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三单元第5课《丹柯》优质导学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三单元第5课丹柯教案(系列二)

《丹柯》教学设计(第1)教学目标1.领会精读课文的内容和题旨。
2.体会文中蕴涵的悲壮情感。
3.了解“一波三折”的情节设置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教学重点:1.领会精读课文的内容和题旨;2.体会文中蕴涵的悲壮情感教学难点:3.了解“一波三折”的情节设置对表现主题的作用教学过程:一、导入很多同学都喜欢读小说,在这里先送给大家一句话,这是我读小说的一点感受(幻灯):读伟大的小说,捧起前与放下后你已判若两人!为什么小说有如此大的作用?主要是因为伟大的小说有着博大深邃的思想内涵、深刻的主题,它能丰富我们的思想情感,提升我们的人生境界。
今天我们学是选修课“外国小说欣赏”中的一篇富有激情的小说高尔基的《丹柯》,学习的话题是“小说的主题”。
二、作者介绍前苏联作家,“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列宁语)、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导师。
父亲是木匠。
早年丧父,寄居在经营小染坊的外祖父家。
11岁开始独立谋生,其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旧社会的底层度过的。
高尔基早年的不平凡的经历在他著名的自传体三部曲中作了生动的记述。
人间的苦难,生活的辛酸,磨练了他的斗志;他在繁重劳动之余,勤奋自学不息。
1906年发表长篇小说《母亲》,反映了俄国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被列宁称为“一本很及时的好书。
”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有《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丹柯》选自《伊则吉尔老婆子》,是高尔基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作。
高尔基名言:•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超高他的才能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
•只有满怀信心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能怀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的意志。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我扑在书上好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青春一个普通的名称,它是幸福美好的,但它也充满着艰苦的磨炼。
三、梳理情节,探究主题1.是不是所有小说都有主题?应该说所有小说都有主题,但有的是以故事为目的的,像现在许多流行小说、网络小说就属于这一类,它的主题故事中不自觉地表现出来的,这一类小说多适于娱乐;相比较而言,以表现思想为目的的小说更值得我们关注,它们让你边娱乐边思考,丰富和充实了我们的思想,陶冶了我们的情操,升华了我们的人生境界。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三单元《丹柯》教案

《丹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分析丹柯形象,把握小说基本主题;2、分析族人形象,多元解读小说主题;3、理解小说主题的永恒性。
【教学重点】分析小说中所塑造的英雄形象及多元化主题。
【教学难点】1、深入解读丹柯在小说中的多重身份变化;2、研读小说结尾,理解崇高的悲剧英雄形象;3、理解族人在小说中的身份变化;4、探讨小说主题的多元和永恒。
【教学过程】【导入】(知识链接)PPT解构主义代表人物法国的罗兰·巴特曾经说过:“一部作品之所以永恒不朽,并不是因为它把独一无二的意义强加于不同的人身上,而是因为它对同一个人提供许多不同的意义。
”(特别关注这段话中的四个关键词:作品、永恒、不同、不朽。
由此切入到本篇课文主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小说主题的多元和永恒。
)(导入课文)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丹柯》这篇小说,完成一场小说主题解读的精神之旅。
【整体感知】(知识链接)PP T在正是进入课文之前让我们先来看两位伟大的哲学所提出的一个概念。
康德说:“形象大于思想。
”黑格尔说:“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两位哲学家都不约而同地认为,艺术或者说文学作品不必直接说出思想,而应该通过形象传达出思想。
所以,我们今天的主题解读不妨从小说塑造的主要人物丹柯着手。
(为小说解读提供理论的基础:“形象大于思想”。
可见人物塑造是主题实现的重要途径,所以解读人物是解读主题的最好手段。
)一、从丹柯角度解读小说的主题(预习反馈)通过课前预习和学案练习,我们看到丹柯具有哪些身份?有请几位同学到黑板上来展示你所读到的丹柯身份。
展示内容预设:美男子、族人的朋友、领导者、骄傲的勇士、英雄、悲剧英雄……(通过寻找丹柯多重身份的变化,把握小说的基本情节。
)(设疑激趣,贯穿全文)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重身份呢?为什么他的身份会发生变化呢?让我们一起来深入解读一下小说吧。
(带着疑问进入课文,更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一)英雄的出现1、丹柯刚出现时,小说是怎样来描写他的?请同学们找到相关语句。
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5课《丹柯》ppt导学课件(人教版)全面版

第5课
丹__柯
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
1.泥沼.( zhǎo ) 3.虬.曲( qiú ) 5.龌.龊.(w ò chuò) 7.渺.小( m iǎo ) 9.怜悯.( m ǐn )
2.桠.枝( yā ) 4.黏.泥( nián ) 6.喧.响( xuān ) 8.宽恕.( shù)
10.合拢.( lǒnɡ )
4.
sī厮 杀
三、用准词语 1.宿愿 宿怨
(1)德国足球队十年磨一剑,坚持青训系统三步走,
例 终偿 宿愿 ,捧走大力神杯。
句
(2)哈马斯和以色列之间的 宿怨,从很多方面来说都
处于以巴核心冲突之外,而且更加棘手。
辨
宿愿:指一向怀着的愿望,也作夙愿。
析
宿怨:指旧有的怨恨,也作夙怨。2.悯 怜惜3.警戒 警醒
清华大学在新生报到区外设置了“ 警戒线”,家长 例
只能在线外等候,新生必须独自登记入学。这一举措能否 句
触动家长、 警醒 更多的人呢?
