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人教版新修订教材)

合集下载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教案4篇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教案4篇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教案4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我国气温的分布特征;阅读温度带分布图,说出我国温度带的分布,知道它们的划分依据,提高学生读图、分析、综合、比拟的力量,把握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

2、了解我国气温南北差异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知道不同温度带的农作物差异,渗透“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差异。

2、教学难点:温度带与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策略依据课标要求,在学生已有学问根底上,引导学生阅读并分析地图。

以启发式教学为主,以问题推动学生的学习,理论联系实际,逐步形成区域地理学习的策略与方法。

四、教学预备1、教师预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预备:依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绘制中国轮廓地图备用。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景设置教师:同学们,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熟悉了中国的地形和地势,知道了地形和地势影响我们的生活,下面的故事也展现了一些自然环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请大家观看图片,说出图片中人们的生活主要受到哪些自然环境的制约?学生:(读图片,思索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教师:刚刚看到的这些现象都是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呢?对,就是气候。

那么从今日起,我们就来学习影响我国自然环境中的其次个要素,来了解中国的气候。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切入主题,引发学生兴趣。

】讲授新课──读“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我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描述我国1月和7月气温特征教师:之前我们已经学习过有关气候的一些根本学问,气候包括哪两个根本要素呢?学生答复预设:气温柔降水。

教师:今日我们就先来学习中国的气温。

说到我国的气温,小明是深有体会,他每年冬天都要从海口回哈尔滨老家过年,体验沿途的气温变化,服装也从短袖一点点加到了羽绒服。

有了这样的阅历,他暑假预备回哈尔滨的时候,就有备而回,也带了羽绒服。

可是他这次却有了不一样的感受。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人教版新修订教材)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人教版新修订教材)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人教版新修订教材)第一章:中国的地理环境1.1 教案内容: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环境特点,掌握其地理分布规律。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中国的地理环境特点。

中国的地理分布规律。

教学难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变。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地图和图片展示中国的地理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内容:讲解中国的地理环境特点,包括地貌、气候、水系等方面的内容。

3. 案例分析:分析中国的地理分布规律,如地形、气候、人口等方面的分布特点。

4.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中国的地理环境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1.2 教学作业:让学生绘制中国的地理环境分布图,加深对地理环境的理解。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资源2.1 教案内容: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自然资源特点,掌握其开发和利用情况。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中国的自然资源特点。

中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情况。

教学难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地图和图片展示中国的自然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内容:讲解中国的自然资源特点,包括土地、水资源、矿产资源等方面的内容。

3. 案例分析:分析中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情况,如农业、工业、能源等方面的利用情况。

4.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中国的自然资源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2.2 教学作业:让学生调查身边的自然资源利用情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三章:中国的经济发展3.1 教案内容: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经济发展特点,掌握其经济结构和发展趋势。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中国的经济发展特点。

中国的经济结构和发展趋势。

教学难点: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地图和图片展示中国的经济发展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内容:讲解中国的经济发展特点,包括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人教版新修订教材)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人教版新修订教材)

[标签:标题]篇一: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人教版新修订教材)二、学情分析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已进入到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系统思维能力,因而可结合有关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引导学生从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

我所任教的是八年级C1201班。

学生从思维发展来看,已有较大飞跃,学习过程中多些稳定因素,个别学生由于学习习惯较差,课堂中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讲话等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但总体来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是有的,作业也能及时地完成。

四、教学设想: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

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2、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4、强化对基础知识的巩固,重视知识点与时事地理的结合,进行开放性试题训练。

五、具体措施l、钻研教学大纲,订好教学工作计划。

2、教学目标明确,每节课要紧紧围绕目标进行。

3、做到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详略得当,快慢适中。

4、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5、注意教学方法得当。

对不同的内容灵活选用恰当的教法,在教学中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

6、精心选择作业,认真批改作业。

7、通过测验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地理区域划分的不同依据及相应的区域类型。

2、知道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自然、人文原因。

3、初步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差异。

能力目标: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在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通过对家乡自然地理的了解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2、宏观认识“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3、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人教版新修订教材)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人教版新修订教材)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人教版新修订教材)第一章:黄土高原地区1.1 地理特征与生态环境【学习目标】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范围和地理特征。

掌握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沙漠化等。

【教学内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和气候特点。

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影响。

黄土高原的保护和治理措施。

【教学活动】地图阅读:让学生阅读黄土高原的地图,了解其地理位置和范围。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黄土高原地区,观察地表特征和生态环境问题。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1.2 农业发展与粮食问题【学习目标】了解黄土高原的农业发展状况和粮食问题。

掌握黄土高原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限制因素。

【教学内容】黄土高原的农业发展历史和现状。

黄土高原的粮食生产状况和问题。

黄土高原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限制因素。

【教学活动】数据收集:让学生收集黄土高原农业发展和粮食问题的相关数据和信息。

案例分析:让学生分析黄土高原农业发展的成功案例和存在的问题。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黄土高原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限制因素,提出解决方案。

第二章:长江中下游地区2.1 地理特征与经济发展【学习目标】了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地理特征。

掌握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经济发展特点和问题。

【教学内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地表特征和气候特点。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经济发展特点和问题。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保护和发展措施。

【教学活动】地图阅读:让学生阅读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地图,了解其地理位置和范围。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长江中下游地区,观察地表特征和经济发展状况。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经济发展特点和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2.2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了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资源状况和利用情况。

