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德育论文
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的论文
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的论文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的论文一、体育教育中的德育渗透内容(一)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中学生需要加强道德观念,在体育教学中可以把这方面的观念有效渗入,如教师可以采用举例的方式和大家分享,使学生在听故事的情况下认识到爱祖国、爱集体的重要性。
这样学生很容易接受老师的教学方式。
(二)传统美德教育传统美德教育是指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不需要任何书本的教材,只要在体育课中渗透。
开放式的教学环境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教师运用有效的方法教育引导,在体育课上开展传统美德教育,中学生会接受得更快、更好。
(三)顽强拼搏精神教育顽强拼搏精神是指顽强拼搏的毅力,在体育运动中能够体现这种精神。
体育老师应多讲一些体育界凭借这种顽强拼搏的毅力取得好成绩的人的事例以提高学生对顽强拼搏理念的认识,并激发他们潜质。
(四)培养竞争意识和锻炼心理承受能力现在的中学生中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都是父母长辈宠着长大,其竞争意识及心理承受能力都比较差,教师应在体育教学中根据体育教学,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承受挫折能力,让学生在竞争中勇往直前,永不放弃。
在困境中学会接受现实,努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二、德育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体现(一)德育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体现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内容中到处都能见到。
例如:田径运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和坚韧不拔的意志;武术、体操、等项目是培养学生勇敢、沉着机智、果断和自控:集体性体育项目是培养组织纪律和团结友爱的集体精神。
在体育教学中随时进行思想品德的教学考验。
如:在长跑时出现极点,是坚持还是半途而废;在篮球比赛中,对方恶意侵犯犯规,对裁判员的裁判是不在意地服从,还是用以牙还牙的态度比赛;集体配合不默契而导致比赛失利,是互相鼓励还是互相抱怨;在裁判员偏判或者误判时,是宽容大度听判还是斤斤计较;比赛顺利时,是谨慎从事还是骄横自大地比赛。
以上内容需要老师进行德育教育渗透,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和个性进行培养。
德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浅析论文
德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浅析论文•相关推荐德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浅析论文(精选12篇)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
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德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浅析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德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浅析论文篇1【摘要】: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高尚人格,陶冶学生的道德风尚,这也是体育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
随着体育教学的深入关怀,体育教师任重道远,除了基本的授课和教会学生掌握动作技能之外,还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以德育人。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这是体育教师应该深思的问题。
本文从多年体育教学实践出发,探析德育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
【关键词】:体育教学;德育;游戏目前新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思德教育逐渐在学校教育中占据突出地位,德育教育的渗透也已经成为体育课程的重要环节。
小学体育教学大纲指出,要以德育为首,追求育人的综合效率。
体育的本质不仅仅是造就人的体质,还造就人的心灵。
体育课常常是深受学生喜爱的课堂,因为几乎每堂体育实践课都有游戏活动。
体育游戏可以全面锻炼身心,帮助少年儿童认识客观事物,促进德育智力发展,陶冶高尚情操。
然而,体育教学如何充分运用自身的特色教育功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呢?根据自身的实际教学,针对体育教学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下面浅谈关于思德教育渗透于体育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以身作则,教师表率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作为老师,无时不刻不在影响着孩子。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心中的一面镜子。
教师在课内课外都要大方端正,文明谈吐,衣装整齐,尤其是在授课期间,要清楚讲解,明确重点难点,标准示范,和蔼可亲。
这就是常言的“身教胜于言教”,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渗透教育的良好方式。
教师只有真正做到严于律己,为人师表,才能成为学生的典范,施教于人,培养出具有良好品德的学生。
体育教学德育教育研究的论文
体育教学德育教育研究的论文体育教学德育教育研究的论文德育教育不论在文化课中还是在体育课中,都是必须要贯穿始终的,是一个人成才的前提。
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不仅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去追求、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加入一些德育教育内容,将有助于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一代社会主义公民。
下面本人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贯穿德育教育。
一、在教材中贯穿德育教育课堂教学中,教材内容是重要载体,根据教材内容进行灵活教学是一名教师教学能力的具体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1.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和失败,敢于挑战的精神。
在一些比如山羊、鞍马等跳跃性项目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项目特点,及时抓住德育教育的契机,培养敢于挑战的精神。
这些项目从学生身体本身来分析,他们不论身体素质还是完成动作的一些情况,都是没有问题的。
随着项目难度的逐步加大,就会有一部分学生要么动作不得要领,要么犯一些技术性错误。
每次遇到这些情况,我都会让同组优秀的学生做示范,以调动起其他学生的积极性。
由此可见,充分利用一些体育项目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培养他们敢于挑战的精神是很重要的。
2.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活泼、顽强拼搏的精神。
在以跳短绳为主要内容的体育课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安排一些使学生能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运动训练的环节。
我们都知道韵律操现在非常普及,它的特点就是在欢快的音乐声中,让学生完成一系列运动项目,从而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
我们就可以很好地借鉴这一点,在学生的跳绳训练中配以节奏和谐的音乐,来调动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活泼、愉悦的氛围中完成训练。
这样就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他们能够正确地对待成功,看待失败;正确对待个人和集体的关系,由此培养学生活泼、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心理素质。