警戒:①告诫人使注意改正错误;②军队为防备敌人
辨 的侦察和突然袭击而采取的保障措施。
析
警醒:①警戒醒悟;②睡眠时易醒、睡不着;③使警
戒醒悟。
四、积累成语 1.密密层层:比喻布满得没有空隙。 2.筋疲力尽:精神非常疲劳,体力消耗已尽,形容极度疲乏。 3.无足轻重:没有它并不轻些,有它也不重些,指无关紧要。
一群族人受到外敌入侵,被迫逃离自己的家园。他们来到了森 林,却陷入了绝境——后有敌人的追杀,前是巨木的挡道,两者都 有死亡的威胁。在这样的生死险境中,英雄丹柯挺身而出,自觉带 领族人走出了森林,找到了幸福。而在带领族人走出绝境的过程中, 族人的忘恩负义与丹柯的自我献身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与反差:勇士 丹柯用自己熊熊燃烧的心为族人照亮前进的道路,甘愿牺牲自己, 一心为公,最终让整个族人逃离敌人的追杀和森林中种种死亡的威 胁,获得幸福;而他的族人却从开始的感激到慢慢的不信任,再到 怀疑、辱骂甚至要杀死他,最后竟恩将仇报,一个胆怯的族人一脚 踩碎了丹柯的心……高尔基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通过鲜明的对比 与反衬,给我们塑造了一位舍己救人、一心为公,却没有好下场的 悲剧英雄形象。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三单元第5课《丹柯》表格学案

4/5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三单元第 5 课《丹柯》表格学案 了小说的内涵,使得小说模糊多义,充满各种解释的可能性。
3/5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三单元第 5 课《丹柯》表格学案
丹柯领着大家向前走的时候,族人们开始抱怨丹柯,但他“还在他们面前走着, 他快乐而安详”, 在族人们怯懦的对比下,更表现了丹柯的自信、坚毅。另外就是 丹柯掏出心的那一段,掏出自己真诚的燃烧着的心,振奋了族人们的精神,引领他 们走出困境。
中国的《西游记》等等都是。
我的体验与思考(至少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
作者想借丹柯来写那一类人?能否举出这类人的特点,或具体说出几 位。
问题探究
探究
2/5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三单元第 5 课《丹柯》表格学案
小说主题探讨 讨论下列问题:
指导
1、结合全文,第一段中“这是一些快乐的、强壮的、勇敢的人”,既然是这样一群人 却为什么生活在黑暗与困境中?
(1 外族的入侵;2 环境的险恶;3 族人准备投降
——在他和他的族人身陷困境的时候(生存还是死亡?自由还是做奴隶?)
——号召他的族人穿越林子,追寻自由!)
2、研读 2——21 段,思考:众人对丹柯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丹柯的思想行为又有什么变化?
请筛选出变化过程中的重要词语。
(相信、抱怨、审问、生气、包围、跟随、/快乐、安详、辩白、怒火、怜悯、苦恼、抓开
存的林子深处的情景。这的勇敢与坚强。这种 扬彼抑此的手法成功地烘托出丹柯的精神面貌。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5丹柯导学提纲新人教版外国小说欣赏 学案

5 丹柯班级: 姓名: 小组: 评价:【学习目标】1.通过粗读小说,划分层次,学习小说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
2.通过精读小说,能说出丹柯主要的人物形象及象征意义。
3.通过探究小说的英雄主题,学习丹柯的勇于实践,不计个人得失的英雄精神。
【重点难点】通过精读小说,能说出丹柯主要的人物形象及象征意义。
通过探究小说的英雄主题,学习丹柯的勇于实践,不计个人得失的英雄精神。
【导学流程】一、基础感知1.阅读小说,根据下面划分的层次简要概括层次大意序幕1开端2-6发展7-15高潮16-21结局22-24二、深入学习2.在丹柯带领族人走出密林的过程中,族人对丹柯的态度发生怎样的变化?问题记录2.简要概括丹柯的人物形象,丹柯代表了怎样的一种人?二、迁移运用【检】1.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备感安全的归属感。
2.个人一旦成为群体的一员,他的所作所为就不会再承担责任,这时每个人都会暴露出自己不受到的约束的一面。
群体追求和相信的从来不是什么真相和理性,而是盲从、残忍、偏执和狂热,只知道简单而极端的感情。
3.群众没有真正渴求过真理,面对那些不合口味的证据,他们会充耳不闻……凡是能向他们提供幻觉的,都可以很容易地成为他们的主人;凡是让他们幻灭的,都会成为他们的牺牲品。
4.群体只会干两种事——锦上添花或落井下石。
(法)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下面大家从下面两个角度任选一个,谈谈你读了小说的感悟:1、从丹柯想到自己:我若遇到像他一样的困境?2、从族人想到自己:应该如何对待丹柯那样的人?。
湖南省茶陵县第三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三单元第5课《丹柯》教案.docx

教学内容《丹柯》课型新授课上课时间本期总课时备课组高二语文主备人张亚琴第课时主讲人教学目标1、了解高尔基。
2、通过分析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來体会小说主题;3、.分析小说主题与内容的关系、不同艺术手法对主题呈现的意义。
教学重点感悟《丹柯》的多元化主题;教学难点感悟《丹柯》的多元化主题;教学方法诵读、讨论、探究,点拨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个性化备课一、情景导入很多同学都喜欢读小说,在这里先送给大家一句话,这是我读小说的一点感受:读伟,大的小说,捧起前与放下后你已判若两人!为什么小说有如此大的作用?主要是因为伟大的小说有着博大深邃的思想内涵、深刻的主题,它能丰富我们的思想情感,提升我们的人生境界。
今天我们学是选修课“外国小说欣赏”屮的一篇富有激情的小说一一高尔基的《丹柯》。
二、知识链接高尔基前苏联作家,“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列宁语)、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导师。
作品:1906年发表长篇小说《母亲》,反映了俄国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被列宁称为“一本很及时的好书。
”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有《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丹柯》选自《伊则吉尔老婆子》,是高尔基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作。
