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居士传(教师版)
《六一居士传》(上课用)
![《六一居士传》(上课用)](https://img.taocdn.com/s3/m/22b6b3fd26fff705cc170ac5.png)
解题
2.为什么前四位都以“居士”自号? “居士”是什么意思?
居士: ①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 ②在家信佛、信道的人。 文人雅士的自称。
预习思考
1.欧阳修为何自命为六一居士? 2.沉醉于五物的乐趣是什么?
3.本文作者提出了哪几条隐退的理由?
初谪(zhé )滁山 轩裳珪(guī)组
颍(yǐng)水
此庄生所诮(qià o) 涿(zhuō)鹿 恻(cè)然
赐其骸(há i)骨
佚(yì )
偿其夙(sù )愿
讫(qì )无称焉
一、更号 六一居士传 二、更号原因 三、归去之由 向往归老
六 一 居 士 初 谪 滁 山,自 号 六一居士最初被贬谪到滁州山乡时,自己给自己取 醉 翁。既老而衰且病,将 退 了个号,叫“醉翁”。已经年老体弱,又多病,将要辞别官
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 即使在洞庭湖上奏响九 阅 大 战 于 涿 鹿 之 原,未 足 喻 其 乐 韶音乐,在涿鹿大地上观看大战役,也不足以表达自己的
且适也。 然常患 阅:观看。于:在。足:足 快乐和满足。 够,足以。喻:说明、表达。然而常常忧虑
不得 极 吾 乐 于 其 间 者,世 事 之 为 吾 累 者 不能在这五种物品中尽情享乐,原因是给我带来拖累的世事
尚 何 暇 于 五 物 哉? 轩裳珪组:总指官场 还有什么空闲用在这五种物品上呢? 事务。轩,古代大臣 所乘车驾。裳,官服。珪,官员参加朝会时手中所拿的一种 玉制礼器。组,印绶,旧时称印信和系印的丝带。劳:使动用
① 虽 法,使…… 然,吾自乞 其 身 于 朝者 三年矣, 劳累(疲惫)。 虽然如此,我向朝廷请求告老还乡已有三年了,
思考
第二段采用文赋的主客体问答的写法,共提 及几个问题?分别是什么? 1.六一,何谓也? 2.是为五一尔,奈何? 3.子欲逃名者乎? 4.其“乐” 如何? 5.子知轩裳圭组之累其形,而不知五物 之累其心乎?
6《六一居士传》限时训练题(教师版)
![6《六一居士传》限时训练题(教师版)](https://img.taocdn.com/s3/m/bd610b12650e52ea5518982b.png)
6《六一居士传》练习阅读《六一居士传》一文,完成练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疾走:快速奔跑B. 子欲逃名..者乎逃名:逃避名声C. 吾素慕..之,宜去一也素慕:向来羡慕D. 吾尝用于时矣,而讫无称..焉无称:没有名称2.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将退休..于颍水之上辞退官职B. 聊以志.吾之乐尔志向C. 未足喻.其乐且适也形容D. 尚何暇.于五物哉闲暇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太山在前而.不见B.使吾形不病而.已悴C.子知轩裳珪珪组之累其形,而.不知五物之累其心乎D.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例句“而屡易其.号”中的“其”字意思相同()A. 客曰:其.乐如何B. 赐其.骸骨C.吾其.何择哉D.其.大者有二焉5.以下各组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吾家藏书一万卷B. 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C.六一居士初谪滁山D.夫士少而仕,老而休6.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A. 六一,何谓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B. 方其得意于五物也申之以孝悌之义C. 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D. 此吾之所以志也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7.最能表明作者渴望隐退的原因的一组()①.予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
②. 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③. 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④. 夫士少而仕,老而休,盖有不待七十者矣⑤. 吾尝用于时矣,而讫无称焉⑥. 乃以难强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A. ①③⑥B. ①②④C.②③⑤D.④⑤⑥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作者结合自己一生的经历,从自己晚年更号“六一居士”的来由说起,叙说自己的爱好情趣以及渴望隐退的心情和对现实生活的厌倦。
B. 引用愚人欲自逃其影的典故是为了说明名是无法逃避的,也是为了引出欧阳修的态度——深知名不可逃,也并不想逃名,取名“六一”并不是矫情的表现。
六一居士传教案(公开课)教案
![六一居士传教案(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7a9a06303d8ce2f00662384.png)
《六一居士传》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赋的文体特点,情感表达的方式以及文章结构安排方面的纵深和开阔。
2、理解古代文人士子的生命追求和精神寄托,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掌握常用“谪”“置”“走”“胜”等常用实词的用法,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1、了解赋的文体特点,情感表达的方式以及文章结构安排方面的纵深和开阔。
2、掌握常用“谪”“置”“走”“胜”等常用实词的用法,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3、赋的文体特点,情感表达的方式以及文章结构安排方面的纵深和开阔。
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引导法,讨论法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准备: 幻灯片一、导入以《醉翁亭记》导入课文二、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中国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
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
他一生写了五百余篇散文,如:《醉翁亭记》、《秋声赋》等,还自著《五代史》,后人称之《新唐书》。
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大力提倡简而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反对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涩。
文章背景:熙宁三年,作者被贬蔡州,由知青州改知蔡州后,自号六一居士,作此文以明志。
作者在宦海沉浮中,几度贬官,历尽坎坷,意志已十分消沉,所以作者在文章中便一再流露出急于归隐退出官场的愿望。
三、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扫清文字障碍。
