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古出新——论明清江南园林文化特征的形成
江南园林的特点

江南园林的特点江南园林以山水园林为基本形式,力求自然与人工巧妙、完美地结合。
以小巧、自由、精致、淡雅和写意见长,它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
表现在园林厅堂的命名、匾额、楹联、书条石、雕刻、装饰,以及花木寓意、叠石寄情等。
不仅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同时储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思想和科学信息,物质内容和精神内容都极其深广,传统文化和邻里融洽关系都反映在居住环境中。
江南园林其用色为:白墙、黑瓦、灰色的假山、红色的柱、绿树碧水、翠竹、蓝天,构成了一幅高雅、鲜明、幽静的画面,使人在其环境中感到心情愉悦、高尚,色彩的运用与其功能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江南园林有五个显著特点:(一)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亭台轩榭在布局上''绝不讲究对称〃,具有充满自然之趣的布局美。
即讲究整体布局,又着重每一个角落的构图天整体布局与门窗的图案美、雕镂美和园内建筑的色彩美相映成趣。
(二)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江南水乡,以水景擅长,水石相映,构成园林主景。
假山的堆叠有自然之趣,让人忘却其为假山。
池沼则''大多引用活水〃,是因为活水才有生趣。
''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往往安排桥梁〃,讲的是因地制宜,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
两座以上的桥梁,决不雷同,讲的其实也是避免对称,讲究自然之趣。
细处也下放过,如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布置几块石头或种上花草。
这些安排,使得苏州园林中的假山与池沼虽出自人工,却能宛如天成,这也正是园林中的山水所追求的境界。
(三)花木种类众多,布局有法,着眼画意。
江南气候土壤适合花木生长。
苏州园林堪称集植物之大成,且多奇花珍木,如拙政园中的山茶和明画家手植藤。
扬州历来以莳花而闻名。
清初扬州芍药甲天下,新种奇品迭出,号称花瑞。
江南园林得天独厚和园艺匠师精心培育,因此四季有花不断。
江南园林按中国园林的传统,虽以自然为宗,绝非丛莽一片,漫无章法。
江南韵味探秘苏州园林的文化底蕴

江南韵味探秘苏州园林的文化底蕴苏州园林是中国园林艺术的典范,也是世界园林中的瑰宝。
其独特的设计和精湛的工艺,展现出江南地区的韵味和文化底蕴。
本文将为大家揭示苏州园林的文化底蕴,探秘其中蕴含的江南韵味。
一、苏州园林的历史渊源苏州园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唐代,而真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则是宋、元、明、清等历代。
这些园林以自然、环境、文化的整合为原则,又结合了北方园林的布局和南方园林的风格。
苏州园林凭借其特有的造园理念和独特的建筑技艺,成为了中国园林艺术的杰作。
二、苏州园林的特点1. 四季花开,景色宜人:苏州园林多以假山、水池、草地和花园为主体,园内绿树成荫、花团锦簇、鸟语花香。
春天,众多的花卉繁盛绽放;夏天,湖水清凉、绿树成荫;秋天,园内各种红叶交相辉映;冬天,庭院银装素裹、静寂宜人,四季景色各有风采,深受游客喜爱。
2. 地脉与空间的巧妙结合:苏州园林以水为脉,通过水的流动,划分出各个景点,形成错落有致的空间布局。
对水的利用、造型、流动、布置等方面独具匠心,达到了天人合一的美学效果。
3. 以山水画为灵感,追求自然之美:苏州园林的设计灵感常常来自中国传统山水画,力求通过景观的布置和疏密有致的植物组合,再现山水画中的优美意境。
三、苏州园林的建筑风格1. 园内建筑具有典型的江南建筑特色,多采用重檐歇山式、翘角歇山式和天井式等传统建筑形式。
建筑通常以木结构为主,重点突出柱子和檩上的雕刻,精致而又富有艺术感。
2. 利用智慧布置的景点如假山、亭台、廊桥等都与周围环境和谐一致。
各式假山,从大自然中选取形势奇特,曲线流畅的石块,经过巧妙的组合,形成了栩栩如生的山石,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四、苏州园林的文化底蕴1. 清代文人墨客的聚集地:苏州园林是清代文人墨客的聚集地,许多文人都曾在此饮食作乐、写诗作画。
他们以园林为背景,以自然美与人文情为题材,留下了众多传世之作。
2. 承载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苏州园林不仅要求在园林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更要体现出江南地区的文化底蕴,各种传统文化元素通过园林一一呈现,对游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浅析江南园林的工程特点

浅析江南园林的工程特点1. 引言1.1 概述江南园林的历史背景江南园林是中国园林艺术的重要流派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受到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影响,江南地区的园林工程在唐宋时期开始出现。
江南园林工程与其他地区的园林相比,更加侧重于水景和绿色植物的运用,因此在设计上更加注重水池和假山的布局,给人以宁静和悠闲的感觉。
江南园林工程在建筑与植物的融合方面也有独特之处,常常将建筑物与自然景观相融合,形成和谐的整体布局。
江南园林工程一直受到中国文化的推崇,被视为园林艺术的精髓之一,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崇敬和追求美好生活的理念。
在历史长河中,江南园林工程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中国园林工程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2 探讨江南园林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江南园林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江南园林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在中国文化中,园林被视为对自然的诗意赞美,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崇敬和追求和谐的生活理念。
江南园林不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一种文化表达和审美享受。
江南园林通过精心布局的建筑、植物和景观,呈现出优美的空间序列和和谐的景致,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天人合一”、“阴阳调和”等哲学思想的追求。
江南园林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不仅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代表之一,更是中国传统建筑和园林工程的重要遗产。
江南园林的设计理念和审美特点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园林工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广泛认为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杰作。
江南园林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不仅体现在其建筑形式和美学风格上,更体现在其对中国人文精神、审美情趣和生活态度的塑造和启迪之中。
通过探讨江南园林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对园林工程的影响和启示,进一步推动中国园林工程的传承和发展。
2. 正文2.1 水池与假山的运用江南园林的工程特点之一是水池与假山的运用。
水池在江南园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可以增添景致,还可以调节气温,增加空气湿度。
中国园林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园林艺术的起源与发展中国园林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上独具魅力和影响力的一部分。
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艺使其在国内外具有广泛的知名度和声誉。
本文将探索中国园林艺术的起源与发展,并介绍其主要特点和演变过程。
一、园林艺术的起源中国园林艺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的园林艺术作品出现在商代和西周时期。
这些古代园林大多是贵族和皇室的居所,充分展示了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环境的独特理解和美学追求。
古代中国园林以山水之美为主题,讲究景观的自然性和艺术性的结合。
园林中常见的元素包括山、水、建筑、植物等,这些元素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景观。
同时,人们还制作了许多以园林为主题的文学、绘画和音乐作品,进一步丰富了园林艺术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二、园林艺术的发展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国园林艺术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并产生了许多世界闻名的古代名园。
宋代被誉为园林艺术的鼎盛时期,当时的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庙园林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宋代园林注重营造虚拟山水,通过人工的设计和布置,使园林中的山水景观呈现出自然山水的美感。
园林中的建筑和植物也被巧妙地融入其中,增添了艺术的气息和韵味。
这些园林作品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遗产。
随着历史的变迁,园林艺术在明清时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明代的园林更加注重规划和构思,追求意境的完美和和谐的布局。
而清代的园林则更加注重细节和装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华贵与典雅的追求。
三、中国园林艺术的特点中国园林艺术有一些独特的特点,这些特点造就了其独有的魅力和风格。
首先,中国园林艺术追求自然和谐。
中国人对自然的理解和热爱体现在园林艺术中,园林的设计和布局力求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感。
其次,中国园林艺术注重意境的营造。
园林作品不仅追求外在的美感,更注重通过景观的安排和布置,以及文人的诗词书画等方式,营造出一种充满意境和情趣的氛围。
中外园林史复习题资料

