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基础(叠加定理)教案
电路基础(叠加定理)教案
电路基础(叠加定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路中叠加定理的概念。
2. 使学生掌握叠加定理的运用方法。
3. 培养学生分析电路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叠加定理的定义及其适用范围。
2. 叠加定理的证明。
3. 叠加定理在实际电路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叠加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2. 电路中电压和电流的叠加计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叠加定理的理论基础。
2. 通过示例电路分析,让学生掌握叠加定理的应用。
3. 利用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电路基础知识,引入叠加定理的概念。
2. 讲解:详细讲解叠加定理的定义、证明和应用。
3. 示例分析:分析实际电路图,运用叠加定理计算电压和电流。
4.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验对叠加定理的掌握程度。
5.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叠加定理在电路分析中的重要性。
教案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叠加定理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在实际电路图中运用叠加定理的能力。
3. 考察学生对电路分析方法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拓展1. 介绍叠加定理在复杂电路分析中的应用。
2. 探讨叠加定理在其他学科领域的应用。
八、教学资源1. 电路图例。
2. 叠加定理的相关教材和参考书。
3. 网络资源:电路叠加定理的解析和案例。
九、教学建议1. 在讲授叠加定理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举例说明其应用。
2. 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疑惑。
3. 课后布置适量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十、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兴趣。
2. 关注学生对叠加定理的掌握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3. 总结本节课的优点和不足,为后续教学提供借鉴。
十一、教学互动1.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提问,促进师生之间的问答互动。
2.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共同分析电路图,加深对叠加定理的理解。
3. 开展课堂小测验,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叠加定理教案
叠加定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理解:使学生了解叠加定理的基本概念,理解叠加定理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
2. 技能与操作:使学生能够应用叠加定理分析含有多个独立电源的线性电路,求解电路中任意支路的电压或电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 叠加定理的基本概念及其适用条件。
- 叠加定理的应用步骤和计算方法。
2. 难点:- 叠加定理的适用条件的理解和运用。
- 复杂电路中叠加定理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 教材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相关的电路分析教材和参考书供学生参考学习。
2. 多媒体教学工具:如投影仪、电脑等,用于展示电路图和示例分析过程。
3. 实验室设备:如有条件的话,可安排学生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相结合。
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展示电路图和示例分析过程,使用黑板和粉笔进行板书和解题示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回顾线性电路的基本性质和特点,引出叠加定理的概念和重要性。
- 举例说明叠加定理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及其优点。
2. 新课讲解- 阐述叠加定理的定义:在任意线性电路中,当存在多个独立电源共同作用时,任意支路的电压或电流都可以看作是由这些独立电源单独作用时的电压或电流的叠加。
- 强调叠加定理的适用条件:电路必须是线性的,且独立电源之间不能互相影响。
- 讲解叠加定理的应用步骤:首先分别考虑每个独立电源单独作用时的情况,然后将其结果叠加起来,得到最终的电压或电流值。
3. 示例分析- 选择一个典型的电路图,演示如何应用叠加定理进行分析。
- 分别计算每个独立电源单独作用时电路中的电压或电流,并记录结果。
- 将各个独立电源单独作用时的结果叠加起来,得到最终的电压或电流值,并与真实值进行比较验证。
4. 学生练习- 布置几道典型的练习题,让学生自行练习应用叠加定理分析电路。
“叠加定理”教学设计
“叠加定理”教学设计【摘要】本文介绍了关于“叠加定理”教学设计的内容。
在概述了本文要讨论的内容,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
在讨论了教学设计原则、教学方法、案例分析、评估方式和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原则包括了根据学生特点和学习目标进行设计,教学方法包括了课堂讲解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
案例分析部分通过具体案例展示了叠加定理的应用。
评估方式包括了考试和实践操作的评估。
在总结了本文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反思并展望了未来对“叠加定理”教学设计的进一步研究和改进方向。