二、结合课程特点进行德育教育1.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场地和器材,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备场地和器材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前奏,是上好一节体育课的'前提。
浅谈体育教学的德育教育论文
浅谈体育教学的德育教育论文浅谈体育教学的德育教育论文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教学改革的深入,广大教育工作者越来越明确的认识到,新形势下学校德育教育摆在了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迫切性和现实针对性,使得以德寓体的主要内容和根本任务更加明确。
本文运用文献综述法、对比法、举例法、逻辑分析法等对体育教学中德育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多角度剖析了体育教学中德育的特性,并提出了强化体育教学德育的有效途径。
最终达到进一步加强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德育工作,充分发挥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功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提高教学整体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体育教学;德育;渗透学校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德育与体育又是学校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
与其他科目相比,体育课有着它得天独厚的优势,体育教师时刻将德育渗透到课堂中责无旁贷。
在新课标视野下,正确认识到体育教学中的德育的重要性,并在教学实践中探寻提高体育教学中德育效果的有效途径是当今体育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和具体实施的重要方面。
1.体育教学中德育的重要性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的平台,在体育教学中寓德育于身体活动之中,并将对学生进行道德意识的培养与道德行为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要求学生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付诸于实际的行动,让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的过程中表现出德育的效果。
加之,体育教学本身具有较强的德育优势,如进行各种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意志,掌握保持身心健康的本领,提高美的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促使学生完善个性的形成。
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可以启迪学生的社会意识并增强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自觉做好集体的一员。
体育教学的实践性,有助于学生良好行为的建立,组织各种游戏、竞赛,可以养成学生公正评判、守规则、相互协作等品质。
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是一种有效、可实施的途径,而且在学校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教育课程改革的历史背景下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
体育德育教学论文
体育德育教学论文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教育的要求也日益增加。
教育不能只是简单地传授知识,也需要注重德育方面的教育。
而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将德育与体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品德,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体育德育的概念体育德育是指在体育运动中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
德育是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责任感、公德心、自律精神等道德品质。
体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因其具有身体锻炼和形体塑造、意志培养和情感升华等特点,成为了德育的重要载体之一。
体育德育的意义1.培养学生团队意识体育活动需要团队合作,需要学生相互协作、互相信任、互相支持。
通过体育活动,学生可以学会积极协作,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提高集体荣誉感等。
2.培养学生自律意识体育活动需要学生有规律的生活作息和健康的饮食习惯,这需要学生自我约束和自律。
通过体育活动的锻炼,学生的自律能力将得到提高。
3.培养学生竞争意识体育活动中既有个人表现,又有团队比赛,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竞争意识。
通过团队合作和个人竞争,学生将学会如何应对成功和失败,增强抗挫能力。
体育德育教学的策略1.倡导学生尊重规则体育活动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和纪律,这需要学生尊重规则,遵守纪律。
教师可以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相关引导和培养,让学生自发尊重竞争规则。
2.注重道德教育的渗透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突出德育教育的渗透点。
如在比赛中注重比赛精神、关心他人、珍爱团队荣誉等,体现道德教育的渗透,让学生能够从体育运动中感受到美好的品德。
3.培养学生健康习惯体育活动需要学生有规律的生活作息和健康的饮食习惯。
教师可以通过体育教学,教育学生科学锻炼、合理饮食,并让学生在实践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体育德育教学的实施在体育德育教学中,教师需在课堂上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注重德育教育的渗透点,重视班级集体意识和团队协作。
同时,教师还要重视自身的德育修养,注重自身榜样作用的体现。
通过这些实施措施,才能使体育德育教学真正得到落实,发挥出德育在体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浅谈中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德育(五篇模版)
浅谈中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德育(五篇模版)第一篇:浅谈中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德育浅谈中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毛主席早年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就曾指出:“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
“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
由此看来,体育与德育从来都是在教育活动中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体育和德育似乎又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
因此体育教学,不仅在于育体,而且也在于育心,更在于育情。
现代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新课程改革,学校体育教学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体育教学已经从单纯的生物观逐渐向注重对人的思想和意志品质、智力和能力、态度、情感和完善人格等培养的全面教育观转化。
同时,体育教学在对人的教育和培养过程中所具有的独特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也使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问题,成为越来越多的体育教师所关心的热门话题。
