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_认识分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数学_分式的基本性质1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题 3.1分式的基本性质(1)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执笔人审稿人八年级数学组总第1课时标准陈述了解分式的概念学习目标1.能正确说出分式的概念,会判断一个代数式是否为分式,会求分式的值.2.能正确说出分式有意义、分式值为零的条件,并能应用上述两条件解题. 评价方案1.自主学习结果采用纸笔形式,由小组长负责评价。
2.合作交流结果采用纸笔形式,各组互评。
3.巩固训练用纸笔形式,学生结对互评,组长统计,作业由老师评价。
教学活动方案随记【情境导入,激发兴趣】1、什么是整式?什么是单项式?多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是不是整式?2、判断下列各代数式是否是单项式.如果是,请指出它的系数与次数:走进数学智慧园根据下列问题,列出代数式:1.如果客船早6时从白帝城起航,顺水而下,傍晚6时到达江陵,航程600千米,客船航行的平均速度为多少千米/时?2.如果客船8小时航行了 s千米,该船航行的平均速度为多少千米/时?3.两人同时从相距600千米的甲乙两地,甲的速度为v千米/时,乙的速度为80千米/时(v>80).(1)相向而行,几小时相遇?(2)同向而行,甲在后,几小时相遇?合作探究1、分式的定义如果把除法算式A÷B写成BA的形式,其中A、B都是整式,且B中含有字母,我们把代数式B A 就叫做分式。
其中,A 叫做分式的分子,B 叫做分式的分母。
小试身手1.下列各式中,是分式的有( )A.1个B.2个C. 3个D.4个 2.当 X 时, 有意义;当 x 时,分式 无意义。
探究二:分式有意义、无意义、值为 0的条件?分式(1)当a 取什么值时,分式无意义?(2)当a 取什么值时,分式有意义?(3)当a 取什么值时,分式的值为0?小组总结【达标测试,反馈矫正】1. 一般地,用A ,B 表示两个整式,A ÷B 就可以表示成_ _的形式。
如果__中含有字母的式子__就叫做分式。
其中,A 叫做________,B 叫做________.2. ___和___统称为有理式.3. 下列有理式:-x 21,3ab ,13+a a ,3xy ,y x -2,23+-x x ,中,整式是____________,分式是_____ _____。
初中数学_认识分式 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济南市龙奥学校教案认识分式学情分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分式的概念以及掌握分式有意义、无意义、分式值为零的条件.它是在学生掌握了整式的四则运算、多项式的因式分解,并以分数知识为基础,对比分数引出分式的概念,把学生对“式”的认识由整式扩充到有理式.学好本节知识是为进一步学习分式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是以后学习函数、方程等问题的关键。
我校初二年级学生基础比较扎实,学习能力较强.通过小学分数的学习,头脑中已形成了分数的相关知识,知道分数的分母、分子都是具体的数,因此学生可能会用学习分数的思维定势去认知、理解分式.但是在分式中,它的分母不是具体的数,而是抽象的含有字母的整式,会随着字母取值的变化而变化。
为了学生能切实掌握所学知识,在教学中特别设计了反馈练习;对于教材中的例题和练习题,将作适当的延伸拓展和变式处理。
认识分式效果分析1 学生能较好的用分式表示现实情境中的数量关系,感受分式是表示现实世界中的一类模型。
2 全体学生能了解分式的概念,明确分式与整式的区别3 学生对理解分式有(无)意义的条件掌握较好,对分式值为零的条件理解有一定的偏差。
认识分式课后反思一、本节课设计思路1、关于概念对于分式概念的引出,结合学生的学情,采用先复习整式概念,再引出今天的课题。
接着我给出了三个实际的问题背景,让学生感受到分式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又一重要模型。
最后,在给出定义前,给予学生思考,总结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发现分式的共同特征,从而提炼出分式定义中重要的三个要点,为后面的内容做铺垫。
2、关于应用由于有整式的学习基础,我把列分式和求分式的值直接放手给学生先自己去做,在学生的解题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注意解题过程中的书写格式,在巡堂时发现问题及时给学生指出纠正,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时间,也注重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3、关于条件对于分式无意义、有意义、值为0的三个条件,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我在这里主要通过与分数的类比,让学生自己发现这三种情况下分别需要满足的条件,特别是值为0的条件的讲解中,对学生容易忽视的地方及时进行引导和补充,加深学生的印象。
初中数学优质课一等奖《认识分式》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师板书):分式有意义的条件:B≠0;
分式无意义的条件 :B=0.
