德谟克里特D.贺拉斯5.明确直接提出“意境〞概念的我国古代文论家是( A )3-159A.王昌龄B.皎然C.司空图D.刘禹锡6.“文学中有二元质焉:曰景、曰情。
〞提出这一论断的我国文论家是( C )3-161 A.王昌龄B.司空图C.王国维D.王夫之7.“每一个直觉或表象同时也是表现。
没有在表现中对象化了的东西就不是直觉或表象,就还只是感受和自然的事实。
心灵只有借造作、赋形、表现才能直觉。
〞提出这一论断的文论家是( B )5-251A.布洛克B.克罗齐C.科林伍德D.卡西尔8.我国最早对文学风格进行分类,正式提出“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以气分清、浊二体的人是( B )6-333A.曹操B.曹丕C.曹植D.陈琳9.在西方,最早把文学的风格分为“崇高的〞、“平凡的〞和“低下的〞三种的人是( D )6-332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安提西尼10.被称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的小说是( A )8-433A.《红楼梦》B.《金瓶梅》C.《三国演义》D.《水浒传》11.提出“小说界革命〞的文论家是( D )4-193A.康有为B.刘熙载C.王国维D.梁启超12.“召唤结构〞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 A )8-427A.伊瑟尔B.姚斯C.福柯D.德里达13.文学消费者参与生产着( A )8-401A.文学产品B.文学结构C.文学言语D.文学情节14.从近代叙事观念来看,最重要的叙事作品式样是( A )4-196A.小说B.戏剧文学C.电影文学D.电视文学15.审美的“心理距离说〞的提出者是( A )8-415A.布洛B.尼采C.叔本华D.黑格尔16.“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筑。
2024年4月自考《文学概论(一)》真题
2024年4月自考《文学概论(一)》真题课程代码:00529选择题部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艾布拉姆斯认为,一切文学作品都来源于()。
A.作者B.读者C.生活D.观念2.主张“为艺术而艺术”的学说是()。
A.再现说B.表现说C.实用说D.独立说3.“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和“圣人立象以尽意”的观点出自()。
A.《周易·系辞》B.《庄子·外物》C.《礼记·乐记》D.《典论·论文》4.由两音相叠的单纯词造成的语音状况,一般称为()。
A.双声B.叠韵C.叠音D押韵5.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和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的“弄”字,都体现了()。
A.词法的精妙B.句法的精妙C.章法的精妙D.篇法的精妙6.美国现代美学家苏珊·朗格认为,艺术能激发人们的美感,是因为它是一种()。
A.精神寄托B.情感凝结C.生命形式D.生活韵味7.写实性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是()。
A.文学意象B.文学意蕴C.文学意境D.文学典型8.普罗普分析俄罗斯神奇故事并发现其背后恒定结构的著作是()。
A.《小说修辞学》B.《故事形态学》C.《结构主义诗学》D.《散文理论》9.文本时间长度大于故事时间长度的叙述是()。
A.省略B.概略C.场景D.减缓10.构成抒情作品的必要条件是()。
A.生动的形象B.真实的情感C.丰富的想象力D.强大的感受力11.在抒情原则的问题上,既强调“古典”又崇尚“理性”的是()。
A.古典主义B.现实主义C.浪漫主义D.现代主义12.中国传统的风格理论起源于()。
A.秦汉B.魏晋C.隋唐D.明清13.“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礼记善乐记》)这句话旨在说明()。
A.文学风格与流派文化关系密切B.文学风格与民族文化关系密切C.文学风格与地域文化关系密切D.文学风格与时代文化关系密切14.刘想的“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表明()。
2020年10月自考00529文学概论(一)试题及答案
