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结构设计计算示例

合集下载

路基路面课程设计计算示例

路基路面课程设计计算示例

按设计弯沉值计算设计层厚度 : LD= 32.1 (0.01mm) H( 5 )= 20 cm LS= 33.3 (0.01mm) H( 5 )= 25 cm LS= 30.2 (0.01mm) H( 5 )= 21.9 cm(仅考虑弯沉) 按容许拉应力验算设计层厚度 : H( 5 )= 21.9 cm(第 2 层底面拉应力验算满足要求) H( 5 )= 21.9 cm(第 4 层底面拉应力验算满足要求) H( 5 )= 21.9 cm(第 5 层底面拉应力验算满足要求) 路面设计层厚度 : H( 5 )= 21.9 cm(仅考虑弯沉) H( 5 )= 21.9 cm(同时考虑弯沉和拉应力) 验算路面防冻厚度 : 路面最小防冻厚度 45 cm 验算结果表明 ,路面总厚度满足防冻要求 . 通过对设计层厚度取整, 最后得到路面结构设计结果如下:
后轴数
后轴轮组数
后轴距
交通量 (次/日)
1 1 2 1 1 1 2
双 双 双 双 双 双 双
0 0 2<3 0 0 0 2<3
400 210 160 90 50 80 70
7.52 242.90 54.18 40.99 8.71 0.69 12.11
N=
367.1
注:轴载小于 50kN 的轴载作用不计。 累计当量轴次 参数取值同上,设计年限是 15 年,车道系数取 0.4。 累计当量轴次: ×367.1×0.4= 1433422.4
层位 1 2 3 4 5 6 结 构 层 材 料 名 称 沥青表面处治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粗粒式沥青碎石 石灰土 石灰粉煤灰碎石 土基
: : : : : :
一级公路 5 BZZ-100 32.1 (0.01mm) 5 15 (cm)
厚度(cm) 抗压模量(MPa) 抗压模量(MPa) (20℃) 3 4 8 20 ? 1400 1200 900 1500 550 31.5 (15℃) 2000 1600 1200 1500 550 .28 .15 .44 容许应力(MPa)

沥青路面结构层计算示例

沥青路面结构层计算示例

1设计原始资料和依据该公路处于II 5 区,路线经过地区属于湿暖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海洋型和大陆型过渡的气候特征比较明显,气候温暖、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冬寒夏热。

年内夏、秋季降水相对集中,易出现暴雨造成涝灾,其余季节降水偏少。

气候区内年平均气温13.7 o C,以7、8月份最热,年平均最高气温19.4 o C,年平均最低气温9.1 o C,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9.9 o C,历年极端最低气温-22.4 o C。

历年最大积雪深度20cm,最大冻土深度33 cm,历年平均无霜期163.5天。

气候区内年平均降雨量884.0mm,历年最大降雨量1358.0mm,以7~10月降雨相对较为集中。

区域内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历年平均风速3.3m/s。

最大风速16.8m/s。

8、9月份受台风影响区内空气湿度较高,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0%左右,最小相对湿度65%、最大相对湿度85%。

设计线路经过地段主要由第四系松散沉积层所组成。

第四纪沉积层由全新(Q4a1)的低~高液限粘土夹中粗砂及上更新(Q3a1)的低~高液限粘土所组成。

由于古河道多次变迁作用,地层厚度分布不均,堆积层厚度上部全新(Q4a1)一般在3~9m局部达10m,地层岩性主要为低~高液限粘土,其CBR为2%~10%;下部上更新统(Q3a1)沉积层厚度一般为10~40m,地层岩性主要为低~高液限粘土,呈中~高压缩性。

1.1.1路线服务范围交通运输要求和经济技术调查资料由于此路段处于江地势平缓,沿线以农业为主,该路段经过两条大渠和一条铁路,故该道路的修通对于完善苏北地区贸易交往,改善该地区的投资环境具有深远的意义。

另外修建该路所需的路基填料、石灰、碎石等集料在附近地区都非常丰富,并且都能满足技术指标要求。

1.1.2交通量资料交通量平均增长率7.5%表1-1 交通量资料车型小客车中客车SH141大客车CA50小货车BJ130交通量(辆/日)1400 500 1100 1800车型中货车EQ140 大货车JN150铰接挂车SP9250交通量(辆/日)970 230 801.2设计依据本设计AB段高速公路位于徐州市洞山地区,根据沿线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象等自然条件进行设计,依据的有关规范、规程具体如下:1) 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2) 部颁《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3) 部颁《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4) 部颁《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5) 部颁《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6) 部颁《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7) 部颁《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8) 部颁《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9) 部颁《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018-97);10)《京福高速公路绕徐州城西段设计说明书》;11) 拟建公路的设计原始资料;12) 拟建公路所处地区的地区地形图。

