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王安石改诗_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

合集下载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名师教案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名师教案

《古诗二首》名师教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5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及蕴含的哲理,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生字,读准字音,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把字写正确、美观。

教学难点:理解诗中重点词句,体会诗人的感情。

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理解诗题。

1、(课件示鹳雀楼图)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到一个地方去游览,看,谁知道这是哪里?示“鹳雀楼”词,指名读,学习“鹳”。

2、猜一猜名字怎么来的?说名字来历:“鹳雀是一种形状像鹤的鸟,传说这座楼上经常有鹳雀停留在上面休息,因此人们给它取名为“鹳雀楼”。

3、这座楼在山西省永济县,楼一共三层,在楼上可以望见雄伟的中条山和浩浩荡荡的黄河,是当地的名胜。

唐代有位著名的诗人叫做王之涣,他登上这座鹳雀楼后感慨万分,写下了千古传诵的诗章:《登鹳雀楼》。

4、板书课题,齐读。

师述:王之涣,字季凌,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盛唐著名诗人,至今享有盛誉。

他才高气盛,不愿为小官卑职折腰,辞官远游。

诗作有独到之处,具有旺盛的艺术生命,历千年不衰。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有些同学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看看鹳雀楼的美景了,那,快打开书自己读读吧。

看谁能不光把古诗读准确,而且能和所有生字都交上朋友,先读生字表中的生字。

同学们读得特别认真,老师下面来检查。

1、检查生字。

(1)自由读生字。

(2)带拼音齐读生字。

(3)学生齐读2、检查读诗。

生字都认得了,那读好诗句就不成问题了,古诗诵读讲究抑扬顿挫,请同学们听老师朗读,画出节奏,注意停顿和语气。

指名读,齐读。

明确: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三、细读感悟,理解诗意。

1、学习一二行。

(1)指名读。

(2)说说哪些词不懂,借助图画理解“白日”、“依”、“尽”。

(3)指名说一二行诗意。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古诗《梅花》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古诗《梅花》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课堂上自主读和互动听读相结合,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阅读课文, 使学生逐步到达读得准确,读得流利,读得有感情。在读的过程中, 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读读背背,重在培养语感。二年级的学 生以感性认识为主,因此,在指点朗读时,采用教师带表情范,学生 听后直观感悟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然后让学生模仿表情与语气朗 读来体会文感,培养语感。
六、说教过程
板块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花吗?出个谜语给大家,看看有谁能猜得出来是什么。 猜一猜:有一种花,开在寒冷的冬季,万花凋零,它却独自开放,是什么 花? (梅花) 对于梅花,你有哪些了解?(生互动交流) 同学们回答得不错,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王安石的古诗。(揭示课题) 2、齐读课题,注意正音。
五、说教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科学公道地运用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 功倍,教与学到达和谐、完善的结合。教学方法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年 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本课在教法上,我采用自主阅读法:放手让学生读书,并 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抓住重点进行汇报的情势,既促成学生有效理解课文内 容,又激发他们的学习激情。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低年级语文教学 要求,在理解字意和诗句的基础上,读好、背好这首诗,初步体会古诗 所蕴含的道理。
3、指名读诗文,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 4、教师与学生配合读诗,指点学生读准每个字音、停顿、节奏! 5、认识二类字 6、指名读古诗,齐读古诗。
板块三、细读古诗,进入诗境。 1、人们都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了这么多遍古诗,你从古诗 中看到了什么画面? 2、学习前两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通过诵读这两句诗,体会一 下梅花不怕冷的品行。
3、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 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众人又称王荆公。汉族 ,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 ,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 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 ,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 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善于,且有名作《桂枝 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众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 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何时照我还。

最新语文S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导学案)

最新语文S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导学案)

21、古诗二首一、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学习8个生字,正确书写“讶、折、独、梅、暗、寒”6个生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引导学生大致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意境,感受梅花的顽强品质和夜雪的美。

二、内容分析本课所选的两首古诗,写的都是寒冬季节的景色。

“色”、“香”、“味”三方面突出梅花的特点,刻画出梅花的洁白、傲雪的品性。

《夜雪》通过对雪夜情景和诗人感受的描写,可感不可见的特点。

重点:认识8个汉字,会写“讶、折、独、梅、暗、含”6个生字。

难点:感受梅花的顽强品质,体会夜雪可感不可见的美。

三、学生分析古代诗歌,读起来音韵和谐,琅琅上口,是孩子们学习启蒙的一种比较好的方式,也是孩子们比较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

