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与传统文化成语释义(2016创新设计总复习)

合集下载

传统文化 成语

传统文化 成语

传统文化成语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成语更是传承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通过简练的语言形式,传递出深刻的哲理和智慧。

下面,我将列举一些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成语,以便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

一、举世闻名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某个事物或人物在全世界都非常有名,声誉远扬。

例如,中国的长城就是举世闻名的建筑物之一,吸引了无数的游客。

二、安居乐业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们生活在安定和幸福的环境中,过着愉快而充实的生活。

在古代社会,人们追求的就是安居乐业的生活。

三、风和日丽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天气晴朗、阳光明媚的美好景象。

它也可以用来形容人们的心情愉快、无忧无虑。

四、百花齐放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各种各样的花朵同时开放,形成绚丽多彩的景象。

它也可以用来形容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人才齐聚,共同进步。

五、井井有条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事物井然有序,有条不紊。

它也可以用来形容人们做事有条不紊,有计划地进行。

六、卧薪尝胆这个成语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形容人们在失败之后,思考错误原因,从而重新奋发努力。

它也可以用来形容人们经历艰难困苦,最终取得成功。

七、弄瓦之喜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形容人们对于小事情的过分喜欢和庆祝。

它也可以用来形容人们对于微不足道的小事情过分计较。

八、守株待兔这个成语出自《庄子》,形容人们不努力工作,只是等待机会来临,希望能够轻松获得成功。

它也可以用来形容人们追求不切实际的幸福。

九、日理万机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们的工作繁忙,每天都要处理很多事务。

它也可以用来形容人们的能力强,能够同时处理很多事情。

十、心照不宣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们心意相通,不需要通过言语来表达。

它也可以用来形容人们默契配合,不需要过多的沟通。

以上是我列举的一些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成语,它们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传达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智慧的总结。

通过学习和传承这些成语,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使其在当代社会中继续发光发热。

中国传统文化成语

中国传统文化成语

中国传统文化成语
1.勤俭节约:形容勤劳朴素、节约节约的好习惯。

2.开源节流:形容经济上要注意开源,也要节流。

3.宽以待人:形容待人要宽厚,不要过于苛求。

4.行尸走肉:形容没有自己的思想和灵魂,只是一具躯壳。

5.孔孟之道:形容儒家思想的核心观点。

6.勤能补拙:只有通过努力才能弥补不足。

7.言而有信:说话要有信用,言行一致。

8.知足常乐:满足于已有的东西,就能常常快乐。

9.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有周密的准备。

10.志在千里:形容志向远大,目标远大。

11.脚踏实地:做事要踏实认真,一步一个脚印。

12.否极泰来:坏情况到了尽头,好情况就会到来。

13.唇亡齿寒:比喻关系密切,相互依存。

14.水滴石穿:比喻只要坚持不懈,就能取得成功。

15.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指事物的好坏不是绝对的,有时看似坏事,实际上可能带来好事。

16.满招损,谦受益:骄傲自满会招致损失,谦虚好学会带来好处。

17.守株待兔:比喻墨守成规,追求侥幸,不思进取。

18.金玉满堂:形容财富极多。

19.熟能生巧:熟练了就能产生巧妙的办法。

20.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创新设计】2016高考语文总复习练习 第1单元 第3课时 在成语中感悟传统文化迁移课2 新人教版

【创新设计】2016高考语文总复习练习 第1单元 第3课时 在成语中感悟传统文化迁移课2 新人教版

【创新设计】2016高考语文总复习练习第1单元第3课时在成语中感悟传统文化迁移课2 新人教版
1.体现中国“人和”的成语很多,请参考以下成语,以“成语中体现的中国人的和谐观”为题写一段小论文,300字左右。

成语参考:“和为贵”“和衷共济”“同舟共济”“舍己从人”“存异求同”“顾全大局”“忍辱负重”“委曲求全”等。

【参考例文】
中国人十分注重“和”,表现人和的成语很多,如“和为贵”“和衷共济”“同舟共济”等。

为达到和谐和顺的目标,人们应当严格自我约束,关心体贴他人,“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因而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投其所好”等成语;产生了矛盾则应当“舍己从人”“存异求同”。

为了“顾全大局”,要“忍辱负重”“委曲求全”“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和谐成为人类社会最理想的原则。

