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尔纳·海森堡人物简介
TOP20 物理学家简介
物理学家简介1 伽利略伽利略·伽利莱(Galileo Galilei,1564年2月15日-1642年1月8日),意大利物理学家。
其成就包括改进望远镜和其所带来的天文观测,以及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说。
史蒂芬·霍金说,“自然科学的诞生要归功于伽利略。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称他为现代科学之父。
伽利略的所有试验中,最著名的该算是“质量相异者同时落地”,这个试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关于落体速度与其质量成正比的理论。
2 牛顿艾萨克·牛顿(Sir Isaac Newton,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英格兰物理学家。
他在1687年发表的论文《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里,对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进行了描述。
这些描述奠定了此后三个世纪里物理世界的科学观点,并成为了现代工程学的基础。
一则著名的故事称,牛顿在受到一颗从树上掉落的苹果启发后,阐示出了他的万有引力定律。
漫画作品更认为,掉落的苹果正好砸中了牛顿的脑门,它的碰撞让他不知何故地明白了引力。
3 托马斯·杨托马斯·杨(Thomas Young,1773年6月14日-1829年5月29日),英国医生、物理学家,光的波动说的奠基人之一。
托马斯·杨在物理学上作出的最大贡献是关于光学,特别是光的波动性质的研究。
1801年他进行了著名的杨氏双缝实验,证明光以波动形式存在,而不是牛顿所想象的光粒子(Corpuscles)。
二十世纪初物理学家将杨的双缝实验结果和爱因斯坦的光量子假说结合起来,提出了光的波粒二象性,后来又被德布罗意利用量子力学引申到所有粒子上。
奥古斯丁·菲涅耳(Augustin Fresnel,1788年5月10日-1827年7月14日),法国物理学者,是波动光学理论的主要创建者之一。
菲涅耳专门对光的属性做理论与实验研究。
他的发现与数学演绎,发扬光大托马斯·杨的实验工作,将光的波动学扩展至更多的光学现象。
海森堡
海森堡,量子力学的创立者之一。
德国物理学家。
1901年12月5日生于维尔兹堡,1976海森堡海森堡,德国物理学家、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
他帮助建立了量子力学的现代科学,从中提出了著名的不确定性原理。
他对流体力学的湍流理论、原子核理论、铁磁性、宇宙线和基本粒子理论都有重要贡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是设在卡尔斯鲁厄的西德第一台核反应堆的规划者。
在海森堡的哲学著作和方法论著作中可以看到,他深受N.玻尔和A.爱因斯坦的影响。
从前者,他导出了科学发明的社会和对话性质的概念;宏观物理学和微观物理学之间的对应原理(实用主义和模型—理论的连续性);经典物理学的永恒性,但不一定有普适性;在微观物理学中,科学观测者的作用是相互的而不是被动的,因而微观物理学的定理有按照上下文而定的特点。
从爱因斯坦那里,他导出自然界的中心规律的准则一定是简单的这一概念;科学的唯实论(即科学描写自然本身,而不仅是自然怎样可以被利用);还有理论应载满科学的各种观测。
他也是玻尔的互补性哲学的合著者。
在后期工作中,他构想自然界的中心规律包含一组普适的对称素,这些对称素对于各种不同的微粒物质系统而言,可以用一个数学方程来表达。
作为社会活动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积极促进和平利用核能。
1957年,他带领其他德国科学家反对用核武器武装西德军队。
1954年,他曾是日内瓦欧洲核研究委员会(CERN,以后改称欧洲核研究组织)的组织者之一。
海森堡早年在慕尼黑大学A.索末菲指导下攻读物理学。
他和他的同班同学 W.泡利是终身好友,也是合作者。
他在1923年完成了关于流体流动中的湍流的博士论文。
其后,海森堡跟着泡利到了格丁根大学,在M.玻恩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
1924年秋,他到了哥本哈根的理论物理研究所,在玻尔指导下工作。
海森堡对于原子的玻尔行星式模型很感兴趣,他对于这一模型的局限性的理解,促使他为建立一个新模型而寻找理论基础。
玻尔的概念,在1913年以后被认为是旧量子论的核心部分,这一概念认定各电子在确定的绕核轨道上作经典的运动,并把量子的约束视为外加的;用此模型后,可使计算所得结果符合实验数据。
诺贝尔物理学奖之1932年获得者海森柏
诺贝尔物理学奖之1932年获得者-维尔纳•海森伯(德国)专业:物理学班级:2009级02班姓名:陈振学号:2009010335诺贝尔物理学奖之1932年获得者-维尔纳·海森伯(德国)姓名:陈振学号:2009010***石河子大学物理学专业2009级02班摘要在上个世纪刚刚开始的时候沃尔纳·海森伯出生于德国维尔兹堡一位教希腊语言的中学教师家庭里。
之后成长为这一世纪的最伟大物理学家之一。
他也属于20世纪最有争议的人物。
在还刚刚二十多岁时,他就已经是少数几个很有才华的青年人之一,抱着“科学产生于交谈”的坚定信念,海森伯抓住了现象的本质,建立了量子力学,与玻恩一起奠定了量子力学诠释的物理学基础,并且获得了193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关键词德国物理量子力学不确定性W•K•Heisenburg, Winner of 1932 Nobel Prize in Physics Name: ChenZhen Number:2009010***Department of Physics, Teachers College, Shihezi University Abstract:At the beginning of last century, W·K·Heisenburg was born in the Pittsburgh of a taught the Greek language teacher family in Germany. And growth for one of the