掌握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资源保护和利用措施。

【教学内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资源状况和利用情况。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资源保护和利用措施。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4篇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4篇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4篇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1南方地区——湿热的红土地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2.过程与方法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与北方地区的特点的比较,引导学生探讨南方地区的特点,并更好地掌握南北方地区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教育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进一步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点、难点南方地区的主要自然环境特点及经济发展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引入]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北方地区,了解了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以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在此基础上,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了解南方地区。

[新课讲授][提问] 同学们,我们就居住在南方地区,在你的印象中,南方地区是怎样的呢?与北方地区对比,南方地区有什么特点?(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对南方地区有个在概的整个认知。

)[展示图片] 南方地区地形图。

[学生活动] 读南方地区的地形图,在图上找出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云贵高原、海南省、东海、南海、长江、珠江、洞庭湖、太湖、鄱阳湖。

(通过学生的读图活动,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在图中找到的这些地理事物可以说明南方地区有什么特点。

)[师生总结] 南方地区主要位于我国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区域。

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平原多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沿岸及入海口处,河湖众多、水网密布。

1.自然条件优越的红土地(1)位置、范围。

(2)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红土地。

(主要地形区: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云贵高原、四川盆地。

)[学生活动] 完成书本P.7活动2,观察图5.9中东南丘陵的土壤与北方地区土壤的不同,认识红壤的特征。

[介绍] 红壤不同于北方地区的黄土地和黑土,它是在高温多雨的环境下发育形成的一种颜色较红的土壤,呈酸性,缺乏肥力,不利于农作物生长。

耕作时,要适当增施有机肥。

[提问] 南方地区的气候有什么特点?属于什么气候类型?相对于北方地区,南方地区气候有什么优越性?[学生回答] 气候一月0℃以上,降水在800毫米之上,气候类型主要是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教案(优秀9篇)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教案(优秀9篇)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篇一陆地环境的组成,土壤【教学重点】①土壤的肥力特性;②土壤的形成【教学手段】土壤标本【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土壤是陆地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地理环境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土壤的含义是什么?(阅读教材“汉字‘土’的含义”示意图思考)什么是土壤?(板书)一、土壤及其作用1、土壤的概念(阅读教材“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示意图思考)土壤在地理环境中能够起到什么作用?(板书)2.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承转)土壤与生物圈的关系体现了土壤的肥力特性,土壤肥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板书)二、土壤的特性及其重要性1、土壤的组成,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观察土壤标本或教材中“理想土壤的成分体积比例”示意图)土壤由哪几部分组成?这些组成物质有什么特点?属于什么物质形态?适宜农作物生长的理想土壤中各组成物质的比例是多少?物质组成与土壤肥力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板书)2.土壤的肥力特性,提供水、养分、空气、热量3、土壤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阅读教材中“土壤的形成和发育示意图”思考)土壤的四种物质组成与其形成之间有什么关系?哪种要素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形成是否有影响?(板书)三、土壤的形成过程1、形成过程①裸露岩石风化→成土母质;②微生物和低等植物附着→原始土壤;③高等植物着生→成熟土壤。

2、生物的改造作用3、人类活动的影响【设计思想】板书设计第五节陆地环境的组成,土壤一、土壤及其作用1、土壤的概念2、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二、土壤的特性及其重要性1、土壤的组成,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2、土壤的肥力特性,提供水、养分、空气、热量3、土壤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三、土壤的形成过程1、形成过程①裸露岩石风化→成土母质;②微生物和低等植物附着→原始土壤;③高等植物着生→成熟土壤。

2、生物的改造作用3、人类活动的影响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教学设计篇二长江沿江地带(第三课时)[导入新课]长江沿江地带以其优越的区位条件和便利的长江水道运输,现已成为我国高度发达的综合性工业地带。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教案(优秀5篇)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教案(优秀5篇)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教案(优秀5篇)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篇一一、目标导学知道东北地区的显著特色。

了解东北三省的位置和范围。

了解东北三省的地形、河流、气候等自然概况。

二、知识梳理1、请说说东北的“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北大仓”的含义:2、东北三省包括3、东北三省地下以,主要的河流有。

