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口瀑布》公开课教案
《壶口瀑布》教学设计3篇

《壶口瀑布》教学设计篇5教学目标1.感受壶口瀑布雄伟、壮阔的气势,了解其特点。
2.品味优美的语言,领会多种手法描写瀑布的妙处。
3.领悟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民族精神的歌颂。
教学重难点重点:1.品味优美的语言,领会多种手法描写瀑布的妙处。
2.领悟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民族精神的歌颂。
难点:品味优美的语言,领会多种手法描写瀑布的妙处。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播放【影音资源】《壶口瀑布》,导入新课。
面对壶口瀑布,你能想到什么呢?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梁衡的《壶口瀑布》,感受壶口瀑布的磅礴之势、力量之美,领会作者引发的人生思考吧!可参考【图片资源】二、整体感知【精品课件】1.文体知识《壶口瀑布》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游记。
游记是散文的一种,是记述游览经历的文章。
它以叙述为主,兼用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具有形式灵活、文情并茂的特点。
2.作者作品梁衡(1946—)山西霍州人。
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长期在基层当记者。
他历任《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报刊管理司司长、副署长等职,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记者协会全委会常务理事。
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
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
代表作品:科学史章回体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新闻三部曲——《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散文《只求新去处》《晋词》《觅渡,觅渡,渡何处》《夏感》等。
可参考【知识总汇】3.初步感知(1)准确掌握生字词。
告jiè(诫)mímàn(弥漫)推推搡(sǎng)搡shà(霎)时chíchěng(驰骋)旋(xuán)涡寒jìn(噤)雾霭(ǎi)乘隙(xì)而进折返迂(yū)回钻石mì(觅)缝汩汩(gǔgǔ)chánchán(潺潺)怒不可è(遏)挟(xié)而不服可参考【知识总汇】(2)解释词语。
《壶口瀑布》优质课教案

《壶口瀑布》优质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详细内容为《壶口瀑布》。
课文描述了壶口瀑布壮美的景色,展示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赞美壶口瀑布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赞美壶口瀑布的情感。
2. 教学难点:把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壶口瀑布的图片,让学生谈谈对壶口瀑布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解决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3. 课堂讲解:a. 课文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感受课文的节奏和韵律。
b. 理解课文: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讲解课文内容。
c.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赞美壶口瀑布的情感,联系实际生活,分享自己的感受。
4.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典型句子进行赏析,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理解的方法。
5. 随堂练习:针对课文内容设计相关问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难点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壶口瀑布》2. 重点词语:波涛汹涌、惊涛拍岸、气势磅礴、雄伟壮观等。
3. 重点句子:课文中的典型句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并解释其意思。
b. 选取课文中的一个自然段,进行仿写。
c. 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壶口瀑布的印象。
2. 答案:a. 抄写内容:波涛汹涌、惊涛拍岸、气势磅礴、雄伟壮观等。
b. 仿写内容:自选一个自然段,模仿作者的写作手法进行仿写。
c. 谈论内容: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感受,谈谈对壶口瀑布的印象。
八年级语文下册《壶口瀑布》 教学设计 公开课