【关键词】关键词: 叠加定理, 教学设计, 引言, 研究背景, 研究目的, 教学设计原则,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 评估方式, 教学反思, 总结反思, 展望未来.1. 引言1.1 引言概述叠加定理是数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它在向量、波动、电磁场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叠加定理,我们可以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为简单的部分,进而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向学生传授叠加定理的知识和应用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科学的教学原则和方法,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叠加定理的概念和运用技巧。
通过对学生的评估和教学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也会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本次教学实践,我们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
1.2 研究背景叠加定理是一种重要的数学定理,常用于解决关于向量的问题。
在学习向量叠加定理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
有必要对叠加定理的教学设计进行深入研究,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理解水平。
叠加定理作为数学领域中的重要定理,涉及到向量的叠加和合成,是进阶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
由于抽象性和复杂性较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感到困惑和无法理解。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局限于纸上的笔算,缺乏实际应用和案例分析,导致学生对叠加定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欠缺。
《电工基础》教案2-10叠加定理
第周第课时月日课题叠加定理
知识目标了解叠加定理
能力目标掌握叠加定理的应用条件
教学内容及组织教法
[课题引入]1、提问相关知识2、引入本节课题
[新课内容](以讲解为主)
电路的参数不随外加电压及通过其中的电流而变化,即电压和电流成正比的电路,叫做线性电路。
叠加定理是反映线性电路基本性质的一个重要定理。
在小下图所示电路中,根据基尔霍夫第二定律∑U=0,由a图得
这说明a图所示电路中的电流I,可以看成E1单独作用时产生的电流I'与E2单独作用时产生的电流I”合成的结果。
解复杂电路时,可将其化解成几个简单电路来研究,然后将计算结果叠加,求得原来电路的电流、电压,这个定理就是叠加定理,即在有多个电动势的线性电路中,任一支路的电流等于电路中各个电动势单独作用该电路时,在该支路中所产生电流的代数和。
【例题】在下图(a)所示电路中E1=12 V,E2=6V,R l=R2=R3=2Ω,用叠加定理求各
支路电流I1、I2和I3。
解:(1)将复杂电路分解成几个简单电路,有几个电动势就分解为几个具有单一电动势的简单电路,并标出电流参考方向,如b图、c图所示。
(2)对简单电路分析、计算,求出单一电动势作用时的各支路电流。
在b图中,E1单独作用时
特别应当指出的是叠加定理只适用于线性电路,只能用来计算电流和电压,不能计算功率。
[复习与巩固]
1、复述本节要点
2、练习
课后语。
叠加定理的课程设计
叠加定理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叠加定理的基本概念,了解其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
2. 学生能够运用叠加定理解决简单的线性电路问题,计算电路中各元件的电压和电流。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正确绘制电路图,并进行有效的电路分析。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验证叠加定理的正确性,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电路分析产生兴趣,培养积极主动探索科学问题的精神。
2.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增强集体荣誉感。
3. 学生认识到叠加定理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高二年级物理电学部分,以叠加定理为核心内容,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学生特点:高二年级学生对电路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具备基本的电路分析能力,但独立解决问题和实验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问题导入、案例分析、实验验证等教学环节,使学生在掌握叠加定理的基础上,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以叠加定理为核心,包括以下部分:1. 叠加定理的基本概念:介绍叠加定理的定义、原理和应用范围,让学生理解叠加定理在电路分析中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教材第3章第2节“叠加定理及其应用”。
2. 电路图的绘制与分析:教授如何正确绘制电路图,运用叠加定理对电路进行分析,求解各元件的电压和电流。
教学内容:教材第3章第3节“电路图绘制与叠加定理应用实例”。
3. 实验操作与验证: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叠加定理的正确性,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教材第3章第4节“叠加定理的实验验证”。
4. 案例分析与讨论:分析实际电路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叠加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教材第3章第5节“叠加定理在实际电路中的应用”。
教学安排和进度:第1课时:叠加定理的基本概念;第2课时:电路图的绘制与分析;第3课时:实验操作与验证;第4课时:案例分析及讨论。
