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离太阳最近的树》word说课稿
6《离太阳最近的树》教案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一、教学目标1. 理解文章主旨,体会作者对自然界中生命的尊重和敬畏之情。
2. 掌握生词和难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4.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所反思。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简介:对《离太阳最近的树》进行简介,使学生了解文章背景和作者。
2. 生词和难点解析:列出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和难点,进行详细解释。
3. 课文分析:分析文章的结构、主题和写作技巧。
4. 阅读理解:设计相关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生词和难点的掌握。
2. 难点:对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对作者情感态度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讲授法:对生词、难点和课文结构进行分析讲解。
2. 提问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对文章进行深入理解。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 多媒体手段:使用PPT等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丰富教学手段。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引入课文主题。
2. 生词和难点学习:让学生自主学习生词和难点,教师进行讲解。
3. 课文讲解:对课文进行逐段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4. 阅读理解练习:设计问题,让学生进行阅读理解训练。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阅读理解练习:评估学生在阅读理解练习中的表现,检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分享观点的清晰度和逻辑性。
七、教学延伸1. 写作练习:让学生写一篇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短文,表达对自然界的感悟和建议。
2. 课外阅读:推荐相关的文学作品或文章,让学生进一步拓展阅读,提高文学素养。
八、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
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以及他们对教学方式的看法。
《离太阳最近的树》教案完美版
《离太阳最近的树》教案完美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离太阳最近的树》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能够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精神。
(3)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积极进取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离太阳最近的树》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3)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型的理解与运用。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离太阳最近的树》的作者和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型。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2)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 实践活动:(1)学生进行口语表达练习,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
(2)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离太阳最近的树》,巩固所学内容。
2. 完成课后练习题,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结合课文内容,进行一次家庭作业写作。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回答问题的积极程度。
最新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上册《离太阳最近的树》word说课稿
最新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上册《离太阳最近的树》word说课稿《离太阳最近的树》第一课时说课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上午好,我是朱佳。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毕淑敏老师的《离太阳最近的树》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教学反思五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离太阳最近的树》是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审定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四篇课文,本单元是现代文阅读单元,要求学生能够学会运用对照和比较的方法进行阅读。
其所选择的四篇文章的都是表达了对于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关系的反思,并且在主题、写作特色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可以说是向学生提供了一个对照和比较阅读的机会。
《离太阳最近的树》用冷峻而具有穿透力的语言讲述了一个令人心悸的故事,在平静的叙述和精微的描写中展现了高原上的原住民红柳的过去和现状,我们可以通过本文中红柳的纵向比较以及本文和《森林写意》的横向比较,揣摩作者所表达的对于人类愚蠢行为的谴责以及对于人与自然这一永恒主题的深刻思考。
我所说的第一课时主要是通过红柳的过去和现状的纵向比较,揣摩其中蕴含的作者的情感。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为本课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本文生字词以及了解关于毕淑敏的相关知识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对照和比较的方法进行文学阅读。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着的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感情和对保护生存环境的忧患意识教学重点:揣摩体会文章中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教学难点:学会运用对照和比较的方法进行文学阅读。
二、说学情我的教学对象是综合高中二年级的旅游班学生,女生较多。
