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行业与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投资分析报告
1.简介安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由萍乡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西安交通大学、江西省煤矿机械厂、江西鹰潭东方铜材有限责任公司、分宜特种电机厂和萍乡市裕华大企业总公司等六家企业于1999年12月30日按发起设立方式组建的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于2002年6月17日向社会公众发行了人民币普通股8,000万股,并于同年7月2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安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于2012年2月16日召开了第五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将公司名称变更为安源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Anyuan Coal Industry Group Co.,Ltd.)。
公司的主要经营范围是煤炭开采、煤炭精选加工、煤炭经营(上述三项限分支机构经营),煤层气开发利用,对外贸易经营,矿产品销售,对各类行业的投资,国内贸易及生产、加工,仓储服务,货运代理,设备维修及租赁,房屋租赁,科学研究、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以上项目国家有专项许可的凭证经营)。
2.行业分析2.1行业现状安源煤业属于煤炭采业,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
近年来,受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我国煤炭产量和消费量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
煤炭产业市场集中度较低,现正处于整合阶段。
争格局将得到根本改变。
根据国家第三次经济普查,2013年底,煤炭产业主要经济数据:1,煤炭采选业法人单位1.9万个,从业人员611.3万人;2,规模以上煤炭企业资产总额58824.7亿元,主营业务收入30045亿元,资产贡献率12.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科研经费支出158.6亿元,科研投入强度0.4。
新中国成立以来(1949-2015.03),我国共生产煤炭超过700亿吨,其中2013年全国煤炭产量39.7亿吨。
2014年产量38.70亿吨,人均生产量2.84吨/人年。
2014年消费煤炭41.2亿吨,人均消费3.01吨/人年。
自2013年5月份以来,全国煤炭市场连续35个月波动下行,需求不足,产能过剩,进口规模大,全社会库存居高不下,煤炭价格持续下跌,企业收益减少,经营越加困难,煤矿安全生产和矿区稳定的压力越来越大。
中国煤炭报告
中国煤炭报告
中国煤炭报告是关于中国煤炭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的报告。
该报告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煤炭资源储量和分布:报告会介绍中国境内煤炭资源的储量和分布情况,包括不同地区和不同煤种的储量数据。
2. 煤炭产量和消费情况:报告会详细介绍中国的煤炭产量和消费情况,包括煤炭产量的年度变化趋势和不同地区的消费情况。
3. 煤炭供需情况:报告会分析中国的煤炭供需情况,包括供应与需求的平衡、进出口情况等。
报告可能还会探讨煤炭供需的预测和预测。
4. 煤炭行业发展政策:报告会介绍中国政府对煤炭行业的政策和规划,包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煤炭减产政策等。
5. 煤炭产业链和市场竞争:报告会分析中国煤炭产业链的结构和市场竞争状况,包括煤炭采掘、运输、加工等环节的情况。
6. 煤炭环境影响和可持续发展:报告会涉及煤炭行业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相关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技术创新。
煤炭是中国的主要能源资源之一,中国煤炭报告对于政府、研究机构、企业和投资者等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帮助他们了解行业现状、预测市场变化、制定决策和投资计划。
我国煤炭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我国煤炭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国际煤炭行业景气度上升。
煤炭是世界上储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常规能源,也是最廉价的能源。
近年来,全球经济持续增长,石油及天然气价格大幅上涨,导致全球煤炭需求快速增长,价格逐步攀升。
国内煤炭需求旺盛。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电力、冶金、建材、化工等行业的高速发展导致了对煤炭需求的大幅度增加,消费逐年递增。
煤炭有效供给不足。
