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感觉发展与感觉学习-触觉

合集下载

幼儿启蒙学习的多感官体验

幼儿启蒙学习的多感官体验

幼儿启蒙学习的多感官体验幼儿时期是孩子认知和情感发展的关键阶段,而多感官体验在幼儿启蒙学习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刺激幼儿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多个感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世界、建立认知框架,促进大脑细胞之间的连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本文将探讨幼儿启蒙学习中多感官体验的重要性,并介绍如何通过多感官刺激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视觉体验视觉是人类最主要的感知方式之一,对于幼儿来说,视觉体验尤为重要。

在幼儿园教育中,老师们通常会通过丰富多彩的视觉教具、图片书籍、故事卡片等来引导幼儿学习。

比如,用生动有趣的图片展示不同颜色、形状、数字和字母,可以帮助幼儿快速认知并记忆这些信息。

此外,利用各种视觉艺术活动如画画、拼贴等也能够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听觉体验听觉是幼儿接受外界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音乐、故事、歌曲等形式,可以激发幼儿对语言和音乐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听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幼儿园教育中,老师们可以设计各种声音游戏和音乐活动,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言、节奏和音调,提高他们的听力敏感度和表达能力。

触觉体验触觉是幼儿最早发展并且最直接的感知方式之一。

通过触摸不同材质的物品、参与各种手工制作活动,可以帮助幼儿认识世界、培养手部精细动作技能,并促进大脑神经元之间的连接。

在幼儿园教育中,老师们可以设置各种触摸感知区域,提供各种有趣的手工材料和玩具,让幼儿通过触摸来探索世界,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味觉体验味觉是人类最直接也是最原始的感知方式之一。

在幼儿启蒙学习中,通过让幼儿尝试不同口味的食物、参与简单烹饪活动等方式,可以培养他们对食物的认知和健康饮食习惯。

同时,利用食物故事、食物游戏等形式也可以拓展幼儿对世界的认识,并促进他们对学习内容的记忆和理解。

嗅觉体验嗅觉是人类最敏感也是最容易唤起情感记忆的感知方式之一。

在幼儿园教育中,老师们可以通过花香、食物香味等方式来刺激幼儿的嗅觉感知,在愉悦的氛围中促进他们对环境的认知和情感体验。

儿童通感教案:培养孩子的五感觉

儿童通感教案:培养孩子的五感觉

儿童通感教案:培养孩子的五感觉四岁的小妮妮周末和妈妈一起逛街,她对路边一只小狗摸了摸,马上从妈妈手中夺过一个罐子,小心翼翼地将其中一块骨头放到小狗嘴里。

妈妈惊讶地发现,原来是小妮妮自己买零食的时候多拿了一块小饼干,心思竟然这么细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培养孩子的五感觉是非常有必要的。

儿童期是感官发展和敏感期,各种感官体验能够丰富孩子的生活,帮助孩子建立对外界事物的认知和理解。

本文将从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五个方面,总结一些培养孩子感官能力的方法。

一、视觉视觉是人类感知世界的重要渠道,视觉能力的发展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有很大影响。

培养儿童视觉能力,重在提高对物体的观察注意力和感知细节能力。

1.观察周围环境:带孩子赏花、观景、看星星、观察昆虫等,让儿童感知周围物体的形状、颜色、纹理等。

2.用玩具训练观察能力:让孩子通过搭积木、拼图、找东西等游戏,培养对颜色、形状、大小等要素的识别、归类和比较能力。

3.画画培养创造力:提供素描、水彩笔、油画颜料等各种绘画工具,让孩子自由创作,培养孩子的视觉艺术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二、听觉听觉是观察和探知事物的重要途径,是儿童认知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培养孩子的听觉能力,重在促进听觉神经和大脑的发育。

1.听音乐:给孩子听不同风格、不同节拍的音乐,以及各种乐器的音响,让孩子感受音乐的韵律、节奏和情感,同时提高孩子的音乐欣赏能力。

2.听故事和唱歌:让孩子听故事和儿歌,扩大孩子的语言环境和认知范围,增加孩子与家长的互动和情感沟通。

3.模仿声音:仿照动物、车辆、物品等的声音,提高孩子的听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触觉触觉是人体最常用、最常见的感官之一,也是引导孩子探索周围世界的重要手段。

培养孩子触觉能力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

1.接触不同材料:给孩子提供木质、塑料、纸张、布料等不同材料,让孩子感受不同的质感和结构形态,增加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2.体验不同温度:雪地、水泥地、草地、细沙、海边、田野,带孩子去不同的环境中体验不同的温度和手感。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教案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教案
(三)观察的全面性
儿童观察的全面性较差,很难获得关于事物的 完整认识。
(四)观察的深刻性
儿童观察的深刻性不够,只注意到事物外在的联系和表面特征,难以发现事物内在的联系。
三、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培养
(一)激发观察的兴趣
教师应该选择幼儿能够理解并感兴趣的事物引导他们进行观察思考。
(二)做好观察的准备
明确目的与任务。
(三)触觉、嗅觉和味觉的发展
1.触觉
触觉是婴儿认识世界的主要手段。
2.嗅觉
在进化早期具有重要的保护生存、防御危险的价值。
新生儿出生后即已有了嗅觉反应。
3.味觉
味觉是新生儿最发达的感觉。
新生儿的味觉敏锐,能辨别不同的味道。
对甜味表现出偏好,4个月开始偏爱咸味。
二、学前儿童知觉的发生发展
(一)空间知觉的发生发展
授课课题
第四章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授课
形式
理论实践教学
教学目标
1.掌握感觉和知觉的概念
2.理解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特点
3.懂得如何培养和促进学前儿童的观察力
教学重点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规律
教学难点
利用学前儿童感知觉规律组织教学活动
教学方法、手段、媒介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理论讲授
媒介:多媒体课件
2.感受性的变化
由于某种因素的作用,感受性会出现暂时提高或降低的现象,这就是感受性的变化。
感受性的变化有几种情况:
1.感觉适应 2.感觉对比
3.感觉相互作用 4.联觉
(三)知觉的分类
1.空间知觉
空间知觉包括对对象大小、形状、立体和远近等的知觉。一般通过多种感觉器官的协同活动实现。
2.时间知觉