通过学习古诗,可以让孩子们背诵一定的古代诗词,又可以学习汉字、提高审美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对落实新课标很有意义。

四、设计思路通过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融读诗、看景、想象、品味为一体,使学生知其景、入其境、悟其情。

教学过程: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课件第一课时《梅花》一、出示课件,导入新课1、(出示迎春花、荷花、菊花、梅花的课件或图片)同学们认识这些吗?它们在什么季节开放?说说你在什么地方看过梅花?你还了解梅花的哪些知识?2、出示课件,学生欣赏雪花飞舞、梅花盛开的情景。

雪花纷飞,银装素裹,几枝红梅迎雪绽放。

这美妙、飘香的世界,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的赞叹。

让我们与诗人一起走近梅花,在欣赏美景的同时,领略它的品性!3、板书课题。

教师边画梅花,边背诵古诗,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意。

二、自读古诗,了解大意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边读边用笔圈出不认识的字,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教师巡视并指导。

2、检查自读情况,并纠正读音。

墙:qiáng数shù凌:líng雪:xué为:wéi3、师范读,学生跟着读。

注意停顿和重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新部编本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8课《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新部编本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8课《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教案[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 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部编本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8 课《古诗二首》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部编本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围绕“想象”这个主题编排了《古诗两首》《雾在哪里》《雪孩子》 3 篇课文。

这是继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后又一个以“想象” 为主题的单元,本单元课文侧重于体现想象之美,教学重点是“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体验” 。

教学中要循序渐进,体现指导的层次性。

《古诗两首》可以利用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环境清幽和草原的苍茫、高远辽阔。

教学中宜结合学生生活经验与音像资料展开想象,以诵读为主要方式,进行理解积累。

《夜宿山寺》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诗人用极度夸张的笔调形象、生动地勾勒出山上的寺院楼非常高。

前两行“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是从视觉感受上写出楼高,后两行“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从听觉上进一步烘托出楼高。

《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黄河以北的北朝流传的一首民歌,歌咏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开头两行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

接着两句用“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蒙古包,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

最后两行描绘了一幅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草原全景图。

有静有动,有形象,有色彩。

全诗风格明朗豪爽,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一直受到历代文论家和文学史论着的一致好评。

《语文课程标准( 2011 版)》指出第一学段古诗教学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温儒敏教师谈到古诗的教学,最好的办法就是反复诵读,熟读成诵。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优质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优质教案

语文园地一【教学目标】1.联系生活,学习与野外活动有关的8个词语,认识11个生字。

2.通过演一演的方式,理解动词的意思,感受动词运用的准确。

3.能联系日常生活,用“有时候……有时候……”“在……在……在……在……”说句子。

4.写好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左右结构的字有的左边窄,右边宽;有的左边宽,右边窄,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5.背诵古诗《梅花》。

6.阅读《企鹅寄冰》明白故事中的科学常识,体会阅读的乐趣。

【教学重点】1.能联系日常生活,用词语“有时候……有时候……”“在……在……在……在……”说句子。

2.写好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左右结构的字有的左边窄、右边宽,有的左边宽、右边窄,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3.阅读童话故事《企鹅寄冰》,明白故事中的科学常识,体会阅读的乐趣。

【教学难点】1.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

利用插图,了解古诗大意。

2.借助拼音自主阅读,交流不会的问题。

【课前准备】PPT【课时安排】4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联系生活,学习与野外活动有关的8个词语,认识11个生字。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读准字音。

1.教师导入:孩子们,你们喜欢出去野外吗?如果去野外观察大自然,你会准备什么?(出示课件3)(教师板书:语文园地一)学生交流。

2.课件集中出示“手套、帽子、登山鞋、运动裤、地图、水壶、帐篷、指南针”等野外生存必备物品名称,引导学生练读词语。

(板书:野外必备)(1)大声读出这些物品的名称,读不准的字和词读一读拼音。

(2)同桌合作,互读词语,互相纠正字音。

(3)集体交流,教师随意指词语全班齐读。

(4)小老师领读,指名读。

3.生字运用,组词并造句。

(1)(出示课件4)出示“套”字,指名学生读准字音,并尝试给“套”字组词造句。

预设:手套套装我今天不小心把一只手套弄丢了。

出示“帽”字,指名学生读准字音,并尝试给“帽”字组词造句。

预设:帽子凉帽夏天出门时应该记得戴凉帽。

(出示课件5)出示“登”字,指名学生读准字音,并尝试给“登”字组词造句。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教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教案「篇一」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的教案教材分析:《题西林壁》这首古诗是苏轼在1084年,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

