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约束问题的最优化方法
合集下载
约束问题最优化方法
* * T * * * T * (1* , 2 ,, m ) 和 * ( 1 , 2 ,, m ) 使 Kuhn-Tucker 条 件 (9-6) 成 立 ,
且 对 满 足 下 述 (9-7) 、(9-8) 、(9-9) 三 条 件 的 任 意 非 零 向 量 z 有 (9-10) 成 立 , 则 x* 是 问 题 (9-1) 的 严 格 局 部 极 小 点 .
第9章
约束问题最优化方法
9.1 约束优化问题的最优牲条件
约束条件下求极小值的非线性规划问题的数学模 型如下:
min f ( x) s.t hi ( x) 0(i 1, 2,, m) g j ( x) 0( j 1, 2,, l )
( 9-1 )
9. 1. 1 基 本 概 念 1. 起 作 用 约 束 设 非 线 性 规 划 问 题 ( 9.1.1 ) 的 可 行 域 为 H
*
9.1.4 二阶充分条件
1. 二 阶 充 分 条 件 对 非 线 性 规 划 问 题 ( 9-1 ) 而 言 , 若 f ( x) 、 gi ( x)( j 1, 2,, l ) 、
hi ( x)(i 1, 2,, m) 二 次 连 续 可 微 , x* 是 可 行 点 , 又 存 在 向 量
2 .正则点
对 于 非 线 性 规 划 问 题 (9-1) , 如 果 可 行 点 x (1) 处 , 各 起 作 用 约 束 的 梯 度 线 性 无 关 , 则 x (1) 是 约 束 条 件 的 一 个 正 则 点,特别地,严格内点也是约束条件的正则点.
3 .可行下降方向的判定条件 在 7.4 节,我们给出了可行下降方向的定义,在这里 我们推导可行下降方向的判定条件. 设x
(1)
且 对 满 足 下 述 (9-7) 、(9-8) 、(9-9) 三 条 件 的 任 意 非 零 向 量 z 有 (9-10) 成 立 , 则 x* 是 问 题 (9-1) 的 严 格 局 部 极 小 点 .
第9章
约束问题最优化方法
9.1 约束优化问题的最优牲条件
约束条件下求极小值的非线性规划问题的数学模 型如下:
min f ( x) s.t hi ( x) 0(i 1, 2,, m) g j ( x) 0( j 1, 2,, l )
( 9-1 )
9. 1. 1 基 本 概 念 1. 起 作 用 约 束 设 非 线 性 规 划 问 题 ( 9.1.1 ) 的 可 行 域 为 H
*
9.1.4 二阶充分条件
1. 二 阶 充 分 条 件 对 非 线 性 规 划 问 题 ( 9-1 ) 而 言 , 若 f ( x) 、 gi ( x)( j 1, 2,, l ) 、
hi ( x)(i 1, 2,, m) 二 次 连 续 可 微 , x* 是 可 行 点 , 又 存 在 向 量
2 .正则点
对 于 非 线 性 规 划 问 题 (9-1) , 如 果 可 行 点 x (1) 处 , 各 起 作 用 约 束 的 梯 度 线 性 无 关 , 则 x (1) 是 约 束 条 件 的 一 个 正 则 点,特别地,严格内点也是约束条件的正则点.
3 .可行下降方向的判定条件 在 7.4 节,我们给出了可行下降方向的定义,在这里 我们推导可行下降方向的判定条件. 设x
(1)
约束最优化方法
ㄡ ▽h(ㄡ )
最优性条件即:
▽h(x*)
f ( x*) *h j ( x*) j
j 1
h
二、不等式约束问题的Khun-Tucker条件: 考虑问题 min f(x) (fg) s.t. gi(x) ≤0 i=1,2, …,m 设 x*∈S={x|gi(x) ≤0 i=1,2, …,m} 令 I={i| gi(x*) =0 i=1,2, …,m} 称I为 x*点处的起作用集(紧约束集)。 如果x*是l.opt. ,对每一个约束函数来说,只有当它是起作用约 束时,才产生影响,如:
二、不等式约束问题的Khun-Tucker条件: (续) 可能的K-T点出现在下列情况: ①两约束曲线的交点:g1与g2,g1与g3,g1与g4,g2与g3,g2与g4,g3与 g4。 ②目标函数与一条曲线相交的情况: g1,g2, g3, g4 对每一个情况求得满足(1)~(6)的点(x1,x2)T及乘子u1,u2,u3,u4,验 证当满足可得,且ui≥ 0时,即为一个K-T点。 下面举几个情况: ● g1与g2交点:x=(2,1)T∈S ,I={1,2} 则u3=u4=0 解
若( fgh)为凸规划,满足可微性及CQ 则x l.opt. x 是K T点。
一、解线性约束问题的既约梯度法
min f ( x) 1、问题:(P)s.t. Ax b x0 可行集:S {x | Ax b, x 0} 2、非退化假设: 1 A的任意m列线性无关; 2 S的每个极点都有m个正分量。(B 1b 0) 3、既约梯度及搜索方向: x S , 存在分解A [ B, N ], Bmm 非奇异, x x B x N 相应 使x B 0, x N 0 x B 基变量,x N 非基变量 B f ( x) T T T 1 f ( x ) f ( x) , 称rN N f ( x) B f ( x) B N为既约梯度 N Amn , 秩A m, b R m 多面体同( LP )的S .