人们常用来形容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

请在地图上指出本区的主要山、河、平原。

4、东北三省的气候特点是。

三、探究认识东北三省的“冷湿”气候。

四、巩固练习1、东北三省指的是()A、黑龙江、吉林、河北B、黑龙江、吉林、辽宁D、吉林、辽宁、内蒙古姓名:评分:C、黑龙江、内蒙古、辽宁2、东北三省的省会城市分别是()A、哈尔滨、呼和浩特、沈阳C、长春、沈阳、石家庄3、“冰城”是指()A、哈尔滨B、长春C、沈阳D、西安B、哈尔滨、长春、沈阳D、太原、石家庄、哈尔滨4、东北地区的气候类型是()A、热带季风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5、我国最大的平原是()A、东北平原B、华北平原D、三江平原C、长江中下游平原6、下列河流是中朝界河的是()A、鸭绿江B、黑龙江C、额尔齐斯河D、松花江7、下列四幅图,反映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的是()8、关于东北平原的叙述,正确的是()A、东北平原分布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境内,地势北高南低B、夏季热量充足,日照时间长,能够满足玉米生产所需的热量条件C、是我国冬小麦、甜菜、大豆、玉米等农作物的最大生产基地D、冬季气候寒冷,土地冻结对来年春天农业生产、作物播种和生长不利9、下列表述东北三省气候正确的是()A、气候冷湿C、冬短夏长B、雪期自北向南越来越长D、降水集中于秋季10、在春秋季节,东北三省经常受到哪种灾害的影响()A、干旱B、寒潮C、台风D、洪涝11、关于东北三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我们常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北大仓”来形容东北三省B、东北三省位于我国的东北部C、东北三省地形以丘陵和平原为主D、东北三省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12、下面关于东北三省气候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B、大兴安岭北部地区长冬无夏C、南部的辽东半岛冬季较短D、纬度较低,又紧邻着亚洲北部温暖的夏季风源地13、东北三省地形以东部为长白山地,北部为小兴安岭,西倚,在山地之间分布着辽阔坦荡的,因此,人们常用“、”来形容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教案(优秀11篇)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教案(优秀11篇)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教案(优秀11篇)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教案篇一辽阔的疆域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辽阔的疆域》是八年级第一章的内容,它是中国地理的基础章节。

仅从教材内容看,它既是学习中国地理的起点,又是联系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的桥梁。

就本节课而言是学生认识中国位置特点的延续和深入。

教材通过大量的读图活动让学生独立获取知识,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日常生活和工作都是十分必要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我国濒临的海洋、领海、内海、岛屿、半岛及邻国,知道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2、能力目标通过阅读,查找地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读图用图能力;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了解中国辽阔的疆域及优越的地理位置,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和重点1、重点:要求学生理解我国地理位置及优越性是本节的重点。

2、难点:要求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和课后活动是本节的难点。

(没有难以理解的知识,但地名很多,要掌握其地理位置是难点)二、教学方法1、读图分析法:在“世界政治地图”中查找我国陆上疆界找出14个邻国,沿我国海上疆界找出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对培养学生的空间能力有一定的帮助。

2、讨论比较法:在学习我国的优越时,设置课本P3的活动,对比我国与俄罗斯等国位置的比较,从而使学生对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有一定的理解。

三、学法指导:1、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地图,记忆地理事物空间分布方法。

2、指导学生运用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读图能力和地理空间概念。

3、开展谜语活动,活跃课堂气氛。

四、新课讲述:导入:用谜语导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蓝色星球浮太空,一只雄鸡在其中,南北两分它在北,东西二分它居东,头指世界洋,尾靠全球陆。

”谜底是打一地理事物现象(中国的地理位置)。

(一)、位置优越1、半球位置我国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人教版新修订教材)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人教版新修订教材)

一、教案内容:章节:第八章世界的气候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征。

2. 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现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1.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2. 各气候类型的特征。

教学难点:1. 气候类型的判断。

2. 气候现象的分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章内容,了解地球上的自然资源。

2. 提问:气候对人类活动有什么影响?引出本章内容。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图。

2. 介绍各气候类型的特征及其分布原因。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给出一个气候现象案例,如:“温室效应”。

2.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气候现象及其成因。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提问:如何判断一个地区的气候类型?2.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和经验。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征。

2. 强调气候现象的分析方法。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绘制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

2. 选择一个气候现象,分析其成因。

二、教案内容:章节:第九章世界的降水与风向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世界主要降水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2. 培养学生分析风向变化的能力。

教学重点:1. 世界主要降水类型的分布。

2. 风向变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1. 降水类型的判断。

2. 风向变化的分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回顾上一章内容,了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2. 提问:气候与降水有什么关系?引出本章内容。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世界主要降水类型的分布图。

2. 介绍各降水类型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三、风向变化分析(10分钟)1. 讲解风向变化的原因。

2. 给出一个风向变化案例,如:“季风现象”。

3.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风向变化及其原因。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提问:如何判断一个地区的降水类型?2.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判断降水类型的方法和经验。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人教版新修订教材)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人教版新修订教材)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人教版新修订教材)第一章:中国的地理差异1.1 学习目标了解中国地理差异的基本概念,掌握中国地理差异的分类和特点。

1.2 教学内容中国地理差异的定义与分类东部与西部地理差异南方与北方地理差异沿海与内陆地理差异1.3 教学活动导入:中国地图展示,引导学生关注地理差异讲解:教师讲解中国地理差异的分类和特点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地区的地理差异,如东北与西南地区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自己家乡的地理差异1.4 作业与评估作业:学生绘制中国地理差异示意图,简要描述各地区的地理差异评估: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第二章:中国的自然资源2.1 学习目标了解中国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念,掌握中国自然资源的分类和特点。

2.2 教学内容中国自然资源的定义与分类水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2.3 教学活动导入:自然资源的概念介绍,引导学生关注中国自然资源讲解:教师讲解中国自然资源的分类和特点案例分析:分析具体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如水资源和矿产资源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2.4 作业与评估作业:学生绘制中国自然资源分布图,简要描述各类资源的利用与保护评估: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第三章:中国的地理分区3.1 学习目标了解中国地理分区的基本概念,掌握中国地理分区的分类和特点。

