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CT、MRI诊断和鉴别诊断

合集下载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CT及MRI影像分析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CT及MRI影像分析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CT及MRI影像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影像征象。

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2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8例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病例,对其CT及MRI表现进行分析。

结果:7例位于右侧海绵窦,1例位于左侧海绵窦,均呈“葫芦形”生长,CT呈高密度,MRI显示呈长T1、长T2信号改变;其中1例病例误诊为脑膜瘤,3例病灶手术切除。

结论: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影像学表现具有其特征性,但仍与鞍旁及颅底脑膜瘤、神经源性肿瘤、垂体瘤影像表现近似,需认真分析病灶,减少误诊率。

【关键词】海绵状血管瘤;海绵窦;CT、MRI【中图分类号】R739.4;R730.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2-0052-03The value between CT and MRI for the diagnosis of hemangioma in the cavernous sinusHuang Yunong ,Yao Xiaogang,Zhao Ming,Chen Jing.Department of Radiology ,the Sixth peple’s Hospital ,Chengdu610000,Sichuan,China【Abstract】Objective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diagnosis of Cavernous Hemangiomas in the Cavernous Sinus between CT and MRI Methods Review 8 patients with Cavernous Hemangiomas in the Cavernous Sinus by Surgical confirmed cases ,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performed.Results At right side in 7 cases,at left side in1 case,8 case were ‘gourd like’ shape,CT scan showed higher debsity;MRI show ed grayT1WI signal and high signal in T2WI.Conclusion Cavernous Hemangiomas in the Cavernous Sinus have many characteristic in CT and MRI,to provide help for the operation.【Key words】Cavernous Hemangiomas ; Cavernous Sinus ;CT,MRI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临床较少见,与发生于此区域其他病灶易混淆;虽为良性病变,但由于其病理结构及其发生部位的特殊性,如未能准确诊断,冒然手术可导致术中不可控的大出血,造成严重后果;准确诊断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对患者的治疗尤为重要[1]。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诊断价值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诊断价值
病杂志 , 2 O 1 2 , 1 5 ( 1 o ) : 8 5 - 8 7 .
[ 8 ] Hu g h e s J r F M, B o r t n e r c D, P u r d y G D, e t a 1 . I n t r a c e l 1 u l a r K s u p p r e s s e s t h e a c t i v a t i o n o f a p o p t o s i s i n l y mp h o e y t e s [ J ] . J B i o l

4 8 ・
中 国 实用 神 经 疾 病 杂 志 2 0 1 3年 7月 第 1 6卷 第 1 3期
C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P r a c t i c a l Ne r v o u s Di s e a s e s J u l 2 0 1 3 , yo 1 . 1 6 N o . 1 3
{ a l p h a )i s a n e a r l y a p o p t o t i c a c t i v a t o r i n P E DF — i n d u c e d e n d o —
[ 2 3 Vi l l a f l o r e s O B, C h e n Y J , C h e n C P, e t a 1 . C u r c u mi n o i d s a n d
o f n e u r o n a l E RK, J NK/ S AP K a n d P 3 8 i n Al z h e i me r d i s e a s e:
t h e “ t wo h i t ”h y p o t h e s i s [ J ] .Me e h Ag e i n g De v ,2 0 0 1 , 1 2 3 : 3 9 —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诊断及病理特征分析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诊断及病理特征分析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诊断及病理特征分析莫小春;周玮;董吉顺【期刊名称】《医学研究杂志》【年(卷),期】2014(43)7【摘要】目的探讨蝶鞍旁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sinus hemangiomas,CSHAs)的影像学表现和病理特征,以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0例CSHAs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及MRI扫描,18例行MR扩散加权成像(DWI),3例术前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病灶呈“球状”、“分叶状”或“葫芦状”跨蝶鞍生长,体积较大,均为单发病灶.CT平扫为稍高密度灶,MRI扫描后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明显高信号,CT及MR增强扫描呈均匀或不均匀显著强化.18例DWI呈等或稍低信号,3例DSA表现为静脉期于蝶鞍旁可见淡染色团块,而动脉期及毛细血管期均未见异常染色.结论 CSHAs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提高术前定位及定性诊断的准确率.【总页数】5页(P140-144)【作者】莫小春;周玮;董吉顺【作者单位】313000 浙江省湖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放射科;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病理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9【相关文献】1.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MR影像诊断及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J], 刘世忠;冀宾;庄楠;郑则钦;吴雄娟2.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诊断与手术治疗 [J], 王万笔;樊建中;刘汉东;张青松;徐廷伟;胥莉3.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病理与影像的关系及显微外科治疗(附7例报道) [J], 钟兵;冯文峰;黄理金;黄炳龙;文军;黄伟佳;漆松涛;张晓斌;康晓雨4.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CT、MRI表现及临床病理研究 [J], 班允超;景治涛;李婷;韩圣;王明昊;李坪;刘佳;崔润;王运杰5.伽玛刀治疗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疗效观察 [J], 张铭;孙振伟;王亮亮;樊跃飞;王成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脑海绵状血管瘤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