儿童在学前教育中的触觉与感官发展

儿童在学前教育中的触觉与感官发展

儿童在学前教育中的触觉与感官发展儿童的触觉与感官发展是学前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触觉是儿童通过皮肤感知外界物体的一种感觉,而感官发展则包括儿童对于视觉、听觉、嗅觉和味觉等感官的发展。

这些感官的发展对于儿童的认知和情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学前教育中,触觉与感官发展不仅需要得到重视,还需要通过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活动来促进儿童的感官发展。

触觉是儿童最早发展的感官之一,也是最基本的感官之一、儿童通过触摸来感知世界,并探索周围的环境。

在幼儿园的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提供丰富的触觉刺激来促进儿童的触觉发展。

比如,可以设置触觉区域,提供各种不同材质的物品,让儿童通过触摸不同的材质来感受不同的质地和温度。

同时,还可以利用一些手工制作活动,让儿童动手去感知材料的质地和形状,培养他们的触觉感知能力。

儿童的感官发展还包括对于视觉、听觉、嗅觉和味觉等感官的发展。

在学前教育中,老师可以通过各种活动来促进这些感官的发展。

比如,在视觉发展方面,可以设置丰富多彩的视觉刺激环境,让儿童观察不同颜色、形状和大小的物体,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视觉识别能力。

在听觉发展方面,可以播放各种声音和音乐,让儿童通过听觉感知不同的声音和节奏,培养他们的听觉辨别能力。

在嗅觉和味觉发展方面,可以让儿童通过闻不同的气味和尝不同的味道来感知世界,培养他们的嗅觉和味觉识别能力。

除了通过活动来促进儿童的触觉与感官发展外,学前教育中还可以通过一些教具和玩具来辅助这一发展。

比如,可以提供一些具有不同质地和形状的玩具,让儿童通过玩耍来感知不同的材质和形状。

同时,还可以提供一些音乐盒、嗅味瓶等感官教具,让儿童通过使用这些教具来感知不同的声音和气味,促进感官的发展。

总的来说,触觉与感官发展是学前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于儿童的认知和情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学前教育中,老师需要通过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活动来促进儿童的触觉与感官发展,提高他们的感知能力和认知水平。

只有在感官发展得到充分促进的情况下,儿童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并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体的能力,也就是发觉对象在体积和形状上最小 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物体接触手掌时就握住不放,甚至可以悬挂起来。 触觉是肤觉和运动觉的联合。
差异的能力。即一般所谓视力。 这种反射可能也是种系发生过程中遗传下来的,与个体在母体内的液态环境有关。
儿童从出生时起就有触觉反应,天生的无条件反射,如吸吮反射、防御反射、抓握反射等等,都可以说是触觉的表现。 4-8月表现出喜欢亮度大,而不喜欢暗色; (三)感知过程概括化和系统化 喜欢光波长的“温暖色”,不喜欢“冷淡色”。
种探索手段。
问题
“小朋友的手有四两糖”,为什么幼儿总是喜欢 咬手指等物品呢?
扩展知识:口唇期(弗洛伊德)
三、手的触觉探索
• (一)手的本能性触觉反应
• (二)视触的协调
• (三)听觉和触觉的协调: 婴儿期也已经出现听觉和 触觉的协调。
学前儿童视觉的发展
• 一、视敏度的发展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或综合)的反映。
一、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的趋势
• (一)感知的分化日益细致 • (二)感知过程趋向组合和协调 • (三)感知过程概括化和系统化 • (四)感知过程的主动性不断加强 • (五)感知过程的效率不断提高
二、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的主要阶段
• (一)原始的感知阶段 • (二)从知觉的概括向思维的概括过渡阶段 • (三)掌握感知标准和观察方法阶段
• (二)幼儿颜色视觉的发展

幼儿期,儿童区别颜色细微差异的能力继续
发展。

幼儿颜色视觉的发展,更主要在于颜色视觉
与掌握颜色名称的联系。
• 红、白、黑、黄、绿、蓝、橙、紫
学前儿童听觉的发展

3.3 小学儿童的感知与观察

3.3 小学儿童的感知与观察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人们看到 的对象大小的变化,并不和网膜映象 大小的变化相吻合。而是趋向于原物 的实际大小。
(3)明度(或视亮度)恒常性
在照明条件改变时,物体的相对明度或视亮度保持 不变,叫明度或视亮度恒常性。
中午的煤炭与黄昏的粉笔
(4)颜色恒常性
一个有颜色的物体在色光 照明下,它的表面颜色并 不受色光照明的严重影响, 而是保持相对不变。
四、错觉
(一)概念
错觉:人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必然产生的某种有 固定倾向的受到歪曲的知觉。(即与客观事物不相符合的 知觉)
错觉的特点:1. 是一种歪曲的知觉
错觉
2. 只要条件具备,就会产生
3.是带有固定的倾向性
三、小学儿童观察力的发展
•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 • 有观察力的人善于发现对象本质的、典型的却不太显著
• 此外,由于某种原因造成丧失一种感觉能力的人,他的 其他感觉能力会由于代偿而得到特殊的发展。例如,聋 哑人的视觉特别敏锐。
• 这些事例都说明人的各种感觉能力都蕴藏着极大的发展 潜力,经过专门的训练可以得到不断的完善。
• 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课内外活动,有意识的对儿童 的各种感觉能力加以训练和培养。
二、知觉的种类
• 按知觉中起主导作用的感觉为分类标准,可将知 觉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等。
• 按知觉的对象为分类标准,知觉可划分为如下四 种类型:
• 1、空间知觉 • 2、时间知觉 • 3、运动知觉 • 4、错觉
(一)空间知觉的发展 空间知觉是人脑对物体空间特性的反映 1.大小知觉 1.形状知觉(字形结构,几何图形) 2.方位知觉
• 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是差别阈限, 觉察出同类刺激物之间最小差别量的能力是差别感受性。

