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位岭南乡村读书带头人诞生组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0位“岭南乡村读书带头人”诞生(组图)

2011-12-28 09:21:00 来源: 南方日报(广州)

有0人参与 手机看新闻

转发到微博

(0)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顾作义等与“岭南乡村读书带头人”获得者代表合影。刘力勤 摄

全省“岭南乡村读书带头人”代表参加座谈会。刘力勤 摄

昨日,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新闻出版局、广东省农业厅、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主办,南方日报和南方农村报承办的“寻找岭南乡村读书带头人”的活动迎来收官,10位来自全省各地的读书带头人代表受到表彰。

本次活动5月启动,通过广东农民自费订阅、有30多万份发行量的《南方农村报》发布招募令,共收到213份申报材料,包括退休干部、乡村医生、中小学老师、乡镇基层工作人员、大学生、村干部、乡贤等。经过遴选,,他们每人将获得1000元购书经费。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顾作义在致辞中指出,农民读书相对来说难度比较大,但是相对来说又非常迫切。“我们现在农村穷,根子就是在于愚昧,要挖掉这个穷根,如果他自己没有致富的技能和本事,给多少钱也没有用。所以,提高文化素养和他们的致富本领,才是根本的。寻找岭南乡村读书带头人的重要性也在这里。”在随后的研讨中,这些从泥土里成长出的广东文化军,他们的言语中没有高屋建瓴的理论,没有夸夸其谈的计划,只有脚踏实地的想法。他们的理想、实践和思考,才是建设新农村文化的力量。理想者??“我不知道能改变多少,但一定会坚持下去”

梅州市兴宁罗浮镇浮中村司城小学老师钟春婵和梅州市平远县大拓镇岭下村村委书记姚雪军有着一个共同的身份:大学生。与那些自学成才的带头人相比,丰富的知识积累让他们对改变农村面貌抱着一份天然的责任。他们是理想者,希望通过一己之力让这个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有一些变化,不管这个改变有多么微不足道。

“一个学期过去了,有个班10多个孩子辍学去城里打工。”这是钟春婵开展家庭教育的开始。她最初的想法很简单:一个孩子都不能少。于是,她努力地跟那些孩子和家长沟通,说的只有一个观点: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我给每个家长开了书单,成立了一个阅读小组,定期一起讨论看看哪些书适合给孩子看。”钟春婵说,大多数家长最初都是被她每天不停地劝说弄烦了,才答应加入阅读小组,不过,在看了她推荐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后,一位家长激动地对她说:“只要他们愿意念书,我就一直会供他念下去。”

钟春婵说,自己在孩子们眼中“莫名其妙”就成了反面教材。有学生问她:“你读了大学回来还不是在家里教书,有什么用呢。”随着最初的激情慢慢褪去,钟春婵开始不断地怀疑自己,她说自己能做的事情越来越少,也不知道到底能改变些什么。“但我作为个教师,我已经选择了这个行业,我就会一直做下去。至少做到我能做的那一天为止。”在发言结束时,钟春婵这样说。“当年是别人资助我上学的,如今我不能让学生辍学”

“我们现有的资金只有8400元,只够资助4个人,那么还有11个人呢?他们连每天6块钱的伙食费都交不起。”小学校长邝竟成说到孩子们的情况时,一度哽咽说不下去,成为研讨会上最感性的瞬间。大学毕业的他没有选择留在城市里工作,而是回到了自己出生的大山里当了一所希望小学的校长,一呆就是10年。村里都是留守儿童,邝竟成联系到广州的学生NGO组织,成立了“唤醒爱”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基金,资助孩子们完成学业。“我以前就是受人资助才能完成学业,如今我也要尽我所能不让孩子们辍学。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邝竟成说,他希望通过广州的媒体宣传一下,让11个孩子在春节后都能顺利地到镇上上学。