脑海绵状血管瘤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

脑海绵状血管瘤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脑海绵状血管瘤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介绍:脑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颅内血管病变,它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对于临床的治疗和随访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脑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鉴别诊断及相关辅助检查。

一、影像学表现:1·CT表现:●平扫表现:脑海绵状血管瘤通常呈高密度,有时可出现钙化灶。

有些病例在平扫时可见富血管纹理。

●强化扫描表现:动态增强扫描可见病灶呈强化,强化程度因病变的不同而异。

2·MRI表现:●T1WI表现:大多数脑海绵状血管瘤呈等或略低信号。

富血管纹理可形成“蜘蛛网状”或“星芒状”。

●T2WI表现:大多数脑海绵状血管瘤呈等或略高信号。

伴有富血管纹理的病变可呈混杂信号或高信号。

●强化扫描表现:病灶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强化程度因病变的不同而异。

3·DSA表现:●血管造影可以清晰显示脑海绵状血管瘤的血供和血管结构,有助于确定病变范围和血管解剖。

二、鉴别诊断:1·脑动静脉畸形(AVM):与脑海绵状血管瘤鉴别的主要依据是AVM的有明确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与病变直接相连,而脑海绵状血管瘤的供血和引流血管是通过脉络丛与病变相连。

2·脑血管瘤:脑血管瘤多数呈均匀强化,且有时可见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

而脑海绵状血管瘤在动态增强扫描中强化不均匀,无明确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

三、辅助检查:1·脑血管造影:可进一步明确脑海绵状血管瘤的血供和血管结构。

2·CT灌注成像(CTP):评估脑海绵状血管瘤的灌注情况,有助于指导治疗和评估预后。

3·MR灌注成像(MRP):评估脑海绵状血管瘤的灌注情况,对病变的生物学行为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4·钳夹试验:通过夹紧供血动脉,观察病灶是否消退,可以帮助鉴别诊断。

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详见相关文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1·脑海绵状血管瘤:由局部脑血管发生的一种良性肿瘤性脑血管病,其基本病理改变是局限性脑血管扩张,形成了许多血管蜂窝状瘤窝,内充满血液成分。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诊断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诊断

临床表现
• 好发于中年女性 • 生长缓慢,起病隐匿,压迫邻近眶后结构,逐渐进行性症
状才被发现。 • 常见症状和体征:单侧视物模糊、眶后疼痛、复视、面部
麻木、头痛和眼外肌运动功能障碍。随着肿瘤生长可发生 双侧视力减退、视野缺损和眼球固定。 • 无特异性,不同于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缺少脑内血管瘤常 见的出血和癫痫。 • 上述症状可因妊娠而加重,妊娠终止后缓解。
• Ye J h , Dai J P , Li X , et al . Dynamic enhancement features of cavernous sinus cavernous hemangiomas on conventional contrast enhanced MR imaging . AJNR , 2008 , 29 : 577 - 581
•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MRI特征,姚振威 冯晓源,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 杂志,2010 ,16 :185 - 188
谢谢!
部分层面出现血管瘤包绕颈内动脉的趋势。 • DSA:由于供血动脉较细或病灶内血流缓慢以及对比剂稀释等原因,
在鞍旁出现毛细血管期延至静脉窦期的团块状淡染色影(较为特异)。
• 供血和回流:颈内动脉的硬脑膜支和颈外 动脉,血流经岩下窦引流入颈外静脉,同 侧颈内动脉虹吸部管腔受压变窄,虹吸部 开口增大,大脑中动脉水平段有时可见受 压上抬表现。
• C 型(混合型,少见):同时由桑葚样成分及海绵样成分 构成。
影像学表现
• 形态:鞍旁横向哑铃形或球形为多见, 且后者也多伸入鞍内。发病时 往往病灶较大。
• CT:均匀高密度或等密度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病灶内无钙化(主要特点),鞍区、颅中 窝骨质破坏。
• MRI:稍长T1明显长T2 信号 • 脑组织受压推移,瘤周无水肿 • 增强:即刻均匀强化或显著不均匀进行性强化 • 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的移位(具有一定特征性):颈内动脉向前下推移,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MRI特征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MRI特征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MRI特征姚振威;冯晓源【摘要】目的:分析颅内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MRI特征,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25例(7例男性,18例女性;平均年龄50.6岁,范围28~74岁).采用1.5T或3.0T超导系统(GE Signa)MRI 检查,包括T1WI、T2WI和增强后T1WI扫描.结果:病灶大小2.5~6cm(平均4.30cm),右侧17例,左侧8例.T1WI上24例病灶相对于白质呈低信号,仅1例呈高信号.T:WI上22例呈显著高信号,2例呈混杂信号,1例呈显著高信号伴部分流空信号.注射对比剂后10例呈显著均匀强化,其余15例呈显著不均匀强化.不均匀强化者均表现为增强扫描第二时相强化范围扩大.16例为累及鞍内的横向不对称哑铃形肿块,7例为球形肿块(其中2例可见小部分伸入鞍内),2例为分叶状肿块累及鞍旁和鞍内.所有病例均不伴邻近颞叶脑组织水肿,颈内动脉被推移或包绕.结论: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多见于中老年女性,MRI特征为鞍旁肿块或鞍旁累及鞍内的肿块,呈横向哑铃形或球形,境界清楚,T2WI呈显著高信号;增强后病灶呈显著均匀强化或不均匀进行性强化.【期刊名称】《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年(卷),期】2010(016)003【总页数】4页(P185-188)【关键词】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磁共振成像【作者】姚振威;冯晓源【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放射科;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放射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14.4颅内脑外海绵状血管瘤非常少见,且主要见于海绵窦区。

