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笔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命题逻辑

内容:

命题及命题联结词、命题公式的基本概念,真值表、基本等价式及永真蕴涵式,命题演算的推理理论中常用的直接证明、条件证明、反证法证明等方法教学目的:

1.熟练掌握命题、联结词、复合命题、命题公式及其解释的概念。

2.熟练掌握常用的基本等价式及其应用。

3.熟练掌握(主)析/合取范式的求法及其应用。

4.熟练掌握常用的永真蕴涵式及其在逻辑推理中的应用。

5.熟练掌握形式演绎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命题的概念及判断

2.联结词,命题的翻译

3.主析(合)取范式的求法

4.逻辑推理

教学难点:

1.主析(合)取范式的求法

2.逻辑推理

1.1命题及其表示法

1.1.1 命题的概念

数理逻辑将能够判断真假的陈述句称作命题。

1.1.2 命题的表示

命题通常使用大写字母A,B,…,Z或带下标的大写字母或数字表示,如A i,[10],R等,例如A1:我是一名大学生。A1:我是一名大学生.[10]:我是一名大学生。R:我是一名大学生。

1.2命题联结词

(1) P↑P⇔﹁(P∧P)⇔﹁P;

(2)(P↑Q)↑(P↑Q)⇔﹁(P↑Q)⇔ P∧Q;

(3)(P↑P)↑(Q↑Q)⇔﹁P↑﹁Q⇔ P∨Q。

(1)P↓P⇔﹁(P∨Q)⇔﹁P;

(2)(P↓Q)↓(P↓Q)⇔﹁(P↓Q)⇔P∨Q;

(3)(P↓P)↓(Q↓Q)⇔﹁P↓﹁Q⇔﹁(﹁P∨﹁Q)⇔P∧Q。

1.3 命题公式、翻译与解释

1.3.1 命题公式

定义命题公式,简称公式,定义为:(1)单个命题变元是公式;(2)如果P 是公式,则﹁P是公式;(3)如果P、Q是公式,则P∧Q、P∨Q、P→Q、 P↔Q 都是公式;(4)当且仅当能够有限次的应用(1) 、(2)、(3) 所得到的包括命题变元、联结词和括号的符号串是公式。

例如,下面的符号串都是公式:

((((﹁P)∧Q)→R)∨S)

((P→﹁Q)↔(﹁R∧S))(﹁P∨Q)∧R

以下符号串都不是公式:

((P∨Q)↔(∧Q))(∧Q)

1.3.2 命题的翻译

可以把自然语言中的有些语句,转变成数理逻辑中的符号形式,称为命题的翻译。

命题翻译时应注意下列事项:

(1)确定所给句子是否为命题。

(2)句子中联结词是否为命题联结词。

(3)要正确的选择原子命题和合适的命题联结词。

例:假如上午不下雨,我去看电影,否则就在家里读书或看报。

解:设P:上午下雨;Q:我去看电影;R:我在家里读书;S:我在家里看报。

本例可表示为:(⌝P→Q)∧(P→(R∨S))。

1.3.3 命题公式的解释定义

设P1,P2,…,P n是出现在命题公式G中的全部命题变元,指定P1,P2,…,P n的一组真值,称这组真值为G的一个解释或赋值,记作I,公式G在I下的真值记作T I(G)。

例如,

是G的一个解释,在这个解释下G的真值为1,即T I(G)=1。

1.4 真值表与等价公式

1.4.1 真值表

定义将公式G在其所有解释下所取得的真值列成一个表,称为G的真值表。

构造真值表的方法如下:

(1)找出公式G中的全部命题变元,并按一定的顺序排列成P1,P2,…,P n。(2)列出G的2n个解释,赋值从00…0(n个)开始,按二进制递加顺序依次写

出各赋值,直到11…1为止(或从11…1开始,按二进制递减顺序写出各赋值,直到00…0为止),然后从低到高的顺序列出G的层次。

(3)根据赋值依次计算各层次的真值并最终计算出G的真值。

定义设G为公式:(1)如果G在所有解释下取值均为真,则称G是永真式或重言式;(2)如果G在所有解释下取值均为假,则称G是永假式或矛盾式;(3)如果至少存在一种解释使公式G取值为真,则称G是可满足式。