某二级公路改建工程路面结构计算

某二级公路改建工程路面结构计算

某二级公路改建工程路面结构计算一、设计弯沉值和容许拉应力计算设计年限 12 车道系数 0.65 交通量平均年增长率 5.29 %一个车道上大客车及中型以上的各种货车日平均交通量Nh= 3185 ,属特重交通等级当以设计弯沉值和沥青层层底拉应力为指标时 :路面营运第一年双向日平均当量轴次 : 4602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 : 1.767329E+07属重交通等级当以半刚性材料结构层层底拉应力为设计指标时 :路面营运第一年双向日平均当量轴次 : 5763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 : 2.213193E+07属重交通等级路面设计交通等级为特重交通等级公路等级二级公路公路等级系数 1.1 面层类型系数 1 路面结构类型系数 1.6路面设计弯沉值 : 35.9 (0.01mm)层位结构层材料名称劈裂强度(MPa) 容许拉应力(MPa)1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1.4 .412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1 .33 水泥稳定碎石 .8 .44 水泥稳定碎石 .6 .35 水泥稳定碎石 .25 .136 未篩分碎石二、新建路面结构厚度计算新建路面的层数 : 6标准轴载 : BZZ-100路面设计弯沉值 : 35.9 (0.01mm)路面设计层层位 : 4设计层最小厚度 : 150 (mm)层位结构层材料名称厚度 20℃平均抗压标准差 15℃平均抗压标准差容许应力 (mm) 模量(MPa) (MPa) 模量(MPa) (MPa) (MPa)1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40 1200 0 1800 0 .412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50 1200 0 1800 0 .33 水泥稳定碎石 180 900 0 1200 0 .44 水泥稳定碎石 ? 1500 0 1500 0 .35 水泥稳定碎石 200 550 0 550 0 .136 未篩分碎石 150 150 0 150 07 新建路基 35按设计弯沉值计算设计层厚度 :LD= 35.9 (0.01mm)H( 4 )= 180 mm LS= 26.8 (0.01mm)由于设计层厚度 H( 4 )=Hmin时 LS<=LD,故弯沉计算已满足要求 .H( 4 )= 180 mm(仅考虑弯沉)按容许拉应力计算设计层厚度 :H( 4 )= 180 mm(第 1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H( 4 )= 180 mm(第 2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H( 4 )= 180 mm(第 3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H( 4 )= 180 mm(第 4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H( 4 )= 180 mm(第 5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路面设计层厚度 :H( 4 )= 180 mm(仅考虑弯沉)H( 4 )= 180 mm(同时考虑弯沉和拉应力)通过对设计层厚度取整以及设计人员对路面厚度进一步的修改,最后得到路面结构设计结果如下:----------------------------------------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40 m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50 mm----------------------------------------水泥稳定碎石 180 mm----------------------------------------水泥稳定碎石 180 mm----------------------------------------水泥稳定碎石 200 mm----------------------------------------未篩分碎石 150 mm----------------------------------------新建路基三、新建路面交工验收弯沉值和层底拉应力计算层位结构层材料名称厚度 20℃平均抗压标准差 15℃平均抗压标准差综合影响系数 (mm) 模量(MPa) (MPa) 模量(MPa) (MPa)1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40 1200 0 1800 0 12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50 1200 0 1800 0 13 水泥稳定碎石 180 900 0 1200 0 14 水泥稳定碎石 180 1500 0 1500 0 15 水泥稳定碎石 200 550 0 550 0 16 未篩分碎石 150 150 0 150 0 17 新建路基 35 1 计算新建路面各结构层及路基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第 1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24 (0.01mm)第 2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26.2 (0.01mm)第 3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29.4 (0.01mm)第 4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41.2 (0.01mm)第 5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102.9 (0.01mm)第 6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223.5 (0.01mm)路基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266.2 (0.01mm)(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公式计算)计算新建路面各结构层底面最大拉应力 :(未考虑综合影响系数)第 1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σ( 1 )=-.196 (MPa)第 2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σ( 2 )=-.044 (MPa)第 3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σ( 3 )=-.009 (MPa)第 4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σ( 4 )= .112 (MPa)第 5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σ( 5 )= .058 (MPa)四、改建路面加铺补强层厚度计算加铺路面的层数 : 6标准轴载 : BZZ-100路面设计弯沉值 : 35.9 (0.01mm)路面设计层层位 : 4设计层最小厚度 : 150 (mm)层位结构层材料名称厚度 20℃平均抗压标准差 15℃平均抗压标准差容许应力 (mm) 模量(MPa) (MPa) 模量(MPa) (MPa) (MPa)1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40 1200 0 1800 0 .412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50 1200 0 1800 0 .33 水泥稳定碎石 180 900 0 1200 0 .44 水泥稳定碎石 ? 1500 0 1500 0 .35 水泥稳定碎石 200 550 0 550 0 .136 未篩分碎石 150 150 0 150 07 改建前原路面 65按设计弯沉值计算设计层厚度 :(弯沉值按新建路面 F 公式计算)LD= 35.9 (0.01mm)H( 4 )= 180 mm LS= 21.5 (0.01mm)由于设计层厚度 H( 4 )=Hmin时 LS<=LD,故弯沉计算已满足要求 .H( 4 )= 180 mm(仅考虑弯沉)按容许拉应力计算设计层厚度 :H( 4 )= 180 mm(第 1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H( 4 )= 180 mm(第 2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H( 4 )= 180 mm(第 3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H( 4 )= 180 mm(第 4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H( 4 )= 180 mm(第 5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路面设计层厚度 :H( 4 )= 180 mm(仅考虑弯沉)H( 4 )= 180 mm(同时考虑弯沉和拉应力)通过对设计层厚度取整以及设计人员对路面厚度进一步的修改,最后得到路面结构设计结果如下:----------------------------------------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40 m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50 mm----------------------------------------水泥稳定碎石 180 mm----------------------------------------水泥稳定碎石 180 mm----------------------------------------水泥稳定碎石 200 mm----------------------------------------未篩分碎石 150 mm----------------------------------------改建前原路面五、改建路面交工验收弯沉值和层底拉应力计算层位结构层材料名称厚度 20℃平均抗压标准差 15℃平均抗压标准差综合影响系数 (mm) 模量(MPa) (MPa) 模量(MPa) (MPa)1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40 1200 0 1800 0 12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50 1200 0 1800 0 13 水泥稳定碎石 180 900 0 1200 0 14 水泥稳定碎石 180 1500 0 1500 0 15 水泥稳定碎石 200 550 0 550 0 16 未篩分碎石 150 150 0 150 0 17 改建前原路面 65计算改建路面各加铺层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按新建路面 F 公式计算) 第 1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19.4 (0.01mm)第 2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20.9 (0.01mm)第 3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23.2 (0.01mm)第 4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32 (0.01mm)第 5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77.1 (0.01mm)第 6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180.9 (0.01mm)计算改建路面各加铺层底面最大拉应力 :(未考虑综合影响系数) 第 1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σ( 1 )=-.179 (MPa)第 2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σ( 2 )=-.032 (MPa)第 3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σ( 3 )=-.008 (MPa)第 4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σ( 4 )= .1 (MPa)第 5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σ( 5 )= .048 (MPa)。

路面结构设计计算书(原创)

路面结构设计计算书(原创)

路面结构补强计算书1.轴载换算及设计弯沉值计算序号车型名称前轴重(kN) 后轴重(kN) 后轴数后轴轮组数后轴距(m) 交通量1 北京BJ130 13.55 27.2 1 双轮组 24882 东风EQ140 23.7 69.2 1 双轮组 5953 黄河JN163 58.6 114 1 双轮组 2964 黄河JN360 50 110 2 双轮组 <3 2135 东风SP9250 50.7 113.3 3 双轮组 >3 2726 江淮AL6600 17 26.5 1 双轮组 53527 四平SPK6150 38 77.8 2 双轮组 >3 471 设计年限取 8年车道系数 .5 交通量平均年增长率 4.7 %当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及沥青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得:路面竣工后第一年日平均当量轴次 : 3512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累计当量轴次 : 6055122当进行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 :路面竣工后第一年日平均当量轴次 : 4705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累计当量轴次 : 8112001公路等级一级公路公路等级系数 1 面层类型系数 1 基层类型系数 1路面设计弯沉值 : 26.4 (0.01mm)层位结构层材料名称劈裂强度(MPa) 容许拉应力(MPa)1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1 0.362 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 0.9 0.323 水泥稳定碎石 0.5 0.264 水泥稳定碎石 0.4 0.212.原路面的计算弯沉值及当量回弹模量的计算本次外业资料收集中,对沿线各路段均采用BZZ-100标准轴载汽车,用贝克曼梁测定原有路面的弯沉值,每20m ~50m 测一点,对变化值较大路段进行加密检测,每车道、每路段的测点数不少于20点。

