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导学案

合集下载

《1格代表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公开课教学设计【青岛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

《1格代表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公开课教学设计【青岛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

《1格代表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特点和作用,会填写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2.在合作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形成初步的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能从统计图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答。

教学难点:理解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过程:预习一、情境导入师:观察图片,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生:全年级的同学们都要定做校服。

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生1:全年级校服的尺码情况怎样?生2:不同尺码要定做几套?……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些问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由情境引入、问题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提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二、合作探索师:全年级校服的尺码情况怎样呢?咱们可以先分小组来收集、整理证据。

收集证据: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合理分工,对全年级各班同学的校服尺码情况展开调查,填写班级校服尺码情况统计表。

整理数据:对各小组记录的数据进行汇总,填写全年级校服尺码情况统计表。

描述数据:将统计表中整理的数据,用统计图来表示。

分析数据:观察统计图,分析图中数据,对全年级校服的尺码情况做出判断。

师:现在先以小组为单位,对全年级各班同学的校服尺码情况展开调查。

学生小组活动,最后全班统计。

师:我们将不同班级的统计结果填写到统计表中。

生1:140及140以下有4人,145有5人,150有17人,155有15人,160有5人,165及165以上有3人,特体有1人,合计50人。

生2:四2班…………师:四年级校服尺码情况填写到统计表中。

生:140及140以下有20人,145有30人,150有85人,155有65人,160有36人,165及165以上有16人,特体有8人,合计260人。

师:我们可以将统计表中的数据画成条形统计图。

师:这是用1格表示1人,就要画太多的格子,这时该怎样做呢?生:由于人数较多,可以用一格表示多个单位。

条形统计图教案(一格表示多个单位)

条形统计图教案(一格表示多个单位)

条形统计图[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学习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能对统计结果做出分析,进一步发展统计意识。

2.通过实例,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特点和作用,知道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会填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3.感受数据分析在解决问题中的价值和作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言必有据、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感受数形结合的魅力,体会统计图直观、简洁的形式美。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同学们,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

我们四班五班六班想再次合作一个大型节目。

现在需要统一服装,每人买一件T恤。

学校让我们班负责汇总衣服尺码的统计工作,大家能完成任务吗?二、解决问题,探究方法1.体验收集整理数据的必要性。

师:怎样才能知道同学们的尺码情况呢?ppt1对,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先收集每个同学的数据。

(板书:收集数据)课前我们已经整理了我们班衣服尺码情况ppt2,完成了一副条形统计图。

观察这幅统计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再来考考你们:这条线叫做?横轴,表示尺码。

这条线叫做?纵轴,表示人数。

从这里能看出,一格代表几人?(1个人)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条形统计图。

(板书:条形统计图)2.自主探究,绘制条形统计图。

同时我们也请另外两个班进行了统计。

接下来我们需要做什么呢?ppt3对,我们需要把这三个班尺码情况进行汇总。

请同学们在练习纸上独立填写汇总单,同桌合作,看看哪对同桌完成的又对又快。

PPT4谁来说一说你们是怎样填写的?统计结果除了可以用统计表,还可以用什么来表示?(条形统计图)老师这里有一个未完成的统计图,ppt5大家能帮我完成吗?在自己的学习单上试试看。

(2)全班交流,优化方法。

师:大家遇到什么困难了?生:这么多格子怎么还不够呢?谁来说说看?想一想有什么好办法呢?好多同学都有想法了,小组讨论一下,看看哪个组的办法好。

商议好了就赶紧完成吧!(教师巡视,寻找有代表性的统计图)汇报:(实物投影)这是哪个小组的?请你来介绍一下你们的统计图。

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一格表示两格的条形统计图 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一格表示两格的条形统计图 人教版
2.完成课本101页第3题。
3.完成课本101页第4题。
完成教材习题
归纳概 括提升意义
3分
这节课,你们学习了什么?你们都会用哪些方法?有什么疑惑?
回顾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教学
反思
学生
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知识,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习了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明确可以用一格表示不同的单位,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2.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能力。
3.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的价值。
重点
难点
教学重、难点: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并能根据条形统计图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
准备
方格纸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
环节