3.2 教学内容中国地理分区的定义与分类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华东地区华中地区华南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3.3 教学活动导入:中国地理分区的概念介绍,引导学生关注地理分区的特点讲解:教师讲解中国地理分区的分类和特点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地区的地理分区,如东北地区和西南地区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自己家乡的地理分区3.4 作业与评估作业:学生绘制中国地理分区图,简要描述各地区的地理分区特点评估: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第四章:中国的地形与气候4.1 学习目标了解中国地形与气候的基本概念,掌握中国地形与气候的特点。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人教版新修订教材)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人教版新修订教材)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人教版新修订教材)第一章:气候1.1 气候的基本概念理解气候的定义和特点掌握气候的分类和气候带划分1.2 气候的形成因素了解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形、海陆分布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1.3 我国的气候特征分析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和类型掌握我国气候带的分布和气候区的划分第二章:水文2.1 水文的基本概念理解水文的定义和内容掌握水文的分类和特点2.2 地表水文过程了解降水、径流、蒸发等水文过程掌握地表水文过程的测量和分析方法2.3 我国的水文特征分析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掌握我国主要河流的流域特征和水文特点第三章:土壤与植被3.1 土壤的基本概念理解土壤的定义和功能掌握土壤的分类和土壤剖面结构3.2 土壤的形成与分布了解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和过程掌握土壤的分布规律和特点3.3 植被的基本概念理解植被的定义和功能掌握植被的分类和植被带分布3.4 我国的土壤与植被特征分析我国土壤的分布和特点掌握我国主要植被类型的分布和特点第四章:自然资源4.1 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念理解自然资源的定义和分类掌握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4.2 我国的自然资源特征分析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和特点掌握我国主要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措施4.3 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了解自然资源过度利用和破坏的原因掌握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的方法和措施第五章:人口与环境5.1 人口的基本概念理解人口的定义和人口增长规律掌握人口的分布和人口统计指标5.2 人口与环境的关系了解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掌握人口与环境关系的调控措施5.3 我国的人口与环境问题分析我国人口与环境的主要问题掌握我国人口与环境问题的解决策略第六章:城市与乡村6.1 城市与乡村的基本概念理解城市与乡村的定义和特点掌握城市与乡村的分类和功能6.2 城市化的进程与影响了解城市化的定义、进程和动力掌握城市化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6.3 我国的城市与乡村特点分析我国城市与乡村的主要特点和差异掌握我国城市化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第七章:农业7.1 农业的基本概念理解农业的定义和特点掌握农业的分类和农业部门7.2 农业生产的决定因素了解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7.3 我国的农业特点与分布分析我国农业的主要特点和分布规律掌握我国主要农业产品的生产区域和产业结构第八章:工业8.1 工业的基本概念理解工业的定义和特点掌握工业的分类和工业部门8.2 工业布局的影响因素了解自然资源、市场、交通、劳动力等因素对工业布局的影响8.3 我国的工业特点与分布分析我国工业的主要特点和分布规律掌握我国主要工业基地和工业发展战略第九章:交通运输业9.1 交通运输业的基本概念理解交通运输业的定义和功能掌握交通运输业的分类和运输方式9.2 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了解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技术因素对交通运输线的影响9.3 我国的交通运输业特点与分布分析我国交通运输业的主要特点和分布规律掌握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现状和规划第十章:商业贸易10.1 商业贸易的基本概念理解商业贸易的定义和功能掌握商业贸易的分类和环节10.2 商业贸易的影响因素了解市场、交通、政策、文化等因素对商业贸易的影响10.3 我国的商业贸易特点与分布分析我国商业贸易的主要特点和分布规律掌握我国商业贸易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第十一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11.1 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概念理解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定义和特点掌握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类型和过程11.2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了解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城市化等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掌握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的关系11.3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分析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工业生产、人口分布等活动的影响掌握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适应第十二章:可持续发展12.1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原则掌握可持续发展的类型和模式12.2 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分析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掌握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12.3 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对策了解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掌握我国可持续发展对策的选择与实施第十三章:区域发展13.1 区域发展的基本概念理解区域发展的定义和特点掌握区域的分类和区域发展模式13.2 区域发展的影响因素了解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政策因素等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3.3 我国区域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分析我国区域发展的主要特点和分布规律掌握我国区域发展的规划与战略第十四章: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14.1 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定义和功能掌握地理信息技术的分类和应用领域14.2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案例了解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的应用实例14.3 我国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前景分析我国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掌握地理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前景第十五章:综合实践活动15.1 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概念理解综合实践活动的定义和目标掌握综合实践活动的类型和实施方法15.2 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的要点和方法掌握综合实践活动组织的策略和技巧15.3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与反思分析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掌握综合实践活动反思的过程和方法重点和难点解析本套教案涵盖了八年级地理下册的主要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地理知识,提升地理素养。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课时安排
- 第一课线条与符号的使用
- 第二课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 第三课农业与农产品加工
- 第四课人口与城市
第二单元区域可持续发展
课时安排
- 第一课不同地理区域的特点与发展
- 第二课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
第三单元城市化与经济发展
课时安排
- 第一课城市的发展与演变
- 第二课城市与人的居住
- 第三课城市与交通
- 第四课城市与商业
第四单元科技与环境保护
课时安排
- 第一课科技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第二课能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第三课环境污染与保护
第五单元世界地理与中国地理
课时安排
- 第一课世界地理概述
- 第二课中国地理概述
- 第三课中国的自然风光
- 第四课中国的交通与通信
第六单元土地资源与风景名胜
课时安排
- 第一课土地利用与保护
- 第二课风景名胜与旅游
第七单元地球与地图
课时安排
- 第一课地球与地球运动
- 第二课地图与地图制作
第八单元综合复与测试
课时安排
- 第一课综合复
- 第二课综合测试
以上是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的课时安排。

