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全国II卷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
高考真题——理科综合生物全国Ⅱ卷答案考点解析
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本卷共 21小题,每题6分,共 126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题6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细胞的生命历程中,会出现分裂、分化等现象。
以下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细胞的有丝分裂对生物性状的遗传有贡献B.哺乳动物的造血干细胞是未经分化的细胞C.细胞分化是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D.经过组织培育可将植物叶肉细胞培育成新的植株【答案】 B考点:此题察看细胞的分裂、分化、植物组织培育的有关知识,意在察看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构造的能力。
2.某种物质可插入 DNA分子两条链的碱基对之间,使 DNA双链不能够解开。
若在细胞正常生长的培育液中加入适合的该物质,以下有关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 随后细胞中的 DNA复制发生阻挡B. 随后细胞中的 RNA转录发生阻挡C.该物质可将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中期D.可推断该物质对癌细胞的增殖有控制作用【答案】 C【剖析】某物质可插入DNA分子两条链的碱基对之间,使DNA双链不能够翻开,说明该物质会阻截 DNA分子的解旋,所以会阻截DNA分子的复制、转录和控制细胞增殖,A、 B、D 三项均正确;因 DNA分子的复制发生在间期,所以该物质可将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间期, C 项错误。
考点:此题察看遗传信息的传达和表达、细胞增殖的有关知识,意在察看学生能从课外资料中获得有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3.以下对于动物激素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可影响激素的分泌B.切除动物垂体后,血液中生长激素的浓度下降C.经过对转录的调治可影响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量D.血液中胰岛素增加可促使胰岛 B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剖析】激素的分泌是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所以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可经过影响细胞代谢而影响激素的分泌, A项正确;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切除动物垂体后,血液中生长激素的浓度下降, B项正确;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所以经过对转录的调治可影响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量, C项正确;胰岛 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血液中血糖浓度增加可促使胰岛 B细胞分泌胰岛素, D项错误。
【高三】2021年高考试题理科综合(全国卷2)生物试题及解析
【高三】2021年高考试题理科综合(全国卷2)生物试题及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A. 细胞呼吸必须在酶的催化下进行w.w.w.k.s.5.u.c.o.mB. 人体硬骨组织细胞也进行呼吸C. 酵母菌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D. 叶肉细胞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答案D【解析】细胞呼吸是活细胞都进行的一项生命活动,必须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酵母菌在有氧的条件下,把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无氧的条件下把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因此D错误。
2. 人体甲状旁腺分泌甲状旁腺素,当人体血钙浓度下降时,甲状旁腺素分泌增加,作用于骨和肾脏使血钙浓度上升。
甲状腺C细胞分泌降钙素,当血钙浓度上升时,降钙素分泌增加,作用于骨等使血钙浓度下降。
下列关于血钙的叙述,错误的是A. 血钙浓度降低可引起肌肉抽搐B. 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对血钙的调节表现为协同作用C. 人体血钙浓度在体液调节下处于动态平衡D. 食物中的钙可以通过消化道吸收进入血液答案B【解析】血钙含量降低会引起肌肉抽搐,血钙含量高会引起肌肉乏力。
依题意,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对血钙的调节表现为拮抗作用。
由于体液的调节作用,人体血钙浓度处于动态平衡。
食物中的钙可以通过消化道吸收进入血液,维生素A和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的吸收。
所以B错误。
3. 下列有关哺乳动物个体发育的叙述,错误的是A. 胚胎发育过程中也会出现细胞衰老B. 幼鹿经过变态发育过程长出发达的鹿角C. 胚后发育过程中伴有细胞分化D. 来自原肠胚同一胚层的细胞经分化发育成不同的组织答案B【解析】多细胞生物体内的细胞总是在不断地更新着,总有一部分细胞处于衰老或走向死亡的状态,因此胚胎发育过程中也会有细胞衰老。
变态发育指成体与幼体在形态上的差别比较大,而这种形态的改变又是集中在短期内完成的,因此B不正确。
高考理综(全国II卷)全解析(生物部分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试题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部分及参考答案第1卷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高尔基体的叙述,错误的是()A、高尔基体膜具有流动性B、抗体从合成到分泌不经过高尔基体C、高尔基体膜主要有磷脂和蛋白质构成D、高尔基体具有对蛋白质进行加工的功能答案B解析:抗体是分泌蛋白,需要经过高尔基体的加工。
2、下列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效应T细胞可以释放淋巴因子B、T淋巴细胞可以产生多种抗体C、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均属于细胞免疫D、一个效应B淋巴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答案B解析:T淋巴细胞不能产生抗体,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并分泌的。