孩子学习类型分三类——视觉型听觉型触觉型

孩子学习类型分三类——视觉型听觉型触觉型

孩子学习类型分三类——视觉型听觉型触觉型每个人都习惯于用某种感官系统去感受世界,有人的靠眼睛洞察这个世界,有人的靠耳朵聆听这个世界,而有的人用皮肤感受这个世界。

眼观,耳听,手摸,不同的人依赖不同的感官,视觉型的人对看到的文字或图像印象较深,因此喜欢阅读,尤其是默读;听觉型的人对听到的内容比较敏感,喜欢听而不喜欢读;而触觉型的人喜欢一边学习一边操作。

了解确定孩子的学习类型,根据孩子的学习类型找到提高学习成绩的突破口。

1、视觉型特征: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且表达能力较好。

多数时间视线紧随教师,喜欢看板书、PPT、VCD等,对自己看过的事物记忆深刻,回答问题时说话速度也是比较快的。

集会或上课时通常是坐在前排的人,如果他看不到演讲者或教师,就好像什么也没听到。

他们不仅是在听,更多的是看,从说话者的表情和肢体语言中获取更多的信息。

视觉型的人喜欢快节奏,说话很快,思考也很快,喜欢阅读图表,行动力强。

老师会认为这种类型的学生是好学生。

他们做事风风火火,是个急性子,视觉型的人爱说“你看”。

有80%左右的人属于视觉型学习者。

行为模式:①头多向上仰,行动敏捷,手势多,且多数在胸部以上;②喜欢颜色鲜明、线条流畅、外形美丽的人事物;③能够在同一时间里兼顾数件事,并引以为荣;④喜欢事物多变化、多线条、多节奏;⑤要求环境整洁,东西摆放整齐;⑥坐不稳,多小动作;⑦衣着得体,颜色搭配很好;⑧说话简短轻快、声调平和,不耐烦冗长说话;⑨批评的话多针对速度、时间、烦闷、单调;⑩说话开门见山,三两句便结束;⑾说话声大、响亮、快速;⑿在乎事情的重点,不在乎细节;⒀呼吸快而浅,用胸的上半部呼吸。

2、听觉型特征:你在和他说事情,他并不会完全一直看着你,而是更多地左右看,或只朝一个方向看,做思考状。

听觉型的人喜欢秩序,说话较慢但很有条理,喜欢交谈与聆听,行动力稍次。

口才好,善于言辞,很会模仿,到了陌生的地方能很快学会地方方言。

在集会或课堂上只要能听清楚演讲者或教师的声音,即使离得很远,看不到说话者本人也没关系,照样能吸收得很好;和人交往时喜欢多说,同时也是个好的倾听者。

幼儿触觉的发展

幼儿触觉的发展

幼儿触觉的发展
触觉是个体接触客观物体时所有的感觉,包括温度觉、压觉、痛觉、振动觉等。

儿童触觉的发展,不仅反映心理发展水平,而且能促进心理发展。

儿童的口腔触觉和手的触觉对心理发展影响最大。

一、口腔触觉
婴儿早期,口腔探索活动获得触觉是认识事物和探索环境的重要方式。

如新生儿就能靠口腔触觉辨别不同软硬度的乳头,甚至能区分妈妈的乳头和别人的乳头,区分妈妈的乳头和奶嘴,从而表现出不同的态度。

婴儿先使用口腔触觉获得对乳头、奶类的觉,后来泛化到玩具、衣物等他能接触到的其他物体。

如婴儿拿玩具、衣物往嘴里塞,就是利用口腔的探索的过程。

二、手的触觉。

手的触觉是继口腔探索之后婴幼儿重要的学习方式。

研究发现,4-5个月婴儿开始出现有目的的手的触觉。

如开始出现有目的的触摸行为,
看到熟悉的人或物开始主动抓摸。

6个月以后婴儿口腔触觉减少,手的触觉发展迅速。

手的触觉在6个月前也存在,但很多时候是无意性的,后来手的触觉更有目的性。

五感教学法

五感教学法

五感教学法——初探小学语文感觉作文教学法(2007-03-23 00:27:30)转载▼标签:教学法感觉器官分类:教育之疯小学语文听觉朱智贤作者:林恩峰(声明:此篇论文为原创,原为本人毕业论文,并未参考台湾林钟隆先生的五感教学,故在内容上有别与其教学方法,除在博客《思想的虫子》及此博客上发表外,其余都为转载,特此说明)【摘要】促进小学生感知的发展对学习小学语文有重要作用,基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特尝试性地提出了着重训练强化学生感知能力的“五感教学法”,在本篇论文里分别从理论依据、特点、具体实施步骤、原则四方面进行了论述,试图最大可能地在理论的高度上,结合教学的实践来初步探讨“五感教学法”。

【关键词】五感感觉强化训练步骤一.“五感教学法”的理论依据(一)儿童感觉的发展儿童在教学的影响下,各种心理过程都有了和学前时期不同的新的发展,这在感觉方面也有明显的表现。

研究指出:学龄儿童的视觉、听觉及运动觉(触觉)已经初步发展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长。

并且,嗅觉与味觉已在儿童时期发展得近乎完善。

虽然这几种感觉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但它们的感受性都是可以在一定的条件,特别是在专门的训练的条件下,不断发展和完善起来,以至可以达到高度的精确和灵活的程度①。

(二)感觉对于提高其他心理素质的重要性1、在知觉和观察时,要尽可能有较多的感觉器官参加活动②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使儿童尽可能有较多的感觉参与活动是保证儿童更好地掌握教材的条件之一。

例如,在让儿童感知图片上的事物,一组只用听觉感知,一组只用视觉感知,另一组视觉和听觉来感知,同时还让儿童高声地说出物体。

结果只用听觉的一组能正确重现60%,只用视觉的一组能正确地重现70%,而听觉、视觉和言语动觉同时并用的一组则正确重现86.3%。

由此可见,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儿童的各种感觉器官能提高知觉和观察能力。

2、在教学影响下,具体的、直观的事物在引起儿童的注意上,仍然起重大的作用③小学儿童,特别是低年级的儿童,抽象思维刚刚开始出现,形象思维仍占很重要的地位。

分别简述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的规律

分别简述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的规律

分别简述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的规律
1. 感觉的规律:
- 感觉器官的发育不平衡:学前儿童视觉和听觉发育较好,而味觉、嗅觉和触觉发育相对滞后。

