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口瀑布教学设计余映潮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下册语文《壶口瀑布》教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壶口瀑布》教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壶口瀑布》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壶口瀑布》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能够领会作者通过对壶口瀑布的描写,表达出的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壶口瀑布》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领会作者通过对壶口瀑布的描写,表达出的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难点1.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壶口瀑布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的学习(2)简要介绍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特点及历史背景。

2.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壶口瀑布》,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解决字词障碍,理解课文中的专业术语。

3.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围绕课文内容,分析作者是如何通过对壶口瀑布的描写,表达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的。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深入讲解(1)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深入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重点解析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如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等,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表达。

5.情感体验(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体验,谈谈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感受。

(2)引导学生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6.课堂小结(2)强调热爱祖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根据课文《壶口瀑布》的内容,写一篇关于我国其他名胜古迹2.收集有关我国自然风光的图片或视频,下一节课进行分享展示。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17课《壶口瀑布》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17课《壶口瀑布》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17 壶口瀑布【教学目标】1、掌握阅读游记的方法。

2、感受壶口瀑布雄伟、壮阔的气势,了解壶口瀑布的特点,领会多种写法描写瀑布的妙处。

3、领会黄河的伟大性格,激发学生热爱黄河、热爱中华民族的情感。

【教学重点】感受壶口瀑布雄伟、壮阔的气势,了解壶口瀑布的特点,领会多种写法描写瀑布的妙处。

【教学难点】领会黄河的伟大性格,激发学生热爱黄河、热爱中华民族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1.通过《小石潭记》来回顾游记的特点。

明确:①不断变化的地点也是游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俗称的游览踪迹的变化,即所至;②景物就是游记中的所见;③作者的心情就是游记中的所感。

把握了所见、所至、所感,也就把握了阅读游记的方法。

今天,我们来学习梁衡的一篇游记散文《壶口瀑布》。

2.壶口瀑布: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

东濒山西省临汾市吉县壶口镇,西临陕西宜川县壶口乡。

中国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

二、初读齐读§1,作者一共去了(两次)壶口瀑布,快速浏览,找一找这两次分别是什么时候?明确:雨季:§2 枯水季:§3-§5三、雨季游壶口1.朗读§2,体会雨季的壶口瀑布有什么特点?参考:可怕的,危险的,惊心动魄的……2.讨论交流:你是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这些特点的?参考: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

--------视听结合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比喻,写出水的凶猛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吞没。

于是,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 --------心理感受,侧面烘托瀑布的惊心动魄3.再读§2,读出雨季壶口瀑布水势的凶猛。

四、枯水季游壶口过渡语:因为在雨季游壶口时水汽和涛声让“我“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到,只有恐惧的心理逃离,所以第二次看黄河,“我”专选了个枯水季节。

1.有人说梁衡笔下的壶口集“奇、雄、险、美“为一体,细读课文§3-§4,找一找这四个特点分别体现在何处?参考:俯视河中有河,龙槽壶口——奇仰视浊浪滚滚,排排涌来——雄由上至下冲默而下,碎为水雾——险平视彩虹升起,形态各异——美2.这其中老师对壶口瀑布磅礴雄大的气势印象最深刻------(屏显)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7课《壶口瀑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7课《壶口瀑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7课《壶口瀑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第17课《壶口瀑布》一、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壶口瀑布的雄伟、壮阔。

2. 了解游记的特点及学习方法,理清文章思路。

3. 品味文中精彩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壶口瀑布的壮丽景观。

2. 难点: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情感,理解文章的主题。

三、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壶口瀑布的气势。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促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3.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来看这幅图片:你知道这是哪个著名的景点吗?(壶口瀑布) 我们来看一个关于壶口瀑布的视频(视频播放)壶口瀑布位于晋陕交界处,是我国第二大瀑布。

