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公式归纳
阅读理解24个公式
![阅读理解24个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b0f75959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07.png)
阅读理解24个公式阅读理解涉及多个方面的内容,如果针对文本主旨、作者意图等,以下是常见的24个公式:1.判断文章体裁。
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3.技巧:时间地点看标志词,准确程度看题意。
4.中心人物识别看中心和写作着力点。
5.事件概括要考虑文章中心,句式是:什么人+干什么。
6.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7.抒发了作者的……8.判断文章体裁: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
9.判断文章写作技巧:时空交错、视听结合、多角度描写、烘托手法等。
10.分析人物形象:性格特点、行为特点、心理活动等。
11.总结文章主题:主要内容、中心思想等。
12.归纳文章线索:时间线索、空间线索、事物线索等。
13.分析人物情感:情感描写手法,如动作、神态、语言等。
14.总结文章结构:开头、结尾、过渡等。
15.分析文章语言特点:修辞手法、句式特点等。
16.理解文章中词语的含义: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断。
17.理解文章中句子的含义:结合上下文语境理解。
18.理解文章中段落的含义:联系上下文语境推断。
19.识别文中的过渡句和过渡段:在行文中的作用和意义。
20.分析文章的写作意图和技巧:通过文章结构和内容推断。
21,。
归纳文章的主题思想:从文章内容中提炼和概括。
22.分析文章的写作风格:根据作者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判断。
23.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结合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进行分析。
24.掌握文章的写作手法:从结构和语言方面掌握和分析。
阅读理解需要对文章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理解,结合不同的公式,从不同角度把握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意图,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章。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现代文阅读答题公式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现代文阅读答题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e9063406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82.png)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现代文阅读答题公式高考现代文阅读提分升级答题公式一、考纲说明:【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
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分析综合 C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D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3.探究 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
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
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1.分析综合 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结构,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D(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3.探究 F(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2)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3)探究文本中的终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说明】从两类文本的考纲要求来看,“分析综合、鉴赏评价、探究”三个层面,传记答题难度都比小说略小,这是学生普遍选择传记作答的重要原因,也是老师普遍要求学生选择传记作答的重要原因。
二、阅读要求【小说】①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②鉴赏人物形象;③把握小说的结构、表达技巧和语言风格;④概括作品主题,判断作者的创作意图、情感倾向、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⑤通过分析作品的情节,考查学生对作品表现出来的创作意图、情感倾向、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鼓励考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专用术语及答题公式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专用术语及答题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312b26c25fbfc77da269b1ce.png)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专用术语及答题格式一、散文答题特种公式:作用技巧类:1、修辞手法(12):比喻、比拟、排比、双关、夸张、对比、借代、设问、反问、反复、对偶、反语等常用12种,其它:呼告、通感、顶针、回文、引用等(偏僻)。
2、表现手法(13):衬托、烘托、象征、托物言志、对比、抑扬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联想、想像、用典、以小见大、前后呼应等。
