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中国的自然环境
初中地理人教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时PPT
北侧
南侧
天山山脉
准噶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
昆仑山脉 塔里木盆地
青藏高原
读下图,说说我国有哪些地形及各类地形所 占的比例,并归纳我国地形的特征?
地形类型多样,
山区面积广大。
中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
通常把山地、丘陵和崎 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
二、地形特征对我国的影响
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对经济的发 展有哪些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 沼泽广布,矿产资源丰富,有“聚宝盆”之称
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
我国唯一一个位于湿润地区的盆地,内部多低山、丘陵,西部的成都平原有 “天府之国”之称。
东北平原
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地势坦荡、沃野千里,黑土广布,土壤肥沃,由三江 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组成。
华北平原
由黄河、淮河、海河三大河流冲积而成, 又称黄淮海平原,地势平坦。
长江中下游平原
我国海拔最低的平原,河网密布、河湖众 多,有“水乡”和“鱼米之乡”的美称。
东南丘陵
对照图2.2,将山脉两侧的地形区名称填写 在下表中(P26)
山脉
两侧的地形区
西侧
东侧
横断山脉 巫山
青藏高原 四川盆地
云贵高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太行山脉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大兴安岭 内蒙古高原
东北平原
山脉
两侧的地形区
不利条件 1、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 2、水土流失严重。 3、容易发生自然灾害。 4、坡度大,不利于发展种植业。
有利条件: 1、森林、矿产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采矿业。 2、有利于农业的多种经营。 3、山区动植物资源丰富,可以发展旅游业。 4、山区急流可以发电。
梳理归纳
主要山脉
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自然环境课件--湘教版PPT
中国的地形
中国的气候
中国的河流
长江
黄河
源头
青藏高原唐古拉山
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
注入海洋
东海
渤海
长度
6300千米
5500千米
主要支流 上中下游分界
湘江、汉江、赣江等
宜昌(鄂)、湖口(赣)
汾河、渭河等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中国的地形 中国的气候 中国的河流
一、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
大 兴 安 岭
昆仑山脉
二级阶梯
祁连山脉
太 行 山
一级阶梯 横
脉
断
巫 三级阶梯
山
山
脉
雪 峰
山
二、地形复杂多样
四大 高原
四大 盆地
三大 平原
三大 丘陵
名称 特征
名称 特征
名称 特征
青藏高原
世界屋脊 冰川广布
塔里木盆地
季风名称 发源地
风向
陆地→海洋 海洋→陆地
性质
影响范围(地区)
冬季风
亚洲大 陆内部
偏北
从陆地吹 向海洋
我国东部广大地区( 寒冷 除青藏高原、云贵 干燥 高原、海南、台湾
岛)
夏季风
太平洋 印度洋
偏南
从海洋吹 向陆地
温暖 湿润
东南季风:我国 东部地区;西南 季风:我国西南 、华南地区
二、季风气候显著
• 原因:处于最大大陆(亚欧大陆)和最大大洋(太平洋)间, 海陆热力差异最大
4、读我国沿36°N附近地形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地势特点西高:东_低___________阶_梯__状,呈
8年级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1、纵横交织山脉(1)东西走向的山脉北列:天山和阴山、中列:昆仑山和秦岭、南列:南岭(2)南北走向的山脉: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脉(3)东北一西南走向的山脉:西列: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列:长白山、武夷山东列:台湾山(4)西北—东南向的山脉:阿尔泰山、祁连山、小兴安岭(5)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第一高峰)2、我国地形特点是什么?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3、我国四大高原特点?四大盆地特点?三大平原特点?(1)①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远看是山,近看成川)“世界屋脊”②内蒙古高原:一望无际,开阔坦荡(风蚀地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③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千沟万壑,支离破碎;黄土广布(水土流失严重);④云贵高原:地形崎岖,石灰岩分布广泛(喀斯特地貌)(2)①塔里木盆地:我国最大的盆地。
盆地内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②准噶尔盆地:纬度位置偏高,受海洋湿润气流影响,降水略多;③柴达木盆地:平均海拔最高,盆地内矿产资源丰富,有“聚宝盆”之称;④四川盆地:又叫紫色盆地,红色盆地,内部成都平原有“天府之国”美称。
(3)①东北平原:我国最大的平原,黑土广布;沼泽广布②华北平原:我国第二大平原,又叫黄淮海平原③长江中下游平原:水田连片、河网纵横,“鱼米之乡”4、山区开发利用中的利与弊?利: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多种农业经营和生态旅游。
弊:(1)耕地少,种植业受限制(2)山区地形较为崎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成本高。
(3)生态环境相对脆弱,自然灾害有山洪、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5、我国地势的特点是什么?地势对我国气候、河流、交通产生怎样的影响?(1)我国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2)①地势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海洋的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带来降水,利于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发展农业生产。
②地势对河流的影响:我国的大江大河大多自西向东奔流入海。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自然环境
冬季:南北温差大。(约50℃),最冷在黑龙江漠河,最
热的在海南省。(纬度、冬季风)
夏季: 我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除青藏高原(海拔高)
