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赏析
温庭筠的《菩萨蛮》赏析
有“双蛾叠柳”之语,正此之谓。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故诗又有“八字宫眉捧额黄”之句,其良证也。
已将眉喻山,再将鬓喻为云,再将腮喻为雪,是谓文心脉络。盖晨间闺中待起,其眉蹙锁,而鬓已散乱,其披拂之发缕,掩于面际,故上则微掩眉端额黄,在隐现明灭之间,下则欲度腮香,——度实亦微掩之意。如此,山也,金也,云也,雪也,构为一幅春晓图,十分别致。
该词笔至此,写梳妆题目已尽其能事了,后面又忽有两句,又不知为何而设?新贴,新鲜之“花样子”也,剪纸为之,贴于绸帛之上,以为刺绣之“蓝本”者也。盖言梳妆既妥,遂开始一日之女红:刺绣罗襦,而此新样花贴,偏偏是一双一双的的鹧鸪图纹。闺中之人,见此图纹,不禁有所感触。此处之所感所触,乃与开头之山眉深蹙,梦起迟妆者相应。由此一例足见飞卿词极工于组织联络,回互呼应之妙。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赏析
这位飞卿为晚唐人,而《菩萨蛮》十四首乃词史上一段丰碑,雍容绮绣,罕见同俦,影响后来,至为深远,盖曲子词本是民间俗唱与乐工俚曲,士大夫偶一拈弄,不过花间酒畔,信手消闲,不以正宗文学
视之。至飞卿此等精撰,始有意与刻意为之,词之为体方得升格,文人精意,遂兼入填词,词与诗篇分庭抗礼,争华并秀。
其中此篇通体一气。精整无只字杂言,所写只是一件事,若为之拟一韪增入,便是“梳妆”二字。领会此二字,一切迎刃而解。而妆者,以眉为始;梳者,以鬓为主;故首句即写眉,次句写鬓。
关于小山,眉妆之名目,晚唐五代,此样盛行,见于《海录碎事》,国“十眉”之一式。大约“眉山”一词,亦因此起。眉曰小山,也时时见于当时记号中,如五代蜀秘书监毛熙震《女冠子》云:“修蛾慢脸(脸,古义,专指眼部),不语檀心一点(檀心,眉间额妆,双关语),小山妆。”正指小山眉而言。又如同时孙光宪《酒泉子》云:“玉纤(手也)淡拂眉山小,镜中嗔共照。翠连娟,红缥缈,早妆时。”亦正写晨妆对镜画眉之情景。可知小山本谓淡扫蛾眉,实与韦庄《荷叶杯》所谓“一双愁黛远山眉”同义。
温庭筠《菩萨蛮》鉴赏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鉴赏一、【作者及背景】1、作者温庭筠,唐书作廷筠,本名岐,字飞卿,太原人,晚唐诗人,约比白居易晚50年。
诗与李商隐齐名,世称“温李”,词与韦庄并称“温韦”。
每依新兴曲调作歌词,开五代宋词之盛。
文学史上,温庭筠(约812-866)可称第一位专业词人。
他流传下来的词近70首,主要保存在赵崇祚编的《花间集》中。
其诗词工于体物,有声调色彩之美。
诗辞藻华丽,多写个人遭际,于时政亦有所反映,据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载:唐宣宗李忱爱唱《菩萨蛮》词,丞相令狐綯央温庭筠代作若干首。
词成后,令狐綯冒称是自己的作品,暗地里献给宣宗,并叮嘱温庭筠不要声扬出去。
温庭筠却很快地说出去了,因此得罪了令狐綯,致终生不被重用。
温庭筠,古籍上记载的有两位:一位是唐代著名文学家,另一位是五代十国晋丞相桓文之门客2、背景温庭筠的《菩萨蛮》是一组词,共有十四首。
这里选的是第一首,它写一个闺中女子从起床、梳洗、画眉、簪花、照镜及穿衣的一系列动作,从中展现出她的处境和心境。
这首词,为了适应宫廷歌妓的声口,也为了点缀皇宫里的生活情趣,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仿佛描绘了一幅唐代仕女图,唐五代词的创作手法,以温庭筠的词为代表。
二、【知识链接】花间词:诞生于晚唐五代。
它辞藻艳丽、色彩华美,脂粉气浓腻,笔调深细婉曲,多写绮思艳情。
大多数为所谓男词人写女性生活的“闺情”代言体。
以“绮罗香泽”为特色。
花间词派:花间词的“花间”两字出自花间词人张泌“还似花间见,双双对对飞。
”一句。
五代赵崇祚撰《花间词》,收集了温庭筠、皇甫松、孙光宪、韦庄等十八位词人500首词。
这些词人就被称为花间词派。
花间词派是词的第一流派。
温庭筠和韦庄是《花间集》中的主要作家。
三、【诗词鉴赏】鉴赏一:这首《菩萨蛮》词以精致的构思,精美的语言,写闺中思妇独处的情怀,刻画出一位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女性形象。
词作首句“小山重叠金明灭”颇晦涩难解,有认为是写室内屏风的,有认为是写女子眉妆的,还有解为是写女子发髻的,歧义纷纷。
《菩萨蛮》温庭筠鉴赏
在结构上,上下片似不相涉,而实则“香红”与“暖香”相映射,“风”又与“江上”相呼应,前后脉络清晰,神理贯通,浑然一体。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紧承“暖香惹梦”,自然叙写的是梦境。一说是写女主人公梦醒时所见到的楼外朦胧景色,虽也说得通,但解作梦中所见更觉富于幻想意味。写到这里,不禁想到词人另一首词所说的:“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望江南》)这位女主人公大慨也像此中的女子一样,常常倚楼眺望,思念着远方的离人。“江上”十字,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江岸柳树迷蒙如烟、朦胧一片;拂晓之际,月残雁飞。正结队北飞的大雁,触动着女子的心扉。个中真正的情愫是意在画面之外:冬去春来,飞往南方避寒的大雁如今正连夜返回家乡,唯独自己久久思念的梦中人远出未归。是梦中,是实境,对于苦苦思虑的她,已无从分辨。正如陈廷焯所说的:“飞卿佳句也,好在全是梦中情况,便觉绵邈无际。若空写两句景物,意味便减。”(《白雨斋词话》卷七)整个画面淡远,富于诗意,只见雁飞,不见人归的无限怅惘,自然而然见于画面之外。诚难怪有人说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从此脱胎而来。薛道衡的“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给此词以很好的启迪。词人借助景物的烘托,宛转地透露出人物的心理状态。
