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 29.3 课题学习 制作立体模型导学案
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课题学习 制作立体模型》导学案
29.3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学习目标】1.通过根据三视图制作主体模型的实践活动,体验平面图形向立体图形转化的过程。
体会用三视图表示立体图形的作用,进一步感受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2.通过自主探索、合作探究讨论,使学生加深以投影和视图的认识。
3.通过动手实践,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造发明的意识。
【学习重点】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规律,深入研究、应用所学知识的过程。
【学习难点】学生通过手工制作,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科学的研究态度。
【学习准备】刻度尺、剪刀、胶水、胶带、硬纸板、马铃薯(或萝卜)等。
【学习过程】【创设情境提出任务】情境1 以硬纸板为主要材料,分别做出下面的两组视图所示的立体模型。
活动形式:学生小组交流物体的形状,然后动手制作。
情境2 按照下面给出的两组视图,用马铃薯(或萝卜)做出相应的实物模型。
活动方式:小组交流三视图所表示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然后动手制作。
【创设情境研究问题】下面的每一组平面图形都是由四个等边三角形组成的。
(1)指出其中哪些可以折叠成多面体,把上面的图纸描在纸上,剪下来,叠一叠,验证你的答案;(2)画出上面图形能折叠成多面体的三视图,并指出三视图中是怎样体现“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3)如果上图中小三角形的边长为1,那么对应的多面体的表面积各是多少?活动方式:学生动手操作【课堂小结反思收获】1、物体的三视图、展开图、立体图形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三者可以互相转化。
2、物体的三视图、展开图在生产当中应用庄广泛,学习本章内容为我们以后的生产实践奠定基础。
3、从技能上说,认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联系,有助于根据需要实现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即学会画三视图玫由三视图得出立体图形,从能力上说,认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联系对于培养空间想象能力上非常重要。
【课题拓展布置作业】三视图和展开图都是与立体图形有关的平面图形,了解有关生产实际,具体例子写一篇短文,介绍三视图、展开图的应用。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9.3《课题学习 制作立体模型》教学设计3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9.3《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29.3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是学生在学习了立体几何的基础知识之后,进一步实践和运用立体几何知识的一个环节。
本节课通过制作立体模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立体几何的性质和特点,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立体几何的基础知识,对立体图形的性质和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由于立体几何的抽象性,部分学生可能仍然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此外,学生的动手能力参差不齐,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制作立体模型,更好地理解立体几何的性质和特点。
2.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制作立体模型,理解立体几何的性质和特点。
2.难点: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立体模型的制作,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五. 教学方法1.实践教学法:通过让学生动手制作立体模型,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2.问题驱动法: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3.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制作立体模型,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立体模型模板、剪刀、胶水、直尺、铅笔等。
2.教学素材:立体模型的制作步骤图、相关的问题和案例。
3.教室环境:安排一个宽敞的教室,以便学生进行立体模型的制作和实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有趣的立体模型,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立体模型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吗?”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呈现(10分钟)呈现立体模型的制作步骤图,让学生对立体模型的制作过程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同时,给出一些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进行思考。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立体模型的制作,老师巡回指导。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 29.3 课题学习 制作立体模型导学案
29.3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学习目标】1.通过根据三视图制作主体模型的实践活动,体验平面图形向立体图形转化的过程。
体会用三视图表示立体图形的作用,进一步感受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2.通过自主探索、合作探究讨论,使学生加深以投影和视图的认识。
3.通过动手实践,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造发明的意识。
【学习重点】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规律,深入研究、应用所学知识的过程。
【学习难点】学生通过手工制作,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科学的研究态度。
【学习准备】刻度尺、剪刀、胶水、胶带、硬纸板、马铃薯(或萝卜)等。
【学习过程】【创设情境提出任务】情境1 以硬纸板为主要材料,分别做出下面的两组视图所示的立体模型。
活动形式:学生小组交流物体的形状,然后动手制作。
情境2 按照下面给出的两组视图,用马铃薯(或萝卜)做出相应的实物模型。
活动方式:小组交流三视图所表示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然后动手制作。
【创设情境研究问题】下面的每一组平面图形都是由四个等边三角形组成的。
(1)指出其中哪些可以折叠成多面体,把上面的图纸描在纸上,剪下来,叠一叠,验证你的答案;(2)画出上面图形能折叠成多面体的三视图,并指出三视图中是怎样体现“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3)如果上图中小三角形的边长为1,那么对应的多面体的表面积各是多少?活动方式:学生动手操作【课堂小结反思收获】1、物体的三视图、展开图、立体图形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三者可以互相转化。
2、物体的三视图、展开图在生产当中应用庄广泛,学习本章内容为我们以后的生产实践奠定基础。
3、从技能上说,认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联系,有助于根据需要实现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即学会画三视图玫由三视图得出立体图形,从能力上说,认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联系对于培养空间想象能力上非常重要。