每个单元都包含了相关的主题和课时内容,以便学生全面学习并掌握相关知识。

希望对教学有所帮助!。

最新2023年部编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最新2023年部编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最新2023年部编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教案全册教案一:自然条件与人口分布教学目标:- 了解全球自然条件的分布特点- 掌握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和分布规律-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教学内容:1. 全球自然条件分布- 气候分布- 土壤和植被分布- 水资源分布- 矿产资源分布2. 人口分布与影响因素- 地形地貌与人口分布- 气候与人口分布- 水资源与人口分布- 经济发展与人口分布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人口分布是否有关系2. 概念解释:介绍自然条件和人口分布的概念3. 全球自然条件分布图观察:呈现全球自然条件分布的图表,让学生观察并归纳总结4.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分析不同自然条件与人口分布的关系,形成小结论5. 人口分布分析:让学生观察人口分布图表,分析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6. 小结:总结人口分布的规律和影响因素7. 拓展应用:通过举例,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特殊的人口分布现象8. 练巩固:通过练题检测学生对自然条件和人口分布的理解程度9. 总结反思:让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思考自然条件和人口分布的关系教学资源:- 幻灯片展示全球自然条件和人口分布图- 练题教案二:经济发展与区域联系教学目标:- 理解经济发展与区域联系的内涵- 了解不同区域的经济联系与合作方式-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判断能力教学内容:1. 经济发展与区域联系- 区域联系的实质- 区域联系模式- 区域联系的意义2. 不同区域的经济联系与合作方式- 自然条件相似的区域合作- 产业互补的区域联系- 跨国公司与区域联系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举例引导学生了解经济发展与区域联系的概念和意义2. 概念解释:详细解释经济发展与区域联系的内涵3. 区域联系模式分析:让学生观察并分析不同区域联系模式的特点和作用4.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选择一个具体区域联系模式进行研究和讨论5. 不同区域的经济联系与合作方式案例分析:呈现不同区域的合作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经济联系和合作方式6. 小结:总结不同区域的经济联系与合作方式7. 拓展应用:让学生思考如何促进区域合作,推动经济发展8. 练巩固:通过练题检测学生对经济发展与区域联系的理解程度9. 总结反思:让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思考经济发展与区域联系的重要性教学资源:- 幻灯片展示区域联系模式和合作案例- 练题教案三: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学目标:- 了解生态环境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原理和实践-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教学内容:1. 生态环境的基本概念- 生态系统- 生态平衡2. 可持续发展的原理和实践- 资源的合理利用- 环境保护- 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2. 概念解释:详细解释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3. 生态环境案例分析:呈现一些生态环境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问题和解决办法4. 可持续发展原理和实践探究:引导学生讨论可持续发展的原理和实践方式5. 小结:总结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6. 宣传环保活动:让学生设计宣传海报或口号,提高环保意识7. 练巩固:通过练题检测学生对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解程度8. 总结反思:让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思考个人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责任和行动教学资源:- 展示生态环境案例的图片或视频- 练题以上是《最新2023年部编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教案全册》的教学大纲和部分教案内容。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人教版新修订教材)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人教版新修订教材)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人教版新修订教材)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我国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地形区;(2)了解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农业生产情况;(3)认识南方地区的主要城市和交通网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和图片,观察南方地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特点;(2)分析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及发展农业的优势和不足;(3)学会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南方地区的热爱和自豪感;(2)增强学生对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的认识;(3)提高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地形区;(2)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农业生产情况;(3)南方地区的主要城市和交通网络。

2. 教学难点:(1)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南方地区的水资源分布与利用;(3)南方地区的城市分布与交通网络的特点。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教材、地图、图片、案例材料等;2.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粉笔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提问:同学们,你们对南方地区有什么了解?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是什么?2. 讲授新课:(1)讲解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地形区;(2)分析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农业生产情况;(3)介绍南方地区的主要城市和交通网络。

3. 案例分析:(1)出示案例材料,让学生了解南方地区的水资源分布与利用;(2)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4.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强调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及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5. 布置作业:(1)绘制南方地区的地形分布图;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思维发展,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023年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全册)

2023年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全册)