greatest physicists in this Century. He also belongs to the most controversial characters people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When he just twenties, he had few talented young man, with " science produced inconversation " firm conviction, W·K·Heisenburg captures the essence of the phenomenon of quantum mechanics, established, together with Born laid the foundations of physics interpretation of quantum mechanics, won the 1932 Nobel Prize in physics.Keywords:German Physics Quantum mechanical Uncertainty引言维尔纳·海森伯(德国)因为对物理学中量子力学的特殊贡献(1926年提出量子力学的矩阵方程式;1927年提出不确定性原理)获得了193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海森堡
海森堡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1901年-1976年),德国著名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创立人。
他于20世纪20年代创立的量子力学,可用于研究电子、质子、中子以及原子和分子内部的其它粒子的运动,从而引发了物理界的巨大变化,开辟了20世纪物理时代的新纪元。
为此,1932年,他获得诺贝尔物理奖,成为继爱因斯坦和波尔之后的世界级的伟大科学家。
海森堡出生于德国的维尔茨堡,在慕尼黑长大,父亲是一名普通的希腊语教师。
早在中学时海森堡就已展现出了他的天赋,老师曾评价说:他能看到事物的本质,而不仅仅拘泥于表象和细节。
后来,海森堡成为慕尼黑的马克斯米里扬天才基金会成员。
“世界只在两件事情上还会想到我:一是我于1941年到哥本哈根拜访过尼尔斯·玻尔,二是我的则不准原理”。
这是海森堡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的确,由海森堡创立的理论奠定了现代量子物理的基础,它可通过数学计算将每个物理问题转化成实实在在的、可以测量的量;它阐明了由量子力学解释的理论局限性;它指出某些成双的物理变量如位置和动量永远是相互影响的,虽可测量,但其有效性不可能同时测出精确值等。
他的主要贡献,是帮助科学家更深入地了解世界。
海森堡曾在自传中说,1925年5月,他在哥廷根给马克斯伯尔恩当助手时,开始酝酿他的理论。
当时,这位23岁的年轻科学家正患枯草热,医生建议他到赫尔戈兰岛休息两周,他就是利用这段时间完成了自己的事业。
他说,那时他根本就不想睡觉,每天用1/3的时间来计算量子力学、1/3的时间攀岩,余下的时间背诵近东国家的诗集。
他当时的想法,就是要让旧理论完全让位于新理论。
除散步外,他一直在思考解决问题的数学方式,几天后他终于搞明白,在物理中所观察到的量应当起作用,它可取代传统理论中的量子条件。
海森堡的理论公布之后,曾遭到纳粹的猛烈批判。
当时的德国结束了其科学黄金时代,最为惨烈的是大批犹太科学家被迫害,致使德国的科学和文化从一流下降到了五流水平,因此海森堡的理论也不断遭到攻击。
193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3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32年物理学奖得主,是德国天才的物理学家维尔纳·海森堡(Werner K.Heisenberg),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之一,现代物理学界公认的权威之一。
他获奖的原因是在量子力学方面的贡献,特别是提出了“海森堡测不准原理”。
维尔纳·卡尔·海森堡(Werner Karl Heisenberg,1901—1976),出生于德国维尔茨堡一个文化气息浓厚的家庭,父亲是历史学者,舅舅是当时德国著名的科学家。
海森堡从小就对自然界的各种现象感兴趣,总想弄个明白。
他10岁那年,有一天放学后没有回家,父母到处找他,最后在学校的实验里发现了他。
原来他对一个物理现象着了迷,放学后还在独自观察。
上大学后,他具有很强的独立思考能力,敢于对前辈的理论提出置疑。
有一次,在听著名的物理学家玻恩讲座的过程中,他递给玻恩一张纸条,并且谦虚地表示:“这是我对先生研究的课题的一点心得。
”玻恩当时并没有太在意,把纸条随手放进兜里。
过后想起来这件事,把纸条拿出来看了一眼,不由得大吃一惊,没想一个年轻的学生,竟然有如此深刻的认识。
他马上向人打听,得知22岁的海森堡已经在索茉菲的指导下获得了科学博士学位,爱才之心油然而生。
那年秋天,玻恩就把海森堡邀请到哥丁根大学做自己的助教,很快又破格提升为讲师。
不久后,海森堡得到洛克菲勒基金会的助学金,赴丹麦的哥本哈根大学进修。
这让他如鱼得水,很快融入到哥本哈根学派当中,同玻尔结成了忘年交,经常通宵达旦地讨论科学问题。
海森堡在哥本哈根的最后一年,1发表了著名的论文《量子论中运动学和力学的形象化内容》,第一次提出了测不准原理,这对简明量子力学的核心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之一。
二战期间,海森堡留在德国,1942年任柏林威廉物理研究所所长。
他在二战后期曾经领导一批科学家进行原子弹的研制工作,为此,远在异乡的玻尔异常愤怒,二人之间产生了激烈的矛盾,形成的隔阂终生没有化解。
海森堡的介绍
海森堡的介绍韦纳·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德国理论物理和原子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创立者,193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哥本哈根学派”代表性人物,他对物理学的主要贡献是给出了量子力学的矩阵形式(矩阵力学),提出了“测不准原理”(又称“不确定性原理”)和S矩阵理论等。
他的《量子论的物理学基础》是量子力学领域的一部经典著作。