【课题拓展布置作业】三视图和展开图都是与立体图形有关的平面图形,了解有关生产实际,具体例子写一篇短文,介绍三视图、展开图的应用。
29.3 课题学习 制作立体模型教案
29.3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学生已经学习了“由物画图”和“由图想物”,本节安排了“由图制物”的实践活动,这是结合生活实际中的问题动脑与动手相结合的活动内容.它不仅可以检验学生对本章核心内容“三视图”的掌握情况,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观察三视图,并综合考虑各视图表的过程,体会用三视图表示立体图形的作用,进一步感受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情景导入】观察下列模型,它们是如何得到的?以上立体图形都是通过拼接平面图形得到的,如何制作平面图形,从而拼接得到立体图形呢?【说明与建议】说明:通过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实物模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实际操作欲望.建议:观察三视图,并综合考虑各视图所表达的含义以及视图间的联系,可以想象出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图形的形状,这是由视图转化为立体图形的过程.命题角度由平面展开图制作立体模型已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侧面展开图圆心角的度数为(C)A.214° B.215° C.216° D.217°课题29.3 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授课人素养目标1.会根据三视图制作立体模型.2.进一步感受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3.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立体图形的制作过程.教学重点通过根据三视图制作立体模型的实践活动,体验平面图形向立体图形转化的过程,体会用三视图表示立体图形的作用,进一步感受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教学难点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教学步骤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回顾1.如图是一个“凹”字形几何体,下列关于该几何体的俯视图画法正确的是(D)A B C D2.如图,根据三视图,这个立体图形的名称是(B)A.三棱锥B.三棱柱C.圆柱D.圆锥3.如图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主视图和左视图是两个全等的长方形,俯视图是直径等于2的圆.若长方形的长为3,宽为2,则这个几何体的体积为3π.巩固学生已学过的知识,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教师多媒体呈现问题,学生共同回答.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堂引入】问题:以硬纸板为主要材料,分别做出下面的两组三视图(如图)表示的立体模型.图1 图2师生活动:教师展示三视图并标注尺寸,启发学生由三视图想象出对应的立体模型的形状.由想象出的立体模型的形状,画出相应的三视图,并与上图比较,检验想象的结果是否准确.在确定立体模型形状的情况下,学生动手制作.图1的制作让学生合作完成,图2的制作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教师展示课前制作好的模型样品.学生只有想象出立体模型的形状才可能正确地进行制作,这一步非常关键,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独立完成与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让学生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活动二:实践探究、交流新知1.类比学习问题:按照下面给出的两组三视图(如图),用马铃薯(或萝卜)做出相应的实物模型.师生活动:教师提问,想一想上面两组三视图,分别表示什么实物模型?学生确定了实物模型的形状后,利用马铃薯动手制作,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强调安全、有序,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学生制作完成后,教师展示课前制作好的模型样品,供学生参考、比较.1.通过动手操作,体会三视图与实物模型之间的关系,检验和校正“由图想物”的结果,加深理解投影规律、三视图标注尺寸与实物长宽高的大小关系以及虚实线表示的实际含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2.充分展示学生作品,全体同学体验成功的感受,分享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共同提高.活动三:开放训练、体现应用【典型例题】例1下面的每一组平面图形(如图)都是由四个等边三角形组成的.①②③(1)其中哪些可以折叠成三棱锥?并把上面的图形描在纸上,剪下来,叠一叠,验证你的答案.(2)画出由上面图形能折叠成的多面体的三视图,并指出三视图中是怎样体现“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3)如果上图中小三角形的边长均为1,那么对应的三棱锥的表面积各是多少?解:(1)①和③.(2)略.(3) 3.例2下面的图形由一个扇形和一个圆组成.(1)把上面的图形描在纸上,剪下来,围成一个几何体,教师用课件出示问题,适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2)画出由上面图形围成的圆锥的三视图.(3)如果上图中扇形的半径为13,圆的半径为5,那么对应的圆锥的体积是多少?教师用课件出示问题,适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学生动手做一做,画出圆锥的三视图,求出圆锥的体积.解:(1)略.(2)略.(3)100π.【变式训练】1.对于问题的解答,开始时会有一定的难度,但是随着例题模型的建立,会极大地丰富学生的空间想象力.2.加强学生的应用能力、让学生题理解平面图形和立图形的转化.如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根据图中所示数据,求该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解:表面积:30×25×2+30×40×2+25×40×2+π×20×32=(5 900+640π)cm2,体积:30×25×40+π×(20÷2)2×32=(30 000+3 200π)cm3.活动四:课堂检测【课堂检测】1.下列图形是一些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请将这些立体图形的名称填在对应的横线上.四棱锥圆柱三棱柱2.一个长方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若其俯视图为正方形,则这个长方体的体积为(C)A.48 cm3 B.72 cm3 C.144 cm3 D.288 cm33.如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图中尺寸单位:cm)根据图中数据计算这个几何体的侧面积为(D)A.28π cm2 B.24π cm2 C.16π cm2 D.12π cm2学生进行当堂检测,完成后,教师进行批阅、点评、讲解.针对本课时的主要问题,从多个角度、分层次进行检测,达到学有所成、了解课堂学习效果的目的.课堂小结 1.课堂总结通过师生总结帮。
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案:29.3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
3.通过制作立体模型,加深对几何体表面积、体积计算公式的理解。
4.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以下能力:
1.空间观念:通过动手制作立体模型,让学生感知和理解几何体的三维结构,提高空间想象力和直观感知能力。
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案:29.3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
一、教学内容
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案:29.3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