3、结构方式:46748(密码)4、表达方式(5):记叙(顺叙、插叙、倒叙、补叙)、抒情(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描写(白描、工笔、自然描写、社会描写、还有多种人物描写等)、议论、说明。
二、小说答题特种公式社会生活(讥讽什么、赞扬什么、批评什么、反映什么、揭露什么、表达什么……)人物(用词把握+在原文找到根据+凭常识=完整概括)情节(1、推动故事情节发展;2、掀起波澜,使文章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3、使文章情节更完整,更能够表现人物的特点;4、设置悬念,吸引下文;5、构成对比或衬托或抑扬等,为引出情节作铺垫、埋下伏笔。
)环境(1、自然环境:渲染++气氛,交代(地点、时节),奠定基调,为下文……作铺垫或照应前文,情节,烘托人物心情,表现主题;2、社会环境:交代社会背景,暗示…社会关系。
备注:注意简答与详答1、情节:简答,纯用术语;详答,简答+展开。
2、人物:简答,烘托了人物形象或使人物形象更鲜明和突出或较好地表现了人物形象;详答,简答+展开。
3、社会生活:简答,点明了文章主题或深化了文章主题或较好地表现文章主题;详答,简答+展开。
三、题型与答题(部分)1、“为什么”“特点”“原因”“理由”“哪些”等题型。
答题规律:(1)立足于原文即“上策”(70%);(2)技巧(20%);(3)自己概括即“下策“(10%)提示:(1)原文找答案技巧:直接抓住关键词+逆向找关键词+抓住标志性词语(主要是关联词)+注意标点符号提醒(2)对而全2、“含义”“含意”类:答题规律:(1)采用“上策”(60%);(2)技巧(30%);(3)自己概括即“下策“(10%)提示:(1)原文找答案技巧:直接抓住关键词+逆向找关键词+抓住标志性词语(主要是关联词)+注意标点符号提醒(2)注意词语的“双义”性(3)注意“词不离句,句不离段”(4)注意“对而全”。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公式万能模板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公式万能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0c87d665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37.png)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公式万能模板一、概括文章内容类(3题)题1:概括记叙文主要内容。
- 公式:谁 + 做什么 + 结果如何。
题2:概括说明文主要内容。
- 公式:说明对象 + 特征。
题3:概括议论文主要内容。
- 公式:论点 + 论证过程概述。
二、分析人物形象类(3题)题4:分析记叙文人物形象(正面描写)- 公式:外貌描写(如有)+ 动作描写 + 语言描写 + 神态描写 + 心理描写(如有)得出人物性格特征。
题5:分析记叙文人物形象(侧面描写)- 公式:通过他人反应(侧面描写)+ 结合事件来分析人物形象。
题6: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综合描写)- 公式:综合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以及他人对人物的态度、人物所处环境等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 解析:从外貌描写“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可知他生活穷困潦倒;语言描写“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体现他的迂腐;他给孩子们分茴香豆的动作描写,又显示他善良的一面;他人对他的态度是嘲笑、戏弄,也反映出他在社会中的地位低下。
综合来看,孔乙己是一个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穷困潦倒、迂腐、善良但又被社会所不容的下层知识分子形象。
三、理解词语含义类(3题)题7:理解文中词语的本义和语境义(记叙文)- 公式:本义 + 文中联系上下文分析语境义。
题8:理解文中词语的指代义(说明文)- 公式:往前找,一般指代前面提到的相关事物或现象。
- 解析:在文中找到提到“这些自然现象”的句子,然后往前查找,会发现它指代的是“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
题9:理解文中词语的深层含义(议论文)- 公式:结合文章论点、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社会背景等分析深层含义。
四、赏析句子类(4题)题10:赏析记叙文句子(从修辞角度)- 公式:修辞(判断)+ 修辞作用 + 写出了……(内容)+ 表达了……(情感)- 解析: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
中考现代文阅读公式(6)分析插叙作用
![中考现代文阅读公式(6)分析插叙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0b17df4c25c52cc58bd6be95.png)
他必须醒来。他们终于发现了敌人。十几个人趁着夜色,爬行在淡 蓝色的花丛之间。他们拖着长长的步枪,头盔涂抹成花朵的蓝色, 眼神充满恐惧和令人恐惧的杀气。长官冲他摆摆手,他起身。长官 再冲他摆摆手,他将枪口捅进射击孔。长官又冲他摆摆手,他的枪 口,便瞄准了离他最近的头盔。这动作他和长官演练过很多次,只 要他扣动扳机,对方的头盔就会多出一个圆圆的小洞。死去之前对 方甚至连轻哼一声的机会都没有。他百发百中。 他在等待最后的命令。 他看到枪口的小花。 他愣了一下。 刚才他将小花忘记。因为紧张,因为恐惧,更因为兴奋。他该将小 花摘下,轻轻插进口袋,然后,端起枪,向敌人瞄准。那么美丽的
中考现代文阅读公式
分析插叙作用
常见题型
1、选文××的内容有什么作用。 2、作者插叙xx事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3、某些段与小说的核心内容看似无关,实则联 系紧密,请说明理由。
公式呈现 1、结构:使情节更曲折(或更紧凑)。 插叙必然破坏了原有叙事的线索,让整个故事情节 更有波澜,自然地就有“使情节更曲折”的作用。还有 一些插叙内容,是为了“承上启下”“对比”“衬托”等, 势必使情节更紧凑,答题时,一定要把“承上启下”“对 比”“衬托”这些内容写上。
2、这段插叙了,玉叶婶的什么往事?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 答:这段插叙了玉叶审在女儿远嫁后因忙于家务很少去女儿家的事, 体现了玉叶婶的勤劳;(2分)照应上文写她想“有个地方去休息 几天”,并为下文写她去女儿家做铺垫。 枪口上的小花 他知道这样不好。可是他喜欢这样。 他喜欢将一朵淡蓝色的小花,插进他的枪口。 他们一直驻扎在战壕。真正的驻扎,整整半年,吃在那里,睡 在那里,警戒在那里,思乡在那里。战壕又深又宽,兵们横七竖 八地睡着,如同古墓里复活的全副武装的干尸。战壕前方,空旷 的原野一览无余。草绿得失真,花开得灿烂,土拔鼠从洞穴里探