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草原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复杂B、环境条件分布不均匀是形成群落水平结构的原因之一C、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比北方森林中的弱D、植物可通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参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解析:热带雨林气温较高,分解者代谢活动强,土壤有机物不易积累。
4、已知某环境条件下某种动物的AA和Aa个体全部存活,aa个体在出生前会全部死亡。
现有该动物的一个大群体,只有AA、Aa两种基因型,其比例为1:2。
假设每对亲本只交配一次且成功受孕,均为单胎,在上述环境条件下,理论上该群体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和Aa的比例是A、1:1B、1:2C、2:1D、3:1答案A解析:根据亲代AA、Aa两种基因型的比例为1:2,求出A的基因频率为2/3,a的基因频率为1/3。
按照遗传平衡,随机交配后代的基因型频率为AA=AⅹA=4/9 ,Aa=2ⅹAⅹa=4/9。
5、下列叙述符合基因工程概念的是A、B淋巴细胞与肿瘤细胞融合,杂交瘤细胞中含有B淋巴细胞中的抗体基因B、将人的干扰素基因重组到质粒后导入大肠杆菌,获得能产生人干扰素的菌株C、用紫外线照射青霉菌,使其DNA发生改变,通过筛选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D、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噬菌体自行感染细菌后其DNA整合到细菌DNA上答案B解析:基因工程是人为转基因的过程。
精品解析: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Ⅱ)(解析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理科综合生物能力测试一、选择题1.新冠病毒(SARS-CoV-2)和肺炎双球菌均可引发肺炎,但二者的结构不同,新冠病毒是一种含有单链RNA的病毒。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新冠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属于被动运输B. 新冠病毒与肺炎双球菌均可利用自身的核糖体进行蛋白质合成C. 新冠病毒与肺炎双球菌二者遗传物质所含有的核苷酸是相同的D. 新冠病毒或肺炎双球菌的某些蛋白质可作为抗原引起机体免疫反应【答案】D【解析】【分析】新冠病毒是一种RNA病毒,不具细胞结构,主要由RNA和蛋白质构成;肺炎双球菌是一种细菌,属于原核生物。
【详解】A、新冠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方式为胞吞,A错误;B、新冠病毒不具细胞结构,不含核糖体等细胞器,利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进行蛋白质的合成,B错误;C、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为DNA,二者的核苷酸不同,C错误;D、抗原是指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病毒、细菌等病原体表面的蛋白质等物质都可以作为引起免疫反应的抗原,D正确。
故选D。
2.当人体的免疫系统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时,可引起自身免疫病。
下列属于自身免疫病的是()A. 艾滋病B. 类风湿性关节炎C. 动物毛屑接触性鼻炎D. 抗维生素D佝偻病【答案】B【解析】【分析】自身免疫病: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一类疾病。
过敏反应:日常生活中,有些人接触某些花粉而引起皮肤荨麻疹,或吃了海鲜而呕吐、接触了动物的毛屑而出现过敏性鼻炎等,都是由于免疫系统对外来物质(过敏原)过度敏感引起的过敏反应。
【详解】A、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免疫功能缺失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错误;B、类风湿性关节炎为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属于自身免疫病,B正确;C、动物毛屑接触性鼻炎是由于免疫系统对过敏原(毛屑)过度敏感引起的过敏反应,C错误;D、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显性致病基因控制的单基因遗传病,D错误。
2023年新高考真题生物高考理综-生物真题试卷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解析版)
组别
甲中溶液(0.2mL)
乙中溶液(2mL)
不同时间测定的相对压强(kPa) 0s 50s 100s 150s 200s 250s
I
肝脏提取液
H2O2 溶液
0 9.0 9.6 9.8 10.0 10.0
II
FeCl3
H2O2 溶液
0 0 0.1 0.3 0.5 0.9
III 蒸馏水
H2O2 溶液
0 0 0 0 0.1 0.1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H2O2 分解生成 O2 导致压强改变
B. 从甲中溶液与乙中溶液混合时开始计时
C. 250s 时 I 组和Ⅲ组反应已结束而Ⅱ组仍在进行
D. 实验结果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 RNA;酶的特性:专 一性、高效性、作用条件温和;酶促反应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详解】A、H2O2 分解产物是 H2O 和 O2,其中 O2 属于气体,会导致压强改变,A 正确; B、据表分析可知,甲中溶液酶或无机催化剂等,乙中是底物,应从甲中溶液与乙中溶液混合时开始计时, B 正确; C、三组中的 H2O2 溶液均为 2ml,则最终产生的相对压强应相同,据表可知,250s 之前(200s)I 组反应已 结束,但 II 组和 III 组压强仍未达到 I 组的终止压强 10.0,故 250s 时Ⅱ组和Ⅲ组反应仍在进行,C 错误; D、酶的高效性是指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对比 I、II 组可知,在相同 时间内 I 组(含过氧化氢酶)相对压强变化更快,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D 正确。 故选 C。 8. 群落演替是一个缓慢、持续的动态过程,短时间的观察难以发现这个过程,但是有些现象的出现,可以 一窥其演替进行的状态。下列事实的出现,可以用来推断群落演替正在进行着的是( ) A. 毛竹林中的竹笋明显长高 B. 在浮叶根生植物群落中出现了挺水植物 C. 荷塘中荷花盛开、荷叶逐渐覆盖了整片水面 D. 在常绿阔叶林中马尾松的部分个体因感染松材线虫死亡 【答案】B 【解析】 【分析】群落演替是指 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替代的过程,该过程中会发生优势种的取代。 【详解】A、毛竹林中的竹笋明显长高,是同一物种内部的生长现象,不属于演替,A 错误; B、在浮叶根生植物群落中出现了挺水植物,该过程中浮叶根生植物和挺水植物属于不同的物种,挺水植物 的出现意味着优势种可能发生变化:浮叶根生植物阶段,随着湖底的日益变浅,莲、睡莲等浮叶根生植物 开始出现,这些植物的残枝、败叶对进一步抬高湖底起很大作用,同时由于浮叶根生植物密集地漂浮在水 面,使得水下光照很弱,不利于沉水植物的生长,沉水植物逐渐被浮叶根生植物所替代,B 正确; C、荷塘中荷花盛开、荷叶逐渐覆盖了整片水面是发生在荷塘中的过程,是荷花这一物种的自然生长现象, 不属于演替,C 错误; D、在常绿阔叶林中马尾松的部分个体因感染松材线虫死亡过程中不涉及两个物种之间的更替,不属于演替, D 错误。 故选 B。
2019年全国卷Ⅱ理综生物高考真题解析(精编版)(解析版)