下片前两句写妆成后的明艳,极绘其人之美。“弄妆”虽迟,终究会完毕,故过片重开,即写梳妆已罢,“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以两镜前后对映而审看梳妆是否合乎标准。其前镜,妆台奁内之座镜也;其后镜,手中所持之柄镜也——俗呼“把儿镜”;照者,为看两鬓簪花是否妥恰,而两镜之交,“套景”重叠,花光人面“交相映”!以十个字写此难状之妙景,尽得神理,实为奇绝之笔。三四句,“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意为穿上丝绸短袄时,忽然看见衣服上有新帖的双金鹧鸪。“新贴”,即新鲜的“花样子”,剪纸贴于绸帛,作为刺绣的“蓝本”;“丝绸短袄”,指丝绸短袄;“金鹧鸪”,贴绣上去的鹧鸪图,当时的衣饰,用金线绣好花样,再绣贴在衣服上,谓之“贴金如何鉴赏?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菩萨蛮》温庭筠鉴赏,供各位参阅,希望对大家有用。
《菩萨蛮》原文、翻译及赏析
《菩萨蛮》原文、翻译及赏析这首《菩萨蛮》词以精致的构思,精美的语言,写闺中思妇独处的情怀,刻画出一位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女性形象。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菩萨蛮》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唐代: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译文眉妆漫染,额上的额黄半明半暗的闪耀着,鬓边发丝散漫将掩未掩那雪白的面颊。
懒懒地无心去描弯弯的眉,迟了好久才起身梳理晨妆。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
刚刚穿上的崭新绫罗短衣,上边绣贴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注释小山:眉妆的名目,指小山眉,弯弯的眉毛。
另外一种理解为:小山是指屏风上的图案,由于屏风是折叠的,所以说小山重叠。
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
明灭:隐现明灭的样子。
金明灭:形容阳光照在屏风上金光闪闪的样子。
一说描写女子头上插戴的饰金小梳子重叠闪烁的情形,或指女子额上涂成梅花图案的额黄有所脱落而或明或暗。
鬓云:像云朵似的鬓发。
形容发髻蓬松如云。
度:覆盖,过掩,形容鬓角延伸向脸颊,逐渐轻淡,像云影轻度。
欲度:将掩未掩的样子。
香腮雪:香雪腮,雪白的面颊。
蛾眉:女子的眉毛细长弯曲像蚕蛾的触须,故称蛾眉。
一说指元和以后叫浓阔的时新眉式“蛾翅眉”。
弄妆:梳妆打扮,修饰仪容。
罗襦:丝绸短袄。
鹧鸪:贴绣上去的鹧鸪图,这说的是当时的衣饰,就是用金线绣好花样,再绣贴在衣服上,谓之“贴金”。
赏析这首《菩萨蛮》词以精致的构思,精美的语言,写闺中思妇独处的情怀,刻画出一位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女性形象。
小山,眉妆之名目,晚唐五代,此样盛行,见于《海录碎事》,为“十眉”之一式。
大约“眉山”一词,亦因此起。
眉曰小山,也时时见于当时词中,如五代蜀秘书监毛熙震《女冠子》云:“修蛾慢脸(脸,古义,专指眼部),不语檀心一点(檀心,眉间额妆,双关语),小山妆。
”正指小山眉而言。
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赏析_温庭筠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赏析_温庭筠温庭筠
★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
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峨眉。
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
花面交相映。
新贴绣罗襦。
双双金鹧鸪。
此首写闺怨,章法极密,层次极清。
首句,写绣屏掩映,可见环境之富丽;次句,写鬓丝撩乱,可见人未起之容仪。
三、四两句叙事,画眉梳洗,皆事也。
然“懒”字、“迟”字,又兼写人之情态。
“照花”两句承上,言梳洗停当,簪花为饰,愈增艳丽。
末句,言更换新绣之罗衣,忽睹衣上有鹧鸪双双,遂兴孤独之哀与膏沐谁容之感。
有此收束,振起全篇。
上文之所以懒画眉、迟梳洗者,皆因有此一段怨情蕴蓄于中也。
1 / 1__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
菩萨蛮温庭筠文学赏析
《菩萨蛮》中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并成功地运用反衬手法。