全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而且还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内涵深刻,耐人寻味。

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

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登飞来峰》为王安石30岁时所作。

1050年夏,他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

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

前两句写飞来峰塔的形象,后两句写登飞来峰塔的感想。

此时王安石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抒发胸臆,寄托壮怀。

两首古诗在从全篇的立意构思看,都寓情理于诗境之中,可谓异曲同工。

王安石的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与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一脉相承,表现技法极为相似,王诗就肯定方面而言,比喻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而苏诗是就否定方面而言的,比喻人们之所以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是因为没有全面、客观、正确地观察事物,认识事物。

两者都极具哲理性。

学情分析:学生在第九册刚学过了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还学习了描写王安石的文章《千锤百炼为一绿》,学生对两位诗人有一定的了解。

而且学生在学习、诵读古诗文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学习古诗的方法。

但是哲理诗在遣词造句谋篇方面具有不确定性和跳跃性,似断实续,留下了万语千言道不尽的艺术空白,这就给小学生的阅读理解带来一定困难。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的意境,明白古诗阐述的道理。

3、学会观察的方法,乐于把观察所得表达出来。

《语文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教案

《语文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教案

《语文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教案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走近作者1.图片激趣,欣赏西湖。

古人云:“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杭州历来就被人们称为“人间天堂”,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欣赏杭州西湖的美景吧!2.揭示课题,了解作者。

(1)交流感受:欣赏了西湖的图片,你有哪些感受?(2)有人把西湖比作图画,有人把西湖比作美女,古往今来更是有很多文人墨客用佳句来赞美它。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西湖的古诗。

(板书课题)(3)了解作者,谁来介绍一下你对作者的了解?(诗人简介)(4)理解诗题。

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①学习“晓”。

看看“晓”的偏旁,你有哪些发现?②相机解释“净慈寺”。

(诗人杨万里)早晨从净慈寺出来送别他的朋友林子方。

(5)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西湖的美丽风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产生一种阅读期待。

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1.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1)自由朗读古诗,圈出生字,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检查指正。

(3)指名读,交流识记生字。

①正音。

“慈”是平舌音;“竟、映”是后鼻音。

②识记。

说一说你有什么办法识记“慈、竟、映”。

(4)指名读,读出节奏感。

①教师范读。

②分组读,读出诗的韵味。

2.说说你还读懂了什么。

让学生自由说出自己的理解。

教师不做过多的评价。

【设计意图】开放性的问题,旨在了解学生理解了哪些词句的意思。

这首诗的词句理解起来并不复杂,只要让学生在自主交流的过程中,对诗意有初步的了解即可。

三、品读诗句,感悟诗情【阅读要素训练】1.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西湖的景色多么美啊!你们想去看看吗?2.学习诗句。

(1)谁能用词语来形容一下荷花、荷叶的颜色?(2)荷叶是嫩绿的、碧绿的、鲜绿的,荷花是红艳艳的、红彤彤的,那么诗中又是怎样来写这种绿、这种红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3)指导朗读:读出荷花之红、莲叶之绿。

3.探究原因,深入诗情:荷叶为什么是“无穷碧”,荷花又为什么是“别样红”呢?带着问题去诗中寻找原因吧!(1)品荷之多。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25课《古诗两首》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25课《古诗两首》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25课《古诗两首》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演讲稿、合同范本、心得体会、条据文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speech drafts, contract templates, personal experiences, policy document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人教版二年级语文25课《古诗两首》教案人教版二年级语文25课《古诗两首》教案(通用13篇)人教版二年级语文25课《古诗两首》教案篇1教学要求:1.学会7个生字(读准音、认清形、记住意、写美观)2.学习两首古诗,熟读成诵,了解诗句的大意,感受作者对春天,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泊船瓜洲修改教案(简案)

泊船瓜洲修改教案(简案)

《泊船瓜洲》凉州区双城镇宏庄小学刘忠教学目标:1.通过注释,理解诗意;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

3、使学生能说出诗句的意思,感受并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中的感情。

.使学生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

4.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重点、难点:读懂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1、课件。

2、学生预习并了解诗人王安石的有关情况。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有关月亮的宋诗《泊船瓜洲》,看一看这首诗,抒发了王安石怎样的感情?(板书:泊船瓜洲)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㈠、我是自学小行家:泊船瓜洲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1:自己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并从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2:四人小组讨论诗句的意思,并说说你最欣赏诗中哪一句.2、我会读1、学生朗读课件中的多音字。