我们知道德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中处于首要地位,而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课的重要任务,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作为中学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不仅增强了学生体质,陶冶情操,锻炼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诚实机智、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因此,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在体育课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个性行为和意志,掌握其特点、遵循其规律,把德育工作渗透到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一、体育教学的特点1、体育教学的复杂性由于学生的生理特点有很大的差异,同时每个人又有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特征。
因此不同的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极为复杂,在体育活动中也有各自的特点,使体育教学比一般学科显得复杂。
2、教学内容的丰富性体育教学的内容是很丰富多彩的,从其所拥有的项目看可以分为田径、体操、球类、游戏、民族体育(包括武术)、韵律活动等等;从运用的形式上看可以分为速度、力量、灵敏、技巧的等等。
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论文范文
体育教学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成为了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探讨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切实促进德育教育的实现。
一、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包括体育运动技能的教学与体育文化的启蒙。
而德育教育则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社会责任感,使其成为具备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规范的有用人才。
在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能够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更能够让学生在比赛中克服不良情绪、感受比赛的快感、体会胜利和失败的人生经验。
通过体育教学,学生还可以发展自己身体的素质,提高身体的健康状况,同时也可以让他们增长知识,了解国家、社会和人类的文化,使其具备强身健体的身体素养与文化素养并重的综合素质。
二、如何促进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实现1. 树立正确的导向在体育教学中,要时刻强调德育教育的意义与价值,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
学校应该制定明确的教育目标和方案,激发学生对体育教育的兴趣,让学生了解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导向。
2.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体育教育中的灵魂人物,他们不仅要对体育知识有着深厚的掌握,更要有着丰富的德育教育经验。
教应该加强方法论的学习,掌握德育教育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在受到体育教育的同时得到德育教育的最大发挥。
3. 强化体育竞赛体育竞赛是体育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培养竞赛意识,学生可以提高个人修养和团队意识。
竞赛中的胜利和失败都能够让学生体会到集体荣誉和个人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让他们明白人生之路需要奋斗和努力的道理。
4. 开展德育活动在体育教学中,要加强德育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感受到德育教育的力量。
例如组织德育教育讲座、校本德育活动等,通过活动中的互动、交流和思考,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让他们在体育活动中成长并实现自我价值。
三、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的实现通过以上的探讨,我们可以发现,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不是一个简单的加法问题,而是一种三维立体的渗透关系。
高校体育课中德育教育论文
高校体育课中德育教育论文1研究目的:把德育放在教育的首位,寓德育于体育教学之中是教学质量提高的核心问题。
作为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课教师,如何落实教书育人的总体要求。
实施《决议》中提出的将德育渗透到体育课教学的各环节中,真正做到寓德于体而不流于形式,的确是一个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
本文从寓德于体的内容、观点和方法等三方面进行了综合论述,对提高高校体育教育教养质量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2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经验总结法和逻辑分析法。
3研究结果:(1)体育教育载体所涵盖的德育教育内容。
寓德育教育于体育教育之中是一个历史性问题,也是一个非常现实的课题。
体育教育作为德育教育良好的载体,应首先从理论上了解其载体的性质、内容范畴,明确其真正的界定与内涵要素。
体育教育中的德育教育就是俗称的体育课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即教养任务),也就是体育教师根据体育技能、体能学习的实践活动,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学生身心实行全面影响。
把一定的思想和道德因素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过程。
体育实践课堂是培养社会主义新型人才的重要教育手段,是学校整体德育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体育教育内容是多层次、多方位的。
用社会学观点来观察,体育教育的内容是综合的。
从宏观来议,其主要的方面有共产主义理想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教育等;中观亦有理想抱负、品德修养、思想作风的教育;联系个人较直接的是意志品质、艰苦奋斗的教育、文明礼貌、行为规范、团结协作、群团意识及劳动观念的教育等。
从体育对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来看,体育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思想建设的重要手段。
体育教育能塑造文明健康的民族形象;体育教育是挖掘人生命潜能的最好锤炼手段。
体育教育中的体育竞赛过程,就是反复培养不畏强手、勇于拼搏的竞争意识的过程,在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这种竞争精神灵魂的塑造具有重要的人生价值。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论文(全文)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论文(全文)1德育教学重要作用一个完整的中学教育,德育是灵魂,而体育则是全面进展的有力保证,它能为德育教学提供有力的、健康的、精力充沛的受教主体的重要作用[1]。
在体育教学中首先就包含了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
同时,体育教学还包括了挫折教育、意志情感教育等。
体育是需要坚韧的拼搏精神以及坚韧的意志。
在中学体育课内和课外的教学活动中,体操、武术等能培养学生勇敢、果断的意志力;越野跑、中长跑等能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毅力;球类运动、接力赛等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以及勇敢拼搏的精神。
2德育教学内容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是有计划、有目的、有层次的教学体系,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政治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理想主义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和情感)、道德作风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作风,组织性、纪律性及其社会公德)、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勇敢创新的品质,包括责任感、自强、自立、进取等教育)、人际关系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健康的心理素养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爱护公物教育(教育学生爱护公物、珍惜身边的事物)。