二、课堂研习这是一篇关于英雄的悲剧,“英雄”是小说一个重要的母题,读这类小说我们首先要关注的是:英雄遭遇了怎样的困境?可以说没有困境就没有英雄。
明确:在丹柯面前有两重闲难,一是自然环境,二是人为因素。
(一)分析族人的困境(1)请学生画出描写恶劣环境的句子,品味一下作者是怎样来表现环境的恶劣的。
①那儿很阴暗而且多泥沼,……人们就会因此接连地死去。
②另一条路是朝前走,可是那儿又有巨人一样的大树挡着路,……它好像就想压碎他们似的。
(三)、分析英雄之死(22厂25)1、文章结尾“充满了希望的快乐的人们并没有注意到他的死,也没有看到丹柯的勇敢的心还 在他的尸首旁边燃烧。
只有一个仔细的人注意到这个,有点害怕,那脚踏在那颗骄傲的心上 ,,,,那颗心裂散开来,成了许多火星,熄了的交代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主题的表达有何 意义和作用? 提示: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丹柯导学案

《外国小说欣赏》第三单元《丹柯》导学案1、牢记高尔基及其作品,积累关于主题的考点;2、借助分析小说一波三折的情节及环境描写评价人物形象,探究小说的主题;3、学习主人公勇于实践,不计个人得失的献身精神及其时代意义。
【自学案】一、走近作者,识记要点1.高尔基:(1868~1936)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出生在伏尔加河畔一个木匠家庭。
由于父母早亡,他十岁时便出外谋生,到处流浪。
他当过鞋店学徒,在轮船上洗过碗碟,在码头上搬过货物,给富农扛过活。
他还干过铁路工人、面包工人、看门人、园丁……。
在饥寒交迫的生活中,高尔基通过顽强自学,掌握了欧洲古典文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
只上过两年小学的高尔基在24岁那年发表了他的第一篇作品,那是刊登在《高加索日报》上的短篇小说《马卡尔•楚德拉》。
小说反映了吉卜赛人的生活,情节曲折生动,人物性格鲜明。
报纸编辑见到这篇来稿十分满意,于是通知作者到报馆去。
当编辑见到高尔基时大为惊异,他没想到,写出这样出色作品的人竟是个衣着褴褛的流浪汉。
编辑对高尔基说:“我们决定发表你的小说,但稿子应当署个名才行。
”高尔基沉思了一下说道:“那就这样署名吧:马克西姆•高尔基。
”在俄语里,“高尔基”的意思是“痛苦”,“马克西姆”的意思是“最大的”。
从此,他就以“最大的痛苦”作为笔名,开始了自己的创作生涯,而他的原名是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彼希可夫。
1906年,高尔基的代表作、长篇小说《母亲》完成。
它描绘了无产阶级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塑造了工人党员巴维尔和革命母亲尼洛芙娜的感人形象。
这部小说极大地鼓舞了工人群众,使沙俄统治者十分惊恐。
《母亲》被公认为世界文学史上崭新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奠基作品。
高尔基的最后一部作品是长篇小说《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各种体裁的作品,为无产阶级文学宝库留下了一笔巨大的财富。
高尔基的作品有:长篇小说《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自传体三部曲)《母亲》(这是高尔基唯一一部主人公是一个无产阶级工人的作品)了,中短篇小说《译序》《马卡尔丘德拉的故事》《伊泽吉尔老婆子》《圣诞节的故事》《加那瓦洛夫》《在草原上》《奥尔洛夫夫妇》《沧落的人们》《春天的旋律》《戈尔特瓦的集市》《一本令人不安的书》。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三单元《丹柯》教案

外国小说鉴赏第三单元——《丹柯》(苏联)高尔基【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把握作品的内容与主旨。
2、过程与方法:分析人物形象,探究小说主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丹柯崇高的精神品质,向英雄致敬。
【课前预习】一、知人论世:高尔基(1868―1936)苏联的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文学奠基人,被列宁誉为“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
1868年出生在伏尔加河畔一个木匠家庭。
由于父母早亡,他十岁时便出外谋生,到处流浪。
饥寒交迫的生活,使高尔基亲眼看到并亲身体验到俄罗斯劳苦大众在沙皇统治下的艰难生活,对社会底层痛苦生活的体验成为他创作中的源泉。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长篇小说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散文诗《海燕》。
高尔基的早期作品呈现为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两种迥异的风格,浪漫主义作品往往赞美热爱自由、向往光明、渴望战斗的英雄形象;现实主义作品则描绘人民的苦难和美好品德,表达他们的愤怒和反抗。
二、相关情节:《丹柯》选自《伊则吉尔老婆子》,是高尔基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当时的俄罗斯正处于大革命的准备时期,黎明前夕的黑暗中,极需要一种精神的鼓舞和道路的指引。
《伊则吉尔老婆子》采用了故事套故事的方式:有一天,伊则吉尔老婆子向过路人“我”讲了三个故事。
草原上云影的传说——人与鹰的儿子“腊拉”的故事;伊则吉尔老婆子自己的故事;草原星火的来历——勇士“丹柯”的故事。
三、写出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四、划出课文中描写丹柯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的语句,并从中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课中教学】一:导入新课感谢同学们能用这么宝贵的时间,帮助我完成这节课,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传递给大家一个小小的方法,帮助你们解读小说的主旨。
今天,我们将在老朋友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的带领下,结识一些新的朋友,他们是丹柯和他的族人。