间{}数{}重{}还{}2、指名读,正音,读准下面的多音字。

出示第5张幻灯片。

京口瓜洲一水间(jiàn),钟山只隔数(shù)重(chóng)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huán)。

3、注释1. 泊:停船靠岸。

2. 瓜洲:在现在江苏省长江北岸,扬州市南面。

3. 京口:在长江南岸,现在的江苏省镇江市。

4. 钟山:现在南京市的紫金山。

5. 数重:几层。

6. 绿:吹绿了。

7. 还:归、回。

指的是回到紫金山下的家里。

4、课文范读5、指导朗读。

老师范读。

泊船瓜洲王安石京口/ 瓜洲// 一水间,钟山/ 只隔// 数重山。

春风/又绿// 江南岸,明月/何时// 照我还。

6、集体吟唱三、理解诗句,体会感情:1、阅读资料王安石(1021—1086)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

江西临川人。

他的诗歌、散文都很出色,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语文二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语文园地五》教案(完美版)

语文二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语文园地五》教案(完美版)

试卷下册课题:语文园地五【教学要求】1.学用字词句,认真读词语和描红。

2.通过看图、感悟、诵读,体会古诗,帮助小学生积累经典诗文。

3.写铅笔字,练习写左右结构的字时,注意两种不同写法。

【教学重点】写铅笔字,练习写左右结构的字时,注意两种不同写法。

积累古诗,词语。

【教学难点】读《刻舟求剑》的故事,学会根据图片讲述故事,懂得做事不要墨守成规,不懂变通,不要用静止地观点看待已经发生变化的事情。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用字词句,认真读词语和描红。

2.写铅笔字,练习写左右结构的字时,注意两种不同写法。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五”的内容。

(板书:语文园地五)二、学用结合。

板块一:识字加油站 (课件出示3)山 () 锋 爱 () 幕 吵 ()饭炒”是翘舌音。

本题中所选的9个汉字,第一、二组里的3个汉字读音完全相同,带有“夆”字的汉字,大多读“fen ɡ”,带有“莫”的汉字有些读“mu ”等,第三组,带有“少”字的汉字,韵母往往是“ɑo ”。

2.理解字词的意思。

“蜜”虫字旁,是一种昆虫,所以,应该“蜜一蜂”,“锋”是金字旁,与金属有关,所以和“刀”相连。

“幕”字是巾字旁,与布有关,所以应该是“开幕”,“墓”就是墓地,联系生活,应该是“扫墓”。

做饭需要火,所以是“炒一饭”,写字需要手,所以是“抄写”。

3.看一看: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字形,特别是字的部首选择组词填空。

4.填一填:选择正确的字填入括号中。

5.我还知道:具有相同部件的生字,还有很多,比如:(课件出示4)“披”和“坡”,披衣服应该用手披,所以是提手旁,山坡是指高地,所以是“土”字旁。

“柏”和“伯”,“柏树”是指一种树,所以是“木”字旁;“伯伯”是指的人,所以是单人旁。

板块二:字词句运用1.读一读,猜一猜词语的意思。

提示:这些词语都和说话有关,可以抓住数词来猜测词语的意思。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教案精选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教案精选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涉及《古诗二首》部分,详细内容包括《春晓》和《赠刘景文》两首古诗的学习。

通过学习这两首古诗,让学生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词语,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感悟、合作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作业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春天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学习《春晓》,引导学生朗读、感悟诗句,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对春天的喜爱。

a. 学生自读诗句,指生朗读,齐读。

b. 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句的画面。

c. 教师讲解诗句的含义,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3. 新课学习:学习《赠刘景文》,采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感受诗人对友人的赞美和祝福。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画笔描绘诗句中的画面,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6. 课堂作业:完成作业本上的练习题。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两首古诗,并默写出诗句的意思。

b. 选取其中一首古诗,为其创作一幅插图。

2. 答案:a. 《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b.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创作插图,无固定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内容,教学方法是否合适。

2. 拓展延伸:a. 让学生课后搜集其他描写春天的古诗,进行欣赏。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优秀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优秀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优秀教案一、教材简说本课是唐代和宋代诗人写的两首描写春天的诗,内容和观察角度不同,但都能看出作者用心发现的特点,与本组教材主题非常吻合。

《草》是一首咏物诗,情景交融,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这首诗的大意是:原野上那茂盛的野草,到秋天枯萎,但第二年春天又会长得十分繁茂,年年循环,生生不已。