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为大家分享了《菩萨蛮》的文学赏析,欢迎借鉴!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唐]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峨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译文】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丝飘过。
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赏析】温庭筠为晚唐诗人,而《菩萨蛮》十四首乃词史上一段丰碑,雍容绮绣,罕见同俦,影响后来,至为深远,盖曲子词本是民间俗唱与乐工俚曲曲,士大夫偶一拈弄,不过花间酒畔,信手消闲,不以正宗文学视之。
从温庭筠开始,始有意与刻意为之,词之为体方得升格,文人精意,遂兼入填词,词与诗开始分庭抗礼,争华并秀。
此篇通体一气,精整无只字杂言,所写只是一件事——“梳妆”,领会此二字,一切迎刃而解。
而妆者,以眉为始;梳者,以鬓为主;故首句即写眉,次句写鬓。
小山,眉妆之名目,此样盛行于晚唐五代,大约“眉山”一词亦因此起。
重,在诗词韵语中,往往读平声而义为去声,或者反是,全以音律上的得宜为定。
此处声平而义去,方为识音。
叠,相当于蹙眉之蹙字义,唐诗有“双蛾叠柳”之语,正此之谓。
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
已将眉喻山,再将鬓喻为云,再将腮喻为雪,是谓文心脉络。
盖晨间闺中待起,其眉蹙锁,而鬓已散乱,其披拂之发缕,掩于面际,故上则微掩眉端额黄,在隐现明灭之间,下则欲度腮香,——度实亦微掩之意。
如此,山也,金也,云也,雪也,构为一幅春晓图,十分别致。
前两句所写,待起未起之景也。
故第三句紧接懒起,虽曰懒起,并非不起,是娇懒迟迟未起也。
闺中晓起,必先梳妆,故“画蛾眉”三字点题,正承“小山”而来。
“弄妆”再点题,而“梳洗”二字又画龙点睛承鬓之腮雪而来。
2022年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解析版)
2022年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原文翻译注释赏析小山重叠金明灭,鬓(bìn)云欲度香腮(sāi)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眉妆漫染,额上的额黄半明半暗的闪耀着,鬓边发丝散漫将掩未掩那雪白的面颊。
懒懒地无心去描弯弯的眉,迟了好久才起身梳理晨妆。
小山:眉妆的名目,指小山眉,弯弯的眉毛。
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
明灭:隐现明灭的样子。
金明灭:形容阳光照在屏风上金光闪闪的样子。
一说描写女子头上插戴的饰金小梳子重叠闪烁的情形,或指女子额上涂成梅花图案的额黄有所脱落而或明或暗。
鬓云:像云朵似的鬓发。
形容发髻蓬松如云。
度:覆盖,过掩,形容鬓角延伸向脸颊,逐渐轻淡,像云影轻度。
欲度:将掩未掩的样子。
香腮雪:香雪腮,雪白的面颊。
蛾眉:女子的眉毛细长弯曲像蚕蛾的触须,故称蛾眉。
一说指元和以后叫浓阔的时新眉式“蛾翅眉”。
弄妆:梳妆打扮,修饰仪容。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rú),双双金鹧(zhè)鸪(gū)。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
刚刚穿上的崭新绫罗短衣,上边绣贴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罗襦:丝绸短袄。
鹧鸪:贴绣上去的鹧鸪图,这说的是当时的衣饰,就是用金线绣好花样,再绣贴在衣服上,谓之“贴金”。
【赏析】这首《菩萨蛮》词以精致的构思,精美的语言,写闺中思妇独处的情怀,刻画出一位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女性形象。
小山,眉妆之名目,晚唐五代,此样盛行,见于《海录碎事》,为“十眉”之一式。
大约“眉山”一词,亦因此起。
眉曰小山,也时时见于当时词中,如五代蜀秘书监毛熙震《女冠子》云:“修蛾慢脸(脸,古义,专指眼部),不语檀心一点(檀心,眉间额妆,双关语),小山妆。
”正指小山眉而言。
又如同时孙光宪《酒泉子》云:“玉纤(手也)淡拂眉山小,镜中嗔共照。
翠连娟,红缥缈,早妆时。
”亦正写晨妆对镜画眉之情景。
菩萨蛮温庭筠翻译赏析
菩萨蛮温庭筠翻译赏析本文是关于温庭筠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代表词作。
此词写女子起床梳洗时的娇慵姿态,以及妆成后的情态,暗示了人物孤独寂寞的心境。
全词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仿佛描绘了一幅唐代仕女图。
词中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并成功地运用反衬手法。
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
作品充分体现了作者的词风和艺术成就。
菩萨蛮温庭筠翻译赏析《菩萨蛮》晚唐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1,鬓云欲度香腮雪2。