整体感知同学们读完本文,想一想,这篇文章在形式上的最大特点是什么?明确:赋的文体特点:1、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2、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3、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
四、再读课文,逐段分析第一自然段(字词解析)问:谁为欧阳修命名为“六一居士”?在此之前他有别的名号吗?学习第二自然段(字词解析、特殊句式)1、提问:欧阳修为何自命为六一居士?2、作者定名为六一居士的目的是什么?3、“乐”之何如?明确:(1)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专心至极,能不受任何外物干扰。
(2)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真可以说其乐无穷。
六一居士传学案 教师版
![六一居士传学案 教师版](https://img.taocdn.com/s3/m/96df83b204a1b0717fd5dd85.png)
高二语文导学案(选修2)第6课《六一居士传》班级:学号:姓名: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
2.了解主客问答的写作特色。
3.理解欧阳修晚年的重要思想:对归老后闲适安逸生活的向往。
重点难点: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知识点梳理: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1)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诮:讥笑(2)疾.雷破柱而不惊疾:快,迅速(3)聊以志.吾之乐尔志:记、记述(4)吾之乐可胜.道哉胜:尽、完(5)未足喻.其乐且适.也喻:形容(6)一日天子恻然..哀之恻然:哀怜的样子(7)庶几..偿其夙愿焉庶几:或许,可能(8)而讫.无称焉讫:毕竟,终究(或通“迄”,至今) (9)吾负.三宜去负:具有,具备2.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1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连词,表转折。
(2)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古义:辞别官场今义:职工因年老或因公致残等而离开工作岗位,按期领取生活费用。
(3)此吾之所以..志也古义:……的原因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4)乃以难强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古义:过多的,超越职位的今义:指说话做事超过一定的程度或限度。
3.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类型,并解释。
(1)聊以志吾之乐.尔乐:形容词作名词,乐趣(2)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3)使吾形不病.而已悴病:名词作动词,生病4.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类型,并翻译。
(1)六一,何谓也?(宾语前置句)六一,讲的是什么呢?(2)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
2(判断句)这正像庄子所讥讽的那个害怕影子却在太阳底下奔跑的人。
(3)方其得意于五物也。
(状语后置句)当我在这五种物品之间得意忘情的时候。
(4)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
(状语后置句)即使在洞庭湖原野上奏起九韶仙乐(虞舜时的音乐)。
(5)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
(定语后置句)成为我负累的世事太多了。
(6)此吾之所以志也。
(判断句)这就是我记述我的乐趣的原因啊。
六一居士传教案
![六一居士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6c1433e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12.png)
六一居士传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欧阳修的生平经历和文学成就。
2、理解文章中“六一”的具体内涵。
3、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对古代文人志趣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六一”的含义以及作者以此自号的原因。
(2)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作特点。
2、难点(1)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复杂情感。
(2)理解古代文人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诵读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同学们,在古代文学的长河中,有许多文人雅士都给自己起了独特的别号。
比如,李白号“青莲居士”,苏轼号“东坡居士”。
今天,我们要认识的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他自号“六一居士”。
那么,这个别号究竟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六一居士传》来寻找答案。
2、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 年-1072 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他是北宋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宋文”之典范。
他的诗词风格清新,语言优美。
代表作有《醉翁亭记》《秋声赋》等。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初步理解文意。
(3)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提问重点字词的含义。
4、精读课文,理解内容(1)学生分组讨论,思考:文中的“六一”具体指什么?明确:“六一”指的是“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2)作者为什么以“六一居士”为号?引导学生从作者的人生经历、思想境界等方面进行思考。
明确:作者历经仕途坎坷,晚年希望摆脱官场的纷扰,追求一种宁静、闲适的生活。
“六一”所代表的这些物品和情趣,正是他所向往的生活状态的体现。
(3)文中哪些语句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的厌倦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学生找出相关语句,如“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
《六一居士传》导学案(教师版)
![《六一居士传》导学案(教师版)](https://img.taocdn.com/s3/m/85dfb405b9d528ea80c77910.png)