洪老师新语文大阅读理解30大题型解题方法
![洪老师新语文大阅读理解30大题型解题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81da0f1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1e.png)
大阅读(记叙文、小说、散文)30大必考题型解题公式1.作用(1)事物类标题:线索、象征、形象、主旨、手法、内容、设置悬念、引起思考(2)人物类标题:主人公、篇幅、线索、推动情节发展、形象、主旨(3)段句(情节):概括、特点、情心、对比、结构(4)环境描写(场面描写):交代、渲染、烘托、结构、主旨、基调、暗示(5)人物描写:突出人物(特点情感心理精神品质)(6)形象(包括人物和物体):线索、形象、情节、结构、主旨、环境(7)详写A的作用:A写出了什么、形象、主旨(8)写A的文章写B:用B对比衬出A的特点、主旨、结构(9)人称第一:亲切自然,自由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之感第二:便于对话抒情,加强感染力,用于外物有拟人的效果第三:不受时空限制,客观直接展示生活,反映现实,灵活自由(10)叙述方式(顺序)顺叙:使文章结构条理清晰倒叙:写出了……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插叙:写出了…..特点,情感,结构2.含义(11)词语含义:本义、文中义、主旨义(12)标题含义:文中义、主旨义(13)句子含义:手法、直白义、主旨义3.赏析(14)字词:解释、手法、分析、句意、特点、情心、结构(15)句子:手法、分析、句意、特点、情心、结构(16)语言特色:用词句式手法风格(17)景物描写:典型、观察角度、描写方法、描写角度、修辞、句意、特点、情心、结构4.概括(18)(事件、情节):六要素摘要概括法(什么人干什么,适当添加何时、何地、何因、何果)(19)(内容、方面):具体概括为抽象(他1米9——高度)(20)(事物特点):文中摘要、概括、理解(21)行文思路:分层概括层意关联词表达5.理解分析题(22)内容:划出该内容在文中的位置,结合上下文、结合生活进行理解分析(23)人物形象:圈划,身份、事件、描写、评价(24)人物情感和心理圈划,进入角色、联系上下文和主旨、体会人之常情、人之常心(25)主旨(深刻内涵、写作意图)上位思想,五层概念(情感心理、精神品质、社会现实、人生哲理、人和社会该如何做)6.文本(26)局部文本:划出问题中的关键词(A)、在文中划出问题关键词(A)、在A的前后划出答案范围摘要、概括、理解(27)全文文本:基本在各段开头结尾中7.其他(28)欧亨利笔法意料之外(摘要概括文本说明)情理之中(摘要文本说明)(29)开放性试题以文本为依据(摘要、概括),结合生活现实进行作答,可以虚构举例(30)万能公式本身,手法,形象,情心,结构,主旨,读者感受(使人身临其境,使故事真实可信,让读者感同身受,富有趣味,富有诗意美,富有艺术张力,让读者回味无穷,留白留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更有艺术感染力)。
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万能公式
![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万能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4e0530d4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6e.png)
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万能公式
1. 哎呀,读文章的时候一定要先大致浏览一遍呀!就像你去一个新地方,得先整体看看嘛!比如读一篇故事,快速看看开头、结尾和每段的关键句,这不是就能很快抓住重点啦。
2. 嘿,要学会在文章里找关键词呀!这就好比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你熟悉的那张脸一样重要。
比如说读科技文章,那些专业术语不就是关键词嘛。
3. 哇塞,理解文章的意思不能死抠字眼儿呀!要整体去感受,就跟听音乐不能只听一个个音符,得感受旋律一样。
像读诗歌,不能光纠结某个字的意思,得体会那种意境呀。
4. 哎呦喂,带着问题去读文章超有用的啦!就像你去寻宝,知道要找啥就目标明确嘛。
比如说读说明书,先想想自己要搞清楚什么问题,读起来就高效多了。
5. 天呐,要注意文章的结构啊!这就好像盖房子得有个框架呀。
比如议论文,论点、论据不就很清晰嘛。
6. 嘿嘿,多读几遍很关键哟!第一遍不懂没关系呀,再读一遍可能就恍然大悟啦,就像解开一道难题,多尝试几次就成功了。
比如那些深奥的哲学文章。
7. 呀,读完文章后自己总结一下呀!这就像你逛完街,得回忆下都买了啥呀。
像读小说,总结下主要情节和人物特点嘛。
8. 哇,和别人讨论文章也超级棒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那不就像打开了好多扇窗嘛。
读完一篇有趣的文章,和朋友聊聊,多有意思呀。
9. 哼,别小看这些技巧呀,用好了真能让阅读理解变得超简单呢!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只要大家灵活运用这些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万能公式,阅读理解就不再是难题啦!。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题答题技巧总结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题答题技巧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93b896f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03.png)
公式:这是描写,交代了,揭示了。 b景物描写:①交代故事产生的背景。②推动故 事情节的发展。 ③烘托人物的心理活动及感受。④渲染气氛。 公式:这是描写,渲染了气氛,烘托了心情, 为下文作铺垫。