正确的术前诊断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Meyer等[1]和Momoshima等[2]报道术前误诊率为66.7%~87.5%。

不正确的术前诊断通常导致外科手术方案欠妥当,术中易大量出血。

本文收集我院手术病理证实的25例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重点分析其MRI特征。

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降低术前误诊率。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MRI诊断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MRI诊断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MRI诊断
李明全;娄晓宇;苗宝娟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年(卷),期】2016(019)012
【摘要】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s in cavernous sinus,CHCS)为较少见的脑外海绵状血管瘤,好发于颅中窝鞍旁,易误诊为脑膜瘤[1-2]。

其解剖结构特殊且富含血管,术前正确诊断可有效切除肿瘤,避免术中发生大出血等意外。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11例经病理证实的CHCS的MRI资料,总结其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

【总页数】2页(P82-83)
【作者】李明全;娄晓宇;苗宝娟
【作者单位】河南漯河市中心医院漯河医专第一附属医院医学影像科漯河462000;河南漯河市中心医院漯河医专第一附属医院医学影像科漯河 462000;河南漯河市中心医院漯河医专第一附属医院医学影像科漯河 46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5.2;R739.41
【相关文献】
1.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诊断价值 [J], 宋燕
2.探讨CT与MRI在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J], 宗吉龙;李曼
3.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CT、MRI诊断和鉴别诊断 [J], 杨纪周; 张斯佳; 陈勇
4.MRI动态增强在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应用 [J], 张浩; 邓玉辉; 王全; 吴宝金; 周航; 姜洪
5.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 [J], 于凡;肖智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
a n d i t s c l i n i c a I v a l u e
Y u Fa n. XI A0 Zh i bo
( D e p a r t me n t o fR a d i o l o g y , T h e F i r s t A f il f i a t e d Ho s p i t a l o f C h o n g q i n g Me d i c l a U n i v e r s i t y )
重庆 医科大学 学报 2 0 1 3 年第 3 8 卷第 9 期 ( J o u r n a l o f C h o n g q i n g M 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2 0 1 3 . V o 1 . 3 8 N o . 9)

a n d t o p r o mo t e t h e d i a g n o s t i c a n d t r e a t me n t l e v e 1 . Me t h o d s: T o t a l l y 1 3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s u r g i c a l l y a n d p a t h o l o g i c a l l y v e i r i f e d CHC S w e r e r e v i e we d . Al l c a s e s w e r e e x a mi n e d b y CT a n d MRI p l a i n s c a n a n d c o n t r a s t - e n h a n c e d s c a n . Re s u l t s : L e s i o n s l o c a t e d a t t h e l e t f s i d e i n

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及MRI诊断

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及MRI诊断

MRIf a u e e e mu i e r e t r s w r h b r y— l e i h mo e o s i t n i t o c l t h p i t n i n .No e h n e n o l e i n o g n u n e st wi f c u n y on e st r g k y hl yi n a c me t c u d b s e . e e we e n r la p a a c n MRA. n l so F r c r b a a e o s a g o s c n b in s d b T a d e n Th r r o ma p e r n e i Co c u i n o e e r lc v r u n i ma a e d g o e y C n n MR ma mg f t r s a d MR c n i a v n a e t a T C . i g eu e n s a s d a t g h n C S a n
CTa dMR ig oi o crba a en u n ima n Ida n s f ee rl v ro sa go s s c i gi g ,E u ig ,H N a . fnl n 2R N C i n Z A GY n.1 a p it o i l Z eghuU i rt a dH s t hnzo nv sy e pa o f ei W NGW nin ,A A exa F NHu ,U egh ,U N D n ,H N i Y EH nzi Y A a C E G P ol’ o i lfT i n ony T i n 6 4 0 H n n 2 T e itf l e e s st ak gC ut ,a a g4 10 , ea ; . h r — p H p ao a k F sA i