孔子就主张:“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

”和谐、和睦成为人们追求的人际关系的目标,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团结和谐。

2.学习理解成语,其最终目的还在运用,请你运用至少6个成语,为即将高中毕业的同学写一段祝福语,300字左右。

【参考例文】
同学们,高考在即,同学们有的闻鸡起舞、焚膏继晷,有的审时度势、未雨绸缪,有的信誓旦旦、踌躇满志,我为你们的勤奋拼搏而震撼。

我祝福你们在白驹过隙的日子里余勇可贾,众志成城、逐鹿中原。

经十年寒窗苦读与磨炼,使自己在毕业之时能够鹤立鸡群、蟾宫折桂。

到时我将惊叹:一座座雄伟壮丽的精神丰碑,会如入云端光芒四射,你必将厚德载物精神永存。

如此一来,岂不壮哉美哉,正可谓“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 1 -。

成语与传统文化

成语与传统文化

内容提要:精彩页:身心受到了极大的摧残,多次想到了自杀,但他转念一想,像他这样地位低微的人死去,不过像“九牛亡一毛”。

于是,他决心忍受耻辱,用自己余下的时问来编纂史书。

若干年后,《史记》问世。

从此,中国有了第一部纪传体史书。

司马迁曾把自己的情况写信告诉了他的好友任少卿,后来的人便根据他信中所说的“九牛亡一毛”这句话,引申成“九牛一毛”这个成语。

人人自危释义:每个人都感到自己不安全,有危险。

出处:《史记·李斯列传》:“法令诛罚,日益深刻,群臣人人自危,欲畔者众。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巡视天下,行到沙丘时,因病重不治而亡。

临死前,秦始皇留下了遗诏,将统领兵马的大权交给大将蒙恬,并让长子扶苏继承皇位。

赵高对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说:“皇帝的遗诏是让扶苏即位,恐怕你连一寸封地也得不到,这可怎么办呢?”胡亥没明白他的意思。

于是赵高便将话挑明了说:“诏书和玉玺都在我手上,现今皇帝的死讯和诏书的内容只有你、我、李斯三人知道,只要将诏书上改成你的名字,那皇帝就是你了。

”开始胡亥没有同意,他有些担心地说:“李斯也知道诏书的内容,恐怕这件事很难办成。

”赵高信心十足地对胡亥说:“只要你同意,李斯那里我去说,不会有问题。

”胡亥心中何尝不是一百个愿意,于是,便将一切交给赵高去安排。

赵高单独约见李斯,问他道:“请问,你与大将军蒙恬谁的功劳大?论能力谁强?论威信谁高?论与太子扶苏的关系谁更亲近?”李斯老老实实地说:“这些我都不如蒙恬。

”赵高听了接着说:“将来扶苏做了皇帝,一定会任命蒙恬为丞相,到那时你的荣华富贵可就难保了。

不如私下修改诏书,立胡亥为皇帝,你仍然可以做丞相,不知你意下如何?”P7-10目录:不翼而飞专心致志中饱私囊双管齐下天衣无缝开卷有益毛遂自荐水落石出车载斗量风声鹤唳东窗事发乐不思蜀令人发指出口成章功败垂成厉兵秣马叶公好龙四面楚歌失道寡助平步青云对症下药打草惊蛇瓜田李下生离死别用兵如神买椟还珠交头接耳价值连城任人唯贤华而不实先斩后奏名落孙山多多益善如鱼得水如火如荼字斟句酌守株待兔安步当车安然无恙安居乐业当务之急此地无银三百两汗流浃背百发百中老马识途老生常谈自惭形秽自相矛盾讳莫如深负荆请罪过河拆桥防患未然两全其美兵不厌诈初出茅庐含沙射影呕心沥血吴牛喘月囫囵吞枣完璧归赵弄巧成拙抛砖引玉投笔从戎改过自新杞人忧天沧海一粟沧海桑田花言巧语赤膊上阵近水楼台尾大不掉刻舟求剑卧薪尝胆孤注一掷夜郎自大明目张胆歧路亡羊视死如归居安思危画龙点睛狐假虎威盲人摸象直言不讳鱼目混珠前功尽弃骄兵必败洛阳纸贵草木皆兵草船借箭背水一战赴汤蹈火闻鸡起舞家喻户晓爱屋及鸟狼狈为奸恶贯满盈班门弄斧病人膏肓破釜沉舟破镜重圆胸有成竹请君入瓮高枕无忧釜底抽薪患得患失梁上君子掩耳盗铃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欲速则不达脚踏实地黄粱一梦游刃有余凿壁偷光程门立雪落井下石道听途说暗度陈仓暗箭伤人精卫填海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墨守成规鹤立鸡群黔驴技穷孺子可教鹬蚌相争。

