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基层政府治理模式创新与构建和谐社会

合集下载

申论热点: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600字

申论热点: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600字

申论热点: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600字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的构建成为了当前研究热点。

基层社会治理是指在党和国家意志和领导下,由社会各个部门、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共同参与,推动形成政府(行政机关和法院)、社会组织、企业和社区四位一体的机制,让社会力量发挥作用,以保障社会稳定、治理有效。

一方面,要以社会治理制度为支撑,完善社会治理的基本逻辑,完善全民社会治理的法治思维,常抓不懈积极推进社会治理的制度建设,促进社会治理的法治化、公众参与度和效能增强,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得到完善和改善。

另一方面,要完善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促进政府和各社会组织之间的桥梁建设,推动企业、社会组织和社区之间的紧密合作,构建基层治理体系中的全方位多层次协同体系。

此外,要加大党和政府对基层社会治理的支持力度,改善政府监管机制,加强政府对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支持措施,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切实满足基层治理的需要,实现基层治理的高效使用。

综上所述,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的构建,要深化社会治理的法治思维,完善社会治理的制度建设,促进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加大党和政府对基层社会治理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促进基层社会治理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健康、有效发展。

申论基层治理的作文

申论基层治理的作文

申论基层治理的作文基层治理是指在社会管理体系中,由基层政府组织和居民自治组织共同参与,通过各种形式的管理和服务,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的一种方式。

在当今社会,基层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首先,基层治理能够更好地了解民情民意,准确把握社情民意。

作为最贴近居民的组织,基层政府能够时刻感受到民众的呼声和需求。

通过与居民进行密切的互动和交流,基层政府能够更加准确地了解到社区的现状和问题,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其次,基层治理能够有效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

基层政府作为社区管理的核心力量,能够积极响应居民的诉求,协调解决各种社区矛盾和纠纷。

通过设立社会工作站、社区活动中心等机构,提供居民所需的服务和帮助,并倡导居民自治,鼓励居民积极参与社区事务的决策和实施,从而使社区治理更加顺畅和高效。

再次,基层治理能够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

基层政府作为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积极引导社区居民参与社会建设和发展。

通过开展各类公益活动、志愿者服务等形式,调动居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共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最后,基层治理能够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基层政府能够通过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等方式,增加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同时,基层政府还能够通过积极引导居民参与社区事务,增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从而凝聚起社区共识,增进社区的和谐与稳定。

总之,基层治理在社会管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了解民情民意、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发展和提升居民幸福感,基层治理为社会提供了稳定和和谐的环境,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

因此,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基层治理,提升其能力和水平,为居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和社会条件。

讲基层治理的申论作文

讲基层治理的申论作文

讲基层治理的申论作文
基层治理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它关乎国家的安定和社会的稳定。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结构的复杂化,基层治理的重要性更是凸显出来。

我认为,基层治理的关键在于加强政府的有效管理和建立健全的社会组织。

首先,政府在基层治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政府应该建立高效、廉洁的行政机构,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解决民众的实际问题。

政府要推进依法治理,加强对基层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以及个体经济的监管和引导,提高公共资源的配置效率。

此外,政府还应积极推动基层民主,广泛征求民意,使政府的决策更加合理、公正。

其次,社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社会组织可以为居民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服务,填补政府服务的不足。

社会组织要注重公益,帮助弱势群体解决实际问题,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

此外,社会组织还可以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强政府与居民之间的沟通和联系,推动基层治理的顺利进行。

加强基层治理还需要全体公民的积极参与。

公民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法律意识,主动参与社区事务,为社区的良好秩序和发展做出贡献。

公民要遵守法律法规,不断提升个人素质,增强自身发展能力,为社会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基层治理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组织以及公民共同参与。

只有政府加强有效管理,建立健
全的社会组织,同时引导公民积极参与,才能实现基层治理的目标,推进社会进步的方向。

如何创新社会治理化解基层矛盾

如何创新社会治理化解基层矛盾
推广智能化应用
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提高社区治理的智能化水平。
加强网络安全保障
确保信息化平台的安全稳定运行,保护居民个人信息安全。
04
成功案例分享
某社区自治的成功经验
1 2 3
居民参与决策
社区通过建立居民议事会、业主委员会等组织, 鼓励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决策,提高居民的归属 感和参与度。
沟通不畅
信息不对称、缺乏有效沟通渠 道导致误解和冲突。
管理不善
社区管理者在服务提供、政策 执行等方面存在问题。
文化差异
不同文化背景、价值观的居民 在相互交往中可能产生摩擦。
基层矛盾的负面影响
社会稳定
基层矛盾如不及时解决 ,可能引发更大范围的
社会不稳定。
社区关系紧张
矛盾加剧可能导致社区 居民之间关系紧张,甚
提升居民素质
加强社区教育,提高居民的法治意识和道德水平 。
引入社会力量,推动多元共治
引导社会组织参与
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形成政府与社会共同治理的 格局。
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PPP模式等途径,吸引市场主体参与社区治理 。
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引导企业关注社区发展,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和公益事业。
如何创新社会治理化解基层 矛盾
汇报人:文小库 2024-01-03
目录
• 创新社会治理的背景与意义 • 基层矛盾的种类与成因 • 创新社会治理的方法与途径 • 成功案例分享 • 结论与展望
01
创新社会治理的背景与意义
当前社会治理面临的挑战
01
02
03
社会结构复杂化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社 会结构日益复杂,人口流 动性增强,社区关系疏离 。