本节课我们将结合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第二十九章“几何体的结构”的29.3节内容,开展制作立体模型的学习活动。具体内容包括:
1.掌握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基本几何体的结构特征。
此外,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们充分展示了他们的沟通协作能力。他们在讨论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在讨论中提出了很有创意的想法,这些想法甚至超出了我的预期。这说明学生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更容易激发出创新思维。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讲授难点知识时,部分学生仍然存在理解困难。这说明我在讲解过程中可能没有做到足够细致,或者需要寻找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帮助他们突破难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用更直观、生动的方式讲解,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即使用卡纸制作一个正方体模型。这个操作将演示立体模型的基本制作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立体模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九年级数学 导学案 29.3课题学习 制作立体模型
29.3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学习目标】1.通过根据三视图制作主体模型的实践活动,体验平面图形向立体图形转化的过程。
体会用三视图表示立体图形的作用,进一步感受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2.通过自主探索、合作探究讨论,使学生加深以投影和视图的认识。
3.通过动手实践,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造发明的意识。
【学习重点】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规律,深入研究、应用所学知识的过程。
【学习难点】学生通过手工制作,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科学的研究态度。
【学习准备】刻度尺、剪刀、胶水、胶带、硬纸板、马铃薯(或萝卜)等。
【学习过程】【创设情境提出任务】情境1 以硬纸板为主要材料,分别做出下面的两组视图所示的立体模型。
活动形式:学生小组交流物体的形状,然后动手制作。
情境2 按照下面给出的两组视图,用马铃薯(或萝卜)做出相应的实物模型。
活动方式:小组交流三视图所表示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然后动手制作。
【创设情境研究问题】下面的每一组平面图形都是由四个等边三角形组成的。
(1)指出其中哪些可以折叠成多面体,把上面的图纸描在纸上,剪下来,叠一叠,验证你的答案;(2)画出上面图形能折叠成多面体的三视图,并指出三视图中是怎样体现“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3)如果上图中小三角形的边长为1,那么对应的多面体的表面积各是多少?活动方式:学生动手操作【课堂小结反思收获】1、物体的三视图、展开图、立体图形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三者可以互相转化。
2、物体的三视图、展开图在生产当中应用庄广泛,学习本章内容为我们以后的生产实践奠定基础。
3、从技能上说,认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联系,有助于根据需要实现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即学会画三视图玫由三视图得出立体图形,从能力上说,认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联系对于培养空间想象能力上非常重要。
【课题拓展布置作业】三视图和展开图都是与立体图形有关的平面图形,了解有关生产实际,具体例子写一篇短文,介绍三视图、展开图的应用。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9.3: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优秀教学案例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创设与立体模型制作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通过展示各种立体模型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立体几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动手操作等方法,自主探究立体模型的制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在学生制作立体模型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立体模型,如立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立体几何的美,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这些立体模型吗?它们有什么特点和用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引起学生的注意。
3.学生总结自己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运用立体几何的概念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通过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了解学生对立体几何知识的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三)小组合作
1.合理划分学习小组,鼓励学生相互合作、相互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小组合作的目标,明确各自的职责,提高小组合作的效果。
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同步教学设计29-3 课题学习《 制作立体模型》
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同步教学设计29-3 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一. 教材分析《制作立体模型》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的一个重要课题,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立体模型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和掌握立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常见几何体的制作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初步的几何知识,对立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几何体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如何将这些几何体制作出来,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几何体的理解和记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常见几何体的制作方法,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常见几何体的制作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几何体的制作过程,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
2.采用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展示几何体的制作过程。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几何体模型、剪刀、胶水等。