八年级语文下册《壶口瀑布》教学设计公开课一、教学目标1.了解《壶口瀑布》的背景知识,培养学生对自然风光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2.分析并概括文中描写壶口瀑布的手法和语言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从文中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教学重难点1.阅读文本理解和分析2.背景知识介绍3.文学语言分析三、教学过程1. 导入与预习(15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有关壶口瀑布的图片和视频,并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了解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及自然特征等相关背景知识,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内容。
2. 阅读与分析(40分钟)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体会作者通过用词、描写手法等语言特点来表达对壶口瀑布的态度和感触,并在课堂上组织学生逐段进行文本分析,帮助学生掌握文学语言分析方法。
3. 讨论与交流(25分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分享阅读心得,理解作者写作意图,分析文本中的语言特点和描写手法,并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讨论文本中的情感、思想和意义。
4. 总结与评价(10分钟)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点评,同时鼓励学生勇于表达、善于思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手段1.多媒体2.课件3.图书馆或网络资源五、教学评价1.通过观察学生课堂表现、完成课堂习题和活动来进行评价。
2.通过小组推举、教师点评、学生自评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
3.通过提供专业的作业评分标准和评价模板,对学生的个人作品进行评价。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分析了课文中的语言特点和描写手法,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加入更多的文学鉴赏知识和例子,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在讨论环节中,可以引入更多的文化背景知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本意义。
3.在评价环节中,需要注意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17《壶口瀑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7 《壶口瀑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八年级《壶口瀑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不见"飞瀑的原因,理解游记的文体要素及写作特点。
2.通过梳理“见与不见”的辩证关系,深入体会黄河的伟大性格及作者的独特情思。
教学重难点1.通过探究“不见"飞瀑的原因,理解游记的文体要素及写作特点。
2.通过梳理“见与不见”的辩证关系,深入体会黄河的伟大性格及作者的独特情思。
二、教学过程课堂导入:口口相传的俗语是最好的景区宣传——·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庐山最美在山南,山南最美数三叠。
·两季临壶口,唯不见飞瀑。
难道梁衡先生两次前往壶口瀑布都没能看见飞瀑吗?难道壶口瀑布最大的特点就是不能轻易被人看见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寻这“不见"的秘密。
主问题一:一游为何“不见”飞瀑?活动1:梳理游踪,推究线索时间地点观景视角所见所闻所感雨季河滩俯视涛声如雷水汽笼天胆战心惊第一次游览为什么没能见到飞瀑?雨季水势大、水雾弥散、场面凶险,导致作者没能看到飞瀑的真容。
辨析:到底见到没有?视听结合,见到一个凶险又神秘的轮廓。
活动2:生发想象,补写幻境眼睛到达不了的地方,想象可以到达:“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我仿佛看到___。
"总结:以虚写实,开阔想象,回味无穷。
主问题二:二游为何“不见”飞瀑?活动1:梳理游踪,推究线索时间地点观景视角所见所闻枯水季河沟—河心俯视——深不见底的“龙槽"仰视——“丁”字状的水流活动2:析读字句,品评百般态(1)拆解字形,描绘水流动态象形字是对事物真实形态的模拟呈现,注意“丁"字的字形,它一横顶头,一竖而下,水流的样态仿佛已经跃然眼前,一起来描述:水流驰骋(动词)而来,跌落(动词)而去。
(2)析读词句,品评水流样态·评析“驰骋”之样态析读字词:涌挤撞推搡呼拥碎哪个动词呈现的状态让你震撼?语段对比:动词串联成句:黄河水涌来,挤着、撞着,推搡着,呼拥着,撞碎开,驰骋而后下跌。
《壶口瀑布》教学设计4篇

《壶口瀑布》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朗读课文,感受壶口瀑布雄伟、壮阔的气势。
能力目标: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
学习写景细腻,运用多种方法描写壶口瀑布气势磅礴、雄伟有力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的所思所感,激发对黄河的热爱之情。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做国河山河文化历史的美好情怀。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
难点:理解作者的所思所感,激发对黄河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课时:1课时四、教学与学法1.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启发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2.学法指导:自主探究学习法、小组合作分享法。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情境导入:面对美,人们的感受是不同的。
老师这里有两幅瀑布的图片,请大家看一看你更喜欢哪一幅?喜欢第一幅的同学请把你的手高高地举起来,让老师看到。
喜欢第二副的同学也请你把手高高地举起来让老师看到。
非常好,希望大家再这一节课中都能够积极投入。
第一种瀑布是柔美和谐的,给人舒服的感觉,这种美很容易被人接受。
第二种瀑布是粗犷豪放的,这种美则是不太容易被人接受的。
第二幅图片中的瀑布因为含沙量之大,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也是我们的母亲河黄河上唯一的瀑布----壶口瀑布。
它的磅礴气势震撼着无数人,作家梁衡就曾两次到过那里,并写下了自己的所见所感,今天我们就走进梁衡先生的《壶口瀑布》,去领略它那别样的美。
(二)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明确学习目标)(三)自主检测: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推搡()漩涡()汩汩()霎时()怒不可遏()出轧()挟而不服()(四)文本学习:1.整体感知:枯水季的壶口瀑布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一些形容词概括)2.品读感悟:品读:“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而山是清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
《壶口瀑布》教案(通用5篇