等地外。最热在新疆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最冷 的在青藏高原上。 (地形、海拔)
秦岭-淮河:是我国一月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又是亚
热带和暖温带通过的分界线。
我国温度带的划分
原平北东
准噶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
河西走廊内蒙古高原
柴达木盆地
黄土高原
青藏高原
原平北华
辽东丘陵 山东丘陵
四川盆地
长江中下 游平原
云贵高原
东南丘陵
山脉两侧的地形区
山脉
横断山脉 巫山
太行山脉 大兴安岭
山脉
天山山脉 昆仑山脉
两侧的地形区
西侧
东侧
青藏高原
云贵高原
四川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内蒙古高原
东北平原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知识结构
地形和地势
我国地形特点: 地形类型多样 , 山区面积广大 。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 山地面积 约占全国总面
积的 1/3 。通常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
高原统称为山区。我国 山区面积 约占全国总面积
的 2/3 。平原面积仅占 1/10 多一点。 山地 33% 。 高原 26% 。 盆地 19% 。 平原 12% 。 丘陵 10% 。
平原、丘陵
气候:
西高东低有利于暖湿的海洋风向内陆推进, 使东部大部分地区降水丰沛。
河流:
大部分河流滚滚东流;落差大,水能资源 丰富,在阶梯交界处可以建设大型水电站。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知识点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知识点【第一节地势和地形】一、地势呈阶梯状分布1、我国地势的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2、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的分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3、我国地形的特征: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4、我国各类地形所占的比例:丘陵百分之十、山地百分之三十三、高原百分之二十六、盆地百分之十九、平原百分之十二5、第一阶梯主要地形区有: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第二阶梯主要地形区有: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第三阶梯主要地形区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江南丘陵、山东丘陵、辽东丘陵6、通常把山地和地表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
我国山区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百分之六十,多集中在西部,其中近一半是难以利用的沙漠、冰川、戈壁、、高寒荒漠等。
总的来说,山区有利于发展旅游业、采矿业及农业多种经营等,部分水热条件好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平原,可以发展种植业。
7、山区常发生的地质灾害有:崩塌、滑坡、泥石流【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一、南北气温的差异1、我国冬季的气温分布特点:南北温差大2、我国一月的零度等温线大致与秦岭--淮河一线相重合3、我国夏季的气温分布特点:除青藏高原外,普遍高温4、我国夏季最热的地方:吐鲁番盆地5、通常把大于或等于十摄氏度持续期内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气温总和,叫做活动积温。
活动积温反映一个地方气候对农作物所能提供的热量条件,是我国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
6、根据活动积温,把我国划分为五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7、由于南北气温的差异,不同的温度带内,生长着不同的果树;物能够成熟的次数也不一样;在建筑上也有一定反映。
二、东西干湿的差异1、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我国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火烧寮;降水最少的地方是托克逊。
3、一个地方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反映该地气候的湿润程度。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课件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
我国的主要山脉 东西走向有三横,北天阴,中昆秦,湘桂粤赣夹南岭。 东北—西南有三撇,兴安太行巫雪峰,长白武夷中间斜,台湾山脉东分布。 喜马拉雅弧形山,珠峰傲立中尼境,八八四四第一峰。
山脉的走向
中华五岳
五岳指东岳泰山(山东省)、西岳华山(陕西省)、南岳衡山(湖南省)、北岳恒山(山西 省)、中岳嵩山(河南省)。其中泰山被联合国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目录》。 五岳各有特点:五岳以泰山之雄、华山之险、衡山之秀、恒山之奇、嵩山之绝引人 入胜。泰山雄踞华北平原,拔地而起,昂首云天,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势,泰山著 名风光有十八盘、玉皇顶、云海日出及各种文物古迹。华山以“奇拔俊秀”驰名 海外,被誉为“奇险天下第一山”。衡山则古木参天,奇花异草,幽径重重,以“五岳 独秀”闻名于世,著名文化建筑有忠烈祠等。恒山被誉为“塞外第一山”,以悬空寺 之奇而闻名。嵩山山势挺拔,层峦叠嶂,有很多名胜古迹,主要有嵩岳寺、少林寺等。
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22°—35°亚热带大陆东岸,它 是热带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交替控制和互相角逐交绥的地带。 在亚洲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南、雷州半岛以北的地 带,以及日本南部和朝鲜半岛南部等地。其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 冬季较少。这类气候以中国东南部最为典型。其他地区,由于冬 季也有相当数量的降水,冬夏干湿差别不大,因此被称为亚热带季 风性湿润气候。该地区植被主要为常绿阔叶林。
30—100 mm
少雨/ 湿润
大于 100mm
多雨 (雨季)
如图中7、8月降水量都大于100mm,属于 夏季多雨。12、1、2月降水量都小于 30mm,属于冬季干燥。由此分析该地降水 的季节变化特点为夏季多雨,冬季干燥。 5.综合该地气温和降水状况,归纳该地的气 候特征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一节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一节一、中国的地理位置中国的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中国的经纬度范围:经度范围为东经73°-135°,纬度范围为北纬4°-53°。
中国与邻国的位置关系:中国与俄罗斯、蒙古、朝鲜、韩国、日本等国家接壤,与东南亚、南亚、西亚等国家相邻。
