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年级上科学实验操作

合集下载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
【实验过程】
1、将温度计的液泡包上棉纱,把它浸入 水中,观察温度是多少。 2、把温度计提出水面,挂在支架上,观 察温度计温度有什么变化。边观察边做好 记录。 【实验现象】水在蒸发时,温度不断下降。 【实验结果】水蒸发时吸收周围的热量。
4、证明金属有导电性 1.实验器材:电池两节,电池座,带小灯 泡的灯座,导线,铜丝,铁丝,铝丝,木 棍等。 2.实验步骤:将导线,小灯泡与电池相互 连接,然后将铜丝,铁丝,铝丝和木棍分 别接入电路中。 3.实验现象:铜丝、铁丝、铝丝接入电路, 小灯泡亮。
实验结论:金属有导电性。
5、探究小水珠的成因
• 实验材料:两个玻璃杯、两块玻璃片(大 于杯口)、酒精灯、铁夹、火柴、热水
• 实验过程: • 1、将其中一块玻璃片用酒精灯均匀加热。 • 2、把两个玻璃杯装上同样多的热水,一
个盖上冷玻璃片,一个盖上热玻璃片。
• 3、观察现象。
• 实验现象:冷玻璃片上出现小水滴, 热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滴。
自然界,这些小水滴飘在低空,形成雾。
模拟雨的形成
• 实验材料:大烧杯、碟子、三脚架、石棉 网、酒精灯、水、火柴。
• 实验过程: • 1、把水装在烧杯里,烧杯放在三脚架的
石棉网上,用酒精灯给烧杯里的水加热沸 腾。
• 2、把碟子放在沸腾的烧杯口上,观察现 象。
• 现象、结论:
• 碟子下面出现水滴,并不断滴下来。这就 是“雨”。
• 实验结论:水蒸气在遇冷的条件下才 可以凝结成水。
6、模拟露的形成
• 实验材料:毛巾、不锈钢杯、碎冰块
• 实验过程:
• 1、用干毛巾将不锈钢杯外表擦干净, 将碎冰块倒入杯内至杯子1/2处,加入 冷水至2/3处。
• 2、静置一段时间,观就是露。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实验结论:温度对岩石有破坏作用,加热后岩石会膨胀,表面出现裂缝,反复加热和冷却会使岩石逐渐破碎。

这也是地球表面岩石变化的一种原因。

注意事项:1、加热时要注意安全,不要直接用手触摸热岩石。

2、实验结束后要注意清理残留物,确保实验室安全。

1、将橡皮膜绷在纸筒底部,用细线固定。

2、在橡皮膜中央贴上一小块火柴。

3、用小镜子观察橡皮膜在火柴振动时的变化。

实验现象:当火柴振动时,橡皮膜也会随之振动,观察到橡皮膜的变形。

实验结论:鼓膜的作用类似于橡皮膜,能够将声音的振动传递到内耳。

注意事项:实验时要小心操作,避免损坏橡皮膜。

实验材料:不同种类的陶瓷器、锤子、放大镜、水槽等。

实验步骤:1、用锤子轻敲不同种类的陶瓷器,观察声音的响亮程度和音调高低。

2、用放大镜观察陶瓷器的表面,比较不同种类陶瓷器的质地和表面光滑度。

3、将陶瓷器放入水槽中,观察哪些陶瓷器会漂浮,哪些会沉底。

实验现象:1、声音响亮而清脆的陶瓷器质地坚硬,表面光滑。

2、漂浮的陶瓷器密度较小,沉底的陶瓷器密度较大。

注意事项:要小心操作,避免陶瓷器破裂。

实验材料:玻璃杯、盐、冰块、水、碗、保鲜膜。

实验步骤:1、在玻璃杯中放入一小勺盐,加入适量水搅拌均匀。

2、在碗中放入冰块,将玻璃杯放在碗中。

3、用保鲜膜将碗口盖住,等待几分钟。

实验现象:玻璃杯外表面会出现水珠,类似于雨水的形成。

实验结论:当水蒸气遇到冷凝结核(如盐)时,会形成水滴,类似于雨水的形成。

注意事项:要等待一段时间,让实验充分进行。

实验材料:烧瓶、带玻璃弯管的橡胶塞、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烧杯、碟子。

实验步骤:首先在烧瓶里加入1/3的水,并用橡胶塞塞住,然后将烧瓶放在铁架台上。

接着,在另一个铁架台上倒放一个烧杯,使其玻璃弯管出口正对烧杯。

最后,使用酒精灯加热烧瓶并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及结论:瓷盘底部滴出的水滴就是雨。