约束最优化问题的最优性条件
ci ( x ) ≥ 0
i ∈ I = {l + 1, , m}
一阶必要条件
定理6: (Kuhn-Tucker一阶必要条件)
*
I * = i ci x * = 0, i ∈ I ; 设 x 为问题(3)的局部最优解, f ( x ), ci ( x ) (1 ≤ i ≤ m ) 在 x * 点可微, 对于i ∈ E ∪ I *
*
λ f (x ) ∑ λ ci (x ) = 0
m * 0 *
λ c (x ) = 0 i = 1,2, , m
* i i *
i =1
* i
*
λ ≥ 0 i = 0,1,2, , m
* i
例2: 验证是否满足Fritz-John条件:
min f ( x1 , x2 ) = x1 s.t
*
3 c1 ( x1 , x2 ) = x1 x2 ≥ 0
* 则存在一组不全为零的实数 λ1 , λ* , λ* 使得: 2 l
f x * ∑ λ*ci x * = 0 i
i =1
( )
l
( )
二阶充分条件
定理2: 对等式约束问题,若: (1) f ( x ) 与 ci ( x )(1 ≤ i ≤ l ) 是二阶连续可微函数; (3) s ∈ R n且 s ≠ 0 , 且 s T ci (x * ) = 0 , i = 1,2, l 均有 s T 2 L (x * , λ* )s > 0 xx 则 x* 是等式约束问题的严格局部极小点. (2) x * ∈ R n 与 λ* ∈ R l 使: L(x* , λ* ) = 0 ;
{ ( ) }
的ci (x * ) 线性无关, 则存在非零向量 * λ* = (λ1 , , λ* ) 使得: m
最优化方法-约束非线性最优化方法
充分条件: 如果 L( X *, ) 0 且行列式方程:
所有根Zj>0(j=1,2,…,n-l),则X*为局部极小点;反 之所有Zj<0,为局部极大点;有正有负非极值点
例题4-1用拉格朗日乘子算法求解:
max f ( X ) x12 , s.t. h1 ( x) 2x12 2x1x2 24 0
1)K-T条件:
考虑两种情况:
0 无解 2 * * x1 x2 / 5 0 x1 0; x2 0; * 2 2)局部最小判别:看课本
3.罚函数法(外点法)
序列无约束最优化方法SUMT ( Sequential Unconstrained Minimization Technique) 1.罚函数概念: min f ( x) f : Rn R ( fgh) s.t. g i ( x ) 0, i 1, 2,..., m h j ( x) 0 j 1, 2,..., l 构造外部罚函数: P ( X , M k ) f ( X ) ( M k , g ( X ), h( X )) f ( X ) M k { [min(0, g i ( X ))] [( h j ( X ))]2 }
L [m(uij ) m 1 dij2 ] 0; uij [ 2 ]1/( m 1) uij mdij
i 1 ij
i 1
m
2 dij
m
i1[
c
1 1/(m1) ] 1 2 dij
所以
uij
[ l 1
c
1 dij dlj
]2/( m2)
FCM的中心迭代过程
约束问题最优化方法
* * T * * * T * (1* , 2 ,, m ) 和 * ( 1 , 2 ,, m ) 使 Kuhn-Tucker 条 件 (9-6) 成 立 ,
且 对 满 足 下 述 (9-7) 、(9-8) 、(9-9) 三 条 件 的 任 意 非 零 向 量 z 有 (9-10) 成 立 , 则 x* 是 问 题 (9-1) 的 严 格 局 部 极 小 点 .
(1)
H ,定义集合
I ( x (1) ) {i g i ( x (1) ) 0,1 i l}
(1) x 为 点所有起作用约束的下标的集合.
可行下降方向的判定条件
g j ( x ) d 0 ( j I ( x ))
(1) T (1)
f ( x
(1)
) d 0
T
*
* j
必为零,在运用 K-T 条件求 K-T 点时,利用这一点可 以大大 地简化计算,另 外还要把约束条 件都加上.
2.求满足Kuhn-Tucker条件的点
例 9-1 求下列非线性规划问题的 Kuhn-Tucker 点.
min f ( x) 2x 2x1x2 x 10x1 10x2
线性无关.
若
* x* 是 (9-1) 的局部最优解,则比存在 * (1* , 2 ,, l* )T 和向量
* * T * (1* , 2 ,, m ) ,使下述条件成 立:
l m * * * * * f ( x ) j g j ( x ) i hi ( x ) 0 j 1 i 1 * * j g j ( x ) 0, j 1, 2, , l * j 0, i 1, 2, , l
2 1 2 2
且 对 满 足 下 述 (9-7) 、(9-8) 、(9-9) 三 条 件 的 任 意 非 零 向 量 z 有 (9-10) 成 立 , 则 x* 是 问 题 (9-1) 的 严 格 局 部 极 小 点 .
(1)
H ,定义集合
I ( x (1) ) {i g i ( x (1) ) 0,1 i l}
(1) x 为 点所有起作用约束的下标的集合.
可行下降方向的判定条件
g j ( x ) d 0 ( j I ( x ))
(1) T (1)
f ( x
(1)
) d 0
T
*
* j
必为零,在运用 K-T 条件求 K-T 点时,利用这一点可 以大大 地简化计算,另 外还要把约束条 件都加上.
2.求满足Kuhn-Tucker条件的点
例 9-1 求下列非线性规划问题的 Kuhn-Tucker 点.
min f ( x) 2x 2x1x2 x 10x1 10x2
线性无关.