班级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积极性较高,能够独立完成一些较为简单的学习任务;同时高中阶段的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了初步的形成,对于事物也有了自己的看法,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说教法和学法1、教法: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考纲和大纲的要求,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片段式品读+感悟教学。
语文离太阳最近的树说课稿课件
3、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 引导学生关注积累寓意丰富 而生动的句子,整体感知课文。《中职语文课程标 准》中要求我们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 。 (二)能力目标 : 引导学生揣摩关键的语句, 探究文章所蕴含的珍爱生命、保护自然的深刻思想,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中职语文课程标准》中要 求学生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 。 (三)德育目标 :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 的关系,增强环保意识。《中职语文课程标准》中 提出提高学生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 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第三步 课堂小结
从森林变成沙漠可能只需要几十年,但是沙 漠变成森林却是花上几百年都不够。 作者借着平静的叙事、细致的描写和大胆的 比喻,为我们唱响了一曲红柳和人类的悲歌。 人类的伟大应该表现为顺应自然,谨慎合理 地利用和改造自然,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与自 然万物和谐相处,共享地球,共同发展。
第四步 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说说可 以为环保做些什么。
第二步 研读赏析
颂红柳 悲红柳
思红柳
问题:你觉得红柳是一种怎样的树?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阅读全文,找出 红柳给你留下美好印象的句子。
他们有着铁一样锈红的枝干,凤羽般得红柳是一种怎样的树?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阅读全文,找出 红柳给你留下美好印象的句子。 红柳是一种美丽、珍贵、有顽强生 命力的树,它用巨大的根系固住流沙, 给高原带来生命的绿色和希望。
2、结合学生情况
中职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对散文的常 识和基本鉴赏方法已有所掌握,这样对学习本文是 有利的。但由于潜能没有激发,对问题的认识可能 会停留在表面。所以在教学中,我将发挥学生的主 动性,以“我能找”、“我能赏”、“我能思”的 思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用独到的眼光来看待问 题,探寻为人处事的根本。课前先安排学生熟悉课 文,了解作者。
《离太阳最近的树》说课稿
《离太阳最近的树》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离太阳最近的树》是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重要讲读课。
〔二〕教学目标我设置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A、知识教育点:理解文章融平静的叙事、描写于一体,寄寓丰富而深刻的思想的写作特点。
B、能力训练点:引导学生掌握速读的要领,能够在快速阅读中迅速找出关键词、中心句。
C、德育渗透点:①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环保意识;②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着的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感情和对保护生存环境的忧患意识。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①体会文章蕴含的深刻主旨;②引导学生正确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融平静的叙事、描写于一体,寄寓丰富而深刻的思想的写作特点。
二、说教法1、电教法2、导读法3、讨论法三、说学法:在当今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已不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学到知识,而是如何使他们学会学习,正如埃德加。
富尔所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叶圣陶先生也说“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
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
这也符合新标准指出的,必须转化学生的学习方式。
本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1、重视自学指导。
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教师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是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师生共创,设立情境。
为了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联想,还可以借助音乐、图片等形式,提供与新课题有关条件,创造适当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
并创造共同研讨的氛围,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养成他们对于优秀文学作品细细品读的习惯。
四、概说教学程序本课题共设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学生速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2、跳读课文,感受红柳形象,体会作者感情;3、跳读课文,了解红柳事件,体会深刻含义。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环保意识;2、以本为本,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离太阳最近的树教案(定稿)
离太阳最近的树教案(定稿)第一篇:离太阳最近的树教案(定稿)《离太阳最近的树》教学设计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职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上册)一、知识与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感悟红柳形象,体会红柳精神并寄寓丰富而深刻思想的写作特色。
教学目标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引导学生掌握速读、跳读的要领,能够在速度、跳读中迅速找出关键词句,能按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提炼要点。
2、引导学生揣摩和品位关键的语句,理解课文深刻的含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珍爱生命、增强环保意识。
【学情分析】我所授课对象的对象是职高高一数控班的学生。
1.职高一年级学生语文学习基础普遍不好,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学习上存在惰性心里。