中外园林史复习题资料单选1、下列不属于中国古典园林特点的是A. 中国古典园林以大自然为创作的本源,通过对大自然及其构景要素的典型化、抽象化而传达给人们以自然生态的信息,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是其创作的主旨B.中国古典园林在建筑方面把消极的因素转化为积极的因素以求得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C. 中国古典园林追求意境美,藉助于人工的叠山理水把广阔的大自然风景缩移摹拟于咫尺之间。
匾题和对联也是诗文与造园艺术最直接的结合而表现园林“诗情”的主要手段D. 中国古典园林按古典建筑的原则来规划园林,以建筑轴线的延伸来控制全局 2、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起源于 B A.夏朝 B. 商朝 C. 周朝 D. 秦朝3、建章宫在中国园林发展史上的重要影响是DA. 第一个具有求仙功能的皇家园林B.第一个将私家园林造园手法引入到皇家园林造园的宫苑C. 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D. 第一座具有完整的三仙山的仙苑式皇家园林。
从此以后“一池三山”遂成为历来皇家园林的主要模式,一直沿袭到清代 4、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代表人物是 BA 威廉?肯特B 勒?诺特C 全能的布朗D 威廉?钱伯斯 5、“上林苑”的兴建时期是AA 汉代B 魏晋南北朝C 隋唐D 明清多选1 下列园林属于城市私园的有 ACA 湖园B 庐山草堂C 狮子林D 信宫E 清华宫 2 下列景点属于辋川别业的有 ABDA 鹿柴B 斤竹岭C 竹外一枝轩D 竹里馆E 寒碧山房3 下列景点属于颐和园的有 AC A 后溪河 B 西天梵境 C 谐趣园4 下列园林在《洛阳名园记》中有专门记述的有 BCEA 艮岳B 归仁园C 环溪D 沧浪亭E 董氏西园判断1 我国古典园林早期的功能十分驳杂,有居住、军事、通神、观赏、游玩等。
(正确)2 中央公园是世界上第一座国家公园。
(错误。
黄石公园)3 日本的神道精神对大自然的态度是改造大自然,改变大自然的进程。
(错误。
尊重自然,不影响自然)4 英国造园家雷普顿认为园林中的实用功能往往比美更应受到重视。
明清江南的园林与市镇文化空间

明清江南的园林与市镇文化空间杨茜【摘要】明代中后期,造园之风大兴,江南市镇中亦多有私家园林,繁忙拥挤的市镇街道并没有妨碍园林的修筑。
市镇相对完整的区域和独立意识,使得从地域的视角透视园林成为可能。
那些精巧设计的园林景观,成为市镇风貌的重要代表。
市镇文人文化活动在园林中的展开,开创了市镇的文化空间,为市镇带来风雅与声望,构成地域的文化、历史记忆。
%Due to the wave of building gardens in the mid-to-late Ming Dynasty,there was no lack of private gardens in towns of Jiangnan Area.And the busy street in town did not hamper the construction of private gardens.The relatively complete areas in town and the sense of independence made it possible to design garde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eography.The exquisitely designed gardens were considered as the significant representatives of the landscape intown.Many cultural activities were carried out at those gardens,which created the cultural space in town,brought elegance and reputation to town and became the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memories of this area.【期刊名称】《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5(000)005【总页数】9页(P115-123)【关键词】园林景观;市镇;文化空间【作者】杨茜【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历史系,上海 2004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098.4明代中后期,代表着财富与文化的私家园林,大量兴建,所谓“嘉靖末年,海内宴安,士大夫富厚者,以治园亭。
江南水乡的历史与文化特色