浅论构建和谐社会与乡村社会治理

浅论构建和谐社会与乡村社会治理

农民没有能力对政府的政策发生影 响 ,只得 尽量躲避 与政 府的 “ 接触 , 而不是去改变政府 的政策 和行 为” 二是传 统国家确实没 ; 有能力 和意 向去直接管理农村 中的行政事务 。所 以我 国古代也 是“ 王权 至于县政” 即以命令——服从关 系为特征 的体制性政 , 17 9 8年之后 , 村逐步 实现 了家庭 联产 承包责 任制 , 农 这种 府 权力 只到县一级 , 以下实行乡村 自治 , 县 县令被称 之为 “ 民 生产责任制 的建立带来 了生产关系 的部分调整 ,使之更加适合 亲 之官 ” 。国家对于乡村社会的治理主要表现为规则一 遵守 关系。 我 国农村的经济状况 。 然而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从一开始就不 国家 主 要 通 过法 律 及 以强 制 力 为 支 撑 的意 识 形 态 ,而 不 是 以直 仅仅是农村经济领域的重要变革 ,它对农村政治和社会领域的 接 的行政命 令的方式治理乡村社会 ,只要乡村社会遵守 国家意 冲击也是巨大的。其 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借助于指令性计划经营 志, 政府一般不直接 干预 乡村生活 。 农业生产的经济功能丧失 ,政社合 一的人民公社也就失去 了权 2人 民公 社 的 政 社 合 一 体制 。 . 威 的基础 ,变得无 法容纳新兴的社会力量 ,无法协调和统帅社 15 年 2月 , 98 中共 中央八 届六 中全 会通过 的《 关于人 民公 会 , 原来那种准军事化管理体制也 自行解体 , 农村社会 出现 了管 社 的若干问题 的决议》 出 :人 民公社 实行 统一领导 、 指 “ 分级管理 理上 的真空 。农 村一 部分社队基层 组织涣散 , 甚至 陷于瘫痪 、 半 的制度。 公社的管理机构一般可分为管理委员会 、 ” 管理区( 或生 瘫痪状态 , 致使许多事情无人负责 , 良现象滋长蔓延 。面对农 不 产大队 )一般是分片管理工农 商学兵 , , 进行经济核算 的单位 , 盈 村社会 这种 经济上发展 和政治上失 控的状 况 ,国家需要确立适 亏 由公社统一负责。 生产队是生产劳动 的基本单位。 在实际运作 应新 经济状况 的乡村社会治理制度 ,乡政村 治体 制也就 随之产 中 , 民公社管理 了本辖 区的一切事宜 。 人 它既是农村基层政权机 生 。 关, 又是农村经济单位 。 乡政村治的制度安排是一个渐进 的过程 。 1 8 从 9 2年宪法规 事实证明 ,人 民公社体制虽然 曾努力使 国家行政权力深入 定设 立村 民委员会 , 18 到 9 7年通过《 中华 人民共和 国村 民委员 到农村的基 层社会 ,但最终并没有实现 乡镇 以下 的行政化 。因 会 组织 法( 试行 )再到 19 年颁布《 》 98 中华 人 民共和 国村 民委员 为, 国家行政权力的一个显著 特点是科层制 , 也就是“ 官职” 的存 会组织法》 到现在 比较规范和普遍的村 民委员会选举历经二十 , 在 。在人民公社 的人事制度 中, 这种科层 制的“ 官职” 就是 “ 国家 年 时 间 。在 这期 间 , 村 社会 治理 可谓 硕 果 累累 。以 山西 省 第 八 乡 干部” 。但从当时的实际情况来看 , 无论生产大队如何必须执行 届村 民委员会换届 选举工作为例 : 2 0 从 0 8年 1 至 20 0月 0 9年 1 公社的各项命令 , 但其身份并没有改变 , 生产大队还不是国家的 月 , 山西省共有 2 16个村完成换届选举 。其 中, 12 6 87 有 7 4 个村

论地方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主导作用

论地方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主导作用

论地方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主导作用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问题也随之不断增多,巨大的社会压力和矛盾日益突显。

社会和谐已成为国家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战略,地方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一、地方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责任1.社会稳定地方政府是实现社会稳定的关键力量。

建设和谐社会的前提是社会安定。

解决矛盾和不稳定因素,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从而达到社会的平衡与稳定。

地方政府应当高度关注社会矛盾,及时发现矛盾,采取有力措施予以化解。

在化解社会矛盾的同时,政府应加大社会治理力度,完善流程,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2.社会服务地方政府承担着为人民群众提供各种实际帮助的职责。

要根据社会需求,增加社会公共服务投入,改善社会基本服务设施,推进社会管理服务体制改革,加强社会公平正义,缓解社会燃眉之急。

3.协调各方面关系地方政府还要加强各方面的沟通协调,促进社会各利益群体之间和谐关系的形成。

适时召开社会咨询会议,开展公民议事等活动,积极倾听各方面诉求和建议,拓展问题解决的道路和途径。

二、地方政府在推行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具体举措1.创造良好社会氛围培育和谐的社会文化,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健全民生保障体系、建设和谐家庭,以及政府加强对文化、教育、卫生、体育、文物等领域的支持,有助于增强社会和谐氛围,有利于增进人民之间的信任和感情,建立起团结、和谐的社会关系。

2.提升社会治理水平依法治国是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

地方政府应尽其所能构建威信和能力并存的自治示范区,借助智能系统、大数据、信息化工具等实现"治理根据地"的模式创新,打造智慧城市,推动全社会早日实现无纸化办公,建立权限清单、责任清单、考核清单等各项制度,完善各种社会管理体制,实现"智能治理"、"在线治理"。