这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 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 进入堂屋中,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 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 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 宸翰之宝”。大紫檀雕著案上,设着三尺来高青绿古 铜鼎,悬着待漏随朝墨龙大画,一边是金離彝,一边 是玻璃醺。地下两溜十六张楠木交椅,又有一副对联, 乃乌木联牌,镶着盜银的字迹,道是:座上珠玑昭日 月,堂前铺蔽焕烟霞。
这个人装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光辉,恍若神妃仙子: 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 上带着赤金盘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 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根袄,外 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裙。一双丹 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 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1、表现了贾府的显要高贵的社会地位和豪 门贵族的气派。 2、交代林玉将来生活的活动场所。 3、衬托出林玉寄人篱下的身份。 4、揭示林黛玉“细心、多虑与自尊”的性 情特点产生的根源。
《花淀》 文中月夜编席环境描写作用?
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纹着柔滑修长的苇眉 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每年芦 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 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城。.…... 大家争着买:“好席子,白洋淀席!”这女人编着席。 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 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 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 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文阅读理解最全的33套答题公式
![文阅读理解最全的33套答题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418eeed40029bd64783e2cd7.png)
(4)排比:增强语势,便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议论文中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表达强烈的感情,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发人深思。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14.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方法:
结合语境分析结合内容分析语意的变化(主旨、人物心理性格、感情等)从修辞、语气、句式、感情色彩、语体色彩、语言风格等方面分析表达效果。
句式:
答:“××”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不能换,“××”用一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如果换成“××”,就没有这种效果了,所以不能换。
运用比喻、化用诗词、引用歌词、一语双关等
生动形象、新颖含蓄、言简意丰、发人深思、引起阅读兴趣等(议论文的题目一般点明论点或论题;说明文常点明说明对象或特征)可以从——A内容上B主题上C线索D设置悬念上等方面进行品味。
示例:①主题上结合主旨必答,如象征性的散文题目,也可以这样回答:拟题巧妙,一语双关,本指…实指…,突出主题,耐人寻味。
17.表达方式?
记叙(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18.问记叙文中的表达方式和作用?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兼用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①记叙文中的抒情有直接抒情,有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是直抒胸臆,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
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融情于叙、融情于议、借物抒情、借梦抒情等
②记叙文结尾的议论:画龙点睛地揭示人物和事件的意义,以深化主题。段与段之间的议论,能起到承上启下和突出中心的妙用。
小说考点
![小说考点](https://img.taocdn.com/s3/m/282f212de2bd960590c677c6.png)
二、关于环境:
• 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 境。 • A社会环境描写,其作用一般有: ①交代时代背景。②交代社会 习俗。③交代思想观念。④交 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⑤揭示 小说的主旨。
4如何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
B、抓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比 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 鲁提辖听说金家父女苦难后, 马上把自己带来的五两银子 全放在桌子上中的“放”字, 表现出鲁提辖的慷慨大方, 重义轻财的特点。
如何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
C、抓人物的多个方面和不同表现。 从一个方面一件事概括人物特点是 不全面的,所以,在概括人物特点 时,要从多个材料,多方面地分析 人物的表现和变化来归纳人物的特 点。比如《我的叔叔于勒》中菲利 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变化,表现了 自私贪婪冷酷的特点。
八、如何把握小说的主旨?