叠加定理教案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Ⅰ第一环节:【直观演示感性积累激发兴趣】(13分钟)导入语:“在复杂电路中,我们应用基尔霍夫定律可以求得支路电流的大小,但没有揭示出电路电流的合成规律,这节课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做一做〗根据实验电路图1,变换开关S1、S2,形成三个电路:电源E1单独工作,测R1、R2、R3支路电流,用I1′、I2′、I3′表示;电源E2单独工作,测R1、R2、R3支路电流,用I1〞、I2〞、I3〞表示;两电源E1、E2共同工作,测R1、R2、R3支路电流,用I1、I2、I3表示。
把所测数据按要求填入表中。
实验电路图1数据表第二环节:【亲历探究获知练能体验成功】(5分钟)〖看一看〗我们发现各支路电流有如下规律。
I1 = I1′+I1〞= 5A (1)(R1支路电流)I2 = I2′+I2〞= 4A (2)(R2支路电流)I3 = I3′-I3〞=1A (3)(R3支路电流)E1=17V 单独工作E2=17V单独工作E1、E2共同工作I1′4A I1〞1A I15AI2′2A I2〞2A I24AI3′2A I3〞1A I31A承前启后,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学生明确了知识的结构体系,同时也提出了科学探究的目标,为演示实验奏响了前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习动力。
为抽象叠加定理的概念做好铺垫。
出于这一目的,实验选择了相对较为省时的教师演示。
发现规律Ⅲ再次分析规律:式(1),说明了R1支路电流I1的合成量是:分量电流I1′和分量电流I1〞的和。
式(2),说明了R2支路电流I2的合成量是:分量电流I2′和分量电流I2〞的和。
式(3),说明了R3支路电流I3的合成量是:分量电流I3′和分量电流I3〞的差。
可见,在复杂直流电路中,原命题各支路电流是:所有电源独用时支路电流的代数和。
同理也可适用于的多电源复杂直流电路。
结论,实质上是电工中的一个重要的定理—叠加定理。
第三环节:【范例引导求解电路学以致用】(10分钟)〖想一想〗电路图2分解(原图a、分图b、分图c)设置电阻参数:已知:E1=12V E2=6V。
叠加定理课程设计
叠加定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叠加定理的基本概念,理解其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2. 使学生能够运用叠加定理解决简单电路问题,计算出各个元件的电压和电流;3. 培养学生对电路原理图的识别和分析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叠加定理进行电路分析的技巧,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2. 培养学生通过画图、列方程等方法解决实际电路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学会在小组讨论中分享观点和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探索电路世界的欲望;2.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养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3. 引导学生认识到电子技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创新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以叠加定理为核心内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学生特点:学生为高中二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基础和电路知识,对电子技术有一定的好奇心。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课程目标。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叠加定理的基本概念及原理;- 电路分析方法概述;- 叠加定理的定义及适用条件;- 叠加定理的数学表达式。
2. 叠加定理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实例;- 线性电路的电压和电流分析;- 串联、并联电路的叠加定理应用;- 复杂电路的简化与分析。
3. 电路图识别与绘制;- 元件符号的认识和绘制;- 电路图的识别与分析;- 电路图绘制的基本技巧。
4. 解题方法与技巧;- 方程组的建立与求解;- 电路分析中的等效变换;- 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的策略。
5. 实践操作与实验;- 搭建简单电路,验证叠加定理;- 实际电路分析与测量;- 实验报告的撰写与交流。
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
电路基础(叠加定理)教案
电路基础(叠加定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路中的叠加定理的概念和原理。
2. 使学生能够运用叠加定理分析电路,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叠加定理的定义和原理。
2. 叠加定理的应用方法和步骤。
3. 叠加定理在实际电路分析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叠加定理的概念和原理。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电路案例体会叠加定理的应用。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电路图和实验设备。
2. 相关电路案例和问题。
3. 投影仪和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电路案例,引导学生思考电路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2. 新课:讲解叠加定理的概念和原理,解释其在电路分析中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实际电路案例,运用叠加定理进行分析,解决问题。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问题解决方法和经验。
5. 总结:对叠加定理的概念、原理和应用进行总结,强调其在电路分析中的作用。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教学反思:对本次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叠加定理的理解程度。