2.由于是数控班级,学生全部是男生,但他们大多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存有较强的好奇心。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方法:教师创设情境、启发诱导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习方法:朗读法及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多媒体播发青藏高原与红柳的图片配合口述导入有一种说法是:如果西藏是“世界的屋脊”,那么阿里便是“世界屋脊的屋脊”;如果西藏是“人类之谜”,那么阿里便是“人类的谜中之谜”。
毕淑敏17岁便开始在此当兵,她在那里工作和生活了11年,对阿里极端恶劣的地理环境和生存状况非常了解。
阿里被称为“世界的第三极”,与北极、南极相并列,我们可想见那里的自然条件是怎样的呢?自然环境特别的极端,特别恶劣,酷冷、缺氧。
在这样的环境里,连人生存生活都有些困难,但这里却生长着一种植物。
毕淑敏把这唯一的绿色植物称为“离太阳最近的树”。
今天我们就共同走进这棵离太阳最近的树。
二、由学生介绍作者,同时课件展示作者简介毕淑敏,当代著名女作家,1952年10月出生于新疆伊宁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心理学博士方向课程结业,注册心理咨询师。
离太阳最近的树说课稿3篇
离太阳最近的树说课稿离太阳最近的树说课稿3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
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离太阳最近的树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离太阳最近的树说课稿1一、说教材1、中职语文教材的分析教材充分考虑了职业教育的特点,侧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训练和社会文化意识、人格素养的培养。
淡化“学科本位”,彰显职教特色,以服务学生的专业学习为主,语文的实用功能进一步体现。
2、说教材《离太阳最近的树》是毕淑敏女士的作品,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课程改革新教材(基础模块)上册第二单元,本单元学习重点是理清文章思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是“我们热爱大自然”。
课文表达了作者珍爱生命,保护自然的强烈心声,是落实单元学习重点的载体,也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先导。
二、说学生中职学校的学生从身心发展来看,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在这个时期他们的身心急剧的发展、变化、趋向于成熟;智力方面,正处在开发潜力,发展创造力的最佳时期。
他们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敢想、敢说、敢干、敢于标新立异,善于改变思维方向,从新的角度提出问题且勇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但由于他们还不够成熟,又往往暴露出成长过程中的许多不足。
主要表现在:情绪多变,情感不稳定;憧憬个性发展,敢于自我表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逐步确立,但可塑性很大;有基本的伦理道德观念,但尚不成熟。
大多数学生在学习上主要表现出以下特点:基础相对薄弱,并且呈现参差不齐的现状;缺乏学习兴趣;目标不明确,没有进取心;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学习的自制力差。
大多数学生抵触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模式,中职语文教学更要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兴趣的满足以及感情的宣泄等人文目标,并且课堂形式也应该多样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学习过程的体验。
三、说教学目标通过以上对教材和学生现状的分析,我把本文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知识目标:1、掌握文中的生字、词,例如“遒劲”、“逶迤”、“盘根错节”等。
《离太阳最近的树》教案完美版
《离太阳最近的树》教案完美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了解本课程的背景和意义。
激发学生对《离太阳最近的树》主题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离太阳最近的树》这篇文章的背景和作者。
引导学生思考树木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3 教学方法: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
利用图片和视频等视觉材料增加学生对树木的认知。
1.4 教学活动:教师简要介绍文章背景和作者。
学生阅读文章,并分享对树木的认知和感受。
教师展示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思考树木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第二章:树木的重要性2.1 教学目标:了解树木对环境的重要性。
学习树木对人类生活的贡献。
2.2 教学内容:介绍树木对环境的重要性,如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等。
探讨树木对人类生活的贡献,如提供氧气、遮荫等。
通过阅读和讨论的方式获取知识。
利用图表和数据等可视化材料帮助学生理解。
2.4 教学活动:学生阅读相关段落,了解树木对环境的重要性。
学生参与小组讨论,探讨树木对人类生活的贡献。
教师展示图表和数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树木的重要性。
第三章:树木的保护3.1 教学目标:了解树木面临的威胁和保护措施。
学习如何参与树木的保护工作。
3.2 教学内容:介绍树木面临的威胁,如砍伐、污染等。
探讨保护树木的措施,如植树造林、减少砍伐等。
3.3 教学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的方式获取知识。
利用案例和故事等生动材料引起学生关注。
3.4 教学活动:学生阅读相关段落,了解树木面临的威胁。
学生参与小组讨论,探讨保护树木的措施。
教师分享案例和故事,引起学生对树木保护的关注。
第四章:树木的观察与欣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欣赏力。
了解树木的特点和美丽之处。
4.2 教学内容:介绍如何观察树木的特点和变化。
探讨欣赏树木美丽之处的方法和意义。
4.3 教学方法:通过实地观察和分享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欣赏力。
利用图片和视频等视觉材料增加学生对树木的认知。
4.4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实地观察,观察树木的特点和变化。
《离太阳最近的树》说课
说学情
本班是服务专业一年级的学生,阅读能力和语言的 组织表达能力比较欠缺,对散文的学习大多停留在基本 知识的认识和内容的了解上。学生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 情,继而引发深入思考方面有一定局限性。但学生有一 定的学习热情,对事物有较为清晰的是非观念,并愿意 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特别是学 生愿意通过朗读、语言表达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学法:讨论法、朗读法、圈点勾画法
揣摩重点语 句,体会人 们砍伐时的 态度
讨论: (1)作者为何详细写人们挖掘过程? (2)作者的感情是怎么样发展的?