各路段的计算弯沉值 按下式进行计算:路面回弹模量计算:公式如下:原路面计算弯沉值及当量回弹模量如下:3.拟定补强结构方案因考虑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就地再生技术,需铣刨面层并对老路20厘米基层进行再生,再生后强度不低于于老路强度,故对新加铺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设计层位第3层)进行层底拉应力验算。

[精品](全过程精细讲解)路面结构设计及计算

[精品](全过程精细讲解)路面结构设计及计算

路面结构设计及计算7.1 轴载分析路面设计以双轴组单轴载100KN 作为标准轴载a.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及验算沥青层层底拉应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

(1)轴载换算轴载换算采用如下的计算公式:35.421⎪⎭⎫⎝⎛=P P N C C N i i (7.1)式中: N —标准轴载当量轴次,次/日in —被换算车辆的各级轴载作用次数,次/日P —标准轴载,KNip —被换算车辆的各级轴载,KNK —被换算车辆的类型数1c —轴载系数,)1(2.111-+=m c ,m 是轴数。

当轴间距离大于3m 时,按单独的一个轴载计算;当轴间距离小于3m 时,应考虑轴数系数。

2c :轮组系数,单轮组为6.4,双轮组为1,四轮组为0.38。

轴载换算结果如表所示:表7.2 轴载换算结果表注:轴载小于25KN 的轴载作用不计。

(2)累计当量轴数计算根据设计规范,一级公路沥青路面的设计年限为15年,四车道的车道系数η取0.40,γ =4.2 %,累计当量轴次:][γηγ13651)1(N N te⨯⨯-+=[]次)(.5484490042.040.0327.184********.0115=⨯⨯⨯-+=(7.2) 验算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的累计当量轴次 b.轴载换算验算半刚性基底层底拉应力公式为81'2'1')(∑==ki i i P pn c c N (7.3) 式中:'1c 为轴数系数,)1(21'1-+=m c'2c 为轮组系数,单轮组为1.85,双轮组为1,四轮组为0.09。

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注:轴载小于50KN 的轴载作用不计。

[]γηγ'13651)1(N Nte⨯⨯-+=⋅[]次3397845%042.040.0313.13473651%)042.01(15=⨯⨯⨯-+=7.2 结构组合与材料选取由上面的计算得到设计年限内一个行车道上的累计标准轴次约为700万次左右,根据规范推荐结构,路面结构层采用沥青混凝土(15cm )、基层采用石灰粉煤灰碎石(厚度待定)、底基层采用石灰土(30cm )。

沥青路面设计计算案例

沥青路面设计计算案例

沥青路面设计计算案例一、新建路面结构设计流程(1)根据设计要求,按弯沉或弯拉指标分别计算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的累计标准当量轴次,确定设计交通量与交通等级,拟定面层、基层类型,并计算设计弯沉值或容许拉应力。

(2)按路基土类与干湿类型及路基横断面形式,将路基划分为若干路段,确定各个路段土基回弹模量设计值。

(3)参考本地区的经验和规范拟定几种可行的路面结构组合与厚度方案,根据工程选用的材料进行配合比试验,测定各结构层材料的抗压回弹模量、劈裂强度等,确定各结构层的设计参数。

(4)根据设计指标采用多层弹性体系理论设计程序计算或验算路面厚度。

如不满足要求,应调整路面结构层厚度,或变更路面结构组合,或调整材料配合比,提高材料极限抗拉强度,再重新计算。

(5)对于季节性冰冻地区应验算防冻厚度是否符合要求。

(6)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确定路面结构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完成结构组合设计后进行厚度计算,厚度计算应采用专业设计程序。

有关公路新建及改建路面设计方法、程序及相关要求详见《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二、计算示例(一)基本资料1.自然地理条件新建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地处Ⅱ2区,拟采用沥青路面结构进行施工图设计,填方路基高1.8m,路基土为中液限黏性土,地下水位距路床表面2.4m,一般路基处于中湿状态。

2.土基回弹模量的确定该设计路段路基处于中湿状态,路基土为中液限黏性土,根据室内试验法确定土基回弹模量设计值为40MPa。

3.预测交通量预测竣工年初交通组成与交通量,见表9-11.预测交通量的年平均增长率为5.0%.(二)根据交通量计算累计标准轴次Ne ,根据公路等级、面层、基层类型及Ne 计算设计弯沉值。

解:1.计算累计标准当量轴次 标准轴载及轴载换算。

路面设计采用双轮组单轴载100KN 为标准轴载,以BZZ-100表示,根据《沥青路面设计规范》规定,新建公路根据交通调查资料,主要以中客车、大客车、轻型货车、中型货车、大型货车、铰链挂车等的数量与轴重进行预测设计交通量,即除桑塔纳2000外均应进行换算。

路面结构设计计算示例

路面结构设计计算示例

路面结构设计计算示例假设设计的道路是一条双车道,每个车道宽度为3.5米,两车道之间有一个2米的隔离带。

道路设计速度为80公里/小时,预计的交通流量为每日2000辆标准轿车,设计年限为20年。

首先要确定路面的结构厚度。

根据设计速度和预计交通流量,可以查阅相关标准或使用计算公式得到各层材料的厚度。

基层材料的厚度一般根据地质条件进行评估。

假设地质条件较好,基层材料厚度设为30厘米。

底基层材料的厚度一般根据交通量进行评估。

根据路面设计速度和交通流量,查阅相关标准,得到底基层材料厚度为18厘米。

素土加固层的厚度一般根据地质条件和道路基层材料的承载力进行评估。

假设地质条件一般,素土加固层厚度设为20厘米。

底面层的厚度一般根据交通量进行评估。

根据路面设计速度和交通流量,查阅相关标准,得到底面层厚度为12厘米。

面层的厚度一般根据交通量进行评估。

根据路面设计速度和交通流量,查阅相关标准,得到面层厚度为8厘米。

接下来要确定各层材料的选用。

根据交通流量和地理位置等条件,结合相关标准,一般选择适当的沥青混凝土作为面层材料,水泥混凝土作为底面层和底基层材料,再结合级配要求,选择合适的石料。

最后要计算各层材料的数量。

根据路面宽度、材料厚度和道路长度等信息,可以计算出各层材料的体积,并通过材料的密度计算出材料的重量。

通过重量和单位重量计算可以得到各层材料的数量。

以上是一个简化的路面结构设计计算示例。

实际的路面结构设计过程更为复杂,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如地质条件、交通流量、交通组成等。