- 感觉活动较为单纯:学前儿童的感觉活动较为单纯,缺乏系统性和综合性。

- 感觉活动容易疲劳:学前儿童的神经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因此感觉活动容易疲劳。

- 对感官刺激的敏感性较高:学前儿童对新奇、鲜明的感官刺激反应较为敏感。

2. 知觉的规律:
- 知觉活动具有片面性:学前儿童的知觉活动往往只关注事物的某一个方面或特征,缺乏全面性。

- 知觉活动缺乏稳定性:学前儿童的知觉活动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和自身情绪的影响,缺乏稳定性。

- 知觉活动具有生动形象性:学前儿童的知觉活动以具体形象为主,抽象概念形成较为困难。

- 知觉活动具有主观性:学前儿童的知觉活动容易受到个人经验、兴趣和需求的影响,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活动都具有一定的特点和规律,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了解这些规律有助于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促进儿童感知能力
的发展。

感觉统合的发展阶段

感觉统合的发展阶段

感觉统合的发展阶段一般来说孩子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过程可分成五个阶段:感觉通路的建立、感觉动作的发展、身体形象的认识、知觉运动的形成、认知学习的产生。

第一阶段—-感觉通路的建立孩子学习的前提必须具备接受外界刺激的能力.这种能力虽然有赖于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运动觉等感觉接受器的正常运作,但只靠这些仍然不够,因为传送刺激到大脑的感觉神经通路若不正常,个体仍然无法正确理解外界的事物.例如:视力正常而视觉神经通路有问题的孩子虽能看到外界的事物,却无法将所看到的事物正确地传送到脑部,所以有些孩子会把9看成6,把21看成12等类似问题。

再者感觉神经通路具备有选择刺激的能力,如扩大或过滤刺激.这样一来,即使我们在极嘈杂的环境中也可以听到我们想听到的声音;在极安静的状态下也可以拒绝我们不喜欢的说话内容。

否则,就相反,在安静的环境中该听的内容听不进,在嘈杂的环境中不该听到的又听了一大堆,其结果造成大脑始终处于无序状态.第二阶段——感觉动作的发展婴儿刚出生时,手脚只会无意识乱动,还无法达到随意取物或移动身体,直到三四个月以后神经反射动作所表现出来的肌肉张力逐渐形成,才慢慢具有自主活动的能力,待神经反射动作成熟后,婴儿的手脚才会做有意义的活动。

如看到玩具会用手去抓,听到声音会转头寻找声源等。

同时抗拒地心引力也逐渐增强,能由爬到坐,从立到走,平衡感、韵律感都逐渐形成,对外界的刺激做出有意义的反应。

感觉动作的建立及感觉动作的发展关键期是0~1岁,此阶段要提供丰富的触觉刺激外,更重要的要给予行动上的自由,使宝宝的动作得以顺利发展.第三阶段—-身体形象的认识孩子虽有经过感觉动作的发展,虽可以对外界的刺激作出有意义的反映,但是要想让动作更加灵活、成熟、还有赖于孩子对自己身体形象认识的程度,当孩子认清了各器官的位置及功能时,并开始逐渐学习身体双侧动作的协调发展,以达到促进学习新的动作技巧.如:穿脱衣服,鞋袜等更复杂的动作。

儿童感觉发展的知识点总结

儿童感觉发展的知识点总结

儿童感觉发展的知识点总结一、感觉发展的基本概念1. 感觉发展:指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通过感觉系统对外界事物进行感知和认知的过程。

感觉发展的过程包括感觉器官的成熟和发育、感觉信息的处理以及感觉和认知的整合等。

2. 感觉器官:包括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皮肤等感觉器官,负责收集和传递外界的感觉信息。

3. 感觉信息处理:指儿童接收到的感觉信息通过神经系统传递到大脑,被加工、整合和解释,最终形成对外界事物的认知和体验。

二、儿童感觉发展的基本特点1. 逐步成熟:儿童的感觉器官和感觉系统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成熟,感觉的敏感度和准确性也会增加。

2. 受环境刺激影响:儿童的感觉发展受外界环境的刺激和影响很大,不同的感觉经验对儿童的感觉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3. 学习和训练的可塑性:儿童通过学习和训练,可以改善和提高自身的感觉能力,促进感觉功能的发展。

三、不同感觉发展阶段1. 视觉发展(1)出生后的视觉发展:新生儿对颜色、光线和运动的感知较为敏感,但无法区分细节和距离。

(2)3个月以后的视觉发展:儿童开始对颜色、形状和距离有初步的认知,可以追视和观察周围的事物。

(3)1岁以后的视觉发展:儿童对于颜色的识别能力逐渐增强,可以辨别不同颜色和形状的物体,同时开始具备深度和远近的感知能力。

2. 听觉发展(1)出生后的听觉发展:新生儿对声音的感知较为敏感,能够分辨高低响度和不同方向的声音。

(2)3个月以后的听觉发展:儿童开始对语言和乐音产生兴趣,对于周围环境中的声音作出积极的反应。

(3)1岁以后的听觉发展:儿童能够听懂简单的语言并做出相应的回应,开始学习语言和声音的差异和相似。

3. 触觉发展(1)出生后的触觉发展:新生儿对温度、压力和触摸的感知十分灵敏,能够通过触觉接收到外界的信息。

(2)3个月以后的触觉发展:儿童开始通过触摸和抚摩来感知周围的事物,发展出对不同质地和温度的感知能力。

(3)1岁以后的触觉发展:儿童能够通过触觉来探索和认知周围的环境,对于触觉刺激有明显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小朋友触觉训练教案

小朋友触觉训练教案

小朋友触觉训练教案第一节:引言触觉是婴幼儿最早发展的感觉之一,对于儿童的整体发展至关重要。

触觉训练可以帮助小朋友建立身体意识、协调运动,并提高感知、认知和学习能力。

本教案将介绍一些适合小朋友的触觉训练方法,旨在帮助教师或家长引导孩子进行有效的触觉训练。

第二节:目标设定触觉训练的目标是促进小朋友的感官发展、增强身体协调性和感知能力。

通过触觉训练,小朋友可以获得以下收益:1. 提高手部和脚部的灵巧性;2. 加强触觉感知,提高感知世界的能力;3. 培养空间意识和方向感;4. 增强对不同材质的判断和认知。