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成语

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成语

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成语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包含了丰富的成语,这些成语融合了中华文化的智慧和哲学思想。

在这篇文章中,将详细介绍一些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成语。

1. 天人合一:原指天地与人类之间无隔断的关系,后引申为自然和人类和谐相处的理念。

如《道德经》中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2. 和谐共生: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共处。

如《论语》中的“和而不同”,指的是不同的个体之间和谐共生的价值观。

3. 博学多才:形容人学识渊博,具备多种才能。

如《论语》中的“温故而知新”,即通过不断学习,广泛涉猎各种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

4. 仁者爱人:指具有仁爱之心的人,乐于助人。

如《论语》中的“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强调了仁者所应具备的品质。

5. 忍辱负重:形容在困境中能够忍受屈辱,承担重责。

如《孟子》中的“三年无改于橐皋”,描述了一位忍受屈辱,坚守职责的君子形象。

6. 谦虚谨慎:指态度谦逊,举止谨慎。

如《论语》中的“君子和而不唐,小人唐而不和”,教导人们要谨慎自律,保持谦逊的品质。

7. 守株待兔:形容坐等机会而不主动行动。

出自《庄子》中的故事,鼓励人们勇于主动,不依赖偶然的机会。

8. 卧薪尝胆:形容敌强我弱,积蓄力量。

出自《晏子春秋》中的故事,教导人们要主动学习,蓄积力量。

9. 谋事在人:指人的努力和智慧决定了事情的成败。

如《孟子》中的“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强调谋事不能只看眼前。

10.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形容一个人要从自身做起,先修身养性、和谐家庭,才能治理国家、安宁天下。

出自《中庸》一书,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厚重的理念。

中华传统文化成语的深刻内涵反映了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承载了丰富的道德伦理原则和价值观念。

通过学习和运用这些成语,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进一步提升个人修养和发展。

它们的出现和使用不仅仅是一个词语的形象描述,更是对历史、文化和智慧的传递。

通过学习和运用这些成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拓宽自己的思维和视野,提升个人修养和发展。

传统文化的四字成语

传统文化的四字成语

传统文化的四字成语
1. 博大精深:中国传统文化那可真是博大精深啊!就像一座挖不完的宝藏。

比如说中医,那神奇的疗法和深厚的理论,简直让人惊叹不已!
2. 源远流长:咱们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像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

就拿汉字来说,历经千年传承,多了不起啊!
3. 古色古香:走进那些古老的建筑,真是古色古香啊!仿佛一下子穿越回了过去,你说神奇不神奇?
4. 独具匠心:传统工艺里的那些杰作,那可都是独具匠心啊!看看那些精美的剪纸,每一刀都蕴含着匠人的心血呢!
5. 丰富多彩:传统文化真是丰富多彩得很呐!戏曲、武术、书法等等,多得让人眼花缭乱,怎么能不喜欢呢?
6. 美轮美奂:那些传统的艺术表演真是美轮美奂啊!像华丽的舞蹈,那优美的身姿和绚丽的服饰,简直太震撼了!
7. 脍炙人口:好多的传统故事那都是脍炙人口呀!像孟母三迁,多经典啊,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8. 雅俗共赏:传统的音乐那可是雅俗共赏哦!不管是高雅的还是通俗的,都能让人陶醉其中,不是吗?
9. 别有风味:传统的美食别有风味呢!那独特的味道,吃一口就忘不了,哎呀,真让人垂涎欲滴!
10. 历久弥新:传统文化就是历久弥新呀!即使经过岁月的洗礼,依然散发着迷人的魅力,这就是它的神奇之处!
我觉得传统文化真的是我们的瑰宝,值得我们好好珍惜和传承,让它在现代社会中继续绽放光彩!。

