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 控制与控制过程
周三多管理学第三版第十四章_控制与控制过程
13
厂房设备 工艺装备
铸造 发动机
人力
原材料 能 源
锻造
协作件
机加
底盘
汽车
销售
资金
计划文件
技术文件
热处理 车身
产品开发
市场研究
油漆
汽车制造厂耦合系统示意图
14
14.1.3
控制类型
控制类型 现场控制 反馈控制 前馈控制
分类原则 按纠正措施的 作用环节分
按控制对象全面性分
按主管人员改进他们将来 工作方式不同分 按控制来源分 按业务范围分
组织的活动(符合组织计划和预期结果的 要求)
29
2.选择控制重点 (1)获利能力 (2)市场地位 (3)生产率 (4)产品领导地位 (5)人员发展 (6)员工态度 (7)公共责任 (8)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的平衡
30
3.制定标准的方法 (1) 统计性标准 (2)根据评估建立定性标准 (3)工程标准(预测标准) 机器的产出标准,工人的操作标准, 劳动时间定额
有效控制
一、适时控制 二、适度控制 三、客观控制 四、弹性控制
33
有效控制原则
1、控制应该同计划与组织相适应 控制应能反映不同计划类型、不同组织结构的类型和特征 2、应突出重点,强调例外 例外不能仅仅依据偏差数值的大小来确定,而要考虑客观实际; 例外原则必须与控制关键问题相结合,并注意关键问题上的例外。 3、应具灵活性、及时性和经济性 控制工作本身是变化的,其依据的标准、衡量方法都可能变化; 信息的收集和传递必须及时; 控制工作应适度,以提高经济性。 4、控制过程应避免出现目标扭曲问题 注意低层级控制标准的从属性和服务性地位; 5、控制工作应注重培养组织成员的自我控制能力 员工进行自我控制是提高有效性的根本途径; 员工工作目标必须服从于组织整体目标。
管理学第五单元第十一章 控制理论
二、同期控制(同步或现场控制)
工作进行中所实施的控制(如管理者亲临现场)。 主要有监督和指导两项职能:
①监督:按预定标准检查工作; ②指导:针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根据自己经验指导下属 改进工作,或与下属共同商讨矫正偏差的措施。
有助于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及自我控制能力; ①受管理者时间、精力、业务水平的制约; ②现场控制的应用范围较窄; ③容易在控制者和被控制者之间形成对立情绪。
第十一章 控制与控制过程
1
目录
一、管理控制概述 二、管理控制的基本模式 三、管理控制的过程
2
第一节 控制概述
一、控制的内涵 内涵:通过监测组织各方面的活动,保证组织 计划和 实际运行状况动态适应的管理职能。 即:通过对组织内部的管理活动和管理效 果进行衡量和校正,以确保组织的目标以及为 此而制定的计划得以实现。
制定出目标到目标实现前,总是需要相当一段时 间。在这段时间,组织内部的条件和外部环境可 能会发生一些变化。
8
2)适应环境的变化:
七、管理控制的特点(了解)
1)目的性 2)准确性、及时性 3)整体性: 包括两层意思: 一是从控制的主体看,完成计划和实现目标 是组织全体成员的职责, 二是从控制的对象看,管理控制覆盖组织活 动的各个方面
①有助于发挥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②可以减轻管理人员负担,减少企业控制费用的支出; ③有助于提高控制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但鼓励和引导员工进行自我控制,并不意味对员工 可以放任自流。 员工的工作目标必须服从于组织的整体目标,并有 助于组织整体目标的实现。
32
4
三、计划与控制的关系 1、计划和控制密不可分,计划越是明确、 全面和完整,控制的效果越好; 2、控制工作越是科学、有效,计划越容易 得到实施。
《管理学》习题与答案——第19章 控制与控制过程
第十九章控制与控制过程一、教学要点1、控制的必要性。
2、控制的基本原理。
3、种种类型控制的概念。
4、预先控制、现场控制和成果控制的内涵,及其各自的优缺点。
5、有效控制有的基本特征。
6、控制过程的基本内容。
7、如何选择控制的重点?8、制定控制标准的方法。
9、纠偏措施应满足的要求。
10、关键名词:控制、程序控制、跟踪控制、自适应控制、最佳控制、预先控制、现场控制、成果控制、适时控制、适度控制、客观控制、弹性控制、统计性标准、工程标准、评估性标准、二、习题(一)填充题1、控制是为了保证_________与_________适应的管理职能。