江南水乡的历史与文化特色江南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其水乡之美举世闻名。
徜徉于江南水乡,不仅可观赏到美丽的自然风景,还可以感受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这里,历史与文化交相辉映,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色。
本文将从历史和文化两个角度,探究江南水乡的魅力。
一、历史特色1. 唐宋文化唐宋时期,江南地区是文化繁荣的中心。
这个时期,如杭州、苏州、扬州、南京等城市都成为了中国经济与文化重心地,汇聚了大量的文化人才。
经济与文化的繁荣,也催生了中国艺术的黄金时代。
唐宋时期,江南许多传统文化都得到了发展和传承,例如:“苏小调”、“杭州雕漆”、“绍兴黄酒”等等,至今仍负载着悠久的历史文化。
2. 明清文化明清时期,江南水乡的城镇发展更加迅速。
在这个时期,江南水乡城市成为了许多文化大师的栖息地,也是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地方。
这个时期,江南水乡艺术家们常以水乡自然景象为基础,吸纳京师绘画、刻印之大成,研制了许多别具一格的水墨画和雕刻品,如“窗棂末鹰”、“苏州鸟语”等。
在这些艺术品后,人们得以感受到当时文化繁荣的盛景。
二、文化特色1. 江南古建筑江南水乡的古建筑比比皆是,这些建筑既有唐宋文化的底蕴,也有明清文化的精髓。
这些古建筑多以精雕细琢的木雕、石雕或木结构等形式出现,其中最为代表的当属江南的园林。
这些园林独具中国园林的风貌,既增添了造景艺术的美感,也展示了工艺美术的瑰丽,是中国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古风美人江南水乡素以秀丽绝伦、独具魅力的美人风采著称于世,其“小家碧玉”之美,向人们展示了江南女子温柔、文雅的特点。
民族服饰中,“旗袍”便是江南水乡的代表。
江南水乡的美女们多数都穿着旗袍,与那优美的园林建筑、曲水流觞相互映衬,更是别有一番风味。
3. 唱戏传统江南水乡的民间艺术表演活动非常丰富,如村落文艺、水乡歌舞、传统戏曲等等。
其中唱戏在江南被视为博采众长的文化产物。
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都通过扬州、苏州、杭州、南京等地的戏曲演出得以广泛传播,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
明清时期的江南文化繁荣

明清时期的江南文化繁荣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文化繁荣可谓是盛极一时。
江南地区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一批批杰出的文化艺术人士和优秀的文化作品。
在这个时期,江南地区的文化大放异彩,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首先,明清时期的江南地区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成为文化的温床。
江南地区交通便利,水网密布,自然资源丰富。
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为文人雅士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
他们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
例如,明代的文学巨匠杨慎《高斋诗稿》就是在江南地区创作的。
他的诗作以其含蓄深沉、情感真挚而闻名于世。
其次,明清时期的江南地区以其繁荣的经济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江南地区盛产丝绸、茶叶等商品,商业繁荣。
这种经济繁荣使得文人雅士们有更多的机会得到财富和名望,从而更加专注于文化创作。
这种经济基础的繁荣也为文化作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读者群体。
同时,江南地区的经济繁荣也促进了教育的普及,为培养一批批文化人才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第三,明清时期的江南地区以其精湛的工艺表现了独特的文化魅力。
江南地区擅长制作陶瓷、丝绸、刺绣等工艺品,这些工艺品不仅是实用品,更是艺术品。
例如,江南地区的景德镇瓷器以其精湛的技艺和华丽的图案闻名于世。
这些工艺品代表了江南地区独特的艺术风格,形成了江南地区独有的文化特色。
此外,明清时期的江南地区以其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使得文化生活更加充实多彩。
在这个时期,江南地区的文人雅士们经常举行文学会、书法展、音乐会等各种文化活动。
这些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文人们的精神生活,也为社会带来了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
江南地区不仅是文人雅士的聚集地,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节点之一。
综上所述,明清时期的江南地区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以及繁荣的经济,为文化的繁荣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个时期,江南地区的文化繁荣无疑是中国文化的一颗明珠,为后世留下了丰厚的遗产。
通过对明清时期江南地区文化繁荣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江南地区的独特文化魅力,以及江南地区对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贡献。
明清江南私家园林造园艺术风格分析

明清江南私家园林造园艺术风格分析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到明清时期已经逐步进入成熟时期,由于自然,人文等个方面因素,使得江南私家园林在造园艺术方面有独特的风格特色,这些风格特色在空间布局,建筑营造方面都有明显的表现。
引言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东方园林艺术的一部分,对世界园林的进步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中国园林艺术的发展到了明清时期已达到了鼎盛,兴盛的造园活动和精湛的造园技艺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本文主要讨论明清时期的私家园林由于其区位地形,气候水文,经济,教育,宗教等人文环境等的影响,造成其造园手法在园林布局,建筑营造,景观组织等各方面的突出风格特色。
一、形成明清私家园林造园风格的影响因素(一)区位因素江南地区位于中国大陆的南北之间,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明清时期,江南成为文人荟萃,经济昌盛的核心地区,此时的江南私家园林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江南园林的造园风格融汇了南北的造园精华,为康熙,乾隆皇帝建造皇家园林提供了素材。
(二)地形因素中国辽阔的地域面积和复杂的地形条件产生了丰富的自然景观和资源,为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江南地区平坦的地势,发达的水系,优雅的自然环境奠定了江南园林诗情画意的艺术风格。
(三)气候水文因素江南地区的气候类型属于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因此在造园时注意了园林与气候的相呼应,考虑了夏季的通风排水和冬季的保温节能。
(四)文化因素明清时期的江南地区是全国的文化艺术中心,文化艺术氛围浓郁,这为江南园林的发展奠定了文化基础。
文学,戏曲,书法,绘画等文化艺术形式的发展,对江南园林都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五)经济因素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使江南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并成为全国工商业的中心,为江南园林的蓬勃发展奠定了丰厚的物质基础。
(六)宗教因素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是高度的君主专制,对宗教有严格的管理,佛教和道教思想理论退化,政府限制不合理,而儒教作为政府附属组织而得以发展。
江南园林的造园技巧在很多方面都收到了儒家思想的重要影响。
元明清时期园林艺术的发展与影响

元明清时期园林艺术的发展与影响中国园林艺术是独特而精致的,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塑造,更是对人文价值的呈现和传承。
其中,元、明、清时期是园林艺术发展的黄金时代,为后来的园林艺术奠定了基础和影响。
本文将就此展开论述。
一、元代园林艺术的特点元代是蒙古帝国的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的时期。
园林艺术多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注重自然和人文的共同表现。
元代园林不仅是皇家园林,还出现了民间园林的兴起,园林艺术逐渐向民间传承。
元代园林以山水融合的手法制造出若干“洞天福地”,以达到意境上的超凡脱俗和灵性的追求。
元代诗人贾仲明在《皇览》中记述,大都的古园雅致众多,以水与山林相结合,特别是陶然亭、望京楼等皇家园林。
此外,元代园林以石料为主,山石布置精致而自然,通过大小、高低、倾斜等组合变化来营造山水、建筑和道路。
其间还加入了许多小桥流水,这些水系饰以岛屿,细形似乎真实流动。
元代园林观赏的修身养性、尊崇自然,强调的是心灵的宁静、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明代园林艺术的特点明代是中国文化史上最繁荣的时期之一。
与元代园林相比,明代园林更加注重造园技艺和人文思想。
它强调人文性、主观性和实用性,堪称中国园林艺术的黄金时期。
明代园林常以景点串联起来,将小山小水、假山亭台、桥梁廊榭、花木池塘相组合,从而形成了独特的造园之美。
明代园林常常运用柿子,以大理石等美石材料为基础,对石进行各种加工、制造出各种石制品,然后在园林中进行装饰。
如苏州的拙政园、留园、贞观园等,它们都是由许多小景观组合而成,为园林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思维。
明代的园林中,并不是一味的以景观为主,更多的是以人文为基础,强调的是景观的气氛、意境与环境统一。
三、清代园林艺术的特点清代的园林在构造意境和思维氛围方面更为侧重,与元代的山水胜景和明代的工笔精细相比,它的构造、安排、考虑都更为周全细致,更讲究空间感和整体感。
清代的园林特别注重雕刻艺术,通过不同阶段的雕刻装饰,加强园林空间的变化与和谐,达到一种协调、深远的视觉效果。
江南的文化底蕴的赏析