3.强化环保意识生态环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前提。

地方政府应明确行政执法责任、超前应对环境风险、动员社会广大力量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等,制定切实可行的生态保护政策,建立城乡环境管理监测体系,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行动力。

申论范文: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

申论范文: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

申论范文: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申论范文: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一、引言基层社会治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基石。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我国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是实现全面依法治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必然选择。

二、确立中国特色基层社会治理的理念1.坚持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层社会治理的核心要求是党的领导,只有牢固树立党委领导一切的意识,才能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的科学化、法治化和民主化。

2.依法治理坚持以宪法为核心,依法治理基层社会,是构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

要坚持法治思维,制定健全和完善社会治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基层行政效能和公正司法保障。

3.解决社会问题基层社会治理的核心是解决社会问题,要实行问题导向的基层治理,根据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需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三、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路径选择1.优化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建立科学完善的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推动党委领导下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向班子负责、人人有责的方向发展。

同时,加强公共安全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提高社会治理的综合效能。

2.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实践,推动信息技术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建设智慧社会,提高社会治理的科学性、精细化、便利化和透明度。

同时,倡导和培育社会共治、社区自治等新型治理模式,鼓励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共建共享。

3.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支信念坚定、敢于担当、善于创新的基层社会治理干部队伍。

加强干部培训和轮岗交流,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和能力。

四、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挑战与对策1.挑战:(1)城乡发展不平衡,仍存在差距;(2)资源分配不均衡,发展潜力有限;(3)社会矛盾和问题依然突出。

2.对策:(1)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化解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促进城乡融合发展;(2)加强资源配置和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提升发展潜力;(3)以问题为导向,坚持源头治理,加强社会矛盾的预防和化解。

基层治理与社会和谐稳定发言稿

基层治理与社会和谐稳定发言稿

基层治理发言稿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我是XXX社区的居民代表,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发表我的基层治理发言稿。

作为一个基层社区的一员,我始终密切关注着社区的发展和居民的利益。

我相信,优质的基层治理是社区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实现居民幸福生活的关键因素。

因此,我今天想与大家分享我对于基层治理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首先,我想谈一下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社区文化是社区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居民凝聚力的源泉。

我们可以通过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来提升居民的归属感和参与感,例如开展书法、舞蹈、音乐等兴趣班,组织社区文化节等。

同时,也要注重传承和弘扬社区的传统文化,让居民能够感受到社区历史的底蕴和文化的魅力。

其次,我认为加强社区组织建设是提高基层治理水平的关键。

社区居民的利益诉求是多样化的,只有建立健全的社区组织,才能更好地听取居民的意见和反馈。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建立起居民议事会、居民代表团等组织形式,让居民有更多的参与权和决策权。

同时,社区组织也要加强与上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合作,争取更多的资源和支持,为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和福利。

此外,我认为完善社区公共设施是提升治理效能的重要手段。

良好的社区环境和便利的公共设施可以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因此,我们要加大投入,优化社区建设规划,提升公共设施的质量和数量。

例如加强小区绿化、建设儿童乐园、增设停车场等,以满足不同居民的需求,让社区成为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地方。

最后,我要讲一下加强社区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社区安全是居民安居乐业的前提,也是社区稳定发展的基石。

我们要加强社区巡逻防控,引导居民自觉遵守社区规章制度,营造安全、和谐的社区氛围。

此外,还要加强与公安机关的合作,建立社区警务室、邻里巡防等安全管理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社区安全问题,确保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亲爱的领导和同事们,基层治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是一项光荣的事业。

作为社区的一份子,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努力为社区的发展和居民的福祉贡献自己的力量。

浅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

浅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

文章 编号 :10 0 8—8 3 (0 9 0 4 12 0 )4—0 2 0 0—0 3
主 本 身 就 是 一 个 蕴含 着 自由 、平 等 、人
衡 、有 序 的发 展 状 态 。 “ 和谐 社 会 ”就
是社 会 系统 中各 部 分 、各要 素处 于相 互
协 调 状 态 , 社 会 结 构 均 衡 , 社 会 系 统 良
浅我民政 建与建谐会 论 国主治 设构 和
孙 丽丽
( 西南大 学政 治与公 共 管理 学院 ,重 庆 4 0 1) 0 7 5 摘 要 :民主政 治是 中国特 色社会 主义和谐社 会 的首要 内容 ,是 中国共产 党孜孜 以求 的奋 斗 目
标 。 同时,民主政 治是 公正 、稳 妥地 解决利 益 矛盾 ,维护社会 秩序 ,防止 和 消减 不和谐 因素的最佳 途径 。所 以,只有 不断加强我 国民主政治建设 ,才能 实现 中 国特 色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 的 目标 。
就 没 有 社会 主义 的和 谐社 会 。
性 运 行 的 状 态 。它 作 为 一种 理 想 的社 会 状 态 ,是 人 类 永 恒 的价 值 追 求 。胡 锦 涛
同志 对 社 会 主 义 和谐 社 会 的基 本 特 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行 了 高 度 概 括 ,指 出 :“ 们 所 要 建 设 我
关键词 :民主政 治 ;和谐 社会 ;构建 中图分类 号 :D 2 文献标识 码 :A 6
胡 锦 涛 同 志 指 出 :“ 建 社 会 主 义 构 和 谐 社 会 , 同建 设 社 会 主 义 物 质 文 明 、 政 治文 明 、精 神 文 明 是 有机 统 一 的 。要 通 过 发 展 社 会 主 义社 会 的生 产 力 来 不 断 增 强 和 谐 社 会 建设 的物 质 基 础 ,通 过 发 展 社 会 主义 民主 政 治 来 不 断 加强 和谐 社 会 建 设 的政 治 保 障 ,通 过 发 展 社 会 主 义 先 进 文 化 来 不 断巩 固 和谐 社 会 的 精 神 支 撑 ,同 时 又通 过和 谐 社 会 建 设 来 为社 会 主 义 物 质 文 明 、政 治 文 明 、精 神 文 明 建 设 创造 有利 的 社会 条件 。 ”这 一精 辟 论述 阐 明了 民 主政 治 建 设 在 构 建 社 会 主 义 和 谐 社 会 中 的重 要 意 义 , 民主 政 治 不仅 是 和 谐 社会 的应 有 之 义 ,而且 也 是 和谐 社