2.提前让学生准备立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几何体的图纸。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各种立体模型,引发学生的兴趣,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立体模型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吗?”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2.呈现(10分钟)教师分别展示立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几何体的制作图纸,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几何体的制作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操作过程,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并引导学生注意制作过程中的细节。
山东省郯城县红花镇初级中学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9.3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教案)
3.发展数学抽象:引导学生从具体的立体模型中抽象出几何体的性质和关系,提升数学抽象思维。
4.增强问题解决能力:在制作和评价立体模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培养合作交流能力:通过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最后,今天的课堂总结环节,同学们提出了很多疑问,这让我意识到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还不够扎实。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重视课堂小结,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小组合作中的沟通与协调:在分组合作过程中,如何有效分配任务,确保每个成员都能参与并贡献力量。
举例:在制作圆锥体时,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如何将一个圆形底面和一个扇形侧面准确地组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圆锥体。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圆锥体的特点,通过实际操作和演示,帮助学生掌握组合方法。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立体模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立体模型制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如何将平面图形转化为立体模型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模型制作成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首先,我发现同学们在理论学习阶段对几何体的特征和制作方法掌握得还不错,能够跟随我的讲解理解并记住相关知识点。但在实践活动阶段,有些同学在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时,还是显得有些吃力。这说明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还要加强实践操作的指导,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消化和理解所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9 课题学习 制作立体模型(导学案)
29.3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原创不容易,【关注】店铺,不迷路!一、导学1.课题导入问题:怎样由视图转化为立体图形?这节课我们通过动手实践来体会这个过程.2.学习目标(1)体验平面图形向立体图形转化的过程.(2)体会用三视图表示立体图形的作用.(3)进一步感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3.学习重、难点重点:根据三视图制作立体模型.难点:具体操作.4.自学指导(1)自学内容:教材P105~P106.(2)自学时间:30分钟.(3)自学方法:准备刻度尺、剪刀、小刀、胶水、硬纸板、马铃薯等参与活动.(4)课题活动参考提纲:①以硬纸板为主要材料,分别做出下面的两组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图1图2②按照下面给出的两组三视图,用马铃薯做出相应的实物模型.图3图4③下面每组平面图形都是由四个等边三角形组成.a.其中哪些可以折叠成多面体,把上面的图形描在纸上,剪下来,叠一叠,验证你的答案;b.画出由上面图形能折叠成的多面体的三视图,并指出图中是怎样体现“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c.如果上图中小三角形的边长都是1,那么对应的多面体的表面积是多少?(3cm2)④下面的图形由一个扇形和一个圆组成.a.把上面的图形描在纸上,剪下来,围成一个圆锥.b.画出由上面图形围成的圆锥的三视图.c.如果上图中扇形的半径为13cm,圆的半径为5cm,那么对应的圆锥的体积是多少?1 3×π×5222135π(cm3).⑤结合具体实例,写一篇介绍三视图、展开图的应用的短文.二、自学学生结合自学指导进行自学.三、助学1.师助生:(1)明了学情:观察学生具体操作中的情况.(2)差异指导:根据学情进行个别指导或分类指导.2.生助生:小组内相互交流、研讨、总结、归纳.四、强化1.由三视图想象实物形状.2.由展开图折叠立体图形,再制作模型.五、评价1.学生学习的自我评价: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掌握了哪些解题技能和方法?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1表现性评价:点评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探讨的情况,学习效果和存在的问题等.(2)纸笔评价:课堂评价检测.3.教师的自我评价(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核心是学生动手实践,通过动手完成立体模型的制作过程,体验平面图形如何向立体图形转化和用三视图表示立体图形的作用,进一步感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明白知识来源于实践、观察是得到知识的重要途径的道理.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一、基础巩固(70分)1.(10分)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这个几何体是(A)2.(10分)下列平面展开图是由5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组成的,其中沿正方形的边不能折成无盖小方盒的是(B)ABCD3.(10分)如图,在长方形中截取两个相同的圆作为圆柱的上、下底面,剩余的矩形作为圆柱的侧面,刚好能组合成圆柱.设矩形的长和宽分别为y 和x ,求y 与x 的函数式是y x π⎛⎫=+ ⎪⎝⎭122. 4.(20分)如图是某几何体的面展开图,求图中小圆的半径.解:()cm .ππ⨯⨯=1201681803()cm .ππ÷÷=1682335.(20分)某长方体包装盒的展开图如图所示.如果包装盒的表面积为146cm2,求这个包装盒的体积.解:设高为x cm.∴14×(13-2x )+x -1422×x ×2=146. 解得x =.长:13-2×29(cm),宽:142-2=5(cm ). 体积:2×9×5=90(cm3).二、综合应用(20分)6.(20分)如图是一个上下底密封的纸盒的三视图,请你根据图中数据,计算这个密封纸盒的表面积.(结果可保留根号)解:2×6×12×102×102×sin60°+6×12×5=(360+753)(cm2). 三、拓展延伸(10分)7.(10分)如图,长方体长为4cm ,宽为2cm ,高为5cm.若一只蚂蚁从P 点开始经过4个侧面爬行一圈到达Q 点,求蚂蚁爬行的最短路径长.解:作出这个长方体的侧面展开图,则最短路径如图PQ. 最短路径长=()++++2252424=13(cm).【素材积累】指豁出性命,进行激烈的搏斗。
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优质教学设计29-3 课题学习《 制作立体模型》