201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一、选择题
1.在真核细胞的内质网和细胞核中能够合成的物质分别是
A. 脂质、RNA
B. 氨基酸、蛋白质
C. RNA、DNA
D. DNA、蛋白质
【答案】A
【解析】
【分析】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加工及脂质合成的场所。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详解】内质网可以合成脂质,细胞核中可以发生转录合成RNA,A 正确;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
B 错误;内质网中不能合成RNA ,细胞核中可以合成DNA 和RNA ,C错误;内质网中不能合成DNA ,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 D 错误。
2.马铃薯块茎储藏不当会出现酸味,这种现象与马铃薯块茎细胞的无氧呼吸有关。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和葡萄糖
B. 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是由丙酮酸转化而来
C. 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丙酮酸的过程不能生成ATP
D. 马铃薯块茎储藏库中氧气浓度的升高会增加酸味的产生
【答案】B
【解析】
【分析】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的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大量ATP 的过程。
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产物是乳酸或酒精和二氧化碳。
汇聚名校名师,奉献精品资源,打造不一样的教育!。
2021年全国高考新课标2卷理综生物部分试题及解析 (1)
全国高考新课标2卷理综生物部分试题及解析1.将三组生理状态相同的某植物幼根分别培养在含有相同培养液的密闭培养瓶中,一段时间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有氧条件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B.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与温度的变化无关C.氮气环境中该植物幼根细胞吸收该离子不消耗A TPD.与空气相比,氮气环境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2.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该酶能结合到端粒上,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端粒DNA 的一条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大肠杆菌拟核的DNA中含有端粒B.端粒酶中的蛋白质为RNA聚合酶C.正常人细胞的每条染色体两端都含有端粒DNAD.正常体细胞的端粒DNA随细胞分裂次数增加而变长3.下列过程中,不属于胞吐作用的是A.浆细胞分泌抗体到细胞外的过程B.mRNA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过程C.分泌蛋白从胰腺的腺泡细胞到胞外的过程D.突触小泡中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输入和散失C.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D.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5.下列与病原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B.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菌酶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C.Rous肉瘤病毒不是致癌因子,与人的细胞癌变无关D.人体感染HIV后的症状与体内该病毒浓度和T细胞数量有关6.下列关于人类猫叫综合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病是由于特定的染色体片段缺失造成的B.该病是由于特定染色体的数目增加造成的C.该病是由于染色体组数目成倍增加造成的D.该病是由于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引起的29.(12分)某基因的反义基因可抑制该基因的表达。
为研究番茄中的X基因和Y基因对其果实成熟的影响,某研究小组以番茄的非转基因植株(A组,即对照组)、反义X基因的转基因植株(B组)和反义Y基因的转基因植株(C组)为材料进行实验。
(完整word版)新课标高考生物全国卷2(解析版)
2015 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一致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新课标 2 生物)一、选择题:1.将三组生理状态相同的某植物幼根分别培育在含有相同培育液的密闭培育瓶中,一段时间后,测定根汲取某一矿质元素离子的量。
培育条件及实验结果见下表:培育瓶中气体温度(℃ )离子相对汲取量( %)空气17 100氮气17 10空气 3 28以下剖析正确的选项是A.有氧条件有益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汲取B.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汲取与温度的变化没关C.氮气环境中该植物幼根细胞汲取该离子不用耗ATPD.与空气对比,氮气环境有益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汲取【答案】 A【分析】由表格信息可知相同温度条件下,空气瓶中离子相对汲取量大,说明有氧条件有益于根对离子的汲取; A 正确。
相同的空气,不一样温度条件下离子的相对汲取量不一样,说明温度变化影响根对离子的汲取; B 错误。
相同的温度条件下,氮气环境中根对离子的相对汲取量少,说明根对离子的汲取需要耗费能量(ATP ),且氮气环境中不利于根对该离子的汲取;C、 D 错误。
RNA 为模板合成端粒2.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构成,该酶能联合到端粒上,以自己的DNA 的一条链。
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 .大肠杆菌拟核的DNA 中含有端粒B.端粒酶中的蛋白质为RNA 聚合酶C.正常人细胞的每条染色体两头都含有端粒DNAD.正常体细胞的端粒DNA 随细胞分裂次数增添而变长【答案】 C【分析】端粒存在于真核生物染色体的尾端,是由DNA 序列及其有关的蛋白质所构成的复合体, A 错误。
由“端粒酶由RNA 和蛋白质构成,该酶能联合到端粒上,以自己的 RNA 为模板合成端粒DNA 的一条链” 可知端粒酶中的蛋白质为逆转录酶; B 错误。
正常体细胞的端粒DNA 随细胞分裂次数增添而变短; D 错误。
3.以下过程中,不属于胞吐作用的是A.浆细胞分泌抗体到细胞外的过程B. mRNA 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过程C.分泌蛋白从胰腺的腺泡细胞到胞外的过程D.突触小泡中神经递质开释到突触空隙的过程【答案】 B【分析】抗体、分泌蛋白均为大分子物质,出细胞方式为胞吐;mRNA 经过核孔从细胞核到细胞质中,不是胞吐作用;突触前膜经过胞吐将神经递质开释到突触空隙;综上剖析切合题意的为 B 选项。
2020年普通高考全国Ⅱ卷理综生物试题明细讲解
重点内容提示!