形容传统文化的成语

形容传统文化的成语

形容传统文化的成语形容优秀传统文化的四字词语有源远流长、璀璨夺目、光辉灿烂、灿烂辉煌、博大精深。

一、源远流长 [ yuán yuǎn liúcháng ]释义:源头很远,水流很长。

比喻历史悠久。

出自:秦牧《一个黑人战士的豪迈声音》:“剥削阶级的幸福观,是~,影响仍然是相当深广的。

”例句: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中国文化可谓~。

二、璀璨夺目 [ cuǐcàn duómù]释义:璀璨:美玉发光。

光辉灿烂耀人眼睛。

出自:穆欣《南线巡回·“又照秦淮一叶枫”》:“方志敏同志和无数先烈为之奋斗……,~的革命红旗已经插遍祖国大地。

”三、光辉灿烂 [ guāng huīcàn làn ]释义:色彩光亮耀眼。

多比喻前程的远大或事业的伟大。

出自:鲁迅《且介亭杂文·序言》:“其中有着时代的眉目,也决不是英雄们的八宝箱,一朝打开,便见~。

”例句:我们每个人都应当有这样的雄心壮志:为创造~的社会主义明天而努力奋斗。

四、灿烂辉煌 [ càn làn huīhuáng ]释义:灿烂:鲜明耀眼。

形容光彩四射,鲜明耀眼。

也比喻成绩卓著,十分引人注目。

出自:刘流《烈火金钢·开头语》:“《西江月》:“领导全靠共产党,胜利~。

””五、博大精深 [ bódàjīng shēn ]释义:博:广,多。

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高深。

出自:明·姜世昌《〈逸周书〉序》:“其博大精深之旨,非晚世学者所及。

”译文:其中思想和学识广博高深的要旨,不是后世的人可以比及的。

例句:《红楼梦》真是一部包罗万象、~的伟大著作。

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成语

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成语

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成语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五千年历史积淀的精髓,最为深刻的反映就是成语。

成语一般由四个汉字组成,具有深刻的内涵和特定的意义,是中华民族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语贯穿我国文化的方方面面,其中涵盖许多人生哲理、道德准则和文化内涵,是中华文化宝库的重要部分。

在此,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成语。

一、以诚相待“以诚相待”是指彼此真诚地相待,不虚伪,不欺骗,也不互相陷害。

在人际交往中,此成语应用广泛。

感情深厚的朋友之间,相互以诚相待才能建立起真正的友谊;商业交往中,同样需要海纳百川、真诚相待,这样才能共创双赢、友好发展的局面。

在家庭生活中,以诚相待也是相当重要的,夫妻之间要建立起诚信关系,孩子们要知道虚伪和谎言的恶果,培养持之以恒的真诚。

二、和平共处“和平共处”是指在公正、平等、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国与国之间保持和平共处。

和平共处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一种传统文化,中国文化坚持以和谐共处为宗旨,倡导文明礼仪,推崇忠诚敬业。

和平共处的核心是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和相互包容,互相理解对方的文化传统及思想习惯。

通过和平共处,可以营造出安定有序的社会氛围,促进国家和谐发展和国际社会的和谐。

三、修身养性“修身养性”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中“修身”指通过诚实、纯洁、节制、自律等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品质和道德修养;而“养性”则是指通过良好的心态或行为习惯,培养人的健康心理和积极人生态度。

这种传统的文化内涵主张人们追求真我,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人格,创造美好的自己。

同时,也需要了解自己的心理和思想,掌握经验和方法,积极培养优良的修身养性习惯。

四、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这个成语含义十分深远,意为「花落有情,流水无意」。

它表示人们在面对相同的事物时,往往会有情感上的寄托,而这些事物本身并没有任何意义。

人们的情感世界是美好的,值得保持和维护,而随风飘落的花瓣和急流奔涌的流水,只是客观存在,缺乏人之情感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沐猴而冠:猕猴戴帽子。