第三节:训练方法以下是几种适合小朋友的触觉训练方法,可以根据小朋友的年龄和能力适当组合使用:1. 触摸探索法这个方法适合年幼的宝宝。

通过触摸各种不同的材质,如羽毛、丝带、涂料、冰块等等,让小朋友感受不同的触感和温度。

教师或家长可以准备一些小物品,让小朋友闭上眼睛,用手触摸,并描述所感受到的触觉特征。

2. 触摸游戏在室内或室外设置一些触摸体验场景,例如在沙盘中隐藏一些小球,让小朋友用手握取。

或者在桌子上摆放一些材质不同的物品,要求小朋友用双手去触摸、拿起和放下,培养手部协调性和触觉感知。

3. 手指操纵通过手指操纵一些小部件可以锻炼小朋友的手指灵活性。

可以用塑料夹子夹取珠子、按钮、纸片等等。

同时,可以用画笔或手指在纸上描绘各种形状,让小朋友尝试用手指追踪描绘,培养手眼协调能力。

4. 脚踩感觉游戏可以在室内或室外搭建一些具有不同材质的踏板,例如软垫、硬垫子、沙子等等,让小朋友光着脚走在上面。

让小朋友感受不同材质和压力对脚部触觉的影响,同时锻炼平衡和协调能力。

第四节:训练注意事项1. 安全第一:确保训练环境无危险物品,避免小朋友受伤。

2. 适时休息:触觉训练是一项有挑战性的活动,小朋友可能需要适时休息,防止疲劳。

3. 不强求:每个小朋友的发展和能力都不同,不应强求他们达到同样的水平。

要给小朋友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根据他们的兴趣和需求来进行触觉训练。

幼儿触觉感知能力培养教学方案与反思

幼儿触觉感知能力培养教学方案与反思

幼儿触觉感知能力培养教学方案与反思导言:触觉感知能力是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身体协调、情感表达以及认知能力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本文将探讨幼儿触觉感知能力的培养,并提出一套有效的教学方案,同时反思这套方案的可行性和改进空间。

一、背景介绍幼儿期是儿童感知能力急剧发展的时期,触觉是儿童最早具备的感觉之一。

幼儿通过触觉感知能力,能够探索世界、认识自我和他人,从而促进全面的感知发展。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幼儿往往过度依赖视觉和听觉,触觉感知能力得不到有效的锻炼和培养,导致感知发展不平衡,影响幼儿认知和运动能力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的触觉感知能力,提高幼儿对外部世界的触觉敏感性;2. 增进幼儿的触觉刺激反应能力,有力地支持他们参与日常活动;3. 发展幼儿的触觉记忆,提高专注力和注意力的表现;4. 促进幼儿的社交互动,增进对他人情感的理解。

三、教学方案1. 创设丰富的触觉体验环境借助教室、活动室等场所,创设丰富多样的触觉体验环境,包括触摸材料、触摸盒、触摸板等。

教师可以选择柔软、光滑、粗糙等不同的材料,让幼儿通过触摸感受不同的质地和温度,提升触觉敏感性。

2. 进行触觉游戏和活动通过触觉游戏和活动,激发幼儿的触觉感知能力。

例如,让幼儿闭上眼睛,用双手触摸不同材料,然后让幼儿用肢体语言或语言描述触摸的感受;触摸绘画,让幼儿用手指触摸绘画,感受颜料的滑润和质地的变化;触摸游戏,让幼儿用双手触摸盒子中的物品,通过触摸判断物品的特征等。

3. 配合其他感官刺激进行综合教学触觉感知能力的培养应与其他感官刺激相结合。

教师可以利用视觉、听觉、嗅觉等感官刺激,与触觉刺激相互配合进行综合教学。

例如,在绘画活动中,可以让幼儿触摸不同的颜料、听到画刷的声音,通过画画来感知外界的触觉、视觉和听觉。

四、方案的反思以上教学方案基于对幼儿触觉感知能力培养的理解和实践,但仍存在一些可改进的地方:1. 学习环境的创设:需要进一步优化触觉体验环境,将触觉刺激与其他感官刺激有机结合,并提供更多富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触觉活动。

小朋友触觉训练教案与反思

小朋友触觉训练教案与反思

小朋友触觉训练教案与反思一、引言触觉作为儿童发展中的一项重要感觉能力,在儿童早期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触觉训练,可以促进孩子大脑的发育,提高其运动协调能力和感知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份小朋友触觉训练的教案,并在结束后进行反思,总结经验与教训。