3加强德育在体育教学中教育3.1加强体育教学的学习,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体育教师一般在提升学生的体质、基本知识、运动技能等方面都想方设法去制造条件完成,但是在教育学生思想方面,部分教师认为这是班主任、政教处的事情,只要自己上好体育课,给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能等技术就行了。
我认为体育教师是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对于学生的进展起着主导的作用,要求对学生除了体质教学,还要进行素养教学。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首先要树立崇高的责任感、事业心;其次,要端正自己的思想,树立以育人为目的教育理念、人才观念,树立学校体育为健身、德育、促美的观点。
体育教师除了要精通各项体育知识之外,还要极强对于素养教育的学习,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真正的做到德智体美的结合教育。
3.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爱好及其良好的行为习惯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即使是具有不良习惯的学生也要采取合理的方法,耐心的、反复的进行培训、教学,以帮助他们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
怎样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开展德育论文
怎样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开展德育论文怎样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开展德育论文体育教学是学校工作重要的一环,在德育中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
那么,体育教师应该如何利用好自身优势,在教学中全面捕捉德育渗透的契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利用室内课讲解近代中国的体育史,让学生了解早在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就召开了,而那时的清政府处于内忧外患之中,甚至不知道奥林匹克为何物。
直到1932年第十届奥运会的时候才派了刘长春一个运动员参赛,而且还经过层层阻挠,费劲周折。
最后在张学良将军的资助下才来到奥运赛场,成为中国奥运第一人。
由此可以看出,旧中国的体育事业和西方国家相比较有多么落后。
新中国成立之后,体育事业才得到长足的发展,在1984年23届洛杉矶奥运会上,中国终于实现了奥运金牌0的突破,跻身世界体育强国。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圆满成功,让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也标志着中华巨龙已经腾空而起。
这些知识会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树立锻炼身体,振兴中华的远大理想。
二、为学生树立品德榜样一名体育教师首先应该为人师表,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带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另外,由于职业特点,体育教师既要不断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也要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还要加强身体素质训练,不断提高运动技能、技巧,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适应教育改革的更高要求。
体育教师自身就应该是一个具有良好品德的人,注重自己的仪表,学生能从中体察到教师的气质,对事业的热情和信心。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既要有一般教师庄重严肃的风度,又要充分体现其职业的特点,做好学生的表率。
一招一式的规范严谨,速度与力度的较量都会让学生感受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勇往直前、勇于超越的精神。
这比起长篇大论的'说教要更有效果。
学生会在对老师的敬仰与模仿中学习一些受益终生的可贵品质。
三、用心于课前课上,在锻炼中进行德育体育教师在授课时,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名学生都认识到自己是班集体的一员,要培养学生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和集体观念。
关于体育道德论文
关于体育道德论文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体者,载知识之体而寓道德之舍也。
”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体育和德育之间的关系。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关于体育道德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关于体育道德论文篇一《阳光体育中的道德教育》摘要: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体者,载知识之体而寓道德之舍也。
”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体育和德育之间的关系,在今天看来,体育仍以其丰富的活动性、社会性不断地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教育,并起着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体育;德育;良好的健康心理中图分类号:G80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3-022-001长期以来,学校体育教师为了完成体育教学任务,通常只重视学生身体方面的发展,往往忽视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因而导致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产生胆怯、害怕和不愿练习等等不良心理表现。
作为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方面要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入手,帮助学生形成勇敢顽强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注重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在学校教育中把德育教育放在重要位置是非常必要的。
学校的各项体育活动,特别是体育课同样存在着许多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良机,我们应当利用一切有利的时机,及时地、有目的地、恰当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除了突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三个方面以外,更加具体并强调了心理健康,练“身”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和良好的思想品德。
因此,把握当代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和思想品德状况,创造性地探索体育课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策略和技巧,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寓德育于体育之中。
一、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必要性传统的体育教育一般只强调增强学生的体质因素,忽视了心理因素的培养。
现在的学生有自尊心,自我意识强烈,情感体验丰富,渴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
中学体育德育论文
中学体育德育论文体育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如何把德育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去,也是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所要追求的目标。