2、控制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3、预先控制的内容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两个方面。
4、成果控制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总结过去的经验和教训,为_________提供借鉴。
5、成果控制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等内容。
6、企业应根据_________和_________来确定控制的范围和频度,建立有效的控制系统。
7、适度控制是指控制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要恰到好处。
8、控制的过程都包括三个基本环节的工作: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9、一般来说,企业可以使用的建立标准的方法有三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工程标准也是一种用统计方法制定的控制标准,不过它不是对历史性统计资料的分析,而是通过对_________ 。
11、在采取任何纠正措施以前,必须首先对_________。
12、一般地说,弹性控制要求企业制定_________和_________。
(二)选择题1、1、有效的控制要求_________A. 选择关键的经营环节B. 确定恰当的控制频度C. 收集及时的信息D. 合理运用预算或非预算的控制手段2、根据确定控制标准Z值的方法,控制过程可以分为_________。
管理学--控制
第十八章 控制系统与控制过程
第一节 控制概述
一、控制的含义
控制是以正确的标准衡量计划的执行过程,一旦产生 偏差,及时纠正偏差,使组织回到既定的运行方向,保证
组织计划目标的实现。
二、控制的重要性 控制工作的目的是保证组织活动能够有序和 高效地进行,组织如果缺少有效的控制,就可能 偏离组织的既定计划与目标,严重者可能产生组 织混乱。
(一)组织的目标和计划都是在对未来一定时期进行预测的基础上制
定的,但是组织面临的环境却是不断变化的,为了使计划、目标能够
适应变化的环境,管理者就必须通过控制活动来适时的对计划、目标
进行修正和调整,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控制。
(二)当组织达到一定规模时,通常会通过授权来提高管理效率,并 利用绩效考评以及相关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来保证员工恪尽职守。离 开了控制,分权将无法得到有效的执行,可能导致组织权力“分而不 合”。组织分权程度越高,控制的必要性就越强。
(二)直接控制
直接控制是相对于间接控制的。直接控制有利于更好的 培养主管人员,使他们能熟练地应用管理的概念、技术和原理
,以系统的观点来展开和改善他们的管理工作,防止因管理不
善而造成不良的后果的控制活动。
四、任务控制和战略控制
(一)任务控制
任务控制也可以称为运营控制、作业控制,是基层管理者 对生产作业和其他具体的业务活动来进行的控制活动。任务控制 通常以时间控制为主,其依据的信息通常来自组织内部。
(三)制定控制标准
把计划过程中形成的可考核目标直接作为控制的标准。控
制标准可分为定量标准和定性标准两大类。定量标准便于度量和 比较,是控制标准的主要表现形式。定量标准可以分为实物标准 、价值标准、时间标准等。 制定控制标准的常用方法有以下三种:统计计算法、经验 估计法、工程方法。
管理学 第十七章 控制与控制过程
第二节 控制的要求
控制费用收益的变化:
E
成 本 与 收 益
控制成本 控制收益
净收益最大
x2
A
x1
B C
控制程度
从理论上来讲,控制程度在与x1和x2相对 应的B、C两点之间为适度控制;低于B点,为 控制不足;高于C点,为控制过剩
管理学
第二节 控制的要求
三、客观控制
控制工作应该针对企业的实际状况,采 取必要的纠偏措施,或促进企业活动沿着原 先的轨道继续前进。因此,有效的控制必须 是客观的,符合企业实际的。 客观的控制源于对企业经营活动状况及 其变化的客观了解和评价
第三节 控制过程
二、衡量工作成效
1、通过衡量成绩,检验标准的客观性和 有效性