2. 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运用叠加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布置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课后作业:1. 请学生完成电路图的叠加定理分析,写出分析过程和最终结果。
2.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思考叠加定理在实际中的应用场景。
八、课程拓展:1. 介绍叠加定理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信号处理、通信系统等。
2. 探讨叠加定理的局限性,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克服这些局限性。
九、教学建议:1. 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2.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叠加定理(电路、电工原理)
电 源 作 : uS = 0 →短 压 不 用 路 电 源 作 : iS = 0 →开 流 不 用 路
注意:1)只适用于线性电路,不适用于非线性电路 2)代数和叠加,以原电路参考方向为准(一致+,相反-) 3)只能计算电压 、电流,不能计算功率
I1 = I + I
/ 1 /
// 1 //
I2 = I
2 /
+ I2
P 1 ≠ I R1 + I R1 R
/2 1
// 2 1
I3 = I3 + I3
//
齐性定理: 在线性电路中,当所有激励都同乘以或除以K 在线性电路中,当所有激励都同乘以或除以K 则响应也同乘以或除以K 则响应也同乘以或除以K 仅有一个激励时, 仅有一个激励时,响应必与激励成比例
三、实验设备
五、实验报告要求
1.根据实验数据表格,进行分析、比较、归纳、 根据实验数据表格,进行分析、比较、归纳、 总结实验结论,即验证线性电路的叠加性与齐次性。 总结实验结论,即验证线性电路的叠加性与齐次性。 2.各电阻器所消耗的功率能否用叠加原理计算得出? 各电阻器所消耗的功率能否用叠加原理计算得出? 试用上述实验数据,进行计算并作结论。 试用上述实验数据,进行计算并作结论。
叠加定理: 叠加定 在任何一个由多个独立源共同作用的线性电路 线性电路中 在任何一个由多个独立源共同作用的线性电路中, 任一支路的电流(或电压) 任一支路的电流(或电压)等于各个独立源单独作用 时,在该支路中所得电流(或电压)的叠加。 在该支路中所得电流(或电压)的叠加。 当某一独立源单独作用时,其他独立源均不作用。 当某一独立源单独作用时,其他独立源均不作用。
1.电路分析实验箱 1.电路分析实验箱 2.直流毫安表 2.直流毫安表 3.数字万用表 3.数字万用表 一台 一台 一台
叠加定理教案
叠加定理教案叠加定理是流体静力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它是指当流体静止时,分别在不同位置施加的压强可以叠加得到总的压强。
在课堂上,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展示这个定理的实际应用。
教学目标:1. 了解叠加定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理解叠加定理在实际流体静力学问题中的应用。
3. 能够运用叠加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叠加定理的概念和原理。
2. 叠加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实验装置:透明的试管、水、橡皮管、注射器、压力计。
2. 实验材料:小球、水。
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叠加定理的概念,例如:“当我们在一个容器中放入水和小球时,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学生可能回答“水会被顶起,小球会沉下去”。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
步骤二:理论解释通过讲解流体静力学的基本原理,如密度、压强和液体的自重等,解释为什么会出现水被顶起和小球被顶下的现象。
最后引出叠加定理的概念,即在静止的流体中,受力的叠加可以得到总的结果。
步骤三:实验演示1. 准备实验装置,并解释实验流程。
2. 将透明的试管充满水,放入一个小球。
3. 用橡皮管连接注射器和试管,并保证系统封闭。
4. 用逐渐增加注射器中水的压力,观察小球的运动情况。
5. 记录压力计上的读数,并观察小球的浮沉情况。
步骤四:实验分析通过实验结果的观察和数据的分析,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实验中的压力加上重力可以得到小球所受的总的压强,而小球的浮沉情况与总的压强大小有关。
步骤五:课堂练习通过一些实际问题的分析,让学生运用叠加定理解决简单的流体静力学问题。
步骤六:总结总结叠加定理的重要性和应用,并强调它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
同时,鼓励学生多进行实验探究,深化对叠加定理的理解。
教学延伸:1. 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探究叠加定理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
2. 引导学生思考叠加定理的局限性,并讨论其他流体静力学相关的定理和原理。
以上是一份关于叠加定理的教案,通过实验演示和课堂讨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叠加定理的概念和原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叠加定理教案
作
习有重要作用,因而
在这里要进行比较,
业
以加深印象。
板
书
叠加定理内容
设
适用范围
叠加定理
例题 解题步骤
计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附表
实验记录表
项 目 I1
I2
I3
I1′ I2′ I3′ I1″ I2″ I3″
结果
A
A
A
A
A
A
A
A
A
测量 结果
I1 与 I1′、 I1″的关系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图 b)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新
I1″
I2″
I3″
R1
R2
R3
授
E2
.
实
验 教
引
入 学定
理
内 过
容
新 程
授 定 理 的 应 用
.
(图 C)
这就是我们要学的叠加定理。 [板书]叠加定理内容:
由线性电阻和多个电源组成的线性电路中, 任何一个支路中的电流(或电压)等于各个电源 单独作用时,在此支路中所产生的电流(或电压) 的代数和。
.