二、讲授新课(一)描写人物方法总结:昨天总结人物描写方法的预习作业,一共有6名同学得到优,给他们点赞个,其中有几处需要明确的地方:一是外貌、神态,都属于肖像描写;二是直接描写的方法有并列的四种肖像、语言、动作、心理,还有一个就是包括前四种的细节描写。
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三单元《丹柯》三案导学案无答案

《丹柯》导学案【教学目标】1、梳理小说《丹柯》的情节,找出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并概括环境的特点2、通过梳理小说情节和体会环境特点把握人物丹柯、族人的形象3、领会作品的内容和主旨,了解小说主旨形成的途径和主旨的多元性【学习重点】把握作品主旨,领会其主旨的多元性【课前预习】1、读课文,正音正字,扫清文字障碍。
2、认真阅读课本p45-48知识短文《话题:主题》的相关内容,了解有关主题的知识预习案【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1、作家简介:高尔基(1868―1936年)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前苏联文学的创始人。
1868年出生于俄国伏尔加河畔的下诺夫戈罗德城(今高尔基城)。
父亲是木匠。
早年丧父,寄居在经营小染坊的外祖父家。
11岁开始独立谋生,当过脚夫、锯木工、园丁、面包师等,社会底层成了他的“大学”课堂。
高尔基早年的不平凡的经历在他著名的自传体三部曲中作了生动的记述。
(《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人间的苦难,生活的辛酸,磨练了他的斗志;他在繁重劳动之余,勤奋自学不息。
对社会底层人民痛苦生活的体验和深切了解成1892年为他创作中永不枯竭的源泉。
开始,以高尔基(意为最大的痛苦)这个笔名,发表了作品。
2、作品高尔基(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列宁语)。
主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有《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母亲》被公认为世界文学史上崭新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奠基作品。
《丹柯》选自《伊则吉尔老婆子》,是高尔基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作。
高尔基的早期作品呈现为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两种迥异的风格,浪漫主义作品往往赞美热爱自由、向往光明、渴望战斗的英雄形象;现实主义作品则长于描绘人民的苦难和他们美好品德,表达他们的愤怒和抗议情绪。
2、背景介绍:当时的俄罗斯正处于大革命的准备时期,黎明前夕的黑暗中,正需要一种精神的鼓舞和道路的指引,所以高尔基创造了丹柯这一光辉的勇士形象,希望能照亮人们黑暗中的心灵,鼓舞人们追求胜利、走向光明。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三单元《丹柯》教案

“限制与自由”:小说主题解读的艺术——《丹柯》教学设计【设计理念】(一)文本分析本文讲述了一个名叫丹柯的悲剧英雄的故事,作者是我们所熟知的高尔基。
学生可以通过对“丹柯”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来解读小说的思想主题。
人教版《外国小说欣赏》的教参如此诠释《丹柯》主题:“小说的主题在于歌颂勇于实践、不计个人得失的献身精神之外又增添了一份悲剧的色彩,显出了主题的复杂性。
”而如果课堂教学仅仅止步于让学生了解丹柯是一个英勇坚强、敢于牺牲的英雄形象,那么我们无异于“入宝山而空手回”。
此单元的话题是“主题”。
主题具有复杂性和多元性,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立场探究就会有不同的主题。
小说《丹柯》的主题同样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如果主题探讨不加以必要的限制和框定,那么学生又容易进入另一个泥潭中。
我认为尽管《丹柯》的主题呈现出复杂性,可是主题的解读具有限制性与自由性。
钱梦龙先生说:“找到文本对解读的限制和自由度之间的契合点,恰恰是阅读最能显示其魅力之处。
”因此,本设计立足于“限制与自由”,通过文本先对人物形象进行解读,通过适当改换情节设计,拓展挖掘小说主题,既从纵向研究一个故事的发展过程,又横向提升研究,最终达成发掘作品潜在的思想意蕴,不断丰富作品的意义的目标。
(二)学生分析高二学生已通过之前的学习掌握小说一般性的阅读鉴赏方法,即通过分析作品的要素、品析文章的语言,了解作者的思想主旨。
而叶圣陶先生在他的文论中(《叶圣陶论文学鉴赏》语文建设2006.6)则指出:鉴赏的含义是“观”,即身入其境地用整个心去感受;鉴赏的态度是“玩”,即把玩、品味、揣摩;鉴赏的本体是“我”,主张读者的主动性。
《普通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到文学教育是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的重要任务,其核心是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而文学鉴赏能力的重点要求,是感受、品味、领悟、体验、思考。
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特别是小说主题的解读,我更乐于与学生分享他们从文章中挖掘出的内容,当然,“一千个哈姆雷特”毕竟只能是哈姆雷特而不是别的,要防止学生过度解读与过分延伸。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丹柯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第三单元丹柯一个古老的民族在为逃避一场大灾难的迁徙中,涉入了一片原始森林,迷失了方向,人们在饥饿、寒冷中绝望。
此时,一个人站了出来……学习本文,我们要理解丹柯这一形象,揣摩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目的。
高尔基(1868—1936),苏联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杰出的社会活动家。
他的文学作品自1907年就开始介绍到中国,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共同财富。
代表作有散文诗《海燕之歌》,长篇小说《母亲》和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