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清理煤矿在建项目,控制新开工项目,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煤炭投资的过快增长,产能扩张速度受到有效遏制。
铁路运力分布不均衡特点决定了区域性煤炭供求关系失衡长期存在。
煤价呈现长期上升趋势。
未来较长时间里,煤炭呈现大体供需平衡,局部地区、部分煤种、个别时段出现供应偏紧的局面。
预计煤炭价格维持高位运行、小幅上扬的趋势。
煤价成本构成机制的理顺,导致煤炭企业开采生产成本的上升;国家资源性产品价格,以及节能环保政策促使煤价上涨,煤炭企业定价权的上升以及其他一些制度性因素也推动煤价长期上扬。
煤炭行业面临大好发展形势。
发展的有利因素主要有:煤炭在能源中的基础地位不可动摇;产业政策有利于煤炭行业的健康发展;宏观经济的高速发展,为煤炭需求持续增长提供了可能;技术创新为煤炭行业发展提供动力。
影响煤炭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主要有:煤炭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很严峻;政策性增支集中出台,成本面临急剧上升压力等等。
煤炭工业发展的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煤炭布局优化;煤炭总量得到调控;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的培育等等。
国内众多煤炭企业已经上市融资并借助资本市场做大做强。
“十五”期间,煤炭工业投资持续增加。
大机遇、大建设、大发展,需要大投入,因此建立有效顺畅宽阔的融资渠道对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煤炭上市公司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煤炭资源整合、资产注入给煤炭上市公司带来了机遇,国家逐步推行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促使煤炭类上市公司再次升值;在做大做强煤炭主业的同时,选择向下游非煤产业延伸,将使发展的空间有效扩大。
2006-2007年中国煤炭产业投资分析
《2006-2007年中国煤炭产业投资分析》2005年,中国煤炭市场形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偏紧的供求关系转向平衡,过快的价格上涨得到遏制,基本上进入了合理运行区间。
2005年我国煤炭产量为21.1亿吨,与2004年同比增长了7.9%,这是自2002年以来煤炭产量增长的最低幅度。
预测2006年国内煤炭需求21.7亿吨左右,其中发电用煤12.1亿吨,加上出口8000万吨左右,总需求约22.5亿吨。
到2020年,中国国内煤炭消费需求总量将超过25亿吨,其中,发电用煤需求将从去年的9.8亿吨增长到16亿吨以上。
《2006-2007年中国煤炭产业投资分析》是在中心“十一五”能源研究组课题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我们对企业进行战略分析的基础上撰写而成。
报告从产业发展现状、2006-2007年产业发展预测、竞争格局及策略和投资机会与风险四大部分,为企业把握整个行业发展趋势以及提出基于趋势上可能投资战略选择。
本研究报告依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煤炭信息中心、国家信息中心和国家统计局等权威渠道数据,同时采用中心大量产业数据库以及我们对煤炭行业所进行的市场调查大量资料,综合运用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方法对中国煤炭行业的发展趋势给予了细致和审慎的预测论证。
在报告的成稿过程中得到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的专家、领导耐心的指导建议,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本报告主要面向于煤炭生产企业及火力发电集团,同时对于产业研究规律、产业政策制定和欲进入的金融投资集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报告全文共十六章202页,15余万字,其中图表65个,2006年11月份出品)目录《2006-2007年中国煤炭产业投资分析》 (1)第一部分2006年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现状 (1)第一章2006年国际煤炭工业发展现状分析 (2)第一节2006年世界煤炭生产和贸易现状 (2)一、全球烟煤产量和进出口 (2)二、全球炼焦煤产量和进出口 (4)三、全球电煤产量和进出口 (4)第二节2006年世界煤炭需求分析 (6)一、全球能源需求量增加 (6)二、电力和钢铁行业煤炭需求分析 (8)第三节世界煤炭产销状况对比分析 (9)第四节2006年世界煤炭业发展态势分析 (10)一、布局集中化 (10)二、经营国际化 (10)三、产业多元化 (10)第五节典型国家煤炭工业发展现状分析 (11)一、澳大利亚 (11)二、加拿大 (14)三、英国 (17)第六节全球煤炭大市场-欧盟 (19)一、2006年欧盟能源消耗量和产煤情况 (19)二、欧盟-一个巨大的煤炭市场 (20)第二章2006年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现状分析 (21)第一节中国煤炭资源分析 (21)一、煤炭资源总量 (21)二、煤炭资源品质 (23)三、煤炭资源分布 (23)第二节2006年煤炭行业的国家宏观调控分析 (25)一、2006年煤炭成为国家调控的重点行业 (25)二、2006年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对煤炭行业的影响 (25)三、宏观调控之下的煤炭行业策略分析 (26)第三节2006年中国煤炭工业基建投资现状 (28)一、煤炭工业基建投资规模分析 (28)二、煤炭工业基建投资来源分析 (29)第四节煤炭工业结构和规模现状分析 (31)第五节2006年中国煤矿安全现状分析 (33)一、安全监管及法规解读 (33)二、安全技术分析 (34)三、事故死亡率分析 (34)第六节2006年中国煤矿建井和开采技术分析 (35)一、煤矿建井技术分析 (35)二、煤矿开采技术分析 (35)第三章2006年中国煤炭工业政策环境分析 (37)第一节中国煤炭工业体制改革现状分析 (37)一、监管体制改革 (37)二、投融资体制改革 (37)第二节其它相关法规解读 (38)第二部分2006年中国煤炭市场发展趋势预测 (40)第四章2005年中国煤炭产销分析 (41)第一节2005年我国重点煤矿煤炭产、销、存情况 (41)第二节2005年我国煤炭的产量 (42)一、2005年我国全国原煤产量分析 (42)二、2005年我国主要的产煤省份的原煤产量 (43)三、2005年我国洗煤的全国产量合计 (44)第五章2005年煤炭的重点产品分析 (47)第一节2005年焦炭发展分析 (47)一、中国焦炭业在国际中的地位 (47)二、我国焦煤产业的现状分析 (47)三、我国焦炭业的国内外市场 (48)四、2006年焦炭进出口分析 (48)五、我国焦煤产业的问题及对策 (49)六、我国焦炭的产业政策 (49)第二节2005年电煤发展分析 (50)一、2005年夏季我国电煤供求热点再现 (50)二、2005年我国电煤的供应态势 (51)三、我国的电煤价格形势分析 (51)四、我国电煤紧缺的客观原因 (52)第三节2005年无烟煤发展分析 (53)一、2004年我国无烟煤价格上升的原因 (53)二、我国无烟煤市场资源紧缺的原因 (53)三、我国的无烟煤市场的利好因素 (54)四、我国无烟煤市场的问题及对策 (54)第四节2005年动力煤发展分析 (56)一、2005年动力煤的国内外市场 (56)二、2005年动力煤市场分析 (56)三、2005年6月末我国部分地区的价格 (57)四、2005年我国动力煤市场调整后的表现 (57)五、我国的动力煤价格上涨的原因 (58)第六章2006年中国煤炭需求预测 (59)第一节2006年中国煤炭需求分析 (59)一、中国煤炭消费历史回顾 (59)二、中国煤炭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60)三、2006年煤炭需求形势分析 (61)第二节2006年中国煤炭需求总量预测 (62)一、预测模型的选择 (62)二、预测结果的分析 (62)第三节2006年分产业煤炭需求预测 (64)一、2006年中国电力用煤需求量预测 (64)二、2006年冶金用煤需求量预测 (65)三、2006年建材行业用煤需求量预测 (67)四、2006年化工行业用煤需求量预测 (67)五、2006年民用行业用煤需求量预测 (68)第四节2006年中国煤炭进出口趋势预测 (69)一、2006年中国煤炭进出口现状分析 (69)二、影响煤炭进出口的因素分析 (69)三、2006年中国煤炭进出口形势预测 (70)第七章2006年中国煤炭供给预测 (71)第一节2006年中国煤炭供给分析 (71)一、中国煤炭供给历史回顾 (71)二、中国煤炭供给影响因素分析 (71)三、2006年煤炭供给形势分析 (72)四、煤炭资源的供给能力分析 (74)第二节2006年中国煤炭供给总量预测 (75)一、预测模型的选择 (75)二、预测结果的分析 (75)第三节2006年中国煤炭分经济类型供给预测 (77)第四节2006年中国煤炭分品种供给预测 (78)第五节2006年中国煤炭分地区供给预测 (79)第六节2006-2007年中国煤炭预测 (81)第八章2006年中国煤炭价格走势预测 (82)第一节2005年中国煤炭市场价格变动剖析 (82)一、煤炭价格历史回顾分析 (82)二、2005年煤炭价格走势分析 (83)三、中国煤价机制现状分析 (84)第二节影响煤炭价格变动的主要因素 (84)一、市场供求状况变化 (84)二、煤炭内在价值 (85)三、煤炭流通秩序混乱、运力紧张 (85)四、煤炭行业的结构调整和经销策略 (85)第三节煤炭价格的政府干预影响分析 (86)一、煤炭价格对电价的影响分析 (86)二、国家对煤炭价格干预措施及影响分析 (86)第四节2006年世界煤炭价格市场走势预测 (87)一、预测模型的选择 (87)二、预测结果的分析 (88)第五节2006年我国煤炭价格走势预测 (89)第九章2006年中国煤炭运输格局发展预测 (90)第一节2006年中国煤炭运输格局现状分析 (90)第二节2006年煤炭铁路运输格局发展分析 (91)一、2006年中国煤炭铁路运输发展现状 (91)二、影响煤炭铁路运输的因素分析 (92)三、煤炭铁路运输成本分析 (93)四、中国煤炭铁路运输发展规划 (94)五、2006年中国煤炭铁路运输形势预测 (96)第三节2006年煤炭水路运输格局发展分析 (97)一、2006年中国煤炭水路运输发展现状 (97)二、影响煤炭水路运输的因素分析 (98)三、煤炭水路运输成本分析 (98)四、中国煤炭水路运输发展规划 (99)五、2006年中国煤炭水路运输形势预测 (99)第四节2006年煤炭公路运输格局发展分析 (101)一、2006年中国煤炭公路运输发展现状 (101)二、影响煤炭公路运输的因素分析 (101)三、煤炭公路运输成本分析 (102)四、中国煤炭公路运输发展规划 (102)五、2006年中国煤炭公路运输形势预测 (102)第十章2006年煤电联动分析 (103)第一节煤电联动的实施 (103)一、煤电联动基本原则 (103)二、煤电联动计划实施 (103)三、相关法规解读 (103)第二节煤电联动的利益分析 (104)一、远离市场的订货会 (104)二、扭曲的煤电价格 (105)三、运输限制价格 (105)四、煤炭流通 (106)五、煤炭产品成本 (106)六、煤电联动对煤炭行业的正面影响 (106)第三节煤电联动的政策建议 (108)第四节煤电联动的企业发展建议 (109)第十一章2006年中国煤炭技术和产品发展预测 (111)第一节2006年中国煤液化技术发展趋势预测 (111)一、世界煤炭液化技术研究现状和趋势 (111)二、2006年煤炭直接液化技术发展分析 (111)三、2006年煤炭间接液化技术发展分析 (112)四、中国煤炭液化产业发展前景预测 (113)第二节2006年煤化工产品发展前景预测 (116)一、发动机燃料油 (116)二、乙烯、丙烯类产品 (116)三、甲醇、二甲醚产品 (117)四、焦炭产品 (118)五、煤焦油 (118)六、其它相关煤化工产品 (119)第三节煤变油及其产品发展预测 (120)一、2006年煤变油产业发展现状 (120)二、2006年中国煤变油产业发展最新动态分析 (120)三、2006年煤变油及其产品发展前景展望 (121)第四节2006年煤炭工业信息化发展预测 (123)一、2005年世界煤炭企业信息化现状 (123)二、2005年中国煤炭企业信息化现状 (124)三、发展趋势分析 (124)第五节2006年洁净煤技术发展预测 (126)第三部分2006年中国煤炭工业竞争格局及策略 (127)第十二章中国煤炭工业区域竞争格局分析 (128)第一节我国煤炭行业区域分布现状 (128)一、2006年规划区煤炭产量分布 (128)二、2006年分省区煤炭产量分布 (128)三、煤炭行业销售收入前五名的省区 (129)第二节山西省煤炭行业发展分析 (130)一、2006年山西省煤炭市场现状 (130)二、山西省煤炭竞争力分析 (130)三、山西省煤炭子行业发展分析 (131)第三节山东省煤炭行业发展分析 (132)一、2006年山东省煤炭市场现状 (132)二、山东省煤炭竞争力分析 (132)三、山东省煤炭子行业发展分析 (133)第四节河南省煤炭行业发展分析 (133)一、2006年河南省煤炭市场现状 (133)二、河南省煤炭竞争力分析 (134)三、河南省煤炭子行业发展分析 (134)第五节安徽省煤炭行业发展分析 (135)一、2006年安徽省煤炭市场现状 (135)二、安徽省煤炭竞争力分析 (135)三、安徽省煤炭子行业发展分析 (136)第六节河北省煤炭行业发展分析 (137)。
煤炭调研报告(共6篇)
第四站:山西孝义市当地煤炭资源是霍西煤田的重要组成部分,储煤面积为783.5平方公里,地址储量为71亿吨,主要以焦煤为主。因为当地煤矿安全事故频发,政府关闭了62座不安全矿井。但是煤场较多。调研与xx单位有过合作的兴旺洗煤场。曾经月洗煤3万吨,现在一个月也就洗煤8千吨左右,而其他洗煤厂经营的更加艰难。
三、世界煤炭资源的管理方式
第二节国际煤炭行业发展概况
一、世界煤炭行业发展历程
二、世界煤炭存储情况分析
三、世界煤炭生产情况分析
四、世界煤炭行业发展格局
五、世界煤炭消费情况分析
第三节国际煤炭市场价格分析
一、世界煤炭价格影响因素
二、欧洲ara港动力煤价格
三、理查德rb动力煤现货价格
四、澳大利亚bj煤炭现货价格
(二)主要用煤行业煤炭消耗增幅趋缓。
此次出差,从榆林出发到山西、河北、天津与各行企业经营者沟通调研分析发现。各地对ph2.5指标的重视,加之各省出现雾霾天气的次数较高。全国各地都加大了节能减排的力度。例如河北元氏曾经是榆林地区煤炭的主要转载地。因空气质量的下降现在已经关闭。篇三:2015年中国煤炭市场全景调查报告2014-2019年中国煤炭市场深度调查与市场竞争态势报告? ? ?报告目录2013年,我国煤炭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全国煤炭产量36.6亿吨,比上年增长4%左右;全年进口煤炭2.89亿吨,同比增长29.8%;出口926万吨,同比下降36.8%。2013年煤炭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5286亿元,同比增长7.7%。2014年全国煤炭市场继续呈现总量宽松,结构性过剩态势。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煤炭产量完成37亿吨左右,全年消费量达36.1亿吨,增速降至2.6%;全国进口煤炭3.27亿吨,出口751万吨,净进口量达3.2亿吨。
2024年煤炭行业学习学习心得(3篇)
2024年煤炭行业学习学习心得近年来,煤炭行业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巨大的机遇。
作为一个理工科学生,我深感学好煤炭行业的相关知识对于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在2024年,我积极投身于煤炭行业的学习与研究中,在这里我将分享我的一些学习心得。
首先,对于煤炭行业的认识得到了深刻的提高。
煤炭作为我国最重要的能源资源之一,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能源供给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学习相关的课程和参观煤炭企业,我深入了解到了煤炭的开采、加工、运输和利用等方面的相关知识。
同时,我也了解到了煤炭行业面临的挑战,比如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问题。
通过对行业状况的了解,我认识到了煤炭行业需要进行绿色转型和创新发展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其次,在学习过程中,我注重实践和创新。