基层群众自治与和谐社会建设

基层群众自治与和谐社会建设

基层群众自治与和谐社会建设一、基层群众自治: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从性质上讲,基层群众自治是基层民主的重要实践形式。

基层民主分为两部分,一是基层国家政权的民主,例如乡镇、街办一级,属于国家政权体系的最末端,属于国家民主范畴;二是基层社会民主,它是属于非国家制度层面的民主,基层群众自治属于基层社会民主。

从内涵上讲,基层群众自治,是指城乡居民群众以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为依据,在城乡基层党组织领导下,在居住地范围内,依托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直接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权利,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制度与实践。

当前,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主要包括城市的居民自治、农村的村民自治和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

(一)基层群众自治的历史与现状1、村民自治的缘起及发展1982年12月份修改《宪法》时,将村委会定性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正式确立了村委会作为农村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法律地位。

1987年,第六届全国人大会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村民自治开始有了法律的保障。

1990年,民政部根据中央部署,在全国广泛开展村民自治示范活动,全面拉开村民自治序幕。

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结束了长达十年的试行。

它的颁布实行,标志着农村村民自治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套制度化的运作模式。

2001年,全国全部实现了村委会的直接选举,村民自治在形式上在全国全面普及。

2、居民自治的发展从萌芽形式看,中国城市社区自治比农村村民自治产生的更早。

建国后不久,在50年代初期,在天津、上海等城市成立了各种形式的居委会组织,主要是协助政府从事治安管理、清洁卫生、生产服务等日常事务。

1954年12月颁布了《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条例》,第一次以法律形式宣布居民委员会是“群众自治性的居民组织”。

于是,居委会建设在全国蓬勃发展起来,1956年到1958年是的城市居民自治发展的“黄金时期”。

浅析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的内涵特点、意义价值、问题挑战与对策建议

浅析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的内涵特点、意义价值、问题挑战与对策建议

浅析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的内涵特点、意义价值、问题挑战与对策建议作者:李培祯来源:《人生与伴侣·综合版》2024年第04期治国安邦,重在基层。

基层社会治理工程系统而庞大,如何有效整合基层社会治理合力、助推基层社会稳步健康发展,是一项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本文通过研究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的内涵及特点,分析优化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意义价值,找出新时期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问题与挑战,并提出对策建议,从而不断完善巩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创新开拓中国特色社会治理之路。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我国社会治理经历了从管理到治理的理念变迁。

只有不断深化对基层社会治理的内涵及特点的理解,才能确保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之路行稳致远。

(一)基层社会治理内涵基层社会治理是指以基层社会为中心,统筹政府、社会组织、公民等参与主体,解决基层社会实际问题的活动过程,最终目标是实现基层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整体的稳定统一。

具体而言,我国的基层社会治理是涵盖基层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的治理活动,通过建立和完善基层社会治理制度,创新更加科学、全面、高效的基层服务模式,探索构建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实现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目标,促进基层社会的平稳有序发展。

(二)基层社会治理特点1.以多元主体为依托。

基层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社会组织、社区、居民等多方力量,需要统筹好多元主体的关系,画出“最大同心圆”。

各治理主体的存在都对基层治理精细化水平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多元化治理主体也是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以人民为中心、发挥人民主体作用的生动体现,在基层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都發挥着各自效能,有利于形成协同治理、共同发展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

2.以多重事务为靶向。

“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是基层社会治理现状的生动写照。

不同于宏观社会治理,基层社会治理涵盖内容丰富,包括政治、行政、管理和治安等不同层次的事务,治理面临“内卷化”困境,治理内容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不言而喻。

申论热点: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机制600字

申论热点: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机制600字

申论热点: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机制600字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社会形态结构的变化,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基层社会治理问题日益凸显。

针对当前基层治理体系存在的断裂、脱节、功能弱化等问题,实施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机制,不仅是当前行政部门治理体系有效发挥作用的重要手段,也是推进社会和谐、促进社会稳定的有效途径。

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机制的具体实施,必须抓住以权责清晰、管理有效、民主协商、法治秩序、服务便捷、社会公平为主要特征的“六要素”,调整和完善政府职能,完善和创新基层治理体系,促进共同管理机制建设,改进便民服务制度,完善依法行政制度,落实基本法定问责责任,深化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理实践,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深入实施社会文明建设,实现社会和谐稳定。

首先,政府应当对基层治理的职责范围、职能定位和相关制度环境进行规范,以提高政府职能的执行效率,健全基层治理体系,改进社会管理机制,实现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的智慧城市治理。

其次,为了使基层治理更加有效,应当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强化社会利益代表机制和社会组织,优化民主协商机制,改进基层治理体制,注重民意和参与,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

再次,加强社会资源整合,用好社工社建资源,建立一套合理利用社工社建资源的模式和机制,用好慈善资源,完善社会慈善资源配置机制,健全社会慈善政策体系,以激发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和支持基层治理工作。

总之,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机制的实施,需要政府积极参与和领
导,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基层治理改革有机结合,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效率和质量,实现新型城市治理和社会治理的跨越式发展,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基层社会治理申论范文