接下来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学体育德育论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作为我们的体育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应该更多的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因为这是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加强品德教育,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我们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更多的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使体育教学不但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和体能,也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培养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通过对体育课结构的详解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体育教育是一项全方位的教育,其中包括,智利、体能、身体等诸多方面,学生通过系统的体育课程的学习,不但强健了体魄,增加了理性思维的能力,并且从提高觉悟,增强智力,扩大经验,提高适应能力方面,都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所以,作为我们体育教育工作者,应该详尽的了解课程的机构,根据课程的特点和内容,合理的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1、思想品德教育应该结合常规的课程教学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必须要符合课堂的教学常规,而且教学常规是向学生进行德语教育的根本,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特点把德语教育和课程本身结合起来,加强学生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
2、品德教育要结合教学内容来进行体育教学具有内容多、范围广、思想性强等特点,上述都是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非常有利的元素。
体育运动每个项目的内容都不尽相同,这就导致了教学效果也不相同,作为老师来说,就要做到善于挖掘教学内涵,抓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有利时机。
比如说体育运动中比较枯燥的田径运动,这是一项会使学生感到枯燥的运动,但是对于学生顽强意志的培养是非常有效果的,还有球类运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还能增强学生的顽强意志,这些都要靠我们教师来发掘。
3、思想品德教育中不同的组织教法的利用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选择科学的组织教育法,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方法。
学校体育与德育并重分析论文
学校体育与德育并重分析论文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教育理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再只是简单地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更加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和德育教育。
学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有助于德育教育的实现。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学校体育与德育并重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一、学校体育的价值学校体育早在古希腊时期就被视为教育的一部分,严格说来,学校体育是一种人类自由时间社交活动的体现,它可以促进学生身体的健康发展,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学校体育还可帮助学生发展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领导才能、沟通与交流技巧,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并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二、学校体育与德育相结合的必要性从孩子的角度来看,学校体育并非仅仅只是一项赛事活动,而是一种身体与心灵的训练,是完美人格的塑造之一。
身体与精神的健康发展对青少年的成长与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同时,学校体育也能帮助青少年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与义务,培养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
德育则通过行为规范的制订来引导学生,教育学生如何更好地生活。
在现代社会中,德育意识已逐渐深入人心,学校教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德育的培养。
但是德育是否真正起到作用,部分因素还需要解决,其中之一,即通过体育教育来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创造个人和集体的优异表现,借此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和习惯,为德育的实施提供基础和条件。
三、学校体育与德育相结合的效果在实际教学中,体育教育与德育结合起来,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的效果,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
体育活动可以增加学生们的早起、锻炼、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同时,体育教育也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胆识和毅力,为他们的成功迈出第一步。
四、学校体育与德育并重的实现在学校管理中,将体育教育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使学生们受益匪浅。
首先还需加强体育教育,为学生提供全面的体育活动。
学校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同时也加强体育知识的普及。
体育教学德育教育论文
体育教学德育教育论文体育教学德育教育论文1当前高校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首先,高校德育教育存在着教育方法单调死板等问题。
德育教育应结合新时期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寓教于乐,易于被广大90后大学生接受的方式进行,避免说教、硬性灌输等方式。
枯燥的教学方法、单调的形式,无法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及兴趣,致使学生对德育教育产生厌烦心理,严重影响了德育教育的效果。
其次,在高校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着缺乏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等问题。
应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要从学生的角度去了解和关爱学生在学习、生活上的困难。
2体育教学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的作用2.1体育教育是高校整个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是载知识之本,寓道德之舍,不仅可以强筋骨,而且还有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之效”。
在高校的教学中,应将“教书、育人”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除了向学生传授理论及实践知识,在课堂上,教师必须担负起育人的职责。
作为高校必修学科的体育课程,同样在向学生讲授知识的同时,应肩负起德育教育的任务。
大学体育教育能很好地对学生的德行、智力、体质以及心理素质产生积极的影响,使学生在体育课中,不仅能掌握相关体育知识、竞技技能,增强体质,还能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态、良好的心理素质、吃苦耐劳的品质、与人协作的意识等良好的德育品质,从而促进当代大学生身心健康协调发展。