2020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文学概论(一)试卷(课程代码0052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提出作品层次说的美学家是(B)A.黑格尔B.英加登C.费希特D.歌德2.“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渭城曲》)此诗在文化意义上属于( C )A.物质文化B.制度文化C.精神文化D.行为文化3.“得意而忘言”,此语出自(D)A.孔子B.孟子C.老子D.庄子4.词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在音律上的特色是(D)A.反复B.双声C.叠韵D.叠字5.“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鲁迅《纪念刘和珍君》)这段话采用的辞格是(B)A.悖论B.反讽C.张力D.比喻6.就人物的性格而论,鲁迅在<阿Q正传》中创造的阿Q属于(D)A.扁平人物B.表意人物C.类型人物D.圆整人物7.叙事的三个层面是( A )A.故事、文本和叙述B.故事、人物和叙述C.故事、情节和叙述D.故事、环境和叙述8.第一人称叙述的特点是(A)A.有视角限制B.无视角限制C.由虚拟读者来讲述D.由真实读者来讲述9.能够体现隐在叙述者进行叙述的最为典型的文学体裁是(C)A.小说B.诗歌C.戏剧文学D.纪实小说10.在西方抒情理论中,主流观点是(C)A.传达论B.再现论C.表现论D.投射论11.古典主义抒情原则的灵魂是(B)A.经验主义B.理性主义C.表现主义D.直觉主义12.提出“诗品出于人品”这一见解的学者是(C)A.王夫之B.沈德潜C.刘熙载D.王国维13.构成文学风格的关键因素是( B )A.作家的思维个性B.作家的创作个性C.作家的日常个性D.作家的气质个性14.与其他语体相比,对话语体的突出特征是(D)A.简洁化B.情感化C.形象化D.口语化15.艺术直觉过程具有( C )A.严密的逻辑性B.明确的目的性C.强烈的情感性D.深刻的思想性16.艺术变形创造出来的是一种( A )A.具有象征性的艺术形式B.具有现实性的艺术形式C.具有古典性的艺术形式D.具有客观性的艺术形式17.文学接受者的主体条件包括(B)A.内在素质和社会实践B.内在素质和接受心境C.知识结构和伦理意识D.知识结构和道德修养18.文学有通俗文学和高雅文学之分,通俗文学有时又称为( C )A.严肃文学B.纯文学C.大众文学D.精英文学19.席勒把诗歌分为(A)A.“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B.“理想的诗”与“现实的诗”C.“古典的诗”与“浪漫的诗”D.“古代的诗”与“现代的诗”20.“文以气为主”,这种说法强调的是(D)A.作品内容的多样化B.作品形式的简约化C.文学背景的复杂化D.创作主体的个性化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023年4月 文学概论(一)00529 自考真题
2023年4月文学概论(一)自考真题课程代码:0052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文学是人的一种A.伦理活动B.宗教活动C.审美活动D.科学活动2.马克思说:“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的景色都无动于衷;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到矿物的商业价值,而看不到矿物的美和特性。
”马克思的话对我们一个重要的提示是A.审美的孤立的B.审美是功利的C.审美是无条件的D.审美是有条件的3.文学形象系统是文学语言组织所显现的A.感性生活画面B.理性生活画面C.物质生活画面D.精神生活画面4.在辞格层面中,把借他物来表现某相似之物的语言方式,称为A.反讽B.比喻C.借代D.倒装5.意境作为中国古代文论独创的一个概念,其源头可上溯至A.孟子B.庄子C.墨子D.老子6.认为“意象是现代文学批评中最常见,也是最含糊的术语”的学者是A.别林斯基B.海德格尔C.艾布拉姆斯D.西蒙尼底斯7.在叔本华的哲学和美学理论影响下,王国维写成的艺术论著是A.《谈艺录》B.《文艺心理学》C.《美学散步》D.《〈红楼梦〉评论》8.第一人称叙述的特点是A.无视角限制B.有视角限制C.全知全能的视角D.无所不在的视角9.叙事文本中最明显的标记就是它的A.题材B.主题C.标题D.结构10.艺术与情感密切相关,是情感的宣泄或展示。
这种抒情理论,一般称之为A.表现论B.再现论C.模仿论D.投射论11.认为抒发情感就是传达情感的作家是A.莎士比亚B.巴尔扎克C.莱蒙托夫D.托尔斯泰12.明确提出“风格即人”的理论家是A.德莱顿B.黑格尔C.布封D.歌德13.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A.“文以情为主”B.“文以意为主”C.“文以志为主”D.“文以气为主”14.认为“作家的文学创作就像白日梦”的学者是A.奥古斯丁B.别林斯基C.杜夫海纳D.弗洛伊德15.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具有统摄作用的因素是A.情感B.意志C.象征D.风格16.艺术变形创造出来的是一种A.具有象征性的艺术形式B.具有古典性的艺术形式C.具有浪漫性的艺术形式D.具有客观性的艺术形式17.读者反应批评比接受美学更强调A.客观性B.主观性C.真实性D.典型性18.