1924年,海森伯到哥本哈根在N.玻尔指导下研究原子的行星模型。
1925年解决了非谐振子的定态能量问题,提出量子力学基本概念的新解释。
矩阵力学就是M.玻恩和E.P.约旦后来又同海森伯一道在此基础上加以发展而成的。
海森伯于1927年提出“不确定性”,阐明了量子力学诠释的理论局限性,对某些成对的物理变量,例如位置和动量,能量和时间等,永远是互相影响的;虽然都可以测量,但不可能同时得出精确值。
“不确定性”适用于一切宏观和微观现象,但它的有效性通常只明显地表现在微观领域。
1929年,他同W.E.泡利一道曾为量子场论的建立打下基础,首先提出基本粒子中同位旋的概念。
1932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泡利的简介沃尔夫冈·泡利(Wolfgang E.Pauli,1900~1958),1918年,18岁的泡利初露锋芒,他发表了第一篇论文,是关于引力场中能量分量的问题。
1919年,泡利在两篇论文中指出韦耳(H.Wegl)引力理论的一个错误,并以批判的角度评论韦耳的理论。
其立论之明确,思考之成熟,令人很难相信这出自一个不满20岁的青年之手。
1921年,泡利以一篇氢分子模型的论文获得博士学位。
同年,他为德国的《数学科学百科全书》写了一片长达237页的关于狭义和广义相对论的词条,该文到今天仍然是该领域的经典文献之一,爱因斯坦曾经评价说:“任何该领域的专家都不会相信,该文出自一个仅21岁的青年之手,作者在文中显示出来的对这个领域的理解力、熟练的数学推导能力、对物理深刻的洞察力、使问题明晰的能力、系统的表述、对语言的把握、对该问题的完整处理、和对其评价,使任何一个人都会感到羡慕。
哥本哈根
哥本哈根〔英〕迈克・弗雷恩 著 胡开奇 译 人 物 表沃纳・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1901—1976年)———德国物理学家,犹太人。
1932年获诺贝尔物理奖。
海森堡以两件事著称于世:一是提出了著名的量子“测不准原理”,揭示了微观世界混沌的本性;二是他主持过希特勒的原子弹计划,但未能造出原子弹。
尽管海森堡承担了德国的原子弹计划,但他并不认同希特勒。
他甚至想由各国科学家之间达成默契以制止原子弹的生产。
1939年夏季,海森堡访美提到:“12个人或许仍可以达成一个相互协定以制止原子弹产生。
”但遗憾的是,美、德之间已经相互不信任了。
科学“二战”史上,一直有一个“海森堡之谜”。
战后,海森堡宣称自己是一位科学的英史、雄,凭借科学家的良知抵制并暗中挫败了希特勒研制核武器的企图。
对于海森堡,一种意见认为海森堡并不想造原子弹;另一种意见认为,海森堡根本没有能力制造原子弹。
尼尔斯・波尔(Niels Henrik David Bohr,1885—1962年)———丹麦物理学家,犹太人。
他创立了互补性理论,被誉为“量子论之父”,1922年获诺贝尔物理奖。
30年代末,波尔致力于原子核的研究,提出核裂变并释放巨大能量的“核反应模型”。
1939年“二战”爆发不久,丹麦被德军占领,波尔逃亡美国,与费米、奥本海默等科学家一起投入了原子弹的研究,最后研制出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
在他加入“曼哈顿计划”时,他说:“时代不好,为了抢救一个国家最宝贵的东西,我只得违背自己信奉的原则。
”令人崇敬的是,“二战”结束后,波尔疾呼限制核武器,组织了1955年日内瓦第一次和平利用原子能大会。
1957年,他被授予首届和平利用原子能奖。
波尔与海森堡既是师生,又是忘年交,关系甚密,情同父子。
1921—1927年,2人在哥本哈根共事,进行量子物理理论的研究。
“二战”期间,海森堡与波尔身处两大敌对阵营,在1941年“哥本哈根会谈”之后,两个人的友谊宣告结束。
【精品】高三物理第二十一章电子论初步五、不确信关系
●备课资料一、海森伯生平简介海森伯,.(Werner Karl Heisenberg 1907~1976)德国理论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第一种有效形式(矩阵力学)的创建者.1901年12月5日生于维尔兹堡,身世于一名教古希腊语言的中学教师家庭,从小就受抵家庭在古代文学方面的熏陶.1920年中学毕业,进慕尼黑大学学习理论物理学,他在慕尼黑大学时,在索末菲(Summer fie ld)指导下学习理论物理学.1923年在那里取得哲学博士学位.然后,他到哥廷根大学深造,成为玻恩教授和希尔伯特教授的学生,备受玻恩教授赏识.据玻恩回忆:“海森伯是我所能想象的最灵敏和最有能力的合作者”,“要跟上年青人,这对我一个上了年纪的人来讲是很困难的”.1924年,海森伯开始在哥廷根大学讲课.两年后成为哥本哈根大学的讲师.在那里,由洛克菲勒基金发给薪水,在N.玻尔的指导下进行研究.1927年,年仅26岁的海森伯回到德国担任莱比锡大学的理论物理学教授,一直到1941年,1941年至1945年间,他在德国柏林大学担任物理学教授兼任凯泽·威廉(Kais-Wilhelm)物理学研究所所长.1946年他再度到哥廷根大学担任物理学教授并兼任哥廷根的普朗克物理学研究所所长,一直到1958年.在此期间,1955年至1956年还兼任圣安德勒斯大学(Gi ff ord)讲座讲师,1955年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58年至1970年,在德国慕尼黑担任物理学与天体物理学的普朗克研究所所长兼慕尼黑大学教授.1970年以后成为上述研究所的荣誉退休所长.1932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于1933年授予海森伯,因为他创建了量子力学(矩阵力学).它致使了氢的同素异形形式的发觉.另外,他还取得许多其他方面的奖励.1976年2月1日海森伯教授寿终正寝,终年75岁.二、科学成绩海森伯在物理学中的要紧成绩是和别的学者一路创建了量子力学,发觉了测不准原理,第一个提出大体粒子中的同位旋概念.海森伯于1925年7月在德国《物理学杂志》上发表第一篇关于矩阵力学的论文,题目是《关于运动学和动力学的量子力学说明》.海森伯以为量子力学的问题不能直接用不可观测的轨道来表述,应该采纳跃迁概率这种能够观测的量来描述.接着,海森伯就和玻恩、约尔丹(1902~)一路进行研究,创建了量子力学的一种表达方式—矩阵力学.1927年海森伯第一提出了测不准原理,他在《原子核物理学》一书中提出:“有两个参数:微观粒子的位置和速度,能够确信该微观粒子的运动.只是,任何时候也不可能同时准确地了解这两个参数.任何时候也不可能同时了解:微观粒子处于何处,以多大的速度和向哪个方向运动.