1、病毒感染细胞,包括病毒的吸 附——侵入——脱壳——大分子复 制——组装——释放。其中吸附和 侵入是感染的开始,这与病毒的结 构和细胞膜的结构,以及细胞膜的 物质跨膜运输机制有关,病毒进入 细胞的方式是:胞吞作用 2、细胞(原核、真核)中合成蛋 白质的场所是核糖体。病毒无细胞 结构、不含核糖体所以不能合成蛋 白质
解:A选项;由题干信息可知,叶细胞与溶液 之间无溶质交换,而甲组的甲糖溶液浓度升 高,则可能是由于叶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于 甲糖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引起了细胞吸水, A正确;
B选项;若乙糖溶液浓度不变,说明乙糖溶液 物质的量浓度与叶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相等, 叶细胞净吸水量为零,B正确;
C选项:若乙糖溶液浓度降低,说明细胞失 水,叶肉细胞可能发生了质壁分离,C正确 ;D选项;若乙糖溶液浓度升高,说明乙糖溶液 物质的量浓度低于叶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细 胞吸水,而乙糖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甲 糖溶液的2倍,因此叶细胞的净吸水量应是乙 组小于甲组,D错误。 故选D。
D选项;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 用两种荧光染料分别标记两种细胞的膜蛋 白分子,经过细胞融合后,两种颜色的荧
胞膜流动性时,可用荧光染 料标记膜蛋白
光均匀分布,可以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D正确。
4. 关于高等植物细胞中染色 解:A选项;二倍体植物体细胞含有两个染色
体组的叙述,错误的是(C ) 体组,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染色体数目减半
D. 每个染色体组中各染色体 D选项;一个染色体组中的所有染色体在形态
DNA的碱基序列不同
和功能上各不相同,因此染色体DNA的碱基 序列不同,D正确。 故选C。
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又互相协调,共同 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作一个染色体组。
高考新课标Ⅱ卷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解析版)
一、选择题1.已知某种细胞有4 条染色体,且两平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某同学用表示图表示这类细胞在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细胞。
此中表示错误的选项是【答案】 D【考点定位】减数分裂不一样期间细胞的特色图像【名师点睛】解题重点是明确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及减数分裂各个期间的特色,特别是对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自由组合定律实质的理解、平等位基因观点的正确掌握。
2.在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的过程中, T 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下与该噬菌体有关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 . T 2噬菌体也能够在肺炎双球菌中复制和增殖B .T 2噬菌体病毒颗粒内能够合成mRNA 和蛋白质C.培育基中的32P经宿主摄入后可出此刻T2噬菌体的核酸中D.人类免疫缺点病毒与T2噬菌体的核酸种类和增殖过程同样【答案】 C【分析】 T2噬菌体是一种特意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只好在大肠杆菌中复制和增殖, A 错误; T2噬菌体病毒要借助宿主细胞合成mRNA 和蛋白质, B 错误;用含有32P 培育基培育大肠杆菌,再用含32P 标志的大肠杆菌培育T2噬菌体,能将 T 2噬菌体的 DNA标志上32P,即培育基中的32P 经宿主摄入后可出此刻 T 2噬菌体的核酸中, C 正确;人体免疫缺点病毒为HIV ,它的遗传物质是RNA , 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 DNA , D 错误。
【考点定位】病毒的遗传物质、生活方式、增殖过程以及其分类【名师点睛】解题重点是理解并掌握赫尔希和蔡斯获取32P 标志的 T2噬菌体的方法。
此题比较简单。
3.以下对于生物体中酶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 .在细胞中,核外没有参加DNA 合成的酶B.由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没有催化活性C.从胃蛋白酶的提取液中积淀该酶可用盐析的方法D.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响最适温度和保留温度是37 ℃【答案】 C【考点定位】酶【名师点睛】解题重点是对盐析的理解,盐析一般是指溶液中加入无机盐类而使某种物质溶解度降低而析出的过程,原理是物质在不一样浓度的盐溶液中溶解度不一样。
【高三】新课标Ⅱ卷全国高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分析与解析
【高三】新课标Ⅱ卷全国高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分析与解析一、试题分析总体而言,难度适中,歧视程度适中。
例如,在问题30中,分别检查了果蝇翅膀类型和眼睛颜色的遗传,只有5个空白;选修3的第40题有15分,只有9个空格。
这些问题在前几年是很难的,但这次高考的难度和歧视是适中的。
试题的命制既注重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以主干知识为载体,又坚持能力立意,突出了对考生多种能力的考查。
题目整体难度适中,无偏题、怪题、难题,考生答题得心应手。
试题特点如下:1、把握轮廓,夯实力量基础命题遵循考纲,紧扣教材,强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充分体现了回归教材的命题趋势。
选择题和部分非选择题的考题情境于教材或对教材的轻微拓展。
如第1题是《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两大模块的综合考查,考点以遗传物质dna为核心,展开选项进行选择。
第2题以《稳态与环境》模块为主,考察了免疫调节。
第29题是《分子与细胞》模块中的重点知识化合物(淀粉)与酶知识点拓展。
第30、31题分别考查了《稳态与环境》模块中的动物生命活动调节之激素调节、生态环境基础知识。
第32题考查的落脚点仍在高考的压轴题遗传知识点上,但难度不是很大。
第39、40题为选做题,每题15分,任选一题,两题都做者,以第1题计分。
第39题是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考点为“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第40题是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考点为“植物细胞工程”。
生物所有试题均以基础为主,熟悉的考题情景很好地缓解了考生的紧张情绪,有利于增强考生的考试信心,方便得分。
2.主要知识的关键测试今年高考无偏题、难题、怪题和超纲题,与我们考前重点复习的内容基本一致。
比如选择题考查了dna和rna的比较、酶、叶绿素、免疫等基础知识,这些都是高中生物的主干知识、基础知识。
试题中体现了对细胞代谢,生命活动的调节,遗传变异,生态环境等主干知识的重点考查的特点。
如第29、30、31、32题。
3.增强获取信息的能力本次高考试题注重全面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获取信息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验探究能力。
全国二卷生物带解析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卷(生物)一、选择题:本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人体中蛋白质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结合相应的病毒抗原B.肌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参与肌肉收缩的过程C.蛋白质结合Mg2+形成的血红蛋白参与O2运输D.细胞核中某些蛋白质是染色体的重要组成成分【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该题考查的是蛋白质的功能的相关知识,选项所描述的是几种常见的蛋白质的功能及其相关知识。