• 小说的主旨是文章的核心,只有主旨 把握正确了,人物、环境才有章可循。 • A、概括主旨的关键在于对文章中的人、 物、事的整体性思考,要把重点集中 在反映出来的社会现象上,人物在社 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上和通 过在对人物命运的考察中领悟到的哲 理上等等。
如何把握小说的主旨
反馈练习
• ②请把《我的叔叔于勒》一 文故事情节补充完整 。
•盼于勒;赞于勒; •遇于勒;躲于勒。
四、关于标题:
•1、标题有哪些含义? • 公式:表层义(即字面义) ﹢深层义(比喻义或引申 义或指代义)。
标题有哪些含义?
• 比如:《心声》,这个标题 的表层义是李京京渴望公开 课上朗读课文;深层义是李 京京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 肯定、理解、尊重,渴望情 感的倾诉和宣泄,渴望父母 和好家庭和睦。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万能公式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万能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556fbab3bb68a98270fefa48.png)
语文阅读理解万能公式一、四大文学体裁:小说、散文、诗歌、戏剧二、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应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根据篇幅长短可以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微型小说(小小说)。
刻画人物的方法有:心理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
三、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作用:1、交待时间、地点,自然引出下文;2、渲染一种______的气氛,为下文作铺垫;3、烘托人物_____的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4、推动故事情节发展;5、写出了_______,暗示着__________;6、深化文章主题。
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1、交待文章的时代背景;2、揭示了__________的社会现实。
四、写作顺序:时间顺序(季节顺序、倒叙)事情发展的顺序空间顺序(方位顺序、移步换景、游览顺序)方位顺序:由近及远、由上到下。
五、结构顺序:总——分——总总——分分——总六、写作方法1、人物描写方法: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2、点面结合、以点带面、想象、象征、对比衬托、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先抑后扬。
3、修辞手法及好处:比喻、拟人、夸张:更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___的特点。
排比:增强语势,更加强调突出了____________;反复:更加强调突出了___________;对比:对比衬托出___________;反问、设问:强调了_________;对偶:语言凝炼,节奏感强。
4、说明方法及好处:列数据:更加准确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打比方、作比较:更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举例子:通过具体事例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七、语句在文章中的作用:1、总领全文,点明中心;2、承上启下(过渡句);3、总结全文,点明中心;4、前后呼应。
人教版A版式高一语文知识点公式汇总
![人教版A版式高一语文知识点公式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537b1ff5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56.png)
人教版A版式高一语文知识点公式汇总
导言
本文档旨在汇总人教版A版式高一语文知识点公式,为学生复提供便利。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公式的介绍。
1. 文言文修辞手法公式
- 高情有交三为友:高情致意、高情祝颂、高情自叙、高情致辞。
-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 同声相应,心服口从。
- 有情人终成眷属。
2. 散文写作公式
- 内容组织公式:起承转合。
- 语言组织公式:生动活泼、形象生动、细腻描写、感情抒发。
3. 诗歌鉴赏公式
- 平仄公式: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 对仗公式:对仗成句、对仗成段。
- 表现技巧公式:抒情、咏史、写景、抒怀、议论。
4. 小说阅读技巧公式
- 主题思想公式:人生、爱情、社会。
- 人物刻画公式:性格、形象、言行。
- 故事结构公式:起因、发展、、结局。
- 语言运用公式:描写、对白、独白。
5. 议论文写作公式
- 争辩立场公式:正方、反方。
- 论证方法公式:举例说明、引用权威、提供统计数据、列举论据、反证论述。
- 结构组织公式:引言、论点、论据、结论。
结论
本文档汇总了人教版A版式高一语文知识点公式,希望能够为学生的复习提供帮助。
但需要注意的是,知识点公式只是学习的一部分,需要结合具体的文本进行理解和运用。
复习时应注重理解和练习,才能真正掌握语文知识。
阅读理解通用 16 条公式
![阅读理解通用 16 条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024591c5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8d.png)
阅读理解通用16条公式一、段意主要内容的归纳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二、标题的含义和作用:含义:双层含义(表层和深层)(表层:表面指......)(深层:实际指......:象征....联系文章中心)或一语双关。
作用:A: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推动情节发展,使文章结构严谨。
B: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突出文章的主题. C:设置了悬念(形式新颖),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D:反映人物情感变化E:含蓄新颖、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运用比喻、拟人、象征手法的)F、段意、主要内容的归纳三:某段起什么作用1、开头作用:A、引起下文B、总领全文2、文中作用: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B、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3、结尾作用:A、总结全文B:(议论抒情)点明主旨,深化中心,升华感情。