煤炭行业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行业,学习知识必须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因此,我积极参与校内外的实践活动,比如参观煤炭企业、实地调研等。
通过实践,我深入了解了煤炭生产流程和技术,增加了自己的实践经验。
同时,我也积极参与学术研究和创新项目,对一些煤炭领域的前沿技术进行研究和探索,提出一些创新的解决方案。
另外,我还注重学习相关的综合知识。
煤炭行业不仅与矿产资源有关,还需要涉及到矿山工程、化学工程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因此,我通过学习相关的课程和参与学科交叉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我学习了煤炭资源勘探与评价、煤炭地质工程、煤与化工等课程,加深了对煤炭行业的理解和认识。
同时,我也学习了一些管理知识,比如投资评估、项目管理等,为未来从事煤炭行业的管理工作打下了基础。
此外,我还积极关注煤炭行业的国际发展趋势。
煤炭行业是一个具有较高国际竞争性的行业,全球范围内都存在着对煤炭资源的需求和争夺。
因此,我通过学习国际能源市场的运行机制,关注国际能源政策的变化,了解国际贸易的发展动态,提高自己的跨文化沟通和国际化视野。
同时,我也了解国际煤炭行业的发展趋势和绿色转型的经验,为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矿产投资报告(3篇)
矿产投资报告(3篇)下面是作者给大家整理的3篇矿产投资报告,希望可以启发您对于矿产投资的写作思路。
矿业投资篇一对中国矿业企业来说,出海淘金,目前似乎不是一个好时机。
受世界经济形势影响,全球矿业发展势头放缓。
自2011年以来,大宗矿产品价格不断探低。
日前,普华永道报告指出,仅过去一年,加拿大多伦多证券交易所矿业板块排名前100位的公司市值已累计下跌44%。
来自中国矿业联合会的数据显示,2013年前三季度,中国企业海外矿业投资小幅下滑。
于11月3日在天津开幕的第十五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上,超过50个国家和地区的逾5000名代表参会,很多来自俄罗斯、澳大利亚、阿根廷、苏丹和格陵兰等国家和地区的矿业界人士表示,期待与中国进一步加强矿业领域合作,走出低迷。
“虽然当前全球矿业还处在深度调整期,但从长期来看,新一轮矿业发展的‘超级周期’仍在持续。
”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表示,当前全球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城镇化正持续推进,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矿产资源将保持强劲的需求动力。
海外投资下滑矿企进入持续期在第十五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上,中国矿业联合会(下称中矿联)了受国土资源部、商务部委托撰写的《中国企业2013年前三季度境外矿业投资情况分析》报告。
中矿联国际与地矿金融项目部负责人常兴国分析报告时指出,2013年前三季度,中国企业海外矿业投资在金额和数量上均小幅下滑:中矿联共受理中国企业境外矿业投资项目103例,同比减少8%;项目协议投资总额31.36亿美元,同比下降10.9%。
中矿联认为,中国矿企海外投资已经由探索期、巩固期、快速发展期而进入持续期,也是矛盾比较多的时期。
“未来,(矿产品)价格下调震荡,市场趋势向下是比较普遍的共识,这个时期持续多久并不一定。
”常兴国说。
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处长陈丽萍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目前全球有180多个国家拥有矿业,其中100余国矿业对外开放,其中又有60余国的矿业占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中国煤炭行业分析报告3篇
中国煤炭行业分析报告3篇我国是世界煤炭第一生产大国和第二出口大国,煤炭行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基础。
现在跟一起来看看大家对于这个行业是如何分析的吧!中国煤炭行业分析:基于我国近年煤炭行业的发展煤炭行业分析报告目录:一、前言二、我国煤炭行业发展现状三、我国煤炭行业发展趋势四、我国煤炭行业投资分析五、我国煤炭行业收益回报率浅析一、前言煤炭是古代植物埋藏在地下经历了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变化逐渐形成的固体可燃性矿物。
一种固体可燃有机岩,主要由植物遗体经生物化学作用,埋藏后再经地质作用转变而成。
俗称煤炭。
煤炭被人们誉为黑色的金子,工业的食粮,它是十八世纪以来人类世界使用的主要能源之一。
能源是世界经济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任何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能源。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石油、煤炭和天然气是一次性能源的主要组成部分,与其他一次性能源相比,煤炭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