若是进行实验测量,如精准地测定粒子在特按时刻所处的位置,那么运动即受到破坏,以致以后不可能从头找到该粒子.反之,若是精准地测出它的速度,那么它的位置图象就完全模糊不清.”后来海森堡还提出,不但坐标和动量,而且方位角和角动量、能量和时刻等也都是成对的测不准量.为了表彰他在科学上的重大奉献——成立量子力学,海森伯取得193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并取得马克斯·普朗克奖章.海森伯从1930年起作了长期而系统的理论和实验研究,证明了中子和中子、质子和质子、质子和中子之间的彼此作使劲都是相同的,是一种特殊的核力.从那个事实动身,海森伯以为质子和中子事实上是同一种粒子的两种量子状态,只是内部坐标不同,这种内部坐标被称为同位旋.另外,海森伯还对高能粒子的碰撞作用进行过理论研究,创建了S矩阵理论.在铁磁体理论的研究方面,海森伯也做出了必然的奉献.三、趣闻轶事1.走进物理学世界海森伯有一个幸福和安宁的童年,他最先的回忆,是维尔茨堡高地的学校五彩缤纷的窗玻璃所展现给他的一个五光十色的世界.他在11岁时,曾因在欢迎摄政王路德维希(Ludwig,即后来的国王路德维希三世)访问马克西米利安高级文科中学时背诵了他母亲所写的一首小诗,而取得路德维希赠给他的一副刻有王冠的纯金饰物.家庭和生活圈子对他的熏陶不只是古典文学,还有古典音乐.他在十三四岁时,已能准确无误地看谱演奏钢琴,参加室内音乐的演奏,以至于考虑是不是应该做一个音乐家,可是在那个时候,他的爱好和以后的生活道路已经大体上确信了.海森伯8岁时,他的家庭从维尔茨堡迁到了慕尼黑,那个地址尽管看不到故乡维尔茨堡那令人陶醉神往的山川河流和丛林,却是他有声有色的物理学生涯的真正故乡和起点.学校的作业对他算不了什么,因此他有足够的时刻依照自己的打算忙个不断.他曾和哥哥一道做了一只有0.75米长的大型军舰模型,上面装有自己制作的小炮,真的能够射击,而且是用电来触发的.在那个时期,海森伯已经深深地被自然科学专门是数学和物理学吸引住了.后来在回忆这一时期的生活时,他曾有点腼腆地说过:“我有点像个神童.”他在14岁时,就曾帮忙过家庭的一名女友预备化学博士考试中的数学问题.除数学本身外,海森伯很早就意识到与数学牢牢联系的那些哲学问题的重要性.H.韦耳(Well)的《空间、时刻和物质》(Raum-Zeit-Materie,Berlin,1918)那本书使他着了魔,以至他在中学毕业后就去找慕尼黑大学的数学家F.林德曼(Lineman)教授讨教.林德曼拒绝了他,因为教授以为读这本书已毁了他学数学的前途.后来是A索末菲(Sommer f ield)教授把他的那个爱好富有成效地引导到同物理结合起来.2.一个有胆识的大学生1920年海森伯中学毕业后,进入慕尼黑大学学习理论物理,在索末菲的指导下,海森伯专门快就进入那时物理学研究的前沿,表现出出众的才华.第一学期,为了说明反常塞曼效应的谱线,他第一引进了半量子数.这需要专门斗胆识,那时普遍以为量子数都是整数.第二学期上流体力学课,海森伯写了一篇关于卡门涡流的绝对大小的论文,深得索末菲的赞赏,1922年6月,海森伯随索末菲到格丁根大学,参加由M.玻恩(Born)和J.夫兰克(Franck)发起的关于原子物理的讨论,那个讨论会是围绕玻尔(Bohr)的一系列关于原子物理和元素周期律的演讲而展开的,在一次讨论中,那时年仅20岁的海森伯竟站起来对玻尔的某些论点提出异议,并勇敢地进行辩论.讨论终止时玻尔约他当日下午一同去散步,以便继续讨论.这次与玻尔在散步中的长时刻谈话,对海森伯启发专门大,无怪乎他说,这次散步是他科学上成长的起点.3.治学特色爱因斯坦和狄拉克的试探方式与研究风格,是从第一性的原理动身,通过周密的逻辑推理和数学演绎,来取得对物理现象的深切和全新明白得.这是理论物理学家试探方式与研究风格的一种类型.而海森伯的试探方式与研究风格更接近玻尔,他们先从具体物理实验和现象的分析中挖掘新的思想观念和物理原理,然后在此基础上成立理论体系.这是理论物理学家试探方式与研究风格的又一种类型.他们熟悉具体的实验现象,强调新的实验现象包括着新的物理,而在研究工作中往往更依托于过去的体会、对现象的综合和物理的直觉.多数取得了实际功效的理论研究都属于这后一种类型,因此海森伯的思想和哲学在西方物理学界有专门大阻碍.海森伯具有一种能够从物理上把握问题关键的直觉,这使他成为20世纪最富于制造性和最成功的物理学家之一.海森伯关于从一样哲学的深度来提出和分析问题的偏爱,使他成了关于量子力学的说明的哥本哈根学派中仅次于玻尔的领袖人物.由于对哲学和有关人情、艺术和文学方面的一起观点,海森伯与玻尔曾经成立了深厚的友谊,只是由于在发生于德国而随后殃及全人类的那一场法西斯大难中,海森伯为纳粹在制造核武器的可能性方面所作的物理学研究,致使他无可挽回地失去了玻尔和其他一些物理学家的信任和友谊.海森伯生活中的这段经历,那么成了战后物理学界乃至社会公众争议的一个话题.海森伯是一个举止高雅的人,容易与人交朋友.他多才多艺,对人类文化的方方面面都感爱好.他是一个钢琴家,一个登山和滑雪运动的爱好者.他青年时常和朋友结伴作徒步旅行,或与音乐爱好者举行室内音乐会.他留下的高作除《量子论的物理原理》和《大体粒子统一场论导论》外,还有《原子核物理学》《自然科学基础的变迁》(1935年第一版,英译本名为《原子核科学的折学问题》),《今世物理学的自然观》(1955年第一版),英译本名为《物理学家的自然观》)《物理学与哲学——现代科学中的革命》(1958年英文版),《物理学和其他——遭遇和对话》(1971年英文版),《原子物理学的进展和社会》《超越界限》,和自传性质的《部份与整体》(1969年第一版)等.。
世界10大文化名人简介
世界10大文化名人简介一、乔治·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乔治·华盛顿是美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是美国第一任总统,也是美国独立战争的指挥官。
他坚定的领导能力和智慧使得美国独立战争最终获得胜利,并为美国建立了一个稳定的政府。
二、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威廉·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之一。
他的作品涵盖了各种题材,包括悲剧、喜剧、历史剧等,被广泛翻译和演出。
他的作品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问题,至今仍被广泛阅读和研究。
三、列夫·托尔斯泰(Leo Tolstoy)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被认为是世界文学的经典之作。