四、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五、概括文章主要内容1、要素串联法答题公式:谁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2、段意合并法3、标题扩充法把标题扩充为语句完整、通顺的话。
4、摘抄法有的文章的中心句往往提示了全文的主要内容。
摘录中心句就可以成为文章主要内容。
六:修辞手法的运用和作用比喻: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描写了,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事物的…特点)。
拟人: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赋与人的情感与性格来写,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或描绘出……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十分形象,生动(或栩栩如生,逼真)。
高中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及公式
![高中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及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ac943b1252ea551810a687a3.png)
一、第一段作用:两方面①内容:从本身和主题两方面说②形式:结构和手法。
答题方法1、交代故事发生背景,人物所处环境
2、引出下文故事情节,为下文做铺垫
3、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引人入胜
二、分析人物形象:①小说中人物身份、地位②通过外貌、语言、行动揣摩人物心理③注意小说活动的历史背景④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通过以上四方面来分析人物形象。
另外,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分析。
答题方法:——是——的——
例如:某某是一个敢爱敢恨、勇敢执着、爱憎分明……的农民形象
三、环境描写作用:
答题方法:交代人物活动的社会背景、时令、地点等;渲染——的气氛;表现烘托人物——的形象;推动情节发展。
四、情节的作用
情节的作用一般有: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为后面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照应前文提供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答题方法:……情节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
五、修辞手法作用:
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只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六、人称作用: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能自由的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生动真实之感
第二人称:便于对话,便于抒情,加强感染力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的展开丰富的生活,不受时间空间限制……。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475130ef14791711cd791739.png)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一、关于人物:1、辨识小说的主人公。
最能表现小说主题的人物,是小说的主人公。
2、概括人物形象。
姓名﹢性格(品行)﹢身份(职业、评价)3、指出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①正面描写。
也叫直接描写,即通过直接地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神态、细节描写来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及性格特点,反映作品主题。
②侧面描写。
也叫间接描写,即通过他人的言行间接地描写主人公。
小说对××人进行了××××描写,表现了他的××××性格。
4 、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
A、抓人物的行动、语言、外貌、心理活动。
B、抓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C、抓人物的多个方面和不同表现。
从一个方面一件事概括人物特点是不全面的,所以,在概括人物特点时,要从多个材料,多方面地分析人物的表现和变化来归纳人物的'特点。
二、关于环境:A社会环境描写:①交代时代背景。
②交代社会习俗。
③交代思想观念。
④交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⑤揭示小说的主旨。
公式:这是××××描写,交代了××××,揭示了××××。
B景物描写:①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
②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③烘托人物的心理活动及感受。
④渲染气氛。
公式:这是××××描写,渲染了××××气氛,烘托了××××心情,为下文××××作铺垫。
三、关于情节:1、概括故事情节。
××人干××事。
××人在××时××地××干××事。
初中语文48个答题公式
![初中语文48个答题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168dd8c3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06.png)
初中语文48个答题公式1、理解+抒情=诗歌鉴赏2、事实+分析=议论文写作3、表达+感悟=读后感写作4、描写+抒情=小品文写作5、情节+人物=小说梳理6、史实+解读=历史文章7、主题+剖析=文学作品阅读8、对比+分析=古代文学对比9、主旨+例证=现代文学分析10、现象+思考=社会热点评论11、文本+背景=文学批评12、语言+形象=写景鉴赏13、人物+故事=寓言故事分析14、情节+结局=小说评价15、文本+情感=散文阅读16、材料+观点=命题作文17、喜怒哀乐+描绘=古诗文鉴赏18、想象+描写=叙事作文19、观点+分论点=议论文构思20、现象+原因=科普阅读21、造型+主题=美术作品分析22、情感+意境=诗歌分析23、语言+意义=文言文理解24、文本+背景=传统文化解读25、现象+分析=新闻报道26、事实+解释=历史考察27、人物+心理=小说人物形象分析28、场景+描写=写景作文29、情感+传达=散文写作30、主题+情感=诗歌创作31、观点+证据=命题议论文写作32、风格+特点=文学流派分析33、对比+分析=文学作品对比34、文本+文化=语文文化阅读35、语言+韵律=古诗词朗诵36、情感+体验=读书笔记37、场景+人物=小说情节分析38、文本+观点=综合阅读39、事件+意义=历史故事分析40、人物+冲突=小说情节梳理41、思路+论述=文章写作42、对比+抒情=诗歌对比鉴赏43、背景+人物=阅读理解44、情感+感受=散文欣赏45、主题+表达=小说主题分析46、文本+解读=文学批评47、语言+韵律=现代诗歌欣赏48、情感+表达=写作技法练习。