脑海绵状血管瘤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

脑海绵状血管瘤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
发低信号。 • 增强扫描可明显强化,也可强化不明显,这与其
内血栓形成及钙化有关。
精品文档
脑血管造影
• 海绵状血管瘤为隐匿性血管畸形,即使采用数字减 影技术也很难发现。
• 其原因可能是: ①病灶内的小血管血流速度慢。 ②病变的血管腔内常发生血栓形成。 ③没有扩大的供血动脉或早期显影的引流静脉。
• 在较大的海绵状血管瘤或并发脑内血肿者可见无血 管区和正常血管移位的占位效应。
精品文档
脑出血的CT表现
• 超急性期 :稍高(55-60HU)。 • 急性期 :高 (90HU) • 亚急性期 :密度逐渐减低。 • 亚急性早期 :周边向中心的顺序。 • 亚急性晚期 :19天左右,等密度。 • 慢性期:低密度。
精品文档
201310-10 MR平 扫 +SWI
精品文档
201310-10 MR平 扫 +SWI
精品文档
海绵状血管瘤为红色圆形或分叶
状血管团,形似草莓或桑葚,切 面如海绵状。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桥脑海绵状血管瘤
精品文档
39岁,右侧放射冠区单发海绵状血管瘤
精品文档
鉴别诊断
• 动静脉畸形 • 发育性静脉异常 • 毛细血管扩张症 • 淀粉样脑血管病(CAA) • 高血压脑出血 • 颅脑外伤性疾病(弥漫性轴索损伤(DAI)
精品文档
脑出血的MRI表现
• T2WI
• 超急性期 :

• 急性期
:

• 亚急性期
• 亚急性早期 :

• 亚急性晚期 :

• 慢性期
:

T1WI
等 低
低 高 低
精品文档

海绵状血管瘤的CT与MRI表现

海绵状血管瘤的CT与MRI表现

海绵状血管瘤的CT与MRI表现目的:通过试验探究海绵状血管瘤的CT及MRI的表现,评估两者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的海绵状血管瘤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I及CT检查,回顾性分析他们的临床资料,分析病灶在CT及MRI上的表现情况,评估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价值。

结果:在CT影像中,所有患者脑内结构均未见明显异常,病灶部位明显可见。

其中16例患者病灶表现为高密度小结节,占40%,20例均匀增强,占50%。

在MRI影像中,21例患者病灶表现为低信号影,占52.5%,28例平扫脑内病灶在增强MRI上表现为轻中度增强,占70%。

结论:海绵状瘤在CT及MRI上的表现无特异性,可有多种表现形式,增强后亦有多种表现形式。

但以CT上的高密度灶及MRI上的低信号影为多见,尤其MRI低信号影更为多见,两者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标签:海绵状血管瘤;CT;MRI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先天性的静脉畸形,可以发生在颅内,头颈部及手部等,病灶儿童时期可以长大变形,影响机体的生长发育[1]。

本次研究中,我们以颅内海绵状血管瘤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在CT及MRI上的变现。

目前,临床上还不能通过CT及MRI确诊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确诊海绵状血管瘤。

本次研究,通过试验探究海绵状血管瘤的CT及MRI的表现,评估两者的诊断价值,旨在为临床判断海绵状血管瘤的准确性提供新的思路,现将结果总结如下:1.1临床资料选取2010年9月至2014年9月在我院检查证实的海绵状血管瘤的患者40例,对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常规颅脑CT及MRI检查,分析他们的CT及MRI表现,评估两者的诊断价值。

40例患者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最小10岁,最大55岁,平均年龄(32.4±2.4)岁。

临床表现主要以运动和感觉障碍,癫痫症状为主。

具体海绵状血管瘤类型及部位分布情况见表1。

1.2检查方法所有患者均行CT和MRI检查。

CT机使用GE 16排螺旋CT扫描机,常规头颅轴位检查,层厚5~10 mm,增强扫描造影剂使用优维显,注药后立即扫描。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