《六一居士传》导学案教师版学习目标:1、理解古代文人士子的生命追求和精神寄托,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掌握“谪”“更”“置”“疾”“走”“胜”等常用实词的用法。
课前预习案一.熟读课文,完成下列任务1.请给下列划线词注音六一居士初谪滁山( ) 将退休于颍水之上( )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 ) 阅大战涿鹿之原( )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 ) 赐其骸骨 ( )累于此者既佚矣( ) 而讫无称焉( )初谪(zhé)滁山颍(yǐng)水此庄生所诮(qiào)涿(zhuō)鹿轩裳珪(guī)组恻(cè )然赐其骸(hái)骨偿其夙(sù)愿佚(yì)讫(qì)无称焉2.思考以下问题(请用原文回答问题):(1)欧阳修为何自命为六一居士?作者定名为六一居士的目的是什么?“聊以志吾之乐尔”这让我们想起——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不管是爱琴、棋、书、酒、金石,还是爱柳树,都是从正面反映了这些文人雅士的高雅的艺术情趣,从侧面也反映出他们对功名利禄的淡薄。
(2)本文作者提出了哪几条隐退的理由?❖(1)“老而休”,是必然规律。
(四十年的仕途生活,三度被贬。
)❖(2)“讫无称”,表面上谦虚,骨子里是牢骚,是对“受侮于群小”的不满。
❖(3)“贪过分之荣禄,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是儒者功成身退、知足常乐思想的必然结果。
二.走进作者:1.了解欧阳修其人: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吉安)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他自称庐陵人,是因为吉州原属庐陵郡。
24岁登进士第,曾任西京(今河南省洛阳市)留守推官,因几次支持范仲淹等改革派,屡遭贬谪。
晚年曾主持进士考试,录取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人。
《六一居士传》课件新人教版
![《六一居士传》课件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8a3df650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24.png)
06
教学评价与反馈
THEME TEMPLATE
评价方式
课堂观察:观察学生的学 习态度、参与程度、互动 情况等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作业 进行评分和反馈,了解学 生的学习情况
适用对象
初中生 高中生 大学生
教师 语文爱好者 历史爱好者
课件结构
课程简介:介绍《六一居士传》的背景、 作者和主要内容
课程目标:明确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和预期 效果
课程内容:详细讲解《六一居士传》的主 要内容和知识点
课程活动:设计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活 动,如阅读、讨论、写作等
课程总结:总结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学习 收获
创作目的:表 达对官场黑暗、 人生无常的感 慨,以及对隐 居生活的向往
《六一居士传》的文学价值
历史背景:反 映了北宋时期 的社会风貌和
文人生活
文学特色:语 言优美,意境 深远,具有很 高的艺术价值
思想内涵:表 达了作者对理 想生活的追求 和对现实的批
判
教育意义:对 学生进行传统 文化教育,提 高文学素养和
难点解析
掌握《六一居士传》中的人 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理解《六一居士传》的创作 背景和历史背景
理解《六一居士传》中的语 言特点和艺术手法
掌握《六一居士传》中的主 题思想和社会意义
重点与难点的应对策略
重点:理解《六一 居士传》的主题思 想,掌握作者欧阳 修的生平事迹和文 学成就。
难点:理解《六一 居士传》中的文言 文词汇和语法,掌 握文言文的阅读技 巧。
相关资源推荐
新人教版《六一居士传》教材 相关历史背景资料 教学课件和教案 相关视频和音频资料 网络教学资源平台 教学评价和反馈机制
《六一居士传》教学课例
![《六一居士传》教学课例](https://img.taocdn.com/s3/m/9cf00d6783c4bb4cf7ecd1b6.png)
《六一居士传》教学课例执教:广州二中杨大卉【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欧阳修的生平及本文相关背景知识,掌握重点文言虚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2.技能目标:认知文言特殊句式,学会翻译文言文。
3.情感目标:理解欣赏作者的高雅志趣,认识和评价古人的归隐思想。
【教学过程】师:别号指人名字以外的自称。
陶渊明自称五柳先生,《五柳先生传》中:“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五柳先生是他的心志的表露。
李白号青莲居士,取青莲花清香、洁净,不染纤尘之意而自号。
李白的自号反映了李白的高尚生活情趣和性格特征。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苏轼号东坡居士,苏轼谪居黄州,在黄州城东一块坡地上开垦耕种,以解决吃饭问题,此坡地与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当年植树种花的忠州“东坡”相似,白居易是苏轼敬慕的人,于是他效法白居易,将其地称为“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由此可见,古代诗人们的名号都有一定的内涵和用意。
而作为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的名号分别是醉翁、六一居士。
欧阳修自号醉翁为什么?生1:优美抒情散文《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于是自号醉翁。
师:真是醉翁亭中醉翁醉,《醉翁亭记》是欧阳修40岁时被贬为滁州知州所写的一篇山水游记,但此时的欧阳修所表现出的思想是被贬后安于职守、与民同乐。
六一居士则是欧阳修晚年64岁时改换的名号,那么“六一”的说法又有什么样的内涵和用意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欧阳修的一篇自传《六一居士传》,传是文体标志,人物传记。
师: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请同学结合书下注释和屏幕上词语的字音,自由朗读课文。
(学生大声读课文,老师巡视、点拨。
)师:在第二段中反复出现一个多音字“累”,现代汉语中的读音有“léi/lěi/lèi”,请同学组词加以区别。
生2:读“léi”,词语有“果实累累、累累若丧家之狗、累赘”。
师:“果实累累”累累指接连成串的意思。
生3:读“lěi”,词语有“积累、日积月累、连篇累牍”。
高二语文下学期 第7周《六一居士传》教案-人教版高二全册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下学期 第7周《六一居士传》教案-人教版高二全册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0c6ea1e45c3b3566ec8b4a.png)
课时安排:2 四、学习过程:
(一)课前自主学习: 1、了解作者和背景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水(今江西吉安)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文学成就以散文最高,影响也最大。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继承了韩愈古文运动的精神,在散文理论上,提出文以明道的主张。所讲的道,主要不在于伦理纲常,而在于关心百事。他取韩愈“文从字顺”的精神,大力提倡简而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反对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涩。欧阳修一生写了五百余篇散文,成就斐然,著有《五代史伶官传序》、《朋党论》、《醉翁亭记》、《秋声赋》等。他与宋祁一起重编《唐书》,还自著《五代史》,后人称之《新唐书》和《新五代史》。
素材积累:
欧阳修苦读欧阳修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他写字,还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 虚心求教千古传诵的散文名篇《醉翁亭记》写成后,欧阳修张贴于城门,征求修改意见。开始大家只是赞扬,后来,有位樵夫说开头太啰嗦,便叫欧阳修到琅琊山南门上去看山。欧阳修一看,便恍然大悟,于是提笔将开头“环滁四面皆山,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其西南诸山,林壑尤美”一串文字换上“环滁皆山也”五个字。如此一改,则文字精炼,含义倍增。
文章背景:见《全优课堂》第31页。
2、注音: 初谪.( zhã) 颍.水( yǐng ) 更.名(gēng ) 讥诮.(qiào ) 涿.鹿( zhuō) 轩.裳( xuān ) 珪.组( guī) 庶.几( shù) 悴.( cuì) 暇.( xiá) 恻.然(câ) 骸.骨( hái) 夙.愿( sù) 佚.( yì) 难彊.
6《六一居士传》限时训练题(教师版)(可编辑修改word版)
![6《六一居士传》限时训练题(教师版)(可编辑修改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d56b609252ea551811a68714.png)
6.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A. 六一,何谓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B. 方其得意于五物也申之以孝悌之义C. 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D. 此吾之所以志也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7.最能表明作者渴望隐退的原因的一组()①.予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
②.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③.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④.夫士少而仕,老而休,盖有不待七十者矣⑤.吾尝用于时矣,而讫无称焉⑥.乃以难强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A. ①③⑥B. ①②④C.②③⑤D.④⑤⑥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作者结合自己一生的经历,从自己晚年更号“六一居士”的来由说起,叙说自己的爱好情趣以及渴望隐退的心情和对现实生活的厌倦。
B. 引用愚人欲自逃其影的典故是为了说明名是无法逃避的,也是为了引出欧阳修的态度——深知名不可逃,也并不想逃名,取名“六一”并不是矫情的表现。
C. 作者选择沉醉于“五物”之中,是因为悠游陶醉于五物,不仅安逸舒适,还有安全感,不会带来任何祸患。
D.本文作者采用主客问答的方式,逐层阐述自己的思想和情趣,较于直抒胸臆般讲出自己的人生哲学、价值取向,情感变化更有层次。
9.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由晚年更名六一居士的由来说到真正的乐趣,说到渴望退休,体现了作者寄情于物、独善其身的思想。
B.“一日天子恻然哀之,赐其骸骨,使得与此五物皆返于田庐”,充分体现了作者希望皇上恩准退休的迫切心情和对皇上的由衷感激之情。
C.文章采用了赋的主客问答方式,便于逐层阐述自己的思想和情趣,而且使行文跌宕起伏、情感真切。
D.“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那一段精彩的答词,连用四句形象化的描绘以写其悠然自适的专注之情,语言平易晓畅又形象深刻。
10.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一句用了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B.作者认为自己“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的原因是:官场事务和忧患思虑;C.作者已向朝廷请求辞官还乡,天子“恻然哀之,赐之骸骨”,已准许了他的要求;D.本文采用了汉赋常用的主客问答形式,笔调悠闲诙谐,但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无可奈何的苦闷心情6《六一居士传》练习参考答案:1.答案:D 【无称,没有值得称道的政绩。
2020粤教版语文选修第6课六一居士传word导学案
![2020粤教版语文选修第6课六一居士传word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b48b129a10661ed9ac51f357.png)
《六一居士传》导学案教师版学习目标:1、理解古代文人士子的生命追求和精神寄托,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掌握“谪”“更”“置”“疾”“走”“胜”等常用实词的用法课前预习案一.熟读课文,完成下列任务1.请给下列划线词注音六一居士初谪滁山( ) 将退休于颍水之上( )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 ) 阅大战涿鹿之原( )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 ) 赐其骸骨 ( )累于此者既佚矣( ) 而讫无称焉( )2.思考以下问题:(1)欧阳修为何自命为六一居士?作者定名为六一居士的目的是什么?(2)本文作者提出了哪几条隐退的理由?二.走进作者:1.了解欧阳修其人: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吉安)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他自称庐陵人,是因为吉州原属庐陵郡。
24岁登进士第,曾任西京(今河南省洛阳市)留守推官,因几次支持范仲淹等改革派,屡遭贬谪。
晚年曾主持进士考试,录取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人。
又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
欧阳修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散文创作成就最大,其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擅长诗词,诗学韩愈,多反映社会现实,有议论化、散文化倾向,词则婉约柔美,清新淡雅。
他在史学方面也很有成就,参与修撰《新唐书》,自撰《新五代史》。
他还善于论诗《六一诗话》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话,以随便亲切的漫谈方式评叙诗歌,成为一种论诗的新形式。