江南的文化底蕴的赏析江南地区自古以来就以其独特的文化底蕴而闻名于世。
这片土地上孕育着浓厚的文艺氛围,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优美的自然景观。
本文将从历史、文学、建筑、园林等多个角度来赏析江南的文化底蕴。
一、历史底蕴江南地区是中国历史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传统。
从古代的吴越文明、苏州园林到近现代的太湖学派、南京大屠杀遗址,江南地区的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文化瑰宝。
例如苏州的古城风貌、绍兴的历史文化街区等都是江南历史底蕴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文学底蕴江南地区的文学底蕴源远流长,以诗词、戏曲而闻名。
苏州园林中的诗词刻有名家墨宝,众多文人雅士在园林中流连忘返,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
而江南地区的传统戏曲,如苏剧、越剧等,也是中国戏曲文化的代表。
这些文学作品和艺术表演不仅展示了江南人民的聪明才智,也传承了中华文化的精髓。
三、建筑底蕴江南地区的建筑风格独特,以园林建筑为代表。
苏州、杭州等地的古典园林被誉为“江南园林”,具有精致、深邃的特点。
这些园林结合了自然山水和人工构筑,既追求“自然”的美感,又融入了精雕细琢的艺术元素。
园林中的假山、亭台楼阁等构筑物都体现了江南建筑底蕴的独特魅力。
四、园林底蕴江南地区的园林不仅是建筑的艺术表现,更是文化底蕴的一部分。
这些园林注重山水布局、植物配置和布局设计,充分展现了江南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苏州的拙政园、虎丘等园林以其独特的布局、奇特的假山和精美的建筑而著称,成为了江南文化的代表。
总之,江南的文化底蕴丰富多样,不仅体现在历史、文学和建筑等方面,更在于江南人民对美的追求和热爱。
这片土地以其独特的文化景观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赏析江南的文化底蕴,就是在欣赏这片土地的美丽风景的同时,也是对中华文明的深入了解和传承。
浅谈中国明清时期古典园林的认识

浅谈中国明清时期古典园林的认识摘要:明、清是中国园林创作的高峰期。
皇家园林创建以清代康熙、乾隆时期最为活跃。
当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给建造大规模写意自然园林提供了有利条件。
为了继承和发扬祖国的古典园林艺术成就,特别是随着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建设势必要充分反映劳动人民物质与精神的需求为使人们有优美的休养、休息以及文化娱乐的活动场所,就必然要进行园林建设。
关键词:明清时期园林畅春园圆明园避暑山庄正文:明代及清代初期,在中国园林发展史上是个辉煌的时期,达到了它的全盛时期。
这有我们今天仍能亲眼目睹的很多实物实景所证明。
这个全盛时期的园林,与过去时代所不同的,育三个方面的特点:(1)功能全,(2)形式多,(3)艺术化。
兹为分述如下:(1)功能全: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园休发展,卜,都有新增加的内容,至明济后大备,诸如听政、受贺、宴会、观戏、居住、园游、读书、礼佛、观赏、狩猎、种花等等,应有尽有,甚至为满足统治者的“雅兴”,还建有商业市街之景,如近年恢复的颐和园苏州街,以及圆明园原来的买卖街.包罗了帝王生括的全部活动,功能的多样花,自然扩大了园林的建筑营造规模,此其一。
(2)形式多。
这里指的是作为园林重要组成部分的建筑而言,无论其为建筑群落组合,抑或单体建筑形色,其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它既吸收了各地区的地方特点和各民族的民族风格,既有殿堂楼阁,又有幽尼佛寺;既有粉墙石垣,又有竹篱泥笆,灵活而多变,随处而点缀,这在…红楼梦》中大观园也有非常生动的反映。
在园林布局及布置方l厄则吸收r南北园林艺术的精华,因地制宜地加以汇聚,比如圆明三园的诸多景色中就再现了国内苏杭扬州等地著名园林的特点,谓之“移天缩地”亦不为过。
(3)艺术化。
明济园林中占卞导地位的是园林建筑的高度艺术化,其景物、其凤格、其布局,移步借景,动静相兼等艺术美学理论的运川,已臻成热,各种建筑形式的风景景观的结合融为体,自水木石的精心安才i沁建筑植物的众从位粉,都起到了立体形象l,甚至在附属设施的样式、内部装修和环境色彩等方面也都得到统一的和谐的没计,体现了中国造园思想的高超境界。
明清时期的园林艺术