懒起画蛾眉3,弄妆梳洗迟4。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5,双双金鹧鸪6注释小山:眉妆的名目,指小山眉,弯弯的眉毛。
另外一种理解为:小山是指屏风上的图案,由于屏风是折叠的,所以说小山重叠。
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
明灭:隐现明灭的样子。
金明灭:形容阳光照在屏风上金光闪闪的样子。
一说描写女子头上插戴的饰金小梳子重叠闪烁的情形,或指女子额上涂成梅花图案的额黄有所脱落而或明或暗。
鬓云:像云朵似的鬓发。
形容发髻蓬松如云。
度:覆盖,过掩,形容鬓角延伸向脸颊,逐渐轻淡,像云影轻度。
欲度:将掩未掩的样子。
香腮雪:香雪腮,雪白的面颊。
蛾眉:女子的眉毛细长弯曲像蚕蛾的触须,故称蛾眉。
一说指元和以后叫浓阔的时新眉式“蛾翅眉”。
弄妆:梳妆打扮,修饰仪容。
罗襦:丝绸短袄。
鹧鸪:贴绣上去的鹧鸪图,这说的是当时的衣饰,就是用金线绣好花样,再绣贴在衣服上,谓之“贴金”。
译文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丝飘过。
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文学赏析这首《菩萨蛮》,为了适应宫廷歌伎的声口,也为了点缀皇宫里的生活情趣,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仿佛描绘了一幅唐代仕女图。
温庭筠《菩萨蛮》
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赏析本词写一个独处闺中的妇女,从起床而梳妆以至穿衣一系列的动态,从中体现出她的处境及心情。
首二句为主人公初起床的情态。
初日的光辉映着画屏,屏山重重叠叠,金光闪烁。
闺中人犹未起床,一抹乌云般黑亮的秀发,拂扬在雪白重艳的腮上。
这二句以特写的手法,突出主人公的形象,次句为主体,首句为衬景。
“小山”为床榻围屏上的画景,“金”为涂在屏山上的颜色。
“明灭”为日光透过窗纱照射屏山阴阳显晦之状。
或以为画上金碧山色有所脱落,或明或灭,以见久别后闺中萧索之象。
此二说均可通,后者意蕴较深,而前者景象鲜明。
“鬓云”为鬓边下垂的黑发,女子鬓发卷曲轻扬,状如云朵,故常以云形容之。
“欲度”从云常流动设想,描绘也鬓发轻扬之状。
“香腮雪”形容主人公衬映鬓发的脸颊之腻白。
整句凸出一副娇慵的女性面貌,因“鬓云欲度”正是鬓发散乱未整之状,句中也隐含呆坐懒起的时间过程。
这二句在读者眼前展示出这样一个镜头:在小山重叠金色明灭的画屏围绕着的绣榻上,一位少妇刚刚坐起,她散乱的鬓发,似流云样将要度过她雪白的脸腮。
三四两句开始写她下床后的活动。
虽然是无心绪不欲起床,终于还是懒洋洋的起来了。
但却是慢腾腾地梳洗,妆扮,描画蛾眉。
“懒起”二字透露出主人公的情绪,下句“迟”字与之相应,是了解整首词意的关键。
“懒起”即懒懒地起来。
一“懒”一“迟”,极见其无情无绪之神情,与“梳洗罢,独倚望江楼”(《望江南》)之因有所希冀而行动紧急,表情迥异。
“弄妆”谓妆扮时频繁反复做弄。
“迟”字总承“弄妆”与“梳洗”诸事。
在这二句中,主人公娇慵之状宛然可见。
下阕写其人之继续活动。
毕竟是位美的女子。
她的双鬓簪了鲜花,对着妆台上的座镜从正面照,又拿着带柄的手镜从背后照,端详簪花是否妥恰,同时,亦在顾盼自己的美艳。
前后两镜交相辉映,花光与人面亦相互映衬。
“照花”二句写其对镜簪花。
于客观地描写人物活动中,暗寓其人对镜时自赏自怜之意。
自赏:人而如花;自怜:盛年独处。
温庭筠的菩萨蛮赏析
温庭筠的菩萨蛮赏析温庭筠的菩萨蛮赏析温庭筠(812-约870),唐末诗人和词人。
本名岐,字飞卿,唐宰相温彦博后代,属于没落贵族家庭出身。
才思敏捷,屡举进士不第,一生抑郁不得志。
温庭筠,与李商隐并称“温李”,与韦庄并称“温韦”。
花间词的开山鼻祖,奠定了文人词“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
其词意象绵密,富艳精工。
以下是小编带来温庭筠的菩萨蛮赏析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词牌说明菩萨蛮: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
亦作“菩萨鬘”,又名“子夜歌”、“花间意”、“重叠金”等。
《宋史·乐志》《尊前集》《金奁集》并入“中吕宫”,《张子野词》作“中吕调”。
唐苏鹗《杜阳杂编》:“大中初,女蛮国入贡,危髻金冠,璎珞被体,号‘菩萨蛮队’。
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声其词。
” 据此可知其调原出外来舞曲,输入在公元847年以后。
但开元(唐玄宗年号,公元713~741年)时人崔令钦所著《教坊记》中已有此曲名,可能这种舞队前后不止一次输入中国。
菩萨蛮为词调中之最古者,属小令,共四十四字,以五七言组成;句句押韵,前后片各两仄韵,两平韵,平仄递转,情调由紧促转低沉。
定格: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梯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 ◆ ◆小山重叠金明灭小山:眉毛。
小山眉为唐明皇定的十种眉样之一。
《天宝遗事》载:“明皇幸蜀,命画工作十眉图。
”据《海录碎事》:“十眉图:一鸳鸯、二小山……”。
金:额黄,六朝以来妇女习尚。
杨慎(明)《丹铅续录·十眉图》:“ 唐明皇令画工画十眉图。