教师行为
期望的学生行为
创设情境呈现目标
5分
李阿姨在学校对面租了一间店面,准备开一家早餐店,委托我帮她做一个小调查,让你猜一猜,李阿姨要我向同学们调查什么?
方案一:添格子
方案二:拐弯涂
方案三:用1格表示2个单位
用1格表示2个单位的方法不仅简单、美观,而且让人一眼就看出数量的多少。
梳理优化解决问题
12分
1.完成课本97页做一做,并讨论交流。
(1)9月和8月比较,天气有什么变化?
(2)9月北京已正式进入秋季,你认为北京9月的天气有什么特点?
(3)你还能发现什么?
跃跃欲试。
讨论探究发现新知
20分
出示李阿姨准备制作的几种早餐(不包括主食):调查全班同学最喜欢的一种早餐。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导学案(优选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导学案(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导学案(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导学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体验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表现数据。

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明确用 1 格表示 5 个单位的表现形式,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二)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动态统计数据的收集过程,学会统计数据的方法,初步体验数据整理的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理解以一当五,能正确绘制统计图。

三、教学难点动态数据的统计方法。

四、教学准备教科书第 109 页教学情境的教学挂图、等五、教学过程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车,各种车每天都为我们的生活提供着方便,而且道路上的车辆川流不息。

请同学们看,这是一条道路上过往车辆的录像片。

请同学们帮助记录一下车辆的数量。

(二)探求新知1.组织记录(1)给学生发记录单。

(2)学生记录。

同学们,在观看录像的时候,你是如何记录四种车辆的数量的?交流后明确用“正”字法记录既快又方便。

(3)再次播放录像,学生记录。

由于车辆过往速成度快,学生记录会产生困难,反馈时如果学生记录不全,再次组织学生研究如何记录才能完整。

强调分组合作记录,每人记录一种车辆的数量。

(4)再次记录四种车辆的数量。

2.制作统计图。

(1)学生分组讨论。

运用一个□表示 1 辆或 2 辆车。

最多画几个格?应怎么办?明确用 1 格表示 5 辆比较合适。

(2)师生共同完成学生尝试独立绘制统计图,然后回答问题。

3.组织讨论:20 分钟后来的第一辆车最有可能是哪一种车?为什么?1.独立完成第 111 页的“做一做”2.课后延伸:完成练习二十二的第 2 题。

调查二年级( 1 )班和五年级( 1 )班的视力情况,完成统计表,并谈一谈对视力差的同学的建议,鼓劢同学谈谈自己的想法。

(四)总结反思今天我们认识了条形统计图,你有什么收获?(五)板书设计〖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导学案第【2】篇〗【教材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例1。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7-1《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说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7-1《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说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7-1《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时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条形统计图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能够通过条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在四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上,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能够理解和使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数据。

但是,对于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他们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理解难度,需要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概念,掌握其绘制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概念,掌握其绘制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示范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实际操作等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绘制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学生已经掌握的条形统计图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示更多的数据。

2.讲解:讲解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概念,示范绘制方法。

3.实践:学生实际操作,绘制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4.应用: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运用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进行分析。

5.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概念、绘制方法以及应用,通过板书,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小学三年级数学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教案设计

小学三年级数学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教案设计

课题回顾整理课型:复习教学目标通过系统回顾整理全册内容及完成综合练习,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知识,熟练相关技能。

教学重点经历整理与复习的全过程,初步学习归纳、整理知识的方法、加深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在参与对知识整理于复习的活动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和成功感,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好习惯。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备课时间5.22 上课时间6.7第一节一、对话引入整理活动二、出示复习内容数与计算三、综合练习1-6第二课时备课时间5.23 上课时间6.10第一节一、对话引入整理活动二、出示复习内容数与计算三、综合练习7-10第三课时备课时间5.25 上课时间6.11第二节一、对话引入整理活动二、出示复习内容数与计算三、综合练习11-13第四课时备课时间5.28 上课时间6.12第一节一、对话引入整理活动二、出示复习内容数与计算三、综合练习14-15四、拓展练习练习册P44第五课时备课时间5.29 上课时间6.14第一节一、对话引入整理活动二、出示复习内容空间与图形三、综合练习16-20第六课时备课时间5.30 上课时间6.17第一节一、对话引入整理活动二、出示复习内容统计图三、综合练习21-22四、拓展练习练习册P45第七课时备课时间6.1 上课时间6.18第二节一、对话引入整理活动二、综合练习我学会了吗?三、拓展练习练习册P46教学后记通过系统回顾整理全册内容及完成综合练习,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知识,熟练相关技能。