若
* x* 是 (9-1) 的局部最优解,则比存在 * (1* , 2 ,, l* )T 和向量
* * T * (1* , 2 ,, m ) ,使下述条件成 立:
l m * * * * * f ( x ) j g j ( x ) i hi ( x ) 0 j 1 i 1 * * j g j ( x ) 0, j 1, 2, , l * j 0, i 1, 2, , l
2 1 2 2
约束问题的最优化方法
m
⑤ .Φ ( x, r ) = f ( x) − r ∑ ln[− g u ( x)]
(k )
其中:惩罚(加权)因子 降低系数 c:
r ( 0 ) > r (1) > ....r ( k )
0< c <1
r ( k −1) ⋅ c = r ( k )
xk * → x *
当lim r ( k ) → 0
x ∈ D ⊂ Rn s.t. g u ( x ) ≥ 0, u = 1,2,..., p hv ( x ) = 0, v = 1,2,..., q min F ( x )
一. 约束优化问题解法分类: 约束优化方法按求解原理的不同可以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类。
直接解法:随机方向搜索法、复合形法、可行方向法
其中:g u ( x) ≥ 0, u = 1,2,...m
③ .Φ ( x, r ) = f ( x) − ∑ ru ( k )
(k ) u =1
m
1 g u ( x)
④ .Φ ( x, r ) = f ( x) + r
(k )
(k )
(k )
1 ∑ 2 u =1 [ g u ( x )]
m u =1
k →∞
则Φ ( x, r ( k ) ) → f ( x) ,
) x12 + x22 例: 用内点法求 min f ( x=
s.t. g ( x ) = 1 − x1 ≤ 0
的约束最优解。
2 解: 首先构造内点惩罚函数:φ ( x , r ) = x12 + x2 − r k ln( x1 − 1)
(k ) u =1 m
lim r2 H [hv ( x ( k ) )] = 0
第五章约束优化方法
1.检验k个随机点是否为可行点,除去非可行点,计算 余下的可行点的目标函数值,比较其大小,选出目标 函数最小的点XL 。
2. 比较XL 和X0两点的目标函数值,
• 若f(XL) <f(X0),则取XL 和X0连线方向为可行搜索方向; • 若f(XL) >f(X0),则步长α0 缩小,转步骤1)重新计算, 直至f(XL) <f(X0)为止。 • 如果α0 缩小到很小,仍然找不到一个XL,使f(XL) <f(X0)则说明X0是一个局部极小点,此时可更换初始点,转 步骤1)。
基本思路如图所示。
随机方向法的基本思路
第二节 约束随机方向法
3.2 随机方向的构成
1.用RND(X)产生n个随机数 i , i 1,2,..., n(0 i 1)
2. 将(0,1)中的随机数 i变换到(-1,1)中去(归一化);
yi 2i 1 i 1,2,...,n
3. 构成随机方向 例: 对于三维问题 1 0.2,2 0.6,3 0.8
xmin=xk; alpha=1.3; end x0,xk,fx0,fxk else alpha=-alpha; end end end x1=x0; fx1=feval(f,x1); gx=feval(g_cons,x1); k1 end
3.7 随机方向法的Matlab程序
例: 求
function opt_random1_test1 %opt_random1_test1.m clc; clear all;
由于复合形的形状不必保持规则的图形,对目标函数和约 束函数无特殊要求,因此这种方法适应性强,在机械优化设 计中应用广泛。
第四节 复合形法
4.1 基本思路
在可行域内选取若干初始点并以之为顶点构成
2. 比较XL 和X0两点的目标函数值,
• 若f(XL) <f(X0),则取XL 和X0连线方向为可行搜索方向; • 若f(XL) >f(X0),则步长α0 缩小,转步骤1)重新计算, 直至f(XL) <f(X0)为止。 • 如果α0 缩小到很小,仍然找不到一个XL,使f(XL) <f(X0)则说明X0是一个局部极小点,此时可更换初始点,转 步骤1)。
基本思路如图所示。
随机方向法的基本思路
第二节 约束随机方向法
3.2 随机方向的构成
1.用RND(X)产生n个随机数 i , i 1,2,..., n(0 i 1)
2. 将(0,1)中的随机数 i变换到(-1,1)中去(归一化);
yi 2i 1 i 1,2,...,n
3. 构成随机方向 例: 对于三维问题 1 0.2,2 0.6,3 0.8
xmin=xk; alpha=1.3; end x0,xk,fx0,fxk else alpha=-alpha; end end end x1=x0; fx1=feval(f,x1); gx=feval(g_cons,x1); k1 end
3.7 随机方向法的Matlab程序
例: 求
function opt_random1_test1 %opt_random1_test1.m clc; clear all;
由于复合形的形状不必保持规则的图形,对目标函数和约 束函数无特殊要求,因此这种方法适应性强,在机械优化设 计中应用广泛。
第四节 复合形法
4.1 基本思路
在可行域内选取若干初始点并以之为顶点构成
第五章约束优化方法
第五章 约束优化方法
5.1 约束优化问题的最优解 5.2 约束优化问题极小点的条件 5.3 常用的约束优化方法
5.3.1 约束坐标轮换法 5.3.2 约束随机方向法 5.3.3 复合形法 5.3.5 惩罚函数法
1
概述
约束优化问题
最优点 X x x ... x 最优解 最优值 min F ( X ) F ( X * )
2. 等式约束优化问题(EP型)
3. 一般约束优化问题(GP型)
6
约束优化方法分类
约束坐标轮换法 直接法:约束随机方向法 复合形法
约束优化方法
间接法:惩罚函数法
直接法:设法使每一次迭代产生的新迭代点限制在可行域内, 且一步一步的降低目标函数值,直至最后获得一个 可行域内的约束最优解。 间接法:将约束优化问题通过一定形式的变换,转化为无约 束优化问题,然后采用约束优化方法进行求解。
在算法语言所使用的函数库中,有一种随机函数RND(X)。利用这一随机函数 可在程序运行过程中产生一个0到1之间的随机数。 0, 1( i=l,2,…,n)
在(a,b)之间的随机数: yi= ai + i ( bi –ai) (-1,1)之间的随机数: yi= 2 i - 1
i
可行性: X1(1) D ?