挖掘红柳的工作量越大,工期越长,劳动力越健硕,越衬托出红柳的顽强。 人们队伍越浩大,工具越先进,越显示人类破坏环境的可怕与可悲。 作者的情感由赞颂红柳,到悲红柳的命运,这不但是红柳的悲剧更是人类的悲剧。
教学过程
(三)归纳小结
文章结构 文章主旨 写作特色
教学过程
(四)拓展练习 通过老舍《北京的春节》 选段的练习,把握纵式结构。
教学过程
(五)练习作业
1、选择身边一个与环保有关的小事件, 写一篇400字左右的记叙文。 2、课外拓展阅读
教学特色
1、教学过程忠于文本 2、问题设置逐层深入 3、课堂规范渗透礼仪
第一部分(1、2)生机勃勃的斗士、卫士 第二部分(3-18)被人们费尽心力的毁灭 第三部分(19-21)灰飞烟灭的结局
横式结构 理清作者 写作思路 文章的结构 纵式结构 总分式结构
教学过程
(二)分析文章第二部分
朗读 找挖毁 红柳的 句子
教师模仿人 们的行为, 一步一步地 撕毁挂图 揣摩重点语 句,体会人 们砍伐方式 的发展
离太阳最近的树
说课提纲
• • • • • • • 依据标准 说教材 说学情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特色 课后反思
《离太阳最近的树》教案
《离太阳最近的树》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离太阳最近的树》的主要内容,了解树的象征意义。
(2)能够把握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3)提高学生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现象的观察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尊重生命的情感。
(2)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离太阳最近的树》的主要内容。
(2)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 教学难点:(1)作者写作手法的深入理解。
(2)对课文中所涉及的生态环境问题的思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图片展示:展示一些关于树木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
(2)提问:你们对身边的树木有什么看法?它们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离太阳最近的树》,理解课文内容。
(2)让学生结合课文,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围绕课文中涉及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讨论。
(2)分享讨论成果: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课文所传达的环保意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思维活跃度等。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写作手法的掌握情况。
3. 情感态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讨论中对生态环境的关注程度,以及对树木的尊重和热爱。
五、教学拓展1. 开展校园树木观察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树木的生长状况和生态环境。
2. 邀请环保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环保知识,提高环保意识。
3. 组织学生参加植树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责任感。
六、教学内容1. 课文《离太阳最近的树》的深入解读:(1)通过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理解树在文中的重要作用。
中职语文说课稿 离太阳最近的树说课稿
教学资源 由文本向课外延伸,由红柳的命运折射出人类生存环境的忧患。
教学内容及步骤
备注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以一组图片展示高原大漠风景,让学生体会在高原大漠中生存的艰辛。
启发学生: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中,有着绝顶智慧的人类生存都有些困难, 那么会有什么样的植物生存在那里呢?引出本文“主人公”——红柳树。这节 课,就让我们一起去寻找高原中红柳树的身影,深入了解她的特性,去感悟她 可贵的 《离太阳最近的树》 章节名称 第三册第一单元 教材名称 中职《语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讨论法、探究法 备课时间
《离太阳最近的树》是中职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第四篇课文 。这是一篇有 关人与自然的文章,利用课文内容,提炼出作者对保护生存环境的深刻反思, 教材分析 体会作者对生活和生命的真切感悟以及对人类与自然这一永恒主题的深刻思 考。2009 年中职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 特点。又有人提出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所以在语文文本的教授中 ,既 要完成语文工具性这一任务,又要尽可能生活化,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知识与技能〗运用对照和比较的方法,理解课文融平静的叙事和描写于一体, 寄寓丰富而深刻的思想的写作特色。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分工合作 深入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着的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感情和对 保护生存环境的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 难点 文本知识的解读。
PS:双击获取文档,ctrl+A,ctrl+C,然后粘贴到word即可。 未能直接提供word版本,抱歉。
《离太阳最近的树》说课稿
公共基础课程教师教学能力竞赛活动说课稿编号:QD-751e-34 版次:A/0 流水号:2014-说课稿至少包括以下六部分内容:一、说教材二、说教学目标三、说教学重、难点四、说教法学法五、说教学过程六、教学反思尊敬的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离太阳最近的树》,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六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离太阳最近的树》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与欣赏”部分。
教材中指出:“本单元阅读与欣赏的学习重点是理清思路,即在阅读中理清课文体现的作者的思路……《离太阳最近的树》是一篇情理交融的课文,作者写红柳由顽强生存到被挖净烧绝,清晰的纵向思路中饱含了浓烈的情感”。
因此,本课的文本分析要把握纵向思路和作者情感表达的方式两个重点。
本单元安排了题目为“我们热爱大自然——讲诉我与XX(动、植物、山水、树林、公园等)的故事”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本课将结合此综合实践活动,用制作树牌和电子相册的方式展现学生亲近自然、融入自然、与自然界万物和谐共处的体验和追求。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写作的纵向思路。
2.掌握作者表达浓烈情感的方式——平静的叙述和详细的描写。