2.2体育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首先,体育教育可以磨练学生的意志,通过完成某项体育项目,可以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品质,通过竞技类运动,可以培养学生较强的集体荣誉感以及积极健康的公平竞争的意识。
这对大学生的个人理想信念、抱负、品德、作风等方面都起着积极地教育作用。
其次,体育教育还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
体育教育可以塑造一个勇于拼搏、健康青春、积极向上的当代大学生形象。
通过竞技类体育教育方式,还可以展现出高校的整体精神风貌和集体凝聚力。
同时,体育竞赛的氛围、竞赛规则、竞技精神等都会对大学生未来的成长产生重要的作用。
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论文
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论文•相关推荐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论文一、学生思想道德问题产生的原因1)社会因素。
社会环境影响对学生思想道德产生很大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社会一些不良文化思想的入侵,造成年青一代的思想腐化。
如互联网的普及就是一把双刃剑,应用得好,则可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开阔学生的视野,但现在的网络传播着大量庸俗、低劣、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使年青一代思想逐步偏离正轨,走向犯罪道路,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严重的危害。
2)学校因素。
学校是学生品德教育的主要场所,因此,学校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抓好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素养。
学校德育存在偏差,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政治化、理想化、片面化和知识化倾向,并且脱离社会现实。
学校教育中重知轻德。
学校教育还没有完全的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学生思想教育过程简单化,方式陈旧单一,内容枯燥乏味,对学生的教育是抽象式的说教,机械式的灌输,难以保证其实效性。
3)家庭因素。
农村地区家长自身素质整体不高,道德水平整体偏低,法律意识不强,不仅忽视了对子女的思想品德教育,并且长期的言行示范,很可能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
4)自身因素。
学生现在还处在一个幼稚、半成熟时期,对社会认知的能力较差,自身的辨别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易产生冲动和思想偏激等,这些都是制约学生思想成熟的表现。
二、实施渗透的时机1)新学期开始时。
新学期开始的时候新学期开始,均要向学生说明体育课的课堂常规,强化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集体感、体育的参与意识、陶冶美的情操、培养文明行为等。
2)游戏比赛时。
体育运动一般具有教育性。
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培养学生为了集体的荣誉,要有团结协作的精神。
对少数学生的个人英雄主义表现要及时给予纠正,而对表现勇敢、顽强、坚持拼搏的精神和胜不骄、败不馁,服从裁判、遵守纪律的学生要加以表扬。
这时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良好时机。
3)技术动作教学时。
如在体操技术动作教学中,保护帮助是一项重要内容,保护工作做不好,就可能发生伤害事故。
体育与德育有机结合的尝试论文
体育与德育有机结合的尝试论文体育与德育有机结合的尝试论文我担任学校的大队辅导员工作,同时担任了学校十多个班的体育教学、运动队的训练。
我就想,能不能从孩子们喜欢体育课入手,在体育教学中浸透德育教育呢?经过十多年的教学理论,我清醒地看到,在体育教学中浸透德育教育完全可行和相当必要。
在此,我想就体育和德育的有机结合谈谈自己的一点尝试。
一、理解体育课中关于德育教育的内容《体育与安康》课程标准指出:中小学体育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进步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开展。
体育与德育的有机结合表如今诸多方面,例如:体育锻炼的动机是迅速地掌握体育的知识技能,开展学生的身体,增强体能;是进步中华民族素质、振兴中华的要求;是祖国社会建立的需要。
体育课中可以培养学生具有高度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集体精神,培养学生坚忍不拔、英勇顽强、刻苦耐劳、机智果断的优良意志品质以及情绪开朗、活泼、愉快的良好性格,而这些都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局部。
二、结合教学,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把体育和德育有机结合起来1.课堂常规教育中做到体育和德育的有机结合。
上课前,我们常做一些队列练习。
在进展练习时,老师就可以提出这样的要求:“大家做动作时要时刻想着集体,做到步调一致、精神抖擞。
假如一个人的动作错了,就会影响到整个班级的`容貌、精神。
”通过这一要求,不仅能有目的地培养学生遵章守纪的自觉性,而且能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做到动作整齐一致。
我们学校每年都举行队列比赛,学生对队列练习的重要性有很深的体会。
一个参军入伍的学生在给我的来信中有这样的一句话:我在体育课上承受到的队列训练,使我在____尝到了甜头。
课堂常规教育中浸透德育,使学生在体育课堂常规教育中得到了和少先队常规教育一样的文明礼貌、组织纪律、思想作风的教育过程。
2.室内教学中的体育和德育的有机结合。
《体育和安康》课程中的室内课,主要是介绍一些体育小知识。
体育教学德育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作用。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关键。
将德育融入体育教学,是新时代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本文将从体育教学德育实践的角度,探讨如何将德育理念贯穿于体育教学全过程,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二、体育教学德育实践的意义1.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体育教学德育实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团结协作精神、诚实守信品质、公平竞争意识等道德品质。
在体育活动中,学生要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培养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
2.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体育教学德育实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体质,预防和减少疾病的发生。
同时,体育活动能够使学生放松心情,缓解学习压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3.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体育教学德育实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审美情趣等综合素质。
在体育活动中,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决策能力、应变能力等,为今后的人生发展奠定基础。
三、体育教学德育实践的方法1. 教师示范引领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
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体育技能、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
2. 紧密结合教材内容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紧密结合教材内容,将德育理念融入教学过程中。
例如,在教授球类运动时,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团队合作、遵守规则、尊重对手等道德品质。
3. 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学校应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如运动会、体育节等,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锻炼自己的平台。