明清时期的园林艺术明清时期是中国园林艺术的黄金时期,许多优秀的园林建筑如拙政园、颐和园、苏州园林等精美的园林建筑物留传至今。
这些园林建筑物以其独特的构建形式、艺术特色、独特的地理环境等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和研究人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全面探讨明清时期的园林艺术的发展与变革。
一、园林建筑物的设计明清时期的园林建筑物,讲究“形似自然”,即“造园取法于景物之真”,追求自然的真实感,将自然的景物加以转化,最终呈现出一种人类创造的“人造自然”。
园林建筑物设计的创新性也使得整个明清时期的园林艺术处于领先地位。
例如,苏州园林与其他大多数园林不同,其园林中不仅设置景点,还有山石、树木、水池等景物相映成趣。
并将“寓景于庭,景入庭境”作为它的核心美学,将景观的布局和设计完整地体现出来,从而营造出一种极具韵味、宁静、美好的空间。
同样的,颐和园和拙政园的设计也以“天人合一”为主题,根据中国传统文化根而融合自然风光,形成了一种富有中国特色的园林建筑物。
二、园林建筑物的艺术特色明清时期的园林建筑物具有很强烈的艺术特色,这些特色体现出了园林建筑物的灵魂和核心。
其一,重视对景色的感觉与处理。
在园林中,不仅强调景点布局的创新性,也强调了景色的感觉与处理,精致的景点处理和精妙的景色组合给游人带来极致的视觉和感官体验。
这些在苏州园林中的最为明显,如枫桥书院的建筑物,它不仅展现了古人的文化底蕴,同时将自然与文化相结合,将书院与景致紧密联合起来,形成了一个美好的仙境。
其二,重视对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中国传统文化较为深远和悠久,园林建筑物则是其最好的传承载体。
在明清时期,园林建筑物的设计构思不仅注重美学和视觉效果的营造,更注重文化底蕴与深厚的哲学思想。
比如颐和园中的长廊,它不仅是园林建筑物的设计精华,也代表着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和中式文化。
同时,颐和园作为整个明清时期最大,最精美的皇家园林,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更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中国明清时期园林特点

中国明清时期园林特点摘要:明清园林代表了中国古典园林的最高成就,也是现存中国古典园林的主要组成部分。
明清园林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师法自然,巧于因借;含蓄内秀,小中见大;诗情画趣,无限意境。
关键词:中国园林;明清园林;艺术特点中国园林形成发展的历史非常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昆仑山瑶池仙境、东海神山仙岛的神话故事。
殷周时期就有了林囿、林台、林沼的文字记载,唐宋时代得到了全面发展,明清到了顶峰。
现在人们看到的古典园林,很多是明清时候建的,或更早时期经明清改建的,它们是中国古代园林的代表,具有非常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中国古代园林是经过造园匠师精心策划的,运用堆造假山、布置水面、养花种树、营构建筑、匾联题词等手段艺术地再现一个理想的空间,是园林主人畅山游赏、吟诗作画、抚琴对弈、聚朋会友,甚至是坐禅修道的地方。
清朝的帝王还有在园林里边听政、居住的传统。
中国的园林根植在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基础之上和孕育这一传统文化的环境之中,所以表现出以下特点:一、师法自然,巧于因借(一)师法自然中国古代园林的营造体现在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
园林中的自然景观是华夏大地锦绣河山的浓缩。
比如说山的表现,或者像杭州西湖群山、四川峨眉山那样的蜿蜒起伏、苍翠欲滴,或者像黄山、庐山的奇峰怪石、悬崖峭壁、高峰峡谷,或者像桂林石林神秘洞府那样的灵秀神秘;园林的水或者表现如太湖、西湖那样的海阔天空,或者再现河流那样的迂回曲折,或者表现瀑布溪流那样的奔腾欢跳等等;园林中的树木花草是山林野趣、荷塘秀色、鸟语花香和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的提炼和写照。
这一切自然景观虽是人工创造,但也是师法自然的,故而象是天生地就的一样。
正好像是明代造园艺术家计成在他的书《园冶》中所说“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园林中的厅、堂、轩、榭、亭、廊、桥等等建筑是源于生活的,是地方民居建筑的升华、再现,它们的形象通透轻盈、变化多端,大小相间、错落有致融化在自然山水之中,使建筑和自然和谐统一,进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浅论明清江南私家园林的设计理念及其审美特征

建造一个艺术 品,而让 自己生活在这个 艺术品之中 , 这也许是只有中国古人才能想 象得到的事情了。国人 自古崇尚天人合一 , 师法 自然 , 千百年来 , 古人在特定的 自 然环 境 中,撷取上苍赐予人类 的 自然造化 ,取法 自然 , 仿造真山真水 , 为 自己营造生活环境 。 但是 ,真山真水毕竟只是未经提炼 的 “ 艺术 素材” ,还需要按照审美趣 味进行集 中和概 括 。于是他们便 选择 了一条更 为便捷 的路 线 ,按照中国山水画的风格和韵味去进行构 建。从拙政 园和 留园的建 造风格可 以看出 , 那里 简直就 是一幅 幅立体 中国山水画 的有 机组合。这一方面说 明中国古代 园林 的建造 与 中国 山水 画有着共 同 的文 化背景 和审美 倾 向, 另一方面也说明建造者在设计理念上 就有着极 强的 “ 绘画意识” 。明清绘画极推 崇前人 山水画 , 尤重 山石法度 ,因此在园林 各要素中 , 叠石也就成 了最重要的内容 。宋 元 的皴 法和气 韵对 明清 园林 的叠 石影 响甚 大 。园林叠 山以气韵 笔墨 皆似 古人者 为上 品。不仅石纹而且整体气势深得绘画笔意 , 其叠石就是山水 画的立体再现 , 可见绘 画对 同期江南私家园林设计建造影响巨大 。 江南私家园林 ,由于在极为有限的范围 内经 营,为求得境 的深邃 , 多不遗余力地以 各种方法来增强景的深度感 ,从而极大增强 景的深远感 。例如某一对象 , 直接地看和隔 着层次去看 ,尽管实 际距离不变 , 但给人感 觉的距离似乎要远的多。透过花木 、山石、 屋宇 、 游廊等使园内景观既被遮蔽 又未被遮 挡 、层次丰富、境界深幽、含蓄不尽 、意趣 无 穷 。还 有一种经 营空 间的方法是 利用湖 池 、溪流 、沟涧 、水湾 等水体来形成意境中 的隔绝 ,如沧浪亭 , 其北面无 高墙界隔 ,而 濒临园外一湾清水 ,着意让园景外漏 ,有小 桥溪流 人园 ,在 空 间的使用上 可谓独 具匠
明清时期的江南文化与社会变革