他的作品深入探讨了人性的道德和伦理问题,对当时俄国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帕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帕布罗·毕加索是西班牙艺术家,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
他的作品涵盖了绘画、雕塑、陶瓷等多个领域,他以创新的艺术风格和独特的表现手法闻名于世。
他的艺术作品对现代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对物理学的贡献被广泛认可。
他的相对论理论改变了人们对时空和物质的认识,对现代物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智慧和思想也超越了科学领域,对人类思维和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六、毛泽东(Mao Zedong)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领导人。
他的思想和理论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领导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大陆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理论和战略思想。
七、尼尔斯·玻尔(Niels Bohr)尼尔斯·玻尔是丹麦的物理学家,他对原子和量子物理学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物理学家的生平与贡献海森堡
物理学家的生平与贡献海森堡物理学家的生平与贡献:海森堡物理学家维尔纳·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1901年-1976年)是20世纪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
他通过其重要的贡献和创新理论,为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本文将介绍海森堡的生平以及他在物理学领域的伟大贡献。
一、生平简介维尔纳·海森堡于1901年12月5日出生在德国文化名城维尔茨堡。
他的父亲是一位教授,母亲则是一个音乐家。
由于父亲的影响,海森堡从小就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在高中时期便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在数学和物理学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海森堡在1920年进入了慕尼黑大学,开始他的大学学习。
就读期间,他师从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并受到了他的深刻启发。
海森堡在1923年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并在随后几年间游学于哥廷根大学、哥本哈根大学等世界著名科研机构。
二、海森堡的重要贡献1.不确定性原理海森堡最具代表性的贡献是他提出的不确定性原理。
该原理指出,无法同时确定某个微观粒子的位置和动量,这两个物理量之间存在不确定关系。
这个概念在量子力学的发展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并给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带来了突破性的变革。
2.量子力学海森堡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通过矩阵力学的形式,对原子核物理和基本粒子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提出了著名的海森堡矩阵力学,该理论在解释原子的能级结构和辐射现象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3.核物理研究海森堡对核物理学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20世纪30年代初,他提出了著名的“海森堡剧团”模型,该模型成功地解释了核反应中的低能现象。
此外,他还提出了裂变理论,并预测了核反应堆的产生。
4.引领量子力学研究海森堡在上述领域的贡献使他成为当时最具影响力的物理学家之一。
他的理论为解决许多物理学难题和进一步推动量子力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线索,对后来的物理学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海森堡的荣誉与奖项维尔纳·海森堡的卓越贡献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认可。
海森伯:浮士德式的物理学家
海森伯:浮士德式的物理学家在科学上,他是20世纪最耀眼的理论物理学家之一。
然而,在政治上,人们对他却充满了截然不同的评价。
作为当时最著名的科学家之一,维尔纳·海森伯(1901~1976)为何坚持留在纳粹德国?为何会为那样一个政权从事核裂变,甚至是核武器研究?这些疑问让海森伯在生前身后充满了争议,甚至让他被看作是纳粹的“帮凶”。
在《维尔纳·海森伯传:超越不确定性》一书中,美国科学史学者大卫·卡西迪试图结合新的史料,通过对海森伯的科学生涯与人生际遇的全面回顾,为人们公正客观地认识这位物理学家打开一扇大门。
“这本书与以往或褒或贬的两分法不同,作者试图走进海森伯的内心世界,向读者展现一个不同的海森伯。
”该书中文版主译、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方在庆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
1.要强的天才海森伯出生在一个典型的德国知识分子家庭。
他出生前夕,在中学教古希腊语的父亲刚被聘为维尔茨堡大学教授。