我国是世界煤炭第一生产大国和第二出口大国,煤炭行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我国煤炭行业发展的现状(一)煤炭资源丰富,分布几部均衡我国煤炭探明储量超过2000亿吨,占世界煤炭探明总储量的12%左右,居世界第三位。
我国煤炭资源主要由烟煤构成,占总储量的75%。
其次是褐煤、无烟煤,分别占总储量的13%、12%。
我国煤炭资源分布极不平衡,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
(二)行业市场集中度低世界主要采煤国家的煤炭行业,都以经营规模大,经济实力强的大集团和大公司为主。
世界煤炭产量排行前三名企业的年产量在2亿吨左右,我国的神华、衮矿、大同等大型煤炭企业原煤产量只是徘徊在0.6亿吨左右,列世界排行第十位之后。
主要产煤国家最大企业市场集中度比较高,我国煤炭行业市场集中度低,煤炭企业集团的生产规模落后于世界上跨国煤炭公司的生产规模。
(三)近年产量小幅波动我国目前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但是在1949年,我国煤炭年产量仅为3243万吨。
1989年,我国煤炭产量首次超过10亿吨。
2023煤炭行业发展年度报告
2023煤炭行业发展年度报告摘要本文基于对煤炭行业的全面调研和分析,总结了2023年煤炭行业的发展情况。
报告包括了煤炭行业的产量、需求、市场格局以及政策环境等方面的内容,为投资者、从业者和政府部门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引言煤炭是全球最重要的能源资源之一,对于中国来说,煤炭仍然是主要的能源来源之一。
煤炭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
因此,深入了解煤炭行业的发展情况对于预测未来趋势和制定相应政策都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通过对煤炭行业的年度报告,为相关利益方提供准确的数据和可靠的分析。
1. 煤炭行业的总体发展概况1.1 产量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煤炭产量为XXX万吨,较上年增长XX%。
主要煤炭产区包括山西、山东、内蒙古等。
1.2 需求2023年全国煤炭需求量为XXX万吨,主要消费领域包括电力、钢铁和化工等行业。
与此同时, 清洁能源的发展和政策推动使得煤炭需求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1.3 市场格局煤炭行业的市场格局在过去几年发生了一些变化。
国内煤炭市场竞争激烈,不同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
大型煤炭企业通过产业整合、增强自身竞争力。
同时,一些小型煤炭企业由于环保压力和经营困难而退出市场。
煤炭行业的市场发展将呈现出更加集中和规模化的趋势。
2. 政策环境与行业变革2.1 煤炭减量化政策环保问题是中国煤炭行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
为了应对环保压力,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减量化政策。
这包括限制煤炭开采规模、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加强环保监管等。
这些政策对煤炭行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激励行业加快转型升级。
2.2 能源结构调整为了降低对煤炭的依赖程度,中国政府在能源结构调整方面持续努力。
增加清洁能源的比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等,都是政府的重要目标。
这些措施有助于减少煤炭的需求,推动煤炭行业向清洁、低碳方向发展。
2.3 供给侧改革中国政府实施了供给侧改革措施,以加强煤炭行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公司 西山煤电 金牛能源
兰花科创
开滦股份 国阳新能 兖州煤业
应增提安全费(元/吨)
应增提维简费(元/吨)
8
6
3-8
6
0(04 年维简费已达到 10 元)
3-8
是目前上市公司中两费提取最高
的
3-8
03-86Fra bibliotek3-8
0
(三) 资源税 国家税务总局通知,自 2005 年 5 月 1 日起调高河南、安徽、宁夏、重庆、贵州、云南、福建和 山东等 8 个产煤大省的煤炭资源税。受其影响的五家上市公司上调金额不一:兖州煤业适用的资源税 由之前的每吨 2.4 元上升为 3.6 元,神火股份由 1 元上升至 4 元,郑州煤电由 0.9 元上升至 4 元,恒 源煤电由 1 元调整到 2 元,盘江股份由 0.7 元调整为 2.5 元。 这是继 2004 年 7 月 1 日将山西省境内煤炭资源税税额调整至每吨 3.2 元,青海省、内蒙古自治 区境内煤炭资源税税额调整至每吨 2.3 元之后,国家税务总局对产煤省市资源税的再次大幅调整。因 此,山西上市公司此次均不受影响。
1、根据各煤矿的规模、安全程度、开采方式规定不同的安全费用计提标准,范围在 2-10 元。 2、根据各煤矿所在地规定不同的维简费计提标准,范围在 8.5-10.50 元,该维简费不包括安全 费用,含井巷费用。 3、两费均按原煤实际产量提取,在成本中列支,可在税前利润中列支。 4、两费均实行专款专用,专户储存,原则为先提后支。 5、若原煤炭企业已有实行的省级以上主管部门制定的两费标准,则按与新标准孰高的原则计 提。 维简费的计提方法在各企业并不统一。虽然财政部 92 财工字 380 号文对吨煤计提维简费作出了 统一规定,但即使在上市公司中,维简费的计提也并不统一,大部分上市公司仅计提 2.5 元/吨的井 巷折旧费用而不另外计提维简费。根据国家政策,上市公司需要计提安全费与维简费情况如下:
安全欠账。过去煤炭行业盈利能力很低,2003 年和 2004 年大幅好转,行业税前利润总额分别达 137 亿元和 309 亿元,偿还 500 亿元的安全欠账,意味着三年内行业利润平均每年减少 167 亿元,这个数 额已经高于 2003 年的行业利润总额。
2004 年 6 月,财政部 国家发改委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出台《煤炭生产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管 理办法》和《关于规范煤矿维简费管理问题的若干规定》(财建〔 2004 〕 119 号),对煤矿企业的 安全费用及维简费的计提作出了统一规定。其主要的内容包括:
此次全国煤炭工作座谈会的精神是我国未来煤炭产业政策的缩影。并意味着国家将加强政策执行 的力度。其具体影响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产业集中度将迅速提升 第二,煤炭资源的价值将得到更充分的体现
2
第三,煤炭产业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 第四,煤炭企业的成本将更加完善,有进一步上升趋势
(二) 提高安全费与维简费 安全投资加大必然影响企业盈利能力。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提出三年补偿煤炭行业 500 亿元
煤炭行业与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研究策划部 申庆
第一部分 煤炭行业的重大政策及其影响 ........................................................................................ 2
一、 二、
国家政策........................................................................................................................................................... 2 地区政策........................................................................................................................................................... 5
二是推进大型煤炭基地建设。要以骨干煤炭企业为依托,多渠道增加建设资金投入。鼓励煤 电联营、煤运联营、煤炭与其他相关产业联营,同步推进铁路建设、港口建设,为煤炭工业发展创造 良好条件。
三是加快煤炭企业改革重组。国有大型煤炭企业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加快推进股份 制改造,形成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增强企业活力。同时,要加快中小型煤 矿的整顿、改造和提高。对不符合安全标准、环保要求、资源开采条件和布局规划的小煤矿,要坚决 实行关停并转。
四是大力推进科技进步。要通过技术改造,提高煤矿装备现代化、系统自动化、管理信息化 水平,突出抓好瓦斯防治科技攻关,加快煤炭液化示范工程建设,努力提高煤炭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和 制造能力。
五是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加 大污染防治力度,建立“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损坏、谁恢复”的环保机制。形成能 够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研究建立矿区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
1
第一部分 煤炭行业的重大政策及其影响
一、 国家政策
(一) 2005 全国煤炭工作座谈会的重要精神 2005 年 07 月 21 日国务院召开全国煤炭工作座谈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 出席并提出五点要求。
一是加强煤炭资源的规划和管理。要建立煤炭资源战略储备制度,对特殊和稀缺煤种实行保 护性开发。加大煤炭资源勘探力度,深化矿业权市场化改革,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努力提高 煤炭资源回采率。
第二部分 2005 我国煤炭行业的需求分析....................................................................................... 7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煤炭与GDP的敏感度 .................................................................................................................................... 7 电力行业对煤炭需求的预测 .................................................................................................................... 8 冶金行业对煤炭需求的预测 .................................................................................................................. 11 建材工业对煤炭需求的预测 .................................................................................................................. 12 化工行业对煤炭需求的预测 .................................................................................................................. 13 煤炭出口 ...................................................................................................................................................... 14 其他行业对煤炭需求预测....................................................................................................................... 14 煤炭的节约.................................................................................................................................................. 15 总结................................................................................................................................................................ 15
第三部分 2005 上半年煤炭市场总结 .............................................................................................. 16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煤炭销量 ...................................................................................................................................................... 16 煤炭运输 ...................................................................................................................................................... 16 煤炭销量 ...................................................................................................................................................... 17 煤炭库存 ...................................................................................................................................................... 17 煤炭进出口.................................................................................................................................................. 18 煤炭价格 ...................................................................................................................................................... 18 安全问题突出 ............................................................................................................................................. 20 总结................................................................................................................................................................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