注意事项: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安全。

实验材料:大烧杯、碟子、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水、火柴。

五四制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四五年级实验指导

五四制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四五年级实验指导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指导5、我们的营养【实验名称】:检验脂肪、淀粉、蛋白质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掌握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鉴定方法。

【实验器材】烧杯、水、淀粉、玻璃棒、碘酒、滴管;馒头、米饭;白纸、瓜子;镊子、酒精灯、瘦肉。

【实验步骤】(一)检验淀粉实验1、把少许淀粉放在烧杯内,加一点水,用玻璃棒搅拌成淀粉状糊。

2、用滴管吸入碘酒,在淀粉糊中滴入2—3滴碘酒,淀粉糊变成了蓝色。

3、把少量米饭放在硬纸板上,用滴管向米饭上滴2—3滴碘酒,观察到米饭变成蓝色。

4、用滴管再向馒头上2—3滴碘酒,观察到馒头变成蓝色。

【实验结论】米饭、馒头中含有淀粉。

【实验原理】淀粉遇到碘酒变蓝色。

根据这一特性,可用来检测食物里是否含有淀粉。

(二)检验脂肪实验把花生、瓜子放在白纸上用力挤压,在白纸上留下了淡黄色、半透明状的油渍。

【实验结论】花生、瓜子中含有脂肪。

(三)检验蛋白质实验把瘦肉切成条状,用镊子夹一细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烧,过一会儿闻一闻,会闻到一股像烧鸡毛一样的气味。

【实验结论】像烧鸡毛一样的气味,是蛋白质被烧的气味。

说明瘦肉含有蛋白质。

【实验说明】区分油渍和水渍油渍:发黄、半透明;水渍:原纸色、不透明。

【注意事项】在做脂肪实验前先让学生观察水滴到纸上的特点,以便区分油渍和水渍。

☆6、食物到哪里去了【实验名称】:唾液的消化作用的实验【实验目的】:观察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材料】:两支试管、淀粉液、37℃的温水、水槽、滴管、碘酒。

【实验步骤】:1.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其中一支加入少量唾液,并摇匀。

2.将两支试管放入37℃-40℃的温水中。

3 .过一会儿,分别往两支试管中滴入2-3滴碘酒。

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加入唾液的试管中没有什么变化,没加入唾液的试管中的淀粉呈现蓝色。

【实验结论】唾液有消化淀粉的作用。

【注意事项】:1.保持试管的水温在37℃左右,唾液发挥正常的消化作用。

2.加入碘酒后摇匀。

【链接】:1.由于淀粉具有遇到碘酒变蓝的性质,所以没加唾液的试管中淀粉变蓝。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我们的呼吸》教案5篇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我们的呼吸》教案5篇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我们的呼吸》教案青岛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我们的呼吸》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目标:1. 了解人类的呼吸器官和呼吸的作用;2. 掌握呼吸过程中空气在身体内发生的变化;3. 提高学生对健康呼吸习惯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教学重点:1. 人类的呼吸器官和呼吸的作用;2. 呼吸过程中空气在身体内发生的变化。

教学难点:1. 学生对呼吸过程中空气在身体内发生的变化的理解;2. 学生对健康呼吸习惯的认识和重视程度的提高。

教学准备:1. 课本《我们的呼吸》;2. 幻灯片或其他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通过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呼吸问题的思考。

例如,你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呼吸吗?我们的身体是如何进行呼吸的呢?Step 2 呈现(15分钟)呈现课本内容,让学生了解人类的呼吸器官和呼吸的作用。

通过幻灯片或其他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图片和文字,引导学生发现并讨论课本中的知识点。

Step 3 讲解和讨论(15分钟)讲解呼吸过程中空气在身体内发生的变化。

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在吸气和呼气时胸部、腹部的变化。

解释胸部和腹部的运动是怎么样帮助我们进行呼吸的。

Step 4 操作实验(2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操作实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呼吸过程中空气在身体内的变化。

例如,可以让学生用气球模拟肺部,通过充气和放气的实验,观察气球的变化,加深对呼吸过程的理解。

Step 5 小结(5分钟)通过问答方式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回顾学习要点和重点,确保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

Step 6 拓展延伸(10分钟)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拓展,可以让学生口述图画、问题回答等方式,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

Step 7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如完成课后练习或写一篇小作文等,以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以上就是一节关于《我们的呼吸》的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课教案,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我们的呼吸》教案精选5篇(二)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水的种类和特点。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学计划(含实验安排表)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学计划(含实验安排表)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学计划
科学课程中的实验是自然科学研究中十分重要的认识方法,科学实验是实现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

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结合我校具体情况,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特制定以下实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为核心,加强观察和实验,注重对学生进行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观察、实验、搜集证据、表达交流等方面的训练,引导学生去亲历科学,在亲自操作、动手实验、自行探究的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对科学的积极态度。