能力目标:1.通过思维导图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作者的纵向思路。
2、通过制作树牌了解红柳,用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对本课的红柳形象进行解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着的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感情和对保护生存环境的忧患意识。
培养学生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存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品味关键词句,把握红柳形象,理解课文意蕴。
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融平静的叙事、描写于一体,寄寓丰富而深刻的思想的写作特色。
2.探究作者的感情脉络,增强爱护自然和环保意识。
四、教法学法本课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用三个任务引领课堂进程,一是品红柳之美——鉴赏描写,二是感红柳之志——感悟叙述,三是用思维导图梳理思路。
6《离太阳最近的树》教案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离太阳最近的树》教案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离太阳最近的树》。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会欣赏自然美和人文美,培养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态环境的情感。
(2)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意识。
(3)培养学生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离太阳最近的树》。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分析课文中的隐喻和象征手法。
(3)领悟课文所传达的哲理和情感。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所描绘的氛围。
2. 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来解决问题。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离太阳最近的树》的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
4. 探究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深入理解课文。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离太阳最近的树》。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举例说明。
3. 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理解和感受。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参与情况和思维过程。
《离太阳最近的树》说课课件
研读文中关键词句 把握红柳形象特征
发挥想象发散思维
重新组合画面声音 促迚文本个性解读
1. 你为什么要选择这一角度拍摄红柳?你想给观
众传达什么?
2. 你认为作者在文中想要表达的是什么?不小组的
拍摄意图一致吗?
红柳 最珍贵、最顽强的生命,最彻底的毁灭!
“我” 身处其中,切肤之痛,感同身受!
一曲红柳悲歌,寄托着作者对 生命平等的沉思与体悟。
在全班成立4个摄制小组,每组10人, 下发拍摄任务书。
每组选出导演、编剧、摄像、场记、 解说各2名。
阅读课文,找出文中画面不声音
话柳之形
约10分钟
拍柳之魂
约20分钟
访柳之情
约10分钟
悟柳之志
约5分钟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丌是生不死的距离, 而是我在你面前,你却丌知道我爱你。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丌是你丌知道我爱你, 而是我虽然爱你,却无法拯救你。
为了
——模拟拍摄纪录片《红柳》
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觃划新教材
《语文》
(基础模块)上册 第二单元
主 编 倪文锦 于黔勋
高等教育出版社
单元阅读目标:阅读和欣赏散文
——人不自然主题阅读 ——品味散文语言 ——简明、得体
阅读学习重点:理清作者行文思路
表达不交流重点:说话的技巧
理清文章思路,品味关键词句,把握红柳形象特征。
充还原画面的背景声音)。
大家好,我是第1组的导演柴鑫,我们小组选择的角度
侠骨柔肠的红柳。
为了表现红柳的侠骨柔肠,我们摄制组捕捉了这样一 个特写镜头:这是一个黄昏的荒漠,这里荒芜、冷寂、鸟 兽绝迹。这时暴风袭来,飞沙走石,一时遮天蔽日,此时, 我们的镜头前却丌可思议地出现了一丛红柳,她铁一样锈 红的枝干,似峥峥铁骨,坚忍丌拔。它凤羽般纷披的碎叶, 粉粉的细密的花,似女子灼灼的身影和姣好的面容。寒风 呼啸声里,这侠骨柔肠的奇女子,正笑傲天地,超然于生 死。
6《离太阳最近的树》教案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离太阳最近的树》教案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离太阳最近的树》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能够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如象征手法、情感表达等。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语言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分析比较,了解象征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3)通过课内外阅读,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进取的精神。
(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爱他人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离太阳最近的树》的内容理解。
(2)课文中的象征手法的分析。
(3)词语和句式的运用。
2. 教学难点:(1)象征手法的运用和理解。
(2)课文中的深刻内涵的挖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离太阳最近的树》,理解课文内容。
(2)让学生结合课文,思考问题:文章的主旨是什么?课文中的象征手法有哪些?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及其作用。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讲解象征手法的运用和理解。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语言表达。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创作一篇小文章,运用象征手法。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离太阳最近的树》,巩固所学内容。