比喻外表虽装扮得很像样,但本质却掩盖不了。

常用来讽刺依附权势、窃据名位之人。

鹤发鸡皮:鹤发:白发;鸡皮:形容皮肤有皱纹。

皮肤发皱,头发苍白。

形容老人年迈的相貌。

白云苍狗:苍:灰白色。

浮云象白衣裳,顷刻又变得象苍狗。

比喻事物变化不定。

泥猪瓦狗:比喻卑贱或粗鄙的人。

扪参历井:参、井,皆星宿名,分别为蜀秦分野。

指自秦入蜀途中,山势高峻,可以摸到参、井两星宿。

形容山势高峻,道路险阻。

亦形容世路艰难。

红衰翠减:红:指花;翠:指绿叶。

红花衰败,绿叶减少。

形容春尽花残或初秋百花凋谢的景象。

一叶知秋: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

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
凄风苦雨:凄风:寒冷的风;苦雨:久下成灾的雨。

形容天气恶劣。

后用来比喻境遇悲惨凄凉。

黄钟大吕:黄钟:我国古代音韵十二律中六种阳律的第一律。

大吕:六种阴律的第四律。

形容音乐或言辞庄严、正大、高妙、和谐。

烘云托月:烘:渲染;托:衬托。

原指一种画月亮的传统手法。

后比喻从侧面渲染以显示或突出主体。

郊寒岛瘦:本指孟郊、贾岛简啬孤峭的诗歌风格。

后用以形容诗文类似的意境。

龙飞凤舞:原形容山势的蜿蜒雄壮,后也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

剑拔弩张:张:弓上弦。

剑拔出来了,弓张开了。

原形容书法笔力遒劲。

后多形容气势逼人,或形势紧张,一触即发。

铁画银钩:画:笔画;钩:钩勒。

形容书法刚键柔美。

引商刻羽:商、羽:古代乐律中的两个音名。

指讲究声律、有很高成就的音乐演奏。

阳春白雪: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较高级的歌曲。

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下里巴人: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

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

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

也比喻乐曲高妙。

瓦釜雷鸣:瓦釜:沙锅,比喻庸才。

声音低沉的沙锅发出雷鸣般的响声。

比喻无德无才的人占据高位,威风一时。

伉俪情深:伉俪:夫妻,配偶。

夫妻之间的感情深厚。

相敬如宾:形容夫妻互相尊敬,象对待宾客一样。

琴瑟和谐:琴瑟:两种弦乐器名。

琴瑟合奏时声音非常和谐。

比喻夫妻关系和谐。

珠联璧合:璧:平圆形中间有孔的玉。

珍珠联串在一起,美玉结合在一块。

比喻杰出的人才或美好的事物结合在一起。

秦晋之好:春秋时,秦晋两国不止一代互相婚嫁。

泛指两家联姻。

纸短情长:简短的信纸无法写完深长的情意。

形容情意深长。

雁杳鱼沉:比喻音信断绝。

东劳西燕:【劳:伯劳,鸟名。

又名鵙或鴂。

吃昆虫和小鸟。

善鸣。

燕,~尔(形容新婚夫妇亲睦和美的样子)。

~好(常用以指男女相爱)。

~侣。

~雀处(chǔ)堂(喻居安而不知远虑,临祸却不能自知)】比喻情侣、朋友离别。

二三其德:二三:不专一。

形容三心二意。

白头如新:意思是虽是白头之交,却并不知己,形容交情不深。

成语来源于《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谚曰:‚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


西汉时期,邹阳有一次因为受人诬陷,被梁孝王关进监牢,准备处死。

邹阳十分激愤,他在狱中给梁孝王写了一封信,信中列举事实说明:‚待人真诚就不会被人怀疑,纯粹是一句空话。


他写道:‚荆轲冒死为燕太子丹去行刺秦始皇,可是太子丹还一度怀疑他胆小畏惧,不敢立即出发。

卞和将宝玉献给楚王,可是楚王硬说他犯了欺君之罪,下令砍掉他的脚。

李斯尽力辅助秦始皇执政,使秦国富强,结果被秦二世处死。

所以谚语说:‘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

’双方互不了解,即使交往一辈子,头发都白了,也还是像刚认识时一样;真正相互了解,即使是初交,也会像老朋友一样。


梁孝王读了邹阳的信后,很受感动,立即把他释放,并做为贵宾接待。

举案齐眉:案:古时有脚的托盘。

送饭时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

后形容夫妻互相尊敬。

(指后汉梁鸿之妻把食具抬举到眉眼那样的高度递给丈夫,极言夫妻相互敬爱之至)
焚膏继晷:膏:油脂,指灯烛;继:继续,接替;晷:日光。

点上油灯,接续日光。

形容勤奋地工作或读书。

皓首穷经:皓:白;首:头发;穷经:专心研究经书和古籍。

一直到年老头白之时还在深入钻研经书和古籍。

黄卷青灯:黄卷:古代书籍用黄低缮写,因指书籍;青灯:油灯发青色的灯光,指油灯。

灯光映照着书籍。

形容深夜苦读,或修行学佛的孤寂生活。

凿壁偷光: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

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磨穿铁砚:把铁铸的砚台都磨穿了。

比喻读书用功,有恒心。

囊萤映雪:原是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的故事。

后形容刻苦攻读。

韦编三绝: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

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

比喻读书勤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