二、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学生整体学习习惯一般,实验动手能力较差,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但是该班学生实验兴趣很浓。

三、措施
1、继续注重培养该班学生实验兴趣。

2、扎实开展实验教学。

3、加强该班学生学习科学习惯的培养。

4、积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安排。

2021年新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过程现象结论报告

2021年新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过程现象结论报告

2021年新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过程现象结论报告五年级上册科学材实验操作方案实验一实验名称:光的传播实验实验器材、激光笔、手电筒、3张带孔的纸板、鱼尾夹、纸屏、直纸筒、弯曲的纸筒、蜡烛、火柴等。

实验步骤:1.用激光笔照射桌面,并且让激光笔与桌面在一条直线上,观察现象。

2.把点燃的蜡烛放在桌面上,分别通过直纸筒盒和弯曲的纸筒看蜡烛的火焰,观察现象。

3.把三张带孔的纸板用鱼尾夹固定好立在桌面上,使三个小孔在一条直线上。

用手电筒从一侧照射,观察在纸屏上能否看到手电筒的光?调整其中一个纸板的位置,纸屏上还能否看到手电筒的光。

实验现象:1.桌面上会发现一条红色的光束。

2.通过直纸筒能能看蜡烛的火焰,通过弯曲的纸筒不能看到蜡烛的火焰。

3.三个小孔在一条直线上时能否看到手电筒的光,不在一条直线上时纸屏上不能看到手电筒的光。

实验结论: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验二实验名称:光的反射实验器材:平面镜实验步调:1.用一面平面镜做光的反射实验:一位同学站在教室门口,手执一面平面镜,把射向教室门口地面上的太阳光用手中的平面镜反射到教室的天花板上。

2.用两面平面镜做光的连续反射实验:一位同学站在教室门口,手执一面平面镜,把射向教室门口地面上的太阳光,用手中的平面镜反射到站在教室黑板前面一位同学手中的平面镜上,再把光反射到教室的墙壁上。

3.说说观察到的现象,画出光的传播门路。

实验结论:光从空气射向镜面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传播方向发生变革,有一局部光被反射的空气中。

这种现象就是光的反射。

实验三实验名称:探究彩虹形成的原因实验器材:三棱镜、水槽、平面镜、纸屏.实验步调:1.利用三棱镜,让一束阳光通过三棱镜照射在纸屏上,观察纸屏上有什么现象产生。

2.把一面镜子斜放在水中,让镜子反射的光投射在纸屏上,仔细观察纸屏上有什么现象产生。

实验现象:在纸屏上有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彩色光带。

实验结论:太阳光中包含不同颜色的光,三棱镜能把太阳光聚集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不同颜色的光,形成彩色光带。

2023年最新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梳理

2023年最新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梳理

2023年最新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实验整理1.认识光实验1【探究问题】光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我的猜想】光在空气中可能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验器材】3张带孔的纸板、1个黑色纸屏、手电筒。

【实验过程】1.打开手电筒,照射纸板;2.调整三张带孔的纸板的位置,让手电筒的光穿过三张纸板照射在黑色纸屏上;3.观察在什么情况下光可以穿过三张纸板照在黑色纸屏上。

【实验预判】如果三个孔呈一条直线时,黑色纸屏上有光斑,不在一条直线时,黑色纸屏上没有光斑,说明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验现象及分析】当三张纸板上的小孔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手电筒的光才能通过小孔照射到了黑色纸屏上,说明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验结论】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验2【探究问题】验证光的直线传播特性。

【我的猜想】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验器材】纸屏,蜡烛,带小孔的硬纸板,火柴。

【实验过程】1.点燃蜡烛;2.将带孔的硬纸板放在蜡烛和纸屏中间,三者的中心位置在同一条直线上。

3.移动纸板的位置,观察纸屏上成像的变化。

【实验预判】如果在纸屏上能看到蜡烛火焰的图像,说明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验现象及分析】纸屏上出现蜡烛火焰倒立的像,移动带孔的纸板,成像的大小和清晰度也随之改变。

【实验结论】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 光的反射实验3【探究问题】光照在镜子上,传播方向有什么变化?【我的猜想】光照在镜子上,传播方向可能会发生改变。

【实验器材】平面镜、手电筒(备用)【实验过程】1.保持光源位置不变,观察光源照射的位置;2.将平面镜放置到光源照射处,观察光线的传播方向是否改变;【实验预判】如果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说明光照在镜子上,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实验现象及分析】光原本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经过平面镜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在其他地方会出现较亮的光斑。