2. 完成课后练习题,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3. 选择一篇类似的文章进行阅读,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的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6《离太阳最近的树》教案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离太阳最近的树》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作者冰心的生平事迹及文学地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增强生态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 掌握作者冰心的生平事迹及文学地位。
2. 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教学难点:1. 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简介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是我国著名女作家、诗人、散文家,有“世纪老人”之称。
2.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离太阳最近的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自主学习(15分钟)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 学生分享阅读感悟,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合作探讨(20分钟)1.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情感体验(10分钟)1. 让学生谈谈对课文中所描述的“离太阳最近的树”的理解和感悟。
2. 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珍惜生命,增强生态保护意识。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课文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提醒学生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关爱大自然,珍惜生命。
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大自然和生命的感悟。
《离太阳最近的树》教案(六)教学内容: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教学过程:六、内容分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2. 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教师点评并总结。
七、拓展延伸(15分钟)1. 让学生思考:在生活中,我们如何关爱大自然,珍惜生命?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点评并总结。
八、情感体验(10分钟)1. 让学生谈谈对课文中所描述的“离太阳最近的树”的理解和感悟。
6《离太阳最近的树》教案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教案编辑专员,以我给你的及要求,编写教案,供我参考。
内容有十五个章节组成,按我的要求给我五个章节(以一、,二、,三、,四、,五、格式)。
“6《离太阳最近的树》教案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教案:《离太阳最近的树》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能够分析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
(3)能够归纳出课文的主要观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通过课文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增强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分析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一些生僻词汇的理解。
2. 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态度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
(2)引导学生思考:课文讲述了什么样的故事?2. 新课导入:(1)简介课文作者及其背景。
(2)解释课文《离太阳最近的树》的含义。
3. 课文讲解:(1)分段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并理解每个段落的大意。
(2)分析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解释课文中一些生僻词汇的含义。
4. 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课文中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2)每个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
5. 总结与拓展:(1)总结课文的主要观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课文中的主题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如保护环境、面对困难等。
(3)提供相关阅读材料或推荐相关影片,供学生进一步拓展学习。
6. 布置作业:(1)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2)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课文主题的思考和感受。
6《离太阳最近的树》教案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教案编辑专员,以我给你的及要求,编写教案,供我参考。
内容有十个章节组成,按我的要求给我五个章节(以一、,二、,三、,四、,五、格式)。
“6《离太阳最近的树》教案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离太阳最近的树》。
(2)了解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分析并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手法。
(3)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欣赏自然美,培养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离太阳最近的树》。
(2)分析并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手法。
(3)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对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太阳和树木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太阳和树木的感受和经历。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离太阳最近的树》。