这对海森伯的成长影响极大。
在他的观念中,德国文化掌握在少数精英手中。
他想成为这样的精英,为德国文化作贡献。
这或许让海森伯养成了在做每一件事情时都要出人头地的强烈的终生动力。
他的中学老师在他的成绩报告中写道:“该生自信心特强,并且永远希望出人头地。
”这在他青年时期表现得也很明显。
海森伯没有滑雪天分,但通过训练他滑得很出色;他跑步也不是很好,但会在学校里自己跑圈并拿着秒表提升速度;这位进取的青年还挑战过古典钢琴曲与绘画。
1920年后,海森伯又开始征服量子物理学之谜。
他师从慕尼黑大学教授阿诺尔德·索末菲,进入理论物理学领域。
当时,物理学家受困于解释反常塞曼效应中单条谱线在磁场中的分裂。
而海森伯在加入索末菲的项目一年之后,就提出一个似乎可以一举解决所有光谱谜题的原子实模型,让他的老师大吃一惊。
相关论文发表在1921年的《物理学杂志》上。
该模型展示了海森伯在他人无能为力的时候取得突破的能力。
获得博士学位后,海森伯应邀前往丹麦哥本哈根担任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的助手,他再次征服了物理学的新高地。
维尔纳·海森堡人物简介
1925年创立起了矩阵力学,并提出不确定性原理论运动学和力学的直观 内容》一文,提出了 “测不准原则”,奠定了从物理学上 解释量子力学的基础。
1933年,为了表彰他创立的量子力学, 瑞典皇家科学 院给他颁发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维尔纳·海森堡
德国著名的理论物理 学家、哲学家,量子
力学的创始人之一
人物履历
1901年12月5日,出生于德国。他的父亲是一位语言学 家和东罗马史学家,曾经在慕尼黑大学担任中世纪和现代希 腊语教授。受其影响,年幼的海森堡学到了一定的语言知识。
1920年中学毕业后,海森堡考入慕尼黑大学,在索末 菲、维恩等指导下攻读物理学。后来,他又前往哥廷根大学, 在玻恩和希尔伯特的指导下学习物理。1923年,写出了 《关于流体流动的稳定和湍流》这篇博士论文,年终取得哲 学博士学位。
而且它对我后来的事业肯定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 1933 年 9 月 25 日,埃仑费斯特在荷兰莱登枪杀了他 那患有智力障碍的儿子,然后自杀了。他在留给爱因斯坦, 玻尔等好友的信中说:“这几年我越来越难以理解物理学 的飞速发展,我努力尝试,却更为绝望和撕心裂肺,我终 于决定放弃一切……”
在爱因斯坦看来,埃仑费斯特的悲剧无疑是一个时代 的悲剧。两代物理学家的思想猛烈冲突和撞击……埃仑费 斯特虽然从理智上支持玻尔,但当一个文化衰落之时,曾 经为此文化所感之人必感到强烈的痛苦。从量子到量子场 论,原子中各种新粒子层出不穷,稀奇古怪的概念统治整 个世界。爱因斯坦远远地,孤独地站在鸿沟的另一边,看 着年轻人们义无反顾地高唱着向远方进军,每一个人都对 他说他站错了地方。这种感觉是那样奇怪,可这一切都不 能使爱因斯坦放弃内心那个坚强的信仰,那个对于坚固的 因果关系,对于一个宇宙和谐秩序的痴痴信仰。爱因斯坦 仍然选择战斗,他的身影在斜阳下拉得那样长,似乎是勇 敢的老战士为一个消逝的王国做最后的悲壮抗争。”
海森堡的简介
海森堡的简介海森堡是德国物理学家,是一位在量子力学上做出了杰出贡献的人,量子力学的主要创始人。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海森堡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海森堡的简介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1901年-1976年),他于20世纪20年代创立的量子力学,可用于研究电子、质子、中子以及原子和分子内部的其它粒子的运动,从而引发了物理界的巨大变化,开辟了20世纪物理时代的新纪元。
为此,1932年,他获得诺贝尔物理奖,成为继爱因斯坦和波尔之后的世界级的伟大科学家。
海森堡的生平1901年12月5日,他出生于德国的维尔茨堡。
1920年以前,海森堡在著名的慕尼黑麦克西米学校读书。
1920年,海森堡考入慕尼黑大学,在索末菲、维恩等指导下攻读物理学。
1923年,海森堡写出了题为《关于流体流动的稳定和湍流》的博士论文,取得了博士学位。
1923年10月,海森堡回到哥廷根,被马克思· 玻恩私人出资聘请为助教。
1924年6月7日,海森堡在哥廷根第一次遇见爱因斯坦。
1924年至1927年,海森堡来到哥本哈根的理论物理研究所与玻尔一起工作,置身于长期激烈的学术争鸣的氛围中,开始卓有成效的学术研究工作。
1933年12月11日,海森堡获得1932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1934年6月21日提出正子理论。
1941年,海森堡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物理学教授和凯泽·威廉皇家物理所所长,成为德国研制原子弹核武器的领导人,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展,海森堡决定遏制德国核武的发展。
1946年,海森堡重建了哥廷根大学物理研究所,并担任所长。
1957年,海森堡和其他德国科学家联合反对用核武器武装德国军队。
1958年,黑森堡被聘为慕尼黑大学的物理教授,研究所改名为马克斯·普克物理及天文物理研究所。
1958年4月,他提出了非线性旋量理论。
1976年2月1日,海森堡这位20世纪杰出的科学家与世长辞。
海森堡的成就海森堡最主要的成就是创立了量子力学理论,1925年,维尔纳·海森堡提出了一个新的物理学说,一个在基本概念上与经典牛顿学说有着根本不同的学说。
二三十岁海森堡的传奇故事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海森堡的黄⾦年代围棋界有句话, “20岁不成国⼿,终⽣⽆望”。
科学界的⼤师们也常常在⾮常年轻时就表现出了过⼈的天赋,在物理学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激荡、*,并且蓬勃发展的20世纪初期更是如此,年轻⼈活跃的思维在剧变的物理中更有着⽆限的发展⽅向与空间。
维纳•海森堡就是这样⼀个⾛上了时代浪尖的年轻⼈。
第五次索尔维会议----号称汇集全球三分之⼀智慧的照⽚在1922年,年轻的慕尼⿊⼤学理论物理博⼠⽣,阿诺德•索末菲教授的学⽣,有着⼀头漂亮头发的21岁的海森堡,迎来了⼈⽣⼀个重要的转折点。