练习3:当a取何值时,分式 有意义?
变式:当a取何值时,分式 无意义?
3.思考二:分式 的值可能为0吗?如果可以,那么分式的分子A、分母B要满足什么要求?
(教师板书):分式值为零的条件:A=0且B≠0.
教学内容
认识分式(1)
设计者
课时设计
1课时
设计日期
2022.5.20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分式概念,学会判别分式何时有意义,能的自我建构过程及用分式描述数量关系的过程,学会与人合作并获得代数学习的一些方法。
情感价值观
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经验,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体会分式的模型思想。
小组合作探究完成导学案的探究二,并通过练习来掌握分式有无意义和值为零的条件。
分别请几位学生在黑板展示并讲解。
学生自由畅谈本节课的收获。
三个实际问题列出了几个与整式不同的代数式,形成对比,自然过渡到分式的探索和学习分式的必要性。
让学生通过观察、归纳、总结出整式与分式的异同,从而得出分式的概念。
考察学生对分式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重点
分式的概念、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教学难点
分式有无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0的条件。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引入,温故而知新
1.什么是单项式、多项式和整式?
2.多媒体展示问题(找学生回答)
(1)面积为2平方米的长方形一边长3米,则它的另一边长为 米;
(2)面积为S平方米的长方形一边长a米,则它的另一边长为 米;
初中数学_认识分式(1)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5.1认识分式(1)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起始课,学生已经学习了代数式中整式及其运算、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因式分解等,这些都为本章的学习积累了基础,也为下一步学习分式的基本性质、运算以及分式方程打下基础。
所以分式的概念的产生过程及分式在什么条件下有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对比学习的方法突破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分式是描述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模型,是代数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让学生体会这一点,在课题引入时从实际生活情景出发,让学生经历用字母表示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过程。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学过分数,其性质与运算是类似的。
在七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会用字母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在整式的学习中,学生初步具备了用整式表示现实情境中的数量关系的方法和意识,在相关的学习中学生能够观察、归纳、类比、猜想以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三、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及学情的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教学目标如下:1、能用分式表示现实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体会分式是刻画现实世界中一类量的数学模型,进一步发展符号意识;2、了解分式的概念,明确分式和整式的区别;3、经历探索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过程,初步感受分式的模型作用,会求分式的值,体会分式的意义;四、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分式的概念。
理解分式概念中的一个特点:分母中含有字母;2、教学难点:分式在什么条件下有意义,达到一个要求:理解并掌握字母的取值要使分母的值不得为零。
五、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学习内容】:请认真读题,填入符合题意的代数式:1、面对日益严重的土地沙化问题,某县决定在一定期限内进行固沙造林。
一共造林2400公顷,实际每月固沙造林的面积比原计划多30公顷。
(1)如果原计划每月固沙造林100公顷,那么原计划完成造林任务需要_________个月;实际完成造林任务用了________个月。
初中数学_分式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情分析(1)从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上看:八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易于接受新鲜事物,想象力丰富,只要正确的引导,他们会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从而实现自主学习。
(2)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上看:八年级学生虽然掌握了分数的性质,但知识的迁移能力有待提高。
针对学生的这种状况,我将以一个开放式的课堂,通过问题的引导,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从而实现不同的学生在本节课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从整节课来看,学生的情绪比较饱满,思维比较活跃。
我能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注意力比较集中,完成效果相对较好,对重点内容也都能掌握。
一.教材分析1. 地位和作用地位与作用本章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式的四则运算、多项式的因式分解的基础上,首先通过学生已有的分数概念,对比着引出分式的概念,然后通过与分式类比的方法得出分式的基本性质和四则运算法则,最后运用上述知识讲解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学习这些内容把学生对“式”的认识扩充到了有理式范围,对于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恒等变形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都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学好本章知识也为今后学习函数和方程等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做好铺垫.教授本章知识所用的类比、转化的研究方法对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指导学生独立研究问题的方法有着深远的影响.通过应用题的教学,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对于数学大众化的推进有着积极的意义.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复习分式方程的有关概念2.进一步巩固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3.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列分式方程,体会方程的模型思想(2)能力目标:能够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寻找等量关系并正确列出方程。