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优质教学设计29-3 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第29-3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立体几何的基本知识之后,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立体几何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立体几何的基本知识,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但学生在制作立体模型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如对立体图形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制作立体模型,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立体几何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制作立体模型,理解和掌握立体几何图形的特征。
2.教学难点:学生在制作立体模型过程中,对立体图形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理解立体模型的实际意义。
2.实践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立体模型,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和完成制作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提前准备相关的立体模型材料和工具,如纸张、剪刀、胶水等。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了解立体模型的基本知识,准备好制作模型所需的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立体模型,如建筑物、家具等,引导学生关注立体模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提出本节课的任务:制作一个简单的立体模型。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本节课要学习的立体模型,如长方体、正方体等,并通过多媒体展示立体模型的三维图形,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立体模型的特征。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9.3《课题学习 制作立体模型》教学设计2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9.3《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29.3节《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是学生在学习了立体几何的基本知识后,进行的一次实践活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巩固和加深对立体几何图形的特点和组成要素的理解,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教材以实践活动为主线,引导学生从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立体模型的制作过程和技巧。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立体几何知识,对立体图形的名称、特点和组成要素有一定的了解。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掌握了简单几何体的绘制和认识,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但学生在实际操作制作立体模型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制作立体模型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巩固和加深对立体几何图形的特点和组成要素的理解,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制作立体模型的方法和技巧。
2.教学难点:如何在制作过程中准确地表现立体图形的特点和组成要素。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实践活动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立体模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制作立体模型的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制作立体模型的材料和工具。
2.学生准备:预习相关知识,了解制作立体模型的基本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立体几何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内容。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立体模型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立体模型的特点和组成要素。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29.3 课题学习 制作立体模型导学案
第二十九章投影与视图灵师不挂怀,冒涉道转延。
——韩愈《送灵师》汪村学校钱少华29.3 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学习目标:1.通过根据三视图制作立体模型的实践活动,体验平面图形向立体图形转化的过程,体会用三视图表示立体图形的作用.2.进一步感受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重点:通过根据三视图制作立体模型的实践活动,体验平面图形向立体图形转化的过程,体会用三视图表示立体图形的作用.难点:1.通过根据三视图制作立体模型的实践活动,体验平面图形向立体图形转化的过程,体会用三视图表示立体图形的作用.2.进一步感受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一、知识链接1.说一说常见的立体图形有哪些.2.请画出上述立体图形的三视图.一、要点探究探究点1:制作立体模型活动 1. 以硬纸板为主要材料,分别做出下面的两组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2.按照下面给出的两组视图,用马铃薯(或萝卜)做出相应的实物模型.3.下面的每一组平面图形都是由四个等边三角形组成的.(1) 其中哪些可折叠成三棱锥?把上面的图形描在纸上,剪下来,叠一叠,验证你的结论.(2) 画出由上面图形能折叠成的三棱锥的三视图,并指出三视图中是怎样体现“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3) 如果上图中小三角形的边长为1,那么对应的三棱锥的表面积是多少?二、课堂小结1. 数学是以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科学,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很明显,关于投影和视图的知识是从实际需要(建筑、制造等)中产生的,它们与实际模型联系得非常紧密.2. 感性认识需要上升为理性认识,理论指导下的实践会更明确有效.3. 从技能上说,认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联系,有助于根据需要实现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即学会画三视图和由三视图得出立体图形.从能力上说,认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联系,对于培养空间想象能力上非常重要的.参考答案自主学习一、知识链接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等.2.略合作探究一、要点探究探究点1:制作立体模型1.略2.略3.(1)第一、第三种展开图可以折叠成三棱锥,第二种不能.(2)略(3【素材积累】1、黄鹂方才唱罢,摘村庄的上空,摘树林子里,摘人家的土场上,一群花喜鹊便穿戴着黑白相间的朴素裙裾而闪亮登场,然后,便一天喜气的叽叽喳喳,叽叽喳喳叫起来。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9.3《课题学习 制作立体模型》教学设计1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9.3《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9.3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这一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制作立体模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立体图形的知识,对于如何制作立体模型,他们可能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系统的整理和运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立体图形知识运用到制作立体模型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制作立体模型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制作立体模型的方法。