2023年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全册)第一章自然地理环境与资源1.1 中国自然地理条件1.1.1 中国的地形地貌- 了解中国地形地貌的基本特征和区域分布情况- 掌握不同地形地貌类型的地理环境特征和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1.1.2 中国的水文地理条件和水资源分布- 了解中国的水文地理条件和水资源分布- 掌握中国主要河流、湖泊、水库的分布及其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1.1.3 中国自然资源- 了解中国自然资源的种类和分布- 掌握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1.2 世界地理环境与资源1.2.1 世界自然地理条件- 了解世界主要地形地貌类型的分布及其地理环境特征- 掌握不同地形地貌类型的地理环境特征和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1.2.2 世界的气候类型和分布- 了解世界的气候类型和分布的基本特点- 掌握不同气候类型的地理环境特征和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1.2.3 世界的自然资源- 了解世界主要自然资源的种类和分布- 掌握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第二章人文地理环境与发展2.1 人口与城市2.1.1 中国人口- 了解中国人口的数量、分布和结构- 掌握我国人口问题的主要内容和解决措施2.1.2 世界人口- 了解各大洲人口的数量、分布和结构的基本情况- 掌握各个国家人口发展问题的主要内容和解决措施2.1.3 城市与城市发展- 了解城市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掌握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2.2 经济与区域发展2.2.1 我国的经济发展- 了解我国经济发展的历程和现状- 掌握经济结构调整和区域发展问题的主要内容和解决措施2.2.2 世界的经济发展- 了解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现状和发展趋势- 掌握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内容和存在的问题2.2.3 区域发展- 了解区域发展的概念和内容- 掌握不同地区的区域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2.3 文化与地理2.3.1 中国文化- 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和代表性文化遗产- 掌握文化多元化和跨文化交流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2.3.2 世界文化- 了解世界主要文化和文化遗产- 掌握文化多元化和跨文化交流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全册教案(带反思)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全册教案(带反思)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全册教案(带
反思)
1. 教案概述教案概述
- 教材版本: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材
- 教案目标:全面讲解和讨论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理解能力
- 教学内容:包括各个单元的重点概念、知识点和案例分析,以及相关的实践活动和练题
2. 教案结构教案结构
- 每个单元教案包括如下几个部分:
- 课时内容:介绍教学内容和目标,列出具体的课时计划
- 教学重点:列举该课时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教师提供备课参考
- 教学方法:推荐适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具,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 教学过程:详细描述每个课时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步骤,包括引入、讲解、练、总结等环节
- 课堂活动:提供一些互动活动和实践任务的设计,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动手能力
- 教学反思:对每个课时进行反思和评价,总结教学中的问题和改进方法
3. 教案特点教案特点
- 简明扼要:教案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和逻辑结构呈现,易于教师理解和运用
- 紧密结合教材:教案围绕教材内容展开,确保学生掌握教材重点和难点
- 强调实践与练:教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运用能力,通过活动和练题提升研究效果
4. 教案使用教案使用
- 教师使用教案时应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适应,确保教学的灵活性和有效性
- 学生可以参考教案进行预和复,加强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教案的详细内容请阅读附件,希望本教案对教师和学生都能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和学习效果。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学教案3篇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学教案3篇

人教版八班级下册地理教学教案3篇人教版八班级地理下册教案1第一节的疆域(两课时)教学目的1、通过观看地球仪及阅读地图,使同学说出我国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并能正确表述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以进一步培育同学运用地图学习地理学问的力气。

2、在政区图上找出我国的四至点,并在图上量算出我国的东西和南北之间的大致距离,培育同学的操作力气,3、使同学能在疆域图上辨别及在疆域空白图上填注出我国濒临的海洋,主要岛屿、海峡,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4、通过学习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宽敞的疆域,激发同学的民族傲慢感,并进行宠爱祖国、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的地理位置及优越性。

教学难点学会阅读政区图,形成对我国疆域的空间想像力。

教学用具:《唱歌祖国》歌曲录音磁带及录音机,“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政区复合投影片、地球仪、世界主要国家面积比较表,世界主要大陆海岸线比较表,“世界政区挂图”。

课时支配:二课时板书设计第一章的疆域和人口第一节的疆域一、宏大的祖国1、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2、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二、宽敞的国土1、面积960万平方千米2、跨近50个纬度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播放《唱歌祖国》歌曲录音,用以制造学习气氛,激发同学了解祖国的学习欲望。

听着这秀丽的旋律,动人的歌词,不禁使我们产生无限的遐想,我们宏大的祖国在地球上处于什么位置?这样的地理位置又有哪些优越性?我国的国土到底有多大?濒临哪些海洋?我国有哪些陆上邻国?有多少个国家与我国隔海相望?今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些学问,深化地生疏我们宏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板书〕第一章的疆域和人口第一节的疆域一、宏大的祖国〔投影〕“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

(活动)读在世界上的位置图我国在南北半球中在哪个半球、东西半球中在哪个半球?〔提问〕划分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界限是什么、从图上看出位于哪个半球?〔归纳〕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东西半球的界限为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人教版新修订教材)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人教版新修订教材)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人教版新修订教材)第一章:美国的工业教学目标:1. 了解美国的工业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2. 掌握美国主要工业区的分布和特点。

3. 分析美国工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教学内容:1. 美国工业发展历程概述。

2. 美国主要工业区的分布和特点。

3. 美国工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美国工业发展历程。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美国主要工业区的特点。

3.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分析周边工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美国工业发展历程的掌握情况。

2. 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美国主要工业区特点的理解程度。

3. 通过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美国工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分析能力。

第二章:俄罗斯与东欧教学目标:1. 了解俄罗斯和东欧国家的地理特点。

2. 掌握俄罗斯和东欧国家的经济状况。

3. 分析俄罗斯和东欧国家的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1. 俄罗斯和东欧国家的地理特点。

2. 俄罗斯和东欧国家的经济状况。

3. 俄罗斯和东欧国家的发展趋势。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俄罗斯和东欧国家的地理特点。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俄罗斯和东欧国家的经济状况。

3.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分析俄罗斯和东欧国家的发展趋势。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俄罗斯和东欧国家地理特点的掌握情况。