《壶口瀑布》教案(通用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壶口瀑布》一文,该文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特点及形成原因;学习作者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出的瀑布壮美景象;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壶口瀑布的自然特点,掌握文章中的生词和短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学会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理解作者的情感。
2. 教学重点:掌握壶口瀑布的自然特点,学习文章中的生词和短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壶口瀑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文章:让学生自读文章,了解壶口瀑布的基本情况,同时注意生词和短语的掌握。
3. 分析文章: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感悟作者的情感。
4. 例题讲解:讲解文章中的典型例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设计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壶口瀑布的美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六、板书设计1. 壶口瀑布:地理位置、特点、形成原因。
2. 写作技巧:细腻描绘、修辞手法。
3. 生词和短语:……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壶口瀑布的特点。
(2)分析文章中作者使用的修辞手法。
(3)谈谈你对壶口瀑布美景的感悟。
2. 答案:(1)壶口瀑布位于我国陕西省宜川县和山西省吉县交界的黄河上,是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
瀑布气势磅礴,景色壮美,有“千里黄河一壶收”的赞誉。
(2)文章中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壶口瀑布的壮观景象。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壶口瀑布》 教案 公开课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壶口瀑布》教案公开课一. 教材分析《壶口瀑布》是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写景抒情散文。
课文通过对壶口瀑布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壮观,同时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本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描绘细腻,给人以美的享受。
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抒情散文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方面可能缺乏直观的感受,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情趣,引导他们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提高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壮观,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难点: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音乐等。
2.生字词卡片:准备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巩固。
3.课堂练习题: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壶口瀑布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景。
同时,播放轻柔的音乐,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然后,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巡回指导。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答课文中的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壶口瀑布》优秀教学设计(精选8篇)

《壶口瀑布》优秀教学设计(精选8篇)《壶口瀑布》优秀教学设计(精选8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壶口瀑布》优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壶口瀑布》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感受壶口瀑布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2、把握本文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感受黄河壶口瀑布壮阔、雄伟的气势。
【教学难点】把握本文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步骤】一、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文章──《壶口瀑布》(板书:壶口瀑布)。
说起瀑布,大家能否想起有首写瀑布的诗,我们一起来背一下:《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你知道黄河的壶口瀑布是怎么样的吗?让我们一起在这篇文章中找到答案。
二、整体感知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的第1、2段,请一位男生来朗读课文第3段,请一位女生来朗读课文第4段,全班齐读5、6段。
读完课文,请大家用一、两个词语概括黄河的壶口瀑布给你留下的印象?明确:危险,雄伟、壮阔、气势磅礴,令人胆战心惊……黄河在这里仅仅展现他的阳刚之美吗?明确:不仅有雄伟壮阔的阳刚之美,还有如丝如缕,如歌如画的阴柔美,堪称刚柔相济。
三、文本研习通过上一个环节的学习,我们对壶口瀑布有了大致的了解,接下来请同学们在课文中划出表现黄河壶口瀑布雄伟壮阔、阳刚之美的句子,指明学生朗读,并做简要分析。
(同桌、前后桌可以相互交流一下,交流好了,请举手回答。
)提示:几次去?雨季2,枯水34,跳读,指导学生读,多个学生读,反复读明确:2段(稍略)“涛声隐隐如雷……浪沫横飞,一股劲冲进去,”①明确:比如哪个句子体现了黄河不平则呼,遇强则抗,勇往直前的精神?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壶口瀑布教案5篇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壶口瀑布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以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壶口瀑布》一文为教学内容,涉及文章的阅读理解、生词学习、语言表达和写作技巧等方面。
具体章节为第三单元《自然美景》中的第二课时。
文章详细内容:课文描述了作者在壶口瀑布游览时的所见所感,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示了壶口瀑布壮丽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地域文化。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文章中的生词、短语和成语,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阅读理解能力;学会运用修辞手法描绘自然景观,提高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课堂讲解,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学习观察和描绘自然景观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文章中一些生僻词汇和成语的理解与运用;对壶口瀑布景观的描绘和感悟。
2.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会运用修辞手法描绘自然景观,培养写作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生词卡片、写作素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壶口瀑布的图片和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勾画出生词和不懂的句子,借助工具书进行查阅。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主学习的心得,互相解答疑惑,共同完成课堂任务。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疑问和教学难点,进行详细的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5.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举例讲解如何运用这些手法描绘自然景观。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课堂写作练习,教师给予指导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1. 《壶口瀑布》2. 主要内容:生词、短语、成语描绘自然景观的方法写作技巧3. 板书布局:左侧展示生词、短语、成语,右侧展示描绘方法和写作技巧。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模仿课文,运用修辞手法,描绘一处你熟悉的自然景观。
《壶口瀑布》优质教案(通用5篇