【详解】抗原能和特异性抗体相结合,病毒、细菌等病原体表面的蛋白质等物质,都可以作为引起免疫反应的抗原,可见,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结合相应的病毒抗原,A正确;肌肉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如肌动蛋白等)参与肌肉收缩的过程,B正确;蛋白质结合Fe形成的血红蛋白参与O2的运输,C错误;染色体是细胞核的结构之一,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正确【点睛】本题以蛋白质的功能为主线,综合考查考生对体液免疫、组成肌肉细胞的肌动蛋白等蛋白质与血红蛋白的功能、细胞核的结构及染色体的组成、无机盐的功能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解决此类问题,除了需要考生熟记并理解相关的基础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外,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善于进行横向联系,即对教材中与某一知识有关的内容横向辐射,进行归纳。
2.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A.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协助扩散B.固醇类激素进入靶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C.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属于被动运输D.护肤品中的甘油进入皮肤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具体涉及了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主动运输和胞吞等方式,意图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能力。
【详解】病原体属于颗粒性物质,颗粒性物质或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为胞吞和胞吐,因此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胞吞,A错误;固醇类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脂质,脂溶性物质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靶细胞,B错误;神经细胞内的Na+浓度比细胞膜外低,受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属于被动运输,C正确;甘油是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D错误。
高考全国Ⅱ卷理综生物试题试题有答案及解析精校版
2017年高考全国n卷理综生物试题试题及答案1•已知某种细胞有4条染色体,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某同学用示意图表示这种细胞在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细胞。
其中表示错误的是【答案】D【解析】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应该分离。
2.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过程中,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列与该噬菌体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 . T2噬菌体也可以在肺炎双球菌中复制和增殖B. T2噬菌体病毒颗粒内可以合成mRNA和蛋白质C.培养基中的32P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T2噬菌体的核酸中D •人体免疫缺陷病毒与T2噬菌体的核酸类型和增殖过程相同【答案】C【解析】T2噬菌体只能侵染大肠杆菌,A错误;T2噬菌体病毒要借助宿主细胞合成mRNA和蛋白质,B错误;人体免疫缺陷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 D错误。
3.下列关于生物体中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在细胞中,核外没有参与DNA合成的酶B •由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没有催化活性C.从胃蛋白酶的提取液中沉淀该酶可用盐析的方法D •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最适温度和保存温度是【答案】C【解析】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合成DNA的酶,A错误;只要给于适宜的温度和pH,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酶仍然有催化活性,B错误;酶在低温环境中保存,学*科网D错误。
4•将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A溶液中,发现其原生质体(即植物细胞中细胞壁以内的部分)的体积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 0~4h 内物质A 没有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 B. 0~1h 内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量相等 C. 2~3h 内物质A 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 D. 0~1h 内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大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答案】C【解析】自动复原的原因是物质 A 能进入细胞,A 错误;质壁分离过程中,原生质体的收缩比整个细胞的 收缩要快,B 错误;0~1h 内发生质壁分离,细胞失水,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小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 错误。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生物(全国卷Ⅱ)word答案解析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生物(全国卷Ⅱ)一、选择题1.新冠病毒(SARS-CoV-2)和肺炎双球菌均可引发肺炎,但二者的结构不同,新冠病毒是一种含有单链RNA的病毒。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新冠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属于被动运输B.新冠病毒与肺炎双球菌均可利用自身的核糖体进行蛋白质合成C.新冠病毒与肺炎双球菌二者遗传物质所含有的核苷酸是相同的D.新冠病毒或肺炎双球菌的某些蛋白质可作为抗原引起机体免疫反应解析:病毒进入宿主细胞不属于跨膜运输,A错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无核糖体等细胞器,B错误;新冠病毒属于RNA病毒,遗传物质是RNA,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两者的核苷酸不同,C错误;病毒、细菌等病原体表面的蛋白质物质可以作为抗原引起机体免疫反应,D正确。
2.当人体的免疫系统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时,可引起自身免疫病。
下列属于自身免疫病的是()A.艾滋病 B.类风湿性关节炎C.动物毛屑接触性鼻炎 D.抗维生素D佝偻病解析:艾滋病属于免疫缺陷病,是免疫过弱导致;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病,是免疫过强导致;动物毛屑接触性鼻炎属于过敏反应,是免疫过强导致;抗维生素D佝偻病属于伴X显性遗传病。
答案选B。
3.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观察活细胞中的线粒体时,可以用健那绿染液进行染色B.探究人体红细胞因失水而发生的形态变化时,可用肉眼直接观察C.观察细胞中RNA和DNA的分布时,可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染色D.用细胞融合的方法探究细胞膜流动性时,可用荧光染料标记膜蛋白解析:细胞无法直接用肉眼观察,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B错误。