2. 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俄罗斯和东欧国家经济状况的理解程度。

3. 通过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俄罗斯和东欧国家发展趋势的分析能力。

第三章:南非教学目标:1. 了解南非的地理特点。

2. 掌握南非的经济状况。

3. 分析南非的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1. 南非的地理特点。

2. 南非的经济状况。

3. 南非的发展趋势。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南非的地理特点。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南非的经济状况。

3.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分析南非的发展趋势。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全册教案【新教材】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全册教案【新教材】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全册教案【新教材】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以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

2、结合已有知识,以某一类型的区域为例,说出不同尺度、不同级别的区域。

3、初步学会在简单的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的方法4、通过阅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能在图上指出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和范围;通过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分界线的分析,知道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自然、人文综合原因,初步了解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教学重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和范围及划分标准教学难点:知道我国四大区域划分的自然、人文综合原因,初步了解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教学方法:谈话法、读图分析法、归纳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同学们,在假期里,大家有没有出去旅游或者随家长到外地探亲?你所去的地方与盐城有什么不同?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有不同?(多媒体打出中国地图,作为学生谈论不同区域的背景)大家所说的外地与盐城的不同,归根到底是因为外地与盐城是两个不同的地方。

中国地域广大,不同地区之间存在或大或小的差异。

这学期我们将在上学期学习完中国地理总论的基础上,专门研究中国的区域地理,以加深对我们国家的了解。

二、地理差异显著A、学生活动:看书2、3两页,结合前面所学知识,说说我国气温、降水、地势有何差异。

结合5.1可以看出,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呈现由规律的变化,反映了我国自然环境的差异显著。

学生讨论交流,整理学习的成果,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回答,师总结B、学生活动:比较图5.3和5.4可以看出,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村落的自然景观和人类活动等方面,有哪些明显的差异?学生讨论交流,师总结书上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以北不同的景观,比较陈述,并且分析原因三、四大地理区域问题:(1)各小组根据课文和已学知识举例说说我国的不同地理区域。

要求说明划分这些类型区域的主要依据。

人教版初二下册地理教案5篇2022

人教版初二下册地理教案5篇2022

人教版初二下册地理教案5篇2022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都要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人教版初二下册地理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人教版初二下册地理教案1常见的天气系统一、说教材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单元教材紧紧围绕大气环境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关系这一主线,其中前四课主要介绍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布、运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本课是在前四课的基础上,从生活实际需要出发,论述影响我国天气变化的几种常见的天气系统。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识读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常出现的简易天气图,听懂播放的天气形势预报。

本课的学习还为后面第四单元气象灾害台风、寒潮等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

说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认知能力,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记住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锋面系统,低压系统,高压系统。

理解锋面系统的分类,掌握它们对天气的影响。

理解低压系统和高压系统的区别,记住它们对天气的影响。

2、能力目标:通过阅读冷锋、暖锋、低压、高压等各类图,提高学生阅读识图能力。

通过阅读天气形势图,使学生学会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阅读各类图形,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说教材重、难点的确定1、教学重点:对我国天气有重要影响的锋面天气。

人教版初二下册地理教案2《中国人口》一、说教材《中国人口》是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第三节的内容,本节教材主要讲述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和人口分布的情况。

是中国地理中非常重要的人文地理知识,是学生学好中国地理,尤其是学好我国工业、农业、交通、城市等知识以及分区地理知识的基础。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只有从这一基本国情出发,才能合理布局工业、农业、交通和城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人教版新修订教材)篇一:八年级地理下册(人教版新修订教材) 2013-2014学年下期八年级地理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够对地理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

通过学习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

二、学情分析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已进入到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系统思维能力,因而可结合有关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引导学生从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

我所任教的是八年级1-5班。

学生从思维发展来看,已有较大飞跃,学习过程中多些稳定因素,个别学生由于学习习惯较差,课堂中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讲话等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但总体来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是有的,作业也能及时地完成。

三、内容分析八年级主要学习中国地理。

中国地理内容分为总论和分区两大部分,上册讲述总论,下册讲述分区。

本册教材为中国地理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七章南方地区、第八章西北地区、第九章青藏地区、第十章中国在世界中。

第五章是对总论的总结和对分区的引领,后面的第六至第九章四大地理区域的内容主要讲述“地域差异”。

四、教学设想: 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

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2、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4、强化对基础知识的巩固,重视知识点与时事地理的结合,进行开放性试题训练。

五、具体措施 l、钻研教学大纲,订好教学工作计划。

2、教学目标明确,每节课要紧紧围绕目标进行。

3、做到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详略得当,快慢适中。

4、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5、注意教学方法得当。

对不同的内容灵活选用恰当的教法,在教学中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

6、精心选择作业,认真批改作业。

7、通过测验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授课进度安排表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地理区域划分的不同依据及相应的区域类型。

2、知道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自然、人文原因。

3、初步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差异。

能力目标: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在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通过对家乡自然地理的了解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 2、宏观认识“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3、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地理区域的不同划分类型。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讲解法、提问法、读图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准备地理图册、填充图册、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2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组织教学创设情景培养兴趣和自信心 1、学生活动:学生地理知识演讲及自己旅游到过的地方。

学生点评同学的演讲。

2、课件展示我国东、南、西、北不同地区的景观图片,由学生说出差异。

3、知识检测———引出本课内容师:请同学回顾上学期的内容生一、生二:(略)师:大家对上学期的内容掌握很好,那么作为地理区域划分与那些事物有关?下面就是本节学习研究的内容二、学习新课:地理差异显著(板书)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一段。