浩渺的黄河奔流至此,两岸石壁峭立,河口忽然收束,河水流速陡增,势若万马奔腾,并从二十多米落差的壶口飞流直下,奔泻于十里龙槽,故名日“壶口瀑布"。

看完视频以及对壶口瀑布的介绍,你对壶口瀑布的第一印象是怎样的?可以用词语进行概括。

(壮美/波澜壮阔/波涛汹涌)今天我们就来跟随梁衡先生的文字,一起走进这条波澜壮阔的壶口瀑布。

2.作者介绍梁衡(1946--)山西霍县人。

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长期在基层当记者。

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

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

有散文三篇《晋祠》《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入选中学教材。

3.文体知识(1)定义:以记叙旅途见闻为主的文章。

(2)三要素:所至(线索):作者的游踪,既可以是实录游程,也可以是视角的变换。

所见(主体):作者在游程中目睹的风貌,包括自然景物、人文景观、风土人情、社会生活等。

所感(灵魂):作者由所见所闻而引起的所思所想。

4.字词清单铸(zhù)推搡(sǎng) 驰骋(chěng)漩涡(xuán) 寒噤(jìn)迂回(yū)汩汩(gǔ) 湿漉漉(lù)怒不可遏(è)告诫:警告劝诚。

第17课《壶口瀑布》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17课《壶口瀑布》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语文年级八年级学期春季课题壶口瀑布教学目标1.感受壶口瀑布雄伟、壮阔的气势,了解壶口瀑布的特点。

2.结合课文的学习,了解游记特点,通过分析作者的游踪,掌握游记的写作手法。

3.领悟作者借自然景观所表达的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民族精神的歌颂。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游记特点,掌握游记的写作手法。

2.品味文章极具感染力的语言,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的所感所思,领会文中所写的黄河的伟大性格,激发热爱中华民族母亲河的感情。

2.学会联想和引申,领悟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民族精神的歌颂。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首先我们来欣赏一则视频,它是《航拍中国第一季陕西》中关于“壶口瀑布”的介绍。

二、新课教学:任务一:感受印象美看完视频,同学们对壶口瀑布有什么样的印象?视频向我们展现了壶口瀑布壮阔宏伟、气势磅礴的景象。

它激流澎湃如蛟龙腾窜,白浪翻滚如雪卷残云,正是“万马奔腾任嘶吼,千里黄河一壶收。

”任务二:探寻瀑布美《壶口瀑布》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游记。

游记是散文的一种,是记述游览经历的文章。

它以叙述为主,兼用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具有形式灵活、文情并茂的特点。

一般而言,游记包含三个要素,即“所至”(游踪)、“所见”(风貌)和“所感”(感想)。

作者曾先后两次游览壶口瀑布,不同的季节的壶口瀑布给他留下了不同的感触。

(一)雨季赏瀑布1、游踪:下到滩里——逃离到岸上“移步换景”是游记最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

是指不固定视点(即立足点和观察点),按照地点的转移和一定的视角,把所看到的不同事物叙述和说明下来。

2、雨季的瀑布描写①听觉:在半山腰“涛声隐隐如雷”,近处涛声“震耳欲聋”②视觉:“雾气弥漫”,“像一锅正沸腾着的水”,“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3、雨季的瀑布特点:惊心动魄,气势磅礴,令人胆战心惊!(二)枯水期赏瀑布1、游踪:①下到沟底——走到河心(移步换景)②以河心为立足点,先写水后写石,视角反复转换,作者先俯视“河中有河”的龙槽,交代壶口得名的原因;再仰视河面,看滚滚而来的黄河水,随后视线随河水由上至下,河水“跌入”龙槽,碎为水雾;再随彩虹由下而上直抵青山;接着作者平视龙槽两边,细摹千姿百态的河水,以及水雾和彩虹;最后,作者的视角转换到自己脚下,描写长年被黄河冲刷侵蚀的河底巨石。

《壶口瀑布》教案

《壶口瀑布》教案

《壶口瀑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和特点。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了解壶口瀑布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通过图片观察、课文描述,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审美能力。

(3)学会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体会课文中的情感表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2)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敬畏之心,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3. 朗读和默读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准确认读和运用。

2.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壶口瀑布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壶口瀑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

(2)简介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和形成原因。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认读。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认读和运用。

(3)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语气和情感。

3. 理解课文:(1)学生讨论课文内容,理解壶口瀑布的特点。

(2)教师讲解课文难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4. 欣赏与感悟:(1)学生欣赏壶口瀑布的视频资料,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培养对自然景观的热爱。