在实际的设计中,还需要进行各项试验和检测,以确保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路面结构设计计算

路面结构设计计算

7.2 路面结构设计7.2.1 路面结构设计步骤新建沥青路面按以下步骤进行路面结构设计:(1) 根据设计任务书和路面等级及面层类型,计算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的累计当量轴次和设计弯沉值。

(2) 按路基土类型和干湿状态,将路基划分为几个路段,确定路段回弹模量值。

(3) 根据已有经验和规范推荐的路面结构,拟定几中可能的路面结构组合及厚度方案,根据选用的材料进行配合比实验及测定结构层材料的抗压回弹模量、抗拉强度,确定各结构层材料设计参数。

(4) 根据设计弯沉值计算路面厚度。

对二级公路沥青混凝土面层和半刚性基层材料的基层、底基层,应验算拉应力是否满足容许拉应力的要求。

如不满足要求,或调整路面结构层厚度,或变更路面结构层组合,或调整材料配合比,提高材料极限抗拉强度,再重新计算。

7.2.2 路面结构层计算该路位于中原黄河冲积平原区,地质条件一般为a)第一层:冲积土;b)第二层:粘质土;c)第三层:岩石。

平原区二级汽车专用沥青混凝土公路,路面使用年限为12年,年预测平均增长率为6%。

(1)轴载分析本设计的累计当量轴次的计算以双轮组单轴载100kN为标准轴载,以BZZ-100表示。

标准轴载的计算参数按表7-1确定。

表7-1 标准轴载计算参数标准轴载 BZZ-100 标准轴载 BZZ-100标准轴载P(kN) 100 单轮传压面当量圆直径d(cm) 21.30轮胎接地压力p(MPa) 0.70 两轮中心距(cm) 1.5d表7-2 起始年交通量表车型小汽车解放CA15 东风EQ140 黄河JN162数量(辆/d) 1500 800 600 2001)以设计弯沉为指标及验算沥青层层底拉应力①轴载换算各级轴载换算采用如下计算公式:(7-1)式中:N1—标准轴载的当量轴次,次/日;ni—被换算车辆的各级轴载作用次数,次/日;P—标准轴载,kN;Pi—被换算车辆的各级轴载,kN;k—被换算车辆类型;C1—轴数系数,C1=1+1.2(m-1),m是轴数。

路面结构设计计算书

路面结构设计计算书

公路路面结构设计计算示例、刚性路面设计1 )轴载分析路面设计双轮组单轴载 100KN ⑴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及验算面层层底拉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

①轴载换算:双轴一双轮组时,按式i1.07 10 5 p°型;三轴一双轮组时,按式轴载换算结果如表所示N siN iP i 16100式中:N s——100KN 的单轴一双轮组标准轴载的作用次数;R —单轴一单轮、单轴一双轮组、双轴一双轮组或三轴一双轮组轴型i 级轴载的总重KN ;N i—各类轴型i 级轴载的作用次数;n—轴型和轴载级位数;i —轴一轮型系数,单轴一双轮组时,=1 ;单轴一单轮时,按式3 2.22 10 R0.43计算;g r44量在100 10 ~ 2000 10中,故属重型交通。

2) 初拟路面结构横断面由表3.0.1,相应于安全等级二级的变异水平为低~中。

根据一级公路、重交通等级和低级变异水平等级,查表446初拟普通混凝土面层厚度为24cm ,基层采用水泥碎石,厚20cm ;底基层采用石灰土,厚20cm 。

普通混凝土板的平面尺寸为宽 3.75m ,长5.0m 。

横缝为设传力杆的假缝。

式中: E t ――基层顶面的当量回弹模量, MP a ;E 0路床顶面的回弹模量,E x ――基层和底基层或垫层的当量回弹模量,E 1, E 2 ――基层和底基层或垫层的回弹模量, h x ――基层和底基层或垫层的当量厚度,注:轴载小于40KN 的轴载作用不计。

②计算累计当量轴次根据表设计规范,一级公路的设计基准期为0.17~0.22 取 0.2,g r 0.08,则 N N s (1 gj 1 36530年,安全等级为二级,轮迹横向分布系数30834.389 (1O.°8)——1365 0.2 6900125362 其交通E x h 2D xh ; E z h ;h x12 31500 0.2 124.700(MN(12D(WE t126.220.202 1500 0.202 5502 2 1025MP a0.202 0.202m 0)2( 14 3550 0.2(0.212m)112 4.7、亍 )3(10250.380m 1.51(牙) 匕00.45亠1 E 2h 20.2) 46.22 12 (1500 0.2550 0.21.51 (^) 0.4535E x 、0.551 1.44( )1 EE 1ah ;E °( -)3 4.165 0.3860.78635 E 1.44 (些)0.55 350.7861)14.1651025 丄( )3 212276MP a35s tc 3) 确定基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E s , E按式(B.1.5)计算基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如下:h 12E 1 h |E 2D x ――基层和底基层或垫层的当量弯曲刚度, h i ,h 2 ――基层和底基层或垫层的厚度,a b ――与E xE 有关的回归系数普通混凝土面层的相对刚度半径按式(B.1.3-2 )计算为:r 0.537h (E c 巳)30.537 0.24(31°°° 212 276户4)计算荷载疲劳应力按式(B.1.3),标准轴载在临界荷位处产生的荷载应力计算为:ps°.077r °.6h 2 0.077 0.679°'6 0.24 21.06°MP a因纵缝为设拉杆平缝,接缝传荷能力的应力折减系数 K r0.87。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新规范混凝土板厚度计算示例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新规范混凝土板厚度计算示例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新规范混凝土板厚度计算示例内容提要本文主要把《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中的计算每个示例,加上标题、要点、提示,便于学习和查阅.关键词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计算示例示例1 粒料基层上混凝土面板厚度计算要点(弹性地基单层板模型)序号路面结构厚度(m)备注1 普通水泥混凝土面层0.23 Fr=4.5 MPa2 级配碎石0。