高尔基出身贫苦,幼年丧父,11岁即为生计在社会上奔波,当过装卸工、面包房工人,贫民窟和码头成了他的“社会”大学的课堂。
他与劳动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亲身经历了资本主义残酷的剥削与压迫,这对他的思想和创作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19世纪90年代,俄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黑暗落后的俄国变成了世界革命的摇篮,马克思革命理论广泛传播,高尔基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开始了自己的创作。
他早期作品的主人公大多是努力探求新的生活道路、思考生活的意义并充满激烈内心冲突的人物,他们集中体现了当时俄国革命者奋不顾身的革命精神与英雄气概,熔铸着作家崇高的社会理想与道德理想。
它们犹如火花,“在人生的黑暗中燃烧起来,在许多勇敢的心里燃烧起对自由、对光明的狂热的渴望”。
《伊则吉尔老婆子》正是他早期浪漫主义小说的代表作。
1.注字音2.写汉字3.解词义喧响:发出喧闹的声音;喧闹声。
龌龊:①不干净;脏。
②比喻人品质卑劣。
③形容气量狭小,拘于小节。
文中取第一个义项。
怜悯:对遭遇不幸的人表示同情。
无足轻重:无关紧要。
也说无足重轻。
精疲力尽:精神非常疲劳,体力消耗已尽。
形容极度疲乏。
4.辨用法(1)无微不至 无所不至①当今,中小学学生管理的主要方式是看——从早上六七点直到晚上十点多,不论学生自习课还是课间操,甚至住校生就寝,教师都要盯上去看,几乎时刻不离学生左右,学生时时处处都处于教师责任感的笼罩之下,教师的工作可谓________。
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三单元《丹柯》配套导学案

《丹柯》导学案研学目标:1、学会通过分析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来体会小说主题;2、能够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丹柯的人物形象,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悲壮感情。
研学内容:一、【自主学习】——了解作者高尔基,前苏联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导师。
1906年发表长篇小说《母亲》,反映了俄国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被列宁称为“一本很及时的好书。
”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有《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丹柯》选自《伊则吉尔老婆子》,是高尔基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作。
二、【自主探究】——梳理结构1、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2、层次结构,拟定标题。
第一部分:(1—6)族人深陷困境,丹柯勇挑重担。
第二部分:(7—15)前行途中遇阻,族人仇视丹柯。
第三部分:(16—21)丹柯燃烧心灵,族人找到光明。
第四部分:(22——24)族人遗忘英雄,心灵化为星火。
众人:厄运——希望——怨怒——追随——遗忘丹柯:挺身而出——奋勇向前——以德报怨——舍身为公——化为星火三、【合作探究】——主题、环境、情节1、主题探究小说都有主题,但有的是以故事为目的的,像现在许多流行小说、网络小说,主题在故事中不自觉地表现出来的,多适于娱乐;以表现思想为目的的小说,让你边娱乐边思考,丰富和充实我们的思想,陶冶我们的情操,升华我们的人生境界。
《丹柯》就是。
我们领会小说主题,要从人物、环境和故事情节入手。
①人物:你从文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丹柯?——勇敢、勇于实、自我牺牲②环境:族人面临的困境,前面是阴森恐怖、看不到光明的森林,后面是强大的敌人,他们已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甚至他们有的人已经准备到敌人那儿去,将他们的自由献给敌人。
英雄丹柯面临的困境,丹柯不但有与族人一样的困境,更有族人们忘恩负义的指责和死的威胁。
③情节:本文的情节发展有何起伏变化,作者这样处理有何妙处?(提示:人物内心波动)族人:“快乐、强壮、勇敢”——“衰弱、恐怖”——“和谐、相信”——“抱怨、围攻”——“践踏”。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外国小说欣赏”《丹柯》 完整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丹柯》完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从多角度理解作品主题,注意体会主题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来体会小说主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丹柯》的主要内容,体会文中蕴含着的悲壮情感。
【教学重点】探究小说的主题【教学难点】感悟《丹柯》的多元化主题;【课时安排】一、导入主题:“读伟大的小说,捧起前与放下后你已判若两人!引入小说的主题。
二、了解主题。
1.回忆自己的阅读体验,介绍主题形成的知识。
所有小说都有主题,但有的是以讲故事为目的和以表现思想为目的的小说。
2.小说的主题哪里去找?情节、环境描写和人物形象。
三、探究主题1.概括《丹柯》情节。
2.分析“族群”遇到的环境。
英雄遭遇了怎样的困境?族人的困境——前有森林,后有敌人丹柯的困境——还有指责和死的威胁。
3.分析丹柯人物形象。
“于反常处见精神!”;丹柯在困境下的不同寻常之处?边述说情节,边归纳人物形象。
板书在黑板上。
勇敢自信、坚毅无私博大一心为公,自信勇敢,敢于牺牲勇于实践坚定不移的信念4.归纳主题小说主题——歌颂了丹柯一心为公的品格和自信勇敢、敢于牺牲的精神。
如歌颂为理想献身、不计较个人得失的精神,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勇于实践的态度等。
5.多元解读主题小说主题的解读和感悟有着一个巨大的精神空间,这才有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也正是这样,伟大的小说才会有恒久的生命力。
“作品主题是由作者和读者共同创造的!”换一个角度,从族人方面挖掘作品的思想。
比如:如何对待英雄?如何保持人的尊严?如:对英雄应当理解、尊重、感恩、爱护;无论境遇怎样恶劣,都要保持人的尊严,否则人就会变成小说所描写的“野兽”和“狼”了。