(3)情感目标:体验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章处理实际问题中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乐趣。
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分式方程的解法与应用教学难点:列分式方程杨老师评论优点:1、教学设计思路清晰,知识由浅入深;2、谆谆诱导,创设情景:引发学生思维33、促进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活跃;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分析例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数学_分式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情分析(1)从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上看:八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易于接受新鲜事物,想象力丰富,只要正确的引导,他们会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从而实现自主学习。
(2)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上看:八年级学生虽然掌握了分数的性质,但知识的迁移能力有待提高。
针对学生的这种状况,我将以一个开放式的课堂,通过问题的引导,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从而实现不同的学生在本节课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从整节课来看,学生的情绪比较饱满,思维比较活跃。
我能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注意力比较集中,完成效果相对较好,对重点内容也都能掌握。
一.教材分析1. 地位和作用地位与作用本章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式的四则运算、多项式的因式分解的基础上,首先通过学生已有的分数概念,对比着引出分式的概念,然后通过与分式类比的方法得出分式的基本性质和四则运算法则,最后运用上述知识讲解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学习这些内容把学生对“式”的认识扩充到了有理式范围,对于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恒等变形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都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学好本章知识也为今后学习函数和方程等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做好铺垫.教授本章知识所用的类比、转化的研究方法对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指导学生独立研究问题的方法有着深远的影响.通过应用题的教学,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对于数学大众化的推进有着积极的意义.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复习分式方程的有关概念2.进一步巩固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3.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列分式方程,体会方程的模型思想(2)能力目标:能够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寻找等量关系并正确列出方程。
(3)情感目标:体验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章处理实际问题中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乐趣。
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分式方程的解法与应用教学难点:列分式方程杨老师评论优点:1、教学设计思路清晰,知识由浅入深;2、谆谆诱导,创设情景:引发学生思维33、促进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活跃;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分析例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数学-分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2.1认识分式(一)一、教材分析:分式是描述现实世界数量关系不可或缺的数学模型,在学习分式的概念时,教科书通过用字母表示现实情境中的数量关系,让学生感受到仅仅通过整式是反映不了现实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了,因此分式的出现也就水到渠成了,丰富了分式的实际背景,以帮助学生领会分式的模型作用,体会分式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学过用字母表示数、代数式和整式的相关内容,知道代数式是用运算符号将数与字母或字母与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能在具体的实际问题情境中抽象出代数式,并会对整式进行分类,明确分类的依据是运算符号。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用分式表示现实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体会分式是刻画现实世界中一类量的数学模型,进一步发展符号意识。
2、了解分式分概念,明确分式与整式的区别。
3、会求分式的值,了解分式有意义、分式的值为0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用字母表示现实问题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体会分式概念的产生过程,了解“未知”转化成“已知”的数学思想,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严谨细致的学习习惯。
2、渗透对比、类比等数学思想。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用分式表示现实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四、教法与学法:1、采用“情境引入——特征识别——明晰概念——概念运用”几个环节进行教学。