(2)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的生字词练习。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主要内容、主题思想和写作手法。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阅读课文《离太阳最近的树》,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太阳和树木的短文。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合作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 单元测试评价:在单元结束后,进行测试,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和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故事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太阳最近的树》第一课时说课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上午好,我是朱佳。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毕淑敏老师的《离太阳最近的树》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教学反思五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离太阳最近的树》是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审定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四篇课文,本单元是现代文阅读单元,要求学生能够学会运用对照和比较的方法进行阅读。
其所选择的四篇文章的都是表达了对于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关系的反思,并且在主题、写作特色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可以说是向学生提供了一个对照和比较阅读的机会。
《离太阳最近的树》用冷峻而具有穿透力的语言讲述了一个令人心悸的故事,在平静的叙述和精微的描写中展现了高原上的原住民红柳的过去和现状,我们可以通过本文中红柳的纵向比较以及本文和《森林写意》的横向比较,揣摩作者所表达的对于人类愚蠢行为的谴责以及对于人与自然这一永恒主题的深刻思考。
我所说的第一课时主要是通过红柳的过去和现状的纵向比较,揣摩其中蕴含的作者的情感。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为本课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本文生字词以及了解关于毕淑敏的相关知识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对照和比较的方法进行文学阅读。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着的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感情和对保护生存环境的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揣摩体会文章中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学会运用对照和比较的方法进行文学阅读。
二、说学情
我的教学对象是综合高中二年级的旅游班学生,女生较多。
班级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积极性较高,能够独立完成一些较为简单的学习任务;同时高中阶段的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了初步的形成,对于事物也有了自己的看法,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说教法和学法
1、教法: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考纲和大纲的要求,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片段式品读+感悟教学。
想方设法让学生挖掘文本,引导他们积极思考,热情参与,力争通过团结合作解决问题。
具体教法如下:
(1)情景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
(2)提问法——片段分区,逐次探讨。
(3)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2、学法:我主张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引导学生采用讨论法、朗读法和圈点勾画法,让学生能够自主的赏析课文,研读文本,获得独特的体会。
此外,我打算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三、说教学过程设计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课堂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准备按以
下几个环节展开。
环节一: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情境导入——展示关于青藏高原恶劣环境以及红柳的壮美和悲哀的图片。
设计意图:红柳的生长环境离我们较远,因此在课堂的开头,展示关于红柳壮美和悲哀的图片,可以帮助学生削弱与红柳之间的距离感,并且通过红柳的美艳画面与荒凉的沙漠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通过视觉冲击,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快速的进入到本课的学习情景之中。
环节二:检测预习,基础过关。
我设计了三个课前预习作业,如下:
1、完成学案上基础检测部分的字音、字义题
2、查找关于毕淑敏的相关资料,并且以文字的形式整理下来。
3、利用圈点勾画法,在文章当中找出描写红柳的语句。
设计意图:《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能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收集、筛选和提取有用的信息;再加上旅游班的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较好,因此我设计了三个能够能够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独立解决的较为简单的作业,以帮助学生解决本文的字词基础知识以及初步了解文本,同时也为了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
而在课堂教学中,我主要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
首先,按照事先本班安排好的学习小组的顺序,利用实物展示台,展示预习作业的完成情况。
再者,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关于毕淑敏的知识要点归纳以及文章中描写红柳语句的整理。
最后,学生齐读找出的描写红柳的语句,初步了解并且感受红柳这种植物的特点。
更重要的是,学生明确了文章中描写红柳的语句,则为其下面片段式品读教学中深度探讨红柳打下了铺垫。
环节三:研读课文
设计意图:根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要注重阅读中的情感体验,学会初步欣赏文学作品。
就作品中感兴趣的内容讨论,说出自己的见解、体验或感悟;又因为本篇文章内容非常清晰,基本概括为三点:“一种植物”引发的“一件事情”,留给人们的“一些思考”。
因此我打算以“一种植物”——红柳为切入点,采用片段式品读+感悟教学法,结合提问和点拨,引导学生挖掘文本,抓住重点语段品读赏析文本。
为此,我设计下列三个问题:
1、作者对于红柳的美进行了精微的描写,你能否发挥你那双可以善于寻找美的眼睛找出文章中一些片段。
然后和别人分享下,你为什么觉得这段描写的红柳美?