【实验结论】光从空气射向镜面时,会发生光的发射现象,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有一部分光会反射到空气中。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报告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报告
2cm
50克
2 cm
第二次
100克
2 cm
200克
1 cm
第三次
100克
2 cm
50克
4 cm
杠杆尺平衡
实验结论
1、力点距支点的距离与重点距支点的距离一样远,且力一样大时,杠杆尺平衡。
2、力点距支点远,重点距支点近,这种杠杆可以省力。
3、力点距支点近,重点距支点远,这种杠杆不省力。
注意事项
1、使用时,首先要将杠杆尺调到平衡状态;
2、可以把杠杆尺左边的钩码当成重物,把右边的钩码当成使用的力,支架就是支点。
3、实验完毕后要整理好仪器和实验桌;
实际应用
钳子、剪刀、订书机,小推车,镊子等;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报告
年级班组姓名实验日期
实验课题
研究定滑轮
实验目的
了解定滑轮的作用
实验器材
定滑轮,测力计两个,钩码细绳及支架




1、取一单滑轮固定在方座支架上,构成一个定滑轮;
2、用细绳跨过滑轮,细绳的一端挂上钩码作为阻力,另一端挂一测力计;
3、用手竖直向下匀速拉测力计,当滑轮平衡时,观察测力计的读数;
4、改变测力计拉力的方向(水平、斜向下,向上),当滑轮平衡时,记下各次测力计的读数。
5、改变所挂钩码重量,重复上述实验,并记录各次测力计的读数;
实验数据
钩码重量
拉力方向
测力计读数
50克
竖直向下、水平、斜上或斜下
50克
100克
同上
100克
实验结论
测力计的读数跟所挂钩码重相等;由此,我们可以得到结论:
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水的沸腾过程引言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记录水的沸腾过程,了解水的沸腾现象以及液体在加热过程中的物理变化。

通过实验,我们将探索水的沸点和沸腾的原因。

材料•水壶•水•加热器(火炉或电炉)•温度计•记录表格实验步骤步骤一:准备工作1.将水壶清洗干净,确保壶内没有杂质。

2.用水将壶填满,确保水位不超过壶的容量。

步骤二:加热水1.将水壶放在加热器上,打开加热器。

2.随时观察水的变化,并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3.记录下水开始变热的温度。

步骤三:观察水的沸腾过程1.当水开始变热后,观察水面上是否有气泡产生。

2.记录下水开始冒气泡的温度。

3.继续观察水的变化,直到水开始沸腾。

4.记录下水开始沸腾的温度。

实验结果我们根据实验记录得到以下结果:温度(摄氏度)事件开始变热开始冒气泡开始沸腾根据实验记录,我们可以看到水在加热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当水开始变热时,温度逐渐上升,水面上开始冒出气泡。

当温度达到一定程度时,水开始沸腾,水面上涌动着大量的气泡。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 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逐渐升高,并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开始冒气泡。

2. 当水的温度达到沸点时,水开始沸腾,水面上涌动着大量的气泡。

3. 沸点是指液体在一定压强下快速汽化的温度。

实验意义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对水的沸腾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沸腾的水,了解沸腾的原因和过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此外,通过进行科学实验,我们培养了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提高了科学思维和实验操作的技能。

参考资料•无致谢感谢老师的指导和帮助,让我们有机会进行这个有趣的实验。

感谢实验室的工作人员提供的实验器材。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方案全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方案全

目录:第1课认识光实验名称:验证光的传播路线实验目的:通过实验验证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实验实验方案:分三个小实验实验1:【实验材料】:激光笔、大块较厚的磨砂玻璃片【实验方案】:1.将磨砂玻璃片水平铺放在桌面上。

2.打开激光笔,水平照射向玻璃内部。

3.观察激光在玻璃内的传播路线。

【实验现象】:激光在玻璃内部沿直线传播。

【实验结论】:激光在玻璃内是沿直线传播的。

【注意事项】:选择透光率较高的磨砂玻璃,也就是透明度好的磨砂玻璃。

透光率太低,不能看到清晰的光线。

用纯透明的玻璃效果也不明显。

【建议】: 1.在水中倒入一点牛奶、蓝色或黑色墨水,用激光笔照射。

2.用喷雾器在空中喷水,用激光笔照射。

以上两种方法也可以达到较好的观察效果。

实验2:【实验材料】:纸筒、蜡烛、火柴【实验方案】:1.点燃蜡烛,直立并固定在桌面上。

2.用直纸筒观察蜡烛的火焰。

3.将纸筒弯曲再观察火焰。

【实验现象】:通过直纸筒可以看到火焰,纸筒弯折看不到火焰。

【实验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注意事项】:将纸筒弯曲时,弯曲幅度要大于纸筒的内径,使纸筒内的通道不在一条直线上,并且保证通道是畅通的。