恩格斯提出的“德国戏剧具有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内容,同莎士比亚剧作的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的完美融合”的要求与理想,充分体现了A.历史观点与美学观点的统一B.历史观点与政治观点的统一C.哲学观点与美学观点的统一D.艺术观点与道德观点的统一19.小说起源于A.神话B.传奇C.寓言D.话本20.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思潮中出现的第一个文学流派是A.达达主义B.未来主义C.象征主义D.表现主义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文学概论(一)2016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2016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文学概论(一)试卷(课程代码00529)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价值阅读”要求A.发现作品的文化意义B.发现文学所负载的审美价值C.对作品进行价值评判D.尽可能把握作品的肌质2.主张把文本分为语音组合层、意义单元层、图式化的外观和再现的客体四个层面的美学家是A.姚斯B.艾布拉姆斯C.韦勒克D.英加登3.与“模仿说”相似的文学观念是A.表现说B.再现说C.实用说D.客观说4.把语言具体区分为语言结构和言语的学者是A.德里达B.索绪尔C.萨丕尔D.卡西尔5.杜甫诗句“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体现了A.双声美B.叠韵美C.叠音美D.叠字美6.李白的《月下独酌》之二“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在意境创造上属于A.情景并茂式B.情中见景式C.虚实相生式D.景中藏情式7.“景与意相兼始好"一语出自A.刘勰《文心雕龙》B.皎然《诗式》C.遍照金刚《文镜秘府论》D.王国维《人间词话》8.明清时期评点过《水浒传》的重要人物有A.李贽、叶昼、毛宗岗B.金圣叹、张竹坡、脂砚斋C.胡应麟、李贽、毛宗岗D.李贽、叶昼、金圣叹9.叙述时间是由两种时间相互对照形成的关系,这两种时间是A.文本时间和阅读时间B.故事时间和现实时间C.故事时间和文本时间D.阅读时间和写作时间10.作为文学的一个重要类型,抒情作品是A.“二分法”的产物B.“三分法”的产物C.“四分法”的产物D.“五分法”的产物11.语句表面上自相矛盾而实质上正确,这样的修辞策略一般称为A.隐喻B.典故C.悖论D.反讽12.古典主义抒情原则强调的是A.理性B.感性C.想象D.情感13.提出“心画心声”说的人是A.扬雄B.王充C.班固D.刘向14.在审美意向的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艺术视角B.艺术理解C.艺术灵感D.艺术情感15.“风格即人”强调的是A.文学创作与作品体裁之间的紧密联系B.文学创作与作品结构之间的紧密联系C.文学创作与作家主体特征之间的紧密联系D.文学创作与作家所处时代之间的紧密联系16.从本质特征来看,艺术想象是一种A.认识活动B.思想活动C.科学活动D.审美活动17.与艺术直觉相比,艺术灵感是一种A.推理能力B.思维状态C.抽象理解D.感性直观18.清代学者章学诚说:“《庄》、《列》之寓言……愈出愈奇,不可思议。
10月全国自考文学概论(一)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10月自学考试文学概论(一)试题课程代码:0052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美不自美,因人而彰”,说这话的人是( )A.韩愈B.白居易C.柳宗元D.刘禹锡2.季羡林先生认为朱自清的《背影》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孝”,这属于( )A.品质阅读B.情感阅读C.审美阅读D.价值阅读3.“文学中的语言”指的是( )A.规范化的书面语B.文学文本的语言C.作家的内心语言D.教学用的标准语4.林语堂说,汉语的“单音节性”造就了中国文学的( )A.主题B.母题C.美D.文体5.我国较早提出艺术“至境”概念的人是( )A.王昌龄B.皎然C.严羽D.叶燮6.下列诗歌,属于哲理诗的是( )A.苏轼《题西林寺壁》B.孟浩然《春晓》C.杜甫《石壕吏》D.李白《望庐山瀑布》7.亚理士多德认为,诗比历史( )A.更具有真实性B.更富于哲学意味C.更合乎美学原理D.更强调细节描写18.提出“小说界革命”口号的人是( )A.王国维B.鲁迅C.茅盾D.梁启超9.首先受普洛普民间故事理论影响的法国结构主义学者是( )A.格雷马斯B.列维—施特劳斯C.热奈特D.托多罗夫10.“三分法”把文学作品分为( )A.史诗类、悲剧类、喜剧类B.小说类、诗歌类、散文类C.叙事类、抒情类、戏剧类D.写实类、浪漫类、象征类11.构成抒情作品的首要条件是( )A.丰厚的积累B.合理的想象C.