二、中国的自然地理概况地形地貌:中国地形复杂多样,包括高原、山地、盆地、平原等。
其中,青藏高原是中国最高的高原,黄土高原是中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气候特点:中国气候复杂多样,包括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等。
其中,中国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雨热同期。
河流与湖泊:中国河流众多,包括长江、黄河、珠江等。
其中,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黄河是中国第二长的河流。
此外,中国还有许多湖泊,如鄱阳湖、洞庭湖等。
三、中国的人文地理概况人口与民族:中国人口众多,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
中国有56个民族,汉族是主要的民族。
历史与文化: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
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宗教信仰:中国的主要宗教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
四、中国的经济地理概况农业: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主要农作物包括水稻、小麦、玉米等。
中国的农业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不断提升。
工业:中国的工业发展迅速,涵盖了多个领域。
中国的制造业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之一,主要出口产品包括电子产品、服装等。
服务业:中国的服务业发展迅速,涵盖了金融、教育、医疗等多个领域。
其中,金融业是中国的核心产业之一。
五、中国的环境地理概况自然资源: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以及水资源等。
然而,这些资源的开采和利用也对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
环境污染: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等。
这些问题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环境保护: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环境,包括加强环境监管、推广清洁能源等。
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正文一、我国的自然环境概述八年级上册的第二章主题——我国的自然环境,是一个涵盖广泛的课题。
我国作为一个庞大的国家,拥有着多种多样的自然地理环境及资源。
从东部的沿海平原到西部的高山巍峨,我国的自然环境类型多种多样,包括了森林、草原、盆地和高原等自然地理景观。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会从不同的角度和深度探讨我国的自然环境,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个复杂而宏大的主题。
二、我国的自然环境与地理特点1. 我国的地理位置与地形地势我国地处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陆地疆域东西宽约5500公里,南北长约5000公里。
我国地理位置特殊,南北逐渐升高,西部和北部地势较高,东部和南部地势较低。
这种地理位置和地形地势带来了多样性的气候和自然环境类型。
2. 我国的气候与自然环境我国自然环境与气候有着密切的联系。
我国地处亚洲东部,南北跨度大,因此呈现出了多样的气候类型。
从北方的寒带气候到南方的热带气候,再到西部的高原气候,我国的气候差异显著。
这种多样的气候类型为我国的自然环境带来了多样性,也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三、我国的自然资源1. 我国的水资源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国家,拥有丰富的江河湖泊和水资源。
我国的主要水系包括长江、黄河、珠江、淮河等,这些水系不仅为我国的农业生产提供了丰富的水源,也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然而,随着工业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水资源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问题,包括水污染、水资源过度开发和利用等。
2. 我国的森林资源我国是世界上森林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之一,森林覆盖率较高。
我国的森林资源不仅为生态环境提供了重要的保护和生态功能,也为我国的木材、药材和其他森林资源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条件。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森林资源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问题,包括森林破坏、森林资源过度开发和利用等。
四、我国的自然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 自然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也越来越重视。
地理-八上-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一、地形和地势1、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⑴地形类型:纵横交错的山脉,气势磅礴的高原,一望无际的平原,群山环抱的盆地,起伏绵延的丘陵。
⑵纵横交错的山脉就像大地隆起的脊梁,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在山脉构成的“网格”中,镶嵌着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
⑶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
2、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⑴我国地势的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我国地势划分为三级阶梯。
⑵陆地海拔最高:珠穆朗玛峰(中国、尼泊尔)是喜马拉雅山脉主峰,海拔8844.43米,世界第一高峰。
陆地海拔最低: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
⑶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梯,落差很大,水能资源极为丰富。
二、气候1、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
⑴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很大,由南向北气温逐渐降低(纬度)。
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只有青藏高原等少数地区气温相对较低。
⑵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省漠河县的北极村。
我国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鲁番。