虽然索末菲教授给海森堡布置的博⼠课题是关于湍流的,但这个睿智的导师知道海森堡的兴趣已经转向了量⼦物理,便把海森堡作为交流⽣推荐给了量⼦物理的圣地之⼀——哥廷根⼤学,跟随⽇后同样成为量⼦⼒学奠基⼈之⼀的马克思•玻恩学习。
哥廷根的海森堡马上遇到了来学术访问的另⼀个传奇⼈物——量⼦⼒学的教⽗级⼈物,玻尔。
他在玻尔的讲座之后与其交流,并获得了量⼦⼒学教⽗的赏识。
有趣的是,在哥廷根深⼊学习研究量⼦物理的这⼀年,海森堡却发现根据玻尔的原⼦模型计算得到的结果与氢原⼦的光谱⽆法吻合,这让海森堡意识到量⼦物理⾛到了⼀个巨⼤的变⾰前⾯。
在哥廷根学习的经历在时间上只是短短的⼀年,却在海森堡的⼼⾥刻下了深深的烙印。
他的⼼牢牢地被量⼦物理抓住,即使回到了慕尼⿊,需要⾯对他必须完成的博⼠课题,他也不能从中脱⾝。
他陷⼊了与量⼦⼒学的恋爱中,急于探寻这个美⼈莫测的⼼——究竟什么样的理论能代替玻尔的模型,精确地解释量⼦物理的奥妙呢?在思考这些问题的间隙,他运⽤了⼀些⼩技巧把博⼠课题应付了过去,⽤不严格的⽅法得到了问题的⼀些近似解(尽管如此,他的博⼠论⽂还是在当时的物理期刊上发表了,呵呵)。
在他得到博⼠学位的第⼆天,已经回到了他魂牵梦萦的地⽅——哥廷根,继续追随玻恩。
这⼀年,他才22岁。
⼜过了⼀年,海森堡再次迎来⼀个重要的⼈⽣节点,他得到了去哥本哈根,与玻尔⼀起⼯作的机会。
德国物理学家,维纳·海森堡(We...
德国物理学家,维纳·海森堡(We...科学无国界福利时间今天我们将送出由北京联合出版社提供的优质科普书籍《万物皆数》。
《万物皆数》获法国数学期刊Tangente图书奖。
法国亚马逊科学史分类第1名。
现已被译为英语、西班牙语、波兰语等6种语言出版,累计销量百万。
让数学“走下神坛”,在生活中的各个角落里讲述“复杂的研究对象与简洁的表达式之间”的数学核心之美。
数学是人类的发明,还是独立的存在?数学家是创造者,还是发现者?追寻人类历史上的提问者、研究者,感受日常生活中数学的奇妙与优雅。
在复杂的研究对象与简洁的表达式之间建立令人目眩神迷的联系,即数学美之核心。
翻译:Nothing审校:loulou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似乎是确定的。
黑就是黑,白就是白,没有什么含糊不清的东西。
一个物体要么在这里要么在那里。
但在量子力学里,很多结果因为反直觉而闻名。
量子世界中的事物变得模糊不清,确定的事件被概率所代替。
一颗粒子可以同时处于不同的位置,我们只能通过波函数计算它在某处的概率是多少。
维纳.海森堡这种不确定性的背后是量子物理中最著名的原理之一: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Heisenberg's uncertainty principle)。
1927年,德国物理学家,维纳· 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提出了电子位置和动量测量的不确定性原理。
这个原理是说从原则上你不可能同时精确的测得电子的位置和动量,你对一个量的测量越准确,对另一个量的测量就越不精确。
如果你把粒子位置的不确定度写为,将粒子动量的不确定度写为,那么这两个不确定度之间的关系由下列公式表示:其中是普朗克常量除以。
这是表述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最常见的数学形式,两个不确定度的乘积不能小于一个确定值。
令人迷惑的思想实验海森堡自己想通过以下的思想实验来理解不确定性原理。
假设你想确定一个电子的位置,你需要用显微镜观察电子反射的光子。
显微镜的精度被光的波长所限制——波长越短显微镜可以达到的精度越高。
量子力学三大巨头
量子力学三大巨头在物理学领域,量子力学是一门重要的理论体系,被认为是20世纪物理学最重要的发现之一。
在量子力学领域,有三位被公认为巨头级人物,他们对量子力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们分别是玻尔、海森堡和薛定谔。
玻尔丹麦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Niels Bohr)是最早提出量子力学的波动力学解释的科学家之一。
他提出的玻尔模型为原子结构奠定了基础,也被称为玻尔理论。
在他的模型中,电子绕着原子核轨道运动,且只能处于特定能级。
玻尔的理论对于解释氢原子光谱等现象具有重要意义,为后续量子力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海森堡德国物理学家维尔纳·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是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之一,他提出了著名的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
这一原理指出,在测量一个量子系统的某些性质时,我们无法同时准确获得其他相关性质的值,量子力学中的不确定性从根本上挑战了我们对世界的确认认识。
海森堡还提出了矩阵力学和量子力学的矩阵算符形式,这一数学形式极大地促进了量子力学的发展。
薛定谔奥地利物理学家埃尔温·薛定谔(Erwin Schrödinger)提出了薛定谔方程,这是描述量子力学中波函数随时间演化的基本方程。
薛定谔方程成为了量子力学的核心内容,奠定了量子力学的基础。
薛定谔方程的波函数描述了粒子的运动状态和性质,它的解释为研究原子、分子和更大尺度的量子系统提供了强大的工具。
薛定谔对于波动力学的主要贡献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成就之一。
以上三位物理学家,玻尔、海森堡和薛定谔,被誉为量子力学的三大巨头。
他们的贡献推动了量子力学的快速发展,对整个物理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介绍这三位巨头的成就有助于理解量子力学的发展历程,也展示了他们在科学史上的杰出地位。
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
矩阵力学 - 矩阵力学
• 矩阵力学是海森堡博士提出的[主要由海森伯、约尔丹、玻恩、泡利、玻尔开 展,他用观察量原子辐射出来的光的频率、强度等,就等于知道了电子在原 子中的轨道的模型,以比较简单的线性谐振子作为提出新理论为出发点,按 经典力学,任意一个单一的周期性系统,〔其坐标可用傅里叶级数展开〕用 数集坐标〔qmk=Amke^(iωmkt)来表示满足原子光谱组合原那么.