卓越的技巧D.真实的情感12.在西方,“风格”这个概念最初属于( )A.哲学B.修辞学C.历史学D.美学13.提出风格就是“恰当场合的恰当的词”这一说法的作家是( )A.德莱顿B.福楼拜C.巴尔扎克D.斯威夫特14.文学创作是一种( )A.创造性的精神活动B.个人性的游戏活动C.非理性的心理活动D.概念性的思维活动15.“艺术即直觉”这一见解的提出者是( )A.柏拉图B.贺拉斯C.黑格尔D.克罗齐16.在文学形象的孕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道德律令B.人生理想C.理性认识D.艺术情感17.强调“以读者为中心,读者决定一切”的批评是( )A.结构主义批评B.英美新批评2C.接受美学批评D.神话原型批评18.指出“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无动于衷”的人是( )A.黑格尔B.马克思C.恩格斯D.高尔基19.《诗学》的作者是( )A.柏拉图B.亚理士多德C.贺拉斯D.布瓦洛20.法国古典主义文学思潮的主要特征是( )A.崇尚情感B.崇尚想象C.崇尚技巧D.崇尚理性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全国自考00529《文学概论(一)》历年真题试卷及答案 年份:201404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文学概论(一)试题课程代码:00529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艾布拉姆斯提出的文学“四要素”是A.世界、文本、传播、阅读B.世界、艺术家、作品、欣赏者C.世界、生活、文本、知识D.世界、文本、艺术家、生活2.与历史相比较,文学的特征是A.重真实,重事实,重理智B.重情感,重虚构,重诗意C.重事实,重理智,重虚构D.重情感,重真实,重理智3.《礼记·乐记》把艺术创作的过程描述为A.物—心—乐B.心—物—乐C.物—乐—心D.心—乐—物4.把文学这种语言整体形容为“有机体”的人是A.黑格尔B.索绪尔C.陈独秀D.郭沫若5.提出“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这一观点的人是A.刘熙载B.王夫之C.王国维D.叶燮6.法国诗人马拉美说:“诗永远应当是一个谜”,“诗写出来原是叫人一点一点地去猜想”。
他揭示了现代派作品的A.荒诞性B.求解性C.严密性D.完整性7.有些学者认为,人类的文学艺术总是走着这样一条发展路线A.表现→再现→装饰B.再现→表现→装饰C.装饰→再现→表现D.表现→装饰→再现8.抒情作品的原初形态和典型形态是A.抒情诗B.抒情剧C.抒情小说D.抒情散文9.抒情诗在结构上的最大特点是A.跳跃性B.平稳性C.均衡性D.开放性1O.诗人有所谓的“诗家语”,它通常是指A.诗人的语言B.诗歌中的语言C.诗人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使用的语言表达方式D.诗人在创作过程中使用的不同于日常化的语言表达方式11.“风格即人”,这句名言出自A.柏拉图B.黑格尔C.亚里士多德D.布封12.创作个性与文学风格的关系是A.创作个性包含文学风格B.文学风格排斥创作个性C.文学风格从属于创作个性D.创作个性从属于文学风格13.作家、艺术家在创作活动中所进行的分析、判断、识别、比较等理性思维活动,称为A.艺术想象B.艺术理解C.艺术直觉D.艺术灵感14.杜甫说他“老来渐于诗律细,语不惊人死不休”。
10月全国文学概论(一)自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9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文学概论(一)试题课程代码:0052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中国古代典籍《礼记·乐记》把艺术生产的流程表述为()A.物→心→乐B.心→物→乐C.物→乐→心D.乐→心→物2.审美的实现需要四个层面协同合作,第一个层面是()A.客观对象层B.主体心理层C.历史文化层D.心理时空层3.严格说来,文学作品是指()A.文学文本B.文学语言组织C.文学形象系统D.经读者解读的文学文本4.朱光潜认为文章的“第一件要事”是()A.情感体验B.声音节奏C.语词形式D.逻辑结构5.意大利诗人但丁认为诗有四种意义,它们是()A.字面意义、譬喻意义、道德意义、奥秘意义B.语音、修辞、语法、逻辑C.表层意义、深层意义、言内之意、言外之意D.审美意义、认识意义、教育意义、伦理意义6.清末诗人黄遵宪提出的主张是()A.“小说界革命”B.“不讲对仗”C.“平民文学”D.“我手写我口”7.高尔基认为,在诗篇和诗句中,占首要地位的因素是()A.人物B.情节C.性格D.形象8.文本时间长度大于故事时间长度的叙述是()A.概略B.场景C.减缓D.省略9.寓言《守株待兔》中的“守株者”是()A.圆型人物B.典型人物C.表意人物D.性格人物10.托尔期泰认为,艺术抒发情感是()A.表现情感B.宣泄情感C.传达情感D.