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一味中药详解

合集下载

每天学习一味中药

每天学习一味中药

每天学习一味中药开窍药凡以开窍醒神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闭证神昏的药物,称为开窍药。

因具辛香走窜之性,又称芳香开窍药。

心藏神,主神明,心窍开通则神明有主,神志清醒,思维敏捷。

若心窍被阻,清窍被蒙,则神明内闭,神志昏迷,人事不省,治疗须用辛香开通心窍之品。

本类药物辛香走窜,皆入心经,具有通关开窍、醒脑回苏的作用。

部分开窍药兼有活血、行气、止痛、解毒等功效。

有一种中药古人说自西域昆仑而来,李时珍说它“辟一切不正之气”苏合香这个从汉朝时期就进入中原的外来香药,最开始出自于《后汉书》云:“出大秦国。

”这个苏合香的名称,来源自苏合国,也就是现在的伊朗,入药始载于《别录》,被列为上品,根据历代典籍的记载,它能“开窍醒神、辟秽”;《新修本草》谓:“此香从西域及昆仑来。

”古埃及人发现苏合香具有除菌效果,于是在化妆品及香料中广为使用,还用来驱除恶魔。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气香窜,能通诸窍脏腑,故其功能辟一切不正之气”。

来源:苏合香本品为金缕梅科植物苏合香树Liquidambar orientalis Mill.的树干渗出的香树脂经加工精制而成。

初夏时将树皮击伤或割破,深达木部,使分泌香脂,渗入树皮内,至秋季剥下树皮,榨取香脂,残渣加水煮后再榨,除去杂质,再溶解于乙醇中,滤过,蒸去乙醇,即得。

本品气芳香。

以棕黄色或暗棕色、半透明、香气浓者为佳。

生用。

相关名字:帝膏,苏合油,帝油流,苏合香油。

产地:主产于土耳其、埃及、叙利亚,我国广西、云南亦产。

性味归经:辛,温。

归心、脾经。

功效:开窍醒神,辟秽,止痛。

性状鉴别:药材性状:本品为半流动性的浓稠液体。

棕黄色或暗棕色,半透明。

质黏稠。

质黏稠,挑起时呈胶样,连绵不断。

较水重。

气芳香,味苦、辣,嚼之粘牙。

本品在90%乙醇、二硫化碳、三氯甲烷或冰醋酸中溶解,在乙醚中微溶。

苏合香经验鉴别法:取少许苏合香放锡纸上用火烧之呈稀薄状;用针挑油液成丝状,连绵不断,发出浓香气;或取少许苏合香放手心中摩擦,香透手背者,此为真品。

22.跟着倪海厦老师每天学习本草经葛根,瓜篓根,苦参,当归,麻黄,通草,芍药

22.跟着倪海厦老师每天学习本草经葛根,瓜篓根,苦参,当归,麻黄,通草,芍药

22.跟着倪海厦老师每天学习本草经葛根,瓜篓根,苦参,当归,麻黄,通草,芍药跟随倪海厦老师一起,学习《神农本草经》,熟知药性,才能对症下药。

空闲时间多的,可以视频对照着文字一起学,空闲时间少的,就看文字内容,几分钟也就看完了。

今天的内容尽量不要拖到第二天再学习,可能到第二天,积累了更多,更加的不想学习了。

学习贵在坚持,希望大家每天都有进步,每天都有所收获。

接上一篇:a-itemshowtype='0' tab='innerlink' data-linktype='2' wah-hotarea='click'>21.跟着倪海厦老师每天学习本草经|水银,石膏,慈石,凝水石,阳起石,铁精,干姜这个是这个经方,我们这个经方家解释的最好。

所以说,我们能够去寒,就是要靠这个干姜,能补那个脾脏,因为它是黄色的,姜类的是土类的东西,所以对脾脏很好。

那任何东西能够补到脾脏的,都能够利水,排水,所以我们在用排水的药的时候,我们要让水气化,在身体里面气化的时候,也是要靠干姜来气化。

而肺就是水的上源,肺好像天空,天上的云一样,那水要能够气化,水才会能够出来。

那水不能气化,累积在身体里面,就是积水。

所以我们干姜常常会使用在水肿。

水排不出来的时候我们都会使用干姜的。

【药征】它说主治结滞的水毒,身体里面有积水,统统是可以用到干姜。

那你不管是那个肺里面积水啦,四肢积水啦,皮肤下面积水,腹水呀,腿积水,统统使用干姜都没有关系,干姜能够让水气化。

【用量】两钱,三钱,我平常起手是两钱。

那三钱只是说……,我不愿意开到三钱的原因是它太辣,但急救的时候有必要开重,那平常的病人好好的在那跟你聊天,病人人都很好嘛,病人来找你看病,结果你一下把他辣死,尤其女朋友看的那么重,开个两钱就可以了哦。

一五八、枲耳实第158叫做枲耳实,这个枲耳实现在已经是使用的不多。

一五九、葛根但是159用的就多了。

每天学一味中药:海藻

每天学一味中药:海藻

01药用部位马尾藻科植物海蒿子或羊栖菜的藻体。

前者称“大叶海藻”,后者称“小叶海藻”。

(右图为小叶海藻)02别名海根菜、鹿角尖、大蒿子、海藻菜、乌菜、海带花。

03植物形态海蒿子:多年生褐藻,褐色。

固着器盘状。

主干圆柱形,单生,小枝互生凋落后于主干上残留圆锥形迹。

单叶,互生,叶形变化甚大,初生叶倒卵形、披针形,全缘,具中肋;次生叶较狭小,线形至披针形,中肋不明显。

小枝末端常有气囊,圆球形,生殖托单生或成总状排列于生殖小枝上。

羊栖菜:固着器假根状。

叶状突起长棒状,先端盾形,有时膨大,中空成气泡;气囊纺锤形。

04产地分布均生于低潮线下海水激荡处的岩石上。

主产山东、辽宁等地。

05采收加工夏、秋季采捞,去净杂质,洗净,晒干。

06药材性状大叶海藻:卷曲皱缩,黑棕色,有的被有白霜,长30~60厘米。

主干呈圆柱形,具圆锥状突起。

主枝自主干两侧生出,侧枝自主枝叶腋生出,具短小的刺状突起。

初生叶披针形或倒卵形,全缘或具粗锯齿;次生叶条形或披针形,叶腋间有着生条状叶的小枝。

气囊黑褐色,球形或卵圆形,有的有柄,顶端钝圆,有的具细短尖,质脆,潮润时柔软;水浸软后膨胀,肉质肥厚,粘滑。

气腥,味微咸。

小叶海藻:较小,长15~40厘米。

分枝互生,无刺状突起。

叶条形或细匙形,先端稍膨大,中空。

气囊腋生,纺锤形或球形,囊柄较长。

质较硬。

07性味归经性寒,味苦、咸。

归肝经、胃经、肾经。

08功效与作用软坚散结、消痰、利水。

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属分类的清化热痰药。

09临床应用用量6~12克。

水煎服,或浸酒和入丸散。

用治瘿瘤、瘰疬、睾丸肿痛、痰饮水肿。

10药理研究能影响甲状腺功能,有缩肝脾、抑菌作用;具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具有肝素样抗血凝作用;有降血脂作用,能显著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并减轻动脉硬化;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尚具有抗肿瘤及抗感染等作用。