死后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有《欧阳文忠公集》传世。
2.文章的写作背景:熙宁三年,作者由知青州改知蔡州后,自号六一居士,作此文以明志。
春蚕丝尽,蜡泪将干,作者把毕生的精力献给赵宋王朝,应该得到休息的时候了。
况且,在宦海沉浮中,几度贬官,历尽坎坷,到这时候作者意志已十分消沉,“穷则独善其身”已成为思想中的主导。
所以作者在文章中便一再流露出急于归隐退出官场的愿望,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无可奈何的苦闷心情。
《六一居士传》教案-文档资料
![《六一居士传》教案-文档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9edb57490b1c59eef9c7b424.png)
《六一居士传》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赋的文体特点,情感表达的方式以及文章结构安排方面的纵深和开阔。
2、理解古代文人士子的生命追求和精神寄托,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理解古代士大夫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重点难点1、了解赋的文体特点,情感表达的方式以及文章结构安排方面的纵深和开阔。
2、掌握常用“谪”“更”“置”“疾”“走”“胜”等常用实词的用法,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3、理解古代士大夫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学法、学情一、导入问题1:每天起床你会不会问自己“我快乐还是不快乐”?问题2:那么,什么样的事情让你快乐?什么样的事情又让你不快了呢?引入课文:那么我们来看看,那位意不在酒而在乎山水之间的醉翁,他快乐不快乐。
二、整体感知请在课文中找出句子回答问题:什么事情让欧阳修快乐?而什么事情让其不快乐?明确:“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五物”让欧阳修快乐,而“世事之累”让他忧愁。
三、重点研讨(一)学习第二段1、“五物”指的是什么?那么何谓“六一”呢?明确: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常置酒一壶、一老翁。
这让我们想起——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不管是爱琴、棋、书、酒、金石,还是爱柳树,都是从正面反映了这些文人雅士的高雅的艺术情趣,从侧面也反映出他们对功名利禄的淡薄。
2、“乐”之如何?明确:(1)“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专心至极,能不受任何外物干扰。
(2)“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真可以说专心致志,其乐无穷。
(形象的比喻)3、“世事之累”体现为什么呢?明确:“轩裳组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形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表明世事令他烦忧,希脱身于世俗杂务,回归自然,寄情五物。
六一居士.doc(教师版)
![六一居士.doc(教师版)](https://img.taocdn.com/s3/m/17d454719b6648d7c1c7461c.png)
《六一居士传》导学案(教师版)编制:刘芳审核:罗孝平学习目标:1、理解、积累、掌握文中的文言知识(重点实词、虚词、语句、文言句式);2、了解赋的文体特点,情感表达的方式以及文章结构安排方面的纵深和开阔。
3、理解古代文人士子的生命追求和精神寄托,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落实优化方案中的文言基础部分)二、课前预习:学生结合课本注释、查阅工具书,疏通文意,落实下列的文言知识;给加框的字注释,明确划线句子的特殊句式并翻译。
翻译下列句子:1. 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2. 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
三、课堂学习:1.知人论世(1)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水(今江西吉安)人。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
著有《欧阳文忠集》。
一生写了五百余篇散文,成就斐然。
他的政论文充分发挥了儒家思想中注重国计民生的优秀成分,为政治斗争服务,如《与高司谏书》、《朋党论》、《五代史伶官传序》等。
他状物写景及客事的散文摇曳生姿,从容委婉。
《释秘演诗集序》、《醉翁亭记》、《泷冈阡表》等是这方面的佳作欧阳修的赋也极具特色。
他的《秋声赋》,采取散文句法,把秋夜写得生动可感,且变唐以来赋自“律体”为“散体”,在赋的发展上,有重要意义。
欧阳修又是个博通古今的大学者。
他与宋祈(998—1 063)一起重编《唐书》,还自著《五代史》,后人称之《新唐书》和《新五代史》。
欧阳修纠承韩愈“文从字顺”的传统,但避免了韩愈尚奇好异的作风,散文内容充实,纡徐流畅;叙事简括确法,议论纡徐有致;章法曲折变化而又严密,语句轻快圆融而不滞涩。
这种平实的散文风格在当时走了示范作用。
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
他的文学成就以散文最高,影响也最大。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继承了韩愈古文运动的精神,在散文理论上,提出文以明道的主张。
他所讲的道,主要不在于伦理纲常,而在于关心百事。
《六一居士传》课件 新人教版
![《六一居士传》课件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c53cf0ea6c30c2259019e5b.png)
教学目标
• 1、 掌握常用 “谪”“更”“置”“疾”“走”“胜”等常用 实词和虚词“以”“之”的用法,理解判断句、 倒装句、被动句。 • 2、了解赋的文体特点,情感表达的方式以及 文章结构安排方面的纵深和开阔。 • 3、 理解古代文人士子的生命追求和精神寄 托,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初谪(zhé )滁山 轩裳珪(guī)组
• 吾负三宜去,虽无五物,其去宜矣,复何道哉!” • 我具备这三点应当离职的理由,即使没有这五种 物品,离职也是应当的,还要再说什么呢!‛
1、六一,何谓也? (宾语前臵,应‚六一,谓何也?‛) 2、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 (……也,表判断) 3、方得意于五物也 (状语后臵,‚于五物‛应在‚得意‛前)
•
已而叹曰:“夫士少而仕,老而休,盖有不 待七十者矣。吾素慕之,宜去一也。 • 而,表承接,就。去,离职。 • 不久过后,居士叹息说:‚读书人从年轻时开 始做官,到年老时退休,往往是有等不到七十 岁就退休的人。我素来羡慕他们,这是我应当 离职的第一理由。
• 吾尝用于时矣,而讫无称焉,宜去二也。 • 讫(通“迄”,到) • 我曾经被当朝任用,但至今没有值得称道的政 绩,这是应当离职的第二理由。
颍(yǐng)水
此庄生所诮(qià o) 涿(zhuō)鹿 恻(cè)然
赐其骸(há i)骨
佚(yì )
偿其夙(sù )愿
讫(qì )无称焉
自学任务二:
1 、欧阳修自命名为‚六一居士‛之前有别的名号吗? 2、作者定名为六一居士的目的是什么? 3、沉醉于五物的乐趣是什么? 4 、本文作者提出了哪几条隐退的理由?