《壶口瀑布》优质教案(通用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八年级下册,主要围绕课文《壶口瀑布》展开。
教学内容包括:课文阅读与理解、作者写作背景介绍、生字词学习、文章结构分析、修辞手法讲解等。
具体章节为第二单元《自然奇观》中的第四篇。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壶口瀑布的自然景观,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2.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阅读理解能力。
3. 学习文章的写作技巧,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文章中的一些生僻字词,如“磅礴”、“訇然”等;以及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悟,以及对文章写作技巧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挂图等。
2.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字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壶口瀑布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壶口瀑布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注意生字词的学习。
3. 讲解课文:教师讲解课文,分析文章结构,讲解修辞手法,并对生字词进行解释。
4.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其他自然景观,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5.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设计相关题目,进行讲解。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课文内容的填空、问答等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文壶口瀑布2. 作者:梁衡3. 生字词:磅礴、訇然、惊涛拍岸等4. 文章结构:总分总5.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描述壶口瀑布的景象。
(2)分析课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举例说明。
(3)谈谈你对大自然的感悟。
2. 答案:(1)壶口瀑布雄伟壮观,激流勇进,涛声震天。
(2)比喻、拟人等。
例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比喻),“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拟人)(3)答案开放,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
《壶口瀑布》教案(通用5篇)

•••••••••••••••••《壶口瀑布》教案《壶口瀑布》教案(通用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壶口瀑布》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壶口瀑布》教案篇1学习目标了解游记的文体要素、各要素的特点及要素之间的关系。
(重点)感受课文独特的写景角度,把握所写景物的特点,理解作者的所感所思。
(难点)品味本文独具特色的语言,领会文中所写的黄河的伟大性格,激发热爱黄河、热爱中华民族的感情。
题目解说壶口瀑布是中国第二大瀑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
壶口瀑布雄伟壮阔,气势恢宏。
以此为题,点明要描写的景物,简明概括。
文体常识游记是散文的一种,以记叙旅途见闻(如某地历史沿革、社会风尚、风土人情和山川景物等)为主,也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作者简介梁衡,1946年生,山西霍州人。
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
主要著作有《新闻三部曲》《数理化通俗演义》等。
生字词告诫(jiè ):告诉不要做某事。
弥(mí )漫:形容烟尘或水雾布满,到处都是。
凹(āo )凸(tū )深不可测:深得无法测量。
形容极深。
搡(sǎng):猛推。
霎(shà )时:极短的时间,片刻。
寒噤(jìn):寒战。
出轧(zhá):(钢板)从轧钢机里出来。
汩(gǔ)汩:形容水流动的声音。
潺(chán)潺:溪水、泉水等流动的声音。
怒不可遏(è ):愤怒得不能抑制,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这里形容水势不可阻挡的样子。
挟(xié):挟制。
全文段落全文共6个自然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段):点明壶口瀑布所在的位置和“我”到过的次数,引起下文。
第二部分(2-5段):具体写两次观看壶口瀑布的经历和感受,详略得当。
第二部分第一层(2段):雨季观看壶口瀑布,采用了常见的站在河岸上俯视的角度,描写壶口瀑布之险。
2024年《壶口瀑布》教案(通用5篇

2024年《壶口瀑布》教案(通用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语文》教材第七单元《壶口瀑布》,详细内容为第一至三段,通过对壶口瀑布的描绘,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美。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壶口瀑布的自然特点及文化内涵。
2. 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感受大自然的壮美,激发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如“波涛汹涌”、“雷霆万钧”等。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壶口瀑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瀑布的特点。
(2)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壶口瀑布吗?它位于哪里?有什么特点?”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壶口瀑布的自然特点。
3. 课堂讲解(1)分析课文第一段,讲解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和瀑布的壮观景象。
(2)分析课文第二段,讲解瀑布的成因及特点。
(3)分析课文第三段,讲解壶口瀑布的文化内涵。
4. 例题讲解(1)展示例题,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2)教师讲解答案,强调答题技巧。
5. 随堂练习(1)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
(2)教师批改练习,及时反馈。
六、板书设计1. 壶口瀑布地理位置:黄河中游特点:波涛汹涌、雷霆万钧成因:地壳抬升、河水侵蚀文化内涵:中华民族的象征2. 观察方法由远及近由表及里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绘制壶口瀑布的思维导图。
(2)运用课文中的观察方法,写一篇描绘家乡某处自然景观的作文。
2. 答案(1)思维导图答案见附件。
(2)作文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课文、讲解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了壶口瀑布的自然特点和文化内涵。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2. 拓展延伸:(1)课后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壶口瀑布的历史变迁。
壶口瀑布教案5篇