师生分析:图(一)中各支路电流是由电源 E1、 E2 共同作用的效果,如果知道了 E1 单独作用时, 在各支路中产生的分电流,又知道了 E2 单独作 用时,各支路中产生的分电流,那么可否这样 猜想:各支路电流等于这两个分电流之和?带 着这个猜想我们来做个实验。
(教师要求学生利用桌面器材,按照实验图连
接后,检查电路连接情况) 实验前提示学生:
特别要弄清流入电流表的电流方向与表针偏 转方向二者的关系。 [多媒体显示]实验图
《叠加定理教学设计》
六、板书
七、教学过程结构(教学程序)
教学环节
教师的活动(详细记录)
难点
1、叠加定理的分析方法。
2、叠加定理与传统分析方法的区别。
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点
五、教学媒体(资源)选择
知识点
学习目标层次
媒体类型
媒体的教学作用
媒体的使用方式
叠加定理的分析方法
能准确阐述叠加定理的分析方法
ppt、教材
让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
通过比较与回顾进行导入,再进行理论定性分析和计算。Ppt室友辅助作用。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序号重点
1、叠加定理的适用范围。
2、叠加定理的分析方法。
3、叠加定理与传统分析方法的区别。
这是本堂课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
1、以教师使用ppt进行理论分析和计算的方式,学生学会叠加定理的分析方法。
2、以教师辅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实验操作,对串联型稳压电路的参数进行测试。
实验操作得到实际数据,对理论知识点进行证实。
1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自定义。
ppt在(1)环节通过电路图的展示,能展示对学生的分析要求。
学生能够通过比较,真实地体会不同功能由电路产生。
第三节:叠加定律教案
.如图所示,通过2Ω中的电流是)
A.2A B.-2A C.4A D.0 .用叠加定理求3Ω电阻上电流,电路如图所示。
、电路如题66图所示,用叠加定理求
.电路如图所示,已知U S2=
与2相连时,电表读数为
、电路如图所示,已知R1=1 Ω,其余电阻的阻值未知。
当
;当I S=-1A、U S=6 V时,测得
=1A、U S=3V时,根据叠加定理计算
此时,恒压源U S的功率是多少?并判断其状态是供能还是耗能。
、如图,当US1单独作用时,电阻R
耗的功率为90W。
则当两电源共同作用时
__________W。
.
、当1 A电流源单独作用时,电压表的读数为
压表的读数为2 V。
若将5 V
则电压表的读数为?
10、在图所示方框图中,N0是一线性无源网络。
当
1=10 V, I2=0 A时,U2=1 V
图所示电路,US1、US2参数未知,此时测得电阻
单独作用时,电阻R上的电流I′为多少?(要求画出等效电路)
共同作用时(去除IS),电阻R上的电流
上的电流I为零,应调整IS至何值?
图(a)、(b)、(c)所示电路中的A为同一个电阻网络,。
试用叠加定理求图(c)中的U和I的值。
题85图。
叠加定理教学设计(文字)
叠加定理教学设计一、课前系统部分(一)教材分析《电工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教育电类专业系列主要技术基础课程之一,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
该教材从各类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实际出发,突出了浅显、实用、新颖三大特点,即根据新的培养目标和国外教材的先进经验,删去了较深的理论、较复杂的推导和计算。
重点讲解后续课程和今后就业、升学必用的基础知识,并适当介绍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让学生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
(二)学生分析1.中职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水平状况中职学生理论学习热情不高,缺乏钻研精神,缺乏积极的学习动机,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上得过且过、效率低下。
中职生源知识基础比较差,但智力素质并不差。
他们的思维敏捷,动手水平较强,对新事物、新观点容易接受。
2.分析学生存有的学习问题(1)基础太薄弱:(2)缺乏学习兴趣(3)目标不明确,没有进取心(4)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5)学习无压力不努力(6)学习的自制力差3.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职高学生由于基础知识比较薄弱,但是在动手水平方面比较强,在重视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动手水平,所以需要授课教师本身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同时也需要学校购买相对应的实验器材,做到理论操作相结合。