• 即使这样,我向朝廷请求告老还乡已有三年 了,(如果)某一天天子发出恻隐之心哀怜 我,同意我能够告老还乡,让我能够和这五 种物品一起回归田园,大概就有希望实现自 己素来的愿望了。这便是我标明我的乐趣的 原因。‛
《六一居士传》教案及阅读练习答案
![《六一居士传》教案及阅读练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02249a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62.png)
《六一居士传》教案及阅读练习答案《六一居士传》教案及阅读练习答案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六一居士传》教案及阅读练习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欧阳修,识记文言知识点,了解赋的文体特点和情感表达的方式。
过程与方法:理清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古代文人士子的生命追求和精神寄托,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识记文言知识点,了解赋的文体特点和情感表达的方式。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教学方法:诵读法、引导法、讲析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常规教具。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语】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吉水(今江西吉安)人。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自号为醉翁,是因为滁州琅琊山山僧智仙在酿泉上修建了一所亭子,欧阳修和客人经常来亭子里喝酒游玩,欧阳修酒量不好,喝一点点就醉了,同时年纪又最大,因此自号为醉翁,并把亭子取名为“醉翁亭”,认为“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这是欧阳修自号为醉翁的原因。
后来,他又自号为六一居士。
那么,他为什么要改名号为六一居士呢?六一居士是怎样得来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欧阳修取号为六一居士的原因。
【写作背景】欧阳修写这篇《六一居士传》时,已经六十四岁。
自二十四岁应试及第,步入仕途,已整整四十年。
他以其毕生精力献给了赵宋五朝,现在,既老且病,春蚕丝尽,蜡泪将干,应该得到休息的机会了。
更何况,四十年中,官场煎熬,以至三度贬官,历尽宦海风涛。
此时求去,完全是出于至性真情。
写这篇文章后一年,他才获准致仕;又过了一年,病逝颍州。
他仅得一年的琴棋书酒之乐便溘然长逝。
【文言知识点】1、通假字:是为五一尔,聊以志吾之乐尔:“尔”通“耳”,罢了。
粤教版语文选修2高三课内古文复习 六一居士传(教师)
![粤教版语文选修2高三课内古文复习 六一居士传(教师)](https://img.taocdn.com/s3/m/d1d0b3c9360cba1aa811dabb.png)
选修2课内古文复习《六一居士传》班级:姓名:成绩:学习目标:回顾旧知,掌握课文重点实词和虚词课时安排:一课时自学交流一、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20分,每词1分)1、六一居士初谪.滁山2、将退休..于颍水之上3、既.老而衰且病4、聊.以志.吾之乐尔:5、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6、吾之乐可胜.道哉7、宜去..一也8、阅.大战于涿鹿之原9、未足喻.其乐.且适.也10、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11、使吾形不病.而已悴.12、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哀之..天子恻然13、庶几偿.其夙愿焉14、此吾之所以..志也15、累于此者既佚.矣16、吾尝用于时矣,而讫.无称焉17、吾其.何择哉18、置.之,区区不足较.也19、已而..叹曰20、吾素.慕之二、指出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8分)1、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2、使吾形不病.而已悴3、累.于彼者已劳矣4、夫士少而仕.三、解释下列虚词:(12分)1、以:以.吾一翁:乃以.难疆之筋骸:聊以.志吾之乐尔:2、之:将退休于颍水之.上: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一日天子恻然哀之.一:3、而:既老而衰且病而名不得逃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而不知五却之累其心乎夫士少而仕四、指出下列句式(14分)(1)六一,何谓也?(2)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3)方得意于五物也(4)虽响九秦于洞庭之野(5)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6)此吾之所以志也(7)吾其何择哉?五、翻译下列句子(10分)1.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
(3分)2.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恻然哀之,赐其骸骨,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庶几偿其夙愿焉。
(4分)3.吾其何择哉?(3分)练习反馈1、下列各项都能表现出作者的“乐”的一项是()(1)将退休于颍水之上(2)太山(泰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3)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4)握手大笑曰:“置之,区区不足较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课题:六一居士传(粤教版教材《选修2》P22--23)二、学习目标:1、结合作者介绍,了解欧阳修的思想情感和价值取向;2、识记并掌握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根据句式特点,词类活用规律熟练翻译全文;3、熟读课文,理清课文的思路;4、了解赋的文体特点,情感表达的方式以及文章结构安排方面的纵深和开阔。