11化学成分含藻胶酸、粗蛋白、甘露醇、灰分、脂肪、粘液质、果糖、岩藻糖、褐藻淀粉(即海带淀粉)、马尾藻多糖等成分。

100味常用中药通俗讲解

100味常用中药通俗讲解

常用中药的通俗讲解以下是100味常用中药的通俗讲解:1.人参:一种有名的强壮药,能提高人体免疫力、补气血,适用于体虚、病后康复等。

2.黄芪:补气益中、增强免疫力的良药,常用于治疗脾气虚弱、体虚乏力等症状。

3.当归:补血、活血的良药,常用于治疗血虚证、月经不调等症状。

4.枸杞子:滋阴补肾、养肝明目的良药,常用于治疗肝肾阴虚、目昏不明等症状。

5.熟地黄:滋阴养血、填精益髓的良药,常用于治疗肾阴虚、腰膝酸软等症状。

6.川芎:活血行气、散风止痛的良药,常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痛经等症状。

7.白芍:养血调经、柔肝止痛的良药,常用于治疗月经不调、肝胃不和等症状。

8.桃仁:活血化瘀、润肠通便的良药,常用于治疗痛经、肠燥便秘等症状。

9.红花: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的良药,常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痛经等症状。

10.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良药,常用于治疗水肿、心悸等症状。

11.丹参:活血化瘀、凉血消痈的良药,常用于治疗心绞痛、月经不调等症状。

12.柴胡:疏肝解郁、退热截疟的良药,常用于治疗感冒、疟疾等症状。

13.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的良药,常用于治疗咳嗽、喉痛等症状。

14.杜仲:补肝肾、强筋骨的良药,常用于治疗肾虚腰痛、阳痿等症状。

15.鹿茸: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的良药,常用于治疗肾虚阳痿、腰膝酸软等症状。

16.阿胶:滋阴补血、润燥的良药,常用于治疗血虚证、咳嗽等症状。

17.龙眼肉:补心脾、养血的良药,常用于治疗心悸怔忡、失眠健忘等症状。

18.沙参:养阴清肺、益胃生津的良药,常用于治疗肺热燥咳、胃阴不足等症状。

19.天冬:养阴润燥、清肺生津的良药,常用于治疗肺燥咳嗽、肠燥便秘等症状。

20.麦冬:养阴润肺、清心除烦的良药,常用于治疗肺热燥咳、心烦失眠等症状。

21.玉竹:养阴润燥、生津止渴的良药,常用于治疗热病伤津、糖尿病等症状。

22.黄精: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的良药,常用于治疗肺虚燥咳、脾胃虚弱等症状。

23.百合: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的良药,常用于治疗肺燥咳嗽、心悸失眠等症状。

每天学习一味中药——没药

每天学习一味中药——没药

每天学习一味中药——没药每天学习一味中药——没药原创2022-02-11 19:20·学中医的老妖怪昨天分享的中药是乳香,今天分享学习一下乳香的“姊妹”没药,没(mo)药,与乳香同样属于活血药,经常联合配伍使用,增强其疗效。

没药是橄榄科植物没药树皮部渗出的油胶树脂,与乳香类似。

分布地区也是索马里、埃塞尔比亚以及印度等地区。

每年的11月份到次年的2月份,采集树皮裂缝处渗出的油胶树脂,因为暴露于空气中逐渐变成红棕色且质地坚硬,一般将其打碎生用。

入药煎煮时可以用醋炮制。

没药,味辛、苦,性平。

归属心经、肝经、脾经。

没药的主要功效是:活血止痛,消肿生肌。

没药的功效与乳香基本接近,临床应用几乎也跟乳香一致。

经常与乳香相须使用增强疗效。

前文提到乳香被称为外伤科要药,没药自然也是外伤科要药。

治疗跌打损伤、瘀滞肿痛等等疗效不错。

没药还有消肿生肌的功效,此与乳香类似。

能治疗痈肿疮疡等疾病。

配合乳香研成粉末外用,能治疗疮疡溃破,伤口久不愈合。

没药活血行气,因此孕妇忌用。

相关论述:《本草纲目》:散血消肿,定痛生肌。

乳香活血,没药散血,皆能止痛消肿生肌,故二药每每相兼而用。

《医学衷中参西录》:乳香、没药,二药并用,为宣通脏腑,流通经络之要药,故凡心胃胁腹肢体关节诸疼痛皆能治之。

又善治女子行经腹疼,产后瘀血做痛,月事不能时下。

其通气活血之力,又善治风寒湿痹,周身麻木,四肢不遂及一切疮疡肿疼,或其疮硬不疼。

外用为粉以敷疮疡,能解毒消肿,生肌止痛。

虽为开通之药,不至耗伤气血,诚良药也。

不卖药!不卖药!不卖药!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00味常用中药通俗讲解

100味常用中药通俗讲解

100味常用中药通俗讲解中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它以草药为主要原料,通过不同的制剂和煎煮方式,具有调理身体、治疗疾病的作用。

在中药中,有一些常用的草药被广大人民喜爱,我们称之为“100味常用中药”。

接下来我们将对其中的几种常用中药进行通俗讲解。

1. 人参:人参是一种常见的补益草药,具有提神益气、健脾养胃的作用。

它是由人参的根部制成的,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于疲劳、气虚乏力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在冬天喝人参炖鸡汤或人参煲瘦肉汤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并提高免疫力。

2. 当归:当归是一种常用的女性调理草药,具有活血调经、补血养颜的功效。

它常被用于治疗女性月经不调、痛经等问题。

当归可以煮成当归红枣汤,常饮可以调理气血,改善皮肤暗沉,提高女性的整体健康水平。

3. 甘草:甘草是一种常见的草药,具有清热解毒、调和药物功效的作用。

它经常被用于治疗咳嗽、口腔溃疡等症状。

甘草可以煎煮成甘草枣汤,可缓解喉咙疼痛,有助于改善咳嗽和口腔溃疡等症状。

4. 陈皮:陈皮是一种常用的理气草药,具有消食止呕、健脾化湿的作用。

它可以改善消化不良、胃胀气等问题。

陈皮可以用于制作陈皮炖排骨,使排骨更容易消化,同时陈皮的味道还能增加菜肴的香气。

5. 茯苓:茯苓是一种常用的利水草药,具有利尿、消肿的作用。

它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水肿、尿频等症状。

茯苓可以煮成茯苓猪骨汤,有助于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减轻水肿症状。

6. 白芍:白芍是一种常见的活血草药,具有疏肝解郁、安神补血的作用。

它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妇科疾病和改善面色苍白的问题。

白芍可以用于制作白芍酒,有助于缓解情绪压力,提高睡眠质量。

7. 牡蛎:牡蛎是一种常用的滋阴草药,具有养肝滋肾、益精补血的作用。

它常被用于治疗肝肾阴虚导致的头晕目眩、腰膝酸软等症状。

牡蛎可以煮成牡蛎糖水,具有滋阴养血的功效。

以上只是100味常用中药中的几种,每种草药都有其独特的功效和使用方法。

400味中药速记药性

400味中药速记药性

400味中药速记药性药性歌括四百味白话解人参:人参味道甘甜,可以大补元气,止血生津,调节营养和卫气。

黄芪:黄芪性温,可以收敛汗液,固定外表,治疗疮疖,补气养血。

白术:白术味道甘温,可以健脾强胃,止泻除湿,同时也能祛痰化瘀。

茯苓:茯苓味道淡雅,可以渗透湿气,利于通窍,白化痰涎,治疗尿路感染。

甘草:甘草味道甘温,可以调和各种药材,炙烤后可以温中,生用则可以泻火。

当归:当归味道甘温,可以补血养心,扶助虚弱,逐瘀生新。

白芍:白芍味道酸寒,可以收敛和补益,治疗腹泻和腹痛,虚寒体质不宜使用。

赤勺:赤勺味道酸寒,可以泻下和散发,破血通经,产后不宜使用。

生地:生地味道微寒,可以消除热气,治疗骨蒸和烦劳,养阴润燥。

熟地:熟地味道微温,可以滋补肾脏和血液,增强精髓,黑发乌须。

麦门冬:麦门冬味道甘寒,可以解渴止烦,补充心脏和清洁肺部,虚热体质可以服用。

天门冬:天门冬味道甘寒,可以治疗肺痿和肺痈,消除痰液和止咳,对于哮喘和热气有很好的功效。

___:黄连味道苦寒,可以泻心火,清热明目,治疗肠道炎症和腹泻。

黄芩:黄芩味道苦寒,可以清热燥湿,治疗湿热和肺火,对于痰液和湿气也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黄柏:黄柏味道苦寒,可以降火滋阴,治疗骨蒸和湿热,止血效果也很好。