明清时期的江南文化与社会变革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这一时期的江南文化与社会变革有着密切的关系。
江南地区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而明清时期的江南地区更是孕育了许多杰出的文化人物和重要的社会变革。
本文将从江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商业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结构的变革三个方面来论述明清时期的江南文化与社会变革。
首先,明清时期的江南文化传承了以往的文化传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
自宋代以来,江南地区一直都是文化的中心,文人雅士众多。
明清时期继承了这一传统,儒家思想在江南地区影响深远。
然而,与以往不同的是,明清时期江南文化还融入了更多的元素,如佛教、道教、民间信仰等。
这一融合使得江南文化更加多元化和包容性,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
其次,明清时期的江南地区商业经济繁荣,为社会变革提供了重要的经济基础。
江南地区地理环境优越,水网纵横,交通便利,使得商业经济得以快速发展。
特别是在明代末年和清初,江南商人逐渐崛起,成为社会的重要力量。
他们不仅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也为江南地区的文化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商业的繁荣也改变了社会的结构,废封建制度,升旗开埠,加速了社会的变革。
最后,明清时期的江南地区社会结构发生了重要的变革。
明代之前,江南地区的社会结构严格落后,贵族地主占据主导地位,农民和手工业者处于社会底层。
然而,随着商业经济的兴起和社会变革的推动,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商人阶层的出现使得社会的上层产生了新的力量,他们助长了经济的繁荣,也推动了社会的开放和进步。
此外,农民的地位也得到了改善,他们有了更多的机会脱离贫困,改变自己的命运。
总结起来,明清时期的江南文化与社会变革密不可分。
江南文化不仅传承了过去的文化传统,还进行了创新,形成了多元化和包容性的文化氛围。
同时,江南地区商业经济的繁荣也为社会变革提供了重要的经济基础,推动了社会结构的变革和社会的进步。
明清时期的江南地区,既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又经历了重要的社会变革,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明清江南园林“诗意设计”思维探讨

设 计 去提 升 大 众 的 欣 赏 品 味 , 求 建 筑 学 在 市 场 探
这 一 领 域 的 新 出 路 。 这 些 思 考 源 自于 设 计 实 践 中 的 亲 身 体 验 , 们 将 继 续 摸 索 以 推 动 建 筑 设 计 的 我
进步。
互动 的精 髓 在于 合作 。建筑 师 的主要 任 务包 括 解 决 功能 和设 计 的创 造性 的两 个方 面 。在 互 动 的过 程 中, 建筑 师 与业 主 的相 互 认 同及 相 互 碰 撞 才 能 促
2 明 清 江 南 园 林 的 “ 意 ”内 核 诗
园林 承 载 着 民 族 智 慧 , 清 时 期 江 南 一 带 经 明
收 稿 日期 :0 0— 6— 2 2 1 0 2 作 者 简 介 : 全 岳 ( 9 6 ) 男 , 南 开封 人 , h 读 。 曲 18 一 , 河 硕 存
林之 内步移景 异 , 变化无 穷 , 每一 步一景 皆含诗情 。
目标 , 过 “ 意设计 ” 规 划 和 营 建栖 居 之 所 可 达 通 诗 来
到 这 一 目标 。
以 苏 州 园 林 为 代 表 的 明 清 江 南 园 林 的 “诗 意 设
计 ” 所 以 有 如 此 多 的 慕 名 者 , 仅 仅 是 冈 为 它 的 之 不
久 远 和 “ 界 文 化 遗 产 ” 号 , 是 “ 意 ”的 内 核 世 称 应 诗
吧 !从 其 “ 意 ” 中 可 以 提 取 适 合 当 代 景 观 设 计 诗 之 的 原 则 , 今 日之 设 计 师 提 供 方 向 。 为
3 1 “ 意 ” 理 念 . 诗 的
这 不 仅 仅 指 设 计 思 维 , 包 括 更 高 层 次 的 审 美 还 观 念 。现代 城市 景 观设 计应 该是 一个 能 够恢 复居 民
岭南园林的风格特色及成因

岭南园林的风格特色及成因摘要中国园林享有“世界园林之母”的美称,早在皇帝时期,我国就已经开始兴建古典园林。
而在我国现有的园林文化中,岭南园林更是因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将中国园林的山水之美发挥到了极致。
岭南园林是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三大流派之一,对中国造园的发展,特别是对中国近现代园林的创新和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主要是浅谈岭南园林的风格特色及成因。
关键字岭南园林形成时期发展岭南特色正文岭南,是我国南方五岭之南的概称,其境域主要涉及福建南部、广东全部、广西东部及南部。
北回归线横贯境内,由于受惠于季风的调节,这里仍然是山清水秀,植物繁茂,一年四季郁郁葱葱,呈现出一派典型的亚热带和热带自然景观,被誉为南国风光。
由自然景观所形成的自然园林和适合于岭南人生活习惯的私家园林,也不同北方园林的壮丽,江南园林的纤秀,而具有轻盈,自在与敞开的岭南特色。
据历史记载,岭南园林始建于南越帝赵陀,效仿秦皇宫室园囿,在越都番禺大举兴宫筑苑,把岭南的皇家宫苑推上了顶峰,但是随着割据政权的衰亡,岭南皇家园林也就销声匿迹;后随着岭南社会经济的逐步上升、文化艺术的发展和海内外日益频繁的交流,岭南园林逐渐呈现越来越浓厚的地方民间色彩。
一极具特色的园林文化的形成岭南园林文化有因自然而上升的文化,有因人工而积淀的文化,前者可归结为海岸文化和热带文化,后者可归结为远儒文化和世俗文化、享乐文化和商业文化,开放文化和兼容文化,贬谪文化和务实文化。
远儒文化是岭南学者对岭南园林文化最精辟的阐释,如果说江南园林和北方园林的儒意较浓的话,岭南园林的儒家意味则很淡。
岭南人远离政治中心的忤逆和反叛表现于古典园林建筑梁架的不规范和现代园林文联匾对的不重视,另长期处于南疆的“蛮夷之族”的传统造就了武家文化,表现于清代园林的碉楼形式和近代园林的“肥胖”立面和简朴粗柱。
岭南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和中原文化一脉相承。
但是,由于五岭的阻隔,地理环境相对封闭的缘故,使中原文化对岭南的影响相对脆弱,所以使岭南某些原生文化元素没有被强势的中原文化所消解;另外,岭南有临海之利,又有悠久的海外通商历史,使岭南不仅接触了各路各方的海外文化,商业也随之繁荣。
江南古典园林的特点