⑶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并结合农业生产实际,从北向南我国划分为五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另外还有一个青藏高原区。
2东西干湿差异显著。
⑴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从东南沿海想西北内陆递减,东南沿海一带年降水量1600mm以上,而西北不足50mm。
⑵我国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台湾岛东北部的火烧寮。
我国降水量最少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⑶我国降水的时间分配不均,大多数地区的降水集中在5~9月,这期间的降水占全年的80%,雨季的长短差别很大,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北方相反。
我国降水空间分配不均,南多北少。
⑷气候的干湿状况:湿润(森林)半湿润(森林、草原)半干旱(草原)干旱(荒漠)东南部以湿润、半湿润区为主;西北部以干旱、半干旱区为主。
3、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⑴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⑵我国气候类型及分布地区。
4、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⑴影响我国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等。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会考考点
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考点1】地形与地势1、地势呈阶梯状分布⑴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西部多为山地、高原和盆地,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⑵三级阶梯概况阶梯名称海拔高度主要地形类型主要地形区第一级阶梯4000米以上高原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东缘第二级阶梯1000~2000米高原、盆地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第三级阶梯500米以下丘陵、山地、平原、盆地相间分布东南丘陵、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⑶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对我国气候、河流、交通产生的影响:①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的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丰沛的降水。
②对河流的影响:西高东低的地势,造成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入海洋;河流从高一级阶梯向低一级阶梯流动时,落差大,产生巨大的水能。
③对交通的影响: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但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2、地形复杂多样⑴四大高原的特点青藏高原:世界屋脊,冰川广布、雪山连绵。
黄土高原:世界上面积最广的黄土分布区,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崎岖不平。
内蒙古高原:我国第二大高原,地面坦荡、一望无垠。
⑵三大平原特点东北平原: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地势坦荡,黑土广布。
华北平原:我国最完整的平原,又称“黄淮海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我国最低平的平原,河湖密布,著名的“鱼米之乡”。
⑶四大盆地特点塔里木盆地:我国面积最大盆地,有我国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和我国最大内流河——塔里木河。
准噶尔盆地:我国面积第二大盆地,相对湿润。
柴达木盆地:我国地势最高的盆地,有“聚宝盆”之称。
四川盆地:也称“紫色盆地”,西部有面积较大的成都平原,农业发达,物产丰富,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八年级地理(人教版)上册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整理笔记)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形和地势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我国地形的基本特征: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一、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1、主要山脉的名称、分布和走向(课本25页图2.6)东西走向: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南北走向:贺兰山、横断山区、六盘山。
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小兴安岭;弧形走向:喜马拉雅山脉。
是世界最高山脉喜马拉雅山,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为世界最高山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交界处。
我国陆地海拔最高:珠穆朗玛峰(8844.43米);我国陆地海拔最低:吐鲁番盆地艾丁湖(-154.31米)2、主要地形区(1)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
高山终年积雪,冰川纵横。
雪山连绵,冰川广布内蒙古高原:高原地势平坦开阔,西北部多荒漠、戈壁、东部和中部多肥美草原。
地面坦荡,一望无际黄土高原:世界上黄土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质地疏松,缺乏植被覆盖的地方水土流失严重,千沟万壑。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云贵高原:高原大部分地区地形崎岖,石灰岩分布广泛,喀斯特地貌。
地面崎岖,峰岭众多(2)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呈环状分布,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内陆盆地,中部的塔克拉玛干是我国最大的沙漠。
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
内中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和我国最大内流河——塔里木河。
准噶尔盆地:我国第二大盆地,是我国纬度最高、位置最北的盆地。
柴达木盆地:我国地势最高的盆地,大部分为戈壁、沙漠,东部多沼泽、盐湖。
因矿产丰富,被称为“聚宝盆”。
四川盆地:有“紫色盆地”之称。
著名的成都平原位于盆地西部,农业发达,物产丰富“天府之国”之称。
(3)三大平原:东北平原:黑土面积广大、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我国最大平原。
华北平原:地势低平,地面坡度很小。