5. 拓展延伸:(1)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我国其他著名的瀑布。

(2)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分享自己的收获。

6. 总结与作业:(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学生课后复习课文,巩固生字词。

7. 板书设计:《壶口瀑布》地理位置:黄河中游形成原因:地壳运动特点:壮观、雄浑、清澈、流量大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教学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7课壶口瀑布(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7课壶口瀑布(教案)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壶口瀑布的地理意义和文化价值”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壶口瀑布》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课文中描绘的自然景观非常感兴趣,这也让我深感欣慰。通过这个问题,我觉得有几个方面值得反思和总结。
首先,关于导入新课的方式,通过提问让学生们分享自己对于瀑布的印象,成功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了学习兴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继续寻找更多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2.增强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能力: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壶口瀑布的特点,培养空间思维和比较思维。
3.培养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感悟课文对大自然景观的赞美,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感知和创造潜能。
4.增进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壶口瀑布所蕴含的地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文化认同感。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7课壶口瀑布(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7课《壶口瀑布》教学内容如下:
1.理解课文标题的含义,了解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及特点。
2.学习生字词:澎湃、惊涛、壑、跌宕等。
3.分析课文描绘壶口瀑布的精彩语句,如“涌起的浪头像千万匹白色的战马”,体会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针对以上重点和难点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强调,确保学生能够理解透彻,掌握关键知识。
四、教学流程

完整版)《壶口瀑布》教学实录(余映潮版)

完整版)《壶口瀑布》教学实录(余映潮版)

完整版)《壶口瀑布》教学实录(余映潮版) XXX的《壶口瀑布》教学实录XXX 2018.4.8师:XXX先生这样表达他对壶口瀑布的感情,读——生:(读ppt)我曾徘徊于黄河上游的刘家峡水库,惊异于她如XXX的沉静;曾生活于河套平原,陶醉于她如虹如带的飘逸;也曾上溯龙门,感奋于她如狮如虎的豪壮。

但当我沿河上下求索而见壶口时,便如痴如狂。

——XXX师:这是美妙的对比手法。

你还记得小时候学《桂林山水》时,表现桂林山水美的方法也是用的这种手法。

好了,让我们了解一下研究目标。

师:(ppt出示研究目标)理解一篇文章,细读一段,背诵一节。

一、读背景生:(读ppt)XXX: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

生:(读ppt)壶口瀑布: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

东濒山西省临汾市吉县壶口镇,西临陕西宜川县壶口乡。

中国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

师:这篇文章就是描述这个“胜景”的。

二、积累字词句师:读相关的字词,有些字在发音上有难度,读——生:(读ppt)凹下推搡驰骋漩涡寒噤雾霭出轧汩汩潺潺如丝如缕怒不可遏挟而不服师:这篇文章大量地使用了短语,这是它的语言特色。

再看——描述瀑布声音的短语。

生:(读ppt)涛声如雷雾气弥漫浪沫横溢水浸沟岸雾罩乱石拍拍黄浪堆堆白雪一川黄浪汩汩如泉潺潺XXX打旋如丝如缕师:读得很流畅!还有描述瀑布状态的——读生:(读ppt)千军万马扑面而来震耳欲聋深不可测轰然而下夺路而走乘隙而进折返迂回钻石觅缝师:描述瀑布精神的——生:(读ppt)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师:我们刚才研究到的是,用分类的方法研究知识。

这是一种研究方法,也是一种思维方式。

三、探究精致结构(理解一篇)师:现在我们开始欣赏《壶口瀑布》这篇美文,并欣赏它的“构思之美”。

大家的任务是,快速阅读全文,根据第一段观察全文的美妙精致结构。

“壶口在晋陕两省的边境上,我曾两次到过那里。

”生:探究师:好的,我们来交流看法。

部编版人教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7课 壶口瀑布 教学设计教案》最新精品获奖完美优秀实用观摩课教案

部编版人教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7课 壶口瀑布 教学设计教案》最新精品获奖完美优秀实用观摩课教案

前言:
该教学设计(教案)由多位一线国家特级教师根据最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结合教材实际精心编辑而成。