课题期末复习课型复习教学目标通过更进一步复习全册内容及完成相关练习、测试,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知识,熟练相关技能。

教学重点对后进生的个别辅导教学难点对重点知识的巩固练习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备课时间6.4 上课时间6.19第一节一、复习一二单元内容二、课本重点题目练习三、课堂小测第二课时备课时间6.5 上课时间6.21第一节一二单元测试第三课时备课时间6.6 上课时间6.24第一节一二单元试卷讲评第四课时备课时间6.8 上课时间6.25第二节一、复习三四单元内容二、课本重点题目练习三、课堂小测第五课时备课时间6.11 上课时间6.26第一节三四单元测试备课时间6.12 上课时间6.28第一节三四单元试卷讲评第七课时备课时间6.13 上课时间7.1第一节一、复习五六单元内容二、课本重点题目练习三、课堂小测第八课时备课时间6.15 上课时间7.2第二节五六单元测试第九课时备课时间6.18 上课时间7.3第一节五六单元试卷讲评第十课时备课时间6.19 上课时间7.5第一节一、复习七八单元内容二、课本重点题目练习三、课堂小测备课时间6.20 上课时间7.8第一节七八单元测试第十二课时备课时间6.22 上课时间7.9第二节七八单元试卷讲评第十三课时备课时间6.25 上课时间7.10第一节。

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5个及多个单位)(教案)

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5个及多个单位)(教案)

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5个及多个单位)(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条形统计图的定义、构造和意义。

2. 学会能够根据数据绘制条形统计图,同时提高他们的数据解读能力和图表认知能力。

3. 初步理解条形统计图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点:1. 认识和掌握条形统计图的构造和特点。

2. 能够绘制条形统计图,并且从图中归纳总结数据信息。

三、教学难点:1. 怎样绘制条形统计图。

四、教学过程:1.引入(1)教师引导先生大量黄桃让学生分类统计出来,然后让学生相互交换统计结果验算数据。

(2)引入数据整理方法(众数,中位数,平均数)2、正文(1)认识条形统计图把学生分成几组,让每一组自己找出三个有关本班同学的统计数据,等他们编好,就可以开始制作条形图进行展示。

在展示图表时,老师立即指出条形图所代表的分布情况。

涉及到一些问题,例如:排列次序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在同一水平做法下)。

(2)学习绘制条形图①讲解相应术语和用途:柱状图、同一刻度尺、横轴、纵轴、坐标轴。

②网上投票,随意回答3位同学一种生活方式的比例,让学生感受到数据中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

③教师现场绘制条形图,讲解图的种类和构造,同学们可以一开始进行观察,然后是绘图,最后归纳出信息。

(3)练习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练习制图和解题。

重要的是要确保成果是成功的,这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①交换式图形绘制,交换同一个问题的答案或考试成绩,浏览别人的图形,注意条形图的对比和差异。

②自己制作条形图,练习数据整理和分析,根据自己的图形,简单分析数据规律。

(4)贴在墙上由学生自己完成的条形统计图都可以贴在教室里,这样可以形成学生互相学习和奖励的文化,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经常回顾和复习知识。

3、评价课程结束后,进行简单的回顾和评价,以便知道怎样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过程。

如果学生中存在一些问题,可以设置固定时间进行重点讲解和练习,直到他们掌握为止。

五、教学方法:1.讲解的方法2.学以致用的方法3.实地操作的方法4.互相合作的方法六、教学资源:1.自建资料2.教学常用的行业数据,可以给学生出一些实际情况的作业3.根据不同学生的需要,提供相应的练习和实际案例。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导学案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导学案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了解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2、学会收集、整理数据,并能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3、能根据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结构和绘制方法。

(2)能正确填写统计表和绘制条形统计图。

(3)能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并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决策。

2、难点(1)理解统计图中一格代表多个单位的情况。

(2)根据数据的特点和需求,合理选择统计表或条形统计图来表示数据。

三、知识链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整理和分析数据的情况。

例如,统计班级同学的身高、体重,了解某个月的天气情况等。

为了更清晰、直观地展示数据,我们通常会使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四、学习过程(一)统计表1、什么是统计表统计表是把收集到的数据,经过整理后,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格式填写在表格中的一种数据呈现方式。

