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一剪梅》最新教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渡之前,李清照多写闺情相思,明快妍丽;南渡之后,则多写国破家亡的离乱生活,沉哀入骨,词情凄黯。
小组合作
小组展示
学生背诵
板
书
设
计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天津钢管公司中学教案
课题
一剪梅
授课时间
11-25
授课类型
新授
年级
高二年级
学科
语文
课时
1
教
学
目
标
知识
与
技能
学习诗歌通过意象、炼字来精确表现情感的写法。
2、领会词人情感。
过程
与
方法
学生朗读并背诵
情感态度价值观
爱情是两个人的,感受甜蜜的相思之苦
教学重点
重点:“轻”、“独”“才”、“却”等字词的领悟。
教学难点
与李清照《一剪梅》所表现的相思感觉的不同,点出李清照的“闲愁”是她与丈夫两处的闲愁,是对两人心心相印、情投意合美好爱情的联想,所以苦也甜蜜。
请同学们在选择自己感情的时候,也可以找到与自己心灵相通,可以互相体谅的另一半,这样的爱情才是最合适你们的,对你们最好的。
学生介绍李清照李清照(1084-1155),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李清照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家。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伉俪情笃。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
2、播放朗读
诵读指导:
结构特点:①本词为双调,每段四句,每句四拍,与七律相近;
②双数句分解为两小句,每小句四字。
诵读要领:单数句缓慢悠长,双数句轻快短促,借助意象和韵脚(秋、舟、楼、流、愁、头)帮助记忆。
诵读节奏: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4、师问:“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表露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5、师问:“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分析“才——却——”的妙用?
小结——①本词重写相思,次写愁情。
②抒写闺情而非闺怨。
6、改写的散文诗
粉红的荷花已经凋谢,铺着的竹席也生秋凉,
轻轻解下丝绸帔,独自登上木兰船。
天边飞来队队鸿雁,是谁捎来了远方的佳音?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鉴赏提示——这首词所表达的是女词人晚年寡居时孤独、凄苦的生活感受。以一个“愁”字收束全篇,却用反问形式,含无穷之意于言外,更显“愁”之深重。
金人南侵后,女词人连续遭到国破、家亡、夫死的苦难,过着长期的流亡生活,写出了许多反映个人不幸遭遇的动人词篇。《声声慢》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小结:《如梦令》《一剪梅》《声声慢》三首词从三个不同的时期即少女时期——少妇时期——晚年寡居,反映了不同的生活经历。这些经历在作者笔下得到形象逼真的再现,由此可见,生活是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
难点:闲愁的理解。
教学方法
课件教具
学情分析
与学法指导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
亲情、友情、爱情构成了我们的感情世界,在这之中有快乐、有忧愁、有甜蜜、也有苦痛,百般滋味无法尽说。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一剪梅》这首词来体味爱情的一种滋味:相思。
二、作者、背景介绍
1、《一剪梅》写作背景:李清照与赵明诚婚后不久,赵明诚即远行,李清照便写下了这首《一剪梅》寄给丈夫。元伊世珍《琅嬛记》卷中载:“易安结婚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以词来抒写相思之情
西楼洒满月光,思念的人儿啊该早日归来。
花儿自管飘落,水儿自管流淌,
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却只能独自愁闷各天一方。
这样的相思愁苦,哪儿有办法可以消除,
皱着的眉头方才展开,心里头却又想念起来。
四、扩展鉴赏:
(一)《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词中写的是作者少女时代无忧无虑的生活和开朗愉快的心情。《声声慢》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自由朗读来自百度文库
三、分析词作
1、问:“红藕”“玉簟”不仅表明秋天已至,
进一步发掘,它的深刻意蕴是什么呢?
2、问:“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作者在孤寂中所想到的排遣寂寞的方法,她排遣掉寂寞了吗?
3、师问:“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是一个倒装句,其意味是什么?
课
后
反
思
小组合作
小组展示
学生背诵
板
书
设
计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天津钢管公司中学教案
课题
一剪梅
授课时间
11-25
授课类型
新授
年级
高二年级
学科
语文
课时
1
教
学
目
标
知识
与
技能
学习诗歌通过意象、炼字来精确表现情感的写法。
2、领会词人情感。
过程
与
方法
学生朗读并背诵
情感态度价值观
爱情是两个人的,感受甜蜜的相思之苦
教学重点
重点:“轻”、“独”“才”、“却”等字词的领悟。
教学难点
与李清照《一剪梅》所表现的相思感觉的不同,点出李清照的“闲愁”是她与丈夫两处的闲愁,是对两人心心相印、情投意合美好爱情的联想,所以苦也甜蜜。
请同学们在选择自己感情的时候,也可以找到与自己心灵相通,可以互相体谅的另一半,这样的爱情才是最合适你们的,对你们最好的。
学生介绍李清照李清照(1084-1155),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李清照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家。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伉俪情笃。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
2、播放朗读
诵读指导:
结构特点:①本词为双调,每段四句,每句四拍,与七律相近;
②双数句分解为两小句,每小句四字。
诵读要领:单数句缓慢悠长,双数句轻快短促,借助意象和韵脚(秋、舟、楼、流、愁、头)帮助记忆。
诵读节奏: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4、师问:“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表露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5、师问:“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分析“才——却——”的妙用?
小结——①本词重写相思,次写愁情。
②抒写闺情而非闺怨。
6、改写的散文诗
粉红的荷花已经凋谢,铺着的竹席也生秋凉,
轻轻解下丝绸帔,独自登上木兰船。
天边飞来队队鸿雁,是谁捎来了远方的佳音?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鉴赏提示——这首词所表达的是女词人晚年寡居时孤独、凄苦的生活感受。以一个“愁”字收束全篇,却用反问形式,含无穷之意于言外,更显“愁”之深重。
金人南侵后,女词人连续遭到国破、家亡、夫死的苦难,过着长期的流亡生活,写出了许多反映个人不幸遭遇的动人词篇。《声声慢》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小结:《如梦令》《一剪梅》《声声慢》三首词从三个不同的时期即少女时期——少妇时期——晚年寡居,反映了不同的生活经历。这些经历在作者笔下得到形象逼真的再现,由此可见,生活是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
难点:闲愁的理解。
教学方法
课件教具
学情分析
与学法指导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
亲情、友情、爱情构成了我们的感情世界,在这之中有快乐、有忧愁、有甜蜜、也有苦痛,百般滋味无法尽说。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一剪梅》这首词来体味爱情的一种滋味:相思。
二、作者、背景介绍
1、《一剪梅》写作背景:李清照与赵明诚婚后不久,赵明诚即远行,李清照便写下了这首《一剪梅》寄给丈夫。元伊世珍《琅嬛记》卷中载:“易安结婚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以词来抒写相思之情
西楼洒满月光,思念的人儿啊该早日归来。
花儿自管飘落,水儿自管流淌,
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却只能独自愁闷各天一方。
这样的相思愁苦,哪儿有办法可以消除,
皱着的眉头方才展开,心里头却又想念起来。
四、扩展鉴赏:
(一)《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词中写的是作者少女时代无忧无虑的生活和开朗愉快的心情。《声声慢》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自由朗读来自百度文库
三、分析词作
1、问:“红藕”“玉簟”不仅表明秋天已至,
进一步发掘,它的深刻意蕴是什么呢?
2、问:“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作者在孤寂中所想到的排遣寂寞的方法,她排遣掉寂寞了吗?
3、师问:“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是一个倒装句,其意味是什么?
课
后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