5、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体会作者那豁达开朗、淡泊以明志的积极思想。
说明:目标1、2、3是本课学习的基础和重点,目标4、5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课时安排:2四、学习过程:(一)课前自主学习:1、了解作者和背景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水(今江西吉安)人。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
文学成就以散文最高,影响也最大。
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继承了韩愈古文运动的精神,在散文理论上,提出文以明道的主张。
所讲的道,主要不在于伦理纲常,而在于关心百事。
他取韩愈“文从字顺”的精神,大力提倡简而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反对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涩。
欧阳修一生写了五百余篇散文,成就斐然,著有《五代史伶官传序》、《朋党论》、《醉翁亭记》、《秋声赋》等。
他与宋祁一起重编《唐书》,还自著《五代史》,后人称之《新唐书》和《新五代史》。
素材积累:欧阳修苦读欧阳修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
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
教他写字,还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
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
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致力读书。
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
虚心求教千古传诵的散文名篇《醉翁亭记》写成后,欧阳修张贴于城门,征求修改意见。
开始大家只是赞扬,后来,有位樵夫说开头太啰嗦,便叫欧阳修到琅琊山南门上去看山。
欧阳修一看,便恍然大悟,于是提笔将开头“环滁四面皆山,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其西南诸山,林壑尤美”一串文字换上“环滁皆山也”五个字。
如此一改,则文字精炼,含义倍增。
文章背景:见《全优课堂》第31页。
2、注音:初谪.(zhã)颍.水(yǐng)更.名(gēng)讥诮.(qiào)涿.鹿(zhuō)轩.裳(xuān)珪.组(guī)庶.几(shù)悴.(cuì)暇.(xiá)恻.然(câ)骸.骨(hái)夙.愿(sù)佚.(yì)难彊.(qiǎng)3、初步感知课文:这篇自传文,通过对自己更名“六一居士”的陈述,对理想中“六一”之乐的描绘,以及对自己应该归老后闲适安逸生活的向往,反映了欧阳修晚年厌倦官场生活,想归隐的思想。
有其豁达开朗、淡泊明志的一面,也有明哲保身、远身以避祸的一面。
(二)学习新知第一课时1、利用注释和工具书,翻译全文。
切记字字对译。
在翻译的过程中,遇到不会翻译的字词,用圆圈圈起来,然后在小组讨论时解决。
小组都解决不了的字词,请写在疑难卡上,每段注意一些重点句子。
在此基础上,解释下面文段中加点的字词。
扫除文字障碍后,概述各段大意。
六一居士初谪.(被贬谪)滁山,自号醉翁。
既老而.(表并列的连词,又)衰且.(连词,表递进,而且)病,将退休..(古:退,辞退官职;休,颐养天年;今:职工因年老或残废而离开工作岗位)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第一段大意:交代更号原因。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收集抄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备办)酒一壶。
”客曰:“是为五一尔.(通“耳”,罢了),奈何?”居士曰:“以.(把,介词)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其号。
此庄生所诮畏..(诮:责备讥讽;畏:害怕)影而走.(古:跑:今:指人的脚交互向前移动)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
”居士曰:“吾固.(本来)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聊:姑且;以:用,用来;志:记,记述、表明)吾之乐.(乐趣)尔。
”客曰:“其乐如何?”居士曰:“吾之乐可胜.(尽)道哉!方其..(方:正当;其:指作者自己)得意于五物也,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观看)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足:能够;喻:形容;其:自己的)乐且适.(舒适)也。
然常患不得极....(患:忧虑;不得:不能;极:尽情享受)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形容词用作名词,拖累)者众也。
其大者..(大的方面)有二焉,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形:身体;外:外面),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病:名词作动词,生病;已:已经;悴:憔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虽然,吾自乞.(请求)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终有一天)天子恻然哀...(恻然:恻隐之心;哀:哀怜)之,赐其骸骨,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庶几..(古:……..(大概,差不多)偿其夙愿..(平素的愿望)焉。