20 E=300 MPa3 路基:低液限黏土查表E。

0.1—1 E=80 MPa距地下水位 1.2m,查表 E.0。

1—2 湿度调正系数0.75路床顶综合回弹模量 E=80×0.75=60 MPa(1)二级公路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 Ne=74。

8×104次中等交通荷载等级(2)板底当量回弹模量值 Et=120 MPa;(3)设计轴载 Ps=100 KN ;最重轴载 Pm=180 KN ;(4)设计厚度0.25m=计算厚度0。

24m+0.01m ;示例 2 水泥稳定粒料基层上混凝土面板厚度计算要点(弹性地基双层板模型)序号路面结构厚度(m) 备注1 普通水泥混凝土面层0.26 Fr=5。

0 MPa2 水泥稳定砂砾0。

20 E=2000 MPa3 级配砾石0。

18 E=250 MPa4 路基:低液限粉土查表E。

0.1-1 E=100 MPa距地下水位1.0m,查表E.0。

1-2 湿度调正系数0。

80路床顶综合回弹模量 E=100×0。

80=80 MPa(1)一级公路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 Ne=1707×104次重交通荷载等级;(2)板底当量回弹模量值 Et=125 MPa;(3)设计轴载 Ps=100 KN ;最重轴载 Pm=180 KN;(4)由面板、半刚性基层的弯曲刚度,求出路面结构总想对刚度半径rg,再计算面层、基层荷载、温度应力(下层板温度应力不需计算);(5)设计厚度0.27m=计算厚度0.26m+0。

路面结构计算

路面结构计算
新建路面的层数 : 4
路面设计弯沉值 : 27.58 (0.01mm)
路面设计层层位 : 4
设计层最小厚度 : 150 (mm)
层位 结 构 层 材 料 名 称 厚度 20℃抗压模量 标准差 15℃抗压模量 标准差 容许拉应力
停车站缓慢制动路段上沥青表面层材料的抗剪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四、交工验收弯沉值计算( 未考虑可靠度系数 )
层位 结 构 层 材 料 名 称 厚度 20℃抗压模量 标准差 综合影响系数
(mm) 平均值(MPa) (MPa)
沥青表面层材料的60℃抗压回弹模量标准差 20 MPa
按设计弯沉值计算设计层厚度 :
LD= 27.58 (0.01mm)
H( 4 )= 150 mm LS= 29.6 (0.01mm)
H( 4 )= 200 mm LS= 27.5 (0.01mm)
H( 4 )= 198 mm(仅考虑弯沉)
按容许拉应力计算设计层厚度 :
H( 4 )= 198 mm(第 3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设计要求)
H( 4 )= 198 mm(第 4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设计要求)
路面设计层厚度 :
路面营运第一年单向日平均当量轴次 : 1500
设计基准期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 : 7842828
属中等交通等级
路面设计交通等级为中等交通等级
交叉口设计基准期内同一位置停车的累计当量轴次 10
停车站设计基准期内同一位置停车的累计当量轴次 10
1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50 1600 50 1.25
2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70 1400 50 1.25
3 石灰粉煤灰碎石 320 1700 50 1.25

水泥路面结构设计计算书

水泥路面结构设计计算书

..第五章水泥混凝土路面5.1 交通量计算该段高速公路位于Ⅳ7 区。

设计为双向四车道。

5-1 表交通量计算表车型小客车2轴中客车2轴大客车2轴中货2轴中货2轴中货2轴大货车2轴大货车2轴大货车3轴特大货车3轴特大货车3轴特大货车4轴特大货车(半拖挂)4 轴特大货车(半拖挂)5轴特大货车(拖挂)6轴特大货车(拖挂)车轴p轴轮型Ne, i合计前轴11.51— 10 1.6E+08后轴23.51— 2前轴301— 189后轴551— 2前轴401— 1962501后轴951— 2前轴301— 1454后轴601— 2前轴401— 1607后轴601— 2前轴451— 1404286后轴951— 2前轴351— 110881844后轴1401— 2前轴501— 134127758后轴1551— 1前轴551— 129738522后轴1753— 2前轴501— 11114582后轴1002— 2前轴801— 116938092后轴1252— 2前轴801— 116842385后轴1352— 2前轴652— 120195815后轴1502— 2前轴852— 120096408后轴1402— 2前轴602— 1772660后轴1003— 2前轴702— 18439809后轴1303— 2..方向分配系数取0.5,车道分配系数取0.8,标准轴载 100kN,最重轴载 250kN。

16P in则 N S 0.5 0.8N iP Si 1=0.5 0.841764=16705.8其中:5.2 交通分析车辆轮迹横向分布系数取0.2,高速公路设计基准期为30 年,安全等级为一级,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为7.6%。

计算累计标准轴次:N s t3011 g r 116705.8 1 0.076N e365η365 0.20 1.28E 08g r0.076因为 1 106 1.28108,所以属于特重交通等级。

5.3 拟定方案根据交通等级,现拟定在干燥和中湿状态下,分别设计三种方案。

普通水泥【混凝土】路面厚度计算示例

普通水泥【混凝土】路面厚度计算示例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示例:普通水泥混凝土路面厚度计算示例公路自然区划II区拟新建一条二级公路,路基为粘质土,采用普通混凝土路面,路面宽9m。

经交通调查得知,设计车道使用初期标准轴载日作用次数为2100。

试设计该路面厚度。

解:1.交通分析由表3.0.1(课本16-20),二级公路的设计基准期为20年,安全等级为三级。

由表A.2.2(课本16-3),临界荷位处的车辆轮迹横向分布系数取0.39。

取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为5%。

按式(A.2.2)(课本16-4)计算得到设计基准期内设计车道标准荷载累计作用次数为属重交通等级。

公路等级纵缝边缘处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收费站0.17~0.22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行车道宽>7m 0.34~0.39 行车道宽≤7m0.54~0.622.由表3.0.1(课本16-20),相应于安全等级三级的变异水平等级为中级。

根据二级公路、重交通等级和中级变异水平等级,查表4.4.6(课本16-17),初拟普通混凝土面层厚度为0.22m。

基层选用水泥稳定粒料(水泥用量5%),厚0.18m。

垫层为0.15m低剂量无机结合料稳定土。

普通混凝土板的平面尺寸为宽4.5m,长5.0m。

纵缝为设拉杆平缝,横缝为设传力杆的假缝。

3.路面材料参数确定按表3.0.6(16-23、16-25),取普通混凝土面层的弯拉强度标准值为5.0MPa,相应弯拉弹性模量标准值为31GPa。

交通等级特重重中等轻水泥混凝土的弯拉强度标准值(MPa) 5.0 5.0 4.5 4.0钢纤维混凝土的弯拉强度标准值(MPa) 6.0 6.0 5.5 5.0查附录F.1(表16-14),路基回弹模量取30MPa。