【建议】:可将纸筒换为不透明塑料吸管,或者将吸管外侧包上不透光物质。

实验3:【实验材料】:手电筒、三块相同的中间带有小孔的纸板、一张黑色纸板、夹子【实验方案】:1.用夹子夹住纸板,前后平行放置纸板,使其在一条直线上,黑色纸板在最后边;2.打开手电筒,光对准第一个小孔,观察纸屏;3.左右移动其中任意一张卡纸,使三个小孔不在一条直线上;4.打开手电筒对准第一个小孔,再次观察纸屏;【实验现象】:三个小孔在一条直线上时,纸屏上能看见手电筒的光;当三个小孔不在一条直线上时,纸屏上不能看见手电筒的光。

【实验结论】:光沿是沿直线传播的。

第2课光的反射【实验名称】:怎样看到自己的后脑勺【实验目的】:物体反射的光进入眼睛,就能让我们看到物体。

【实验材料】:两面镜子,一面台镜,一面手持镜。

青岛版五四制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指导

青岛版五四制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指导

青岛版五四制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指导实验一: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名称】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目的】了解植物叶子的样子。

【实验材料】显微镜、洋葱表皮细胞玻片标本。

【实验步骤】1.按要求取镜、安放、对光。

2.将洋葱表皮细胞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左眼向目镜看,左手旋转调焦螺旋, 直到看到清晰的物像,右手拿笔做记录。

3.小组成员轮流观察、观察时不要随意挪动显微镜,并画出洋葱表皮细胞结构图。

4.整理实验器材。

【实验结论】洋葱表皮是由多个细胞构成的,每个细胞有明显的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

实验二:帮同学找父母【活动名称】帮同学找父母【活动目标】知道人的后代与亲代之间在外貌特征方面有相似之处。

【活动材料】父母的照片【活动过程】1.组长收集自己小组内同学父母的照片。

2.组间交换照片。

3.小组内观察其他小组同学父母的照片,找出其体貌特征,和班内同学的体貌进行对比,帮同学找到父母。

【活动结论】人的后代与亲代之间有相似之处,生物将自身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传给后代的现象称为遗传。

实验三:空气的成分实验【实验名称】空气的成分实验(探究空气是否是单一气体的实验)【实验材料】水槽、剪去底部的矿泉水瓶、蜡烛、木条、红墨水等【实验方法】1.取一个水槽,倒入少量的有颜色的水,将点燃的蜡烛固定在水槽底部,然后用去掉瓶底的矿泉水瓶罩住。

观察现象。

2.先把水槽中的水加到与瓶内水面一样高;拧开瓶盖,把燃烧的木条迅速插入瓶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1.蜡烛刚被罩住时能燃烧,过了一会儿蜡烛熄灭了。

瓶内的水面上升了。

2.木条的火焰立即熄灭了。

【实验结论】空气不是单一气体,有一部分气体能支持燃烧,有一部分气体不能支持燃烧。

实验四: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实验名称】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实验材料】酒精灯、砖块、纸条、木条等【实验方法】1.尝试用酒精灯的火焰点燃砖块。