基层社会治理申论范文

基层社会治理申论范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和乡村的社会治理面临着新的挑战。

基层社会治理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提高治理效能。

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基层组织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是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效能的重要途径。

我们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基层组织机构,完善基层组织工作制度,提高基层组织服务水平。

二、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是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效能的重要途径。

我们要根据不同的社会治理问题,采取不同的治理方式,使治理更加精准、高效、便捷。

例如,在城市管理方面,可以采取“智慧城市”建设,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和便捷程度;在乡村治理方面,可以采取“三治融合”模式,即政府治理、社会治理和自我治理相结合,使乡村治理更加民主、法治、阳光。

三、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效能的重要途径。

我们要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信用评价机制,加强信用信息共享,提高信用约束力,推动社会诚信建设。

四、加强社区服务建设社区服务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社区服务建设,是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效能的重要途径。

我们要加强社区服务建设,完善社区服务设施,提高社区服务水平,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提高社区凝聚力和向心力。

五、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社会管理创新是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效能的重要途径。

我们要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强化社会监督,加强社会自治,推动社会治理方式的创新和升级。

六、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基层干部队伍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是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效能的重要途径。

我们要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干部素质,加强干部培训,健全干部考核机制,提高干部绩效。

综上所述,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提高治理效能,是当前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申论热点: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机制

申论热点: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机制

申论热点: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机制,1200字
当今,社会治理正面临着许多问题,急需创新机制来促进其发展。

因此,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机制的推行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加强基层政府建设是实施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机制的基础。

基层政府有责任推进社会和谐、促进经济发展、维护民生、保护环境等,对此,应该更加注重政治建设,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加强政府绩效管理,提高政府监督能力,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等,以建立一个真正有效的、科学的政府。

其次,大力发展社会力量参与治理工作,是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机制的重要方面。

社会力量对社会和谐、调节社会矛盾有着重要作用,可以从各个方面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治理。

一方面,要倡导社会组织加强社会管理和帮助为家庭服务;另一方面,要加强和改进社会和平调解服务,发挥社会调解的独特优势;再者,要改进和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加强社会企业的参与,促使社会企业参与更多的公益行动。

此外,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法律制度是实施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机制的重要环节。

应加强依法行政,注重法治精神,完善政府财政和行政机构,建立和完善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所需的法律建设,确保法律的执行,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不断改善基层社会治理环境,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机制的发展。

最后,支持科技技术应用是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加强智能化技术的引入和推广,支持科技和社会治理
的有机结合,以便实现社会治理的高效率、小成本、低风险等,更好地满足基层社会治理需求。

综上所述,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机制推行,必须深入推进基层政府建设,大力发展社会力量参与治理,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法律制度,支持科技技术应用等,以提高社会治理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营造良好的治理环境。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做法和经验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做法和经验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做法和经验在我们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基层社会治理可谓是老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你想啊,社区就像一个大家庭,谁都希望在这个大家庭里过得舒心、安稳。

于是,创新治理模式就成了重中之重,咱们今天就来聊聊这方面的经验和做法,看看怎么把这场“家务事”搞得更加顺心如意。

1. 社区自治:让居民当家作主1.1 参与式治理首先,咱们得说说社区自治。

想想,如果你在家里做的每件事都得请示老板,那可真是个麻烦事儿。

基层社会治理也一样,居民们的参与至关重要。

通过成立居民委员会,大家可以齐心协力,把社区的事情办得更好。

比如,咱们可以搞一些议事会,让居民们说说自己的想法,顺便也听听邻居的意见。

这样一来,大家都能有发言权,问题也能快速找到解决办法,真是一举多得,岂不美哉?1.2 自主活动再来就是自主活动。

你有没有发现,很多人总觉得参加社区活动就是个“鸡肋”?其实,这里面的门道可多着呢!通过组织一些趣味运动会、文化节之类的活动,大家不仅能放松身心,还能增进邻里之间的感情。

比如说,邻居小王唱歌真好,咱们就可以把他请出来,搞个“邻居歌唱大赛”,让大家都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才艺。

这样不仅能活跃气氛,还能拉近距离,简直就是社区团结的小秘诀。

2. 科技助力:让管理更高效2.1 智慧社区说到科技,咱们也不能掉链子。

现在是个信息化的时代,咱们可以通过智慧社区来提升治理效率。

比如,设立一个线上平台,让居民可以随时随地反映问题,提交建议。

这样一来,大家就不必再跑到社区中心排队,随时动动手指就能把问题反馈上去,真是方便得不得了。

而且,这个平台也能实时更新,让大家知道自己反馈的问题处理进度,这可比盲目等待强多了吧!2.2 数据分析再者,利用大数据进行分析,也是一个不错的做法。

通过收集和分析居民的需求和反馈,社区管理者能更精准地了解大家想要什么,进而制定更贴合实际的治理措施。

比如,经过数据分析,发现社区里老年人的比例较高,那就可以增加一些老年活动的项目,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区,享受生活。

政府管理创新

政府管理创新

浅谈析政府管理创新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作用论文摘要:政府管理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发挥着主导性作用,特别是在中国这种特殊国情下表现得更为突出。

对于日新月异的社会不断生成的新问题来说,社会持续和谐有赖于政府管理的不断创新,从这个意义上讲,政府管理创新也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方法源泉。

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创新政府管理的扶贫救助和财富调节机制,创新政府管理的服务责任机制、市场化导向机制以及信息双向流动机制,同时还不能忽略创新政府管理的生态意识和环保机制。