长江中下游平原: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知识点
4000米以上
1000米左右
1000—2000米
1000—2000米
地表形态
起伏平缓,“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地面坦荡,
一望无际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峰岭众多,地面崎岖
特殊地貌
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草原广布
黄土地貌
喀斯特地貌
【三大平原】
名称
位置和范围
主要河流
主要特点
东北平原
大、小兴安岭、长白山之间,由松嫩平原、辽河平原、三江平原组成
山脉走向
山脉名称
东西走向
最北列
天山—阴山—燕山
中间列
昆仑山—秦岭—大别山
最南列
喜马拉雅山—南岭
东北—
西南走向
最西列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中间列
长白—武夷山
最东列
台湾山脉
西北—
东南走向
阿尔泰山;小兴安岭
祁连山;唐古拉山、巴颜喀拉
南北走向
贺兰山、六盘山
横断山
【三大平原和三大丘陵】
1、平原和丘陵主要要在东部第三阶梯上。
②对河流的影响:第一,地势特征决定了我国的河流多自西向东流入海洋,以注入太平洋的河流居多,从而沟通了东西之间的海陆交通。第二,阶梯之间高差大,致使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
③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我国东部的第三级阶梯,地势较低平,这里成为人口稠密、农业条件较好、交通便利的地区,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第二阶梯,地势起伏较大,多高原、盆地和山脉,交通条件不如东部,但却有利于农业的多种经营,是我国重要的农牧业区,第一阶梯的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寒冷,自然条件独特,经济活动也独具特色。
3400—4500ºC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形和地势【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地形的特点,知道我国五种地形的分布比例。
2、了解我国地势的特点,知道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3、理解我国地形地势特征对我国气候和交通等的影响。
【教学重点】我国地势的特征,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教学用具】我国地势剖面图【教学过程】根据地形剖面图,分析我国地势对于航运,水电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总结: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许多大河滚滚东流,加强的东西的交通,在阶梯的交界处,落差大,水能丰富。
1000米-2000米之间,以高原、盆地为主。
第三阶梯500米以下,以平原、丘陵为主。
【作业设计】描画地形剖面图第二节气候学习目标: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分析其特点形成的原因。
了解我国温度及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等。
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
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明确气候也是一种资源。
所以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学习过程:南北气温的差异读图认识我国冬、夏南北气温分布的特点。
(零度等温线的走向:秦岭—淮河—线;观察我国最南、最北端气温极端数值。
结论:我国冬季气温南北差异大。
)(观察7月份等温线分布状况:青藏高原气候最低、我国南、北端气温极端数值。
结论:夏季我国南北温差较小。
)读图了解我国温度带的划分。
(我国温度带的划分自南向北为: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外加高原气候区。
)活动一:东西干湿的差异读图认识我国等降水量线的颁布情况,800、400、200毫米。
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我国干湿地区划分的依据(一个地区的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
)干湿区:我国干湿区自东南向西北依次为:湿润区(800毫米以上)、半湿润区(400—800毫米)、半干旱区(200—400毫米)、干旱区(200毫米以下)。
活动二:季风气候显著读图认识我国受海陆位置的影响,季风的影响不仅带来有利的一面,夏季风带来丰富的水汽形成我国的雨季;也带来不利的一面,冬季风带来寒冷干燥的气流,是我国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的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必背知识点一、地形和地势1. 地形特征: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山地面积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1/3,山区 (包括山地、丘陵和崎岖的高原)则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2/3。
2. 地势特征: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一级阶梯: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
二级阶梯: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海拔在1000米至2000米之间。
三级阶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江南丘陵、山东丘陵、辽东丘陵,海拔多在500米以下。
3. 主要地形区:四大高原:青藏高原 (世界屋脊,冰川广布)、内蒙古高原 (开阔坦荡,地面起伏和缓)、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严重,支离破碎,沟壑纵横,黄土广布)、云贵高原 (石灰岩广布,“石漠化”,地表崎岖,多山间小盆地,俗称坝子)。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 (最大内陆盆地,内有我国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准噶尔盆地 (绿洲和垦区,受大西洋湿润气流影响)、柴达木盆地 (“聚宝盆”,地势最高)、四川盆地(紫色、红色盆地,内有成都平原,天府之国)。
三大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主要发展林业和牧业)。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 (最大,黑土广布,北大仓、黑土地)、华北平原 (黄淮海平原,地势低平,春旱严重)、长江中下游平原(河湖密布,鱼米之乡,地势最低)。
4. 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山洪、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二、气候1. 气候特征: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多特殊天气,多旱涝灾害。