一曰鸳鸯眉,又名八字眉;二曰小山眉,又名远山眉;三曰五岳眉;四曰三峯眉;五曰垂珠眉;六曰月稜眉,又名却月眉;七曰分梢眉;八曰逐烟眉;九曰拂云眉,又名横烟眉;十曰倒晕眉。
温庭筠诗词《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原文译文赏析
温庭筠诗词《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原文译文赏析《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唐代: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译文】眉妆漫染,额上的额黄半明半暗的闪耀着,鬓边发丝散漫将掩未掩那雪白的面颊。
懒懒地无心去描弯弯的眉,迟了好久才起身梳理晨妆。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
刚刚穿上的崭新绫罗短衣,上边绣贴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注释】小山:眉妆的名目,指小山眉,弯弯的眉毛。
另外一种理解为:小山是指屏风上的图案,由于屏风是折叠的,所以说小山重叠。
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
明灭:隐现明灭的样子。
金明灭:形容阳光照在屏风上金光闪闪的样子。
一说描写女子头上插戴的饰金小梳子重叠闪烁的情形,或指女子额上涂成梅花图案的额黄有所脱落而或明或暗。
鬓云:像云朵似的鬓发。
形容发髻蓬松如云。
度:覆盖,过掩,形容鬓角延伸向脸颊,逐渐轻淡,像云影轻度。
欲度:将掩未掩的样子。
香腮雪:香雪腮,雪白的面颊。
蛾眉:女子的眉毛细长弯曲像蚕蛾的触须,故称蛾眉。
一说指元和以后叫浓阔的时新眉式“蛾翅眉”。
弄妆:梳妆打扮,修饰仪容。
罗襦:丝绸短袄。
鹧鸪:贴绣上去的鹧鸪图,这说的是当时的衣饰,就是用金线绣好花样,再绣贴在衣服上,谓之“贴金”。
【赏析】这首《菩萨蛮》词以精致的构思,精美的语言,写闺中思妇独处的情怀,刻画出一位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女性形象。
小山,眉妆之名目,晚唐五代,此样盛行,见于《海录碎事》,为“十眉”之一式。
大约“眉山”一词,亦因此起。
眉曰小山,也时时见于当时词中,如五代蜀秘书监毛熙震《女冠子》云:“修蛾慢脸(脸,古义,专指眼部),不语檀心一点(檀心,眉间额妆,双关语),小山妆。
”正指小山眉而言。
又如同时孙光宪《酒泉子》云:“玉纤(手也)淡拂眉山小,镜中嗔共照。
翠连娟,红缥缈,早妆时。
”亦正写晨妆对镜画眉之情景。
菩萨蛮温庭筠翻译赏析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是唐代家温庭筠的代表词作。
此词写女子起床梳洗时的娇慵姿态,以及妆成后的情态,暗示了人物孤独寂寞的心境。
全词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仿佛描绘了一幅唐代仕女图。
菩萨蛮温庭筠翻译赏析
《菩萨蛮》晚唐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1,鬓云欲度香腮雪2。
懒起画蛾眉3,弄妆梳洗迟4。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5,双双金鹧鸪6
注释
小山:眉妆的名目,指小山眉,弯弯的眉毛。
另外一种理解为:小山是指屏风上的图案,由于屏风是折叠的,所以说小山重叠。
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
明灭:隐现明灭的样子。
金明灭:形容阳光照在屏风上金光闪闪的样子。
一说描写女子头上插戴的饰金小梳子重叠闪烁的情形,或指女子额上涂成梅花图案的额黄有所脱落而或明或暗。
鬓云:像云朵似的鬓发。
形容发髻蓬松如云。
度:覆盖,过掩,形容鬓角延伸向脸颊,逐渐轻淡,像云影轻度。
欲度:将掩未掩的样子。
香腮雪:香雪腮,雪白的面颊。
蛾眉:女子的眉毛细长弯曲像蚕蛾的触须,故称蛾眉。
一说指元和以后叫浓阔的时新眉式“蛾翅眉”。
弄妆:梳妆打扮,修饰仪容。
罗襦:丝绸短袄。
鹧鸪:贴绣上去的鹧鸪图,这说的是当时的衣饰,就是用金线绣好花样,再绣贴在衣服上,谓之“贴金”。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阅读练习答案及赏析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阅读练习答案及赏析《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阅读练习答案及赏析导语:《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代表词作。
此词写女子起床梳洗时的娇慵姿态,以及妆成后的情态,暗示了人物孤独寂寞的心境。
全词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仿佛描绘了一幅唐代仕女图。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阅读练习答案及赏析。
欢迎阅读及参考!原文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译文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丝飘过。