4.关于高等植物细胞中染色体组的叙述,错误的是()A.二倍体植物的配子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B.每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均为非同源染色体C.每个染色体组中都含有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D.每个染色体组中各染色体DNA的碱基序列不同解析:染色体组是由一组非同源染色体组成,非同源染色体中DNA的碱基序列不同,BD正确;二倍体有两个染色体组,它的配子只有一个染色体组,A正确;绝大多数植物是没有性染色体的,C错误。
2023年高考真题及答案解析《生物》(全国Ⅱ卷)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理科综合生物学科1.葡萄糖是人体所需的一种单糖。
下列关于人体内葡萄糖的叙述,错误的是()A.葡萄糖是人体血浆的重要组成成分,其含量受激素的调节B.葡萄糖是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能经自由扩散通过细胞膜C.血液中的葡萄糖进入肝细胞可被氧化分解或转化为肝糖原D.血液中的葡萄糖进入人体脂肪组织细胞可转变为甘油三酯2.我国劳动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生活经验,并在实践中应用。
生产和生活中常采取的一些措施如下。
①低温储存,即果实、蔬菜等收获后在低温条件下存放②春化处理,即对某些作物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进行适度低温处理③风干储藏,即小麦、玉米等种子收获后经适当风干处理后储藏④光周期处理,即在作物生长的某一时期控制每天光照和黑暗的相对时长⑤合理密植,即裁种作物时做到密度适当,行距、株距合理⑥间作种植,即同一生长期内,在同一块土地上隔行种植两种高矮不同的作物关于这些措施,下列说法合理的是()A.措施②④分别反映了低温和昼夜长短与作物开花的关系B.措施③⑤的主要目的是降低有机物的消耗C.措施②⑤⑥的主要目的是促进作物的光合作用D.措施①③④的主要目的是降低作物或种子的呼吸作用强度3.人体内的免疫细胞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的重要参与者。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可识别细菌、病毒等入侵机体的病原体②树突状细胞能够处理和呈递抗原,淋巴细胞不能呈递抗原③辅助性T细胞参与体液免疫过程而不参与细胞免疫过程④体液免疫可产生记忆B细胞,细胞免疫可产生记忆T细胞⑤某些致病细菌感染人体既可引发体液免疫又可引发细胞免疫A.①②④B.①④⑤C.②③⑤D.③④⑤4.为了研究和保护我国东北地区某自然保护区内的野生哺乳动物资源,研究人员采用红外触发相机自动拍摄技术获得了该保护区内某些野生哺乳动物资源的相应数据,为生态学研究提供了相关依据。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可以了解保护区内大型野生哺乳动物的物种丰富度B.与标记重捕法相比,采用该技术进行调查对野生哺乳动物的生活干扰相对较小C.采用红外触发相机拍摄技术可调查生活在该自然保护区内东北豹的种群密度D.该技术能调查保护区内东北豹种群中成年个体数量,不能调查幼年个体数量5.某研究小组从野生型高秆(显性)玉米中获得了2个矮秆突变体,为了研究这2个突变体的基因型,该小组让这2个矮秆突变体(亲本)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发现F2中表型及其比例是高秆:矮秆:极矮秆=9:6:1。
高考全国卷Ⅱ理综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
WORD格式绝密★启用前201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全国卷 2)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卷生物部分生物: 1-6 、 29-32 、 37-38化学: 7-13 、 26-28 、 35-36物理: 14-21 、 22-25 、 33-34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P31S32Fe56一、选择题:本题共13 个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78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人体中蛋白质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结合相应的病毒抗原B.肌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参与肌肉收缩的过程2+C.蛋白质结合Mg形成的血红蛋白参与O2运输D.细胞核中某些蛋白质是染色体的重要组成成分2.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A.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协助扩散B.固醇类激素进入靶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内流属于被动运输C.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NaD.护肤品中的甘油进入皮肤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3.下列有关人体内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运动时,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可使心率加快。
说明激素是高能化合物B.饥饿时,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促进糖原分解,说明激素具有酶的催化活性C.进食后,胰岛素水平升高,其既可加速糖原合成,也可作为细胞的结构组分D.青春期,性激素水平升高,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与受体结合可促进机体发育4.有些作物的种子入库前需要经过风干处理,与风干前相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专业资料整理WORD格式A.风干种子中有机物的消耗减慢B.风干种子上微生物不易生长繁殖C.风干种子中细胞呼吸作用的强度高D.风干种子中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大5.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A.从烟草花叶病毒中可以提取到RNAB. T2噬菌体可感染肺炎双球菌导致其裂解C. HIV 可引起人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D.阻断病毒的传播可降低其所致疾病的发病率6.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正常动物细胞可转变为癌细胞,有关癌细胞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中可能发生单一基因突变,细胞间黏着性增加B.细胞中可能发生多个基因突变,细胞的形态发生变化C.细胞中的染色体可能受到损伤,细胞的增殖失去控制D.细胞中遗传物质可能受到损伤,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29.( 8 分)为研究垂体对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某同学用垂体切除法进行实验。
2021年高考全国卷二理综生物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1年高考全国卷二理综生物试题及答案解析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理科综合生物部分1.关于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具备物质运输的促进作用b.动物细胞间的黏着性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c.atp水解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以用作细胞内的静音反应d.哺乳动物的细胞可以制备蔗糖,也可以制备乳糖【答案】d【解析】蔗糖是植物细胞合成的,动物细胞不能合成2.同一动物个体的神经细胞与肌细胞在功能上就是相同的,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就是a.二者所处的细胞周期相同b.二者制备的特定蛋白相同c.二者所所含的基因组相同d.二者核dna的激活方式相同【答案】b【解析】神经细胞和肌细胞高度分化,通常不再分裂,无细胞周期,也无dna复制;不同种类细胞的产生是由于遗传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合成了不同的蛋白质;同一个体的体细胞由同一个受精卵分裂、分化而来,基因组相同。