壶口瀑布教案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场文书、书信函件、教学范文、演讲致辞、心得体会、学生作文、合同范本、规章制度、工作报告、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correspondence, teaching samples, speeches, insights, student essays, contract templat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work repor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壶口瀑布教案5篇壶口瀑布教案1学习目标1、通过朗读,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并读出自己的感受。
教案设计:《壶口瀑布》语文教案八年级五篇

《壶口瀑布》语文教案八年级五篇[ 20 -20 学年度第学期 ]任教学科:任教年级:授课教师:XXXX实验学校《壶口瀑布》语文教案八年级五篇温馨提示:该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课时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具体的安排和设计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是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本文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壶口瀑布》是“部编版”教材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游记散文, 主要写壶口瀑布的壮观景色, 引发了作者澎湃的激情, 使作者深深陶醉, 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下面就是笔者整理的《壶口瀑布》教案, 希望大家喜欢。
《壶口瀑布》教案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朗读中感受壶口瀑布的美。
2.抓住关键句, 品味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特点。
3.学习作者从声响、形状、态势等不同角度来描写壶口瀑布的特点的方法。
4.领会文章蕴含的深刻意义——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民族精神。
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而最能体现黄河奔腾的气势的, 莫过于黄河壶口瀑布了, 教师简单介绍壶口瀑布的位置与形成。
出示3张有关瀑布的照片, 请学生判断哪张为“壶口瀑布”。
请学生用一个词语, 描绘一下3张中最喜欢的那幅照片, 或在看到照片时的感觉。
今天我们学习的“文化散文”家梁衡笔下的壶口瀑布, 感受壶口瀑布的气势。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朗读课文, 感受壶口瀑布的气势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 学生听读, 一边听一边画出描写壶口瀑布的语句, 感受语言的魅力及壶口瀑布的气势。
学生自由朗读, 根据刚刚听读的体会, 带着感情朗读课文, 再次体会壶口瀑布的意境美。
并说说文章两次写到壶口瀑布的情景, 分别是什么季节。
在文中标出两次所在的段落。
明确:第一次是雨季, 在第二自然段;第二次是枯水季节, 在第三、四自然段。
目标导学二:分析壶口瀑布的特点1.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雨季和枯水季壶口瀑布的语句。
【公开课教学设计】《壶口瀑布》教案