2、统计表的构成(1)标题:简明扼要地说明统计表的内容。

(2)表头:通常包括横栏和纵栏的类别名称。

(3)数据:按照表头的类别对应填写的具体数字。

3、例:下面是某班级同学的数学考试成绩统计表|分数段|人数||::|::||90 100|15||80 89|20||70 79|10||60 69|5||60 以下|2|(1)观察这个统计表,说说你能得到哪些信息?(2)如果要了解优秀(90 分及以上)和良好(80 89 分)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应该怎么计算?(二)条形统计图1、什么是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条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2、条形统计图的构成(1)标题:与统计表的标题类似,说明统计图的主要内容。

(2)横轴:通常表示统计的类别。

(3)纵轴:表示数量,一般要标明单位。

(4)直条:宽窄相同,长度表示数量的多少。

3、例:还是上面班级同学的数学考试成绩,绘制条形统计图(1)观察这个条形统计图,与统计表相比,它有什么优点?(2)如果纵轴上一格代表 5 个人,绘制出来的统计图会有什么不同?(三)收集和整理数据1、确定收集数据的目的和范围。

人教新版数学小学四年级上册《认识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多个)》学案1

人教新版数学小学四年级上册《认识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多个)》学案1

人教新版数学小学四年级上册《认识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多个)》学案一、学习目标1.(1)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明确用1格代表多个单位的表现形式。

(2)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2.(1)使学生初步体验收集动态统计数据、整理和分析的过程。

(2)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表现数据。

二、重点难点1.能根据数据的大小确定1格表示多个单位。

2.动态数据的收集方法。

三、导学问题1.你都喜欢吃什么早餐呢?来看看P96例2中四(1)班同学喜欢的一种早餐统计表。

2.出示例2,学生在书上画出统计图。

3.书中有两幅条形统计图,每幅图的1个格代表几个人?4.你认为哪幅图表示数据比较合适呢?为什么?5. 你能把上面的结果用“以1 代表2”的条形图表示出来吗?想一想1格表示1个单位或2个单位合适吗?为什么不合适?每个格表示1个单位或2个单位太麻烦,数据太大,怎么办?四、参考资料筹算女杰王贞仪女数学家王贞仪(1768-1797 ),字德卿,江宁人,是清代学者王锡琛之女,著有《西洋筹算增删》一卷、《重订策算证讹》一卷、《象数窥余》四卷、《术算简存》五卷、《筹算易知》一卷。

从她遗留下来的著作可以看出,她是一位从事天文和筹算研究的女数学家。

算筹,又被称为筹、策、筹策等,有时亦称为算子,是一种棒状的计算工具。

一般是竹制或木制的一批同样长短粗细的小棒,也有用金属、玉、骨等质料制成的,不用时放在特制的算袋或算子筒里,使用时在特制的算板、毡或直接在桌上排布。

应用“算筹”进行计算的方法叫做“筹算”,算筹传入日本称为“算术”。

算筹在中国起源甚早,《老子》中有一句“善数者不用筹策”的记述,现在所见的最早记载是《孙子算经》,至明朝筹算渐渐为珠算所取代。

17世纪初叶,英国数学家纳皮尔发明了一种算筹计算法,明末介绍到我国,也称为“筹算”。

清代著名数学家梅文鼎、戴震等人曾加以研究。

戴震称其为“策算”。

王贞仪也从事研究由西洋传入我国的这种筹算,并且写了三卷书向国人介绍西洋筹算。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导学案金品推荐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导学案金品推荐

条形统计图导学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明确用1格代表多个单位的表现形式,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2.使学生初步体验收集动态统计数据、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表现数据。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能根据数据的大小确定1格表示多个单位。

难点:动态数据的收集方法。

教具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吃什么早餐呢?学生回答。

师:大家喜欢的早餐还真是不一样,喜欢什么早餐的人多呢?我们能不能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条形统计图。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出示例1主题图。

这是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从图上你能知道哪些信息?(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同学们知道的信息真多呀!能不能把这些天气情况进行归类,把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清楚地表示出来呢?小组内互相议一议,交流自己的方法,小组代表汇报并展示自己的方法,教师将两种主要的方法展示在一起,并提问:同学们有的用统计表表示,有的画○表示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这两种方法把数据都表示清楚了吗?(统计表把数据都表示清楚了;画○的有的要数数才知道是多少,但是能看出哪种天数多,哪种天数少)教师:还有一种方法表示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同学们想知道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条形统计图。