2. 气温分布:冬季:南北温差大,气温最低处在黑龙江省北部的漠河地区,气温最高处在海南省南部。
夏季:除青藏高原外,普遍高温,最热地方在新疆的吐鲁番,最冷地方在青藏高原。
3. 温度带划分:根据≥10℃的积温来划定,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以及高原气候区。
4. 降水分布: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降水最多的地方在台湾省东北部火烧寮,最少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
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自然环境知识点
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自然环境知识点一、中国的地形1、我国地形的特征: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对农业生产有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影响?有利影响:①复杂多样的地形,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副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②山区森林、草地、旅游、矿产等资源丰富,不利影响:耕地资源不足,不利于发展种植业;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不利于农产品等山区资源外运。
2、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我国地势的特征的有利影响是:一方面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促动农业发展;另一方面使我国的江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经济联系,有利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和内陆地区的大开发。
第三,我国的大型水电站往往建在高一级阶梯与低一级阶梯交界处,这是因为河流的落差大、水流急、水利资源丰富。
3、三级阶梯界线的山脉: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和横断山脉;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构成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第一阶梯包括: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第二阶梯包括: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第三阶梯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掌握:课本4、五种基本类型都有,山地占1/3,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2/35、我国的主要山脉:⑴东北--西南走向,最西列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间-列是长白山-武夷山;最东列是台湾山脉,其主峰玉山(海拔3997米)是我国东部峰。
⑵东西走向,最北列是天山-阴山;中间-列是昆仑山-秦岭;最南列是南岭。
[注意]秦岭是划分我国南方与北方的重要地理界线。
秦岭南北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差异。
⑶西北-东南走向,主要有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等。
多在我国西部。
⑷弧形山系,是世界山脉喜马拉雅山,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为世界山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交界处。
精华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中国的地形一、地形的主要特征1.地形多种多样陆地上的5种基本地形类型: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中国均有分布。
其中山地比重最大。
2.山区面积广大通常人们把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称为山区。
中国山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2/3,这是中国地形的又一显著特征。
山地与山区:山区是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的合称山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2/3;山地是山区的一部分,山地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1/3。
二、地势的主要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势是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
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海拔4000米以上第二级阶梯——高原、盆地,海拔1000—2000米第三级阶梯——平原、丘陵,海拔500米以下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地理界线是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巴颜喀拉山一冈底斯山。
(外流河与内流河的分界线同)第三级阶梯继续向海洋延伸,形成了我国近海宽广的大陆架。
我国近海大陆架,它包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以及南海的一部分。
这是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一般深度不大,坡度较缓。
三、山脉纵横交错中国山脉的分布按其走向可分为5种情况。
北:天山—阴山①东西走向的山脉中:昆仑山—秦岭南:南岭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②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中:长白山—武夷山东:台湾山脉③南北走向的山脉:贺兰山、六盘山④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阿尔泰山、祁连山⑤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我国省区的界山有:昆仑山(新疆-西藏)、祁连山(青海-甘肃)、太行山(山西-河北)、巫山(重庆-湖北)、武夷山(江西-福建)、南岭(湖南-广东)四、四大高原中国有四大高原,它们集中分布在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上。