栀子:栀子性寒,可以解除郁结和烦躁,治疗胃痛和呕吐,对于小便不畅也有很好的疗效。

连翘:连翘味道苦寒,可以消除疮毒,治疗气聚和血凝,对于温热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石膏:石膏性大寒,可以泻胃火,治疗口渴头痛,解除肌肉疼痛。

滑石:滑石性沉寒,可以润肠通窍,治疗口渴和烦躁,对于湿热体质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贝母:贝母性微寒,可以止咳化痰,治疗肺痈和肺痿,对于开郁和烦躁也有很好的疗效。

大黄:大黄性苦寒,可以清热积聚,治疗便秘和水肿,对于痰液和湿气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柴胡:柴胡味道苦,可以泻肝火,治疗寒热往来,对于疟疾也有很好的疗效。

前胡:前胡性微寒,可以止咳化痰,治疗寒热头痛和痞闷不舒。

常用中药通俗讲解

常用中药通俗讲解

常用中药通俗讲解中药是我国古老的药学宝库,拥有丰富的药材资源和独特的药理作用。

其中,常用中药是中医药领域中最具代表性和广泛应用的一部分。

下面,我将通俗地解释其中的一些常见中药,以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中药的作用与价值。

【黄芪】:黄芪是一味常用的补益中药,具有健脾益气、补充元气的功效。

适用于气虚引起的乏力、气短、出汗等症状。

【当归】:当归是妇科常用中药,具有补血养血、调经止痛的功效。

常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病的治疗。

【人参】:人参是一味常用的补益中药,具有补气养血、提神醒脑的作用。

常用于气血不足、疲劳乏力等症状的调理。

【枸杞子】:枸杞子是一味常用的滋阴中药,具有补肝肾、明目的功效。

常用于肾阴不足、视力模糊等问题的调理。

【白芍】:白芍是一味常用的活血止痛中药,具有祛瘀止血、舒展经络的作用。

适用于瘀血引起的疼痛、淤血等症状。

【川芎】:川芎是一味常用的活血化瘀中药,具有舒经活络、止痛祛瘀的功效。

适用于瘀血引起的经期不调、疼痛等症状。

【生姜】:生姜是一味常用的祛寒解表中药,具有发汗散寒、止呕化湿的作用。

常用于感冒、寒证等症状的缓解。

【薄荷】:薄荷是一味常用的清热解毒中药,具有解表清热、消炎利咽的功效。

适用于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咳嗽等症状。

【牛蒡子】:牛蒡子是一味常用的清热解毒中药,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的作用。

常用于热毒引起的疮疡、肿痛等症状的治疗。

【排毒丸】:排毒丸是一种中成药,主要由橘核、黄芩、连翘等中药组成。

具有清热解毒、消散结块的作用。

常用于热毒引起的肿痛、疮疡等症状的缓解。

【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是一种中成药,主要由黄精、山药、茯苓等中药组成。

具有补肾养肝、固精止泻的功效。

常用于肾阴不足、性功能减退等问题的调理。

除了上述提到的常用中药外,还有许多其他常用中药,如白术、茯苓、石斛、山药等。

每一味中药都有其特定的药理作用和疗效,通过合理的使用和搭配,可以达到调理人体健康的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中药的使用应该遵循中医理论和个体化原则,不能过度依赖和滥用。

100味常用中药通俗讲解

100味常用中药通俗讲解

100味常用中药通俗讲解
以下是关于100味常用中药的通俗讲解:
1. 人参:人参是一种滋补药材,常用于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加体力和精力,同时也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和调节内分泌。

2. 黄芪:黄芪有很好的补气作用,常用于调理虚弱体质、解疲劳和提高免疫力,对慢性疾病康复也有一定帮助。

3. 阿胶:阿胶是一种具有滋补养颜作用的中药,常用于调理人体气血不足、皮肤干燥和久治不愈的疾病。

4. 当归:当归具有补血活血的功效,常用于调理女性的月经不调、经期痛经和气血虚弱等问题。

5. 五味子:五味子具有补肾壮阳的作用,常用于调理男性性功能衰退、肾虚等问题。

6. 甘草:甘草具有平补脾胃、清热解毒的作用,常用于调理脾胃虚弱、胃痛和口腔溃疡等问题。

7. 白芍:白芍是一种常用的活血化瘀药,可缓解痛经、月经不调等问题,并具有舒肝理气的作用。

8. 陈皮:陈皮具有理气消食的功效,常用于调理胃脘胀满、食欲不振和消化不良等问题。

9. 枸杞:枸杞具有滋补肝肾、明目益气的作用,常用于调理肝肾虚弱、眼睛干涩和疲劳等问题。

10. 茯苓:茯苓是一种常用的利水药材,可以缓解水肿、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常用于调理痛经、浮肿和水肿等问题。

这些是100味常用中药的通俗讲解,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请注意,以上所提到的作用仅为一般情况下的常见用途,具体使用还需根据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

每天学习一味中药

每天学习一味中药

每天学习一味中药本类药物既能止血,又能化瘀,具有止血而不留瘀的特点,适用于瘀血内阻,血不循经之出血病证。

部分药物尚能消肿、止痛,还可用治跌打损伤、经闭、瘀滞心腹疼痛等病证。

本类药物虽适用于出血兼有瘀滞之证,然随证配伍也可用于其它各种出血之证。

本类药物具行散之性,对于出血而无瘀者及孕妇宜慎用。

本期我们要学习的中药可谓是中药中的上品,《本草纲目拾遗》(1765年):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之最珍贵者。

来源:三七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 (Burk.) F. H. Chen的干燥根。

秋季花开前采挖,洗净,分开主根、支根及茎基,干燥。

支根习称“筋条”,茎基习称“剪口”。

产地:主产于云南、广西等地。

相关名字:山漆、金不换(《纲目》),血参(《医林纂要》),参三七(《本草便读》),田三七、田漆(《伪药条辨》),田七(《岭南采药录》)。

性味归经:甘、微苦,温。

归肝、胃经。

功效: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性状鉴别:主根呈类圆锥形或圆柱形,长1~6cm,直径1~4cm。