邝竟成所做的事情很琐碎,但没有几个人能像他一样,坚持每个周末背着一百多本书走两个多小时的山路,到村里送书,也没有几个人能像他一样,为筹措学生的学费四处奔走。

而翁源的一个普通农民杨通全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实践者。当这个满头白发的老头声如洪钟地致辞时,所有人都想不到他已经年逾古稀。杨通全是“书虫”,他说自己的读书格言是“宁可一日食无肉,不可一日居无书”,从初中毕业回家就一直买书。这位老人用了10年的时间走遍翁源各地收集民间故事,撰写属于自己的翁源县志,纠正了《翁源县志》、《韶关市志》数十处错误,填补了两书的许多空白,“文化翁源”项目还拿出10万元专项资金自助他出版《翁源古今风物图录》。

思考者??让书画家的读书小组给外来工写春联

有人说,这些乡村读书带头人似乎都是埋头做事的。的确,他们并不像知识精英一般站在全局的角度改变新农村文化,但他们却在日常的工作中一点一滴渗透读书的观念,让农民与书更近一些,74岁的退休干部“麦叔”麦绍源就是其中之一。他不仅把自家的书房变成了公共的“东方红书院”,供乡亲们读书,并且意识到,发展农民读书单靠自己一个人和一个书院的力量还远远不够,于是他分析了读者群体后组建了4个核心阅读。这四个核心阅读小组分为一个成人阅读组,由村现任与原来的村两委干部5人组成;一个妇女阅读组,由教育子女有方的5位妇女组成一个科技阅读组,由5名村庄技术能人组成;一个学生阅读组,由10个在读学生组成。“我还打算把书院的规模搞大一点,办书法,美术班,增加丰富内容。”麦叔说。

在广州南石头街图书馆员郭慧看来,凡事应该从小事做起。除了我们农家书屋固定的图书活动之外,郭慧还组织读书小组外出活动,比如组织喜欢书法的小孩子们在寒暑假知识问答比赛、读书心得交流,还有开放电子阅览室给他们免费上网,组织书法家和画家们参加活动。“每年春节前期,我们就会组织那些少儿书法爱好者到乡村,下乡,然后到社区,还有跟企业、学校等地为社区居民乡村的村民,还有外来务工人员写春联。”南方日报记者吴敏专家观点让阅读成为乡村社会的网络每个村可能有很多热心阅读的人,我们可以寻找一种途径让他们在农家书屋开展活动。阅读可以带回家进行个体式的阅读,但是阅读完了可以回来进行交流,通过这种分享式阅读的方式,可以发挥纽带作用,让农民形成社会网络。如果一个乡村没有社会网络的话,会缺乏生命力。如果没有网络,如果这个乡村只是很个体、很原子化的人际格局的话,那这个乡村社会是很难有生机的。现在重建乡村社会其实最重要的就是寻找一个合适的切入点,让他们重新结合。这是我对我们岭南乡村读书,或者说农家书屋的一个小小的期待。

华南农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副主任张丰清:推行读书观念氛围是重点

读书的意义确实非常大,虽然现在媒体很发达,电视生动、能够打动人,让人有冲动,但是电视对人的启发远远抵不上读书。农村读书的意义就更大了,了解中国历史的人就知道,中国以前的农村几乎没有政权治理、也没有村党支部书记,是靠读书人,这类人有点像新型领袖的作用。改革开放口袋鼓起来了,但这个方面却有点倒退了。现在我们强调一种回归,这个很好。当然,不仅仅是回归,更应该是一种提升。以前读书是一种奢侈的事,现在每个人都有读书的机会,各种途径都有,但对于农民而言,推行读书观念还是有不少难度的。氛围是重点,当我们的图书室让人家不去赌博而是读书的时候,这个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华南农业大学新农村法制服务研究中心副主任唐元平:应当组建一批农民读书的资源服务队, 我也是爱读书的人,在这里谈一点如何读书的问题。读书是一个见效慢的事情,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努力,需要每一个社区、每一个乡村包括一代甚至几代人的努力,去形成一种氛围。没有一代人的努力,读书的氛围是不可能形成的。按照我的理解,可以把选择读书带头人这件事至少是按照30年的标准来做。第二,可以专门组建一批农民读书的资源服务队,由当地的志愿者包括暑假回乡的大学生、度假的文化人,给当地的老百姓做一些讲座、交流和沟通,这点非常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