17、壶口瀑布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并运用词语。
2、通过朗读感受壶口瀑布声如奔雷的磅礴气势。
3、两次到壶口季节不同、感受不同,课文是怎样描绘的壶口瀑布特点的。
4、品位文章写景寄情的方法和形象可感的语言特点。
5、体会文章蕴含的深刻哲理: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百折不回的民族精神。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感受壶口瀑布声如奔雷的磅礴气势。
2、体会文中所表现的中华民族百折不回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瀑布的美,激发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短短一课时内,通过文字,去领会文章中所蕴涵民族精神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难点:理解黄河壶口瀑布特点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联系。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内容及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现在请大家看一组图片(通过PPT展示壶口瀑布的图片)。
看了这几张图片,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气势磅礴、波澜壮阔,刚柔相济等等)这几张图片是黄河第一大瀑布——壶口瀑布的景色,今天,我们就通过梁衡的文章来领略这“天下黄河一壶收”的壶口瀑布。
二、简介瀑布:位于陕西省宜川县境内,黄河象一条腾飞的巨龙,穿行在西北黄土高原的秦晋大峡谷中,当流经壶口时,宽约400米左右的河水突然收束一槽,形成特大马蹄状瀑布群。
主瀑布宽40米,落差30多米,瀑布涛声轰鸣,水雾升空,惊天动地,气吞山河,为黄河第一大瀑布,也是我国仅次于贵州黄果树瀑布的第二大瀑布。
三、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四、初识壶口1、作者曾两次到过壶口瀑布,初次相识,壶口瀑布给他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带着问题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来体会壶口瀑布危险、气势磅礴等特点。
注意作者此处运用比喻,将涛声比作雷声,把河水比作沸水所起到的效果,以及当时作者的感受。
3.品味精彩词语、句子(1)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观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
“吸”,壶口之水的气势、能量尽显无遗,省去了不少渲染的笔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壶口瀑布》教案
教学目标:
??? 通过朗读,感受壶口瀑布雄伟、壮阔的气势,感悟作者在写景过程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写景抒情类散文的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壶口瀑布》。
说起“瀑布”,我们常常会想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飞瀑,想起“崖口悬瀑流,半空白皑皑”的奇景。
那么,壶口瀑布,它又有怎样的特点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默读全文,同时将体现壶口瀑布特点的语句圈画下来。
(1分钟)
二.借助朗读,初步感受文中所描绘的壶口瀑布壮阔、雄伟的气势。
1.3分钟默读课文,然后圈划出体现壶口瀑布特点的语句
2.与小组同学交流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圈画这些语句(6分钟)
3.再给同学们1~2分钟时间,小组商议一下:①就刚才小组讨论中提到的语句,选择1~2处准备全班交流;②选好交流代表,也可以考虑分工合作,谁负责朗读,谁负责解说。
4.全班交流(10分钟)
三.运用直观的教学(观看VCD)进一步感受壶口瀑布的壮阔气势,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1.(过渡语)通过刚才的交流、朗读,我们已能初步感受到壶口瀑布水势的浩大、湍急、汹涌,也能初步感受到壶口瀑布给人带来的一种雄壮、勇往直前的气势。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观看一段老师剪辑过的片断,希望大家有进一步的直观感受。
2.播放VCD片断(2分半钟)
教师配词(朗读):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如千军万马滚滚向前……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收尽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
3.环节过渡:“天下黄河一壶收”。
刚才同学们通过圈划,朗读与片子的观看,已比较真切地感受到了壶口的特点。
现在,请同学们再读一读先前你所圈画的语句,然后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在文中着力描摹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的壶口?(半分钟)4.同学散读,思考(2分钟)
5.全班交流
?? 可能落脚点:“枯水季节”;
?????????? “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
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 “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显现出来被我们所看见”
可能追问点:为什么作者会从壶口想到中华民族?(5分钟)
由此可见,作者写黄河并不仅仅将它作为黄河来写,更是赋予它情感,将它当作人来写。
6.教师小结:黄河的美不在终点,而在充满阳刚之气的惊涛拍岸的过程中,在惊雷行空般的咆哮声中,显示出祖国山河的粗矿雄伟,壮丽浩淼(显示祖国壮丽山河);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又以它博大宽厚,柔中有刚的自然品格,孕育出中华民族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勇往直前的伟大品格(歌颂中华民族);黄河,千百年来生生不息,而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继往开来(希望中华民族永远保持、发扬这种民族精神)。
这些,恐怕就是作者真正的写作意图。
所以,读借景抒情类的散文,我们不仅仅要关注那
些优美的写景句子,体会景物的特点,恐怕还要善于透过文字,看到背后隐含的作者情感及其写作意图。
(1分钟)
7.配背景音乐(黄河大合唱),齐读最后两小节,进一步感受作者的情感。
(2分钟)8.简介黄河大合唱。
(2分钟)
??? 1938年11月武汉沦陷,我国现代诗人张光年(即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出队,从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根据地。
途中亲临黄河的怒涛漩涡,目睹黄河船夫与狂浪搏斗的情景,到达延安后便一直酝酿《黄河》词作,终于在1939年的除夕联欢会上朗诵了这部诗篇。
冼星海听到后异常兴奋,表示要为其谱曲。
1939年4月13日《黄河大合唱》首次公演,引起巨大反响,很快传遍整个中国。
50年后的1988年,我国着名散文作家梁衡写下了《壶口瀑布》,2004年的我们在《黄河大合唱》的不朽乐章中朗读《壶口瀑布》,我想,大家的感悟应该是很多的。
五.作业(任选)
1.摘抄、背诵一段喜欢的语句;2.找一幅或一组壶口瀑布的照片,配一段文字(也可以是诗句);3.写一篇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