2.分别用酒精灯的火焰点燃木条和纸条,对比被点燃时间。

3.观察点燃的酒精灯,然后盖上灯帽,观察现象。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
无忧PPT整理发布
十六、(21.)沸腾
【实验器材】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烧杯、酒精灯、温度计、彩笔、 表、水、中间带孔硬纸板(能盖过烧杯口即可)。
【实验步骤】 1、在铁架台的上面和下面各组装一个铁圈,下面的铁圈上垫一石棉网,石棉 网上面放上少半杯凉水,下面放上酒精灯。 2、在铁架台的上面的铁圈上挂一只温度计,温度计的液泡正好浸入水中。 3、先记录下温度计的读数,然后点燃酒精灯,开始加热。 4、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温度计的读数,直至水冒泡翻腾。 5、水冒泡翻腾后,继续加热约二分钟,观察温度计的变化。记录表、统计图
无忧PPT整理发布
四、(做一块卵石)卵石磨圆的模 拟实验
【实验器材】有盖的大口玻璃瓶、水、砖块、锤子 【实验步骤】 1、用锤子把砖敲成碎砖块,挑出棱角分明
的砖块。 2、把挑出的碎砖块放入盛有水的大口玻璃瓶里,把瓶口 拧紧 3、用力摇晃瓶子,大约过五分钟后进行观察有什麽现象 发生。 【实验现象】碎砖块没了棱角,变成了圆形的
【实验现象及结论】。 金属不易燃,多数硬度较大,容易传热,有金属光泽,容易导电,
不易碎。 【注意】
1、有些金属较软,这些要让学生了解。 2.进18. )玻璃与塑料的实验
【实验器材】相同厚度与大小的玻璃和塑料、酒精灯、镊子、天平。
【实验步骤】
1、用天平分别称量相同厚度与大小的玻璃和塑料,记下称量的数 据。
十一、(16.陶瓷)陶瓷特点的实验
【实验器材】各种陶瓷、锤子、小刀、酒精灯、镊子、白 纸、放大镜、电池、导线、小闸刀、小灯座及灯泡、火柴、 水槽、木头、铁丝、铜丝、冷热水。
【实验步骤】 1、用火烧各种陶瓷,观察是否易燃。 2、用锤子砸,
用小刀刻,感觉陶瓷的软硬。3、放入盛有水的水槽中 4、 放入热水中,观察陶瓷的沉浮现象。 5、把陶瓷联入电路 中,观察是否导电。6、让陶瓷从高处落下,观察是否易 碎。7、用陶瓷碎片切割纸片。 【实验现象及结论】陶瓷不易燃,硬度较大,不能浮在水 面上,不容易导电,不容易传热,容易碎、碎片很锋利。 【注意】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下)实验操作方法指导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下)实验操作方法指导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下〕实验操作方法指导五年级上册1、声音的产生实验一、实验目的: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二、实验器材:水槽、音叉、小铃铛、气球、烧杯、泡沫小球、水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五、注意事项:音叉敲响后要立即插入水中,小铃铛摇响后马上靠近泡沫小球.这样,实验现象才明显.2、声音的传播实验一、实验目的: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做声音传播的实验,知道液体、固体和气体都能够传播声音.二、实验器材:小闹钟、塑料袋、水槽、玻璃钟罩、抽气机、小锤等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结论: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传播方向是向着四面八方的.五、注意事项:如果没有真空钟罩,可以把发声体〔小闹钟〕放在加热后的容器里〔空气稀薄〕,通过与加热前的声音相比较,证明空气能传播声音.3、木材的特点实验一、实验目的:会用观察、实验的方法探究木材的特点.二、实验器材:不同的木材、放大镜、酒精灯、导线、电池、小刀、锤子等.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结论:木材有纹理;易燃烧;不同木材软硬程度不同;干木头不导电,湿木头导电;大多数木头会浮在水面上,少数木头会沉入水中.五、注意事项:1、实验前,强调用刀、锤子、酒精灯的使用等方面的安全.2、检验湿木头是否导电,可用电流表来验证.4、纸的特点实验一、实验目的:会用对比的方法探究纸,知道不同的纸具有不同的特点.二、实验器材:牛皮纸、宣纸、卫生纸、复印纸、信纸、复写纸、书本、纸箱、贺年卡、纸杯等.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结论:根据观察、实验总结各种纸的特点.五、注意事项:1、鉴别纸的软硬度时注意用到安全.2、做纸的吸水能力对比实验时,一定要注意除纸质不同外其他条件必须完全相同,如同样的杯子、杯中同样多的水、纸条同样长、纸条吊的同样高、纸条要同时插入水中、插入水中的部分要同样深等.这样便于比较不同的纸吸水能力的强弱.5、陶瓷的特点实验一、实验目的:会用观察、实验的方法探究陶瓷的特点.二、实验器材:碎瓷片、木锤、小刀、纸、酒精灯、镊子、导线、电池、瓷汤匙等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结论:陶瓷具有光滑,比较坚硬;易损坏,碎片锋利;不怕水,不导电,不能燃烧;耐腐蚀,耐高温等特点.五、注意事项:实验前,强调用刀、锤子、酒精灯的使用等方面的安全.6、金属的特点实验一、实验目的:会用观察、实验的方法探究金属的特点.二、实验器材:铁铜铝等金属、小刀、导线、电池、开关、酒精灯、放大镜、玻璃杯子、锤子、木条、陶瓷等.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结论:金属有光泽;易传热;易导电;具有延展性.五、注意事项:实验前,强调用刀、锤子、酒精灯的使用等方面的安全.6、蒸发实验一、实验目的:认识蒸发现象,会做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二、实验器材:温度计、棉纱、支架、表三、实验步骤:1、蒸发需要吸收周围的热量.2、怎样加快蒸发.四、实验结论:1、水蒸发时需要吸收周围的热量.2、利用加热、增大蒸发面积、有风都可以使水蒸发的快一些.五、注意事项:注意做对比实验时的水量要同样多.7、沸腾实验一、实验目的:探究、认识水的沸腾现象,知道水的沸点.二、实验器材: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烧杯、酒精灯、温度计、彩笔、钟表.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结论:把水加热到一定温度〔通常是100℃〕,水会迅速变成水蒸气并不停的翻腾起来,这种现象叫做"沸腾".水沸腾后,温度计读数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就是这杯水的沸点.