检查
可行性: X1(1) D ? ()
适用性:
o
(1) X (1) X 3
x1
9
沿e2方向 0
X1(2) X (1) e2
(1) 可行性: X 2 D?
x2
X 1(2)
(1) X (0) X 1(1) X 2
检查
适用性: F X1(2) F X (1) ? ()
5.1 约束优化问题的最优解 5.2 约束优化问题极小点的条件 5.3 常用的约束优化方法
5.3.1 约束坐标轮换法 5.3.2 约束随机方向法 5.3.3 复合形法 5.3.5 惩罚函数法
1
概述
约束优化问题
最优点 X x x ... x 最优解 最优值 min F ( X ) F ( X * )
2. 等式约束优化问题(EP型)
3. 一般约束优化问题(GP型)
6
约束优化方法分类
约束坐标轮换法 直接法:约束随机方向法 复合形法
约束优化方法
间接法:惩罚函数法
直接法:设法使每一次迭代产生的新迭代点限制在可行域内, 且一步一步的降低目标函数值,直至最后获得一个 可行域内的约束最优解。 间接法:将约束优化问题通过一定形式的变换,转化为无约 束优化问题,然后采用约束优化方法进行求解。
在算法语言所使用的函数库中,有一种随机函数RND(X)。利用这一随机函数 可在程序运行过程中产生一个0到1之间的随机数。 0, 1( i=l,2,…,n)
在(a,b)之间的随机数: yi= ai + i ( bi –ai) (-1,1)之间的随机数: yi= 2 i - 1
i
可行性: X1(1) D ?
检查
可行性: X1(1) D ? ()
适用性:
o
(1) X (1) X 3
x1
9
沿e2方向 0
X1(2) X (1) e2
(1) 可行性: X 2 D?
x2
X 1(2)
(1) X (0) X 1(1) X 2
检查
适用性: F X1(2) F X (1) ? ()
第5章 约束优化方法
5.4 惩罚函数法
• 5.4.1 概述 • (1)惩罚函数法的基本思路 • 对于约束优化问题: • min f(X) X∈Rn • s.t. gu(X)≤0 u=1,2,…,q • hv(X)=0 v=1,2,…,p<n • 惩罚函数法的基本思路,是将以上的目标函数和所有约束函数, 组合构造成一个新的目标函数。 • φ(X,r)=f(X)+rP(X) • P(X)-由所有约束函数gu(X)、hv(X)定义的某种型式的泛函数; • r-按给定规律变化的惩罚因子。 • 原约束优化问题就转化为: • min φ(X,r)={f(X)+rP(X)}
∑
q
2
∑
5.4.3.3 外点法的迭代步骤
• (1) 选择参数:
• 初始惩罚因子r(0)>0 • 递增系数C • 初始点X(0) • (4) 检验迭代终止准则 • 如果满足 • Q≤ε1=10-3~10-4
•
• • • • • • •
• 则停止迭代。否则转入下一 步 惩罚因子的控制量Rmax • (5) 检验r(k)>Rmax? 令计算次数k=1 • 若r(k)>Rmax再检验 (2) 求解: min φ(X,r(k)) 得: X*(r(k)) • ‖X*(r(k-1))-X*(r(k))‖≤ ε2=10-5~10-7 (3) 计算X*(r(k))点违反约束的 最大量: • 若满足则停止迭代 Q1=max { gu ( X*(r(k)) ) , • 否则取 u=1,…,q} • r(k+1)=Cr(k); Q2=max{|hv(X*(r(k)))|, X(0)=X*(r(k)); v=1,…,p} • k=k+1,转向步骤(2)。 Q=max [Q1,Q2]
运筹学-约束最优化方法
若AT的各个行向量线性无 关.根据Kuhn-Tucker条件, 在该线性规划的最优点y* 处存在乘子向量x*≥0,使得
即Ax*=b 对偶规划约束条件 及(ATy*-c)T x*=0 线性规划互补松弛条件
29
5.1.3 一般约束问题的最优性条件
定理1.3.1 在上述问题中,若 (i)x*为局部最优解, 有效集I*={i|ci(x*)=0,i∈I}; (ii)f(x),ci(x)(1≤i≤m)在x*点可微; (iii)对于i∈E∪I*, 线性无关, 则存在向量l*=(l1*,· · · ,lm*)使得
解:本问题是求点(1,1)T到如图三角形区域的最短 距离.显然唯一最优解为x*=(1/2,1/2)T.
19
例题(Fritz-John条件)
min f(x)=(x1-1)2+(x2-1)2 s.t. c1(x1,x2)=(1-x1-x2)3≥0 c2(x)=x1≥0 c3(x)=x2≥0 即
35
惩罚函数法
惩罚是手段,不是目的
KT条件中li*ci(x*)=0 称为互补松弛条件. 它表明li*与ci(x*)不能 同时不为0.
28
线性规划情形
对于线性规划问题 min f(y)=-bTy s.t. -ATy≥-c 其中 y∈Rm,A∈Rm×n, b∈Rm,c∈Rn 问题有n个约束条件. 各个约束条件关于y 的梯度为-AT的行向 量(-pi).
借助于Farkas引理,可推出存在li*≥0(i∈I*), 使得
类似与Fritz-John条件的证明,可以证明KuhnTucker条件. 有效约束函数的梯度线性无关称为KuhnTucker约束规范. 如果该约束规范不满足,最优点不一定是KT点.