• 脑外型的鉴别诊断 • 与脑膜瘤相鉴别: 前者在T2WI上表现为显著的高信号。而脑膜 瘤表现为等信号或稍低信号 前者强化程度高于脑膜瘤,与同层血管影相近 前者边界更光滑,周围无水肿征象。
• 与神经鞘瘤相鉴别:后者信号更混杂,多囊变
动静脉畸形(AVM)
• AVM由畸形血管团、1支或多支供血动脉和引流 静脉组成,畸形血管团是由一团迂曲的动静脉和 不同管径的血管结构组成,10%病例畸形血管团 之间有正常脑组织,周围常有胶质增生和含铁血 黄素沉积,钙化也较见。MR典型表现为较大的供 血动脉、引流静脉和一团紧凑的蜂窝状无或低信 号区。
SWI序列的应用
• SWI较常规MR序列可以显示更多脑血管畸形,能 更好地显示引流静脉,应作为脑血管畸形尤其慢 流速血管畸形诊断的常规序列应用于临床。但是 SWI的缺陷在于难于鉴别小静脉结构、小出血、 栓子,因为它们信号特点相似。分析注射对比剂 前后的SWI或分析相位图像可以有助与区别上述 不同,结合其他序列可对脑血管畸形提供更全面、 准确的信息。
影像学表现
分为脑内型和脑外型两种: 脑内型 多较小,好发于幕上,占70%,且以颞叶居多, 常位于皮质下。幕下可发生在小脑或四脑室内。 CT表现:边界清楚的高密度影,无近期出血时 往往无占位效应。可伴钙化,30%~50%平扫无 阳性发现。增强多呈为不均匀性轻或中度强化, 当有血栓形成时,病灶也可以不增强。 MRI表现:T1WI、T2WI上多呈混杂信号,周边 有完整的含铁血黄素环,“爆米花”征、“盐和胡椒” 征,一般无占位效应和瘤周水肿
?t2wi示混杂的流空信号灶大体标本箭头示扩张的动静脉?前后位观和侧位观示大脑后动脉供血小箭病灶箭头引流静脉至上失状窦曲箭头静脉畸形?大体观察静脉畸形由扩张的髓质静脉汇人一支粗大的穿皮质引流静脉构成亦可汇入硬脑膜窦或室管膜下静脉镜下可见由扩张的薄壁静脉组成静脉间夹有正常脑组织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 CT 及磁共振诊断及鉴别诊断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 CT 及磁共振诊断及鉴别诊断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 CT 及磁共振诊断及鉴别诊断
杨艳萍
【期刊名称】《山西医药杂志》
【年(卷),期】2014(000)023
【摘要】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是颅内血管畸形较常见的一种,由于海绵状血管瘤为隐匿型血管畸形,一般X线血管造影不显影,延迟时可观察到异常毛细血管染色。

病灶内常见不同时期的出血、血栓或钙化,CT表现边缘较清的圆形、类圆形高密度影,多数病灶有钙化。

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因不同时期及程度的出血、钙化而异,典型者所谓爆米花状,中央为高低混杂信号,周边为含铁血黄素所致的低信号环,偶见小房状出血内的液一液平面。

若病灶较小、出血较少或无出血,CT和常规磁共振(MR)不能检出,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及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本病高度敏感,可见灶周及病变内低信号影,现将诊断结果报告如下。

【总页数】2页(P2759-2760)
【作者】杨艳萍
【作者单位】036002朔州市朔城区人民医院MR室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CT和核磁共振成像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效果 [J], 毛欢
2.CT和核磁共振成像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效果 [J], 毛欢
3.CT和磁共振成像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分析 [J], 段王栋; 郑杰
4.CT和磁共振成像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分析 [J], 陈丽平
5.CT和磁共振成像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分析 [J], 陈丽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表现及诊断价值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表现及诊断价值

脑 内任何部位 , 并 以单发病灶 为主 , 未见严重 占位效应 , 未见水肿或可见轻度 水肿 , MR I 检查 r , wI 呈“ 桑葚状” 混 杂 高信 号 , 周 围伴絮状低信号环 , 扫描增 强可见 少量轻度 强化 。 有3 2例 患者 经 c T检查后 为稍 高、 混杂密度影 , 扫描增 强未见强化 。结论 脑 外与脑 内型 海绵状血 管瘤 患者行 C T与 MR I 检查时均有特 定特征 , 但C T像 不及 M R I 像, 尤
心 血 管病 防 治知 识
2 0 1 4年
第 7期
9 5
婚 论著 /高血 压与脑血 管病
颅 内海 绵状血 管瘤 的 C T和 MR I 表 现及诊 断价值
刘 永 强
( 四川省 平 昌县 第二人 民 医院 , 四川 平昌 6 3 6 4 0 0 )
【 摘要 】 目的 分析颅 内海绵状血 管瘤的 C T和 M R I 表现 , 探 讨其诊 断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 2 0 1 2 年 3月一
描, 螺距 1 , 5 . 0 m m 的重建 间 隔 。增 强扫 描者 6例 , 采
9 6
心血 管病 防 治知 识
2 0 1 4年 第 7期
( 7 0 . O %) 病 灶 可见 多发 或单 发斑 片状 钙 化 , 8个 等 密
1 . 2 临床表 现
为统计方便 , 病理以脑 内病灶数计 , 本组 6 0 例 患者 中有 5 7 例为脑 内型海绵状血管瘤患者 ( 4 2 例
经手 术病 理 证实 , l 5例 患 者影 像学 资料 典 型且 经 伽 玛刀 治疗 随访 证实 ) , 其 中有 1 例 患者 出现 了 4个 病 灶, 总计病 灶数 量 6 6个 。 病 灶 分布 情况 如下 : 4 个 为 枕叶 , 5 个 为小 脑 , 7个 为 基底 节 , 9个 为 脑 干 , 1 1 个 为顶 叶 , 1 3个 为颞 叶 , 1 7个 为额 叶 , 其 中以脑表 面皮 髓与 皮质 交界 处最 为多 见 。本组 患者 病变 形态 为类 圆形 与结 节 状 , 最 大径 为 0 . 6 — 5 . 2 c m, 平均为 2 . 6 c m。 本组 6 0例 患者 有 3 7例行 C T检查 ,其 中有 3例 患