实用性强。

高质量的教学设计(教案)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和保障。

(最新精品教学设计)
17 壶口瀑布
1.反复朗读,能读出壶口瀑布雄伟、壮阔的气势。

2.抓住关键语段,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学习写景散文的赏析方法。

3.领会黄河精神的象征意义,理解黄河精神在职场和人生中的重要作用。

1.结合朗读,品味文章极具感染力的语言,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

2.理解壶口瀑布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联系。

一、新课导入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孕育了璀璨的华夏文明。

因此,黄河是中华民族名副其实的母亲河。

如果要去瞻仰这位母亲,你知道黄河的哪一处景观是不可不看的吗?今天我们通过梁衡的游记散文《壶口瀑布》一同领略“天下黄河一壶收”的奇特景观。

二、自读课文,落实字词
1.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查检并记忆生词的读音及解释。

2.课堂交流补充,当堂提问检测。

3.齐读课文,想象作者描绘的画面。

三、整体感知
1.如果为壶口瀑布选择一个词作为宣传语,你觉得哪一个词最为贴切?结合文中相关语句,说说你的理由。

2.文中作者写了两次看壶口瀑布的经历,为什么写两次的景观?对于表现
1。

17壶口瀑布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7课)

17壶口瀑布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7课)

17 壶口瀑布教学目标:1.准确牢记“骋、噤、迂、轧”的字音,掌握“震耳欲聋、怒不可遏、前呼后拥、挟而不服”的字形和词义。

2.准确判断《壶口瀑布》这篇课文的主要表达方式,用课文中的地点的变化以及每段中的标志性短语、句子和关联词来理清本课的行文思路。

3.初步感知课文第一段、第六段在文中的作用,从而整体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4.反复朗读,品味第二段文章优美的语言,掌握多角度写景的方法。

从而初步感受壶口瀑布雄伟、壮阔的气势。

教学重、难点:1.准确判断《壶口瀑布》这篇课文的主要表达方式,理清本课的行文思路。

2.品味第二、三、四段文章优美的语言,初步掌握多角度写景的方法。

感受壶口瀑布雄伟、壮阔的气势。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说起“瀑布”,不由得让我们想起了李白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那么壶口瀑布是否也如诗中所描绘的那样如一道白练从天而降呢?它有什么特点?同学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壶口瀑布》。

(板书标题、作者)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1)朗读课文,注意以下加点字的读音。

寒噤(jìn) 推搡(sǎng) 雾霭(ǎi) 出轧(zhá)汩汩(gǔ) 怒不可遏(è) 挟而不服(xié)(2)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

推搡:使劲推;推挤。

寒噤:寒战。

雾霭:雾气,形容雾气腾腾的样子。

出轧:(钢板)从轧钢机里出来。

汩汩:形容水流动的声音。

怒不可遏:愤怒得不能抑制,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这里形容水势不可阻挡的样子。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被震聋了。

前呼后拥:前面有人吆喝开路,后面有人簇拥护卫。

多形容旧时官吏出巡时的声势。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初识壶口:(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快速浏览课文,说说作者几次游览了壶口瀑布?分别是在什么季节?(概括并交流):略2.通读课文,快速提取每段的标志性的关键性短语和句子,理清行文思路,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每个部分作者所写的主要内容:(概括并交流):略(二)在访壶口:1.雨季的壶口瀑布在声、势、景物及作者感受等方面各有什么?(概括并交流):季节:雨季(铺垫和渲染)略写声:隐隐如雷、震耳欲聋(刚)势:“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景:水浸沟岸,雾罩乱石感:危险、气势磅礴,令人胆战心惊(撼人心魄的壮美)2.鉴赏评价:本文运用了大量富有表现力的动词来写黄河水,重点品读、赏析文章的第二、三、四自然段,从词语、修辞、表达方式、表达技巧等角度从文中找出代表性语段并品味其妙处。

《壶口瀑布》名师教案

《壶口瀑布》名师教案

《壶口瀑布》名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壶口瀑布》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技巧。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了解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特点及文化内涵。

2.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通过小组讨论、探究,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2)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敬畏之心,树立保护自然的意识。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壶口瀑布》的基本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正确运用生字词,提高阅读与写作能力。