投射情感11.以读者为中心的批评方法是指()1A.女权主义批评B.结构主义批评C.精神分析批评D.接受美学批评12.“我恐惧又希望,我燃烧又冰凉”,这种两面上自相矛盾的语句,一般称之为()A.意象B.隐喻C.典故D.悖论13.被朱自清先生称为中国古代诗歌“开山的纲领”的是()A.“感物”说B.“养气”说C.“诗言志”D.“诗缘情”14.文学的整个活动过程一般是指()A.创作出版、发行传播与消费接受B.创作出版、发行传播与流通收藏C.创作出版、复制生产与消费接受D.创作出版、发行传播与购买占有15.一般说来,在整个文学活动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环是()A.文学积累B.文学创作C.文学鉴赏D.文学批评16.在文学活动中,主体从对象的感性形式上直接把握其内在蕴含与意义的思维方式和心理能力,称为()A.艺术直觉B.艺术灵感C.艺术情感D.艺术想象17.口头传播是文学传播发展的()A.第一阶段B.第二阶段C.第三阶段D.第四阶段18.艺术真实性包括()A.生活真实、艺术真实与细节真实B.现实真实、历史真实与情感真实C.历史真实、情感真实与细节真实D.生活真实、情感真实与历史真实19.自然主义文学思潮的哲学基础是()A.经验主义B.理性主义C.唯物主义D.实证主义20.自学提倡“三一律”的文学思潮是()A.现实主义B.自然主义C.现代主义D.古典主义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文学概论(一)》试题
《文学概论(一)》试题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文学概论(一)》试题课程代码:00529一、单项选择题1.在文学理论史上,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关系的学说是A.独立说 B.再现说 C.实用说 D.客观说2.提出“寓教于乐”的是A.贺拉斯 B.柏拉图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3.李清照的名句“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使用的辞格是A.借代 B.对偶 C.反讽 D.借喻4.在庄子“言意”说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言、象、意三层面说的是A.扬雄 B.王弼 C.刘大櫆 D.姚鼐5.文学形象与非文学形象的区别在于,文学形象具有A.哲学属性 B.科学属性C.观念属性 D.审美属性6.朱熹的《泛舟》(“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集中体现了文学象征意象的A.哲理性 B.意象性 C.荒诞性 D.求解性7.故事中的事件就是人物的行为及其A.原因 B.细节 C.动机 D.后果8.文本中表明叙述者存在的根据是A.故事情节 B.人物描写C.叙述标记 D.叙述声音9.亚理士多德在《诗学》中认为,叙事艺术的第一个要素是A.情节 B.性格 C.主题 D.修辞10.首次对“审美情感”做出阐释的是A.柏拉图 B.黑格尔C.克莱夫·贝尔 D.鲁道夫.阿恩海姆11.西方抒情理论中的主流观点是A.表现论 B.再现论 C.传达论 D.投射论12.“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这句话出自A.柯勒律治 B.华兹华斯C.乔治·桑 D.乔治·艾略特13.文学风格中的要素“文采”,说到底是指A.人物的细致刻画 B.语言的特殊组合C.情节的波澜起伏 D.故事的引人入胜14.文学风格最突出的特征是A.思想性 B.艺术性 C.社会性 D.独创性15.艺术灵感的特征包括A.突发性 B.丰富性 C.功利性 D.游戏性16.艺术想象是一种A.判断活动 B.认识活动C.审美活动 D.感知活动17.文学阅读体验到的快感,主要是一种以文学形象为媒介的A.视觉快感 B.听觉快感C.综合性快感 D.一般感官快感18.提出审美“距离说”,认为只有心理上有了“距离”,对眼前的对象才能做出审美反应的理论家是A.叔本华 B.马克思 C.沃伦 D.布洛19.提出“世界文学的时代已快来临了”的是A.歌德 B.康德 C.康拉德 D.马克思20.一般而言,各个民族最早出现的文学体裁是A.诗歌 B.戏剧 C.散文 D.小说二、多项选择题21.作家的体验特性表现为A.情感的诗意化 B.意义的深刻化C.感受的个性化 D.主题的客观化E.认识的空间化22.文学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包括A.逻辑层面 B.语音层面C.文法层面 D.辞格层面E.文化层面23.与人的知、情、意的审美需要相适应,文学形象形成的审美类型包拒A.写实性形象 B.抒情性形象C.荒诞性形象 D.表意性形象E.整体性形象24.创作个性表现为作家独特的A.人格精神 B.处世态度C.审美追求 D.文学才能E.职业身份25.文学传播经历的阶段包括A.口头传播 B.书写印刷传播C.人际传播 D.电子传播E.语际传播三、名词解释题26.隐喻与典故27.文本28.劳动说四、简答题29.文学有哪些文化意义?30.什么是叙事中的核心单位和辅助单位?辅助单位有什么意义?31.抒情小品文的特征有哪些?32.有关风格的理论有哪些?33.文学消费在文学活动链中的作用是什么?五、论述题34.试论自然情感与艺术情感的联系与区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2007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文学概