(板书课题:条形统计图)预习指南:经历用条形统计图统计数据的过程,初步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通过观察条形统计图,知道横轴和纵轴表示的含义,体会1格代表几个单位;能根据统计图发现信息、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1.统计家庭成员以及自己的朋友最喜欢下面哪种水果,并把统计结果填在表格中。

水果香蕉苹果橙子葡萄人数2.教材第94-98页例1、2、3。

(1)以一当一的统计图。

(2)以一当二的统计图。

(3)以一当五的统计图。

(4)制作方法:根据数据的大小,确定一格代表多少;纵轴的起点是0;规范作图。

【精】《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精品教案

【精】《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精品教案

《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精品教案课题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单元第七单元学科数学年级四学习目标1、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明确用1格代表多个单位的表现形式,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2、使学生初步体验收集动态统计数据、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表现数据。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重点能根据数据的大小确定1格表示多个单位。

难点动态数据的收集方法。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吃什么早餐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四(1)班同学喜欢的一种早餐统计表。

今天继续学习条形统计图。

板书课题。

学生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授新课一、教学例2.1、出示例2下面是四(1)班同学最喜欢的一种早餐(不包括主食)统计表。

请选一个条形图把统计结果表示出来。

(1)小组尝试画图。

(2)汇报交流:学生尝试培养学生(3)思考:①书中有两幅条形统计图,每幅图的1个格代表几个人?②最喜欢哪种早餐的人最多?两种图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都可以反映出同一结果。

③你认为哪幅图表示数据比较合适呢?为什么?生:右图比较合适,因为左图占的篇幅比较大,既麻烦又不美观。

(4)如果喜欢牛奶的是5人,在右图中怎样表示呢?一个格是2人,那么半个格则是1人。

2、完成做一做。

根据8月、9月的数据和上面的记录单填写下表。

把上面的数据在下面分别用条形图表示出来。

学生做完后集体交流:画图思考讨论学生画图的动手操作能力体会哪种统计图更合适巩固新知二、教学例3.1、出示例3这是几个同学在一个路口统计了20分钟后,得到的几种机动车通过的辆数统计表。

师:你能把上面的结果用“以1 代表2”的条形图表示出来吗?(1)分析题意。

生:如果用每个格表示2辆车,要画很多个格,太麻烦了!怎么办呢?师:想一想1格表示1个单位或2个单位合适吗?为什么不合适?每个格表示1个单位或2个单位太麻烦,数据太大,怎么办?师小结:当数据比较大的时候用1格代表5辆车比较合适。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2课时 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2课时 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教案)

第2课时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教案)教学内容教材P96~98例2、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明确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表现形式,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2.使学生初步经历收集动态统计数据、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表示数据。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能根据数据的大小确定1格表示多个单位。

教学难点从条形统计图中把握一组数据的特点和变化趋势。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自主探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早餐喜欢喝什么?(学生举手回答)师:种类还不少呢!我想知道咱们班喜欢喝牛奶、豆浆、粥的各有多少人,该怎么办呢?你们能帮我出出主意吗?(学生举手发言)师:哦,可以举手表决,然后数出人数并统计在统计表中。

下面是四(1)班同学最喜欢的一种早餐的统计表。

师:如果把这组数据更直观地展现出来,你想到了哪种统计方式?(条形统计图,学生前面已经有了画条形统计图的经验,此处基本能完成。

只是有的学生会发现“格子不够用”,从而可能在上面添加一些格子来完成。

也有学生可能预习了新课,知道格子不够用的情况下,可以用1格表示2人。

)师:请你在我们准备的格子纸中画一画吧。

设计意图复习“以一当一”的条形统计图,为学习“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作铺垫。

二、探究新知探究点1 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和1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对比1.自主探索“1格表示2个单位”。

(出示教材P96例2左边的条形统计图)师:仔细观察这个条形统计图,你有什么想说的吗?生:这个条形统计图画得很长,比较浪费纸。

师:假如喝粥的人数是34,那我们就要画34格,没有那么多格怎么办?生:可以用1格表示2人。

师:对,喝粥的人数最多,是24人,1格表示2人,那么24人就需要画12 格。

课件出示1格表示2人的条形统计图(不完整)。

师:现在请你在图中再画画吧。

2.对比观察“1格表示1个单位”和“1格表示2个单位”。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7-1《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7-1《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7-1《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绘制和解读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学会通过条形统计图获取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了解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概念,并学会如何绘制和阅读这种统计图。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掌握了简单的统计知识和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但在实际应用中,对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理解和运用还需加强。