衡量工作成效是以预定的标准为依据的,但利用预先 制定的标准去检查各部门在各个阶段的工作,这本身 也是对标准的客观性和有效性进行检验的过程。 检验标准的客观性和有效性,是要分析通过对标准执 行情况的测量能否取得符合控制需要的信息。 由于企业中许多类型的活动难以用精确的手段和方法 加以衡量,建立标准也就相对困难,因此,企业可能 会选择一些易于衡量、但并不反映控制对象特征的标 准。 管理学
管理学
第三节 控制过程 确立 标准 控 衡量 绩效 制 纠正 偏差
实现组织目标
管理学
第三节 控制过程
一、确立标准
制定标准是进行控制的基础 1、确定控制对象 经营活动的成果是需要控制的重点对象 需要分析影响企业经营成果的各种因素, 并把它们列为需要控制的对象。 影响企业在一定时期经营成果的主要因 素如下: 管理学
第一节 控制原理
(4)最佳控制
管理学
第一节 控制原理
二、控制的类型
管理学重点知识归纳--第十五章 控制与控制过程
第十五章控制与控制过程1.对控制的理解(填★)控制的概念:指保证实际工作及其结果与计划和目标一致而采取的一切活动。
控制的目的是为了使实施的过程与计划相一致。
控制的手段是“监督”和“纠偏”。
2.控制与计划的异同(选、填★★)(1)计划为控制提供标准,是控制的前提;(2)计划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控制;(3)控制也包含了对计划执行过程中的修订或修改,是提高计划科学性、合理性手段。
3.控制的作用(了解)(1)提高组织工作成果的质量;(2)正视组织环境因素的变化;(3)加快组织产品和服务的更新;(4)提升产品和服务的价值;(5)推动授权和团队工作。
4.控制的必要性(选、简答★★★)(适当谈下自己的理解)(1)环境的变化;(2) 管理权力的分散;(3) 工作能力的差异。
5.对管理突破的理解(选、填★)管理突破是实现控制工作的第二目的,是指通过解决组织的急慢性问题,增强组织素质的有组织的活动过程。
解决急性问题是为了维持现状;解决慢性问题是为了打破现状;各级组织中人们往往只注意解决急性问题而忽视解决慢性问题。
管理突破第一目的是打破现状;控制第一目的是维持现状。
管理突破的步骤:论证必要性;组织落实;进行诊断;治疗过程;克服阻力;在新的水平上控制。
6.控制的基本原理(了解)(1)任何系统都是由因果关系联结在一起的元素的集合,元素之间的这种关系叫耦合。
控制论就是研究耦合运行系统的控制和调节的。
(2)为了控制耦合系统的运行,必须确定系统的控制标准Z。
控制标准Z的值是不断变化的某个参数S的函数,即Z=f(S)。
(3)可以通过对系统的调节来纠正系统输出与标准值Z之间的偏差,从而实现对系统的控制。
7.控制的类型(选、填★★★★★)根据确定控制标准Z值的方法,分为程序控制、跟踪控制、自适应控制、最佳控制;根据控制的侧重点不同,分为前馈控制、同期控制、反馈控制:根据主体的不同,分为正式控制和非正式组织控制、自我控制:根据控制的手段不同,分为直接控制、间接控制。
管理学-习题-第14章
7.危机发生后,组织能否进行有效管理,使其转危为安,甚至捕捉其中的机会,促进组织发展,成为考验组织的危机管理能力的重要内容。危机反应包括建立危机小组、启动应急预案或制定新的方案、隔离危机和获取更多信息。
8.危机恢复是指当危机事件得到有效控制或平息后,组织需要迅速挽回危机所造成的损失,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来完善组织管理,尽快恢复到正常的工作状态与工作秩序。
(2)由于组织存在差异,其对风险识别的侧重点也会不同。而不同的识别方法之间,其侧重点等方面并不相同。因此在风险识别过程中,应根据识别对象的因素的不同,选择合适的识别方法,以使识别工作更具精准性。每个风险识别方法的应用领域和侧重点各不相同;选三种简要说明即可,如现场调查法、审核表调查法、组织结构图示法、流程图法、财务报表分析法。
材料2:也许你曾见过对于美国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校园枪击案一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校园枪击案的新闻报道,但大部分的媒体会忽略其在危机应对中的另一个优点。当其他大学在校园惨案发生后还将关注的重点聚焦于悲剧本身的时候,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已然成立了一个独立小组,案件发生次日小组立即开始了行动,在校园内的卡塞尔体育馆(Cassel Coliseum)举办纪念罹难者的追悼会。这场追悼会汇聚了众人的哀思,美国总统布什、州长蒂姆•凯恩、各地牧师、学生代表以及唱诗班都参与其中,这一做法所产生的抚慰效果大大出人意料。此独立小组工作较多,他们不仅要准备追悼会的讲稿和关注现场的安全措施,还需要安排心理咨询师帮助受害者及其家属应对事件后难以磨灭的精神创伤;同时,他们也协助家属从世界各地奔赴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处理灾后事项,协调电视新闻网进行报道等,以期让受害者得到最大的尊重。