海绵状血管瘤影像特征及鉴别诊断

海绵状血管瘤影像特征及鉴别诊断

海绵状血管瘤影像特性及鉴别诊断
海绵状血管瘤旳CT特性: ﻫ平扫图像显示瘤巢多数呈略高密度,边界大多清,瘤巢内可见“颗粒”征,即在略高密度背景内具有数量不一旳颗粒状高密度和低密度影,文献报道前者为钙化,后者为血栓所致,颇具特性。

“瘤周水肿征”在提示瘤内有新鲜出血具有一定意义。

无“占位效应征”也是海绵状血管瘤旳又一重要特性。

增强后CT扫描,瘤巢明显强化边界也显示清晰。

ﻫﻫ海绵状血管瘤旳MRI特性:
T1WI上瘤巢多数呈等低混杂信号,好似“冻豆腐”样体现。

多数瘤巢周边均显示呈黑色低信号旳含铁血黄素环。

在T2WI上,瘤巢呈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高信号,系由许多大小不等旳点状高下信号混杂而成,即“桑椹”样体现,瘤巢周边黑色低信号环较T1WI显示得更加清晰。

增强后扫描,T1WI上瘤巢呈明显强化旳高信号。

图1、
2 mri平扫示右侧鞍旁一稍长t1、长t2信号肿块,边
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旳重要鉴别诊断:
动静脉畸形(AVM):AVM在CT平扫图像上大多形态不规则,少数呈圆形而易与海绵状血管瘤相混淆。

MRI 图像能清晰显示AVM 旳畸形血管瘤巢、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

星形胶质瘤:周边往往伴有较大范畴水肿区,并且占位效应明显。

实变型颅咽管瘤:发生于鞍上区,应与该区旳脑外型海绵状血管瘤相鉴别,两者均可浮现钙化,但形态与大小却大相径庭,后者钙化常呈点状,前者多呈小片状或包壳状,颅咽管瘤外形光滑,占位效应明显,在MRI 矢状位图像上能清晰显示视交叉抬高或蝶鞍受压扩大等征象。

【病例】鞍旁海绵状血管瘤1例CT及MR影像附十种鉴别诊断

【病例】鞍旁海绵状血管瘤1例CT及MR影像附十种鉴别诊断

【病例】鞍旁海绵状血管瘤1例CT及MR影像附十种鉴别诊断病史简要患者:女,55 岁。

头痛。

CTMRIMRI 增强病理结果:颅内海绵状血管瘤较多的血窦,窦内壁为内皮细胞,间质含纤维组织及少量平滑肌。

HE 染色海绵状血管瘤,也称海绵状血管畸形,是血管畸形的一种,由众多薄壁血管组成的海绵状异常血管团,分为2 种不同的病理亚型,即明显囊性者的 A 型和含实质成分较多的 B 型:A 型由大量的薄壁血管窦组成,其毛细血管只有单层内皮结构,在血管的腔隙之间,只有很少的结缔组织;B 型则呈桑葚样外观,其血管壁厚,肿瘤间质成分较多,含有较多的弹力纤维。

中枢神经系统海绵状血管瘤多发生于脑内及脊髓内。

发生在颅内脑外的海绵状血管瘤较少见,中年女性多见,多发生于鞍区。

CT 表现:通常较复杂,平扫可呈团块状等密度或稍高密度,也可呈等高混杂密度,甚至极少数可仅表现为不均质的钙化灶。

发生在鞍旁较大的海绵状血管瘤呈类哑铃状,靠外侧部分较大,靠内侧部分较小。

MRI 表现:T1WI 等或低信号、T2WI 高信号肿块,有时信号不均匀,无血管流空信号。

增强扫描后均匀强化。

由于其缺乏真正的异常增生肿瘤细胞和增生的肿瘤血管,决定了其 DWI 呈稍低及等信号,水分子扩散不受限,ADC 值则明显高于正常脑实质, 在灌注像(PWI)上表现为等及低灌注。