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注释小山:眉妆的名目,指小山眉,弯弯的眉毛。
另外一种理解为:小山是指屏风上的图案,由于屏风是折叠的,所以说小山重叠。
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
明灭:隐现明灭的样子。
金明灭:形容阳光照在屏风上金光闪闪的样子。
一说描写女子头上插戴的饰金小梳子重叠闪烁的情形,或指女子额上涂成梅花图案的额黄有所脱落而或明或暗。
鬓云:像云朵似的鬓发。
形容发髻蓬松如云。
度:覆盖,过掩,形容鬓角延伸向脸颊,逐渐轻淡,像云影轻度。
欲度:将掩未掩的样子。
香腮雪:香雪腮,雪白的面颊。
蛾眉:女子的眉毛细长弯曲像蚕蛾的触须,故称蛾眉。
一说指元和以后叫浓阔的时新眉式“蛾翅眉”。
弄妆:梳妆打扮,修饰仪容。
罗襦:丝绸短袄。
鹧鸪:贴绣上去的鹧鸪图,这说的是当时的衣饰,就是用金线绣好花样,再绣贴在衣服上,谓之“贴金”。
赏析这首词描写的是一个独处闺中的妇女,从起床而梳妆以至穿衣一系列的动态,从中体现出她的处境及孤独苦闷的心情。
开头两句是写她退了色、走了样的眉晕、额黄和乱发,是隔夜残妆。
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赏析:闺怨情怀与艺术魅力赏析
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赏析:闺怨情怀与艺术魅力赏析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是一首充满精致构思与精美语言的词作,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闺中思妇独处的情怀和孤独寂真的心境。
以下是对这首词的详细赏析:一、作品原文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二、译文及注释1、译文画屏上重叠的小山风景,闪露出时明时暗的晨光;她那散乱如云的鬓发,在如雪的面庞上轻拂。
懒懒地起身描画蛾眉,慢慢地梳妆打扮,修饰仪容。
簪花时置放前后双镜,花容和人的娇颜交相辉映。
身穿崭新的丝绸短袄,衣上贴绣的鹧鸪似欲飞动;那金线绣成的鹧鸪成双,又撩起她相思的柔情。
2、注释菩萨蛮:本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也用作曲牌名。
亦作“菩萨鬘”,又名“子夜歌”“重叠金”等。
双调,四十四字,属小令,以五七言组成。
上下片均两仄韵转两平韵。
小山:指屏风上的图案,由于屏风是折叠的,所以说小山重叠。
一说小山是眉妆的名目,指小山眉,弯弯的眉毛。
晚唐五代,此样盛行,见于《海录碎事》,为“十眉”之一式。
金明灭:形容阳光照在屏风上金光闪闪的样子。
一说描写女子头上插戴的饰金小梳子重叠闪烁的情形,或指女子额上涂成梅花图案的额黄有所脱落而或明或暗。
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
明灭,隐现明灭的样子。
鬓云:像云朵似的鬓发,形容发髻蓬松如云。
欲度:将掩未掩的样子。
度,覆盖,过掩,形容鬓角延伸向脸颊,逐渐轻淡,像云影轻度。
香腮雪:香雪腮,雪白的面颊。
蛾眉:女子的眉毛细长弯曲像蚕蛾的触须,故称蛾眉。
一说指元和以后叫浓阔的时新眉式“蛾翅眉”。
弄妆:梳妆打扮,修饰仪容。
帖绣:苏绣中的一种工艺。
罗襦(rú):丝绸短袄。
襦,短上衣。
金鹧(zhè)鸪(gū):贴绣上去的鹧鸪图,说的是当时的衣饰,就是用金线绣好花样,再绣贴在衣服上,谓之“贴金”。
三、创作背景此词约作于大中(唐宣宗年号,847—860)后期。
温庭筠《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原文及赏析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唐] 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分类标签: 闺怨诗婉约诗作品赏析【注释】①小山:指屏风上雕画的小山。
金明灭:金光闪耀的样子。
②鬓云:象云朵似的鬓发。
度:覆盖。
香腮雪:雪白的面颊。
③弄妆:梳妆打扮。
④罗襦:丝绸短袄。
⑤鹧鸪:这里指装饰的图案。
【评解】这首《菩萨蛮》,为了适应宫廷歌伎的声口,也为了点缀皇宫里的生活情趣,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
仿佛描绘了一帽唐代仕女图。
词的上片,写床前屏风的景色及梳洗时的娇慵姿态;下片写妆成后的情态,暗示了人物孤独寂寞的心境。
全词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并成功地运用反衬手法。
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
表现了作者的词风和艺术成就。
【点评】张惠言《词选》卷一:此感士不遇之作也。
篇法仿佛《长门赋》,而用节节逆叙。
此章从梦晓后领起“懒起”二字,含后文情事。
“照花”四句,《离骚》初服之意。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飞卿词如“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无限伤心,溢于言表。
张燕瑾《唐宋词选析》:这首《菩萨蛮》不仅称物芳美,也具有“其文约,其词微”的特点,富有暗示性,容易使人产生种种联想。