(五)论述题
1.在人们的生活与社会经济活动中,经常需要应对各种类型的风险。它始终伴随和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并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研究。但对于什么是风险,学术界的观点并不一致。
管理学第十章控制宇控制过程——
管理学第十章 控制和控制过程
三、控制的过程
1、控制三部曲
制定控制标准 检查实际工作 采取纠正措施
国际教育学院
管理学第十章 控制和控制过程
2、控制过程 、
1)确定控制标准 ) 2)衡量实际业绩(成效) )衡量实际业绩(成效) 3)进行差异分析 ) 4)采取纠偏措施 )
国际教育学院
管理学第十章 控制和控制过程
国际教育学院
管理学第十章 控制和控制过程
2)同期控制
亦称同步、实时、事中、现场或过程控制, 亦称同步、实时、事中、现场或过程控制,是指企业组织 活动开始以后而进行的指导和监督。 生产进度控制、 活动开始以后而进行的指导和监督。 (生产进度控制、学生 的家庭作业、临床) 的家庭作业、临床) a.监督是按照预定的标准检查正在进行的工作, a.监督是按照预定的标准检查正在进行的工作,以保证目标的 监督是按照预定的标准检查正在进行的工作 实现;指导是管理者针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实现;指导是管理者针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根据自己的经验 指导下属改进工作,或与下属共同商讨纠偏措施, 指导下属改进工作,或与下属共同商讨纠偏措施,以便使工作 人员能正确地完成所规定的任务。 人员能正确地完成所规定的任务。 b.同期控制的作用: b.同期控制的作用: 同期控制的作用 ①可以指导下属以正确的方法进行工作; 可以指导下属以正确的方法进行工作; 可以保证计划的执行和计划目标的实现。 ②可以保证计划的执行和计划目标的实现。
国际教育学院
管理学第十章 控制和控制过程
适时控制
发生偏差及时纠正
特 征 值
UCL CL LCL 0
时间
管理学第十章 控制和控制过程
国际教育学院
适时控制
管理学周三多第七章控制
•(2)衡量成效
•
衡量成效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通过衡量成效,检验标准的客观性和有效性;
• ●确定适宜的衡量频度;
• ●建立信息管理系统。
•(3)纠正偏差
• 即在发现偏差后,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制定 并实施必要的纠正措施。纠正偏差时应注意的几个问
题:
• ●找出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
管理学周三多第七章控制
•事前控制、现场控制、事后控制的关 系:
•现场控制
•管理的投 入
•事前控制
•信息流 向 •纠正措 施
•管理的过 程
•管理的产出 •事后控制
管理学周三多第七章控制
•2. 集中控制与分散控制 • 集中控制对组织的重大项目与事务成立专门的控 制机构,进行重点控制。 • 分散控制对日常的一般性、常规性事务则由各部 门、各岗位及全体员工自行控制。
管理学周三多第七章控制
• 3、客观控制 • 控制过程中必须要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 必须要客观的了解和评价被控制对象的活动状况及 其变化,必须深入实地调查研究。 • 4、弹性控制 • 在控制中应建立信息反馈控制系统,通过该系 统使被控制对象能够实现自我控制,灵敏适应环境。
管理学周三多第七章控制
第三节
(3)管理审计 利用公开记录的信息,从反映组织 管理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的若干方面将组织与同行其它 组织或其它行业的著名组织进行比较,以判断组织经 营与响因素主要有: • 经济功能;组织结构;收入合理性;研究与开发; • 财务政策;生产效率;销售能力; • 对管理当局的评价。