在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4. 强化德育评价机制学校应建立完善的德育评价机制,将德育融入体育教学评价体系。
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道德品质、团队协作精神、体育技能等方面,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德育效果。
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论文
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论文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论文范文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德育教育已成为当今学校教育的重点,体育还具备一种独特的精神作用,其能够较好的团结人们,为人们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帮助其形成特有气质与个性,成为体育教学中贯彻德育教育的切入点。
【关键词】健康渗透;体育教学;德育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主要教学目的为锻炼学生身体,提升学生身体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属于必修课程之一。
作为学校专业课程体系的核心部分,应加大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作用,众所周知“育才先育德,成才先成人”,与其他专业学科相同,体育课程也必须将“育德”放在教学过程的首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有效融合德育教育与体育活动,在传播专业体育技能的同时,也应结合体育教学内容,有目的、有步骤的将德育教育渗入体育活动中,具体而言,教师可通过常规教育、体育活动、偶发事件等途径开展德育教学,分为以下几方面:1通过体育课堂进行常规德育教育常规课堂教学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遵守的规则,大多以制度的方式展现,其可有效确保教学活动合理进行。
该制度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学习作风,帮助学生明白遵守纪律的重要性。
将德育教育溶入课堂常规中,可借助考勤制度、考试评价制定等形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督促学生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学习,并逐步形成热爱班集体的良好思想道德。
2通过教学活动进行德育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内容较多,不同的教学项目渗透的德育精神也有所不同。
如“武术”主要为培养学生坚持、吃苦精神;跑步为锻炼学生的恒心与耐心;篮球主要为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以教材特征为基础,明确课堂教学的任务的同时,确定合理的德育目标,科学地将德育渗透在体育教学中。
学生在初次接触新体育技能时,要经过生疏、熟练、自动化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明白,所有的'事情不是一蹴而就的,成功没有捷径可走,都需要不断努力,才有可能攻克难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新形势下,如何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肩负着为社会主义培养可持续性发展人才的重任,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学生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但进行思想教育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见效的。
多年来,不少学校在德育工作中,经常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苦于一般化,走过场,形式主义的东西很多,历史告诉我们:这种做法只能耗费时间和精力,而收不到预期的效果。
怎样才能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抓出实效,特别是面临当前国际,国内的形势,新世纪之初,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趋势已不可逆转,中国在新世纪钟声的回响之中,加入了世贸组织,参与了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融入了世界经济的主流,这将为中国人民带来更加美好的明天,但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一个挑战性的问题:既国民素质的提高,将关系到增强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优胜劣汰。
我们怎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以适应发展的需要,使我国尽快与国际接轨,进入世界强国之列,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特别是基础教育工作者,的确是一项非常艰巨而光荣的任务,愿与各位同仁共同切磋,表达我粗浅的看法,探索出一条在新形势下,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的途径和方法我认为:德育工作的基本思路,即始终不移地把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首位,坚持德育内容上的时代性,目标上的层次性,方法上的可操作性,努力构建德育运行机制,积极优化德育条件,教育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
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教育育人的理念,因地制宜,坚持实践环节和过程管理,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相结合,扎扎实实地开展德育工作,不断增强德育的实效与活力。
一、突出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德育工作的生命,源于学生,贴近学生,这是我们德育工作的落脚点。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是最根本的素质。
因此,我们必须注意学生习惯的养成性训练。
因为:教育养成习惯,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1、加强学习,约束行为。
我们应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基本内容,同时附上文明礼貌用语,文明公约等,打印下发到各班,认真学习,使学生熟知内容,懂得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落实到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包括坐姿,行走,参加集体活动,接人待物,集体观念,团结友爱等方面。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文明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强身习惯等。
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多,家庭条件优越,家长百般呵护,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不能自理。
针对这种现象,必须重视劳动习惯的养成,包括校园劳动。
如:清扫环境,绿化美化校园,参加值日,还有公益劳动和家务劳动。
注意三个阶段,即劳动前(做好动员,讲清要求);劳动中(正确指挥,适当鼓动)劳动后(认真总结,多表扬少批评),教育学生劳动是光荣的,懒惰是可耻的,幸福生活是靠劳动创造的,同时增强不怕困难,吃苦耐劳的顽强意志,脏活累活抢着干,讲究方法,追求质量,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好思想,磨练他们的劳动意志,避免轻视体力劳动,重视脑力的片面性,有效地清除现代学生尤其是独生子女的娇气,树立“粥饭思不易,物力念维艰”的观念,理解劳动者的伟大和劳动过程的艰辛,珍惜劳动成果,养成生活俭朴,不讲吃穿,不攀比,不奢侈浪费的好习惯。
2、加强常规管理,规范学生行为。
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的工作有规律,领导和教师都要克服随意性。
使学生从早到晚来到学校,都能自觉地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明确什么时候做什么事,而且力争做好,学生日常规范行为规范训练的基本方法和途径有:(1)行为训练法——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学生文明的举止形态。