一、和谐社会的主导力量依靠政府管理1.公共管理的重要任务和目标是社会和谐,中国公共管理以政府管理为先发因素、带动力量、核心功能和调控手段。

现代行政管理理念与模式在扬弃中发展为现代的“公共管理”,公共管理的重要任务和目标是维护社会和谐。

公共事务治理主体不仅包括政府,还有非政府的公共部门、企事业单位、自治团体与组织、公民等。

由于没有任何一个单独的行动者能够拥有足够的知识和资源来解决一切公共问题,各种管理主体之间必须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形成系统网络,才能有效解决问题。

因此,形成了以政府为核心、非政府的第三部门和其他力量为重要补充的开放性管理主体。

虽然公共权力分散化,但公共管理承认政府管理的正当性和核心地位,因为政府在提供宪政、法制、公共政策方面,在需要运用强制性权力的公共事务领域,在私人部门和第三部门无力承担或不愿意承担的公共服务领域发挥着主导性作用。

由于政府所掌握的大量公共资源,也使其有能力提供公共服务,政府与其他公共管理主体在多元主体中的地位并不是一样的。

政府承担着公共事务“元治理”的角色,其他公共管理主体除了作为公共事务管理者外,还往往保留社会普通行为者的角色,仍要接受政府的管理与监督;政府对其他社会公共管理主体无法自主调节的冲突,无力承担或解决的问题,仍具有指挥的权威。

在中国,政府作为核心公共管理主体的地位十分明显。

政府与一般公共组织相比具有强势,它的合法性基础奠定了统治的功能。

基层社区治理创新心得体会范文

基层社区治理创新心得体会范文

基层社区治理创新心得体会范文基层社区治理是指以社区居民为基础,通过参与、共治、共享,解决社区内部事务和问题,提高社区自治能力和服务水平的一种管理模式。

在我所在的社区,经过连续多年的探索和实践,逐渐形成了一套创新的社区治理模式。

在此,我将结合我自己的实践经验,谈一谈基层社区治理创新的心得体会。

一、坚持“人民至上”的原则基层社区治理工作的本质是为了居民的利益和福祉,因此,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在实践中,我们注重听取居民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召开居民代表大会、群众工作会议等形式,广泛征求居民的意见,引导居民共同参与社区治理,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同时,我们还注重建立居民自治组织,充分发挥居民的主体作用,让居民能够直接参与到社区事务的决策和管理中。

只有真正尊重人民的权利和利益,才能够有效推动社区治理创新的实践。

二、加强治理能力建设社区治理需要具备一定的能力和素质,只有不断提高治理者的能力水平,才能更好地履行治理职责。

我们积极开展理论学习和实践培训,组织治理者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行政管理知识,增强工作能力,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我们还注重培养治理者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与居民进行沟通和协商,有效协调社区事务,解决居民关注的问题。

只有不断加强治理能力建设,才能够推动基层社区治理创新的深入发展。

三、细化管理制度,提高治理效率社区治理需要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只有有序地推动社区事务的处理,才能更好地提高治理效率。

我们建立了完善的居民纠纷调解、设施维护、安全防范等管理制度,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执行这些制度,确保社区事务有序进行。

同时,我们还加强社区服务中心的建设,提供便捷的服务,如社区医疗照顾、文化娱乐活动、社区志愿者服务等,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提高居民的满意度。

通过细化管理制度,提高治理效率,能够更好地推动社区治理的创新发展。

四、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提高社区凝聚力社区治理不仅仅是解决居民的实际问题,还需要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基层社会治理方式创新的背景和内涵释义

基层社会治理方式创新的背景和内涵释义

基层社会治理方式创新的背景和内涵释义
1 基层社会治理方式定义
基层社会治理方式是指以社会和行政部门为主导,采取深化公众
参与、增进政府公信力,推动民主治理体系逐步建设、促进社会秩序
稳定和公共法制健全的社会治理方式。

它不但是基层社会的治理目的
手段,也是推进新型基层政治参与的重要抓手。

2 背景
随着社会发展的加快,社会经济和政治矛盾日益突出,基层社会
治理难题日益凸显。

而传统的政府治理模式和行政管理措施已不能及
时满足人民群众需求,出现了许多新挑战和新困境。

因此,加强基层
社会治理机制创新,是推动新型基层政治参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
重要课题。

3 内涵释义
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具有一系列的内涵释义:
首先,通过创新政策,充分释放自治机关的活力,促进行政自主,从而实现宏观调控、细微服务并重。

其次,加强行政监督和职能转变,积极落实《社会治理创新行动
计划》,深入实施全民参与、社会治理共同体等项目。

再次,采取法律法规、政策措施等多元手段,发展信息网络技术、提升治理效能,完善有效的治理结构,有效改善行政管理绩效。

最后,注重建设数据搜索、公共信息分享、行政服务监督、安全
防控等公共资源服务系统,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更便捷、贴心的服务。

4 总结
基层社会治理方式创新,是建立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重要举措。

只有通过充分尊重和发挥公民权利,加强社会秩序和谐,完善全民参
与体制,切实推进事权和行政管理改革,才能彻底解决基层社会问题,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稳定性。

关于基层治理的论文

关于基层治理的论文

关于基层治理的论文基层治理是指通过完善社区组织和管理制度,使基层组织和居民自治有序开展,实现基层建设和服务的集中统一协调。

基层治理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第一,基层治理是防范和解决社会矛盾的有效途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矛盾日益增多,如收入分配不公、城乡差距大、教育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这些问题需要通过有效的基层治理才能得以解决。