管理学周三多第七章控制
•四、控制的程序
• 1. 控制的基本前提 (1)系统未来状态有几种可能性; (2)系统可以改变其输入参数而影响其运行。
《管理学》第十四章控制与控制过程
《管理学》第十四章控制与控制过程第十四章控制与控制过程1.何谓控制 ?为什么要进行管理控制?答:控制是管理工作的最重要职能之一。
它是企业计划与实际作业动态相适应的管理职能。
控制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确立标准、衡量绩效和纠正偏差。
一个有效的控制系统可以保证各项活动朝着组织目标的方向前进,而且,控制系统越完善,组织目标就越易实现。
控制的必要性在于:(1)环境的变化完全静态环境是不存在的。
企业外部的一切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
这些变化必然要求企业对原先制定的计划,从而对企业经营的内容作相应的调整。
(2)管理权力的分散只要企业经营达到一定规模,企业主管就不可能直接地、面对面地组织和指挥全体员工的劳动。
时间与精力的限制要求他委托一些助手代理部分管理事务。
由于同样的原因,这些助手也会再委托其他人帮助自己工作。
这便是企业管理层次形成的原因。
为了使助手们有效地完成受托的部分管理事务,高一级的主管必然要授予他们相应的权限。
因此,任何企业的管理权限都制度化或非制度化地分散在各个管理部门和层次。
企业分权程度越高,控制就越有必要。
每个层次的主管都必须定期或非定期地检查直接下属的工作,以保证授予他们的权力得到正确的利用,利用这些权力组织的业务活动符合计划与企业目的的要求。
(3)工作能力的差异即使企业制定了全面完善的计划,经营环境在一定时期内也相对稳定,对经营活动的控制也仍然是必要的。
这是由不同组织成员的认识能力和工作能力的差异所造成的。
完善计划的实现要求每个部门的工作严格按计划的要求来协调地进行。
然而,由于组织成员是在不同的时空进行工作的,他们的认识能力不同,对计划要求的理解可能发生差异,即使每个员工都能完全正确地理解计划的要求,但由于工作能力的差异,他们的实际工作结果也可能在质和量上与计划要求不符。
某个环节可能产生的这种偏离计划的现象,会对整个企业活动的进行造成冲击。
因此,加强对这些成员的工作控制是非常必要的。
2.控制有哪些类型?不同类型的控制有何特点 ?答: (1)根据确定控制标准z值的方法,将控制过程分为:①程序控制。
管理学第十四章
准,这种测量又称为时间研究和动作研究。通过
动作、时间研究来制定生产定额,为基层管理人
员更均衡地安排工作、更合理地评估工人的绩效,
以及评估所需的人工和费用等,建立客观的标准, 提供有益的帮助。
四分位数
• 四分位数:将所有数值按大小顺序排列并分成四 等份,处于三个分割点位置的得分就是四分位数。 最小的四分位数称为下四分位数,所有数值中, 有四分之一小于下四分位数,四分之三大于下四 分位数。中点位置的四分位数就是中位数。最大 的四分位数称为上四分位数,所有数值中,有四 分之三小于上四分位数,四分之一大于上四分位 数。 • 也有叫第25百分位数、第75百分位数的。
控制标准
• 控制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去衡量工作绩效。 因此,要进行控制,首先要制定衡量各种 工作的标准。这里所说的标准,是指评定 成效的尺度,它是从整个计划方案中选出 的对工作成效进行评价的关键指标。一个 较好的控制标准体系通常包括数量标准、 质量标准、综合标准和时间标准。这些标 准有些是可以量化的,如资产负债串、工 时定额和利润率等;有些则是定性的,如 企业的规章制度等。常用的拟订标准的方 法有三种:
第五篇 控制
第14章 控制与控制过程
本章主要内容
控制活动
控制过程
有效控制
控制的重要性
计划 组织结构 员工积极性
计划 目标
控制(Control)
• 控制是管理者为了保证实际工作与计划的 要求相一致,按照既定的标准,对组织的 各项工作进行检查、监督和调节的管理活 动。
[问题的提出] 木桶原理
一个由许多块长短不同的木板箍成的 木桶,决定其容量大小的并非其中最长的 那块木板,而是其中最短的那块木板。同 样,在一个企业的营销过程中,必然存在 着许多相关的环节,只有找出制约企业经 济效益提高的某一关键环节,把这个矛盾 解决了,其他矛盾就可以迎刃而解。
《管理学》控制与控制过程知识点以及考点详解含试题及答案
第十七章控制与控制过程名词解释1.控制★★★:控制是为了保证企业计划与实际作业动态适应的管理职能。