讨论后明确(教师在总结时出示相关画面):
(1)在一个广阔壮观的背景下,一片红柳丛“昂然立着”。
“他们有着铁一样锈红的枝干,凤羽般纷披的碎叶,偶尔会开出谷穗样细密的花,对着高原的酷寒和缺氧微笑。
”(“酷寒”、“微笑”突出了红柳生长环境的恶劣,也写出了红柳从容不迫、怡然自得的神态,同时暗示了红柳在高原上的珍贵。
)
(2)一座结实的沙丘顶上,昂然立着一株红柳,“它的根是一柄巨大章鱼的无数脚爪,缠附至沙丘逶迤的边缘。
”“每一块红柳跟,都弥久地维持着盘跟错节的形状,好象一颗傲然不屈的英魂。
”因为有了这棵红柳,固住了流沙,红柳的根有多少,那沙山就有多大。
(这部分体现了红柳那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屈的精神,及它对高原的作用。
)
(3)“那红柳强大的根系,如盘卷的金属,坚挺而硬韧,与沙砾结得如同钢筋混凝土一般,一旦燃烧起来,会喷发出从太阳那里索得的光芒。
”(它用如此强大的根系牢牢固住了流沙,制服了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
它为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作出了贡献,最后又为人类的生存献出了一切。
2、如此美,如此坚强,如此有用的红柳人们珍惜了吗?
讨论后明确(教师在总结时出示相关画面)
(1)“人们将大半个沙山掏尽,这样红柳就枝桠遒劲地腾起在旷野上,好似一副镂空的恐龙骨架。
”最后用利斧将这活着的巨型根雕与大地最后的联系一一斩断。
整个红柳就訇然倒下了——如此顽强的红柳!
(2)那些被掘起的沙丘,好像做了眼球摘除术的伤员,依然大睁着空洞的眼睑。
(3)人们用尽各种手段,包括“高技术的法子”去挖掘红柳,却还在那里振振有词——多么可悲!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寻找到文章中描写红柳美和悲哀的语句,让学生通过对红柳过去与现状的对照和比较,得到一份精神感悟,即红柳这种植物的特点和精神,以及为理解下文人们挖掘红柳这一事件的悲哀。
3、人们费尽心思挖掘红柳,也直接的破坏了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这是可悲的,可是可悲之处仅此而已?(
设计意图:通过这问题引入“一件事情”——挖红柳,引导学生重点品读司务长和我的那段对话)
学生分角色朗读司务长和“我”的那段对话,教室引导学生抓住四个“对不对”揣摩作者写这段对话的用意,经讨论后明确:“可悲的是在于人们并示意识到自己的可悲,还理直气壮,振振有词。
”
环节四:拓展延伸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学习这篇文章的基础上,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树立保护环境、珍爱生命的意识。
我设计的问题是:在这篇文章最后,作者指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
“那些曾经被固住的黄沙,是否飘洒到世界各处?”作者没有回答,那么我们是否能替作者回答呢?
学生根据已往知识,来回答这个问题。
教师出示有关沙尘暴日益严重的数据资料以及北京沙尘暴报道(图片)
环节五:总结以及布置作业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已经渐渐关注并且体会到了“世界上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那么在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我们是否如毕淑敏一样,能够关注到人与自然的关系,能够做到珍爱生命,保护环境呢?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做哪些事情呢?请以“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为主题,为学校的小角落(草坪、教室、操场等)写三条宣传语。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爱生命、树立环保意识。
四、说教学反思
1、预习作业的重要性: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语文学习亦如此。
学生能够自觉在课前做好准备工作,而教师能够采用一些鼓励性或者略惩性的方法督导学生完成预习作业的话,可以帮助课堂的预设和生成顺利的完成。
本节课,能够较为顺利的完成教学目标,和旅游班学生能够认真落实课前预习作文密不可分。
2、文章的内容清晰,教师可以采用一些简单易记的语句概括文章的内容,例如本文“一种植物”+“一个事件”+“一些思考”,我觉得这样的整理,既方便了学生理解本文的主旨,同时也对学生理解本文融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为一体打下了铺垫。
3、拓展延伸不够:如果能够在拓展这一环节中,补充一些关于环保的诗歌、简短的文章、甚至是标语之类的,可以帮助学生在树立环保的意识之外,也给他们提供一些表达环保意识的范例。
我后来找到了一篇文章《跪拜的藏羚羊》,我觉得如果在课堂上用这篇进行拓展赏析的话,学生情感体验可能会更加深刻。
板书设计:
离太阳最近的树
毕淑敏
: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环保的忧患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