波谱成像(MRS)上无 NAA、Cr 和 Cho 峰,与肿瘤远离正常脑组织,且无明显肿瘤细胞增生,只有部分脂肪组织等间质成分的病理情况完全相符。

需与以下鞍旁疾病相鉴别:1、脑膜瘤:多发于成人,女性多见;鞍旁脑膜瘤多见,单纯起源于蝶鞍底部脑膜瘤少见,约为 15% 的脑膜瘤发生在鞍旁海绵窦,较小的鞍旁脑膜瘤成类圆形或圆形,较大的鞍旁脑膜瘤常形态不规则,约2/3 的鞍旁脑膜瘤伴有邻近骨质硬化,是鉴别诊断的重要征象鞍旁脑膜瘤常沿脑膜向周围生长,向前可达眶尖,向后可达斜坡和小脑幕,向外可沿中颅窝底延伸,向内可累计鞍内垂体。

CT和MRI在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CT和MRI在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CT和MRI在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临床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对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方法进行研究,分析CT和MRI在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6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例。

实验组采用CT检查,对照组采用MRI检查,对患者病变部位、形态、大小及周围情况进行分析,观察CT和MRI在平扫或增强时的表现。

结果:13例呈哑铃、葫芦状,7例呈圆形。

20例病灶无钙化、囊变。

CT平扫13例均匀或稍高密度,7例不均匀高密度。

MRI平扫8例脑灰质信号,4例疑似脑灰质信号,8例不均匀高信号。

结论: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含有明显的CT、MRI表现特征,采用CT和MRI诊断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临床效果非常显著。

【关键词】CT检查;MRI检查;CHCS;诊断效果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英文简称CHCS,属于海绵窦肿瘤类非常见病。

在临床上,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在术前的诊断失误率相对较大,鞍旁脑膜瘤、垂体瘤与神经鞘瘤的主要特征尚未被人们完全掌握。

因为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确实具有明显的CT、MRI表现特征,应用CT、MRI诊断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具有重要意义,所以笔者选取2009年2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20例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进行CT检查与MRI检查,分析CT、MRI诊断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2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20例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其中,实验组10例,男2例,女8例;年龄27~67岁,平均年龄(47±20)岁;病程0.1~3年,平均(1.55 1.45)年。

对照组10例,男4例,女6例;年龄25~68岁,平均年龄(46.5±21.5)岁;病程0.1~3年,平均(1.55±1.45)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CT、MRI诊断和鉴别诊断(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目的探讨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表现及鉴别诊断。

方法搜集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影像资料,全部病例均行头颅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5例有CT检查。

结果 11例海绵状血管瘤均位于海绵窦区,呈单发病灶,右侧4例,左侧7例。

CT平扫为稍高密度影,增强扫描呈明显强化;MRI平扫表现为长T1均匀性或不均匀性低信号,明显长T2高信号,增强后病灶明显强化8例,中度强化3例,CT和MRI 定位诊断正确率为100%,CT定性诊断正确率为20%(1/5),MRI定性诊断正确率为54.5%(6/11)。

结论 CT表现与其它实体肿瘤相比无特异性,定性诊断困难;MRI表现呈底向外的哑铃型或类园型长 T1长T2信号改变较具特征性,增强表现为非常显著的强化,对定性具有决定诊断的作用。

【关键词】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CT and MRI findings and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cavernous sinus Cavernous angioma. Methods 11 cases with cavernous sinus cavernous angiomas were all proved by operation and pathology, 11 cases were examined all by MRI plan scan and enhancement scan, 5 cases were examined by CT. Results 11 cases cavernous angiomas all located in the cavernous sinus, The tumors were a little hyperdensity on CT plan scan. On MRI plan scan, the tumors displayed long T1 low-signal and high-signal intensity on T2WI. 8 cases intensified obviously and 3 cases intensified moderately after strengthening. The rate of CT and MRI in cavernous angiomas qua location was 100%, the rate of CT qua diagnosis was 20%(1 of 5), the rate of MRI qua diagnosis was 54.5%(6 of 11). Conclusion The CT resembles in carvenous angiomas has no particularity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entity tumors.The MRI image of the bottom outivardly of bottle gourd form or similar round and long T1 and long T2 signal changes was the characteristic of carverous angiomas. It enhances remarkably.MRI can make qualitative diagnosis of carverous angiomas.[Key words] cavernous sinus; cavernous angioma; tomography; X-ray comput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颅内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angioma,CA)是一种血管畸形性良性肿瘤,分为脑内型和脑外型两种类型,脑外型海绵状血管瘤较少见,约占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0.4%~2.0%[1],常位于海绵窦,影像上常与此处的其它肿瘤混淆,导致临床的误诊和误治,本文总结笔者近5年来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脑外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资料,分析其CT和MRI表现,目的为提高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材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 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均位于海绵窦,其中右侧4例,左侧7例,男3例,女8例,年龄26~58岁,平均41岁。