三、拓展主题巴金说,我仰慕高尔基的英雄“勇士丹柯”,他掏出燃烧的心,给人们带路,我把这幅图画作为写作的最高境界。
这就是一个作家的感悟。
接着提供两个角度,要学生任选一个,谈谈个人的感悟:1.从丹柯想到自己:我若遇到像他一样的困境怎么办?2.从族人想到自己:应该如何对待丹柯那样的人?四、归纳主题教师小结:“殉道英雄”:族群或者个体的困境—英雄产生—自我牺牲—族群走出困境或者出现新天地,这是一种常见的殉道英雄的叙事模式。
2020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5课丹柯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第5课 丹柯作品导读 《丹柯》是一篇以人物为主的小说,选自高尔基早期浪漫主义代表作《伊则吉尔老婆子》。
一群族人受到外敌入侵,被迫逃离自己的家园。
他们来到了森林,却陷入了绝境——后有敌人的追杀,前是巨木的挡道,两者都有死亡的威胁。
在这样的生死险境中,英雄丹柯挺身而出,自觉带领族人走出了森林,找到了幸福。
它紧紧围绕美男子丹柯展开故事,歌颂了以自己燃烧的心为人们照亮前进道路的勇士。
课前自主学习1.记字音(1)泥沼.(zhǎo ) (2)丫.枝(yā) (3)虬.曲(qiú) (4)黏.泥(nián ) (5)篝.火(gōu ) (6)胆怯.(qiè) (7)龌龊..(wò_chuò) (8)疙瘩..(gē_d ɑ) (9)浸.入(jìn ) 2.识字形(1)⎩⎪⎨⎪⎧ 稍微树梢艄公 (2)⎩⎪⎨⎪⎧ 蜻蜓挺身朝廷 (3)⎩⎪⎨⎪⎧ 绵羊锦绣 (4)⎩⎪⎨⎪⎧ 撕碎厮杀(5)⎩⎪⎨⎪⎧ 付账帐篷为虎作伥 (6)⎩⎪⎨⎪⎧ 威胁协助肋骨3.辨词语(1)抱怨 抱冤 ①美国最伟大、最受尊崇的心灵导师之一威尔·鲍温说:这个世界值得 的事情太多了,遭逢天灾、背叛、致命疾病、裁员、贫富差距、精神焦虑、安全感缺失……②经过这件事,她懂得了与其无端地 而死,还不如找出证据来证明自己的清白。
(2)颤动 颤抖①她忽然掉过脸求助似的望着琴,声音略带 地问。
②他的脚步很重,每走一步,他的脸上的肉就 一下。
辨析:(1)抱怨:指心中不满,诉说别人不对;埋怨。
抱冤:指感到冤枉。
(结合语境辨识)(2)颤动:指振动频繁,有自身发出的振动,也有外界的影响;可指人,也可指物。
颤抖:指哆嗦,发抖,多指部分的动;也可指全身的动,多因受外物刺激或影响引起。
(主要从使用对象角度辨识)答案 (1)①抱怨 ②抱冤 (2)①颤抖 ②颤动4.走近作者高尔基(1868~1936),早年丧父,11岁开始独立谋生,对社会底层痛苦生活的体验成为他创作中的源泉。
高中语文《丹柯》导学案

第5课 丹柯作品导读 《丹柯》是一篇以人物为主的小说,选自高尔基早期浪漫主义代表作《伊则吉尔老婆子》。
一群族人受到外敌入侵,被迫逃离自己的家园。
他们来到了森林,却陷入了绝境——后有敌人的追杀,前是巨木的挡道,两者都有死亡的威胁。
在这样的生死险境中,英雄丹柯挺身而出,自觉带领族人走出了森林,找到了幸福。
它紧紧围绕美男子丹柯展开故事,歌颂了以自己燃烧的心为人们照亮前进道路的勇士。
课前自主学习1.记字音(1)泥沼.(zhǎo ) (2)丫.枝(yā) (3)虬.曲(qiú) (4)黏.泥(nián) (5)篝.火(gōu ) (6)胆怯.(qiè) (7)龌龊..(wò_chuò) (8)疙瘩..(gē_d ɑ) (9)浸.入(jìn) 2.识字形(1)⎩⎨⎧ shāo (稍)微树shāo (梢)shāo (艄)公 (2)⎩⎨⎧ 蜻tíng (蜓)tǐng (挺)身朝tíng (廷)(3)⎩⎨⎧ mián (绵)羊jǐn (锦)绣 (4)⎩⎨⎧ sī(撕)碎sī(厮)杀(5)⎩⎨⎧ 付zhàng (账)zhàng (帐)篷为虎作chāng (伥)(6)⎩⎨⎧ 威xié(胁)xié(协)助lèi (肋)骨3.辨词语(1)抱怨 抱冤①美国最伟大、最受尊崇的心灵导师之一威尔·鲍温说:这个世界值得 的事情太多了,遭逢天灾、背叛、致命疾病、裁员、贫富差距、精神焦虑、安全感缺失……②经过这件事,她懂得了与其无端地 而死,还不如找出证据来证明自己的清白。
(2)颤动 颤抖①她忽然掉过脸求助似的望着琴,声音略带 地问。
②他的脚步很重,每走一步,他的脸上的肉就一下。
辨析:(1)抱怨:指心中不满,诉说别人不对;埋怨。
抱冤:指感到冤枉。
(结合语境辨识)(2)颤动:指振动频繁,有自身发出的振动,也有外界的影响;可指人,也可指物。
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三单元《丹柯》授课导学案无答案

《丹柯》导学案【教学目标】1、分析丹柯形象,把握小说基本主题;2、分析族人形象,多元解读小说主题;3、理解小说主题的永恒性。
【教学重点】分析小说中所塑造的英雄形象及多元化主题。
【教学难点】1、深入解读丹柯在小说中的多重身份变化;2、研读小说结尾,理解崇高的悲剧英雄形象;3、理解族人在小说中的身份变化;4、探讨小说主题的多元和永恒。
【自主学习】【基础知识——陈述性知识】1、识记字音虬.()曲黏.()泥篝.()火龌龊..()..()疙瘩2、作者介绍高尔基(1868——1936):_______著名作家,________________文学的奠基人,1892年发表处女作《马卡尔·楚德拉》,登上文坛。
1901年创作了著名的散文诗《______》,受到列宁的热情称赞。
代表作有《_______》,自传体三部曲《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3、选集介绍短篇小说《伊则吉尔老婆子》是高尔基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民间传说和寓言式的结构方式在此类小说中占有重要地位。
而这类作品中的主人公大多数是极力思考生活意义、寻找新的生活道路、内心充满着激烈冲突的人物。
《伊则吉尔老婆子》用第一人称叙述,借伊则吉尔老婆子之口讲述了三个看似不相关的故事:草原上云影的传说——人与鹰的儿子“腊拉”的故事,伊则吉尔老婆子自己的故事和草原星火的来历——勇士“丹柯”的故事。
本篇课文是小说的第三部分。
4、创设情境▲“在俄国不稳定的沼泽上播种理智、善良、永恒是件极不寻常的艰难的事,而且我们已经知道在俄国的平原上播种我们最好的献血、我们最好的神经液汁,也只能得到不太茂盛的可悲的力量,但是尽管如此还是应当播种。
”——高尔基▲俄罗斯民族是一个信仰基督教的民族,受到希伯来文明的影响。
希伯来文明特别善于表现信仰和苦难的一面。
人教版2017年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丹柯》导学案

《丹柯》导学案编写人:郝雪晶审核人:姜德伟【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的情节结构和主题思想;2、 3、【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自主研习法、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2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基础导学——预则立,不预则废(一)、话题:主题1、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有些生活哲理和思想感情是能够跨越时空而存在的。