表面灰褐色或灰黄色,有断续的纵皱纹及支根痕。

顶端有茎痕,周围有瘤状突起。

体重,质坚实,断面灰绿色、黄绿色或灰白色,木部微呈放射状排列。

气微,味苦回甜。

筋条呈圆柱形,长2~6cm,上端直径约0.8cm,下端直径约0.3cm。

剪口呈不规则的皱缩块状及条状,表面有数个明显的茎痕及环纹,断面中心灰白色,边缘灰色。

主治病证:1.出血证。

本品味甘微苦性温,入肝经血分,功善止血,又能化瘀生新,有止血不留瘀,化瘀不伤正的特点,对人体内外各种出血,无论有无瘀滞,均可应用,尤以有瘀滞者为宜。

单味内服外用均有良效。

如《濒湖集简方》治吐血、衄血、崩漏,单用本品,米汤调服;若治咳血、吐血、衄血及二便下血,可与花蕊石、血余炭合用,如化血丹(《医学衷中参西录》);治各种外伤出血,可单用本品研末外掺,或配龙骨、血竭、象皮等同用,如七宝散(《本草纲目拾遗》)。

中药材大全药效作用讲解

中药材大全药效作用讲解

中药材大全药效作用讲解中药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用途。

观察中医药理论,可以发现它有一整套的理论体系,其中包括了长期的药效与作用研究,对于改善人体健康的作用不可忽视。

下面是中药材大全药效作用的详细解析。

一、黄芪:黄芪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抗疲劳,滋补身体等作用。

同时还可以促进造血,保护心肝功能,对糖尿病、风湿病等有一定疗效。

可用于补气补虚,益气生津等病症。

二、灵芝:灵芝具有养心安神、强壮身体、抑制癌细胞生长、降低胆固醇等作用。

对于保持身心健康,预防癌症,滋补强壮等方面非常有效。

三、当归:当归能够调和女性内分泌,活血化瘀,消除疼痛等作用。

对女性病症有较好的疗效,同时还能够保护心血管,提高免疫力等。

四、人参:人参具有补气壮阳、增强免疫力、保护肝脏等作用。

可用于缓解疲劳、滋补强身等症状。

五、当升:当升有补气、益肾、健脾等作用。

对于提高免疫力、保护心脑血管健康、增强体质等方面有较好的功效。

六、川芎:川芎能够活血化瘀、止痛消肿等作用,对于女性病症如痛经、月经不调等有较好疗效。

同时还可用于缓解头痛、眩晕、失眠等症状。

七、枸杞:枸杞具有滋阴润燥、增强抵抗力、保护视力等作用。

可用于养生保健、延缓衰老、改善睡眠等方面。

八、熟地:熟地具有滋阴补虚、提高免疫力等作用,对于益肝肾、滋补气血、调理女性内分泌等症状有较好疗效。

九、黄精:黄精能够滋补、补肝肾、清热解毒等作用。

对于调理失眠、消化不良、皮肤病等方面有一定的疗效。

以上就是中药材大全药效作用解析,不同的中草药有着不同的药效与作用,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了中药材的作用与价值,加深了人们对中药养生的认识。

但是无论应用何种中药,请遵医嘱,严格按照所需量及使用方法使用,切勿滥用。

每日一学草药84:山楂。威灵仙

每日一学草药84:山楂。威灵仙

2017.10.19 晴天 星期四 湖心亭公园好,准备好没有?好!今天《每日一学草药》,我们昨天讲了哪味药?山楂,味酸它可以消食化积,尤其消那些肉腻之积。

所以山楂第一大功效就是消小儿油腻肉积。

我们这时代孩子有吃有喝,不缺吃不缺喝,却很多孩子养得病殃殃,不满壮的,因为想强壮不仅在吃,更在练,练得少。

如果吃撑吃腻了,不消化怎么办?我们前段日子治一个孩子,他吃太多油腻饼干,零食过后,正餐就不吃了,结果呢老容易感冒、鼻炎、头痛。

我们叫他用大山楂丸,配合父母把饮食搞好,把零食戒掉。

半个月以后,胃口开了鼻炎好了。

其实哪有什么鼻炎,就是肠子里头的积滞不消化而已!痰浊大多是食物不消化的产物。

说白了就是气血的次品,气血津液的次品。

所以在本草书籍当中记到,山楂消油垢之积,用之最宜。

就是孩子吃瓜子零食油腻的,他们吃点大山楂丸就可以消去。

饮食过度肉积它除了导致厌食外,还有一个积久了它会导致脂肪肝,肝硬化,血脂高,脾积动脉粥样硬化。

而山楂它跟所有消食药中对比,最不同凡响之处,它消积还化积。

就说它能把我们肠管的积给消掉,还可以把血管壁上的淤给化掉。

所以肥人血脂过高,动脉粥样硬化的。

我们用山楂来治。

上次跟你们讲陈江村有一个高血脂肥胖的,用了两个月减掉十多斤,把血脂给降下去。

他用什么方式?我们给他用荷叶、山楂、枸杞子、制首乌、决明子用这个来泡茶,治疗肥人血脂高。

你看一个美好的食物流传,它必定有它的药物记载的人,像冰糖葫芦,孩子不爱吃饭了,冰糖葫芦吃下去,面色会转红润,胃口会开。

它是带有养生色彩的零食,像这样的零食可以推荐。

冰糖--甘甜益力,山楂--酸涩收敛,助消化,涤污脓。

吃了过后胃口会开,而且体力会足。

然后山楂还有治疗痢疾的,肠道垢壁上粘滞,因为山楂它能活血,行血则病能自愈,理气则垢重自除。

山楂这味药你用它一两百克加红糖来煎煮过后,吃了治疗一些食积、痢疾、腹痛肛门重坠,一般几次就可以治好。

凭什么?凭它酸涩收敛涤污脓,但是量要大,山楂它可以当果吃,有人说哎~一两百克太大了,一二十克,推都推不动。

每天最少学一味中药-青木香!

每天最少学一味中药-青木香!

每天最少学一味中药-青木香!五味学苑公众号内回复“课程”领取内经、伤寒课程教材?五味学苑公众号内回复“伤寒”领取伤寒论讲座全集(视频)?五味学苑公众号内回复“内经”领取内经讲座全集(视频)?五味学苑公众号内回复“唯象”即可得到唯象中医学讲座全集(视频)小妮说医论药-青木香(1) 来自五味古法中医00:00 05:08 青木香的功效:青木香又叫马兜铃根、兜铃根、土木香,青木香有行气止痛、解毒消肿、平肝降压的功效,青木香有治疗胸胁院腹疼痛、疝气痛、肠炎、蛇虫咬伤、下痢腹痛、咳嗽痰喘的作用,青木香用药禁忌是虚寒患者慎服青木香。

药名:青木香。

功效分类:理气药;行气药;消肿药。

科属分类:马兜铃科。

别名:马兜铃根、兜铃根、土木香、青藤香、蛇参根、铁扁担、土青木香、独行根、云南根、痧药、野木香根、水木香根、白青木香、天仙藤根。

性味:辛;苦;性寒;小毒归经:肺经;胃经。

功效:行气止痛,解毒消肿,平肝降压。

主治:胸胁院腹疼痛,疝气痛,肠炎,下痢腹痛,咳嗽痰喘,蛇虫咬伤,痈肿疔疮,湿疹,皮肤瘙痒,高血压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研末,1.5-2g,每日2-3次。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磨汁涂。