不管野火怎样无情地焚烧也不能把它烧尽,只要春风一吹,小草又会蓬勃生长。

《宿新市徐公店》描绘的是诗人住在新市徐公店所见到的生机勃勃的暮春景色。

作者运用白描的手法,把景物与人物融为一体,描绘了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极富生活情趣,作者的喜悦之情也尽在对景物、人物的描写之中。

这首诗的大意是:在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树上的花已经落了,但树叶还没有长得茂盛浓密。

一个孩子奔跑着追逐翩翩起舞的黄蝴蝶,这蝴蝶飞入金黄色的菜花丛中怎么也找不到了。

教学本课,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

可引导学生先自读自悟,借助文字想象诗中的画面。

然后再看图,感悟图文相通之处,从图悟文,把课文与图意融为一体,启发学生思考和想象,加深对诗句的领会、理解。

特别是学习《宿新市徐公店》,可在读后充分感受这首诗的情趣,激发学生根据插图或诗意展开想象,编一个小故事。

二、学习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

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三、教学建议(一)识字写字1.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不认识或容易读错的字。

(2)结合语言环境自主认读。

(3)教师检查认读情况,随机纠正读音。

注意“荣”不要读成yoacute;ng;“宿”是多音字,在本课读sugrave;;“疏”要读翘舌音。

(4)小组内相互检查认读情况。

2.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1)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梅花》教学设计之三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梅花》教学设计之三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梅花》教学设计之三一、教学目标设计1、认知目标(1)学会生字,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

(2)了解梅花独具的顽强性格。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浏览网页,获取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朗读古诗的能力。

3、情感目标(1)体会作者对梅花坚韧精神的赞美。

(2)培养学生学习顽强精神的意识。

二、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1.教材内容分析:古诗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宝贵财富。

它的特点是用字准确,语言精练,讲究韵律,形象生动。

《梅花》这首诗是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王安石所作。

全诗仅20字,却写出了梅花独处墙角、凌寒独放、色洁如雪、幽香清远的特点。

赞美了梅花倔强坚贞的性格。

2.教学重点难点:弄懂每个词,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对象分析本堂课的授课对象是三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对事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在语文学习上养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掌握了一些学习的方法,但是古诗学习对于他们而言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在本堂课中,学生通过网页的浏览学习,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习自主获取信息的能力。

四、教学策略及教学设计主要采用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网络信息资源,完成对教学重点的意义建构。

并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进行能力的训练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五、教学媒体设计在多媒体网络教室进行授课。

利用网络视频播放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学环节,帮助学生掌握难点。

六、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王安石改诗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王安石改诗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王安石改诗
《泊船瓜洲》这首诗是宋代大诗人王安石的作品。

这首诗写于熙宁八年(1075)春二月。

当时王安石第二次拜相,在奉诏进京的途中舟至瓜洲,夜间停泊。

此时,诗人虽身在瓜洲,但心仍然依恋着江宁故居,因此,诗人写下了这首著名的抒情小诗。

诗文中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曾经过了多次修改。

(南宋洪迈《客斋续笔》卷八对该诗草稿的修改过程有记载。

)最初用到,后改作过。

又改作入,再改作满,这样一改再改,最后才选定这个绿字。

八百年来,无数诗人、教师、评论家不断称誉这个绿字改得好。

然而诗人何以要这样一改再改呢?
春风又绿江南岸是全诗的主题,绿字用在这里可谓是点睛之笔,其色鲜明,由原来的形容词变为动词,唤起了江南一片春色,唤起了联想,引起了思归的念头,这与下文明月何时照我还密切照应。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教学参考书》上这样说:一个绿字把春风给江南坡上了绿装这一变化,生动而又形象地写了出来。

《王安石改诗》这个故事给我们以极大的启迪:一首诗,一篇文章都需要作者倾注大量心血,需要对字、词、句进行精心地锤炼方可成就。

1/ 1。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小池》《泊船瓜洲》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小池》《泊船瓜洲》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小池》《泊船瓜洲》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小池》《泊船瓜洲》作为一名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小池》《泊船瓜洲》,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借助注解,理解诗句意思。

2、想象诗所描写的情景,体会诗的意境。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教师:诗文画面课件或挂图、怀旧音乐带、相关古诗。

同学:搜集思念家乡的古诗,古诗作者的情况。

教学时间教学过程一、学习第一首古诗《小池》(一)导入1、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从1册至今,俺们已学过很多古诗,愿意把记得的古诗背一背吗?(抽同学背诵)这些古诗语言简洁,韵律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今天,俺们将学习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一首古诗《小池》。