二、教案设计1. 目标通过触觉训练,帮助小朋友提高触觉敏感度,促进其大脑和感官系统的发育。

2. 教具准备- 不同材质的小球,如海绵球、塑胶球、布球等。

- 不同形状的拼图玩具、积木等。

- 纸袋、面巾纸等。

3. 活动设计(1)活动一:触觉探索- 将准备好的不同材质的小球放置在桌上,让小朋友闭眼触摸,通过触摸感受不同材质的差异,并描述感受。

- 可以引导小朋友用手指轻轻抚摸、揉搓,或者将小球放在手掌或指尖上滚动等。

- 在活动结束后,可以让小朋友用语言描述自己触摸到的感觉。

(2)活动二:触觉辨别- 将准备好的不同形状的拼图玩具、积木等放置在桌上,让小朋友闭眼触摸,通过触摸感受不同形状的差异,并试图辨别自己触摸到的物品。

- 可以引导小朋友用手指按压、旋转,或者用手掌覆盖物品来感受形状。

- 在活动结束后,可以让小朋友用语言描述自己触摸到的物品的形状。

(3)活动三:触觉训练游戏- 将不同材质的小球放入纸袋中,让小朋友闭眼从袋子中摸出一个球,并试图猜测出摸到的材质。

- 可以引导小朋友多次摸取球,并与之前摸过的球进行比对,培养触觉记忆能力。

- 在活动结束后,可以让小朋友用语言描述自己猜测球材质的过程,并比较猜对的球和猜错的球。

三、反思与总结在本次触觉训练教案设计与实施过程中,我感到以下几点需要特别注意:1. 教具准备:根据孩子年龄和能力选择合适的触觉训练器材,确保安全无害。

2. 活动引导:引导语言要简单明了,阐述清晰,以便小朋友理解。

3. 触觉材质选择:多样性的触觉材质可以提供更多感官刺激,因此要尽量准备不同种类的触觉材质。

4. 游戏性与趣味性:在设计活动时,要注重游戏性与趣味性,让小朋友参与其中并积极互动。

触觉体验让幼儿感受世界

触觉体验让幼儿感受世界

触觉体验让幼儿感受世界引言:学前教育阶段是孩子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时期,幼儿在这个阶段接触到了许多新奇的事物和概念。

作为学前教育的教师,我们必须设计合理的教案,通过触觉体验来引导幼儿感受世界。

触觉是人类最早发展的感官之一,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幼儿的触觉体验、触觉体验与学前教育的关系以及设计触觉体验活动的方法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幼儿的触觉体验触觉是幼儿最早发展的感官之一,由皮肤、肌肉、关节等感觉器官共同构成。

幼儿通过触碰、握拳、抓取等动作来感知物体的形状、质地、温度等特征。

触觉的发展与幼儿的运动发展密切相关,触觉体验对幼儿的认知、情感和社交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触觉体验与学前教育的关系1. 认知能力的培养:通过触觉体验,幼儿可以感知物体的形状、质地、温度等特征,从而积累关于事物的知识,并准确辨别事物的差异。

2. 情感的表达与沟通:触觉体验可以激发幼儿的情感表达,增强幼儿与他人的情感交流。

例如,通过触摸柔软绒毛的玩具,幼儿可以感受到安全和亲近的情感。

3. 创造力的培养:触觉体验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幼儿通过触摸不同材质的物体,可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想象场景和游戏情节。

三、设计触觉体验活动的方法1. 创设触觉体验环境:教师可以为幼儿营造不同材质、形状和温度的触觉体验环境,例如设立触摸墙、感觉桌等。

幼儿可以自由地触碰、摸索,从而得到身体和心理上的刺激。

2. 提供多样化的触觉素材:教师可以准备丰富多样的触觉素材,如棉花、沙子、褪色布料等。

幼儿可以通过触摸、抓握、挤压等操作与物体互动,感受到不同的触觉刺激。

3. 引导幼儿参与触觉游戏: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触觉游戏,如盲人摸象、触摸谜语等。

通过游戏的方式,幼儿可以更加专注地进行触觉体验,培养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4. 结合其他感官刺激:触觉体验可以与其他感官刺激相结合,如听觉、视觉等。

通过引导幼儿通过触摸、听、看等多种感官的协同作用,提高幼儿的感知能力和判断力。

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特点及其在教育活动中的应用

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特点及其在教育活动中的应用

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特点及其在教育活动中的应用:A.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1)感知觉的基本概念:①感觉:感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个别属性的反映。

②知觉:知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整体的反映。

③感觉及知觉的联系:a.知觉和感觉一样,都是对直接作用于脑的客观事物的反映,但又有区别:感觉是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而知觉却是对事物的整体反映。

b.感知觉是认识活动的开端。

(2)幼儿感觉发展的主要特征:①视觉发展的主要特征:儿童视觉的发展表现在两方面:视敏度的发展、颜色视觉的发展。

a.视敏度视敏度的概念:精确地辨别细致物体或处于具有一定距离的物体的能力,也就是发觉一定对象在体积和形状上最小差异的能力,即通常所说的视力。

b.颜色视觉颜色视觉指区别颜色细致差异的能力,亦称辨色力。

幼儿颜色视觉的发展规律:幼儿正确辨认颜色的百分率和正确辨认颜色数,随年龄增长而提高;幼儿正确辨认颜色的百分率,因年龄班级不同、颜色不同、辨认方式不同而有差异;③幼儿辨认颜色主要在于能否掌握颜色名称,如果混合色有明确的名称,如“淡棕”“橘黄”,幼儿同样可以掌握;幼儿对某些颜色,如“群青”“天蓝”“古铜”等所以不能辨认或不善辨认,并非完全缺乏辨色能力,主要是由于生活中接触的机会少,成人没有进行有意识的指导。

c.影响婴幼儿视力的因素幼儿视力受遗传和环境影响。

视觉经验是促进视觉发展的必要因素。

光线照明较差、户外活动和身体锻炼较少、坐姿不良等都会造成视力减退。

d.色盲色盲是颜色视觉异常的表现。

色盲可分为全色盲、全色弱、红绿色盲和红绿色弱4种。

②听觉发展的主要特征:a.听觉发展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听觉是幼儿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他们依靠听觉辨认周围事物特点。

幼儿依靠听觉感受音乐,学唱歌曲,欣赏乐曲,从而还得到美育的熏陶。

此外,儿童及成人交往,特别是学习口语,必须依靠听觉。

听觉对幼儿智力、个性发展也有一定影响。

b.听觉感受性听觉感受性包括听觉的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受性。

幼儿感知觉的特点发展大全

幼儿感知觉的特点发展大全

幼儿感知觉的特点发展大全一、儿童感知觉的早期发展儿童出生时各种感觉就已出现。

新生儿当饥饿、身体不舒服时就啼哭,吃饱、身体安适就熟睡,这表明机体觉已经发生作用。

当皮肤受到冷、热、触等刺激会引起哭叫、吮吸、眨眼、抓握等反应,标志肤觉也已存有。

新生儿的味觉和嗅觉也较早发生,对不同的味道或强烈的气味已有明显的反应。

视觉和听觉在儿童出生时也已出现,如受到强光就眨眼,周围发生巨响便惊哭。

新生儿在出生后第九天就出现第一个自然条件反射,即在被抱成哺乳姿势而未开始喂乳时,就出现寻觅*和张嘴吮吸等反应,很明显,这是对运动觉、平衡觉、触觉几种感觉刺激所构成的复合刺激的反应,既表明运动觉、平衡觉等感觉已经产生,也标志着知觉的形成。