查附录F.2(表16-27),低剂量无机结合料稳定土垫层回弹模量取600MPa,水泥稳定粒料基层回弹模量取1300MPa。

按式(B.1.5)(式16-53)计算基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如下:普通混凝土面层的相对刚度半径按式(B.1.3.2)(课本16-50b)计算为4.荷载疲劳应力 按式(B.1.3)(16-52a ),标准轴载在临界荷位处产生的荷载应力计算为因纵缝为设拉杆平缝,接缝传荷能力的应力折减系数k r =0.87。

路面结构设计计算示例

路面结构设计计算示例

课程名称:学生姓名:学生学号:专业班级:指导教师:年月日路面结构设计计算1 试验数据处理1.1 路基干湿状态和回弹模量1.1.1 路基干湿状态路基土为粘性土,地下水位距路床顶面高度0.98m~1.85m。

查路基临界高度参考值表可知IV5区H1=1.7~1.9m,H2=1.3~1.4m,H3=0.9~1.0m,本路段路基处于过湿~中湿状态。

1.1.2 土基回弹模量1) 承载板试验表1.1 承载板试验数据承载板压力(MPa)回弹变形(0.01mm)拟合后的回弹变形(0.01mm)0.02 20 100.04 35 250.06 50 410.08 65 570.10 80 720.15 119 剔除0.20 169 剔除0.25 220 剔除计算路基回弹模量时,只采用回弹变形小于1mm的数据,明显偏离拟合直线的点可剔除。

拟合过程如图所示:路基回弹模量:2101011000(1)4nii nii pDE lπμ===-=∑∑2)贝克曼梁弯沉试验表1.2 弯沉试验数据测点 回弹弯沉(0.01mm )1 1552 1823 1704 1745 1576 2007 1478 1739 172 10 207 11 209 12 210 13 172 14170根据试验数据:l =15.85(0.01mm)S =l20.56(0.01mm)式中:l ——回弹弯沉的平均值(0.01mm );S ——回弹弯沉测定值的标准差(0.01mm ); l i ——各测点的回弹弯沉值(0.01mm ); n ——测点总数。

根据规范要求,剔除超出(2~3)l S ±的测试数据,重新计算弯沉有效数据的平均值和标准差。

计算代表弯沉值:1174.79 1.64515.85200.86(0.01mm)a l l Z S -=+=+⨯= lZ a 为保证率系数,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取2.0,二、三级公路取1.645,四级公路取1.5。

路面结构设计计算书有计算过程的

路面结构设计计算书有计算过程的

公路路面结构设计计算示例一、刚性路面设计交通组成表1)轴载分析路面设计双轮组单轴载100KN⑴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及验算面层层底拉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

①轴载换算:?i?N?N??iis100??1i?N s式中:——100KN的单轴—双轮16P n??组标准轴载的作用次数;P i—单轴—单轮、单轴—双轮组、双轴—双轮组或三轴—双轮组轴型i级轴载的总重KN;N i i 级轴载的作用次数;—各类轴型n—轴型和轴载级位数;43.?0?3??P10.22??2ii计算;;单轴—单轮时,按式—轴—轮型系数,单轴—双轮组时,=1ii22.?0?0.228??5??P?10.?224?1.07?10P;三轴—双轮组时,按式计算。

双轴—双轮组时,按式iiii~ 1 ~注:轴载小于40KN的轴载作用不计。

②计算累计当量轴次?是根据表设计规范,一级公路的设计基准期为30年,安全等级为二级,轮迹横向分布系数08?0.g,则,0.17~0.22取0.2r????t30365?1g)?(N1?1?0.08)?834.389?(1rs?261.23565?0.2?690?N0??3通交其e08.g0r4410~2000?100?10中,故属重型交通。

量在2)初拟路面结构横断面中。

根据一级公路、重交通等级和低级变异水平等3.0.1,相应于安全等级二级的变异水平为低~ 由表。

底基层采用石灰土,厚20cm查表4.4.6 初拟普通混凝土面层厚度为24cm,基层采用水泥碎石,厚20cm;级,5.0m。

横缝为设传力杆的假缝。

普通混凝土板的平面尺寸为宽3.75m,长EE,)确定基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3tcs MP?1500EMP.0E?35MP550E?查表的土基回弹模量,水泥碎石,石灰土a1a0a24MP.0f?5MP?103.1?E acacm,设计弯拉强度:结构层如下:水泥混凝土24cm×水泥碎石20cm石灰土20cm)计算基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如下:按式(B.1.52222EhE?h?5500..2020?1500?02112E???1025MPax2222h?h0.20?0.2021332)hhh?Eh(E11?1212211D???(?)x12124EhEh212133211.2)(0.2?01500?.22550?0.0?1??)(??121241500?0.2550?0.2?4.700(MN?m)11D127.12?4x m0.380?()?h(?)33x1025E x~ 2 ~??E1025??45.?0?0.45x165.?4?1?1.51?())?6.a?622?1?1.51(.22????35E????0E1125550?0.55.?x786.44(0.?1.44?()?)?1b?1?135E011E1025786b0.x MP?()?212)?4.165?0.386.276EE?ah(?3533ax0t35E0MPE a——基层顶面的当量回弹模量,式中:;t E——路床顶面的回弹模量,0E ——基层和底基层或垫层的当量回弹模量,x EE,——基层和底基层或垫层的回弹模量,21h——基层和底基层或垫层的当量厚度,x D——基层和底基层或垫层的当量弯曲刚度,x hh,——基层和底基层或垫层的厚度,21Eb?a——与有关的回归系数x E0普通混凝土面层的相对刚度半径按式(B.1.3-2)计算为:??31000m?0.537?0.24?(679)r?0.537h()?0.33c276.E212t?)计算荷载疲劳应力11E4p,标准轴载在临界荷位处产生的荷载应力计算为:B.1.3 按式()2?20.60.6??MP060?24r?0.h1?0.077?0.679.0?.077aps87.K?0。

路面结构设计及计算

路面结构设计及计算

路面结构设计及计算路面结构设计及计算7.1 轴载分析路面设计以双轴组单轴载100KN 作为标准轴载a.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及验算沥青层层底拉应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