(板书课题)2、简介杨万里的情况。

3、老师出示挂图或课件,旁白:诗人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小池塘初夏时节的勃勃生机,表达出了对自然风光的一种喜爱之情。

(二)初读诗句,同学质疑1、自由读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抽同学读,分组读,齐读。

3、再读诗句,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4、小组合作学习,结合注释讨论解决提出的问题,初知诗句大意。

(三)理解诗句,想象美景1、说说你欣赏的诗句及欣赏它的原因。

2、交流品读情况,师相机点拨,体会作者用字的准确及选取了哪些初夏时节的景物。

如:“泉眼无声惜细流”中“惜”,“树阴照水爱晴柔”中“爱”。

“小荷才露尖尖角”中“露”,“早有蜻蜓立上头”中“立”。

3、用自身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注意交流、补充。

4、根据古诗和自身的理解想象美景,说说美景,画一画美景。

5、看到这样的美景,诗人的心情怎样?你的心情又怎样?6、品味读古诗。

(四)指导朗读,背诵诗歌。

注意诗的停顿、节奏,试背,齐背。

二、学习第二首古诗《泊船瓜洲》(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上节课俺们随着杨万里的描写,欣赏了小池初夏时节的美丽景色,体会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王安石诗歌阅读指导教案

王安石诗歌阅读指导教案

王安石诗歌阅读指导教案教案标题:王安石诗歌阅读指导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王安石的背景和诗歌创作特点;2. 学习王安石的代表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3. 培养学生欣赏和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王安石的相关诗歌资料和文献;2.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3. 学生课前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王安石的相关图片和背景音乐,引起学生的兴趣;2. 提出问题:你们对王安石这位诗人了解多少?是否读过他的诗歌?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简要介绍王安石的生平和文学成就,让学生对他有一个初步的了解;2. 分析王安石诗歌的创作特点,如新体诗的运用、对社会现实的关注等;3. 介绍王安石的代表作品,如《登飞来峰》、《泊船瓜洲》等,讲解其中的意境和表达手法。

三、诗歌阅读与理解(25分钟)1. 分发王安石的诗歌给学生,让学生先独立阅读,理解诗歌的基本意思;2.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3. 整合学生的讨论结果,共同解读诗歌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用意;4.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诗歌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四、欣赏与鉴赏(1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王安石的诗歌朗诵或音乐演奏,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乐之美;2. 引导学生欣赏王安石的诗歌,重点讲解其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等;3. 分析王安石诗歌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五、创新思维与表达(20分钟)1. 提出创新思维的问题,如:如果你是王安石,你会如何表达对现实的思考和感受?2. 分组讨论,学生展示自己对王安石诗歌的理解和创新思考;3. 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或改编,表达自己对现实的思考和感受。

六、课堂总结(5分钟)1. 总结王安石诗歌阅读的要点和收获;2. 引导学生思考:王安石的诗歌对我们有何启示和影响?教学延伸:1. 布置课后阅读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王安石诗歌,撰写读后感;2.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文化展览或演出,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3. 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写作小论文或进行课题研究,拓展学生的学术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王安石改诗_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
《泊船瓜洲》这首诗是宋代大诗人王安石的作品。

这首诗写于熙宁八年(1075)春二月。

当时王安石第二次拜相,在奉诏进京的途中舟至瓜洲,夜间停泊。

此时,诗人虽身在瓜洲,但心仍然依恋着江宁故居,因此,诗人写下了这首著名的抒情小诗。

诗文中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曾经过了多次修改。

(南宋洪迈《客斋续笔》卷八对该诗草稿的修改过程有记载。

)最初用“到”,后改作“过”。

又改作“入”,再改作“满”,这样一改再改,最后才选定这个“绿”字。

八百年来,无数诗人、教师、评论家不断称誉这个”绿”字改得好。

然而诗人何以要这样一改再改呢?
“春风又绿江南岸”是全诗的主题,“绿”字用在这里可谓是点睛之笔,其色鲜明,由原来的形容词变为动词,唤起了江南一片春色,唤起了联想,引起了思归的念头,这与下文“明月何时照我还”密切照应。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教学参考书》上这样说:“一个‘绿’字把春风给江南坡上了绿装这一变化,生动而又形象地写了出来。


《王安石改诗》这个故事给我们以极大的启迪:一首诗,一篇文章都需要作者倾注大量心血,需要对字、词、句进行精心地锤炼方可成就。

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