(3)了解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特点及文化内涵。

2. 教学难点:(1)作者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描绘壶口瀑布的技巧。

(2)如何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敬畏之心,树立保护自然的意识。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壶口瀑布的壮观景象。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 欣赏法: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壶口瀑布》及相关资料,PPT课件。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找有关壶口瀑布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壶口瀑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

(2)邀请学生分享查阅的关于壶口瀑布的资料。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学习生字词,解释词语含义。

(3)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掌握作者的写作思路。

3. 品析课文(1)学生讨论:作者是如何描绘壶口瀑布的?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2)教师总结: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4. 欣赏与感悟(1)学生欣赏课文中的美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壶口瀑布》优质课 教学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壶口瀑布》优质课 教学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壶口瀑布》优质课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壶口瀑布》是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描绘了壶口瀑布壮丽的自然景观,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课文语言优美,描绘细腻,富有诗意,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培养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能力,激发热爱祖国的感情。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够独立阅读理解课文内容。

但学生在分析课文内容、品味语言、理解作者情感方面仍存在一定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结构;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欣赏自然美景,培养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培养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能力,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结构;学会生字词。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内容,品味语言,理解作者情感;欣赏自然美景,培养审美情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所描绘的壶口瀑布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欣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文语言,品味作者的表达技巧,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展示壶口瀑布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生字词卡片:准备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巩固。

3.课文朗读录音:准备课文朗读录音,便于学生跟读、模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壶口瀑布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欣赏,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好奇心。

第17课《壶口瀑布》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17课《壶口瀑布》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6.课后作业布置: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相关的阅读、写作和思考题,巩固所学知识。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豪。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分析课文内容,提高对文章主旨、情感、表达技巧的把握。
3.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激发对自然、生活的热爱。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壶口瀑布的壮丽景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运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描绘自然景观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写作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壶口瀑布》这篇课文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通过引导他们分析课文内容,我发现他们在理解瀑布景象的描绘上有着较高的领悟能力。然而,在修辞手法的运用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对此,我进行了以下反思:
首先,我觉得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是有效的。这个问题让同学们联系自己的实际经历,从而更容易投入到课文学习中。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采用这种贴近生活的导入方式。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壶口瀑布的基本概念。壶口瀑布是我国著名的自然景观,位于黄河中游的山西省与陕西省交界处。它以雄伟的气势、壮观的景象著称,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重要标志。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对壶口瀑布的具体描绘。这个案例展示了作者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文字,表达出对大自然壮丽景色的赞美。
-难点二:把握课文的主旨和情感。学生可能难以体会作者对大自然景色的深刻感悟,需要教师引导和启发。

第17课《壶口瀑布》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17课《壶口瀑布》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17、壶口瀑布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壶口瀑布的美。

2、学习作者抓住黄河壶口瀑布的特征写景寄情的方法。

3、品味语言,体会作者语言魅力。

4、领会黄河的伟大性格,体会对民族精神的歌颂。

教学重难点●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壶口瀑布的美。

2、学习作者抓住黄河壶口瀑布的特征写景寄情的方法。

●难点:品味语言,体会作者语言魅力。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交流法、点拨法、延伸拓展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文朗读视频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背景和游记。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一、导入新课:在七年级第二学期,我们曾经学过《黄河颂》,请同学们回忆,诗中为我们描绘了黄河怎样的个性和形象呢?(学生回答)黄河的个性与精神仅止于《黄河颂》所写的这几个方面吗?今天,我们就跟随著名散文家梁衡来领略这“天下黄河一壶收”的壶口瀑布的风采。

(教师饱含深情地导入,并板书课题。

)二、认识作家多媒体展示,学生介绍:梁衡(1946—),山西霍县人。

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长期在基层当记者。

他历任《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等职,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记者协会全委会常务理事。

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

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

其代表作品散文集《只求新去处》《人杰鬼雄》《名山大川感思录》《觅渡》等。

先后有《壶口瀑布》《跨越百年的美丽》《晋祠》《夏感》《青山不老》《追寻那遥远的美丽》《把栏杆拍遍》等60多篇次的文章入选大、中、小学教材。

三、资料链接多媒体展示,学生介绍:1、【壶口瀑布】位于陕西省宜川县境内,黄河像一条腾飞的巨龙,穿行在西北黄土高原的秦晋大峡谷中,当流经壶口时,宽约400米左右的河水突然收束一槽,形成特大马蹄状瀑布群。