药材基源:青木香为马兜铃科植物马兜铃和北马兜铃的根。

炮制方法:拣去杂质,分开大小条,用水浸泡,捞出,润至内外湿度均匀,切片,干燥。

青木香的作用:1、青木香治指疔:鲜青木香,切碎,同适量的蜂蜜捣烂,敷于患处。

(《江西民间草药验方》)2、青木香治肠炎,腹痛下痢:土青木香三钱,槟榔一钱五分,黄连一钱五分。

共研细末。

每次三至六分,开水冲服。

(《现代实用中药》)3、青木香治牙痛:青木香鲜品一块,放牙痛处咬之。

(《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4、青木香治中暑腹痛:青木香根(鲜)三至五钱。

捣汁,温开水送服;亦可用青木香根一至二钱,研末,温开水送服。

(《江西草药》)5、青木香治蜘蛛疮(单纯疱疹):土青木香,研极细末,柿漆(即柿油)调涂。

(《中医药实验研究》)6、青木香治高血压:青木香根(鲜)二两。

中药精讲:当归

中药精讲:当归

中药精讲:当归当归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味甘温。

主咳逆上气,温疟,寒热,洗在皮肤中,妇人漏下绝子,诸恶疮疡金疮。

煮饮之。

一名干归。

生川谷。

”列为中品。

当归秦汉·《本经》:“味甘,温。

”“主咳逆上气,温疟寒热洗洗在皮肤中,妇人漏下,绝子,诸恶疮疡金疮,煮饮之。

”西汉·刘向《别录》:“辛,大温,无毒。

”“温中止痛,除客血内塞,中风痉、汗不出,湿痹,中恶客气、虚冷,补五藏,生肌肉。

”魏晋·吴普《吴普本草》:“神农、黄帝、桐君、扁鹊:甘,无毒。

岐伯、雷公:辛、无毒。

”五代·吴越《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一切血,补一切劳,破恶血,养新血及主癥癖。

”梁·陶弘景《本草经集注》:“恶闾茹。

畏菖蒲、海藻、牡蒙。

”唐·甄权《药性论》:“止呕逆、虚劳寒热,破宿血,主女子崩中,下肠胃冷,补诸不足,止痢腹痛。

单煮饮汁,治温疟,主女人沥血腰痛,疗齿疼痛不可忍。

患人虚冷加而用之。

”元·王好古:“主痿躄嗜卧,足下热而痛。

冲脉为病,气逆里急;带脉为病,腹痛,腰溶溶如坐水中。

”元·王好古《汤液本草》:“入手少阴、足太阴、厥阴经。

”明·李中梓《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肝、肺三经。

”明·陈嘉谟《本草蒙筌》:“逐跌打血凝,并热痢括疼滞住肠胃内。

”明·李时珍《纲目》:“治头痛,心腹诸痛,润肠胃筋骨皮肤。

治痈疽,排脓止痛,和血补血。

”明·缪希雍《太草经疏》:“肠胃薄弱,泄泻溏薄及一切脾胃病恶食、不思食及食不消,并禁用之,即在产后胎前亦不得入。

”明·倪朱谟《本草汇言》:“风寒未清,恶寒发热,表证外见者,禁用之。

”清·刘若金《本草述》:“味苦,温,无毒。

”清·叶桂《本草再新》:“治浑身肿胀,血脉不和,阴分不足,安生胎,堕死胎。

”金·张元素《珍珠囊》:“头破血。

身行血,尾止血。

”当归,别名干归、秦哪、西当归、岷当归、金当归、当归身、涵归尾、当归曲、土当归。

每天认识一味中药——骨碎补

每天认识一味中药——骨碎补

每天认识⼀味中药——⾻碎补导⾔:⾻碎补这味药的名字起得⾮常好——⾻头碎了也能给补起来。

在⼀般⼈看来⾻碎补可能算是⼀味冷门中药,但民间使⽤⾻碎补来“补⾻”的历史悠久,临床上也为⾻科常⽤中药。

现代实验研究其化学成分主要为黄酮、三萜、酚酸及其苷类等,具有良好的促进⾻折愈合、抗⾻质疏松、抗炎等活性。

//////////药⽤⾻碎补《本草拾遗》:“本名猴姜,开元皇帝以其主伤折,补⾻碎,故作此名⽿。

”《本草求真》:“味苦⽽温,功专⼊肾补⾻,且能⼊⼼破⾎。

是以肾虚⽿鸣、久泻、跌仆损伤、⾻痛、⽛痛出⾎、⽆不⽤此调治。

”⾻碎补多煎汤内服,可与杜仲、附⼦、⼭茱萸等配伍,以温肾强腰壮⾻,治疗肾虚腰痛、⾜膝痿弱;与没药等配伍,可治疗跌打筋伤⾻折、瘀肿疼痛;与地⾻⽪、⽯斛、⽢草等配伍,能治⽛龈肿红充⾎、疼痛;与⽞参、露蜂房等配伍,可疗齿槽脓肿形成;与怀熟地、⼭茱萸、茯苓、牡丹⽪、泽泻等配伍,能治疗肾虚之⽿鸣⽿聋,并齿⽛浮动,疼痛难忍。

其中⾻碎补与熟地黄配伍,⾻碎补苦温⼊肝、肾⼆经,有补肾之功,熟地黄⽢温味厚,⼊肝肾⼼经,补⾎⽣精填髓为主,⼆药配伍⽽补益肝肾,培元固本,⽤治肾虚所致⽿鸣⽿聋、⽛痛、腰酸腿软等。

此外,单⽤⾻碎补捣烂或晒⼲研末敷于患处,或⽤⾻碎补浸酒外搽,可治疗斑秃、顽固性⽪炎、鸡眼等。

槲蕨 Drynaria fortunei(Kunze)J.Sm.⾻碎补《本草拾遗》【来源】为⽔龙⾻科植物槲蕨的⼲燥根茎。

全年均可采挖,除去泥沙,⼲燥,或再燎去茸⽑(鳞⽚)。

【异名】崖姜、猴姜、爬岩姜、⽯碎补。

【性味】味苦,性温。

【归经】归肝、肾经。

【功能与主治】疗伤⽌痛,补肾强⾻;外⽤消风祛斑。

⽤于跌扑闪挫、筋⾻折伤、肾虚腰痛、筋⾻痿软、⽿鸣⽿聋、⽛齿松动;外治斑秃、⽩癜风。

【注意事项】阴虚内热及⽆瘀⾎者慎服。

【⽤法⽤量】3~9g。

⾷膳与实际应⽤⾻碎补以条粗⼤、棕⾊者为佳。

⾻碎补验⽅补肾⽅肾虚久泻【做法】⾻碎补15g,补⾻脂9g,⼭药15g,五味⼦6g,⽔煎服;或⾻碎补适量,研为细末,每次6g,⼊猪肾内煨熟⾷之。

中药学_一味药_药材详解课件模板

中药学_一味药_药材详解课件模板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一味药
功能主治: 治瘰疬,痔疮,食积,感寒咳嗽。
①《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利水,消胀。 "
②《四川中药志》:"治痒子,小儿食积 抱胀,寒凉咳嗽,食停及痔疮。"。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一味药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3~1两;或炖肉服。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一味药
相关疾病症状: 风热感冒、烧烫伤、食积腹胀、小儿食积、 消胀。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一味药
原始出处:《贵州民间方药集》 引自:《中药大辞典》。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一味药
药材基源: 为豆科植物马棘的全草。9~10月采收。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一味药
原始形态:
马棘(《救荒本草》)
小灌木,高60~90厘米。茎多分枝,枝条 有丁字毛。单数羽状复叶,互生,长5~6 厘米;小叶7~11片,倒卵形或长圆形, 长1~2.5厘米,宽5~14毫米,先端有凹 陷,全缘,基部阔楔形,上面暗绿色,下 面淡绿色,两面被平贴的丁字毛。总状花 序,腋生,长4~6厘米,苞来自中医药用价值详解:一味药
原始形态: 果期8月。 本植物的根(一味药根)亦供药用,另详。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一味药
生态环境: 生长于山坡竹林下。分布于山西、湖南、 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广东、 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等地。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一味药
性味: 《四川中药志》:"味苦涩,性温,无毒。 "。
一味药 中医药用价值
详解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一味药>>>
名称:一味药
别名:野槐树(《植物名实图考》), 野蓝枝子(《中国树木分类学》), 狼牙草(《中国主要植物图说· 豆科》),小豆柴、岩豆柴、铁扫把、 野绿豆(《贵州民间方药集》),山 皂角、铁皂角(《民间常用草药汇 编》),山绿豆(《四川中药志》), 紫花地料梢、马料梢(《浙扛天目山 药植志》)。