此外,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正逐步发展,通过实例引导,他们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能够正确地解读这种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独立绘制和解读条形统计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解读技巧。

2.难点:对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和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和总结,掌握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条形统计图模板、彩笔、练习题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文具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学校运动会运动员的成绩统计,引出条形统计图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条形统计图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份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的发现。

通过对比传统的条形统计图,引导学生认识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特点,总结出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导学案(推荐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导学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导学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提高学生看统计图和分析统计图的能力2、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绘制等活动,经历了认识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的过程,培养学生从统计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并能根据统计的结果做出简单的分析、判断和预测。

3、通过统计意识的培养,使学生感受统计在成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体会应用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式来阐述观点的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认识起始格与其它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难点:经历认识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的过程,培养学生从统计图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并能根据统计的结果做出简单的分析、判断和预测。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复习条形统计图1.引入:二年级时我们已经认识了条形统计图。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几幅。

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三幅图分别出示)。

2.提问:从统计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观察纵轴每格表示的单位量是多少?3.小结:看来在绘制统计图时,要根据数据的特点,设计每格表示的单位量?4.过渡: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条形统计图。

活动2【导入】看统计表,分析数据1.观察统计表,从统计表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第一小组学生身高体重统计表姓名身高(厘米)体重(千克)李明14135王鹏13833张明13932高洁14340田凡142362.用什么方式能更清楚直观地看出同学们身高和体重的情况?活动3【讲授】出现矛盾,学习新知1、猜想:观察这个统计图,横轴表示什么?纵轴应该表示什么?请同学们帮老师想想统计图中每格表示多少厘米?(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如:5厘米、10厘米、20厘米、30厘米、50厘米)板书:每格表示2、验证:请同学们按自己的想法,先在纵轴上标出每格表示的数量,再画出条形统计图。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7-1《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7-1《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7-1《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教案一. 教材分析《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是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绘制和解读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方法,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够通过条形统计图获取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优势,提高学生对统计图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在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上,他们已经掌握了条形统计图的基本知识,能够绘制和解读普通的条形统计图。

但是,对于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他们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其优势。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掌握绘制和解读的方法,能够通过条形统计图获取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观察、思考、表达和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统计图的兴趣,感受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掌握绘制和解读的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获取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任务驱动法:设置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实例。

2.学习材料:准备练习题和实际问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3.教学工具:准备条形统计图的绘制工具,如直尺、铅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实际问题:某学校四年级一班和二班的学生人数比较。

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
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绘制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2.能够根据条形统计图分析数据变化趋势。

3.能够在生活中灵活应用条形统计图。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绘制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2.数据的分析和应用。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
1.引入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形式的统计图?
2.引入概念:条形统计图,制图纸。

2. 学习新知识
1.讲解绘制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步骤。

2.进行案例演示,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完成绘制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过程。

3. 合作学习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根据老师布置的题目绘制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2.学生交流,比较不同小组绘制的条形统计图,分析数据变化趋势。

4. 确认新知识
1.提问:怎样绘制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2.提问: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作用?
5. 巩固练习
让学生自行寻找数据,绘制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四、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的引入,让学生对新知识产生了好奇心,学习积极性较高。

通过案例演示和合作学习,学生掌握了绘制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并且能够进行实践。

在学生自行练习阶段,老师及时给予指导和点评,巩固了学生的学习成果。

通过本次教学,老师发现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数据分析和应用的能力。

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游戏或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和提高数据分析和应用的能力。

小学数学冀教版四年级上册 8.4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教案

小学数学冀教版四年级上册 8.4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教案

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教学内容教材91、92页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教学提示认识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是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教学时要让学生经历读统计图、交流信息、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读图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感受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的特点,体验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大数据问题可以用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来表达和交流。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认识一个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能用条形统计图直观表示数据,能根据给出的数据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读统计图、交流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统计图表示数据的过程,掌握读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用统计图表示数据的过程中,体验用统计图表达和交流数据的特点,认识统计图的价值。

重点、难点重点认识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难点用统计图表示数据时,不够整格的作图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可以制作条形统计图的空白图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的有关知识,这节课我们要进一步学习条形统计图。

(板书: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2、复习简单统计图的知识,进一步感受统计图的形成过程在一次“保护环境”活动中,三(2)班第四组5名同学收集废旧电池的数量如下:把它做成条形统计图如下。