1.4.3 等价公式

定义设A和B是两个命题公式,如果A和B在任意赋值情况下都具有相同的真值,则称A和B是等价公式。记为A⇔B。

性质定理

设A、B、C是公式,则

(1)A⇔A

(2)若A⇔B则B⇔A

(3)若A⇔B且B⇔C则A⇔C

定理设A、B、C是公式,则下述等价公式成立:

(1)双重否定律⌝⌝A⇔A

(2)等幂律 A∧A⇔A ; A∨A⇔A

(3)交换律 A∧B⇔B∧A ; A∨B⇔B∨A

(4)结合律(A∧B)∧C⇔A∧(B∧C)

(A∨B)∨C⇔A∨(B∨C)

(5)分配律(A∧B)∨C⇔(A∨C)∧(B∨C)

(A∨B)∧C⇔(A∧C)∨(B∧C)

(6)德·摩根律⌝(A∨B)⌝⇔A∧⌝B

⌝(A∧B)⇔⌝A∨⌝B

(7)吸收律 A∨(A∧B)⇔A;A∧(A∨B)⇔A

(8)零一律 A∨1⇔1 ; A∧0⇔0

(9)同一律 A∨0⇔A ; A∧1⇔A

(10)排中律 A∨⌝A⇔1

(11)矛盾律 A∧⌝A⇔0

(12)蕴涵等值式 A→B⇔⌝A∨B

(13)假言易位 A→B⇔⌝B→⌝A

(14)等价等值式 A↔B⇔(A→B)∧(B→A)

(15)等价否定等值式 A↔B⇔⌝A↔⌝B⇔⌝B↔⌝A

(16)归缪式(A→B)∧(A→⌝B)⇔⌝A

1.4.4 置换规则

定理(置换规则)设ϕ(A)是一个含有子公式A的命题公式,ϕ(B)是用公式B置换了ϕ(A)中的子公式A后得到的公式,如果A⇔B,那么ϕ(A)⇔ϕ(B)。

1.5 对偶与范式

1.5.1 对偶

定义在仅含有联结词Ø、∧、∨的命题公式A中,将联结词∧换成∨,将∨换成∧,如果A中含有特殊变元0或1,就将0换成1,1换成0,所得的命题公式A*称为A的对偶式。

例:公式(⌝P∨Q)∧(P∨⌝Q)的对偶式为:(⌝P∧Q)∨(P∧⌝Q)定理设A和A*互为对偶式,P1,P2,…,P n是出现在A和A*中的所有原子

变元,若将A和A*写成n元函数形式,则

(1)⌝A(P1,P2,…,P n)⇔A*(⌝P1,⌝P2,…,⌝P n)

(2)A(⌝P1,⌝P2,…,⌝P n)⇔⌝A*(P1,P2,…,P n)

定理(对偶原理)设A、B是两个命题公式,若AÛB,则A*⇔B*,其中A*、B*分别为A、B的对偶式。

1.5.2 范式

定义仅由有限个命题变元及其否定构成的析取式称为简单析取式,仅由有限个命题变元及其否定构成的合取式称为简单合取式。

定义仅由有限个简单合取式构成的析取式称为析取范式。仅由有限个简单析取式构成的合取式称为合取范式。

定理(范式存在定理)任何命题公式都存在着与之等价的析取范式和合取范式。

1.5.3 主范式

定义在含有n个命题变元P1,P2,…,P n的简单合取范式中,若每个命

题变元或其否定不同时存在,但二者之一必出现且仅出现一次,且第i个命题变元或其否定出现在从左起的第i个位置上(若命题变元无脚标,则按字典顺序排列),这样的简单合取式称为极小项。相应的,满足上述条件的简单析取式称为极

大项。n个命题变元P1,P2,…,P n的极小项用公式可表示为 P i* ,极大项可表示为P i*,其中,P i*为P i或⌝P i(i=1,2,…,n)。

定义设G为公式,P1,P2,…,P n为G中的所有命题变元,若G的析取范式中每一个合取项都是P1,P2,…,P n的一个极小项,则称该析取范式为G的主析取范式。矛盾式的主析取范式为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