五、注意事项:1、装入烧杯内的水以半杯为宜.2、提醒学生水在加热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防止烫伤.3、温度计液泡要浸没在水中,不能接触烧杯底或烧杯壁.8、凝结实验一、实验目的:能设计对比试验探究小水珠的成因,认识凝结现象,知道水蒸气变成小水珠的原因.二、实验器材:相同大小的玻璃杯2个,玻璃片2块、热水、酒精灯、火柴、小镜子、小瓷盘等.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结论:水蒸气在遇冷的情况下才可以凝结成水.五、注意事项:作对比实验时的几个相同:杯子相同、水多少相同、水的温度相同、玻璃片相同、盖玻璃片时间相同.五年级下册1、口腔中的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一、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实验,了解口腔中的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二、实验器材:试管、烧杯、碘酒、温水、淀粉液.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结论:口腔中的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五、注意事项:1、向试管中加入的应是稀淀粉液,加入的量在试管的三分之一左右.2、如果时间不够,加入唾液的试管中淀粉没有反应完全,则也会显示蓝色,但蓝色要比未加入唾液的试管中的淡.2、检验人体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实验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人体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二、实验器材:玻璃管、集气瓶、烧杯、火柴、玻璃片、澄清的石灰水等.三、实验步骤:方法一:方法二:四、实验结论:人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成分是不同的,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很少,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人在不停地呼吸,说明人生存需要大量的氧气.五、注意事项:1、实验中的方法一收集呼出的气体采用的是排水取气法.2、实验中方法二中的两只玻璃管带有橡胶塞,直玻璃管要插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而弯玻璃管不要插入,弯玻璃管用来吸气,直玻璃管用来呼气.3、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人体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二、实验器材:光聚座、凸透镜、纸屏、蜡烛、火柴等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结论:通过实验,发现利用凸透镜成的实像是倒立的.当凸透镜距纸屏近, 距蜡烛远时,形成的是缩小的像.当凸透镜距纸屏远, 距蜡烛近时,形成的是放大的像.五、注意事项:做此实验室内光线不宜过亮,凸透镜和纸屏的距离大约在50厘米左右,蜡烛、凸透镜、纸屏三者必须在一条直线上.4、斜面实验一、实验目的:1、能用木块、木板、小车等简单器材做斜面省力的观察实验.2、能用测力计等简单测量工具对在不同斜面上拉动的小车等物体所用力的大小进行定量观察.3、知道利用斜面提升物体时的省力规律.二、实验器材:测力计、长方形木板、小木块若干块、小车.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结论:竖直提小车用的力最大.斜面坡度越小,用的力越小;坡度越大,用的力越大.斜面有省力的作用.五、注意事项:在斜面上拉小车,要使其匀速运动.这样测得的拉力才准确.5、杠杆的作用实验一、实验目的:会设计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知道杠杆的作用.二、实验器材:杠杆尺、钩码三、实验步骤:1、把杠杆尺组装好后,调节两边螺母,使杠杆尺平衡.2、在杠杆尺的左右两边10厘米小孔处各挂一个钩码.3、在杠杆尺的左边10厘米小孔处挂两个钩码,右边5厘米小孔处挂四个钩码.4、在杠杆尺的左边10厘米小孔处挂两个钩码,右边5厘米小孔处挂一个钩码.5、自由组合钩码数量到支点的距离,使杠杆尺平衡.6、比较左右两边钩码的数量和钩码离杠杆尺中心的距离.四、实验结论:到杠杆尺中心的距离越大,用的力越小,到杠杆尺中心的距离越小,用的力越大.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省力.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费力.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等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既不省力也不费力.五、注意事项:把杠杆尺组装好后,首先调节两边螺母,使杠杆尺平衡.6、滑轮的作用实验一、实验目的:会组装滑轮并进行实验,知道动滑轮、定滑轮、滑轮组的作用.二、实验器材:铁架台、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细绳、钩码、测力计.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结论:使用定滑轮时,不省力,只是改变了用力的方向.使用动滑轮时,省力,但没有改变用力的方向.使用滑轮组,既省力又改变了用力的方向.五、注意事项:注意实验过程中测力计的使用.7、齿轮的作用实验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知道利用齿轮可以传递动力,可以改变转速和回转方向,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二、实验器材:齿轮〔大、中、小各一个〕、支架.三、实验步骤:把三个带轴的齿轮固定在支架上,并让齿轮之间相互啮合,用手拨动一个齿轮,观察三个齿轮转动的方向、速度.四、实验结论:齿轮的作用是:传递动力、改变转动的速度、改变运动的方向.。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及实验操作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及实验操作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及实验操作一、主题单元:地球和地表的变化实验分析:本单元主题共4个实验。