2、采用学生主动质疑,自主解疑,环环相扣。
五、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式的概念。
2、教学难点:分式有意义,无意义,值为零的条件六、教学过程设计:122--x x七、板书设计: 2.1 认识分式(一)定义:用A 、B 表示两个整式,A ÷B 可以表示成B A 的形式,如果B 中含有字母,那么称BA 为分式,其中A 成为分式的分子,B 成为分式的分母。
分式有(无)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分母的值为0,分式无意义。
初中数学_分式方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分式方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和解法.2.理解分式方程时可能无解的原因.二、重、难点重点: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会检验一个数是不是原方程的解.难点:解分式方程时可能无解的原因.三、教学过程1.课堂引入提出本章引言的问题: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20千米/时,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时间,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分析:设江水的流速为x 千米/时,根据“两次航行所用时间相同”这一相量关系,得到方程9060.30+30xx =- . 像这样分母中含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2.2(1)23x x -=3(3)2x x π-=(1)(4)1x x x -=-105126=-+x x )(215=-x x )(2131x x x ++=437x y +=三、例、习题讲解1. 解方程9060.30+30x x =-提出问题:(1)如何把它转化为整式方程呢?(2)怎样去分母?(3)在方程两边乘什么样的式子才能把每一个分母都约去?解分式方程最关键的问题是什么?去分母、找最简公分母归纳: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是将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具体做法是“去分母” 即方程两边同乘最简公分母.这也是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方法.2. 解方程:2110 525x x =--②【分析】找对最简公分母(x+5)(x-5).最后判断方程是否有解。
想一想:上面两个分式方程中,为什么去分母后所得整式方程的解就是原分式方程的解,而 去分母后所得整式方程的解却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呢?我们再来观察去分母的过程:9060.30+30x x =-90(30-x)=60(30+x)真相揭秘: 分式两边同乘了不为0的式子,所得整式方程的解与分式方程的解相同.真相揭秘:分式两边同乘了等于0的式子,所得整式方程的解使分母为0,这个整式方程的解就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分式方程解的检验------必不可少的步骤检验方法:将整式方程的解代入最简公分母,如果最简公分母的值不为0,则整式方程的解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否则,这个解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两边同乘(30+x )(30-x ) 当x =6时,(30+x )(30-x )≠0 x +5=10两边同乘(x +5)(x -5) 当x =5时, (x +5)(x -5)=0 2110 525x x =--②9060.30+30x x =-2110 525x x =--②小结:“去分母法”解分式方程的步骤(1)在方程的两边都乘以最简公分母,约去分母,化成整式方程.(2)解这个整式方程.(3)把整式方程的解代入最简公分母,如果最简公分母的值不为0,则整式方程的解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否则须舍去。
2024年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5.1《认识分式》教学设计
2024年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5.1《认识分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认识分式》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分式的概念,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和分式的运算。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分式,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同时,本节内容也为后续的分式运算和分式方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实数、分数等基础知识,对数学表达式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对分式的理解可能还停留在分数的基础上,对分式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需要通过实例和活动来加深。
此外,学生可能对分式的运算感到陌生,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掌握。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分式的概念,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
2.能够进行分式的化简和运算。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式的概念,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化简和运算。
2.难点:分式的概念的理解,分式的运算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1.实例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分式,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合作交流: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让学生共同探索分式的性质和运算方法。
3.练习巩固: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掌握分式的化简和运算方法。
4.引导发现:引导学生发现分式的基本性质和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分式的概念和性质。
2.练习题:准备适量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