江南古典园林的特点江南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它特色鲜明地折射出中国人的自然观和人生观。
下面店铺整理了江南古典园林的特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江南古典园林特点是什么中国古典园林作为古典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它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仅影响着亚洲汉文化圈内的一些国家,甚至还远播欧洲。
它历史悠久,持续时间长,分布范围广,是一个博大精深而又源远流长的风景式园林体系。
在众多类型的园林中,私家园林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
私家园林属于民间的官僚、文人、地主、富商所私有。
中国的封建时代“耕、读”为立国之根本。
农民从事农耕生产,创造物质财富。
读书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掌握文化,一部分则成为文人。
以这两者为主体的“耕、读”社区即是封建社会结构的基本单元。
文人与官僚合流的士居于“士农工商”这个民间社会等级序列的首位。
商人虽局末流,由于他们在繁荣城市经济,保证皇室、官僚、地主的奢侈生活供应方面起的重要作用,大商人积累了财富也相应地提高了社会地位,一部分甚至靠捐官制度侧身士林。
官僚、文人、地主、富商兴造园林供一己之享用,也作为夸耀身份和财富的手段。
他们的身份与财富为造园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为了逃避现实,隐逸江湖,寄情于山水之间,他们开始在自己的生活居地周围经营起具有山水之美的小环境,这就是私家园林的开端。
唐朝是中国园林全面发展的时期,光在洛阳一地就有私家园林千家之多。
宋朝都城汴梁除大建皇家园林外,私家园林也有数百家。
明代、清初的私家园林为两宋的一脉相承,更广泛地普及于全国各地。
但由于各地区经济、文化发达的程度参差不一,私家园林在数量上有多寡之分,在艺术上也有高下之别。
江南地区是当时全国的经济中心,北京地区是政治中心,这两个地区的园林无论在数量或质量上都居于全国首位。
从乾隆年间到清末,民间的私家造园活动遍及于全国各地,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也有相当数量的私家园林建成,从而出现各地不同的地方风格。
在这些众多的地方风格中,江南、北方、岭南是比较成熟的。
明清时期的江南园林与明式家具