通过简单重复模仿,有意识练习等训练,使受教育者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一种方法。
如:礼仪表演赛,升旗仪式,讲演比赛,行为规范竞赛等。
(2)活动教育法——教育者根据日常行为规范训练的内容精心设计的各种实践活动,使受教育者在活动中自我体验,逐渐完善自我行为习惯的一种方法。
如:学习活动的预习,上课完成作业,复习,备考等,都包含着遵守纪律方面的教育内容,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参观游览,调查访问,公益劳动等都包含着遵守公德,严于律己等教育内容,另外还有环境陶冶法和品德考核法。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把高尚的师德化为以德育人的行动,正师风、倡师德、正行风、树形象。
德育工作是育人的工作,必须人人都当塑造灵魂的工程师,正人先正己,要使受教育者接受教育者的塑造,教育者必须首先塑造自己,教师的基本素质渗透在全部教育过程之中,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正如加力宁所说:“教师的世界观,他们的品行,他们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那样地影响全体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学校无小事,事事有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
对教师接人待物的礼节(如学生问好)对教师的穿着,打扮,举止,言行都经常要求,使教师接人待物落落大方,彬彬有礼,穿着打扮端庄大方得体,举止言行不卑不亢;热情中见深沉,洒脱中见细腻,以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使教师成为具有职业道德,家庭美德,遵守社会公德的楷模,并以其言行感染学生,教育学生,使他们变个体行为为群体行为,变个体负责为群体负责,在总体负责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校荣我荣,校耻我耻”得到共识。
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甘为人梯,愿做春蚕,成为教师的真实写照,实现“宁可亏待自己,决不愧对学生的誓言”。
达到外树形象,内练素质的目的,进一步加强班主任基本功(今天来的大多是班主任)(1)了解学生——包括学生个性心理特征和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发展情况,前者包括:兴趣、爱好、特长、性格、气质、认知能力等;后者包括:思想品质、集体观念、劳动态度、审美能力、遵守纪律情况,日常行为表现,人际关系,学习情况,思维特点,智力水平,体质和健康状况,个人卫生,体育锻炼,课外活动等。
(2)说服教育——班主任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因此,要求班主任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热爱、尊重,了解和严格要求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保护学生身心健康。
班集体状况如何:完全取决于班上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学生个体思想,性格和爱好等特点各不相同,存在着各种因素的矛盾的斗争,需要班主任耐心细致的个体教育工作,个体教育的形势有两种:一是依靠学生集体的教育力量和各种活动的教育的力量对个体进行教育;另一种是教师同学生进行谈心交流和其它教育活动,要求班主任在了解摸清每一个学生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把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区别开来,对症下药,使他们都在原来的水平上有所提高,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愿望,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敢于批评和自我批评,使学生主动接受教育,在班级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一种民主的,平等的,彼此间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共同促进的朋友加同志式的关系,形成一种良好的尊师爱生的风气。
班主任要克服师道尊严,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把热爱,尊重与严格要求学生统一起来,在工作中做到: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应是严格的,合理的,明确的,可行的。
使学生经过努力能达到的;教师要求应宽严适度,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要热情关怀每一个学生。
只有这样,教师的严格要求才能被学生所接受,才能转化为学生自我教育的准则。
班主任要做到:严而有格、严而有度、严而有恒,对学生一视同仁,才能形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3)班级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是班主任基本功的重要环节,班主任要把计划,布置,检查,评估,总结贯穿在各项工作的每个环节,在各种教育活动中,要注意在好学生身上发现缺点与不足,在坏学生身上尽可能的寻找真善美的闪光点,促进学生不断自我完善。
班级管理关键是班风,学风。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班主任在教育教学中要注重舆论的导向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班风,而良好的学风体现在学习的意志品质上,因此班主任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不怕困难,知难而上,勤奋刻苦,坚韧不拔的学习精神和意志品质,教育好学生主动帮助后进生不保守,教育后进生不自卑,善于向优秀学生学习,迎头赶上,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风。
利用舆论作用,表扬好人好事,批评坏人坏事(经验交流、主题队会、板报等)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班主任还可以采取“突出一点,带动其他”,“扬长避短,以点带面”等方式,逐步形成良好班风。
实践证明,只要班级情况摸得透,突破难点抓的准,教育方法得当,即使一个后进的集体,也会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逐渐起步,达到较为理想的培养目标和形成良好的班风。
(4)组织活动——不少学校的课余生活还是单调枯燥的,学生课业过重的现象普遍存在,实践证明,学生成才的基本途径有两条:一是课堂教学,二是课外、校外活动,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活动内容大致有:班队会、文体、生活指导、智能与特长训练、节假日大型活动、劳动与劳动技能训练、社会实践等。
课外、校外活动要尊重学生的意愿,不能强迫命令,要从实际出发。
同时因地、因人而宜。
因此,课外活动不能趋于形式,不能过多过滥,做到适时而发,适地而发、适量而发,组织前要有目的,策划到位,组织到位,落实到位,才能达到有声有色,收到预期的效果。
(5)以身示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言传身教,是中国有效教育的光荣传统,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孔子的话精辟地概括了教师身教的重要意义,一个师德高尚,灵活施教,言传身带,以生为友的教师才是学生心目中理想的教师,可信赖的教师,甚至成为学生崇拜的偶像,从而对他们的兴趣、爱好、理想、追求、乃至专业的确定,道路的走向,人生的选择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个行动胜过一个纲领,尤其是在社会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人们辨别是非,判断善恶的能力大大提高,尤其是青少年学生,他们的理想,思维很活跃,很解放,他们敢于思想,敢于发问,他们对教师的评判,不仅察其言,而且观其行,也就是说,他们评估一个教师的优劣,不仅听你是怎样说的,更看你是怎样做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克己待人,以自己的模范行动为学生做出榜样。
三、丰富德育内容,提高德育实效性。
德育是“心育”,具有隐含性和复杂性,在学校工作中无时不在,无处不有,需要常抓不懈,做到行之有效。
(1)以重大节日和政治事件为契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工作的主旋律,如何有机地渗透在日常生活和授课中,这也是个难题,现时代的孩子没有经历过血雨腥风的年代,没有经历过与亲人生离死别的场面,更没有经历过硝烟弥漫的战争洗礼。
爱憎不十分强烈,爱国热情也很淡薄。
如:去年我从报纸看到一则新闻,天津一小学校三年级学生观看《南京大屠杀》影片,当看到日本兵用刺刀把中国人绑在木桩上当靶子练习时,竟哄堂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