3.教学素材:准备一些生活中的实例,用于引入分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分式,如“小明有一桶果汁,他喝了一半,剩下的果汁的浓度是多少?”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分式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分式的概念。
通过示例,让学生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如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分式的值不变。
初中数学_认识分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五章《分式与分式方程》1认识分式(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用分式表示现实情境中数量关系的过程,体会分式的模型思想,进一步发展符号感;能用分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类比、讨论、交流的思想,感受知识的内在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分式的概念。
难点:分式有无意义、分式值为零条件的讨论。
三、教学过程温故知新,引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了代数式中很重要的一类——整式,你能否识别给出的代数式是整式设计意图:因为分式概念的学习是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数、分式与整式的区别从而获得分式的概念,所以必须熟练掌握整式的概念.通过让学生复习回顾整式,为下面区分整式与分式做铺垫。
自主探究(1)某县决定在一定期限内固沙造林2400公顷,实际每月固沙造林的面积比原计划多30公顷,结果提前完成原计划的任务.如果设原计划每月固沙造林x 公顷,那么原计划完成造林任务需要_______个月。
实际完成造林任务用了_____个月。
(2)2010年上海世博会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参观者,某一时段内的统计结果显示,前a 天日均参观人数35 万人,后b 天日均参观人数45 万人,这(a + b )天日均参观人数为________万人。
(3)文林书店库存一批图书,其中一种图书的原价是每册a 元,现每册降价x 元销售,当这种图书的库存全部售出时,其销售额为b 元.降价销售开始时,文林书店这种图书的库存量是__________册。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经历探索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的过程;通过问题情景,让学生初步感受分式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模型;体会分式的意义,发展符号感.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 这些代数式是不是整式?他们与整式有什么不同?这 些代数式有什么共同特征?分式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下列各代数式,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y 2x 5y x ,2b a ,6x 5,x 31,a m ,8m 1222+-+--)(设计意图:通过例1巩固分式的概念,强化分式与整式的区别;同时通过两组题目让学生总结出分式看初始前的代数式前的结论。
初中数学_认识分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数学_认识分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1.认识分式(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1、了解分式的概念,明确分式和整式的区别;2、了解分式有意义、无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会求分式的值.(二)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用字母表示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过程,体会分式是表示现实世界中的一类量的数学模型.(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类比的思维,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二、教学重点、难点:分式的概念、分式在什么条件下有意义以及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三、教学过程分析本节课共设计了5个教学环节:知识准备——情景引入——自主探索———课堂反馈——自我小结第一环节知识准备活动内容:温故而知新问题:1.下列子中那些是整式?①22y xy x ++②223y x -③y xy ④n m -2 ⑤ a ⑥ 19-a a ⑦3m 活动目的:因为分式概念的学习是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式与整式的区别从而获得分式的概念,所以必须熟练掌握整式的概念.注意事项:学生能够比较准确的找出哪些是整式,有些学生会简单的认为“分数”形式的代数式不是整式,其实这不是判别的关键,而是看分母中是不是含有字母。
合作探究一、2、下列两个整数相除如何表示成分数的形式:7÷8=_, 10 ÷ 3=3、在代数式中,整式的除法也可以类似地表示。
试用用类似分数的形式表示下列整式的除法:(1)25÷xy=_______,6÷(a-b)=_____。
(2)一辆汽车t小时行驶s千米,则这辆汽车的速度是_____千米/时。
活动目的:学生类比分数把结果写成分式的形式,加强学生对分式形式的分析。
第二环节情景引入活动内容:以一个“土地沙化”的问题情景引入,让学生思考讨论,用式分式表达题目中的数量关系:问题情景(1):面对目前严重的土地沙化问题,某县决定分期分批固沙造林,一期工程计划在一定期限内固沙造林2400公顷,实际每月固沙造林的面积比原计划多30公顷,结果提前完成一原计划的任务。
《认识分式》的课后教学反思(精选16篇)
《认识分式》的课后教学反思《认识分式》的课后教学反思(精选16篇)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认识分式》的课后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认识分式》的课后教学反思篇1《认识分式》课程设计的思路是,从几个实际问题入手,让学生列出一些代数式,从中发现一种不同于整式但又类似于分数的一类代数式。
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归纳出共同特点从而形成分式概念。
接着通过练习辨析概念,让学生明白整式与分式的联系和不同,注意其中常见易混淆之处。
接着处理分式有(无)意义、分式值为零的情况,突破方式是练习、纠错、总结。
不足之处:第一是学生讨论环节并不是很有效,在引导学生形成概念时语言不够精准,表达不够明确,导致时间有所耽误。
第二是没有让学生板演,展示。
个别提问的少,集体回答的多,难免有混过去的学生。
第三是分式值为零的条件讲解时有些生硬,这一部分还是要让学生理解,才能在解决问题时不与分式有意思无意义的条件混淆。
这在遇到检测第6题时有明显的感觉,学生并不能很好的接受这个分式总是有意义,这是下一节课需要补充的。
《认识分式》的课后教学反思篇2通过本周的教学,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分式的有关知识,并且获得了学习代数知识的常用方法,感受到代数学习的实际应用价值。