知觉正是对由复合刺激构成的事物整体的反映。

婴儿期内,各种感觉在生活实践中发展着,而且几种感觉逐渐能协调活动。

例如,视觉、运动觉和肤觉协同活动,从而双手和双眼能够协调活动,能够自如地抓握,看到皮球滚走便会转过身体寻找。

而随着言语的发展,儿童的感知水平日益提升,能更好地感知世界。

进入幼儿前期后,儿童动作的发展使他们便于抓弄物体,理解物体,也使他们自由行动,扩大了理解范围,促动了理解水平。

他们能够感知一些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等属性,还能说出一些属性的语词。

幼儿前期儿童对自己、对别人都开始注意,他们的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都在发展中。

尤其托儿所的集体教养,更能积极促动儿童感觉和知觉的迅速发展。

二、幼儿感知觉的发展幼儿的感觉和知觉处在迅速发展中。

幼儿期,分析器的外周部分即各种感受器业已发展完善,相对应的神经中枢部分正在继续发展,为幼儿感知觉的发展提供了生理前提。

幼儿园有计划实行的感知觉培养,更直接促动了幼儿各种感觉与知觉的继续完善。

他们在视觉、听觉、触觉等几种主要感觉以及空间知觉、时间知觉、社会知觉和观察等知觉方面都有发展。

(一)视觉1.视觉敏锐度:视觉敏锐度是指幼儿分辨细小物体或远距离物体的细微部分的水平,也就是人通常所称的视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感觉发展与感觉学习-触觉触觉是人类与外部世界接触的一种感觉。

触觉给新生婴儿一种安全感,使他觉得受到了保护,并同时给了他最早的愉快的感觉.为此,当人们通过触觉与外部的联系受到损害后,就很难适应客观环境,甚至还会影响其他感官接受外界信息。

有了触觉,人类才有了对外部世界的观念,人类才感到除了自己之外,还存在着客观事物,也就是说,触觉使我们意识到,主客观两极的存在。

正是触觉使人类脱离了自我封闭的状态。

在使人类与外部世界接触方面,触觉比其他任何感官发挥的作用都大。

同时,触觉也使我们具有物主感,因为只有通过触摸,我们才感到自己实实在在地拥有自己的东西。

有时,通过其他感官难以办到的事,通过触觉却能顺利地达到目的。

其他几种感官各自都有特殊的感觉,而触觉却不同,它的感觉是全面的,它要对各种各样的外部刺激作出反应。

触觉分布在包裹着我们身体的整个皮肤上,是我们身体的最表层。

触觉又称皮肤的感觉,因为这种感觉是由皮肤产生的,一般由触觉、冷热觉和疼痛觉等构成。

一般的触觉分布在皮肤的表皮层,而冷热觉和疼痛觉则在更深的部位,即在真皮层。

这就是说,在我们皮肤的表层有着无数对触觉、对冷热和疼痛非常敏感的细胞。

1.触觉的作用触觉的作用是多种多样的。

有了触觉我们就知道物体的软硬、厚薄,知道它们的形状,知道它们是粗糙还是柔细,是深还是浅,有没有弹性,是尖是钝,是在震动还是在跳动;而且还知道物体的温度.它们的重量,甚至我们还会拥有对物体的立体感——知道它们的体积o触觉还能向我们提供压力感、痛痒感。

戴维斯在他的一书中说:“初生婴儿靠触觉知道自己身体在外部世界的位置。

他们如果想挪动一下自己的身体,那么,首先就靠触觉为自己指明方向。

通过触觉,知道什么地方硬,什么地方软,什么地方冷,什么地方热,什么地方粗糙,什么地方光滑。

随后,婴儿就很快地学会视觉和触觉联合行动。

例如,他们见到墙,就会知道墙是很坚硬的。

婴幼儿接受教育后,又进了一步,懂得了‘坚硬’这个词的含义。

如果婴幼儿一开始就不能通过触觉来了懈客观事物,那么,他对‘坚硬’一词的含义就会含糊不清。

正因为如此,孤儿院的孩-在接受抽象要领时就有困难,因为他们得不到父母的爱抚,很少有机会与成年人接触。

婴幼儿感情的表达也是通过触觉学会的。

”另外,还存在着一种我们可以称之为深层触觉的感觉,它位于运动系统巾,向人们提供运动的感觉,告诉我们身体的各个末端与身体的其他部分相比所处的位置。

触觉和一般机体觉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在发现事物的某些特性和协助视觉观察周围物体方面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婴儿首先学会使用触觉。

也就是说,比起其他感官来,他拿手去触摸物体的时间更早。

正由于这样,在幼儿教育中,特别强调触觉方面的训练也照不足为奇。

被触觉感知的物体的特征大体包含以下几种:物体的各种不同的表面部分;物体是不是坚固、结实;物体的表面温度;物体的温度;物体的重量和牢固性;物体的大小;物体的形状;物体的湿度和干燥度;抓住、控制物体的难易;某些物体从我们身上擦过时产生的痛感和快感;与身体接触时产生的爱抚感。