2.难点:如何将所学的立体图形知识运用到实际制作中。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示范法、实践法、讨论法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立体图形教具。
2.准备制作立体模型的材料。
3.制作好课件,用于引导学生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的立体图形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各种立体模型,让学生了解制作立体模型的方法和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的立体图形知识运用到实际制作中。
3.操练(15分钟)教师示范制作一个简单的立体模型,如正方体,让学生跟随操作。
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和思考,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选择一个立体图形进行制作。
教师巡回指导,检查学生的制作情况,并给予评价。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的立体图形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如家居设计、建筑模型等。
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制作立体模型的重要性和方法。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9.3《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优秀教学案例
3.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总结和点评,强调立体模型制作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五)作业小结
1.布置相关的作业,如制作一个自己设计的立体模型,并写一篇关于制作过程和心得体会的文章。
2.要求学生在作业中运用所学立体几何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设计一个储物柜的尺寸等。
3.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自主学习,了解立体模型的历史和发展,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的创设:通过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如建筑模型、家具设计等,引发学生对立体模型的兴趣和好奇心。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立体模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兴趣。
2.问题导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如立体模型的特点、性质以及制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立体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识别和运用立体模型描述和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3.通过对立体模型的制作和观察,提高学生对空间几何图形的特点和变换的理解,增强空间想象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外收集相关资料,了解立体模型的历史和发展。
2.通过小组合作制作立体模型,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立体模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设计、产品设计等,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立体模型的重要性。
(二)讲授新知
1.介绍立体模型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如球体、圆柱体、锥体等,并展示相应的图片或实物。
2.讲解立体模型的性质和特征,如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立体图形的相互关系。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9.3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教学设计
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和空间想象力,掌握了基本的几何图形及其性质。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立体模型制作的学习充满好奇与兴趣。然而,在动手操作、团队协作等方面,学生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在本章节教学中,应关注以下学情:
1.学生在空间想象力方面的发展水平不一,需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1)导入新课(5分钟)
展示生活中的立体模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自。
(3)小组合作(10分钟)
分组讨论,交流制作心得,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
(4)教师指导(15分钟)
针对学生的疑问和难点,给予针对性指导,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肯定。
3.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组织学生评价、讨论,共同分析制作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制作立体模型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如何将平面图形组合成有趣的立体模型。谁能来说一说,制作立体模型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4.掌握立体模型制作的基本技巧,如剪切、折叠、粘贴等,提高学生的工艺审美能力。
5.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立体模型的尺寸、比例关系,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学会共同探讨、解决问题。
2.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发现立体模型制作中的规律,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介绍立体模型制作的基本工具和材料,如卡纸、剪刀、胶水等。
3.讲解制作立体模型的基本方法,如折叠、剪切、拼接等,并通过示例进行演示。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部审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29.3《课题学习 制作立体模型》