基层治理能够让民众的诉求得到正当反馈和解决,有效的化解冲突,维护社会和谐。

第二,基层治理是推动各项政策落实和实现之间联系的纽带。

基层居民接收政策落实所需信息的渠道即来自社区居民委员会、村委会等基层组织。

同时,基层治理在政府决策层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将民众需求反馈给政府,使政府的政策服务能够更贴近民众的实际需求,提高政策实施质量。

第三,基层治理是提高人民群众参与意识和能力的推动力。

基层治理的目的是增强居民自治意识,加强公共服务和道德建设,通过发扬民主、团结、和谐、进步的基本公德,促进整个社会素质的提高。

促进和发展基层组织形成公民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的良好平台,认真组织和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公益活动,是提高人民群众参与意识和能力的重要推动力。

第四,基层治理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有效手段。

基层治理最终目的是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繁荣,而社会的和谐与繁荣需要依靠一种良好的道德秩序。

基层治理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道德教育、加强教育环境建设、推行志愿服务等,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有助于加强全民道德素质、构筑全民道德体系。

总之,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担着社会和谐与稳定的使命,而且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和推动力。

未来发展中我国应该加强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动社区发展,以切实提高居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和获得感。

同时也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自我管理和服务能力,使其成为宣传、实施和监督民主法治的重要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基层政府治理模式创新与构建和谐社会摘要:基层政府治理模式创新就是政治管理过程中基层政府为了提高行政效率和增进公共利益进行创造性改革所采取的带有规律性的方式方法。

政府治理模式创新是构建和谐陕西的基本途径。

和谐陕西是政府治理模式创新的基本目标。

只有通过政府治理创新,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基层政府治理模式,才能提高各级政府管理社会的能力和水平,实现和谐奋进新陕西的奋斗目标。

关键词:基层政府;治理模式创新;服务型政府;和谐陕西基层是指各级政权组织中最低的一层。

这里讲的基层政府是指乡、县两级和城市区一级、不设区的市一级政府。

基层政府治理模式创新就是政治管理过程中基层公共权力机关为提高行政效率和增进公共利益进行创造性改革所采取的方式方法。

由于直接面对人民群众是基层政府最突出的特点,因此基层政府治理模式创新对和谐社会建设极为重要。

近年来,陕西各地基层政府加快改革,转变职能,对推动陕西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作出了积极努力。

但总体来讲,陕西各地基层政府服务意识不强,创新意识淡薄,体制僵化,制约了经济发展。

影响了社会和谐。

陕西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明确提出要实现跨越式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陕西、建设西部强省的奋斗目标,这是3720万三秦儿女的期待,更是省委省政府对人民的庄严承诺。

完成这样宏伟而艰巨的任务,构建和谐奋进新陕西,基层政府居于基础性地位,起着关键作用,积极推动政府治理模式创新,对于提高各级政府管理社会的能力和水平意义重大。

一、制约陕西社会和谐的基层政府因素分析近年来,陕西各地基层政府加快改革,提升服务水平,对为推动陕西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做了大量工作,但也还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

(一)重视经济指标轻视发展质量,在发展问题上的认识误区影响和谐改革开放尤其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陕西各地基层政府为发展本地经济,保持经济增长速度使出了浑身解数,但在发展问题上却产生了很大的认识误区,许多基层干部把“发展是硬道理”片面地理解为“经济增长率是硬道理”,把经济发展简单化为GDP决定一切。

由于以经济数据、经济指标论英雄的片面政绩观的引导驱使,为追求一时的增长速度,盲目上项目、办、引投资,大搞“形象工程”、“亮丽工程”、“夜景工程”,看起来经济增长了,但老百姓却没有得到实惠。

20XX年陕西榆林市GDP达到635亿元,财政收入突破50亿。

但该市仍有贫困人口万人,其中仍有万人未能解决温饱问题。

榆林很富,但老百姓却没钱。

而陕西一线职工收入也并未能随着经济发展有较大增长。

据陕西省总工会的调查资料显示,20XX年陕西省一线职工人均年收入为13135元,比社会平均工资16918元低3783元。

在调查的50户企事业单位中,职工人均年收入低于当地在岗职工年平均收入的有41户,占调查职工总数的%。

大部分一线职工的月收入在800~1000元,有的不足800元。

一线职工收入不仅偏低,而且增长缓慢,与效益增长不同步。

据问卷调查统计,西安市、渭南市的财贸、建筑行业的10家,20XX—20XX 年利润年均增长20%,而职工收入增长%。

5年来未增加过工资的职工占22,2%。

工人工资中扣除交纳社会保险金等外,实际没有增加多少,再扣除物价、房价、子女学费上涨等因素,相当一部分职工感受不到收入的增加。

基层政府如何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让绝大多数人民群众从经济发展中普遍受益,得到更多的实惠,急需创新治理模式,调整发展思路,走出发展的误区。

(二)重视经济发展,忽视环境保护。

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困扰和谐一些地方基层政府对经济发展极为重视,但却对环境污染问题视而不见,一些地方在招商引资过程中不注重环境保护,有的甚至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一些干部甚至抱着先把经济搞上去,再去解决环境问题的想法。

政府环保部门每年都说关停了多少污染,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但许多地方环境污染依然呈加剧趋势。

据媒体报道,位于陕西子长县城内的子长供热公司,高大的烟囱每天排放出大量浓浓黑烟,让整个县城笼罩在“黑云”之下。

附近村民种的蔬菜,在市场上无人问津。

供热公司附近居民不能在外晒衣物,白色小尾寒羊在黑烟的熏染下变成褐色。

类似这些问题许多地方也存在,严重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如不能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将引发群众对政府的不满,同时也影响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看重发展速度,宏观调控乏力。