每天学一味中药汇总

每天学一味中药汇总

每天学一味中药在贴敷基础上的运用——天花粉【天花粉的基本介绍】天花粉,中药名。

《本草正义》:药肆之所谓天花粉者,即以萎根切片用之,有粉之名,无粉之实。

天花粉为葫芦科植物栝蒌的根,是一种中药,为清热泻火类药物,其具体功效是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排脓消肿。

主治:治热病口渴、消渴、黄疸、肺燥咳血、痈肿、痔痿。

对于治疗糖尿病,常用它与滋阴药配合使用,以达到标本兼治的作用。

【天花粉的相关配伍】1、热病烦渴。

本品甘寒,既能清肺胃二经实热,又能生津止渴,故常用治热病烦渴,可配芦根、麦门冬等用或配生地黄、五味子用,如天花散(《仁斋直指方》);取本品生津止渴之功,配沙参、麦门冬、玉竹等用,可治燥伤肺胃,咽干口渴,如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

2、肺热燥咳。

本品既能泻火以清肺热,又能生津以润肺燥,用治燥热伤肺,干咳少痰、痰中带血等肺热燥咳证,可配天门冬、麦门冬、生地黄等药用,如滋燥饮(《杂病源流犀烛》);取本品生津润燥之功,配人参用治燥热伤肺,气阴两伤之咳喘咯血,如参花散(《万病回春》)。

3、内热消渴。

本品善清肺胃热、生津止渴,可用治积热内蕴,化燥伤津之消渴证,常配麦门冬、芦根、白茅根等药用(《千金方》);若配人参,则治内热消渴,气阴两伤者,如玉壶丸(《仁斋直指方》)。

4、疮疡肿毒。

本品既能清热泻火而解毒,又能消肿排脓以疗疮,用治疮疡初起,热毒炽盛,未成脓者可使消散,脓已成者可溃疮排脓,常与金银花、白芷、穿山甲等同用,如仙方活命饮(《妇人大全良方》);取本品清热、消肿作用,配薄荷等分为末,西瓜汁送服,可治风热上攻,咽喉肿痛,如银锁匙(《外科百效全书》)。

——麦芽【麦芽的基本介绍】麦芽,中药名。

多生长在北方区域,为禾本科植物大麦Hordeurn vulgare L.的成熟果实经发芽干燥的炮制加工品。

将麦粒用水浸泡后,保持适宜温、湿度,待幼芽长至约5mm时,晒干或低温干燥。

本品呈梭形,长8~12mm,直径3~4mm。

表面淡黄色,背面为外稃包围,具5脉;腹面为内稃包围。

每天最少学一味中药之糯稻根

每天最少学一味中药之糯稻根

每天最少学一味中药之糯稻根
概述糯稻根,中药名。

为禾本科稻属植物糯稻的根状茎及须根。

南北各地都有栽培。

具有养阴,止汗,健胃之功效。

常用于自汗,盗汗,肝炎,乳糜尿。

图片生理特性一年生草本,是稻的一个变种,形态大体与稻相似,唯小穗通常带褐紫色,叶色较淡,稻粒饱满,米粒较白,稍圆,煮熟后粘性较大。

地理分布
南北各地都有栽培。

入药部位
根状茎及须根。

性味归经
味甘,性平。

归心、肝经。

功能主治养阴,止汗,健胃。

用于自汗,盗汗,肝炎,乳糜尿。

用法用量
30-90g。

相关配伍
1、治肝炎:糯稻根、紫参各62g。

加糖适量煎服。

(《中草药学》)
2、治丝虫病(乳糜尿):糯稻根250-500g,可酌加红枣。

水煎服。

(《中草药学》)采收贮藏
采集加工:夏秋两季(北方秋季)糯稻收割后,挖取根状茎及须根,洗净,晒干。

鉴别药材性状:全体集结成疏松的团状,上端有分离的残茎,圆柱形,中空,长2.5-6.5cm,外包数层灰白色或黄白色的
叶鞘;下端簇生多数须根。

须根细长而弯曲,直径1mm,
表面黄白色至棕黄色,表皮脱落后显白色,略具纵皱纹。

体轻,质软,气微,味淡。

(来源于百度百科)转发有礼自即日起转发当天微信到朋友圈,凭截图可到药博商城领取精美礼品一份。

每天最少学一味中药——翟麦!

每天最少学一味中药——翟麦!

每天最少学一味中药——翟麦!本品为少常用中药。

《神农本草经》列入草部中品。

别名:石竹草、巨麦、十样锦。

来源:为石竹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瞿麦和石竹的干燥带花全草。

多为栽培。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植物。

茎丛生,直立。

瞿麦高30~80厘米。

石竹高30~50厘米。

有节。

多分枝。

单叶对生,线状披针形,全缘,基部连合成鞘状,花顶生,单一或数朵簇生,花冠5瓣,有红、白、紫、杂等多种颜色,瞿麦花冠先端深裂成细丝状。

石竹花冠先端星锯齿裂。

蒴果长圆筒状,包于宿存萼筒内,成熟时顶端作4~5齿裂。

内有黑色扁圆形种子多枚。

产地:全国各地均有栽培,也有野生。

性状鉴别:本品花期前割取地上全株晒干扎成把。

晒干后的瞿麦呈黄绿色,其余同上。

以黄绿色,无杂草,无根,花未开放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皂甙。

石竹花含芳香油,主要为丁香酚、苯乙醇等。

1、利尿。

其煎剂有显著利尿作用。

2、兴奋肠管,使肠蠕增加。

炮制:切咀,生用。

性味:苦寒。

归经:入心,小肠经。

功能:清热利尿,破血通经。

主治:淋病尿积压,经闭不通。

最适宜于治热淋而有血尿者(如急性尿道炎、膀胱炎),常配赤芍、茅根、生地,方如瞿麦散。

如果热症更盛,再加配栀子、滑石;对产后泌尿系感染而致的血淋,宜配蒲黄。

此外,瞿麦也治便秘,因其能使肠蠕动增加而促进排便,常配瓜萎仁。

用量:3~12g,大剂可用至18~24g。

瞿麦散:瞿麦9g、赤芍9g、茅根30g、生地18g、阿胶4.5g(溶化),地骨皮6g,水煎服。

每天最少学一味中药——珍珠母!

每天最少学一味中药——珍珠母!