最优化方法(约束优化问题的最优性条件)
s.t. c1 ( x ) = x 1 + x 2 + x 3 − 3 = 0 , c 2 ( x ) = − x 1 + x 2 ≥ 0
c 3 ( x ) = x1 ≥ 0 , c 4 ( x ) = x 2 ≥ 0 , c 5 ( x ) = x 3 ≥ 0
带入约束条件可知满足约束条件 将 x = (1,1,1) 带入约束条件可知满足约束条件
验证KT点的步骤 小结
• • • • • • 1 化为标准形式 2 验证约束成立 并且求得有效约束 3 约束规范 ∇f ( x * ) − λ1 ∇c1 ( x * ) − λ 2 ∇c 2 ( x * ) = 0 4 一阶条件方程 例如 5 验证不等式约束互补条件、乘子的非负性 验证不等式约束互补条件、 6结论 结论
* T
并且有效约束集合为 并且有效约束集合为 I = {1,2}
*
∇f ( x ) = ( −3,−1,−2) T , ∇c1 ( x ) = ( 2,2,2) T , ∇c 2 ( x ) = ( −1,1,0) T T T 线性无关。 且 ∇c 1 ( x ) = ( 2,2,2) 与 ∇c 2 ( x ) = ( −1,1,0) 线性无关。
向量 d ,如果对任意的 i ∈ I ( x) 有 ∇ci ( x)T d > 0 , 则 d 是点 x 的 可行方向。
令 证明: x ' = x + t d , t > 0。 则对任意的 i ∈ I ( x ) , 有
ci ( x' ) = ci ( x) + t ∇ci ( x)T d + o( || td ||2 )
= t ∇ci ( x)T d + o( || td ||2 )
第五节 约束最优化
得到 K-T 条件如下
2( x1 1) 1 2 0 2( xx 2) 1 3 0 2 1 ( 1 x 2 2) 0 2 x1 0 x 0 3 2 1 , 2 , 3 0
作为 K-T 点,还应满足可行性条件:
x1 x 2 2 0 x1 x 2 1 0 x 0, x 0 2 1
定理
hj, j J
4.5.2
对 于 (MP) 问 题 , 若 f , g i , i I ,
在点 x * 处连续可微,可行点 x * 满足(MP)的
2 m in x12 x 2 2 x1 x 2 2 x1 6 x 2 s .t . x1 x 2 4 x1 x 2 2 x , x 0 1 2
取 x (1,1) , 1 0
*
(4.5.8)
其中 i g i ( x ) 0,i I 为互补松紧条件
* *
Kuhn-Tucker条件-例题
• 例4.5.1用K-T条件求解下列问题
m in f ( x1 , x 2 ) ( x1 1) 2 ( x 2 2 ) 2 s .t . g 1 ( x ) x1 x 2 2 0 g 2 ( x ) x1 0 g ( x ) x 0 3 2 h1 ( x ) x1 x 2 1 0
p
Fc ( x ) f ( x ) p c ( x )
k k
其中,
p c ( x ) c k [m ax ( g i ( x ), 0 )]
2
k
ck 2
5 常用无约束最优化方法
0.22152 f ( X 1 ) 0.06134 , g 2 f ( X 2 ) , g 2 0.91335. 0.88008
因为
T g1 g0 0.0000, T g 2 g1 0.0000,
说明相邻两个搜索方向是正交的.
有关说明
最速下降法的优点是算法简单,每 次迭代计算量小,占用内存量小, 即使从一个不好的初始点出发,往 往也能收敛到局部极小点,但它有 一个严重缺点就是收敛速度慢. 沿负梯度方向函数值下降很快的说法,容易使人们产生 一种错觉,认为这一定是最理想的搜索方向,沿该方向 搜索时收敛速度应该很快,然而事实证明,梯度法的收 敛速度并不快.特别是对于等值线(面)具有狭长深谷 形状的函数,收敛速度更慢.其原因是由于每次迭代后 下一次搜索方向总是与前一次搜索方向相互垂直,如此 继续下去就产生所谓的锯齿现象.即从直观上看,在远 离极小点的地方每次迭代可能使目标函数有较大的下降, 但是在接近极小点的地方,由于锯齿现象,从而导致每 次迭代行进距离缩短,因而收敛速度不快.
第 五 章 常 用 无 约 束 优 化 方 法
在基本迭代公式 X k 1 X k tk Pk 中,每次迭代搜索方向 Pk 取为目标函数 f (X )的负梯度方向,即 Pk f ( X k ),而 每次迭代的步长 t k 取为最优步长,由此所确定的算法 称为最速下降法.
第 五 章 常 用 无 约 束 优 化 方 法
f ( X * ) f ( X ) (5.2)
成立.点 X *就是问题(5.1)的全局最优点.但是, 大多数最优化方法只能求到局部最优点.这个矛盾对 于实际问题来讲一般容易解决,因为根据问题的实际 意义多半可以直接判定用优化方法求出的局部最优解 是否为全局最优解.但在理论上这是个比较复杂的问 题,本书不涉及. 无约束优化方法是优化技术中极为重要,它不仅可以直 接用来求解无约束优化问题,而且很多约束优化问题 也常将其转化为无约束优化问题,然后用无约束优化 方法来求解.同时,有些无约束优化方法只需略加处 理,即可用于求解约束优化问题.
第五章约束问题的最优化方法
g1 ( x ) x1 x2 4,
g1 ( x) [ 1 , 1 ]T
g2 ( x) x1 ,
g2 ( x) [ 1 , 0 ]T 。
g3 ( x) x2 ,
g3 ( x) [ 0 , 1 ]T 。
18
由K T条件得
x1 3 1 1 0 x 3 1 1 2 0 3 1 0 2
第七讲 约束非线性规划
约束极值及最优性条件
等式约束 不等式约束 一般约束问题
约束极值问题的算法
外点法 内点法 乘子法
1
一 、约束极值问题的最优性条件
1、约束极值问题的表示 min f ( x ) hi ( x ) 0 i 1 , 2 ,, m s .t . g j ( x ) 0 j 1 , 2 , , l
8
2 g3 ( x ) 0。 2
I ( x ) { 1 , 2 }。
x2 g2 ( x ) 0
g3 ( x ) 0
O
g1 ( x ) 0
x
x1
②如何判断一个方向是可行方向?