学生的学习水平会针对每个同学的不同而不同,但是教师在上课的时候采用吸引眼球的教学方法和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尽快融入教学课堂。
(三)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对本节课的要求是“能够使用叠加定理对一般的复杂电路实行分析”,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个方面:1.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叠加定理的基本内容(2)水平目标○1学会用叠加定理求解复杂电路中的支路电流,能使用仪器测量电流;○2通过叠加和分解应用,强调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
(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叠加定理的应用。
叠加原理教案
叠加定理教案教学过程环节内容和过程教学设计复习引入导入新课新课内容在前面的课程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关于电路的分析与等效方法,比如:串联电阻的等效与分压关系?并联电阻的等效与分流关系?如图:1112RU UR R=+2112RI IR R=+支路电流法:如下图可以得到哪些关系?对于节点a:I1+I2–I3=0对于网孔1:I1+I2–I3=0对于网孔2:I2 R2+I3 R3=E2成就卓越人生的两大利器——任务分解与保持节奏。
学会将复杂的任务分解开逐一解决,是我们解决复杂问题的有力武器。
在电路分析方法中就有一种将复杂问题分解解决的方法—叠加原理。
对于简单电路,除了用欧姆定律求解以外,还可以用电源等效变换法求解。
而对于复杂电路,这些是远远不够的,电路分析理论中已将一些分析方法总结为电路定理。
本节将介绍叠加定理,它是电路理论中最重要定理之一。
在只需求解电路中某一支路的电压、电流时,运用叠加定理有时更加方便。
如果线性电路中有多个电源共同作用,则任何一条支路的电流或电压,等于电路中各个电源分别单独作用下在该支路所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这就是叠加定理。
叠加定理是反映线性电路基本性质的一个重要定理。
当某电源单独作用于电路时,其余电源应该除教师提问:分压关系?分流关系?用名言引入新课,在课程内容中穿插做人道理引入叠加原理内容教师讲述叠加原理内容新课内容去。
对电压源来说,令电压源电压US为零值,相当于短路;对电流源来说,令电流源电流IS为零值,相当于开路。
现以图2-7所示的电路为例,来验证叠加定理。
图2-7(b)所示电路只有US1单独作用,可以计算出:3232111RRRRRUI S++=',32312RRRII+=',32213RRRII+='图2-15(c)所示电路只有US2单独作用,可以计算出:3131222RRRRRUI S++='',31321RRRII+='',31123RRRII+=''按图2-15(a)、(b)、(c)所标电流的参考方向,可以写出当US1和US2同时作用时各支路的电流分别为111-III'''=,222III''+'-=,333III''+'=其中1I'与1I参考方向相同,所以取正号,而1I''与1I参考方向相反,所以取负号,另外两式类似。
叠加定理教案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ⅠⅡ第一环节:【回顾定位感性积累激发兴趣】(14分钟)导入语:“在复杂电路中,我们应用基尔霍夫定律能够求得支路电流的大小,但没有揭示出电路电流的合成规律,通过度析计算,我们能够从感性与理性上对复杂电路中电流电压运行的本质做出更深刻的理解”。
〖回顾电路的定理定律〗1、局部电路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I=u/r2、全电路欧姆定律:闭合电路中,电流与电源电动势成正比,与电路的总电阻(内电阻和外电阻之和)成反比。
I=E/R+r3、电阻串联分压公式4、电阻比关联分流公式5、基尔霍夫回路电压定律6、叠加原理的内容7、叠加原理的解题步骤8、学习目标展示第二环节:【范例亲探求解电路学以致用】(5分钟)承前启后,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学生明确了知识的结构体系,同时为科学探究目标,扫清障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习动力。
进一步理解叠加定理及应用。
让学生真正进入叠加原理,发现规律。
该环节主要由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回述并按照叠加原理、分压分流公式的规则和步骤,一步一步自主探究Ⅲ第三环节:【我问,你想你答,他补充】(10分钟)1、为什么叠加原理能够叠加电流(电压)而不能叠加电功率?(前者线性,后者非线性)2、当留一源,去他源后,去掉其他电源的部位的电路该如何处理?(做短路处理)3、在有几源,算几遍的每遍计算过程当中,电流和电压方向如何确定?(看电源正负极)先提出功率计算不能用叠加原理的结论,留下疑问,为叠加原理使用考前须知埋下伏笔。