每天最少学一味中药——珍珠母!【原名】珍珠母【别名】珠牡;珠母;真珠母;明珠母【药性】寒【药味】甘;咸【归经】肝;心经【功效】平肝,潜阳,定惊,止血【主治】治头眩,耳鸣,心悸,失眠,癫狂,惊痫,吐血,衄血,妇女血崩【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g ,打碎先煎;右研末,每次1.5-3g ;或入丸、散。

【禁忌】胃寒者慎服。

【药用部位】为珍珠贝科动物珍珠贝、马氏珠珠贝或蚌科动物几种河蚌贝壳的珍珠层。

动物形态详"珍珠"、"蚌肉"条。

【成份】射线裂脊蚌的贝壳中,含碳酸钙90%以上,有机质约0.34%;尚含少量镁、铁、硅酸盐、硫酸盐、磷酸盐和氯化物。

煅烧后,碳酸盐分解,产生氧化钙等,有机质则被破坏。

【功能主治】平肝,潜阳,定惊,止血。

治头眩,耳鸣,心悸,失眠,癫狂,惊痫,吐血,衄血,妇女血崩。

①《中国医学大辞典》:"滋肝阴,清肝火。

治癫狂惊痫,头眩,耳鸣,心跳,胸腹腆胀,妇女血热,血崩,小儿惊搐发痉。

" ②《饮片新参》:"平肝潜阳,安神魂,定惊痫,消热痞、眼翳。

" ③《吉林中草药》:"止血。

治吐血,衄血,崩漏。

" 【用法与量】内服:煎汤,0.3~1两:或入丸、散。

【选方】①治肝阳上升,头晕头痛,眼花耳呜,面颊燥热:珍珠母五钱至一两,制女贞、旱莲草各三钱。

水煎服。

(《常用中草药图谱》) ②治心悸失眠:珍珠母五钱至一两,远志一钱,酸枣仁三钱,炙甘草一钱五分。

水煎服。

(《常用中草药图谱》) ③治内眼疾患(晶体混浊,视神经萎缩):珍珠母二两,苍术八钱,人参一钱。

水煎,日服二次。

(《吉林中草药》)【临床应用】用量10~25克,先煎,或入丸、散。

用治头痛眩晕、烦躁失眠、肝热目赤、肝虚目昏。

【宜忌】胃寒者慎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每天学一味中药在贴敷基础上的运用——天花粉【天花粉的基本介绍】天花粉,中药名。

《本草正义》:药肆之所谓天花粉者,即以萎根切片用之,有粉之名,无粉之实。

天花粉为葫芦科植物栝蒌的根,是一种中药,为清热泻火类药物,其具体功效是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排脓消肿。

主治:治热病口渴、消渴、黄疸、肺燥咳血、痈肿、痔痿。

对于治疗糖尿病,常用它与滋阴药配合使用,以达到标本兼治的作用。

【天花粉的相关配伍】1、热病烦渴。

本品甘寒,既能清肺胃二经实热,又能生津止渴,故常用治热病烦渴,可配芦根、麦门冬等用或配生地黄、五味子用,如天花散(《仁斋直指方》);取本品生津止渴之功,配沙参、麦门冬、玉竹等用,可治燥伤肺胃,咽干口渴,如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

2、肺热燥咳。

本品既能泻火以清肺热,又能生津以润肺燥,用治燥热伤肺,干咳少痰、痰中带血等肺热燥咳证,可配天门冬、麦门冬、生地黄等药用,如滋燥饮(《杂病源流犀烛》);取本品生津润燥之功,配人参用治燥热伤肺,气阴两伤之咳喘咯血,如参花散(《万病回春》)。

3、内热消渴。

本品善清肺胃热、生津止渴,可用治积热内蕴,化燥伤津之消渴证,常配麦门冬、芦根、白茅根等药用(《千金方》);若配人参,则治内热消渴,气阴两伤者,如玉壶丸(《仁斋直指方》)。

4、疮疡肿毒。

本品既能清热泻火而解毒,又能消肿排脓以疗疮,用治疮疡初起,热毒炽盛,未成脓者可使消散,脓已成者可溃疮排脓,常与金银花、白芷、穿山甲等同用,如仙方活命饮(《妇人大全良方》);取本品清热、消肿作用,配薄荷等分为末,西瓜汁送服,可治风热上攻,咽喉肿痛,如银锁匙(《外科百效全书》)。

——麦芽【麦芽的基本介绍】麦芽,中药名。

多生长在北方区域,为禾本科植物大麦Hordeurn vulgare L.的成熟果实经发芽干燥的炮制加工品。

将麦粒用水浸泡后,保持适宜温、湿度,待幼芽长至约5mm时,晒干或低温干燥。

本品呈梭形,长8~12mm,直径3~4mm。

表面淡黄色,背面为外稃包围,具5脉;腹面为内稃包围。

除去内外稃后,腹面有1条纵沟;基部胚根处生出幼芽和须根,幼芽长披针状条形,长约5mm。

须根数条,纤细而弯曲。

质硬,断面白色,粉性。

气微,味微甘。

麦芽的相关配伍】1、《药性论》:消化宿食,破冷气,去心腹胀满。

2、《日华子本草》:温中,下气,开胃,止霍乱,除烦,消痰,破症结,能催生落胎。

3、《医学启源》:补脾胃虚,宽肠胃,捣细炒黄色,取面用之。

4、《滇南本草》:宽中,下气,止呕吐,消宿食,止吞酸吐酸,止泻,消胃宽膈,并治妇人奶乳不收,乳汁不止。

5、《本草纲目》:麦糵、谷芽、粟糵,皆能消导米面诸果食积。

观造饧者用之,可以类推。

但有积者能消化,无积而久服,则消人元气也,不可不知。

若久服者,须同白术诸药兼用,则无害。

黄芩【黄芩的基本介绍】黄芩,中药名。

别名山茶根、土金茶根,是唇形科黄芩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肉质根茎肥厚,叶坚纸质,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总状花序在茎及枝上顶生,花冠紫、紫红至蓝色,花丝扁平,花柱细长,花盘环状,子房褐色,小坚果卵球形,花果期7~9月。

黄芩生于向阳草坡地上,海拔60~1300(1700~2000)米。

产于黑龙江,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甘肃,陕西,山西,山东,四川等地,中国北方多数省区都可种植。

其以根入药,味苦、性寒,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

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胆、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痈肿疖疮等症。

黄芩的临床抗菌性比黄连好,而且不产生抗药性。

【黄芩的相关配伍】1、小儿秃疮:黄蜀葵花、大黄、黄芩等分,为末。

米泔净洗,香油调搽。

(《普济方》)2、血痢不止:地肤子五两,地榆、黄芩各一两,为末。

每服方寸匕,温水调下。

(《圣惠方》)3、吐血衄血,治心气不足,吐血衄血者,泻心汤主之:大黄二两,黄连、黄芩各一两,水三升,煮一升,热服取利。

(张仲景《金匮玉函》)车前子【车前子的基本介绍】车前子,中药名。

为车前科植物车前Plantago asiatica L.或平车前Plantagodepressa Willd.的干燥成熟种子。

夏、秋二季种子成熟时采收果穗,晒干,搓出种子,除去杂质。

本品呈椭圆形、不规则长圆形或三角状长圆形,略扁,长约2mm,宽约1mm。

表面黄棕色至黑褐色,有细皱纹,一面有灰白色凹点状种脐。

质硬。

气微,味淡。

清热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明目,祛痰。

用于热淋涩痛,水肿胀满,暑湿泄泻,目赤肿痛,痰热咳嗽。

【车前子的相关配伍】1、与木通、滑石、瞿麦等同用,可用于湿热下注于膀胱而致小便淋沥涩痛者。

2、与香薷、茯苓、猪苓等同用,可用于暑湿泄泻。

3、与菊花、决明子等同用,可用于目赤涩痛。

黄芩【黄芩的基本介绍】黄芩,中药名。

别名山茶根、土金茶根,是唇形科黄芩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肉质根茎肥厚,叶坚纸质,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总状花序在茎及枝上顶生,花冠紫、紫红至蓝色,花丝扁平,花柱细长,花盘环状,子房褐色,小坚果卵球形,花果期7~9月。