1.面积:四大高原按面积大小依次是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2.位置:西南部的两大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北部的是:内蒙古高原;介于太行山、祁连山、长城和秦岭之间的是:黄土高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本单元概述本单元分为三节:第一节:地势和地形---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中国的地形特征对于中国的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主要介绍中国的气候,教材在编排上也注意突出中国的气候特征.气候特征可以通过其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的特点反映出来,要了解气候特征首先应了解气温和降水,而且掌握这些知识,有利于理解各区域地理环境和农业生产上的差异.第三节:河流和湖泊---呈现了以下结构特点:外部结构特点为纵向递进关系- --源流概况、影响因素、水文特征及水利水害;内部结构特点为横向平行关系。
本单元的特点有:1.将所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
2.注重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间、自然地理要素与人文地理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
3.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学到了知识,能力也得以提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了学生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
课标要求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明我国多种多样的地形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了解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范围以及主要的灾害性天气。
3.举例说明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4.了解我国主要的河流和湖泊,以及长江和黄河的开发利用和治理情况。
过程与方法:1.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和特点,掌握阅读并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各类地形图的技能。
2.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地理观念;2.形成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认识,树立因地制宜,形成合理利用资源的观念;3.通过对长江和黄河的开发利用和治理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本单元内容与教学思路分析本章教材在知识结构上联系紧密,逻辑严谨,知识的学习,技能和能力的培养都以递进的形式呈现,在不增加难度的前提下,将所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
本单元第一节教学内容和图像中出现了大量的地形名称,这些名称不是都要求学生背下来。
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如何从各种地理图像中总结出这些特征,以及引导学生讨论这些特征对其他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影响和人类如何去适应、利用、改造这样的地理环境。
3、关于本单元第三节教学内容的几点考虑:(1)以黄河的治理和长江的开发为例,运用相关资料探究河流治理与开发的方向和方案,以培养综合应用能力与创新意识,树立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观念。
(2)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的河湖知识推理判断、分析综合、概括归纳黄河与长江水文基本特征的地理思维能力。
(3)以图像系统为依托,了解和掌握有关河湖的基础知识,为迁移应用这些知识,形成能力和价值观念打下扎实的基础。
(4)从知识方面分析,既照顾了中国河湖概况的面,又突出了黄河治理和长江开发的点,做到了点面结合。
(5)注重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间、自然地理要素与人文地理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
课时安排建议第一节地势和地形3课时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3课时第二节河流和湖泊3课时本单元复习小结1课时第一节地势和地形一、教学建议课标要求:举例说明我国多种多样的地形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结构分析:本节是中国的自然环境这一章的第一节,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
中国的地形特征对于中国的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世界地理的过程中已经初步掌握了解一个区域的基本方法,区域分析方法对学习中国地理仍然适用,教材的这种顺序上的安排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这一节是从地势特点和地形种类两个方面来研究中国地形特征的。
教材中的三个小标题“地势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是符合学生由形象到抽象的认知规律的。
地势呈阶梯状分布实际上是一种比喻,学生从地形剖面图上可以形象地看出来,地形复杂多样就需要学生在读地形图的基础上加以总结概括,而山区面积广大的结论需要学生阅读扇形统计图表,甚至经过计算才能得出。
表面上看起来平行的三个特点,在结构上有着递进的关系。
在这一节的课文和图像中出现了大量的地形名称,这些名称不是都要求学生背下来。
本节的教学目的之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地势、地形基本特征,但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如何从各种地理图像中总结出这些特征,以及引导学生讨论这些特征对其他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影响和人类如何去适应、利用、改造这样的地理环境。
内容分析1.教材用中国地形图斑斓的颜色引入新课,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非常形象、直观。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高度,利用颜色的深浅不同可以大致判断出这个地区的地势走向。
2. 图2.1和图2.2是关系十分紧密的两幅图像,对这两幅图的阅读和分析是学生理解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关键。
图2.1加注了海拔高度的网格线和经度线,可以从图中方便地读出各个地形区的海拔高度,并与分层设色地形图进行比照。
图2.2是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示意图,与分层设色地形图不同,它的颜色不代表准确的高度。
这幅图主要是便于学生分清阶梯的界线,而阶梯的内部特征和平均海拔等,要通过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剖面图来分析。
3. 一般来讲,我们将地形分为五种类型:高原、平原、山地、丘陵和盆地。
结合图2.4中的景观图可以总结出这五种地形的特征:山地的绝对高度较大,顶部高耸,坡度很陡,沟谷幽深;丘陵的相对高度较小,地势起伏和缓,坡度较小;高原的绝对高度大于500米,相对高度小,顶面面积较大,起伏和缓,四周较陡;平原的绝对高度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广阔平坦,起伏小;盆地周围高中间低,内部是平地或和缓的丘陵。