(1)轴载换算轴载换算采用如下的计算公式:35.421?=P P N C C N i i (7.1)式中: N —标准轴载当量轴次,次/日i n —被换算车辆的各级轴载作用次数,次/日 P —标准轴载,KNi p —被换算车辆的各级轴载,KN K —被换算车辆的类型数1c —轴载系数,)1(2.111-+=m c ,m 是轴数。

当轴间距离大于3m 时,按单独的一个轴载计算;当轴间距离小于3m 时,应考虑轴数系数。

2c :轮组系数,单轮组为6.4,双轮组为1,四轮组为0.38。

轴载换算结果如表所示:表7.2 轴载换算结果表注:轴载小于25KN 的轴载作用不计。

(2)累计当量轴数计算根据设计规范,一级公路沥青路面的设计年限为15年,四车道的车道系数η取0.40,γ =4.2 %,累计当量轴次:][γηγ13651)1(N N t-+=[]次)(.5484490042.040.0327.184********.0115=-+=(7.2) 验算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的累计当量轴次 b.轴载换算验算半刚性基底层底拉应力公式为81'2'1')(∑==ki i i P pn c c N (7.3) 式中:'1c 为轴数系数,)1(21'1-+=m c'2c 为轮组系数,单轮组为1.85,双轮组为1,四轮组为0.09。

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注:轴载小于50KN 的轴载作用不计。

[]γηγ'13651)1(N Nte-+=次3397845%042.040.0313.13473651%)042.01(15=-+=7.2 结构组合与材料选取由上面的计算得到设计年限内一个行车道上的累计标准轴次约为700万次左右,根据规范推荐结构,路面结构层采用沥青混凝土(15cm )、基层采用石灰粉煤灰碎石(厚度待定)、底基层采用石灰土(30cm )。

沥青路面结构设计计算案例

沥青路面结构设计计算案例

H
K i 1
h
n 1
K 0.9
1500 550 0 . 9 6 25 28.5 6 39.228 14.668 59.896cm 1000 1000
0.9
• ②求层底最大拉应力
E 2 1400 h 9.107 因为 m m1 m2由 0.86, 0.78查P362 图14 18 10.65 E1 1800 查主图得< 0交点落在 0线下方,故 m< 0为压应力
第13章 沥青路面设计算例
• 例1 甲乙两地之间计划修建一条四车道的一 级公路,在使用期内交通量的年平均增长率为 10%。该路段处于IV7区,为粉质土,稠度为 1.00,沿途有大量碎石集料,并有石灰供给。 预测该路竣工后第一年的交通组成如下表所示, 试进行路面结构设计。
轴载换算结果表(弯沉)
车 型 三菱T653B 前轴 后轴 Pi(KN) 29.3 48.0 C1 1 1 C2 6.4 1 ni(次/日) 300 300
E0 h 4 40 由 0.38, 0.03查扇形图得K 1 1.4 10.65 E 2 1200
4.19 C 已知C,所以K2 0.47 K1 6.351.4 E0 40 h 4 由K2 0.47, 0.03, 0.38查梅花图得 E2 1200 10.65 H 5.5,所以H 5.5 10.655.5 58.575 E3 E4 2.4 E5 2.4 2.4 H h2 h3 h4 h5 E2 E2 E2 1000 1500 550 2.4 2.4 2.4 58.575 5 6 25 h5 1200 1200 1200 h5 28.5cm
m< 0.3145 满足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名称:学生:学生学号:专业班级:指导教师:年月日路面结构设计计算1 试验数据处理1.1 路基干湿状态和回弹模量1.1.1 路基干湿状态路基土为粘性土,地下水位距路床顶面高度0.98m~1.85m。

查路基临界高度参考值表可知IV5区H1=1.7~1.9m,H2=1.3~1.4m,H3=0.9~1.0m,本路段路基处于过湿~中湿状态。

1.1.2 土基回弹模量1) 承载板试验表1.1 承载板试验数据承载板压力(MPa)回弹变形(0.01mm)拟合后的回弹变形(0.01mm)0.02 20 100.04 35 250.06 50 410.08 65 570.10 80 720.15 119 剔除0.20 169 剔除0.25 220 剔除计算路基回弹模量时,只采用回弹变形小于1mm的数据,明显偏离拟合直线的点可剔除。

拟合过程如图所示:路基回弹模量:2101011000(1)4nii nii pDE lπμ===-=∑∑2)贝克曼梁弯沉试验表1.2 弯沉试验数据测点 回弹弯沉(0.01mm )1 1552 1823 1704 1745 1576 2007 1478 1739 172 10 207 11 209 12 210 13 172 14170根据试验数据:l =∑ll l=155+⋯+17014=178.4315.85(0.01mm)S ==s =√∑(ll −l )2l −1=20.56(0.01mm)式中:l ——回弹弯沉的平均值(0.01mm );S ——回弹弯沉测定值的标准差(0.01mm ); l i ——各测点的回弹弯沉值(0.01mm ); n ——测点总数。

根据规要求,剔除超出(2~3)l S ±的测试数据,重新计算弯沉有效数据的平均值和标准差。

计算代表弯沉值:1174.79 1.64515.85200.86(0.01mm)a l l Z S -=+=+⨯=l 1=l +l l l =178.43+1.645×20.56=212.25Z a 为保证率系数,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取2.0,二、三级公路取1.645,四级公路取1.5。

土基的回弹模量:220201220.70106.5(1)(10.35)0.71246.3(MPa)200.860.01p E l δμα⨯⨯=-=⨯-⨯=⨯1.2 二灰土回弹模量和强度 1.2.1 抗压回弹模量二灰土抗压回弹模量为:735MPa 。

1.2.2 f50mm×50mm试件劈裂试验表1.3 二灰土试件劈裂试验数据f50mm×50mm试件劈裂试验最大荷载(N )2t PDhσπ=(kPa ) 处理结果有效数据平均值t σ(kPa ) 250.57 有效数据样本标准差S (kPa )12.07 变异系数C v (%)4.82变异系数应小于6%,否则可在剔除偏差较大的数据后,重新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差。

设计值为:1.645247.22 1.64514.57223.25(kPa)t td S σσ=-=-⨯=σtd =t σ−1.645s=250.57−1.645×12.07=230.71(kpa )1.3 二灰稳定砂砾回弹模量和强度 1.3.1 二灰稳定砂砾回弹模量二灰稳定砂砾回弹模量为:1530MPa 。

1.3.2 二灰稳定砂砾f100mm×100mm试件劈裂试验表1.4 二灰砂砾试件劈裂试验数据f100mm×100mm试件劈裂试验 最大荷载(N )DhPt πσ2=(kPa ) 处理结果有效数据平均值t σ(kPa ) 724.10 有效数据样本标准差S (kPa )37.70 变异系数v C (%) 5.2变异系数应小于10%,否则可在剔除偏差较大的数据后,重新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差。