学生读图,说出如何把统计表做成统计图,并说出在统计图中包含那些信息。

?对比统计图与统计表,说说各有什么特点?二、探究新知1、读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师:读下面的统计图,说说你得到了哪些信息?2 中华小学二(2)班对全班同学最喜欢的颜色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如何把把统计表中的数据用统计图表示出来? 说说有那些可能的表示方法?生1:每天到阅览室读书的人数。

生2:星期五到阅览室读书的人最多,星期三到阅览室读书的人最少。

师:这个统计图一格表示多少人?与以前学过的统计图有什么不一样?这样有什么好处? (预设)生1:这个统计图一格表示5个人,以前学过的统计图一格就表示1人。

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导学案

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导学案
机动车
轿车
面包车
客车
货车
辆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50
30
25
10
师:同学们,观察这个统计表,你们知道了什么这些数据有什么特点
2.发现特点,尝试画统计图。
思考:你们的统计图中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为什么一格不表示一个单位
3.汇报展示,.讨论:什么时候一格表示5辆车合适
4.试一试:如果统计结果是下面这样,每格代表几合适
机动车
轿车
2.使学生认识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品质及对统计的兴。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能读懂用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在特定问题中,怎样确定一个代表几个单位。
教学
准备
有关条形统计图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
环节


教师行为
期望的学生行为
创设情境
呈现目标
5分
孩子们,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条形统计图有关知识,今天老师带大家去我们街道的十字路口,统计一下20分钟通过的车辆,再利用我们学习的知识来绘制一个条形统计图怎么样
学生回答“好”。
讨论探究发现新知
20分
1.出示例3统计表,观察分析数据。,
20分钟一个路口通过机动车辆数统计表
学生
分析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初步体验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会用简单的统计图表表示统计的结果,能够根据统计图表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初步经历了用统计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并初步建立了统计观念。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使学生认识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品质及对统计的兴。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能读懂用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在特定问题中,怎样确定一个代表几个单位。
教学
准备
有关条形统计图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
环节


教师行为
期望的学生行为
创设情境
呈现目标
5分
孩子们,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条形统计图有关知识,今天老师带大家去我们街道的十字路口,统计一下20分钟通过的车辆,再利用我们学习的知识来绘制一个条形统计图怎么样
学生回答“好”。
讨论探究发现新知
20分
1.出示例3统计表,观察分析数据。,
20分钟一个路口通过机动车辆数统计表
学生
分析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初步体验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会用简单的统计图表表示统计的结果,能够根据统计图表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初步经历了用统计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并初步建立了统计观念。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轿车
面包车
客车
货车
辆数
50
30
25
10
确定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几个单位的方法:
绘制条形统计图时,我们要根据数据的特点来确定一格代表几个计量单位。
教学
反思
面包车
客车
货车
辆数
60
30
40
10
5.师生小结:
绘制条形统计图时,我们要根据数据的特点来确定一格代表几个计量单位。
1.学生交流自己发现。
2.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完成统计图。
3.全班交流展示。
4.独立思考,全班交流。
5.交流一格代表几个单位的方法。
梳理优化解决问题
12分
1.完成课本第99页做一做。
2.根据下面统计表制作条形统计图。
四(6)班同学最喜欢吃的水果统计表
种类
西瓜
菠萝
苹果

人数
30
35
25
10
1.独立完成,展示结果。
2.先观察,再绘制,最后展示。
归纳概括提升意义
3分钟
孩子们,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点
回顾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板书
设计
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例3:20分钟一个路口通过机动车辆数统计表
机动车
数学学科新课程高效课堂教学导学案
审核人签字: 主备人
授课
年级
四年级
学科
数学
课题
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任课
教师
课型
问题综合解决课
课时
1课时
授课
时间
年 月 日
教材
分析
本次课是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和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让学生经历“运用数据进行推断”的思考过程,体会统计对于事物发展趋势的判断作用。教材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以统计一个路口20分钟机动车通过的辆数为例进行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机动车
轿车
面包车
客车
货车
辆数
50
30
25
10
师:同学们,观察这个统计表,你们知道了什么这些数据有什么特点
2.发现特点,尝试画统计图。
思考:你们的统计图中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为什么一格不表示一个单位
3.汇报展示,.讨论:什么时候一格表示5辆车合适
4.试一试:如果统计结果是下面这样,每格代表几合适
机动车
轿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