控制是管理过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企业各级管理人员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在企业实际经营中,由于环境的变化、管理权力的分散、工作能力的差异等客观因素,人们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总是会或多或少地出现与计划不一致的现象,那么为了保证企业实际作业动态与计划相一致,就必须要依赖控制职能及时发现偏差,找出偏差原因然后就正偏差,或者及时调整计划,以便经营活动有序进行。
2.程序控制★★★:程序控制的特点是,控制标准Z值是时间t的函数。
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大量的管理工作都属于程序控制的性质,如计划编制程序、信息传递程序等都必须严格按照事前规定的时间进行活动,以保证整个系统行动的统一。
3.跟踪控制★★★:跟踪控制的特点是,控制标准Z值是控制对象所跟踪的先行量的函数。
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税金的缴纳,利润、工资、奖金的分配,资金、材料的供应等都属于跟踪控制性质。
4.自适应控制★★★:自适应控制的特点是没有明确的先行量,控制标准值Z是过去时刻已达状态的函数。
也就是说,Z值是通过学习过去的经验而建立起来的。
在企业生产经营中,情况是千变万化的,企业最高领导人对企业的发展方向很难进行程序控制或跟踪控制,而必须进行自适应控制。
他们往往要根据过去时刻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已经达到的状态,凭自己的分析、判断、经验、预感作出重大的经营决策,是企业适应外部环境发生的变化。
5.最佳控制★★★:控制标准Z值由某一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构成。
在企业生产经营中,普遍应用了最佳控制原理进行决策和管理。
例如用最小费用来控制生产批量,用最低成本来控制生产规模,用最大利润率控制投资,用最短路径控制运输路线等。
6.预先控制:预先控制是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开始之前进行的控制。
控制的内容包括检查资源的筹备情况和预测其利用效果两个方面。
为了保证经营过程的顺利进行,管理人员必须在经营开始以前就检查企业各项资源在质和量上都符合经营要求。
管理学-控制与控制过程PPT课件
一、控制的含义
控制就是检查实际工作是否按既定的计划、 标准和方法进行,从而发现偏差、分析原因、 进行修正,以保证组织目标实现的过程。
控制与计划密切相关,计划是控制的前提, 控制是实现计划的重要手段,控制的实质是使 实际与计划保持一致。
1
二、控制的必要性
1.外部环境的迅速变化“计划赶不上变化” 2. 内部环境的复杂性 3.管理者指挥的失误 4.工作过程失误 5.授权的影响
13
三、纠正偏差
1.找出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 2.明确纠偏对象 3.采取矫正措施:纠偏;调适。 4.落实奖罚制度 5.注意问题: 考虑对原有计划实施的影响 消除组织成员对矫正措施的疑惑
14
第三节 有效控制
1.客观控制; 2.适时控制; 3.适度控制; 4.弹性控制。
15
10
一、确定标准
(一)确定控制对象
(二)选择控制的重点 (三)制定标准的方法
11
二、衡量绩效
1.差异分析形式 与标准比 与同行比 与历史比 2.差异分析方法 图式、表式、图文并茂
12
3.分析内容 分析偏差的严重程度 偏差可能产生的影响 造成偏差的原因:
计划本身不合理; 执行过程发生了偏差; 计划与现实环境不一致。
能了解现成的第一手资料,能快速解决问题 范围较窄,主要在作业层 效率受管理者个人能力、经验的影响 工作者容易产生心理压力 (3)反馈控制
对已经产生的结果分析、比较、测量和评价, 采取措施,矫正以后活动,避免再出现问题。
7
四、控制系统特征
施控者、受控者、施控作用过程和反馈作用过程 等构成 ;
(1)前馈控制 是对输入要素的控制。
现场控制
输入
执行过程
管理学原理:控制与控制过程
二、控制的必要性
环境的变化 管理权力的分散 工作能力的差异
3
三、控制的目的
①限制偏差的累积; ②适应环境的变化。
4
四、控制的类型
按确定控制标准方法: 程序控制 跟踪控制 自适应控制 最佳控制 按时机、对象和目标: 预先控制 现场控制 成果控制
5
控制类型比较分析
12
控制与控制过程