该环节以归纳总结为主,水到渠成的得出叠加原理考前须知及适用范围。
1、叠加原理只适用于线性电路。
2、计算某一独立电源单独作用时,应将电路中其他独立恒压源视为短路,独立恒流源视为开路,所有独立电源的内阻保持不变。
3、实行叠加前各分量参考方向一般随电源方向而定;实行叠加时,注意各分量参考方向与总量的参考方向是否一致,一致则叠加时取正,否则取负。
叠加原理教案-教学设计教案
叠加定理一、叠加定理1、内容:在线性电路中,任一支路的电流(或电压)都可以看成是电路中每一个独立电源单独作用于电路时,在该支路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2、叠加定理的证明:说明:图中所标注G1,G2,G3表示的是元件的电导。
可将其理解为1/R1、1/R2、1/R3简写形式。
图1所示电路应用节点电流法:解得节点电位:支路电流为:以上各式表明:结点电压和各支路电流均为各独立电源的一次函数,均可看成各独立电源单独作用时,产生的响应之叠加,即表示为:式中a1,a2,a3,b1,b2,b3和c1,c2,c3是与电路结构和电路参数有关的系数。
3、叠加定理注意事项(1)叠加定理仅适用于线性电路,不适用于非线性电路;仅适用于电压、电流的计算,不适用于功率的计算。
(2)当某一独立电流源单独作用时,其他独立源的参数都应置为零,即电压源代之以短路,电流元代之以开路。
(3)应用叠加定理求电压、电流时,应特别注意各分量的符号。
若分量的参考方向和原电路中的参考方向一致,则该分量取正号;反之则取负号。
(4)叠加的方式是任意的,可以一次使一个独立源单独作用,也可以一次使几个独立源同时作用,方式的选择取决于对分析计算问题的简便与否。
二、例题讲解略。
(见教材§2-10例题1,例题2)【例题3】计算图示电路的电压u 。
例题3图解:应用叠加定理求解。
首先画出分电路图如下图所示当3A 电流源作用时:其余电源作用时:则所求电压:本例说明:叠加方式是任意的,可以一次一个独立源单独作用,也可以一次几个独立源同时作用,取决于使分析计算简便。
小结1、叠加定理的含义:在线性电路中,几个电源共同作用下的各个支路电流或各元件上的电压,等于这几个电源分别单独作用下的各支路电流或各元件电压的代数和。
2、叠加定理适用范围:只适用于线性电路中计算电流和电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旧课回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结点电位法求解电路。
步骤:
(1)选择参考结点及设各结点电
位并在图中标明;
(2)求各自导、互导及各等效电流
源的代数和,列写出结点电位方程;
(3)解出结点电位,求其它待求
量。
例:用结点电位法求
1
I。
解:如图所示,设0结点为参考结点,
结点1的电位为
1
V,列结点电位方程。
对结点1:
12
1
12312
111
()S S
U U
V
R R R R R
++=+
12
2313
1
231312
S S
R R U R R U
V
R R R R R R
+
=
++
复习上
节课内容,
将上节课计
算得到的结
果用于本节
课的学习。
线性电阻是线性元件;二极管是非线性元件。
2、叠加性
线性电路具有叠加性,它的各支路电流或支路电压是各独立电源单独作用时该支路产生的电流分量或电压分量的代数和(叠加)。
图(a)就是一个线性电路,
1
I是两个
电压源
1
S
U、
2
S
U共同作用的结果。
如果
2
S
U不
作用,仅
1
S
U作用,1R所在支路会产生一个
电流,
1
S
U不作用,
2
S
U单独作用,会产生
一个电流,
1
I就是这两个电流之和。
为几个比较简单的电路,然后对这些比较简单的电路进行分析计算,再把结果合成,就可以求出原有电路中的电压、电流,避免了对联立方程的求解。
例:如图所示电路1
S U =12V ,2
S U =6V ,1R =2Ω,2R =1Ω,3R =2Ω,求电流1I 。
【分析】电路中含有两个电源,依据叠加定理的内容可知,要把两个电源分成一个一个单独的电源,每个电源作一个分图,共两个分图。
每个分图中只含有一个电源,电路变成了简单直流电路,可以用简单直流电路求解的方法求解每个分电路。
解:1
S U 单独作用时,电路图如图(b )
所示
通过具体电路来概
述用叠加定
理求支路电流的方法是定理的简单应用,所以用师生共同
探讨的形式
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概括 出求解步骤,教与学互相交融,相得益彰。
(1)
1
12
4.5A
21
2
21
I==
⨯
+
+
2
S
U单独作用时,电路图如图(c)所示
(2)
2
6
3A
22
1
22
I==
⨯
+
+
(2)(2)
12
21
3 1.5A
222
I I
=+⨯=
+
(1)(2)
111
4.5 1.53A
I I I
=-=-=
步骤:
(1)分别作出一个电源单独作用的分图(电压源不作用,短路;
电流源不作用,开路;受控源和电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