小说阅读公式归纳
![小说阅读公式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d2e99135376baf1ffc4fad37.png)
2.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
肖像描写 心理描写 行动描写 语言描写 细节描写 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环境描写衬托对比等)
正面描写(直接描写)
各种描写手法的运用与作用P273
• • • • ⑴肖像、神态、动作描写: 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⑵语言描写: 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 情节的发展。②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 栩如生、跃然纸上。 • ⑶心理描写: • 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 /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 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 ⑷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
4.小说以“看病”为题,有何含义?请简述。 (4分) 本题考查对小说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 品的丰富意蕴的探究能力。探究小说标题 的丰富意蕴,主要还是从情节入手,分析 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追溯作者的写作目 的和写作主题。
• 参考答案:表面意思是指林森两次看病这 一情节主体,(1分)深层含义是指林森由 此看到了社会的病态及由此引发的自己心 态的失衡。(3分)
•
有的说,林森贪污受贿经济上有大问题, 正在停职审查呢。 这些话有一部分传到林森的耳朵里,林森 觉得可笑。他相信,身正不怕影子斜,半夜敲 门心不惊。那些谣言,让它们怎么生就怎么灭 去吧! 所以林森就继续走他的路。 • 林森有一个女儿。女儿高中毕业没考上大 学,成了待业青年。市环保局闻讯,派人专程 来到林家,说本单位缺人,如果可以的话请她 去局办做职员。女儿很高兴,林森当然更高兴 。可近来不知咋的,环保局又一个劲儿地找各 种借口延宕,急得女儿老往环保局跑。
•环境——情节——人物——主题
(二)故事情节的把握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 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 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命题者在为小说 命题时,也必定以此为出发点,先从整 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说阅读公式归纳
散文和小说的主要区别
1、散文重在抒情,小说主要是叙事;
2、散文一般比较真实,小说多数是虚构;
3、散文以第一人称为多,小说多种人称均有;
4、小说有较完整的故事情节,重在刻画人物形象,而散文没有这么突出。
知识链接
小说概念及三要素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
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是小说必须具备的三要素。
其中,人物形象又是主要要素。
公式:环境+情节+人物+主题
小说阅读训练题型概略
一、环境类题
二、人物类题(或“形象类”)
三、情节类题
四、主题类题
五、理解含义类题
六、技巧类题
七、作用类题
1.小说的情节结构
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主旨的。
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
有时为了介绍人物和背景在开头加上“序幕”,为了深化升华主题在结尾加上“尾声”。
故事情节一般都是虚构的。
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2.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
肖像描写
心理描写
行动描写
语言描写
细节描写
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环境描写衬托对比等)
正面描写(直接描写)
各种描写手法的运用与作用
⑴肖像、神态、动作描写:
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⑵语言描写:
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②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⑶心理描写:
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⑷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
细节是文学作品中细腻描绘的最小环节。
作品中的人物性格、故事情节、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是由许
多细节组成的,成功的细节可以增强艺术感染力,是文学创作和记叙文不可忽视的技巧。
场景细节描写
服饰细节描写
动作细节描写
心理细节描写
语言细节描写
环境
分析环境描写是全面理解小说的重要环节。
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促使人物行动的指定场所和范围。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时是为了表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社会条件,用于烘托人物活动的时代意义,有时是为了渲染气氛,从侧面表现人物的性格,它是整个作品中不可分割的构成部分,对于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在分析人物形象的时候也要分析环境,要连带写景的部分一起分析。
①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
②分析概括环境的特点;
③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
题型
环境的作用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暗示社会环境,暗示人物的前途命运;
②推动情节的发展或作为情节线索(展开情节、转换情节、暗示情节的结束等);
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身份、地位、性格;
④揭示或深化主旨
环境——情节——人物——主题