主瀑布宽40米,落差30多米,瀑布涛声轰鸣,水雾升空,惊天动地,气吞山河,为黄河第一大瀑布,也是我国仅次于贵州黄果树瀑布的第二大瀑布。

壶口瀑布教学设计余映潮

壶口瀑布教学设计余映潮

编制人: 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 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 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 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 ____年____月____ 日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翼大家下载后,能够匡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幼儿教案、小学教案、中学教案、教学活动、评语、寄语、发言稿、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心得体味、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elementary school lesson plans, middle school lesson plans, teaching activities, comments, messages, speech drafts, work plans, work summary, experience,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want to know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这是壶口瀑布教学设计余映潮,是优秀的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初中语文+】第17课《壶口瀑布》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

【初中语文+】第17课《壶口瀑布》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

《壶口瀑布》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通过圈点勾画的阅读方法,梳理游踪,感受文章详略得当以及定点写景的技法。

2.通过设计朗读,品析文章遣词造句的特点,感受壶口瀑布的气势磅礴与丰富景致。

3.通过品悟水的特点与内涵,感受壶口瀑布象征的中华民族精神。

学习重点:品析文章遣词造句的特点,感受壶口瀑布的气势磅礴与丰富景致。

学习难点:品析文章遣词造句的特点,感受壶口瀑布的气势磅礴与丰富景致。

品悟水的特点与内涵,感受壶口瀑布象征的中华民族精神。

学习过程:导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旅游其实也是一种“阅读”,是认识世界的另一种方式。

今天我们就跟着老师一起走进梁衡先生笔下的“壶口瀑布”,开展一趟阅读之旅。

任务一:同学们以前旅行的时候,做过旅行攻略吗?老师这里有一份今年暑假去平潭岛玩之前,做的旅行攻略。

请你以此为模板,依据梁衡的壶口瀑布游记,制作一份去壶口瀑布的旅行攻略。

PPT显示:1.请同学们一边自由朗读课文,一边圈点勾画,然后完成攻略图制作。

2.学生呈现制作结果,呈现时注意阐明推荐理由。

教师适时点评教师提问:你在整理游览路线时,在文中划出了哪些句子呢?PPT呈现:壶口在晋陕两省的边境上,我曾两次到过那里。

第一次是雨季……车还在半山腰……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第二次看黄河,我专选了个枯水季节。

我们从从容容地下到沟底……我一直走到河心……我倚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

……归纳:这就是游记散文中的游踪“所至”,也构成了文章的框架骨骼。

“打卡”景点,就是游记散文中的“所见”。

景点众多,但观景立足点始终都在河心,这种写景的技法叫“定点换景”。

任务二:每个打卡景点都拍下了风景视频,请你为视频配上文中写景语段的朗诵画外音。

语段一: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

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

《壶口瀑布》教案

《壶口瀑布》教案

《壶口瀑布》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品味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体会作者情感,感受无坚不摧的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品味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情感,感受无坚不摧的民族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山西旅游宣传片《壶口瀑布》二、教学新课:自学指导一:快速默读3—4段,标画出描写水的句子,感受壶口瀑布的特点,并有感情的朗读给大家听。

小组合作:请同学们赏析3-4段所标识的句子并用红笔做好批注,组内交流后,推荐一名朗读最棒,赏析最好的同学进行全班展示。

自学指导二:作者一边记述所见景象,一边表达自己的感受。

试找出作者表达感受的文字,说说你的理解。

三、小结:黄河浩荡广阔,至柔至和,但她遇到壶口这一险阻,却毫不屈服。

她奋力抗争,形成了壮观的壶口瀑布。

壶口瀑布那雄壮、浑厚、博大的气势,给人一种鼓舞,一种力量,这是黄河的伟大性格,也象征着中华民族坚不可摧、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

四、拓展阅读:请你快速默读文章,找出描写黄河水的句子,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方法进行赏析,并做好批注。