《中国历代诗歌各篇赏析》:在这首词里,作者将许多可以调和的颜色和物件放在一起,使它们自己组织配合,形成一个意境,一个画面,让读者去领略其中的情意,这正是作者在创造词的意境上,表现了他的独特的手法。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写闺怨,章法极密,层次极清。
首句,写绣屏掩映,可见环境之富丽;次句,写鬓丝撩乱,可见人未起之容仪。
三、四两句叙事,画眉梳洗,皆事也。
然“懒”字、“迟”字,又兼写人之情态。
“照花”两句承上,言梳洗停当,簪花为饰,愈增艳丽。
末句,言更换新绣之罗衣,忽税衣上有鹧鸪双双,遂兴孤独之哀与膏沐谁容之感。
有此收束,振起全篇。
《菩萨蛮》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菩萨蛮》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菩萨蛮唐·温庭筠原文: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译文: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丝飘过。
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注释:小山:眉妆的名目,指小山眉,弯弯的眉毛。
另外一种理解为:小山是指屛风上的图案,由于屛风是折叠的,所以说小山重叠。
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
金明灭:形容阳光照在屏风上金光闪闪的样子。
一说描写女子头上插戴的饰金小梳子重叠闪烁的情形,或指女子额上涂成梅花图案的额黄有所脱落而或明或暗。
明灭,隐现明灭的样子。
鬓云:像云朵似的鬓发。
形容发髻蓬松如云。
度:覆盖,过掩,形容鬓角延伸向脸颊,逐渐轻淡,像云影轻度。
欲度:将掩未掩的样子。
香腮雪:香雪腮,雪白的面颊。
蛾眉:女子的眉毛细长弯曲像蚕蛾的触须,故称蛾眉。
一说指元和以后叫浓阔的时新眉式「蛾翅眉」。
弄妆:梳妆打扮,修饰仪容。
罗襦:丝绸短袄。
鹧鸪:贴绣上去的鹧鸪图,这说的是当时的衣饰,就是用金线绣好花样,再绣贴在衣服上,谓之「贴金」。
评析:这首《菩萨蛮》,为了适应宫廷歌伎的声口,也为了点缀皇宫里的生活情趣,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彷彿描绘了一幅唐代仕女图。
词学专家周汝昌先生认为:此篇通体一气。
精整无隻字杂言,所写只是一件事,若为之拟一题目增入,便是「梳妆」二字。
领会此二字,一切迎刃而解。
而妆者,以眉为始;梳者,以鬓为主;故首句即写眉,次句即写鬓。
小山,眉妆之名目,晚唐五代,此样盛行,见于《海录碎事》,为「十眉」之一式。
大约「眉山」一词,亦因此起。
眉曰小山,也时时见于当时词中,如五代蜀秘书监毛熙震《女冠子》云:「修蛾慢脸(脸,古义,专指眼部),不语檀心一点(檀心,眉间额妆,双关语),小山妆。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温庭筠赏析
菩萨蛮⼩⼭重叠⾦明灭温庭筠赏析菩萨蛮⼩⼭重叠⾦明灭温庭筠赏析 《菩萨蛮》描写的是⼀个独处闺中的妇⼥,从起床⽽梳妆以⾄穿⾐⼀系列的动态,从中体现出她的处境及孤独苦闷的⼼情。
下⾯整理了《菩萨蛮》赏析,欢迎欣赏! 菩萨蛮·⼩⼭重叠⾦明灭 唐代:温庭筠 ⼩⼭重叠⾦明灭,鬓云欲度⾹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鹧鸪。
译⽂译⽂ 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丝飘过。
洁⽩的⾹腮似雪,懒得起来,画⼀画蛾眉,整⼀整⾐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双双的⾦鹧鸪。
赏析 赏析 晚唐词⼈温庭绮作为花间词派的⿐祖,词风浓绮艳丽。
多写闺阁之艳词,故⽽词中⼥性形象较多,犹以思妇形象为主。
飞卿词擅长发掘出潜藏于⼥性美丽外表下难以⾔说的内涵。
从⽽最终创造出⼀个个形象饱满、情感丰沛、内蕴丰富的思妇形象。
关于飞卿词中塑造的⼈物形象所蕴含的原型猜想,学术界形成了两派观点,⼀种是以国学⼤师王国维、民国词学专家李冰若,以及加拿⼤籍学者叶嘉莹⽼师为代表的,认为飞卿词多纯美客观之作,其中的⼥性形象没有内涵很深的原型,只是简单地勾画⼀些个普通⼥性形象,没有什么隐喻在其中。
还有有⼀派观点是以著名的常州词派代表⼈物张惠⾔,他认为温词继承了《楚辞》、《诗经》所⼴泛运⽤的“⽐兴寄托”的⾼超艺术⼿法,其塑造的⼥性形象有暗喻的功能,是群有着深刻内涵原型的艺术形象。
这两派观点长期以来针锋相对,所以我才敢在争议上谈⾃⼰的想法,正所谓“作者未必然,读者何必不然”。
在这⾥因本⼈知识能⼒所限,没有能⼒对温词整体⼥性形象做原型分析,仅以⼀⾸最为家喻户晓的《菩萨蛮》(⼩⼭重叠⾦明灭)⼊⼿,试着对其中的⼥性形象做个⼤胆的原型猜想。
我们先来看⼀下这⾸词:“⼩⼭重叠⾦明灭, 鬓云欲度⾹腮雪。
懒起画蛾眉, 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 花⾯交相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山,眉妆之名目,晚唐五代,此样盛行,见于《海录碎事》,为“十眉”之一式。大约“眉山”一词,亦因此起。眉曰小山,也时时见于当时词中,如五代蜀秘书监毛熙震《女冠子》云:“修蛾慢脸(脸,古义,专指眼部),不语檀心一点(檀心,眉间额妆,双关语),小山妆。”正指小山眉而言。又如同时孙光宪《酒泉子》云:“玉纤(手也)淡拂眉山小,镜中嗔共照。翠连娟,红缥缈,早妆时。”亦正写晨妆对镜画眉之情景。可知小山本谓淡扫蛾眉,实与韦庄《荷叶杯》所谓“一灭》赏析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是唐代文学