3.关于正常情况下组织液分解成与流入的描述,错误的就是a.分解成与流入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成正比b.组织液不断分解成与流入,并维持动态平衡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答案】a【解析】通常情况下,含有氧气的血浆从毛细血管动脉端的喷出分解成组织液,生活在组织液中的组织细胞通过有氧体温消耗部分氧气,引致毛细血管静脉端的流入的组织液通常氧气含量相对较低。
4.将某植物花冠切成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细条,分为a、b、c、d、e和f组(每组的细条数相等),取上述6组细条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后测量各组花冠细条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
假如蔗糖溶液与花冠细胞之间只有水分交换,则a.实验后,a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比b组的高b.浸泡导致f组细胞中液泡的失水量小于b组的c.a组与细胞放到蔗糖溶液中脱水或变硬所耗atp大于b组与d.使细条在浸泡前后长度不变的蔗糖浓度介于0.4~0.5molql-1之间【答案】d【解析】实验前长度/实验后长度的比值为1时,水分出入细胞达至均衡;比值大于1说明细胞变硬,且比值越大花冠变硬越多;比值大于1说明细胞脱水,且比值越大,花冠脱水越多。
2020年全国卷Ⅱ(理综生物) (解析版)
2020年全国卷Ⅱ(理综/生物)(解析版)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新冠病毒(SARS-CoV-2)和肺炎双球菌均可引发肺炎,但二者的结构不同,新冠病毒是一种含有单链RNA的病毒。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新冠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属于被动运输B.新冠病毒与肺炎双球菌均可利用自身的核糖体进行蛋白质合成C.新冠病毒与肺炎双球菌二者遗传物质所含有的核苷酸是相同的D.新冠病毒或肺炎双球菌的某些蛋白质可作为抗原引起机体免疫反应解析选D。
新冠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方式属于胞吞,A项错误;新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利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进行蛋白质合成,肺炎双球菌利用自身的核糖体进行蛋白质合成,B项错误;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二者遗传物质所含有的核苷酸不同,C项错误;新冠病毒与肺炎双球菌都是病原体,二者的某些蛋白质可作为抗原引起机体免疫反应,D项正确。
2.当人体的免疫系统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时,可引起自身免疫病。
下列属于自身免疫病的是()A.艾滋病B.类风湿性关节炎C.动物毛屑接触性鼻炎D.抗维生素D佝偻病解析选B。
艾滋病属于免疫缺陷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病,动物毛屑接触性鼻炎属于过敏反应,抗维生素D佝偻病属于单基因遗传病。
综上所述,B项符合题意。
3.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观察活细胞中的线粒体时,可以用健那绿染液进行染色B.探究人体红细胞因失水而发生的形态变化时,可用肉眼直接观察C.观察细胞中RNA和DNA的分布时,可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染色D.用细胞融合的方法探究细胞膜流动性时,可用荧光染料标记膜蛋白解析选B。
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性染料,几乎不损伤细胞,可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因此观察活细胞中的线粒体时,可用健那绿染液进行染色,A项正确;探究人体红细胞因失水而发生的形态变化时,需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B项错误;吡罗红可将RNA 染成红色,甲基绿可将DNA染成绿色,观察细胞中RNA和DNA的分布时,可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染色,C项正确;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大都是可以运动的,用荧光染料标记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然后采用细胞融合的方法可探究细胞膜的流动性,D项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高考新课标Ⅱ卷理综生物试题解析(参考版)1. 已知某种细胞有4条染色体,且两对等基因分别谓语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某同学用示意图表示这种细胞在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细胞。
其中表示错误的是【答案】D【解析】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应该分离。
2. 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过程中,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列与该噬菌体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 T2噬菌体也可以在肺炎双球菌中复制和增殖B. T2噬菌体病毒颗粒内可以合成mRNA和蛋白质C. 培养基中的32P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T2噬菌体的核酸中D. 人体免疫缺陷病毒与T2噬菌体的核酸类型和增值过程相同【答案】C【解析】T2噬菌体只能侵染大肠杆菌,A错误;T2噬菌体病毒要借助宿主细胞合成mRNA和蛋白质,B错误;人体免疫缺陷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D错误。
3. 下列关于生物体中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在细胞中,核外没有参与DNA合成的酶B. 由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酶没有催化活性C. 从胃蛋白酶的提取液中沉淀该酶可用盐析的方法D. 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最适温度和保存温度是37℃【答案】C【解析】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合成DNA的酶,A错误;只要给于适宜的温度和pH,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酶仍然有催化活性,B错误;酶在低温环境中保存,学*科网D错误。
4.将某种植物的成熟洗白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A溶液中,发现其原生质体(即植物细胞中细胞壁以内的部分)的体积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4h内物质A没有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B. 0~1h内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量相等C. 2~3h内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D. 0~1h内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大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答案】C【解析】自动复原的原因是物质A能进入细胞,A错误;质壁分离过程中,原生质体的收缩比整个细胞的收缩要快,B错误;0~1h内发生质壁分离,细胞失水,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小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D错误。
5.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皮下注射胰岛素可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B.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不能完成C.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D.胰腺受反射弧传出神经的支配,其分泌胰液也受促胰液素调节【答案】C【解析】膝跳反射中枢在脊髓。