例:小说阅读训练《二十年以后》
小说两次写到“一陈冷飕飕的风”,有什么作用?(4分)
第一次,烘托环境,展开情节;
第二次,渲染气氛,转换情节。
每答对一点给3分。
意思答对即可。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此为出发点,先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
(二)故事情节的把握
环境——情节——人物——主题
1.把握故事情节
(1)三种题型:
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③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2)分析小说故事情节时要注意:
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
所以,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2.鉴赏故事情节。
这类型的题目主要是围绕情节构思及其作用命题。
题型有:
1、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2、某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XX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
2.小说的主要情节是“看病”,但中间却写了“林森女儿找工作一事”,这样写有何作用?(4分)本题考查鉴赏小说表现技巧的能力。
分析某个情节在全篇小说中的作用,一般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对
刻画人物的作用,二是对上下文情节的作用,三是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参考答案:这一情节为下文林森心理的变化作铺垫;揭示了趋炎附势的普遍现象,深化了主题。
环境——情节——人物——主题
总结:情节的作用:
1、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2、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3、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4、照应前文。
5、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6、刻画人物性格。
7、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人物形象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某个人物形象。
2、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3、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4、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常见题型:
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为中心。
因而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
讨论:分析人物形象有哪些方法?
分析人物形象,一般可从四方面进行揣摩:
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1、表述人物形象的语言一般都要通过自己分析概括。
2、要根据提问角度组织语言表达,如:
XX是一个……的人。
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
文章通过什么描写(或通过什么情节),表现了XX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环境——情节——人物——主题
1.小说中塑造的“魏力”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作者为塑造这一人物主要使用了哪些表现技巧?请简析。
(6分)
本题考查欣赏小说的形象、领悟小说艺术魅力的能力。
题目要求“简析”,首先要抓住文中林森前后两次看病时魏力的表情、动作、语言等方面的细节,分析其前后不同的态度和表现,再来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
参考答案:
(1)趋炎附势见风使舵(2分)
(2)主要使用了对比、细节描写。
(2分)小说叙写了林森前后两次看病的情景,抓住魏力的表情、动作、语言等方面的细节进行描写,形成前恭后倨的强烈对比,突现了人物的性格。
(2分)环境——情节——人物——主题
主题
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
主题的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
题型
①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
②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
③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的理解和看法。
主题挖掘的基本途径:
1、从作者背景看
2、从人物特征看
3、从情节发展看
4、从语言情感色彩看
5、从整体倾向看
概括主题的基本术语
1、歌颂、赞扬、张扬什么。
2、讽刺、批判、揭露、谴责什么。
3、揭示什么人生道理。
4、对什么现象的反思。
5、表达/表现了什么情感。
4.小说以“看病”为题,有何含义?请简述。
(4分)
本题考查对小说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的探究能力。
探究小说标题的丰富意蕴,主要还是从情节入手,分析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追溯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写作主题。
参考答案:表面意思是指林森两次看病这一情节主体,(1分)深层含义是指林森由此看到了社会的病态及由此引发的自己心态的失衡。
(3分)
例《二十年以后》
14.小说描写了警察吉米和通缉犯鲍勃“二十年以后”赴约的故事,在“情与法”的冲突中,两个人都面临艰难的抉择。
有人说鲍勃值得同情,有人说他罪有应得;有人说吉米忠于职守,有人说他背叛了友谊。
你的看法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加以探究。
(8分)
【1、鲍勃值得同情,因为他重情守信;2、鲍勃罪有应得,因为他是通缉犯;3、吉米忠于职守,因为他不徇私情;4、吉米背叛了友谊,因为他抓捕了朋友。
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四点中的任何一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酌情给分。
观点明确给2分,论述合理给6分。
】
【方法归纳】
解答小说阅读题,一般要经历以下几个步骤:
一、看背景思人物。
二、观描写重细节。
三、读情节理构思。
四、获主旨多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