此吾之所以的原因;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志也。
”客复笑曰:“子知轩裳圭组之累其..形(累:使……劳累;其:自己的),而不知五物之累其心乎?”居士曰:“不然。
累于彼者....(累:形容词作动词,拖累;于:被,介词彼者:官场)已劳矣,又多忧;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
吾其.(副词,可不译)何择哉?”于是与客俱起,握手大笑曰:“置.(停止)之,区区不足较..(足:值得;较:比较)也。
”第二段大意:描绘“六一”之乐。
已而..(过了一会儿)叹曰:“夫士.少而仕.(士:读书人;仕:做官),老而休,盖有不待七十者矣。
吾素慕之,宜去..(宜:应当;去:离职)一也。
吾尝用于时矣,而讫无称焉,宜去二也。
壮犹如此,今既老且病矣,乃.(竟然)以.(凭借,介词)难彊.之筋骸..(彊: 支撑;筋骸:身体),贪过分..(古:过多的;今:指说话做事超过一定的程度或限度)之荣禄..(荣:荣耀;禄:俸禄),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宜去三也。
吾负.(担负,引申为具备)三宜去,虽无五物,其去宜矣,复何道哉!”第三段大意:总结退隐的三条理由(三宜归去)2、翻译下面句子:①六一,何谓也?六一,讲的是什么?(宾语前置)②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这正像庄子所讥讽的那个害怕影子却跑到阳光中去的人(判断句)③方其得意于五物也当自己在这五种物品中得意忘情时(状语后置)④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即使在洞庭湖原野上奏响九韶音乐,在涿鹿大地观看大战役,也不足以形容自己的快乐和舒适。
(状语后置)⑤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然而常常忧虑不能在这五种物品中尽情享乐,原因是成为我的拖累的世事太多了。
(定语后置)⑥此吾之所以志也这便是我标明我的乐趣的原因。
(判断句)⑦吾其何择哉?我将选择哪方面呢?(宾语前置)⑧吾负三宜去,虽无五物,其去宜矣,复何道哉!”我有这三点应当离职的理由,即使没有这五种物品,离职也是应当的,还要再说什么呢!(宾语前置)第二课时(三)朗诵课文,思考问题1、本文是欧阳修的自传文,与一般的传记比较,它具有什么特点?明确:它并没有像一般传记那样,具体叙述自己一生的主要经历,而是由自己晚年更名六一居士的由来说到自己的乐趣,又说到自己渴望退休的心情及对现实生活的厌倦。
由于文章采用了汉赋的主客问答方式,所以很便于逐层推进地阐述这种思想和情趣,而且也使行文跌宕起伏、情感真切。
2、“六一居士”中的“六一”指代什么?明确: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常置酒一壶、一老翁。
3、欧阳修为什么要更号?课文为何要引用《庄子•渔父》中的典故?明确:愚人欲自逃其影的典故既为说明名是无法逃避的,亦为引出居士的态度——深知名不可逃,也并不想逃名,取名“六一”并非矫情的表现,仅仅是“聊以志吾之乐尔”。
▲这让我们想起——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不管是爱琴、棋、书、酒、金石,还是爱柳树,都是从正面反映了这些文人雅士的高雅的艺术情趣,从侧面也反映出他们对功名利禄的淡薄。
4、“六一”给了居士怎样的快乐?明确:A、“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专心至极,能不受任何外物干扰。
)B、“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真可以说其乐无穷)▲即使在洞庭湖原野上奏响九韶音乐,在涿鹿大地观看大战役,也不足以形容自己的快乐和舒适。
5、文中居士得了“五物”之乐没有?为什么?明确:还没有。
A“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
” (然而常常忧虑不能在这五种物品中尽情享乐,给我拖累的世事太多了。
)B “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官车、官服、符信、印绶从外面使我的身体感到劳累,忧患思虑从里面使我的内心感到疲惫,使我没有生病也已经显得憔悴,人没有老却精神已衰竭,还有什么空闲花在这五种物品上呢)6、居士以官场为累,“五物”亦是外物,为何他不以为累?明确:“累于彼者已劳矣,又多忧;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
”(我被官场拖累,已经劳苦了,又有很多忧愁;被这些物品所吸引,既很安逸,又庆幸没有祸患)——官场事物不仅劳形,还常有不测之祸,十分令人担心。
至于悠游陶醉于五物,不仅安逸舒适,还有安全感,不会带来任何祸患。
7、居士提出了哪几条隐退的理由?明确:作者在主客对话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了自己想隐退的三条理由:A、少而仕,老而休。
是必然规律。
B、用于时而讫无称。
表面上谦虚,骨子里是牢骚,是对“受侮于群小”的不满。
C、贪过分之荣禄,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是儒者功成身退、知足常乐思想的必然结果。
8、这是居士辞官的真正原因么?如果不是,那真正原因是什么?明确:不是。
“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形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君心难测,喜怒无常,伴君如伴虎,为其一;奸臣小辈,妒贤嫉能,造谣中伤,诬陷倾轧,无所不为,为其二;即使有识之士,政令不合,也会反目,为其三。
——表明世事令他烦忧,希望脱身于世俗杂务,回归自然,寄情五物。
9、文中哪一句话表达了作者归隐的决心?明确:虽无五物,其去宜矣。
(四)拓展探究每个人对快乐的理解都不一样。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谈到了快乐,苏辙的《黄州快哉亭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也谈到了快乐,谈谈这几位文人是怎样理解快乐的?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