设计值为:1.645628.34 1.64536.11568.94(kPa)t td S σσ=-=-⨯=σtd =t σ−1.645s=724.10−1.645×37.70=662.08(kpa )1.4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回弹模量和强度 1.4.1 抗压回弹模量20℃时抗压回弹模量:1079(MPa)15℃时抗压回弹模量:1606(MPa)1.4.2 15℃时 f101.6mm×63.5mm试件劈裂试验表1.5 沥青混凝土试件劈裂试验数据f101.6mm×63.5mm试件劈裂试验最大荷载(N )DhPt πσ2=(kPa ) 处理结果有效数据平均值t σ(kPa ) 1012.62 有效数据样本标准差S (kPa )59.5 变异系数v C (%)5.2设计值取为:996.18(kPa)t td σσ==σtd =t σ=1012.62(kpa )1.5 水泥混凝土抗折强度表1.6 水泥混凝土试件弯拉强度试验数据组别试件 极限荷载(kN )2cm Plf bh =(kPa ) 处理结果 1139 4933.3 选用 2 39 5067.7 选用 3 385333.3 选用 有效数据平均值cm f = 5111.1(kPa )2139 5600.0 选用 2 39 5733.3 选用 3395466.7选用有效数据平均值cm f =5600.0(kPa )一组3个试件,以3个试件测值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值。

如任一个测值与中值的差值超过中值的15%时,则取中值为测定值。

如有两个测值与中值的差值均超过上述规定时,则该组试验结果无效。

因此第1组测定值为5.11MPa ,第2组测定值为5.60MPa 。

一般情况下,用于路面设计的弯拉(抗折)强度标准值可取多组测定值的代表强度:r a cm f f Z S -=-因试验数据仅有2组,弯拉强度标准值f r 按规要求取5.0MPa 。

2 沥青路面设计2.1 轴载分析该道路的交通组成情况如表2.1所示。

表2.1 交通组成表车型 前轴重 后轴重 后轴数 后轴轮组数 后轴距(m )交通量解放 CA10B 19.40 60.85 1 双 — 解放 CA390 35.00 70.15 1 双 — 东风 EQ140 23.70 69.20 1 双 — 黄河 JN150 49.00 101.60 1 双 — 黄河 JN253 55.00 66.00 2 双 < 3 长征 XD980 37.10 72.65 2 双 < 3 日野 ZM440 60.00 100.00 2 双 < 3 日野 KB222 50.20 104.30 1 双 — 太拖拉 138 51.40 80.00 2 双 < 3 小客车2.1.1 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及验算沥青层层底拉应力的累计当量轴次沥青路面设计以单轴双轮组 B ZZ —100kN 作为标准轴载。

1) 轴载换算轴载换算采用如下计算公式:4.35121ki i i P N C C N P =⎛⎫= ⎪⎝⎭∑式中:N —标准轴载当量轴次,次/日;N i —被换算车辆的各级轴载作用次数,次/日; P —标准轴载,kN ;P i —被换算车辆的各级轴载,kN ; k —被换算车辆的类型数;1C —轴载系数,11 1.2(1)C m =+-,m 为轴数。

当轴间距离大于3m 时,按单独的一个轴载计算,当轴间距离小于3m 时,应考虑轴数系数。

2C —轮组系数,单轮组为6.4,双轮组为1,四轮组为0.38。

轴载换算结果如表2.2所示。

表2.2 轴载换算表(一)车型i P1C2Ci N35.421⎪⎭⎫⎝⎛P P N C C i i解放 CA10B 后轴 60.85 1 1 解放 CA390前轴 35.00 1 6.4 后轴 70.15 1 1 东风 EQ140 后轴 69.20 1 1 黄河 JN150前轴 49.00 1 6.4 后轴 101.60 1 1 黄河 JN253前轴 55.00 1 6.4 后轴 66.00 2.2 1 长征 XD980前轴 37.10 1 6.4 后轴 72.65 2.2 1 日野 ZM440前轴 60.00 1 6.4 后轴 100.00 2.2 1 日野 KB222前轴 50.20 1 6.4 后轴 104.30 1 1 太拖拉 138前轴 51.40 1 6.4后轴80.002.21合计备注:轴载小于25kN 的轴载作用不计。

2) 累计当量轴次计算根据设计规,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设计年限为 15年,六车道的车道系数是0.3~0.4,取0.35,γ = 5.3%,累计当量轴次:115[(1)1]365[(10.053)1]3657593.960.350.05321412917t e N N γηγ+-⨯⨯=+-⨯⨯⨯==次2.1.2 验算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的累计当量轴次1) 轴载换算验算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公式为:8''121ki i i P N C C N P =⎛⎫= ⎪⎝⎭∑'式中:'1C —轴组系数,'112(1)C m =+-;'2C —轮组系数,单轮组为18.5,双轮组为1,四轮组为0.09。

计算结果如表2.3所示。

表2.3 轴载换算表(二)车型i P '1C'2Ci N8''12i i P C C N P ⎛⎫ ⎪⎝⎭解放 CA10B 后轴 60.85 1 1 解放 CA390 后轴 70.15 1 1 东风 EQ140 后轴 69.20 1 1 黄河 JN150 后轴 101.60 1 1 黄河 JN253前轴 55.00 1 18.5 后轴 66.00 3 1 长征 XD980 后轴 72.65 3 1 日野 ZM440前轴 60.00 1 18.5 后轴 100.00 3 1 日野 KB222前轴 50.20 1 18.5 后轴 104.30 1 1 太拖拉 138前轴 51.40 1 18.5后轴80.0031合计备注:轴载小于 50kN 的轴载作用不计。

2) 累计当量轴数计算根据设计规,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设计年限为 15年,六车道的车道系数是 0.3~0.4,取 0.35,γ = 5.3%,累计当量轴次:''115[(1)1]365[(10.053)1]3656254.890.350.05317637101t eN N γηγ+-⨯⨯=+-⨯⨯⨯==次2.2 路面结构组合设计本道路位于IV5区,地下水位较高,所以需要考虑干燥(中湿)和潮湿(过湿)两种情况进行路面结构设计。

2.2.1 路基干燥(中湿)情况沥青路面结构根据本地区的路用材料、已有的工程经验和典型路面结构,拟定了两个路面结构方案。

根据各结构层的混合料类型、最小施工厚度、施工机具等因素,初步确定了各结构层厚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