第一节 控制原理 第二节 控制的要求 第三节 控制过程
1
第一节 控制原理
一、控制概念
控制是保证组织计划与实际运行状态动态 适应的管理职能。 控制工作就是按照计划标准,衡量计划的 完成情况和纠正计划执行中的偏差,以确 保计划目标的实现,或适当修改计划,使 计划更加适合于实际情况。 控制工作使管理工作成为一个连续的循环 过程。
类型 优点 缺点
①可防患于未然;②适用 前提条件较多。大量准确可靠的信 于一切领域中的所有工作; 息;计划行动过程清楚了解;计划 预先 ③不针对具体人员,不会 行动本身的客观规律并要随着行动 控制 造成心理冲突,易于被职 的进展及时了解新情况和新问题。 工接受并付诸实施。
具有指导职能,有助于提 现场 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 控制 自我控制能力。 为进一步实施预先控制和 事后 现场控制创造条件,实现 控制 良性循环。 ①容易受管理者的时间、精力、业 务水平的制约;②应用范围较窄; ③容易形成心理上的对立,损害被 控制者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精神。 在实施矫正措施之前,偏差业已产 生。
①亲自观察 ③召开会议 ②分析报表资料 ③抽样调查。
11
三、鉴定偏差并采取矫正措施 1.管理者在制定和实施纠偏措施的过程中 应注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14
三、纠正偏差
1.找出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 2.明确纠偏对象 3.采取矫正措施:纠偏;调适。 4.落实奖罚制度 5.注意问题: 考虑对原有计划实施的影响
消除组织成员对矫正措施的疑惑
b
15
第三节 有效控制
1.客观控制; 2.适时控制; 3.适度控制; 4.弹性控制。
b
16
第十四章 控制职能
b
1
第一节 控制活动
一、控制的含义
控制就是检查实际工作是否按既定的计划、 标准和方法进行,从而发现偏差、分析原因、 进行修正,以保证组织目标实现的过程。
控制与计划密切相关,计划是控制的前提, 控制是实现计划的重要手段,控制的实质是使 实际与计划保持一致。
b
2
二、控制的必要性
1.外部环境的迅速变化“计划赶不上变化” 2. 内部环境的复杂性 3.管理者指挥的失误 4.工作过程失误 5.授权的影响
(1)前馈控制 是对输入要素的控制。
现场控制
输入
执行过程
输出
前馈控制
反馈控制
b
6
前馈控制假定条件: 过去的经验对以后的工作是有效的; 按标准输入的要素能发挥预定的作用; 对系统将来的运行情况可以事先估计。 评价: 防患于未然 对事不对人 假设情况成立
b
7
(2)现场控制 对实际运行情况进行现场监督与调控。
b
11
一、确定标准
(一)确定控制对象
(二)选择控制的重点 (三)制定标准的方法
b
12
二、衡量绩效
1.差异分析形式 与标准比 与同行比 与历史比 2.差异分析方法 图式、表式、图文并茂
b
13
3.分析内容 分析偏差的严重程度 偏差可能产生的影响 造成偏差的原因:
计划本身不合理;
执行过程发生了偏差; 计划与现实环境不一致。
即:○环境的变化 ○管理权力的分散 ○工作能力的差异
b
3
三、控制类型
1、按业务范围分 生产控制(流程、工序和质量) 成本控制(最小化) 预算控制(投入产出比) 信息控制(信息流入流出) 质量控制(产品、服务和生产质量)
b
4
2、按控制源分 正式组织控制 群体控制 自我控制
b
5
3、按控制点位置分:前馈控制、现场控制、反馈 控制。(事前、事中、事后)
能了解现成的第一手资料,能快速解决问题 范围较窄,主要在作业层 效率受管理者个人能力、经验的影响 工作者容易产生心理压力 (3)反馈控制
对已经产生的结果分析、比较、测量和评价, 采取措施,矫正以后活动,避免再出现问题。
b
8
四、控制系统特征
施控者、受控者、施控作用过程和反馈作用过程 等构成 ;
是一个动态系统; 必须是一个信息系统; 必须是一个反馈系统。
b
9
第二节 控制过程
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定标准
思考:计划是不是控制标准?
是从整个计划方案中选出的对工作绩效进行评价的关键指标
标准类型
(1)定量标准
时间标准
质量标准
数量标准——体现在资本、收益、成本、工
作量等要素上。
b
10
(2)定性标准 亲自观察 利用报表与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