4.山脉的走向是以地图上的方向为基础的,但与方向的表示方法略有不同,不能表示为向南走向或向北走向,而应该是南北走向。
图2.7给出了四种山脉走向,在实际读图过程中,有些山脉的走向并不是标准的正方向,可以采取近似的方法。
例如:大兴安岭和太行山可以看作是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5.山脉是构成地形的骨架,这是中国地形分布的一大特点。
除了教科书活动中所提出的山脉,教师还可以进行适当的补充。
祁连山北侧为内蒙古高原,南侧为柴达木盆地;秦岭北侧为黄土高原,南侧为四川盆地等。
除了自然地理界线以外,山脉有时还是人文地理的界线,例如长白山是中国和朝鲜的界山;喜马拉雅山是中国和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的界山;武夷山是福建省和江西省的界山等等。
6.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最深厚的地方,黄土的特点是土质疏松,再加上这里多暴雨、缺乏植被覆盖,水土流失现象严重。
图中所描绘的就是典型的黄土地貌,有宽广而平坦地面的黄土高平原被称为塬;有长条脊线的是梁;各自独立的丘状土山是峁。
窑洞是黄土高原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典型的杰作,这种特殊的“建筑”,利用黄土壁立不倒的特性,在一定的高程内向纵深掘进,挖成拱形窑洞,施工技术和工具简单,也不需要贵重的建筑材料,就获得防风避雨、冬暖夏凉的功能。
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
7.“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首举世闻名的《敕勒歌》创作于一千四五百年前的北齐时代,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当时内蒙古大草原兴旺发达的景象。
据考证,敕勒川指的就是阴山之南的草原地区。
内蒙古草原宽广辽阔,一望无际。
除镶嵌在东部边缘和内部几条不高的山脉外,其余大多为“远看似岗阜,近看成平地”的波状起伏高原。
这里的蒙古族同胞正是充分利用了内蒙古高原丰富的草场资源,大力发展畜牧业。
8.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面积约占全国的1/4。
它的平均海拔在4 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高原。
青藏高原的边缘和内部分布着一系列雄伟的山脉,高山上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山脉之间,高原起伏平缓。
由于青藏高原海拔很高,因此,高原内部的山脉一般相对高度不大,“远看是山,近看成川(平地)”是青藏高原地表形态的真实写照。
9.教材提供了一段有关“地形与民俗”的阅读材料,教师在分析这一段材料时应注意,地形可以对当地风俗习惯起一定的影响,但不起决定作用。
很多风俗随着科学和社会的发展都会发生变化,例如新建的南昆铁路对云贵高原的对外交通就起到了大作用。
10.山区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包括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约占全国面积的2/3。
11.山区的优势主要表现在资源上,山区具有我国70%的淡水资源、大量的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和广袤的发展空间,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然而山区也存在着耕地面积小、交通不便等自然方面的劣势。
再加上山地生态系统自身的脆弱性,近年来开发强度偏高,研究程度不够,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使山地环境不断恶化,山地灾害频繁发生,山区发展严重滞后,人民生活较为贫困。
发达国家的实际证明,只要重视山区开发和山地研究,科学合理地进行开发,山区经济能够迅速发展,达到甚至超过平原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教学建议在这一节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应注意,不要过分注重学生对具体地形名称的记忆,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学生学会使用地形图提取有用的地理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和总结;另一重点在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的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不同影响,以及人类如何利用和改造地理环境。
二、课时教案第一节地势和地形本课题用3课时完成。
[教学目标]1.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记住位于阶梯分界线的山脉名称。
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的能力。
组织学生讨论地势特征对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以及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
2.使学生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并在地形图上熟悉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理解山脉在我国地形分布中所起到的“骨架”作用。
通过读地形图总结我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
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基本观念。
3.通过阅读统计图表,总结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形特征。
讨论山区开发、利用的有利和不利条件,了解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以及这些灾害的形成原因和治理方法。
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
[教学重点]重点:我国的主要地形、地势特点及其对人们生活所产生的影响难点:运用地图分析分辨各种地形.[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图片、视频创设意境:播放我国各地形区的视频短片,先让学生对地形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同时也通过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设问引入:根据这节课所要学习的有关地势和地形的知识,向学生提问:你知道哪些高原、平原、山脉、盆地、丘陵的名称?这样的引入可以使学生很快进入教学情景,同时也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活动实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1.带领学生读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地图册10-11页),明确不同颜色所代表的不同海拔高度,根据颜色的分布总结出我国地势特点:西高东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