9
定理1:
给 定 点x Q , 记 点 x 的 积 极 约 束 指 标 集 为 I ( x )。 给 定 向 量 d , 如果对任意的 i I ( x ) 有 gi ( x )T d 0 , 则 d 是 点 x 的 可 行 方 向 。
则 向 量d 是 点 x 处 的 可 行 下 降 方 向 。
证略
③极值点的必要条件: 定理3:
设 x* Q, I ( x*)是其积极约束指标集。
f ( x) 和 gi ( x) (i I ( x*)) 在点x * 处可微,
g1 ( x) [ 1 , 1 ]T
g2 ( x) x1 ,
g2 ( x) [ 1 , 0 ]T 。
g3 ( x) x2 ,
g3 ( x) [ 0 , 1 ]T 。
18
由K T条件得
x1 3 1 1 0 x 3 1 1 2 0 3 1 0 2
第七讲 约束非线性规划
约束极值及最优性条件
等式约束 不等式约束 一般约束问题
约束极值问题的算法
外点法 内点法 乘子法
1
一 、约束极值问题的最优性条件
1、约束极值问题的表示 min f ( x ) hi ( x ) 0 i 1 , 2 ,, m s .t . g j ( x ) 0 j 1 , 2 , , l
8
2 g3 ( x ) 0。 2
I ( x ) { 1 , 2 }。
x2 g2 ( x ) 0
g3 ( x ) 0
O
g1 ( x ) 0
x
x1
②如何判断一个方向是可行方向?
9
定理1:
给 定 点x Q , 记 点 x 的 积 极 约 束 指 标 集 为 I ( x )。 给 定 向 量 d , 如果对任意的 i I ( x ) 有 gi ( x )T d 0 , 则 d 是 点 x 的 可 行 方 向 。
则 向 量d 是 点 x 处 的 可 行 下 降 方 向 。
证略
③极值点的必要条件: 定理3:
设 x* Q, I ( x*)是其积极约束指标集。
f ( x) 和 gi ( x) (i I ( x*)) 在点x * 处可微,
第五章 约束优化设计的直接解法
2. 迭代公式
X
()
S
(k )
......(k 0,1,2.....)
要求:下降性,收敛性,还必须具有可行性 3.特点 1)若f(X)是凸函数,可行域是凸集,解为全 域最有解;否则不一定为最优解。
2.要求可行域是有界的非空集,即在有界可 行域内存在满足全部约束条件的点,且目 标函数f(X)有定义。 3.由于整个求解过程在可行域内进行,且是 下降,可行的,因此迭代计算不论何时终 止,都可以获得一个比初始点好的设计点。 具体的方法:随机试验法,随机方向探索法, 复合形法,可行方向法,可变容差法,简 约梯度法及广义简约梯度法,线性逼近法 等.
( j)
( j) T
] ....( j 1,2,....N )
b)若以直角坐标计,rij为[-1,1]区间内均匀分 布的伪随机数,(i=1,2;j=1,2,….N)就可产生
N个随机单位向量 1 ( j) e ( j) 2 ( j) 2 (r1 ) (r2 ) 推广至n维问题
r1( j ) ( j ) ....... j 1,2,....., N r2
x
( j) i
ai r (bi ai )
( j) r
i 1,2, , n; j 2,3, , k
式中ai,bi 各设计变量xi的上、下界值界值, 可取约取约束边界 rr( j ) [0,1]区间间内服从均匀分布伪随机数 然后再按前一小节所述方法随机产生其他k-1个顶 点。
3.重构 若采取上述措施均无效,还可以采取向最好点靠 拢的措施,即
x x
(G ) (H )
x
( L) ( L)
0.5( x
( L) ( L)
x
第五章 约束优化方法
如果点 是最优点,则必须满足K-T条件; 反之,满足K-T条件的点则不一定是约束最优点。
只有当目标函数是凸函数,约束构成的可行域是凸集 时,则满足K-T条件的点 是全局极小点的必要而充 分条件。
讨论: 约束最优解的必要条件——几何条件
当迭代点 有两个起作用约束,写出目标函数与 约束集的关系如下:
区域内
5.3.1 约束坐标轮换法
一、约束坐标轮换法与无约束坐标轮换法的区别
约束坐标轮换法的基本思想与无约束坐标轮换 法基本相同,其主要区别如下:
1、沿坐标方向搜索的迭代步长采用加速步长, 而不是采用最优步长。因为按照最优步长所得到的迭 代点往往超出了可行域。
2、对于每一个迭代点,不仅要检查目标函数值 是否下降,而且必须检查是否在可行域内,即进行适 用性和可行性的检查。
2、将非可行点移入可行域
用上述方法的随机点不一定是可行点。但是只 要它们中至少有一个点在可行域内,就可以用一定 的方法将非可行点移入可行域。如果k个随机点没 有一个是可行点,则应重新产生随机点,直至其中 有至少一个是可行点为止。
对于具有等式约束的优化问题,若出现两个或两个
以上的局部最优点,此时全局最优点是全部局部最优点 中函数值最小的一个。
对于具有一般约束的优化问题,若出现两个或两个 以上的局部最优点,此时全局最优点是全部局部最优点 中函数值最小且同时满足等式约束与不等式约束的一个。 例如:设数学模型为
该优化问题的最优点如下图所示,对于这两个局部最小
5.3.2 随机方向法
参看右图 预先选定可行初始点 , 利用随机函数构成随机方 向S1,按给定的初始步长
,沿S1方向取得 试探点
检查x点的适用性和可行性
若满足
继续按下面的迭代式在S1方向上获取新点。重复上 述步骤,迭代点可沿S1方向前进。直至到达某迭代点 不
只有当目标函数是凸函数,约束构成的可行域是凸集 时,则满足K-T条件的点 是全局极小点的必要而充 分条件。
讨论: 约束最优解的必要条件——几何条件
当迭代点 有两个起作用约束,写出目标函数与 约束集的关系如下:
区域内
5.3.1 约束坐标轮换法
一、约束坐标轮换法与无约束坐标轮换法的区别