部审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29.3《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一. 教材分析《制作立体模型》这一课题学习内容,位于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29章,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立体模型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通过这一课题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对于立体图形的认知也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学生在制作立体模型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如对立体图形理解不深刻,制作过程中手法不熟练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充分理解立体图形的特点,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立体模型的制作方法和技巧,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学会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立体模型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2.教学难点:如何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践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立体模型样品、剪刀、胶水、彩纸等。
2.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以便于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立体模型的制作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各种立体模型样品,引导学生关注立体模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立体模型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吗?”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立体模型的制作过程,边讲解边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立体模型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制作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
部审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29.3 《课题学习 制作立体模型》
部审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29.3 《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一. 教材分析《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是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立体几何图形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教材以实践活动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归纳等过程,体验面与体之间的关系,感受立体模型的制作过程,提高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几何知识,对平面图形有较深入的了解,但立体图形的学习还相对薄弱。
学生空间想象力有待提高,动手操作能力也需加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立体图形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立体几何图形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2.让学生体验面与体之间的关系,感受立体模型的制作过程,提高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和理解。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交流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立体几何图形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2.教学难点:让学生体验面与体之间的关系,感受立体模型的制作过程,提高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和理解。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2.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创新能力。
3.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突破教学难点。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立体模型教具,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
2.准备剪刀、胶水、彩纸等制作材料。
3.准备相关的学习资料,如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各种立体模型教具,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对立体图形的兴趣。
提问:“你们认识这些立体图形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课题:“制作立体模型”,并讲解制作立体模型的意义和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9.3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
【学习目标】
1.通过根据三视图制作主体模型的实践活动,体验平面图形向立体图形转化的过程。
体会用三视图表示立体图形的作用,进一步感受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2.通过自主探索、合作探究讨论,使学生加深以投影和视图的认识。
3.通过动手实践,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造发明的意识。
【学习重点】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规律,深入研究、应用所学知识的过程。
【学习难点】学生通过手工制作,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科学的研究态度。
【学习准备】刻度尺、剪刀、胶水、胶带、硬纸板、马铃薯(或萝卜)等。
【学习过程】
【创设情境提出任务】
情境1 以硬纸板为主要材料,分别做出下面的两组视图所示的立体模型。
活动形式:学生小组交流物体的形状,然后动手制作。
情境2 按照下面给出的两组视图,用马铃薯(或萝卜)做出相应的实物模型。
活动方式:小组交流三视图所表示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然后动手制作。
【创设情境研究问题】
下面的每一组平面图形都是由四个等边三角形组成的。
(1)指出其中哪些可以折叠成多面体,把上面的图纸描在纸上,剪下来,叠一叠,验证你的答案;
(2)画出上面图形能折叠成多面体的三视图,并指出三视图中是怎样体现“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
(3)如果上图中小三角形的边长为1,那么对应的多面体的表面积各是多少?
活动方式:学生动手操作
【课堂小结反思收获】
1、物体的三视图、展开图、立体图形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三者可以互相转化。
2、物体的三视图、展开图在生产当中应用庄广泛,学习本章内容为我们以后的生产实践奠
定基础。
3、从技能上说,认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联系,有助于根据需要实现它们之间的相互转
化,即学会画三视图玫由三视图得出立体图形,从能力上说,认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联系对于培养空间想象能力上非常重要。
【课题拓展布置作业】
三视图和展开图都是与立体图形有关的平面图形,了解有关生产实际,具体例子写一篇短文,介绍三视图、展开图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