黄河魂宗璞①壶口瀑布的大名,可谓如雷贯耳。

在我国发行的第四套人民币中,五十元面额的人民币上就有它那气势磅礴的形象。

但又常听人说,观景不如听景。

那意思很明白:一些景观名声在外,其实到那里一看,却常常令人失望。

那么,壶口瀑布在哪儿呢?②来到壶口,我一下子惊呆了:壶口瀑布那惊天动地的磅礴气势,仿佛把我给吞没了。

方才还萦绕脑际的那一切疑虑,顷刻间烟消云散。

③放眼北望,只见铺天盖地滚滚而来的,分明是千万条张牙舞爪的黄鳞巨龙。

它们翻滚着,缠绕着,拥挤着,厮咬着,昂首甩尾,一路挟雷裹电,咆哮而来。

倏而,腾空而起;猛然,俯冲而下。

如同百米冲刺一般,它们各不相让,非要在壶口“冲线”的一霎那,争个你低我高。

④来了!来了!呼啸着、拥挤着冲锋在前的惊涛,如千军万马,以排山倒海之势压向壶口。

就在前面的一排巨浪刚刚冲来的一瞬间,后面的一排早已接踵而至。

第17课《壶口瀑布》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17课《壶口瀑布》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壶口瀑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通过类文对比阅读,进一步了解游记的特点。

2.品析《壶口瀑布》独特的写景角度和意境之美,品味梁衡畅达凝练的语言特点。

3.理解梁衡恰切自然的所思所感,激发学生热爱黄河母亲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品析《壶口瀑布》独特的写景角度和意境之美,品味作者畅达凝练的语言特点。

2.理解梁衡由景入理恰切自然的所思所感,激发学生热爱黄河母亲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通过类文对比阅读,进一步了解游记的特点。

教学准备给学生补充关于对比阅读需要的资料和壶口瀑布的短视频,以及自读导学案。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好!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段关于壶口瀑布的短视频,同学们看后能否用《壶口瀑布》课文中的句子或者老师补充资料中的句子描绘一下你看到的壶口瀑布景观?(生纷纷举手有感情朗读)师:壶口瀑布惊天动地的天下奇观,不仅震撼着我们的心灵,更让从小就生长在黄河岸边的梁衡魂牵梦绕、心驰神往,下面就让我们跟着作家梁衡的生花妙笔一起进行一场关于壶口瀑布的精神之旅。

壶口瀑布的名字来源于《尚书.禹贡》:“盖河漩涡,如一壶然。

”它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天下奇观呢?请看老师的补充资料:壶口瀑布西临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壶口乡,东濒山西省临汾市吉县壶口镇,为两省共有旅游景区。

壶口瀑布是中国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

黄河奔流至此,两岸石壁峭立,河口陡然收束狭如壶口,故名壶口瀑布。

壶口瀑布上游黄河水面宽500米左右,在不到500米长距离内,水面在壶口被压缩到20-30米的宽度,河水流速陡增,势若万马奔腾。

同时,黄河水又从20多米高的陡崖上倾注而泻,飞速跌落至直径40多米的一个大石潭中,声如洪钟巨雷,形成罕见的奇观。

呈现出“千里黄河一壶收”的气概。

(二)类文对比阅读师:梁衡还写过一篇关于壶口瀑布的文章《壶口瀑布记》,和我们教材中的游记《壶口瀑布》风格迥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壶口瀑布教学设计余映潮
教学创意:
《壶口瀑布》是“部编版”教材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游记散文,它的教学设计应充分体现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了解游记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游踪、写景的角度和方法,并揣摩和品味语言,欣赏、积累精彩语句。

”作者在文中不仅精细地描摹了壶口瀑布汹涌澎湃之景与壮丽开阔之境,更由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的特质联想到人的经历,想到中华民族的艰难历程,由对黄河的歌颂升华到对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精神的歌颂。

因此,将体悟作者通过壶口瀑布表达的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坚强的赞美确立为本课的学习目标之一。

另外,本文的语言优美,意境雄浑,感情真挚,在教学设计中,应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感受到壶口瀑布的气势,以小组合作学习为方式,让学生在交流中品味语言,感受壶口瀑布的壮美与柔美,进一步去体验作者情感,理解文章主旨,所以将“多角度赏析文章的语言是如何营造出磅礴气势的”确立为本课的另一个教学目标。