约束坐标轮换法的基本思想与无约束坐标轮换 法基本相同,其主要区别如下:
1、沿坐标方向搜索的迭代步长采用加速步长, 而不是采用最优步长。因为按照最优步长所得到的迭 代点往往超出了可行域。
2、对于每一个迭代点,不仅要检查目标函数值 是否下降,而且必须检查是否在可行域内,即进行适 用性和可行性的检查。
2、将非可行点移入可行域
用上述方法的随机点不一定是可行点。但是只 要它们中至少有一个点在可行域内,就可以用一定 的方法将非可行点移入可行域。如果k个随机点没 有一个是可行点,则应重新产生随机点,直至其中 有至少一个是可行点为止。
对于具有等式约束的优化问题,若出现两个或两个
以上的局部最优点,此时全局最优点是全部局部最优点 中函数值最小的一个。
对于具有一般约束的优化问题,若出现两个或两个 以上的局部最优点,此时全局最优点是全部局部最优点 中函数值最小且同时满足等式约束与不等式约束的一个。 例如:设数学模型为
该优化问题的最优点如下图所示,对于这两个局部最小
5.3.2 随机方向法
参看右图 预先选定可行初始点 , 利用随机函数构成随机方 向S1,按给定的初始步长
,沿S1方向取得 试探点
检查x点的适用性和可行性
若满足
继续按下面的迭代式在S1方向上获取新点。重复上 述步骤,迭代点可沿S1方向前进。直至到达某迭代点 不
约束问题的最优化方法
3. 优化方法: 选用内点惩罚法,惩罚函数形式为: 6 1 T k k x,r f x r 取 x 0 1,30 , r 0 3 , c 0.7 u 1 g x u 调用 Powell 法求序列无约束优化极值,以逐渐逼近原问 题的极值点。
k 2 x r ( 1 x ) x 1时; x, r k x 1时。 x
4
min.
s.t
f (x) = x
x ∈ R1
g (x) = 1-x ≤ 0
§5.3 外点惩罚函数法
二. 惩罚函数的形式:
①
x, r ( k ) f x r k maxg u x ,0 I u g u x 0 u 1,2,...,m,
(k ) (k ) m
1 u 1 g ( x ) u
m
其中:gu ( x) 0, u 1,2,...m
1 u 1 g ( x ) u m 1 (k ) (k ) ③ . ( x, r ) f ( x) ru u 1 g u ( x) m 1 (k ) (k ) ④ .( x, r ) f ( x) r 2 u 1 [ g ( x )] u
§5.2 内点惩罚函数法
4. 求解过程分析:
§5.3 外点惩罚函数法 (衰减函数法)
一. 基本思想: 外点法将新目标函数
Φ( x , r )
构筑在可行域 D
外,随着惩罚因子 r(k) 的不断 递增,生成一系列新目标函数
Φ(xk ,r(k)),在可行域外逐步
迭代,产生的极值点 xk*(r(k)) 序列从可行域外部趋向原目标 函数的约束最优点 x* 。 例:求下述约束优化问题的最优点。 新目标函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1 ( x*) g1 ( x ) 0
x*
f ( x*)
则有
f ( x*) g1 ( x*) , 0。
即
f ( x*) g1 ( x*) 0。
13
( 2) 如果 I ( x*)中有两个指标,不妨设g1 ( x )和 g2 ( x )为积极约束。 并设g1 ( x*)和g2 ( x*)线性无关。
() 式称为 K T条件(库恩 塔克条件),满足 () 式的点 称为K T点。
16
(4) 对于有等式约束的极值 问题
min f ( x ) h( x ) 0 s.t. g( x ) 0
K T条件可写为
m l f ( x*) u j h j ( x*) i g i ( x*) 0 j 1 i 1 i gi ( x*) 0 , i 0, i 1 , 2 , , l
g2 ( x*) g1 ( x ) 0
g1 ( x*)
g2 ( x ) 0
x*
f ( x*)
则 存在1 , 2 0 , 使得 f ( x*) 1g1 ( x*) 2g2 ( x*)。
14
f ( x*) 1g1 ( x*) 2g2 ( x*) 0。
约束极值问题也可记为
min f ( x ) s.t. g( x ) 0
3
2 约束极值及最优性条件——Kuhn-Tucker 条件
(1)等式约束性问题的最优性条件 考虑 min f(x) s.t. h(x)=0 回顾高等数学中所学的条件极值: 问题 即: 求 z = f(x,y)极值,在ф(x,y)=0的条件下。 min f(x,y)
第七讲 约束非线性规划
约束极值及最优性条件
等式约束 不等式约束 一般约束问题
约束极值问题的算法
外点法 内点法 乘子法
1
一 、约束极值问题的最优性条件
1、约束极值问题的表示 min f ( x ) hi ( x ) 0 i 1 , 2 ,, m s .t . g j ( x ) 0 j 1 , 2 , , l
分析:
(1) 如果 I ( x*)中只有一个指标,不妨 设 g1 ( x)为积极约束。
则不存在向量d 使得 g1 ( x*)T d 0 T f ( x *) d0 成立。
12
则不存在向量d 使得 g1 ( x*)T d 0 成立。 T f ( x*) d 0
这 里x *最 优 , f ( x * )与 h( x * )共 线 , 而x' 非 最 优
h( x* )
f ( x' )与h( x' )不 共 线 ,
h( x' )
最优性条件即:
f ( x*) * j h j ( x*)
j 1
6
l
(2)不等式约束极值问题的最优性条件
若x*是其的最优解 , 则存在υ*∈ Rl 使
f ( x * )
* h ( x )0 * j j j 1
5
l
f ( x )
*
* * h ( x j j )0 j 1