论(一)试题历年试卷
全国2007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文学概论(一)试题.doc 试卷内容预览网站收集有1万多套自考试卷,答案已超过2000多套。
我相信没有其他网站能比此处更全、更方便的了。
全国2007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文学概论(一)试题
课程代码:0052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艺论著《文赋》的作者是()
A.曹丕
B.刘勰
C.陆机
D.钟嵘
2.把文学文本区分为神、理、气、味与格律、声、色,即“精”、“粗”两个层面的清代桐城派文论家是()
A.刘大櫆
B.方苞
C.姚鼐
D.方东树
3.认为“艺术可以表现神圣的理想”,因此,把典型直接称为“理想”的德国理论家是()
A.康德
B.歌德
C.黑格尔
D.席勒
4.在西方,第一部全面研究叙事艺术理论的专著《诗学》的作者是()
A.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
C.德谟克利特
D.贺拉斯
5.评点《红楼梦》的理论家是()
A.李贽
B.叶昼
C.金圣叹
D.脂砚斋
6.“《水浒》所叙,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
”作出这一论断的文论家是()
A.李贽
B.叶昼
C.金圣叹
D.毛宗岗
7.从人物给人的不同审美感受把人物区分为“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的文论家是()
A.巴特尔
B.热奈特
C.格雷马斯
D.福斯特
8.“艺术表现本身,乃是使某种尚不确定的情感明晰起来,而
不是把内心原来的情感原封不动地呈示出来。
”作出这一论断的理论家是()
A.布洛克
B.克罗齐
C.科林伍德
D.卡西尔
9.文学风格最突出的特征是()
A.普通性
B.特殊性
C.典型性
D.独创性
10.在我国,从美学高度将文学风格区分为阳刚和阴柔两大类型的人是()
A.方苞
B.姚鼐
C.王夫之
D.刘熙载
11.“集体无意识”学说的提出者是()
A.尼采
B.叔本华
C.弗洛伊德
D.荣格
12.“召唤结构”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
A.伊瑟尔
B.姚斯
C.福柯
D.德里达
13.文学消费者参与生产着()
A.文学产品
B.文学结构
C.文学语言
D.文学情节
14.《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作者是()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普列汉诺夫
15.审美的“心理距离说”的提出者是()
A.布洛
B.尼采
C.叔本华
D.黑格尔
16.提出“风格即人”这一论断的人是()
A.布封
B.黑格尔
C.鲁迅
D.刘勰
17.“艺术起源于劳动”理论的有力提倡者是()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普列汉诺夫
18.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之间存在着不平衡关系的论断的提出者是()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普列汉诺夫
19.不同民族文学之间的相互影响()
A.总是表现为对等的作用关系
B.总是表现为不对等的作用关系
C.并不总是表现为对等的作用关系
D.并不存在
20.18世纪末19世纪初取代古典主义成为欧洲文学主潮的是()
A.现实主义
B.象征主义
C.浪漫主义
D.表现主义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l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西方典型论发展的三个阶段是()
A.类型说
B.个性典型观
C.共性与个性统一说
D.马克思主义典型观
E.阶级论典型
22.叙述时间主要包括的关系是()
A.故事时间
B.文本时间
C.时距
D.次序
E.频率
23.关于抒情本质的回答有()
A.抒发感情即表现感情
B.抒发感情即宣泄感情
C.抒发感情即传达感情
D.抒发感情即投射感情
E.抒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