明清时期的江南园林与明式家具明清时期,以苏州为代表的江南地区诞生了苏作家具和苏州园林两种文化,其背后还有着更深层的联系......自明代以来,商品经济的飞速发展为帝国带来了大量的财富,坚实的物质基础不仅使得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着重大的改变,与之相适应的,明清两代的工艺技术发展亦更为昌盛,尤其是在江南地区。
以苏州为中心的江南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如徐阶所言,这块地区“辐凑天下水土百物”,农工商业都在这片土地上兴盛蓬勃,也因此承担着最重的赋税——据万历《明会典》记载,洪武二十六年(1393),苏州以仅约占全国1%的土地,提供了将近10%的税粮。
清王翚《康熙南巡图卷》苏州局部加拿大Alberta大学藏在这块土地上,不仅诞生了明式家具的精魂之作——苏作家具,还出现了我国历史上兴建第宅园林的巅峰,家具和园林都是传统造物文化中的重要领域,而在同一时代同一地区走向顶峰的苏作家具和苏州园林,背后是否有着更深层的联系?今天,就让我们借家具赏园林,借园林品家具。
材质的关联在材质的选择上,园林与家具都不约而同地以木为主体,其源于木材在中国悠久的使用历史。
约6000多年前,陕西西安半坡地区的先民便掌握了用木材搭建建筑的技术,其所居住的半地穴式建筑中,支撑屋顶的是大立柱,搭起架棚的是树枝木棍,残墙中还可见到密集的粗约20厘米的木骨。
半坡F22圆形地面式房址复原图对木材的巧妙运用在中华文化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与古埃及的金字塔相比,其是10万人用了30年的时间才建成,而汉代长乐宫的修建仅花了两年时间。
可见比起石构建筑,土木建筑取材更为便捷,加工更为省力,可供发挥艺术创造力的空间也更大。
虽然砖石在建筑中的大量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原本的建筑技术,但出于审美风潮的考虑,木材仍然在江南园林建筑中扮演着骨架和内外檐的角色。
在晚明时期苏州的造园热潮下,士族富绅们不惜工本,购置大量珍贵木材以制作罩、纱槅等重要装饰部件,梁架则选用相对便宜但坚实可靠的木料,髹清漆或颜色相近的油漆以延长木材寿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以 寄 傲 之 意 太 仓 州 杨 氏 日涉 园 取 渊 明诗 意
日涉 以 成 趣
园
其 中有 一 个 将 思 想 和 其 他 文 化 形 态 落 实 于 营 造 空 间 的
,
也 作过一 定 的研 究 诗文
“
第四
明清 诗 文 还 出现 了 更 趋 生 活 化 的 特 点
“
”
,
王
,
清 时 期 出现 的 一 些 新 的 特 征 推 动 了 园 林 艺 术 的 发 展
,
世 贞 《游 番 禺 诸 园 毕 自题 沧 园 》有 喂蚁 烹鳞信所如 籍 亩 芹
口士
,
兴来呼得尖头艇
“
。
明清 的 诗 文 出现 了几 个 新 的 趋 势 第 一 描
”‘
,
便颇有些佛 家色空之道
、
体情 感的激发 作用 第三
,
,
此 实 深 得 益 于 明清 文 学
,
。
。
明 清 状 景 的 诗 文 趋 向于 对 景 物 进 行 剪 裁 与
值得
提的是
虽 然 明清 江 南 园 林 以 道 家
, ,
禅宗
退思
、
组合
。
读 唐 人 诗 每 感 自然 朴 素
,
似 乎 所 见 所 感 即所 写
然 其 构 造 因空 间 有 限 更 强 调 景物组 合 的效 果
。
园林为人造 自
生 存 状 态 和 处 世 哲 学 的 微 妙 变化 二
、
多采 用 移 山缩 地 的 做 法 于 是
艺术 借 鉴
,
计成 论 掇 山
,
“
不 在石 形 之 巧
”
尽 管 园林 在 哲 学 思 想有 较 多 的 传承 个过 程
,
南 园 林 凭 添 不 少 胜 景 如 留 园 有 主 人 参 禅 处 园 林 因禅 意而更显 幽邃
借
。
从根本上来说
,
筑 园隐居并没 有脱 离
,
”
的概
,
,
禅 因 园 林而富艺 术气息
,
两者互 为 因
。
因此 可 以 认 为 老 庄 哲 学 是 江 南 园 林 文 化 的 基 础
“
不 少 园林现 象 在唐 宋 以 前 可 能还 是 一 种 道 家野逸
。
昆山
”
“
悠然亭
,
出于
,
悠然见南山
“
”
,
苏
,
州
“
归 田 园居
“
同样 是 陶 潜 的 典 故
“
而
”
,
谐赏园
。
”
则是 招隐
“
又
谢 灵运 在 兹城而谐 赏 传 古今之 不 灭 的诗意 此外
明清还 有 大 量 以
园
”
、
形 成 了怎 样 一 种独 特 的 园 林 文 化 本 文 将 围 绕 以 上 两 个
隐
”
果 有乐 无有哉 吾 以 无为诚乐 矣
,
,
林潇洒可终 身 冷落
,
”
‘
、 进不趋要路
。
,
“
退 不 入深 山
,
深 山太
”‘
。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
进而 引伸
要 路 多险艰
不如 家池上
乐逸 无忧患
,
一
为 顺 其 自然
进退无异 以此遣怀
。
这 一 思 想 在 明清部 分 失 意 官
,
方 面 在 宦 海 沈 浮 中寻 求 自保
,
晚霞
, ,
”
等
,
几 乎 每 一 个 名 词 都 是 历 代 诗 咏 中造
,
所 提 只 是 最 为 典 型 最 为 明显 的 几 种 必 须 强 调 的 是 这 种 汲 古 之 思 决 非 简单 的 复 古 做 出 了不 同 的 回 应 和 甄 别 开 今 的过程
, ,
意境 的 词 尽 管 细 细 推 敲 全 诗 大 有 堆 砌 且 逻 辑 不 合 常
理之嫌 但 这 种 手 法 对 于 三 维空 间的 设 计 和 营 造 提 供
。
,
而是对不 同的古代思潮
这 一 通 过精心取 舍 以借 古
。
了参 考 和 借 鉴
,
各地 的
,
“
八景
”
、
“
十景
。
”
多起 于 明 清
,
,
其 本 身就 反 应 了 明清 文 人 士 大 夫 独 特 的
就 与 这 种 诗 意 化 欣 赏标 准 的 形 成 有 关
为名 的 园林
“
如洞庭 的
“
问题
,
对这一过程进行探讨
,
。
,
并 从 哲 学 思 想 究其 根 源
,
,
“
安隐园
”
、
”
、
苏州 的
”
小 隐亭
”
、
恰 隐小房
。
”
、
北
从 艺 术 手 法 探 其 取 与 最后 分 析 时 代 环 境 以 揭 示 明 清 江南 园林 的文化特征所在 一
、
山小 隐 故
,
“
梅隐
等等
“
,
无为至乐
“
园 林 中求 色
,
,
不能以实求
,
而 色 自生
池水 无 色 而 色最丰
, ,
色
见黄长美
,
,
《中 国 庭 园 与 文 人 》 台 湾 明 文 书 局
,
, ,
,
,
王
老 庄 哲 学 与 明 清 江 南 园 林 的 关 系 已 有 诸 多文 章 述 及 本 文
不再赘述
毅 《园 林 与 中 国 文 化 》 上 海 人 民 出 版 社
,
但 将 缥 缥缈
,
拙
,
宜 台宜榭
,
邀 月招 云
、
成 径 成蹊
、
,
寻 花 问柳
。
’
便
缈 的 哲 学 思 想 落 实为 三 维 空 间的表 现 形 式
绘 画 艺 术起 到 了极 其 重 要 的作 用
,
仍然 有一
是 一 种 典 型 以 剪 裁 和 组 合 为指 导 思 想 的 构 景 法
王 世 贞论 其 沧 山 园 宜 花
汲
古
邓
出
新
一一 论 明 清 江 南 园 林 文 化 特 征 的形 成
洁
第 二 魏 晋 思 潮 相 对 于 老 庄哲 学 魏 晋思 潮影 响
更 为 直 接 尤 其 明代 园 林 园 名 或 景 名 点 出 魏 晋 掌 故 的
,
,
年 代 以 来 学 术 界 对 明清 江 南 园 林 的 园林 历 史
园林思 想
少 人 直 接 或 间接 参 与 造 园 家
,
,
大量 咏花草的诗 的 人 的 感情
日
“
。
手法之细腻
,
为前 代罕 见
,
书 画 元 代 以 来 一 批 大 文 人 画 家 多为江 南 人 士 不 而 明清之 际
, ,
明 清 诗 词 较 多地 赋 予 所 状 之 物 以 丰 富 细 腻 同样 用 动 词
,
“
著名 的造 园
,
唐 诗 自然 质 朴
”
,
毫 无 藻饰
“
,
几乎 皆工 绘事
,
”
’ ,。 「
明清 绘 画 上 承 宋 元 遗 韵
尤推
。
渡头 余落 日
”
,
墟裹上孤烟
“
明诗 却 言
,
一 湾野
”
元 代 四 家 而 又 出现 了 一 些 时 代 特 征 作 为 二 维 空 间的
水 浸斜 阳
“
一个
浸 的
”
字 抱
明人
而 成熟于唐 代 的诗文 艺术 以及 繁荣于 宋元 的 成 为 明清 江 南 园 林
’ “,
,
宜月
宜雪
“
”
、
、
宜风雨
”
、
, 〔
、明人
式 粕题 常熟 东皋草 堂 三十 景 影
”
、
桃堤柳障
“
”
“
中流 塔
“
的借 鉴 钱 泳 说 文 章一 道
”
,
。
“
造 园 如 作诗 文
”
”
李渔谈 叠 山 犹
“
“
“
竹林禅诵
,
。
“
今子有大树
,
患其无用
,
,
何不 树之 于 无
,
第四
,
禅 宗思 想
,
。
禅 宗 思 想 对 园 林 清 幽雅 逸 意境
,
广莫之野
, ,
仿 徨 乎 无 为其 侧
逍 遥 乎 寝卧
” “
有一 定的影 响
禅 宗 建筑和 富有 禅 意 的 题 额 为 明 清江
,
其下 念
,
,
不夭斤斧
物 无 害者
无所 可 用 安所 困苦哉 出世
“
字
,
丘章咏五亩 园
。
“
暮
林 的 基 本 意境
。
以 烹饪 入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