l
几何意义:考虑一个约束的情况:
f ( x* )
f ( x' )
x'
h( x )
( 3)
15
i gi ( x*) 0 , i 1 , 2 , , l i 0, i 1 , 2 , , l
i 0 , gi ( x*) 0 ; i 0 , gi ( x*) 0 ;
定理4(K-T条件): 设 x* Q,f ( x ) 和 gi ( x ) ( i I ( x*) ) 在x * 处 可 微 ,
()
17
K T点的计算
2 2 m i n f ( x ) x x 6 x1 6 x2 8 1 2 例: 求约束极值问题 x1 x2 4 s.t . x1 0 x 0 2
的 K T 点。
解: f ( x ) 2[ x1 3 , x2 3 ]T 。
令 Q { x | h( x ) 0 , g ( x ) 0 } , 称 Q 为此约束极值问题的
可行域。
2
min f ( x ) hi ( x ) 0 i 1 , 2 , , m s.t. g j ( x ) 0 j 1 , 2 ,, l
hi ( x ) 0 hi ( x ) 0 hi ( x ) 0
2 例: 设 g1 ( x ) 2 x12 x2 0 , g2 ( x ) x12 x2 1 0,
g3 ( x ) x1 0。 令x(
2 2 T , ) , 求 点x 的 积 极 约 束 指 标 集 。 2 2
2 2 2 0, 解: g1 ( x ) 2 ( ) 2 2 2 2 2 2 g2 ( x ) ( ) ( ) 1 0 , 2 2
(3) 一般情况: 设{gi ( x*) | i I ( x*) } 线性无关。 则存在非负实数i ( i I ( x*) ), 使得
f ( x*)
iI ( x*)
g ( x*) 0
i i
( 2)
( 2) 式可改写为
l f ( x*) i gi ( x*) 0 i 1 i gi ( x*) 0 , i 0, i 1 , 2 , , l
g1 ( x ) x1 x2 4,
g1 ( x) [ 1 , 1 ]T
g2 ( x) x1 ,
g2 ( x) [ 1 , 0 ]T 。
g3 ( x) x2 ,
g3 ( x) [ 0 , 1 ]T 。
18
由K T条件得
x1 3 1 1 0 x 3 1 1 2 0 3 1 0 2
7
g i ( x ) 0, 如 果 积极约束: 设 点 x Q , 对 于 不 等 式 约 束 gi ( x ) 0 , 则 称 gi ( x ) 0 是 点 x 处 的 积 极 约 束 。
或 起作用约束(紧约束\积极约束\有效约束)。
记 I ( x ) { i | gi ( x ) 0 , 1 i l } , 称 I ( x )为点 x 处的积极 约束指标集。
8
2 g3 ( x ) 0。 2
I ( x ) { 1 , 2 }。
x2 g2 ( x ) 0
g3 ( x ) 0
O
g1 ( x ) 0
x
x1
②如何判断一个方向是可行方向?
9
定理1:
给 定 点x Q , 记 点 x 的 积 极 约 束 指 标 集 为 I ( x )。 给 定 向 量 d , 如果对任意的 i I ( x ) 有 gi ( x )T d 0 , 则 d 是 点 x 的 可 行 方 向 。
s.t.
ф(x,y)=0
引入Lagrange乘子:λ Lagrange函数 L(x,y;λ)= f(x,y)+ λ ф(x,y)
4
若( x * , y * )是 条 件 极 值 , 则 存 在 *, 使 得 f ( x * , y * ) * ( x * , y * ) 0 x x * * * * * f y(x , y ) y(x , y ) 0 ( x * , y * ) 0 推 广 到 多 元 情 况 , 可到 得对 于 等 式 约 束 的 情: 况 m i n f ( x ) 分 量 形 式 : s.t. h j ( x ) 0, j 1,2, , l
由K T条件及约束条件得
x1 1 2 3 x 3 1 3 2 1 ( x1 x 2 4) 0 2 x1 0 3 x2 0 x1 x 2 4 0 1 , 2 , 3 , x1 , x 2 0
以下分情况讨论:
19
(1) 若 x1 x 2 0 :
由1 ( x1 x2 4) 0 可得1 0。
1 2 3 2 3
这与 2 0 矛盾。 ( 2) 若 x1 0 , x 2 0 : 3 0
x1 1 2 3 x 3 1 3 2 1 ( x1 x 2 4) 0 2 x1 0 3 x2 0 x1 x 2 4 0 1 , 2 , 3 , x1 , x 2 0
证明: 令 x' x t d , t 0。 则对任意的i I ( x ) , 有
gi ( x' ) gi ( x ) t gi ( x )T d o( || td ||2 ) t gi ( x )T d o( || td ||2 ) 0
x' Q , 即 d 为可行方向。
记 h( x ) ( h1 ( x ) , h2 ( x ) ,, hm ( x ) )T , g( x ) ( g1 ( x ) , g2 ( x ) ,, gl ( x ) )T ,
则约束极值问题可记为 min f ( x )
h( x ) 0 s .t . g( x ) 0
可行下降方向:
设点 x Q , 给定向量 d ,如果 d 既是点 x 处的可行方向, 又是该点的下降方向, 则称 d 为点 x 处的可行下降方向。
10
I ( x )。 给 定 定理2: 给定 点 x Q , 记 点 x 的积 极约束 指标集为 向 量d , 如 果d 满 足 g i ( x )T d 0 T f ( x ) d 0 i I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