在阅读的基础上,提醒学生抓住关键表述:“无论选择哪个方向”和“我国显著的地理差异”。

2、将学生分成三组,通过阅读图5.1,分别讨论我国自南向北的气温变化及其景观差异、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的降水变化及其景观差异、自西向东的地势变化及其景观差异。

3、总结: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4、讲述:植被是自然景观的组成要素,并具有指示自然环境特点的作用。

提问:按照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变化规律,我国自然植被的分布呈现什么规律?(课件展示反应典型景观的植被)得出结论:我国自南向北植被呈现雨林、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的有规律变化;北部自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依次分布着森林、草原、荒漠等植被类型。

5、总结:我国自然环境差异显著,并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6、讲述:在那自然环境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呈现明显的差异。

提问:同学们能说出我国农业、人口、城市、交通线分布的特点吗?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怎样的分布规律?学生回答,教师引导、补充、归纳。

7、提问:地理环境对我们的生活也有很大的影响,大家能否举例说一说?学生阅读教材图5.2和阅读材料,并补充其他方面的案例。

8、讲述:我国显著的地理差异既反映在自然环境方面,也体现在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

有些自然事物成为划分地理差异的界线。

提问:作为我国划分地理差异界线的自然事物,同学们能说出哪些?(秦岭、阴山、贺兰山等) 9、在这些可以作为划分地理差异界线的地理事物中,“秦岭—淮河”一线则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一条地理分界线。

引导学生对比教材图5.3和图5.4,提示他们从农田类型、主要农作物、作物熟制、居民特点、传统交通方式等方面加以比较。

10、讲述:“秦岭—淮河”一线在我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理意义,我们可以从多方面加以认识和理解。

三、活动巩固 1、引导学生完成“活动”第1题,归纳“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的地理差异。

2、引导学生完成“活动”第2题,了解“秦岭—淮河”一线在我国自然区划方面的重要意义。

3、引导学生完成“活动”第3题,分析导致“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自然差异的主导因素。

四、课堂作业学生完成地理填充图册1-3页五、全课总结,课后作业今天我们了解了我国显著的地理差异表现在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更加明确和了解了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地理意义,请你回家用地图册和今天这节课上的收获,做一名小小讲解员,将这一重要知识讲给你的家人听!板书: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一)地理差异显著:自然环境人类活动重要界线:秦岭——淮河线篇二: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人教版新修订教材) 三台县万安中学八年级下地理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够对地理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

通过学习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

二、学情分析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已进入到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系统思维能力,因而可结合有关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引导学生从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

我所任教的是八年级12班。

学生从思维发展来看,已有较大飞跃,学习过程中多些稳定因素,个别学生由于学习习惯较差,课堂中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讲话等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但总体来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是有的,作业也能及时地完成。

三、内容分析八年级主要学习中国地理。

中国地理内容分为总论和分区两大部分,上册讲述总论,下册讲述分区。

本册教材为中国地理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七章南方地区、第八章西北地区、第九章青藏地区、第十章中国在世界中。

第五章是对总论的总结和对分区的引领,后面的第六至第九章四大地理区域的内容主要讲述“地域差异”。

四、教学设想: 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

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2、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4、强化对基础知识的巩固,重视知识点与时事地理的结合,进行开放性试题训练。

五、具体措施 l、钻研教学大纲,订好教学工作计划。

2、教学目标明确,每节课要紧紧围绕目标进行。

3、做到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详略得当,快慢适中。

4、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5、注意教学方法得当。

对不同的内容灵活选用恰当的教法,在教学中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

6、精心选择作业,认真批改作业。

7、通过测验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授课进度安排表课题:中国的地理差异(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地理区域划分的不同依据及相应的区域类型。

2、知道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自然、人文原因。

3、初步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差异。

能力目标: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在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通过对家乡自然地理的了解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 2、宏观认识“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3、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地理区域的不同划分类型。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讲解法、提问法、读图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准备地理图册、填充图册、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组织教学创设情景培养兴趣和自信心 1、学生活动:学生地理知识演讲及自己旅游到过的地方。

学生点评同学的演讲。

2、课件展示我国东、南、西、北不同地区的景观图片,由学生说出差异。

3、知识检测———引出本课内容师:请同学回顾上学期的内容生一、生二:(略)师:大家对上学期的内容掌握很好,那么作为地理区域划分与那些事物有关?下面就是本节学习研究的内容二、新授地理差异显著(板书)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一段。

在阅读的基础上,提醒学生抓住关键表述:“无论选择哪个方向”和“我国显著的地理差异”。

2、将学生分成三组,通过阅读图5.1,分别讨论我国自南向北的气温变化及其景观差异、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的降水变化及其景观差异、自西向东的地势变化及其景观差异。

3、总结: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4、讲述:植被是自然景观的组成要素,并具有指示自然环境特点的作用。

提问:按照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变化规律,我国自然植被的分布呈现什么规律?(课件展示反应典型景观的植被)得出结论:我国自南向北植被呈现雨林、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的有规律变化;北部自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依次分布着森林、草原、荒漠等植被类型。

5、总结:我国自然环境差异显著,并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6、讲述:在那自然环境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呈现明显的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