1、第2课—《火山》。

实验名称:火山成因的模拟实验。

实验情境的营造建议:用大量的火山图片或视频感染学生,激发出学生研究火山的愿望。

实验一:器材及材料:番茄浆、土豆泥、三角架、酒精灯(火柴)、盛土豆泥的铁盒或铜片。

实验二:器材及材料:水槽、冷水、热水、线、废旧药瓶、红墨水。

火山的成因:地壳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裂缝向上升,在地壳比较薄的部位或者地壳裂缝距地面较近处,上升的岩浆在巨大压力下冲出地面,形成火山喷发。

(小药品瓶中是热水和红墨水的溶液、水槽中是冷水)。

现象:是将药品放入冷水槽中,药品中的红墨水立即喷出。

2、第3课《地震》。

实验名称:地震的成因模拟实验。

实验一:器材及材料:毛巾操作要领:将桌上的毛巾叠成几层,平放到桌子上,两手按住毛巾的两头,向中间入挤压,观察毛巾发生的变化。

现象:毛巾成了褶皱状。

实验二:器材及材料:木棍操作要领:用手握住木棍的两端,用力将它折弯、直至折断。

现象:木棍折断时会发出“啪”的声音;同时手有强烈的振感。

(上面两个实验中的毛巾和木棍两种材料相当于地壳中的岩层。

)地震的成因:第8页下面的一段话。

3、第4课——《做一块卵石》实验一:实验名称:水的磨圆作用实验。

器材及材料:酒精灯、大口玻璃瓶(有盖)、手锤、砖块、水。

操作要领:(1)用手锤将砖块打碎。

(2)往瓶中装入适量的水,把棱角分明的碎砖块放进瓶子里,拧紧盖子。

(3)同组同学互换用力摇晃瓶子。

(时间要长一下,也可以安排学生课后完成)现象:原来棱角分明的碎砖块,由于水的冲刷、相互摩擦碰撞,棱角慢慢地消失,变成了表面光滑的近似球形的“卵石”。

(制作前要让学生观察砖块的棱角,可以用手摸一摸;做后再摸一摸。

)实验二:实验名称:温度对岩石的破坏作用实验。

器材及材料:镊子、酒精灯、烧杯、冷水。

操作要领:用镊子夹住一小块岩石,放到酒精灯上加热,然后放到烧杯的冷水中,反复多次。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操作
实验名称
声音的传播
实验器材 两支蜡烛、火柴、大鼓、鼓槌、小闹钟、塑料袋、水槽、抽气机、玻璃罩。

实验方案
实验一、
点燃蜡烛,一支放在鼓前面,一支放在较远处作对比。

敲鼓,观察现象。

用抽气机把罩有小闹钟的密封的玻璃罩抽成近似真空状态,倾听声音。

实验二 一生用锤子敲桌子的一头,另一生耳朵紧贴桌面倾听声音,有何现象。

实验三 将定时的小闹钟用塑料袋包好放入水中,一个冋学把耳朵紧贴在水槽上倾听声音。

实验现象
实验一离鼓近的蜡烛火焰动的幅度大。

在真空状态下的小闹钟听不到声音。

实验二在桌子另一头能
听到敲桌子的声音。

实验三能听到水中小闹钟的声音。

实验结论 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

(六)
实验名称 丨 影响声音大小、高低的实验
实验结论 温度变化对岩石有破坏作用。

(四) 实验名称
声音的产生实验
实验器材 水槽、音叉、泡沫小球、气球、杯子等。

实验方案
1、 敲打音叉迅速放入水中,观察现象。

2、 给气球吹足气,松开手后观察。

3、 把泡沫小球放在水槽中,用杯子向水槽中倒水,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发现水中有波纹,水珠溅起。

会听到声音,是空气在振动。

发现水槽中的泡沫小球随着水流在动,听到声音。

实验结论
1和2说明:固体振动时产生声音。

3说明:气体振动时产生声音。

4说明:液体振动时产生声音。

(或者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七)
研验
(九) 实验名称
实验器材
鼓(或锣)、鼓槌、橡皮筋,空盒子、锯条(或直尺)玻璃瓶、杯子
实验方案
实验一、影响声音大小的实验
1、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听声音有什么不同。

2、 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橡皮筋,听声音有什么不同。

实验二:影响声音高低的实验
1、 把锯条伸出桌子长短不同,分别拨动(用力的大小要相同)
2、 往玻璃瓶中倒水,水面高低不同,听声音有什么不同。

,听声音有什么不同。

实验现象
1、 用力大声音大,用力小声音小。

2、 锯条长声音低,锯条短声音高;水面高声音高,水面低声音低。

实验结论 同现象。

实验器材
陶瓷、碎瓷片、木锤、小刀、酒精灯。

实验结论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