6.若某哺乳动物毛色由3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独立分配的等位基因决定,其中A基因编码的酶可使黄色色转化为褐色素;B基因编码的酶可使该褐色素转化为黑色素;D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完全抑制A基因的表达;相应的隐性等位基因a、b、d的表达产物没有上述功能学科&网。
若用两个纯合黄色品种的动物作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黄色,F2中毛色表现型出现了黄:褐:黑=52:3:9的数量比,则杂交亲本的组合是A.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B.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C.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D.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答案】D【解析】由题可以直接看出,黑色个体的基因组成为A B dd,占9/64=3/4×3/4×1/4,可推出F1基因组成为AaBbDd,进而推出D选项正确。
29.(9分)下图是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示意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物质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代表的物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
(2)B代表一种反应过程,C代表细胞质基质,D代表线粒体,则A TP合成发生在A过程,还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填“B和C”“C和D”或“B和D”)。
(3)C中的丙酮酸可以转化成酒精,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O2 NADP+ ADP和Pi C5 NADH (2)C和D (3)缺氧30.(9分)将室温(25℃)饲养的某种体温为37℃的哺乳动物(动物甲)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放入41℃环境中1h(实验组)另一组仍置于室温环境中(对照组)期间连续观察并记录这两组动物的相关行为,如果:实验初期,实验组动物的静卧行为明显减少,焦虑不安行为明显增加,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实验组动物皮肤的毛细血管会___________,汗液分泌会___________,从而起到调节体温的作用。
(2)实验组动物出现焦虑不安行为时,其肾上腺髓质分泌的激素会__________。
(3)本实验中设置对照组的目的是__________。
(4)若将室温饲养的动物甲置于0℃的环境中,该动物会冷得发抖,耗氧量会_________,分解代谢会_________。
【答案】(1)收缩减少(2)增加(3)同实验组进行对比(4)增加加快【解析】(1)(4)寒冷环境中,皮肤的毛细血管会收缩,汗液分泌减少;细胞代谢加快,耗氧量增加。
(2)焦虑不安行为时,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多。
(3)对照试验中设置对照仅仅是和实验组做对比,更好的说明实验组的科学性和排除其它因素的干扰。
31.(9分)林场中的林木常遭到某种山鼠的危害。
通常,对于鼠害较为严重的林场,仅在林场的局部区域(苗圃)进行药物灭鼠,对鼠害的控制很难持久有效。
回答下列问题:(1)在资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山鼠种群的增长曲线呈___________型。
(2)在苗圃进行了药物灭鼠后,如果出现种群数量下降,除了考虑药物引起的死亡率升高这一因素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是___________。
(3)理论上,出药物灭鼠外还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控制鼠害,如引入天地。
天敌和山鼠之间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
(4)通常,种群具有个体所没有的特征,如种群密度、年龄结构等。
那么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_________。
【答案】(1)J (2)种内斗争(3)捕食(4)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解析】理想环境条件下,种群呈J型增长。
(2)因为鼠害较为严重,种内斗争强烈。
(3)天敌和山鼠之间的种间关系是捕食。
(4)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
32.(12分)人血友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现有一对非血友病的夫妇生出了两个非双胞胎女儿。
大女儿与一个非血友病的男子结婚并生出了一个患血友病的男孩。
小女儿与一个非血友病的男子结婚,并已怀孕。
回答下列问题:(1病情况。
(2)小女儿生出患血友病男孩的概率为_________;假如这两个女儿基因型相同,小女儿生出血友病基因携带者女孩的概率为______。
(3)已知一个群体中,血友病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保持不变,且男性群体和女性群体的该致病基因频率相等。
假设男性群体中血友病患者的比例为1%,则该男性群体中血友病致病基因频率为________;在女性群体中携带者的比例为______。
【答案】(1)(2)1/8 1/4 (3)1% %37.[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豆豉是大豆经过发酵制成的一种食品。
为了研究影响豆豉发酵效果的因素,某小组将等量的甲、乙两菌种分布接入等量的A、B两桶煮熟大豆中并混匀,再将两者置于适宜条件下进行发酵,并在32h内定期取样观测发酵效果。
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发现发酵容器内上层大豆的发酵效果比底层的好,说明该发酵菌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在实验后,发现32h内的发酵效果越来越好,且随发酵时间呈直线上升关系,则无法确定发酵的最佳时间;若要确定最佳发酵时间,还需要做的事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大豆到豆豉,大豆中的成分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其中,蛋白质转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脂肪转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菌种发酵时间(2)好氧的(3)做出曲线找斜率(4)多肽和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解析】属于对识记层次的考查,详解见答案。
38.[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几丁质是许多真菌细胞壁的重要成分,几丁质酶可催化几丁质水解。
通过基因工程将几丁质酶基因转入植物体内,可增强其抗真菌病的能力。
学科¥网回答下列问题:(1)在进行基因工程操作时,若要从植物体中提取几丁质酶的mRNA,常选用嫩叶而不选用老叶作为实验材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取RNA时,提取液中需添加RNA酶抑制剂,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mRNA为材料可以获得cDNA,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要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表达,需要通过质粒载体而不能直接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4)当几丁质酶基因和质粒载体连接时,DNA连接酶催化形成的化学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获得的转基因植株(几丁质酶基因已经整合到植物的基因组中)抗真菌病的能力没有提高,根据中心法则分析,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基因表达强烈,相应mRNA多抑制RNA被水解(2)逆转录过程的碱基互补配对(3)目的基因缺少相应的启动子和终止子,缺少复制原点(4)磷酸二酯键(5)转录和翻译过程受影响【解析】属于对识记层次的考查,详解见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