毫无疑同,触觉要感知上面说的物体的特征需要经过训练,需要一定的经验,这就证实了对耍幼儿进行教育的必要性。

当然,就是经过训练,儿童也只能对上述物体特征做大体上的鉴别,不可能要求他们辨别得十分精确。

这方面,在多数情况下,就是成年人也难以做到。

在进行触觉教育的时候,有必要注意有时会出现的一些不真实的感觉。

每当孩子们发现这种不真实的感觉,就很想去探求产生这种不真实的感觉的原因。

凡是坐过火车的人,一定有这样的体会:自己坐的火车已经启动,但却认为正在启动的是旁边停着的火车;孩子们在原地转了几圈,站定后,却见到自己周围的墙在转动。

通过下面这个非常简单易行的试验,我们便能发现,自己的感觉和客观现实之间明显不符。

取三只颜色不同的容器,里面分别灌上热水、温水和冷水。

容器的大小要让孩子的手能仲人。

先让孩子的手分别伸进装有热水和冷水的容器,毫无疑问,他们会觉得热,也会感到冷。

然后再让他们立即将手伸进装有温水的容器?这时,他们的感觉就不同了。

如果刚才伸进的是热水,这时就觉得冷,如果刚才伸进的是冷水,这时的感觉正好相反——是热的。

这说明触觉在某些情况下也会产生错觉,认识到这种缺憾,会使儿童更精确地运用触觉感知外面的世界。

2.触觉教育的目标关于触觉的教育,我们应该集中精力让四五岁的孩子能够辨明各种物体的表面状况、这些物体的坚固程度及其属性、温暖、形状、大小和湿度等。

下面谈谈孩子们进行触觉练习时应当达到的具体目标: 在辨明物体的表面状况时,应弄清是不是有皱纹的,是不是粗糙,是不是有切口,是不是凹凸不平,是连续的还是断头的,是平滑的还是带刺的,是坚硬的还是柔软的,是不是呈泡沫状,是平整还是呈颗粒状,是不是打了结头,是不是带粘性,是不是多毛,是不是用熨斗熨过,是不是折叠过,是不是多孔,是不是磨光,是不是尖顶,是不是光滑,是不是易断裂,是不是钝的,是不是绷紧了的等等;在辨明物体的坚硬度时.应弄清是硬的还是软的,是坚的还是脆的,能不能割断,能不能弄碎,有没有弹性,是稠的还是稀的,是不是呈胶体状,有没有韧性,易不易折断,有没有可塑性,能不能折叠,能不能变成粉末,是液体还是固体等等;在辨明属哪-种物质时,应搞清是不是棉花、泥土、硬纸板、羊毛、木材、金属、纸张、玻璃纸、布匹、丝绸、石块、翅料和植物等;在辨明物体的温度时,应弄清是热、是凉、是冷、足冰冷、是沸腾、是很热、还是温的;在辨明物体形状时,应弄清是打开的还是闭合的,是尖的还是钝的,是长的还是短的,是不足呈圆柱体,是圆形、球面形、锯齿形还是圆锥形,是像动物的形状,还是像人的形状,还是和常见物体相像,是椭圆形、尖角形还是近似圆形的;在辨明物体大小时,应招清物体的高矮、宽窄、厚薄、大小、长短、深浅,是不是能合抱住,是很大还是很小等;在辨明物体的湿度时,应弄清是水淋淋的还是湿漉漉的,是一般潮湿还是半干的,或者是干燥的等。

所有活动都要达到一个目标,就是耍让孩子通过触觉辨明物体的不同特征,也就是说,要让孩子通过对自己周围的全部物体的细心触摸,达到认识它们的目的。

为此,在孩子出生后的头几年里,就要给他们机会,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各种器官.观察或触摸身边的各种事物。

触觉使孩子们对客观事物进行直接接触。

孩子如能随意接触自己选择的事物,就觉得愉快,只要孩子够得着的东西,而且没有太大危险性,都可以让他触摸。

孩子一出世就开始进行触觉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为什么说这个时期十分重要呢?因为从皮肤得到的种种刺激可以加快智力的发展。

专家认为,四至六岁儿童的教育应该特别强调触觉的训练,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是通过触摸认识外界事物的。

这就是说,孩子最初的一些概念是通过触觉形成的:触觉是人类最特殊的感官之一,正因为如此,需要首先对触觉进行训练。

某些动物的视觉特别灵敏,另一些动物的听觉非常敏锐。

可是,一般动物的触觉却很不发达。

就是那些触觉相对比较发达的动物,比起它们的听觉和视觉来,触觉还是简单得多。

触觉比较发达的也就数在进化过程中走在前两的那些动物——灵长类动物。

既然和其他动物相比,人类的触觉显得特别灵敏,并且是人类和其他动物相区别的标志,那么,不特别重视触觉的训练,这能说得过去吗?对婴幼儿来说,年龄越小,就越需要运用触觉,因为他们要通过触摸认识客观事物,尤其是了解它们的用处。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验的增加,通过触摸来认识事物的做法逐渐减少:触觉和视觉在一起对感知客观事物起着非常大的作用。

为此,如果我们真的想让孩子无拘无柬地、不感到羞愧地开展各种训练活动,就应当消除某些偏见。

例如,西方人一般都认为,如果用手触摸一下物体,就是缺乏教养;万一碰了一下,就要表示歉意或作出某种解释。

为了鼓励孩子们触摸,即使触摸的东西确实属于易碎品,也要原谅他们的过失,甚至还应该将易碎品说成是坚固的、不易碰碎的物品。

有这样两句谚语:“是好是坏,一摸便知”,“好的东西摸起来光滑,坏的东西摸起来粗糙”。

由此可见触觉的重要。

儿童是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认识世界的。

每个人都有综合通过各种感官接受到的外界信息的能力。

然而,由于文化背景方面的原因,某些感官常常被偏废,或不经常使用,久而久之甚至会萎缩。

在被偏废的感官中就有触觉:触觉是人类具备的一种特殊能力。

有了这种能力,我们就能认识自己所处的环境和我们在这个环境中所处的地位。

另外,触觉还是保证其他感官发挥功能的基础。

因此,不对触觉进行教育洲练,不让孩子学会发挥触觉的作用,今后认识世界的能力就要受到限制。

要知道,客观事物某些方面的特性,用我们的视觉足难以观察到的,只有通过触觉才能发现它们。

除了上面讲到的这些理由外,我们还要注意一点,那就是学龄前儿童智力的发育过程也表明我们要特别重视触觉,因为婴幼儿是先学会触摸,后来才学会听和看的。

到了三四岁便开始进入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时期,因此,要充分发挥孩子认识世界的愿望。

这个时期的孩子,抓到什么就会玩起来。

尽管让孩子玩什么应该有所选择,但原则上还是要让孩子玩他们喜欢玩的东西,这也是儿童学校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

考虑到皮肤触觉发育的过程是辨别客观事物的过程,在安排训练触觉的活动时,我们认为应该达到以下目标:要让孩子辨别皮肤的各种感觉(疼痛感、压力感、刺扎感、热感、冷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