总之,设计时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主,关注学生的读书体验,让教师的教学行为的有效性落到实处,强调学生自主探究文本,学生合作交流,并辅以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提高课堂效率,已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
1.多角度赏析文章的语言是如何营造出磅礴气势的;(重点)
2.体悟作者通过壶口瀑布表达对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精神的赞美之情。

(难点)
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

用多媒体播放壶口瀑布的视频,用直观的影像让学生初步感知壶口瀑布磅礴的气势;
2.朗读教学法。

在反复朗读中引导学生感受文章语言优美,意境雄浑的特点,深入品味壶口瀑布的壮美与柔美。

3.比较阅读法。

通过删、改、换等多种形式,理解文章语言大气磅礴的特点,并通过散文与诗歌的不同文体形式,来共同体悟作者对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精神的赞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说起“瀑布”,不由得让我们想起了李白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那么,壶口瀑布是否也如诗中所描绘的那样,如一道白练从天而降呢?它有什么特点?同学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当代作家梁衡的写景散文《壶口瀑布》,去感受那里别样的风景。

图片展示,资料助读,直观地展示壶口瀑布磅礴的气势。

二、初读,感受写景之奇
请同学们走进文本,自由朗读课文,并做好圈点勾画,找出以下问题的答案。

1.壶口瀑布与其他瀑布有什么不同?
明确: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观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

2.作者曾两次去过壶口,雨季和枯水季节的壶口瀑布分别有什么特点?
明确:雨季的壶口瀑布:危险,气势磅礴,令人胆战心惊;
枯水季节的壶口瀑布:雄伟壮阔,刚柔并济。

3.课文写水,为什么第五段又写“脚下的石”呢?
明确:写如钢似铁的石被水凿得窟窟窍窍,目的是为了写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到一定程度时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从而表现黄河之水无穷的力量。

自由读课文第二至五段,再次感受作者笔下壶口瀑布的奇特、壮丽。

二、细读,欣赏表达之美
刚才,我们跟随作家梁衡细腻的笔触,感受到了壶口瀑布雨季和枯水季节不同的美,下面我们将从写作手法和语言特点等方面继续感受壶口瀑布的气势和精神,让我们一起将目光投向描写枯水季节时的壶口瀑布,请大家看这个句子:
“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下面我们看看这几组句子,比较一下,看看梁衡为何要这样描写
河水。

第一组:换动词。

改句:“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点拨:“挤、撞、推、搡、呼、拥”罗列,准确地表现出水的种种动态,将“撞”的情态写得非常细致生动。

第二组:删叠词。

改句:“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搡着,前呼后拥,撞向石壁,黄浪霎时碎成白雪。

” 点拨:叠词的运用,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

三、诵读,感悟哲理之深
1.同学们,一篇游记散文,“所感”是它的灵魂,也是游记的生命力所在。

最后,我们来背诵文章最后一段,欣赏其深刻的哲理美。

学生先自由背,再全班齐背。

2.作为最后一段,它有点题的美妙作用。

这一段,作者想表达什么?明确:这里写出了黄河博大宽厚、顽强不屈两个最重要的特征。

写出了一个人、一个民族危难的时候应该表现出的精神。

3.诚如同学们所言,黄河水正是在和山石的搏斗中,汇聚了各种各样的情感,也正是她与山石的搏斗中,铸就了伟大的性格,她博大宽厚但绝不软弱,我们齐读第六段第一句,黄河博大宽厚,柔中带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其实,赞颂黄河的作品有很多,我们来齐读《黄河颂》中的片段,感受黄河的磅礴气势和她的伟大坚强。

全班配乐齐读:
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四、教师总结
如果黄河是中华民族一部读不完的史诗,壶口就是这部长诗的惊叹号!如果说黄河是我们民族之魂,壶口就是黄河之魂!
课后反思:这篇课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特点,欣赏精妙的语句是学习的重点,所以在初读,感受景物特点的基础上,反复品味语言文字的细腻与独特,将眼前之景用文字再现,使读者也能身临其境,然后体会情感,感悟黄河之美所寄予的内在的中华民族的精神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尽管辅助了多媒体手段,但学生对黄河磅礴的气势仍然感受不深,对作者语言文字之美的体悟也相对肤浅,所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这才是语文真正的内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