黄芩生于向阳草坡地上,海拔60~1300(1700~2000)米。

产于黑龙江,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甘肃,陕西,山西,山东,四川等地,中国北方多数省区都可种植。

其以根入药,味苦、性寒,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

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胆、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痈肿疖疮等症。

黄芩的临床抗菌性比黄连好,而且不产生抗药性。

【黄芩的相关配伍】1、小儿秃疮:黄蜀葵花、大黄、黄芩等分,为末。

米泔净洗,香油调搽。

(《普济方》)2、血痢不止:地肤子五两,地榆、黄芩各一两,为末。

每服方寸匕,温水调下。

(《圣惠方》)3、吐血衄血,治心气不足,吐血衄血者,泻心汤主之:大黄二两,黄连、黄芩各一两,水三升,煮一升,热服取利。

(张仲景《金匮玉函》)桔梗【桔梗的基本介绍】桔梗,中药名。

为桔梗科植物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s(Jacq.)A.Dc.的干燥根。

春、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须根,趁鲜剥去外皮或不去外皮,干燥。

生于山地草坡、林缘或有栽培。

分布于全国各地区。

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脓的功效。

用于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咽痛音哑,肺痈吐脓。

【桔梗的相关配伍】1、妊娠中恶,心腹疼痛:桔梗一两(锉)。

水一钟,生姜三片,煎六分,温服。

(《圣惠方》)2、治肺痈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桔梗一两,甘草二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

(《金匮要略》桔梗汤)3、治痰嗽喘急不定:桔梗一两半。

捣罗为散,用童子小便半升,煎取四合,去滓温服。

(《简要济众方》)—莱菔子【莱菔子的基本介绍】莱菔子又名萝卜子、萝白子、菜头子等,为十字花科植物萝卜的成熟种子。

全国各地普遍栽培。

入脾、胃、肺经,能消食除胀,功效显著,有“冲墙倒壁”之称。

可用于用于治疗饮食停滞、脘腹胀痛、大便秘结、积滞泻痢、痰壅喘咳等。

本品辛散耗气,故气虚无食积、痰滞者慎用。

不宜与人参同用。

【莱菔子的相关配伍】1、治痢疾有积,后重不通:莱菔子五钱,白芍药三钱,大黄一钱,木香五分。

水煎服。

(《方脉正宗》)2、治跌打损伤,瘀血胀痛:莱菔子二两,生研烂,热酒调敷。

(《方脉正宗》)3、痰嗽:杏仁(去皮、尖)莱菔子各半两。

为末,粥丸服。

(《丹溪心法》)连翘[ l【连翘的基本介绍】连翘又名黄花条、连壳、青翘、落翘、黄奇丹等,果实入药。

连翘是清热解毒的中药,主治热病初起,风热感冒,发热,心烦,咽喉肿痛,急性肾炎等。

连翘早春先叶开花,花开香气淡艳,满枝金黄,艳丽可爱,是早春优良观花灌木。

中药味苦,性微寒。

清热解毒,散结消肿。

蒙药味苦,性凉。

清“协日”,止泻。

主治:中药治热病初起,风热感冒,发热,心烦,咽喉肿痛,斑疹,丹毒,瘰疬,痈疮肿毒,急性肾炎,热淋。

蒙药治黄疸,肠刺痛,“协日”病,肠热。

【连翘的相关方剂】①治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但热不恶寒而渴者:连翘一两,金银花一两,苦桔梗六钱,薄荷六钱,竹叶四钱,生甘草五钱,芥穗四钱,淡豆豉五钱,牛蒡子六钱。

上杵为散,每服六钱,鲜苇根汤煎,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煮。

病重者,约二时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轻者三时一服,日三服,夜一服;病不解者,作再服。

(《温病条辨》银翘散)②治小儿一切热:连翘、防风、甘草(炙)、山栀子各等分。

上捣罗为末,每服二钱,水一中盏,煎七分,去滓温服。

(《类证活人书》连翘饮)③治赤游癍毒:连翘一味,煎汤饮之。

(《玉樵医令》)④治乳痈,乳核:连翘、雄鼠屎、蒲公英、川贝母各二钱。

水煎服。

(《玉樵医令》)⑤治瘰疬结核不消:连翘、鬼箭羽、瞿麦、甘草(炙)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临卧米泔水调下。

(《杨氏家藏方》连翘散)⑥治舌破生疮:连翘五钱,黄柏三钱,甘草二钱。

水煎含漱。

(《玉樵医令》)牛蒡子【牛蒡子的基本介绍】牛蒡子,中药名。

为菊科二年生草本植物牛蒡的干燥成熟果实。

呈长倒卵形,略扁,微弯曲,长5~7mm,宽2~3mm。

表面灰褐色,带紫黑色斑点,有数条纵棱,通常中间1~2条较明显。

顶端钝圆,稍宽,顶面有圆环,中间具点状花柱残迹;基部略窄,着生面色较淡。

果皮较硬,子叶2,淡黄白色,富油性。

无臭,味苦后微辛而稍麻舌。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果序,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再晒干。

生用或炒用,用时捣碎。

具有疏散风热,宣肺透疹,利咽散结,解毒消肿之功效。

属于解表药中发散风热药。

现代研究,牛蒡子还可用于防治糖尿病肾病,牛蒡果实含牛蒡甙经水解生成的牛蒡甙元具有抗癌活性。

【牛蒡子的相关论述】1《本草经疏》:“恶实,为散风除热解毒之要药。

辛能散结,苦能泄热,热结散则脏气清明,故明目而补中。

风之所伤,卫气必壅,壅则发热,辛凉解散则表气和,风无所留矣。

藏器主风毒肿诸痿;元素主润肺、散结气、利咽膈、去皮肤风、通十二经络者,悉此意耳。

故用以治瘾疹、痘疮,尤获奇验。

”2《药性论》:“除诸风,去丹毒,主明目,利腰脚,又散诸结节、筋骨烦热毒。

”3《本草拾遗》:“主风毒肿,诸痿。

”4《本草求真》:“牛蒡子,今人止言解毒,凡遇疮疡痈肿、痘疹等症,无不用此投治,然犹未绎其义。

凡人毒气之结,多缘外感风寒,营气不从,逆于肉里,故生痈毒。

牛蒡味辛且苦,既能降气下行,复能散风除热,是以感受风邪热毒而见面目浮肿,咳嗽痰壅,咽间肿痛,疮疡斑疹,及一切臭毒、痧闭、痘疮紫黑、便闭等症,无不借此表解里清。

但性冷滑利,多服则中气有损,且更令表益虚矣。

至于脾虚泄泻为尤忌焉。

”5《本草乘雅半偈》:“此秉风大动摇之用,故抽水土之力独胜。

味辛气平,为风木乃制为用矣。

则凡病从风生,或因风寒薄郁乃成痤者,取之捷如影响,设属形层之外与上部者,功力尤胜。

此以承制之品,宣助肝木,便无太过之失,厥受和平之益矣僵蚕”【僵蚕的基本介绍】僵蚕,中药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