地区行业收入差距拉大妨碍和谐西部大开发以来,陕西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

“十五”期间,陕西生产总值以年均%的速度增长,高于全国%的速度;“十一五”开局之年更以%的速度递增,高于全国%的速度。

但陕西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

一是与其他省份相比,差距较大。

陕西人口占全国近3%,但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仅占2%左右,人均GDP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6%左右,人均财政收入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2%左右。

20XX年陕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0763元,居全国26位。

二是收入差距拉大,从最低和最高收入户的资料看,20XX年陕西省城镇居民最低收入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140元,最高收入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8479元,相差143元。

三是区域间、行业间差异较大。

20XX年陕西省十市一区中,最高的杨凌示范区13200元与最低的安康市8051元差距达5149元。

陕西省19个行业门类从业人员收入最高的行业报酬为最低行业的倍。

在一些地方,西部大开发以来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在扩大。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折射出政府宏观调控的乏力,也反映出政府管理能力有待提高,缩小地区行业收入差距,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需要各级政府提高管理能力,加大经济调控力度。

(四)一些干部作风官僚甚至腐败。

干群关系受损干扰和谐一些基层组织软弱涣散,衙门习气严重,对群众反映的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漠不关心,对属于自己份内的工作不作为,行政效率低下。

一些政府言而无信,对社会和群众公开承诺的事项,大打折扣,甚至不去兑现。

一些政府工作人员违法违规,滥用权力,贪污腐败,失信于民,极大地破坏了干群关系,损害了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也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

陕西泾阳县卖1200亩地竟然没有合法手续,明显是基层政府的失职。

宝鸡市陈仓区政府的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岐星水泥厂县功水泥建设项目”,在征用当地农民土地时,给村民土地补偿太低引发农民抵制。

20XX年12月21 日、22日,县功镇政府和水泥厂人员两次到地里勘界划线,均遭到村民的阻拦。

如何转变干部作风,强化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及时妥善处理这些矛盾和问题,营造和谐社会环境,亟须创新政府治理模式。

(五)政府职能转换滞后。

为民服务意识淡薄制约和谐首先是政府定位没有摆正,政府职能转变滞后,服务意识淡薄。

一些掌握审批权的部门管得太多,卡得太死,特别是非行政审批许可事项过多过滥。

一些部门对有利益的行政行为大家积极有为,导致政出多门,相互矛盾,效率低下,而对无利益的行政行为大家能推就推,想方设法不为,导致许多与群众密切相关的事情长期难办。

其次政府部门职责不清,管理混乱。

在政府与、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自主治理关系上,在日常经济活动中,往往既掌舵又划桨,扮演着裁判员和运动员的双重角色,该管的没有管好,不该管的管了许多;一些政府职能部门,对的检查多、摊派多、收费罚款多,但对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过问少、解决少或久拖不办,影响了经济快速发展。

一些乡镇政府对新农村建设不能科学规划引导,对农村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不能及时有效处理,导致一些村镇社会矛盾增多甚至激化,影响社会的稳定。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对陕西各级基层政府既迫切也极为必要。

二、推动政府治理模式和机制创新构建和谐陕西的思路与对策和谐社会,就是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融洽的状态。

和谐陕西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应该是以人为本,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得到充分激发、社会财富的创造源泉得到充分涌流、人们能够各尽其能的社会;是民众凝聚力不断增强,团结互助、平等友爱、扶贫济困,人际关系和谐的社会;是生态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是法制健全、管理有序、人民安居乐业的社会。

治理是人类社会进入民主时代适应社会发展首先在发达国家推行的治国理念和方式。

它既重视发挥政府的功能,又重视社会组织群体势力的合作,共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和政治活动。

以增进公共利益、积聚社会财富、提升社会和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构建和谐社会与基层政府治理具有目标的同一性。

基层政府处在直接面对人民群众的最基础地位,因此在构建和谐陕西中其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

基层政府治理创新是实现和谐陕西的基本途径。

和谐陕西是基层政府治理的基本目标。

如何通过基层政府治理创新,建立与陕西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相适应的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政府治理模式,提高各级政府管理社会的能力和水平,实现和谐奋进新陕西的奋斗目标?笔者认为有以下对策:(一)政府职能上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构建和谐社会,首要的是要加快经济发展,让人民享受发展的成果。

陕西省省长袁纯清在谈及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之间的关系时说:“只有加快发展,才能消除贫困和差距,才能为陕西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物质保证,但加快发展,不是单一地追求GDP的增长,而是要把发展建立在结构优化、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

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快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使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这为各级基层政府解决发展问题指明了方向。

要求我们必须建立促进经济良性运行、科学发展的政府机制。

首先,政府要制定适合本地实际的经济发展规划,明确经济产业发展方向目标。

其次要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包括政策环境、硬件环境、社会环境,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

第三,要加强信息服务,密切本地与外地的经济往来和市场衔接,促进本地与外地的交往。

第四,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

完善支持自主创业,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

要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为他们充分就业创造条件。

要提高一线劳动者的收入,缩小行业地区收入差距。

第五,要改革现行的政府绩效考核机制。

对干部的考核不以GDP论英雄,不以经济数据、经济指标看结果,关键看人民群众是否得到实惠,经济是否又好又快地发展。

(二)政府决策上由独断型向民主科学型转变加快发展,建设西部强省,是民众的心愿和要求,如何发展,又需要科学的决策。

一些决策失误的发生,根源在于长官个人意志的决定性作用,在于权力的过分集中。

因此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形成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

在陕西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省长袁纯清宣布未来5年将投入1118亿元,用于教育、就业、公共卫生、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等8大民生工程的40个项目建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