家温庭筠的代表词作,词中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并成功地运用反衬手法。接下来小编搜集了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赏析,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2、鬓云:像云朵似的鬓发。形容发髻蓬松如云。度:覆盖,过掩,形容鬓角延伸向脸颊,逐渐轻淡,像云影轻度。欲度:将掩未掩的样子。香腮雪:香雪腮,雪白的面颊。
3、蛾眉:女子的眉毛细长弯曲像蚕蛾的触须,故称蛾眉。一说指元和以后叫浓阔的时新眉式“蛾翅眉”。
4、弄妆:梳妆打扮,修饰仪容。
5、罗襦:丝绸短袄。
6、鹧鸪:贴绣上去的鹧鸪图,这说的是当时的衣饰,就是用金线绣好花样,再绣贴在衣服上,谓之“贴金”。
本词写法上有他的特点:其一是温庭筠只是在生活的片段过程中,选取最具有特点的动态或物象,略加勾画,省云彼此间的表面联系,如首句仅写床周屏风的景色,而略去这景色所依附的屏与榻,次句只是突现出一个睡起的女子面貌,其他一切事物都隐藏在可感触的暧昧之中,两句合看,即可依据已勾勒出的形象加以想象补充,构成一幅完整的“晨闺”图画。其次是表情隐蔽,温庭筠只是对人物动态及有关景物作客观描绘,但于其中微露或暗示人情,给读者尽多的想象体会余地。
重,在诗词
韵语中,往往读平声而义为去声,或者反是,全以音律上的得宜为定。此处声平而义去,方为识音。叠,相当于蹙眉之蹙字义,唐诗
有“双蛾叠柳”之语,正此之谓。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故诗又有“八字宫眉捧额黄”之句,其良证也。
已将眉喻为山,再将鬓喻为云,再将腮喻为雪,是谓文心脉络。盖晨间闺中待起,其眉蹙锁,而鬓已散乱,其披拂之发缕,掩于面际,故上则微掩眉端额黄,在隐现明灭之间;下则欲度腮香,——度实亦微掩之意。如此,山也,金也,云也,雪也,构为一幅春晓图,十分别致。
旧解多以小山为“屏”,其实未允。此由(1)不知全词脉络,误以首句与下无内在联系;(2)不知“小山”为眉样专词,误以为此乃“小山屏”之简化。又不知“叠”乃眉蹙之义,遂将“重叠”解为重重叠叠。然“小山屏”者,译为今言,谓“小小的山样屏风”也,故“山屏”即为“屏山”,为连词,而“小”为状词;“小”可省减而“山屏”不可割裂而止用“山”字。既以“小山”为屏,又以“金明灭”为日光照映不定之状,不但“屏”“日”全无着落,章法脉络亦不可寻矣。
上来两句所写,待起未起之情景也。故第三句紧接懒起,起字一逗——虽曰懒起,并非不起,是娇懒迟迟而起也。闺中晓起,必先梳妆,故“画蛾眉”三字一点题——正承“小山”而来。“弄妆”再点题,而“梳洗”二字又正承鬓之腮雪而来。其双管并下,脉络最清。然而中间又着一“迟”字,远与“懒”相为呼应,近与“弄”字互为注解。“弄”字最奇,因而是一篇眼目。一“迟”字,多少层次,多少时光,多少心绪,多少神情,俱被此一字包尽矣。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译文
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丝飘过。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注释
1、小山:眉妆的名目,指小山眉,弯弯的眉毛。另外一种理解为:小山是指屏风上的图案,由于屏风是折叠的,所以说小山重叠。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明灭:隐现明灭的样子。金明灭:形容阳光照在屏风上金光闪闪的样子。一说描写女子头上插戴的饰金小梳子重叠闪烁的情形,或指女子额上涂成梅花图案的额黄有所脱落而或明或暗。
至于辞藻浓丽,更是温词的普遍现象。因此这一些种种,常使读者感到晦涩,然如细心玩索,得其艺术匠心所在,当更觉情味丰腴。
温庭筠简介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
赏析
这一首《菩萨蛮》,为了适应宫廷歌伎的声口,也为了点缀皇宫里的生活情趣,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仿佛描绘了一幅唐代仕女图。
词学专家周汝昌先生认为:这篇通体一气。精整无只字杂言,所写只是一件事,若为之拟一题目增入,便是“梳妆”二字。领会此二字,一切迎刃而解。而妆者,以眉为始;梳者,以鬓为主;故首句即写眉,次句即写鬓。
词笔至此,写梳妆题目已尽其能事了,后面又忽有两句,又不知为何而设?新贴,新鲜之“花样子”也,剪纸为之,贴于绸帛之上,以为刺绣之“蓝本”者也。盖言梳妆既妥,遂开始一日之女红:刺绣罗襦,而此新样花贴,偏偏是一双一双的的鹧鸪图纹。闺中之人,见此图纹,不禁有所感触。此处之所感所触,乃与开头之山眉深蹙,梦起迟妆者相应。由此一例足见飞卿词极工于组织联络,回互呼应之妙。
梳妆虽迟,终究须有完毕之日,故过片重开,即写梳妆已罢,最后以两镜前后对映而审看梳妆是否合乎标准。其前镜,妆台奁内之座镜也;其后镜,手中所持之柄镜也——俗呼“把儿镜”。所以照者,为看两鬓簪花是否妥恰,而两镜之交,“套景”重叠,花光之与人面,亦交互重叠,至于无数层次!以十个字写此难状之妙景,尽得神理,实为奇绝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