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一、深挖教材,合理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各种能力。
本章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类比、猜想、尝试等活动学习分式的运算法则,发展他们的合情推理能力,所以教学时重点应放在对法则的.探索过程上。
一定要让学生充分活动起来。
在观察、类比、猜想、尝试当一系列思想活动中发现法则、理解法则、应用法则,同时还要关注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以培养学生的代数表达能力、运算能力和有理的思考问题能力。
可是我在知识的传授上并没有注重探索、类比法则,而重在对分式四则运算法则的运用和分式方程的运用上,没有抓住教学的关键环节恰当的选择教学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分式》教学设计
执教者
学情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学过分数,其实分式是分数的“代数化”,所以其性质与运算是完全类似的.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会用字母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其中包括整式与分式等数量关系.
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在整式的学习中,学生初步具备了用整式表示现实情
境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在相关的学习中学生初步具备了观察、归纳、类比、猜想的能力以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效果分析
本节课,教师由传统的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
本节课设计一系列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分式的概念,明确分式和整式的区别,体会分式的意义,进一步发展符号感。
培养学生会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技巧,让学生经历用字母表示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过程,体会分式是表示现实世界中的一类量的数学模型.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类比的思维,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在活动过程中,通过交流合作,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能力得到提升,在不知不觉中,增强了团队合作,小组交流的意识,更好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材分析
《认识分式》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章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式的四则运算、多项式的因式分解的基础上,首先通过学生已有的分数概念,对比着引出分式的概念,然后通过与分式类比的方法得出分式的基本性质和四则运算法则,最后运用上述知识讲解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学习这些内容把学生对“式”的认识扩充到了有理式范围,对于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恒等变形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都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学好本章知识也为今后学习函数和方程等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做好铺垫.教授本章知识所用的类比、转化的研究方法对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指导学生独立研究问题的方法有着深远的影响.通过应用题的教学,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对于数学大众化的推进有着积极的意义.
评测练习
1、下列代数式中,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课后反思
1、概念的创新教学
在学习分式概念时,避免传统教学中对于概念直接给出,叫学生死记硬背,忽略了学生学的过程,也不考虑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本课时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归纳、总结整式与分式的异同,从而得出分式概念.
2、注重能力培养
新课标注重学生探索,创新、合作能力的培养,本课时观察分式与整式的异同时,就是采取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形式.
3、课堂反馈效果良好
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采用有我校特色的“举反馈牌”的方法,能较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不足之及时补充,有良好效果.
4、需要加强的方面
在学习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情感变化,是否遇到困难,积极性、热情是否发挥出来,投入的程度有多少,是否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等等,作为教师应时刻关注这些,以便适时的引导他们,调动他们,鼓励他们.
课标分析
《认识分式》是八年级下册第五章《分式》的第一节的内容,主要引导学生了解分式的概念,明确分式和整式的区别,体会分式的意义,进一步发展符号感。
1.根据新课程理念:“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节课的设计遵循了这一理念,注意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自主探索和生生、师生互动交流中,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在本节课的教材内容处理上,既注意了教材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它是满足所有八年级学生最基本的知识内容,又注意了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比较优秀),因此,本节课突出了课程资源的开发,即对原有例题作了补充又增加了反馈练习活动,让学生在议练中进行了思维拓展,这样充分体现了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数学课程基本理念.
3.本节课选用了“分享式四环节”教学模式,这是基于本节课的知识内容,适用于让自助探究、交流分享.因此本节课在教学活动设计中,注意突出学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