这些反复在小说中出现的人类的精神现象和基本行为,被称为()。
2、下列关于“母题”或“主题”的说法错误的是()A、平时阅读小说提及的主题,实际上就是对母题的一种个人阐述与发挥。
而每篇小说的主题都蕴含着作家自己对世界的看法,显示了作家的主观倾向。
B、母题的魅力在于它能连接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它不会因时间或地域的不同而变化,从而表现出某种超然的客观性;如“爱”、“战争”“复仇”等,它们都不局限于时空的限制,成为从古至今小说家们所表现的内容。
C、多篇小说可以对同一母题进行反复书写,由于不同作家会对同一创作母题进行不同侧面的挖掘,小说的母题可以说是写不尽的。
D、一篇小说,只能表现一个母题内容;一个母题之下,可以统帅无数篇小说作品。
E、小说的主题可以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矛盾性,读者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多角度的主题解读,作出不同的主题阐释。
3、阅读教材P45~P46“主题的形成”和“主题的实现”两部分内容,选出说法正确的项()A、作家写作小说的最终目的,似乎不外乎两种——讲故事,或是讲道理。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可以将小说分为“以思想为目的的小说”和“以故事为目的的小说”。
以思想为目的的小说并不意味着要舍弃小说的故事性;以故事为目的的小说,也并不意味着要舍弃小说的思想性。
B、以思想为目的的小说既可以依赖人物来表现主题,也可以通过事件来展示主题;这类小说常用象征的方式来表达主题。
C、以故事为目的的小说,其中的佳作并不仅仅停留在单纯讲故事的目的上。
D、小说忌讳“主题鲜明”,而往往对其进行模糊处理,这也是作者尊重读者智慧的体现;但总体上来看,小说还是以事件来传达它要表现的思想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丹柯》《炼金术士》(小说主题)学习目标1领会小说主题以及常见的表现主题的方法。
2把握小说主题与情节、人物、环境等要素之间的关系,能够多角度分析思考。
重点难点1小说主题的多元化解读。
2小说主题的实现手段。
学法指导以教材为范例,多角度分析探讨小说主题,领会创作者意旨的同时生发自我思考。
【课前预习案】一、字词积累祈.祷(qí)荒谬.(miù)不妨.(fáng )深邃.(suì供.应(gōng )弥.天大谎(mí)黏.泥(nián )龌龊..(wò,chuò)着.迷(zháo )羊圈.(juàn )名副.其实(fù)二、文学常识1.小说的主题是一个关乎小说价值的重要问题。
文学作品中,会反复出现一些题材,比如“爱情”“战争”“复仇”等,我们将它们称为_母题____。
古今中外,几乎所有的小说都可纳入“生与死”“爱与恨”“美与丑”等宏大___母题___中去。
2.世界上仿佛就有两种文学,一种是让你娱乐,一种是让你思索或边娱乐边思索_。
作家写小说的最终目的,似乎也不外两种,讲故事__或是___讲道理。
3.表现主题分为自觉的和不自觉的,自觉的是指思索(或思想)__为目的的小说,如《丹柯》和《炼金术士》,不自觉的是指以故事___为目的的小说,如《一千零一夜》。
4.主题鲜明是小说的忌讳,因此,要形象大于思想,要模糊处理。
5、如何把握小说相对合理而复杂多义的主题而不至于被认为是误读呢?可以从三个方面去把握:一是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二是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三是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三、知人论世■高尔基(1886-1936),苏联(国籍)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_的奠基人。
他出生于木工家庭,早年丧父,11岁即开始为生计在社会上奔波,底层社会成了他“大学”的课堂。
在饥寒交迫的生活中,高尔基通过顽强自学,掌握了文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母亲》和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炼金术士》又名《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是巴西(国籍)作家保罗·戈埃罗(人名)最负盛名的小说,这部象征色彩极强的寓言故事被誉为“影响读者心灵一辈子的现代经典”,曾在美、法等18个国家名列畅销书榜首。
文章以“炼金术士”为题,其含义是人生也是一次炼金的过程,只有经历越多,才能炼出越加纯美的人生之金。
【探究案】一、整体感知(“作品一旦产生,作者就死了”,因此你对小说拥有绝对的发言权)1.《丹柯》的主题明确:通过描写青年丹柯牺牲自己带领族人克服重重困难走出黑森林的故事,歌颂了丹柯勇于实践、不计个人得失、一心为公的品格和自信勇敢、敢于牺牲的精神,同时也表达了对丹柯悲剧命运的沉痛哀思。
2.《炼金术士》的主题明确:少年寻宝的故事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每个人的财富都在自己身边,但要敢于去追求,这需要勇气、智慧、执著,并做好经受艰难的考验的准备。
即使最终没能实现,而追求的过程也是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
——它使你远离平庸和无为。
3、从这两篇小说中摘录几句富有意蕴或能够揭示主题的句子(不少于5句),然后选出其中一句点评。
摘录:①人们老是坐着在想,可是任何一桩事情——无论是工作也好,女人也好,都不会像愁思那样厉害地使人身心疲乏。
②你们不能够用思想移开石头。
什么事都不做的人不会得到什么结果的。
为什么我们要把我们的气力浪费在思想上、悲伤上呢?③丹柯嚷着,高高地举起他那颗燃烧的心,给人们照亮道路,自己领头向前奔去。
④我只会释梦,不知道怎样把梦想变为现实。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的生活要靠女儿供养的原因。
⑤好象每个人都清楚地知道别人该怎样生活,但却没有一个人知道自己的生活该怎样,就像释梦的老妇人,不知道如何把梦变为现实。
⑥在那个时候,人们敢于去梦想,也敢于去企慕那些他们希望发生在自己生活里的奇迹。
但是,随着时光的流逝,一种神秘的力量试图证明,实现天命是不可能的事。
⑦不管你是谁,也不论你做些什么,当你真心梦想着什么的时候,你最终一定能够成功。
⑧“人们很早就开始学习生活的道理,”老人说道,带着一种痛苦的表情,“也许正是因为如此,人们早早地放弃了自己的梦想。