胆地假设,粒子的量子运动并不明确。在原子里的电子并不是移动于
那海时森, 堡物在理论学文明家里确还提没出的能,很只轨清有道楚在地实,了验解里而这能是重够要观模的测结到糊果的不。物理清量才,有无物理法意义直,接才可观以用察理的论描轨述其域物。理行其为,对其于它的时都是间无的稽之傅谈。
里叶变换只涉及离散的频率。 1925年6月,维尔纳·海森堡发表了论文?Quantum-Theoretical Re-interpretation of Kinematic and Mechanical Relations?,从而创立了
• 在位置被测定的一瞬,即当光子正被电子偏转时,电子的 动量发生一个不连续的变化,因此,在确知电子位置的瞬 间,关于它的动量我们就只能知道相应于其不连续变化的 大小的程度。于是,位置测定得越准确,动量的测定就越 不准确,反之亦然。
• 海森伯还通过对确定原子磁矩的斯特恩-盖拉赫实验的分 析证明,原子穿过偏转所费的时间△T越长,能量测量中的 不确定性△E就越小。再加上德布罗意关系λ=h/p,海森伯 得到△E△T<h,并且作出结论:能量的准确测定如何,只 有靠相应的对时间的测不准量才能得到。
• 1929年,罗伯森研究出,怎样在一般状况下,从对易关系求出不确定 关系式。
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 - 实验认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国著名的理论物理 学家、哲学家,量子
力学的创始人之一
人物履历
1901年12月5日,出生于德国。他的父亲是一位语言学 家和东罗马史学家,曾经在慕尼黑大学担任中世纪和现代希 腊语教授。受其影响,年幼的海森堡学到了一定的语言知识。
1920年中学毕业后,海森堡考入慕尼黑大学,在索末 菲、维恩等指导下攻读物理学。后来,他又前往哥廷根大学, 在玻恩和希尔伯特的指导下学习物理。1923年,写出了 《关于流体流动的稳定和湍流》这篇博士论文,年终取得哲 学博士学位。
1924年至1927年间,他得到基金会的赞助,来到哥本 哈根的理论物理研究所与玻尔一起工作。
1925年创立起了矩阵力学,并提出不确定性原理及矩阵 理论。
1927年,海森堡发表了《量子理论运动学和力学的直观 内容》一文,提出了 “测不准原则”,奠定了从物理学上 解释量子力学的基础。
1933年,为了表彰他创立的量子力学, 它对我后来的事业肯定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 1933 年 9 月 25 日,埃仑费斯特在荷兰莱登枪杀了他 那患有智力障碍的儿子,然后自杀了。他在留给爱因斯坦, 玻尔等好友的信中说:“这几年我越来越难以理解物理学 的飞速发展,我努力尝试,却更为绝望和撕心裂肺,我终 于决定放弃一切……”
在爱因斯坦看来,埃仑费斯特的悲剧无疑是一个时代 的悲剧。两代物理学家的思想猛烈冲突和撞击……埃仑费 斯特虽然从理智上支持玻尔,但当一个文化衰落之时,曾 经为此文化所感之人必感到强烈的痛苦。从量子到量子场 论,原子中各种新粒子层出不穷,稀奇古怪的概念统治整 个世界。爱因斯坦远远地,孤独地站在鸿沟的另一边,看 着年轻人们义无反顾地高唱着向远方进军,每一个人都对 他说他站错了地方。这种感觉是那样奇怪,可这一切都不 能使爱因斯坦放弃内心那个坚强的信仰,那个对于坚固的 因果关系,对于一个宇宙和谐秩序的痴痴信仰。爱因斯坦 仍然选择战斗,他的身影在斜阳下拉得那样长,似乎是勇 敢的老战士为一个消逝的王国做最后的悲壮抗争。”
怀疑所知,坚守信念,追逐时代的步伐。
1976年2月1日逝世,享年75岁。
• 海森堡在大学时就对各种原子模型持怀疑态度。 他感到玻尔的理论不可能在实验中得到理想的 证实。因为其理论建立在一些不可直接观察或 不可测量的量上。而后,海森堡首先从玻尔的 对应原理出发,从中找到充分的数学根据,让 玻尔长期的困惑迎刃而解。
1922 年 6 月,在德国哥廷根“玻尔节”上,量子理 论创始人玻尔作了 7 次著名演讲,简明地阐过了原子结构 理论。在听众中,有一位专程从幕尼黑赶来的二年级大学 生,他就是海森堡。在演讲后的问题讨论中,海森堡对玻 尔的一些观点提出了异议并且引起了玻尔的注意。讨论结 束时,玻尔邀他一道出去散步,并仔细地交谈了量子理论 的有关问题,而在谈论了好几个小时后他们仍各持己见。 海森堡后来回 忆说,这是他所能记起的“关于近代原子 理论的物理问题和哲学问题的第一 次全面彻底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