人生就是如此。
”⑨如果你一开始便把自己还没到手的东西预支给别人,那你就会失去为之奋斗的愿望。
……让你知道生活中的一切都有其代价……⑩你的财宝所在之处,也将是你的心灵所在之处。
⑾男孩告诉他自己,在实现自己天命的旅程中,他已经学会了他需要知道的一切,经历了他可能梦想到的所有事情。
⑿任何一个人都能在自家的后院里建一座金字塔。
点评示例⑿:牧羊少年圣地亚哥历经艰险来到埃及的金字塔下寻宝,最后却被告知,宝藏就在他的国家西班牙的原野上,最后他终于“知道了他的财宝的藏身处”。
其实,真正的宝藏不是金钱、珠宝,一个有梦想并且为之而努力奋斗的人,他会把身边的一切都当作财富,包括厄运、挫折等。
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座蕴藏着财富的金字塔,它不在埃及,它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在自己的后花园里。
4、浅析小说《丹柯》的悲剧色彩。
明确:鲁迅说过,悲剧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小说《丹柯》的悲剧色彩也正是从英雄丹柯的毁灭上体现出来的。
族群后有强敌环伺,前临不测之险地,正当他们准备去做奴隶时,美少年丹柯横空出世,被族群推举出来带领大家。
但一遇到密林的阻隔,族人们就开始抱怨,而大雷雨来临时,众人更是对他争相诋毁、责难,甚至要“弄死他”,为了中止人们毫无作用的抱怨,尽快带领大家走出森林,他毅然掏出了自己那颗真诚的、燃烧的心。
然而,当族人走出森林为胜利欢呼时,却忘记了带领他们穿越黑暗的丹柯,更有胆小之人,因害怕丹柯那颗仍在燃烧的心而不惜用脚将它踏灭。
小说的悲剧性不仅仅体现在英雄的毁灭上,英雄不当毁灭而被毁灭,毁灭之后却还不为那些被拯救的人所理解,这才是真正的的悲剧之所在。
5、《炼金术士》中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主题?明确:《炼金术士》的寓言色彩非常明显,主题的哲理包孕在故事之中。
圣地亚哥梦中的财宝不过是个人梦想的象征;卖爆米花的小贩是以经济实力为借口无限期的延迟寻找自己的梦想,最终碌碌无为的人们的象征;茫茫的沙漠、遥远的埃及则象征着寻梦之旅的重重磨难……(寓言——一种文学样式,通过具体的故事来表达了抽象的哲理,往往含有讽喻或劝诫之意。
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一般具有象征的意义,其深层含义需要读者自己思考体会。
)(象征——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间接地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
它要求象征之物和被象征之物有某种相似的特点,能使人引起由此及彼的联想。
象征往往是对比喻等多种修辞格的综合运用,它可以贯穿全篇,也可以只用于某些章节。
)【提升案】1.填在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D)(1)老人在广场的角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了。
(2)命运给了他种种________________,而梦想始终指引他策马前行..。
(3)这个牧羊人离开了他的羊群,去追逐一个他曾________________做过两次的梦。
(4)那闪光是如此强烈,_______________男孩有一阵双眼失明。
A.消逝启示偶尔以至.. B.消逝启事偶然以致C.消失启事偶尔以至D.消失启示偶然以致2.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C)A.闹得沸沸扬扬的江苏省2008年高考方案几经波折后终于尘埃落定,新方案更加突出了语文、数学的基础地位。
B.当你和人在一起的时候,他们的胡说八道会弄得你不知所云....,不知该说什么好。
C.这些小说主题中的精神高度使小说不会随事过境迁而磨灭,他们永恒地存在于人类的心灵之中。
D.有些可惜的是,传统强队俄罗斯团体决赛仅取得第八名,大有江河日下的感觉。
3.下列各项有语病的一项是(D )A.在我们生命进程的某一时刻,我们的生活便脱离了我们的掌握,而被命运所控制。
B.圣地亚哥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对这个传说怕得要死,生怕被吉卜赛人捉去。
C.在他面前,在月光以及沙漠的反光映照之下,耸立着肃穆而壮丽的埃及金字塔。
D.男孩有些惊讶,老人不仅读过这本书,而且还认识字。
4. 快速阅读王叔文的《河豚子》,你认为小说的主题侧重什么。
河豚子他从别人口中得来了这一种常识,便决心走这一着算盘。
他不知从什么地方讨来了一篮的河豚子,悄悄地拿向家中走来。
一连三年的灾荒,所得的谷只够作租;凭他独手支撑的一家五口,从去年冬支撑到今岁二三月夜,已算是困难极了。
现在也只好挨饥了!但是--怎样挨得下去呢?这好似天使送礼物一般的喜悦,当一家人见到他拿来了一篮东西的时候。
孩子们都手舞足蹈地向前进去。
"爸爸,爸爸!什么东西啊!让我们吃哟!"这么样的情景,真使他心伤泪落的了。
"吃!"他低低地答一声后,无限的恐怖!为孩子生命的恐怖,一齐怒潮般压上心头,喘不过气来。
他嘱咐妻子把河豚子煮来吃,自己托故外出一趟。
他并不是自己不愿死,不吃河豚子,不过他不忍见到一家人临死的惨状,所以暂时且为避开。
已过了午了,还不见他回来。
孩子却早已绕着母亲要吃了。
这同甘共苦的妻子,对于丈夫是非常敬爱,任何东西断不肯先给孩子尝吃的。
日车已驾到斜西了,河豚的子,还依然煮着。
他归来了。
他的足如踏在云上一般。
他想像中一家尸体枕藉的惨状,真使他归来的力也衰了。
然而预备好的刀下舍生的决心,鼓起了他的勇气。
早已见到孩子们炯炯的眼光在外闪着,过后,一阵欢迎归来的声音也听到了。
"怎么还没死呢?"他想。
"爸爸!我们是等你来一同吃呀!""哦!"他知道了。
一桌上争争抢抢的吃着。
久不得到鱼味的他的一家人,自然分外感到鲜甜。
吃好后,他到床上安安稳稳的睡着,静待这黑衣死神之降临。
但毕竟因煮烧多时,把河豚子的毒性消失了,一家人还是要安安稳稳的挨饿。
他一觉醒来,叹道:"真是求死也不得吗?"泪绽出在他的眼上了。
明确:“变化产生美”,“变化规律”是“文学成功的重要原则”之一,文学家的这些经验告诉我们,即使在小小的有限的篇幅里其结构也要有曲折别致的变化美。
王任叔的微型小说《河豚子》在情节结构上匠心独运,尺水中,波澜起伏。
主人公在一家老小无法一起挨日子的情况下选择了一条死路——服毒。
当他弄来一篮河豚,悲痛欲绝地回家,迎来的却是饥饿着的孩子们的欢笑。
这是情节上的第一折;他不忍心看到妻儿惨死,暂时避开,一直到了黄昏时分,才鼓足勇气回家准备接受一家尸体枕籍的惨状时,迎来的却是孩子期待、欢迎的目光和欢呼声“爸爸!我们是等你来一起吃呢!”此又一折;他只好忍着悲痛和不知情的妻儿“争争抢抢”同吃河豚,然而河豚因烧煮过久,毒性已除,全家居然活下来了,“还要安安稳稳地挨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