病程2月~9年,临床表现为头胀痛11例,视力下降8例,面部麻木6例,一侧眼睑下垂5例,复视、眼外展受限4例,眼球突出4例,内分泌功能失调2例。

2.检查方法 CT检查5例,采用日立PRATICO螺旋CT机,扫描参数为120KV,200MA,常规头颅扫描,层厚5~10mm,螺距1,重建间隔5mm。

其中3例行增强扫描。

MRI检查11例,采用GE0.2T永磁型MRI 扫描机,用标准头线圈作为发射和接收线圈,自旋回波(SE)脉冲序列T1WI:TR/TE=340ms/17ms,快速自旋回波(FSE)脉冲序列T2WI:TR/TE=4000ms/90ms,ETL=12,常规头部体位,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T1WI、T2WI成像,11例均行Gd-DTPA增强检查,用量15ml,经肘静脉快速注射后行T1WI扫描,病灶处延迟多次扫描,层厚2.5~5mm,间隔0.5~1mm,采集次数4次,结果11例病灶均位于海绵窦与颞叶之间,呈单发性,其中右侧4例,左侧7例,病灶直径最小2.5cm×3cm,最大直径7cm×9cm,病灶形态呈圆形或类园形7例(图1),哑铃型3例(图2、3),分叶状1例(图4),3例有骨质破坏或吸收。

1.CT表现 5例中平扫呈高密度3例(图1a),等密度1例,混杂密度1例,增强扫描3例中,呈明显均匀一致性强化2例(图1b),不均匀强化1例,病灶内钙化1例,病灶边缘清楚4例,病灶边界不清1例。

2.MRI表现 11例中T1WI呈稍低信号8例(图1c、2),等低混杂信号3例(图4a),T2WI均匀高信号9例(图1d),混杂高信号2例(图4b),增强检查中,8例为明显强化,6例为均匀性(图2),2例为不均匀性强化(图3、4c),中度强化3例,其中2例为均匀性,1例为不均匀性强化,病灶边缘清晰9例,不清晰2例,颈内动脉受压2例,垂体及垂体柄受压移位3例(图3)。

3.定位及定性诊断 CT和MRI定位诊断正确率为100%,CT定性诊断正确只有1例,正确率为20%(1/5),MRI定性诊断6例,正确率为54.5%(6/11),术前误诊为脑膜瘤2例,三叉神经瘤、垂体瘤和脊索瘤各1例。

讨论1.病理特征及临床表现近年来研究证明CA是一种不完全外显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2],与真性血管畸形不同,肉眼下病变由界限清楚哑铃状或葫芦状的一簇高度扩张的血管所构成,切面呈海绵状或蜂窝状,腔内充满血液,扩张的管腔之间为菲薄的间隔,并可相互通连。

肉眼病灶虽有界限性,但镜下却没有包膜,血管壁仅由菲薄的胶元纤维和内皮细胞所构成,无肌肉和弹力组织。

根据肿瘤表面形态和有无纤维假包膜,周良辅等[3]将海绵窦区海绵状血管瘤分成2型:①海绵状型:肿瘤表面光滑,有完整假包膜,触之囊性感,血压降低或穿刺肿瘤抽血后张力降低,瘤体可缩小,血压回升或停止抽血后瘤体张力很快恢复原状,并可见针眼处出血。

②桑椹状型:肿瘤外观呈结节状,假包膜不完整或缺如,触之实质感,肿瘤张力不受血压等影响,用此方法对本组病例对照,有9例为海绵状型,2例桑椹状型。

海绵窦CA 由于生长在脑外,有一定的生长空间,因此在瘤体生长到足够大而压迫邻近重要组织结构之前,临床往往无任何症状,当临床出现相应症状时说明瘤体的截面多已超过3cm,肿瘤向海绵窦内生长可压迫Ⅳ、V、Ⅵ对颅神经,向前生长可压迫视神经管,向鞍上池内生长则可压迫视交叉,所以临床症状多见为头痛、一侧面部感觉缺失、复视、眼外展障碍和视力下降等,肿瘤突入鞍内压迫和刺激垂体的增生肥大可引起停经和泌乳等内分泌失调症状,上述症状在劳累、孕期加重,休息、妊娠终止后缓解。

有人认为与雌、孕、促性腺激素水平有关[4],也有人认为是高血流状态、收缩压升高所致[5]。

本病多见于中年女性可能与此有关,本组11例中有8例为女性,平均年龄41岁与文献报道一致。

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海绵窦区其它良性肿瘤如脑膜瘤、垂体瘤及神经鞘瘤也可出现上述类似症状。

2.海绵窦CA的CT和MRI表现海绵窦CA表现为鞍旁肿块,通常比较大,平均直径接近5cm,肿块形态通常呈哑铃状或类园型,靠外侧大,靠内侧小。

CT平扫在海绵窦区表现高、等或低密度肿块影,密度多数较均匀,极少数伴有钙化而混杂有斑块状高密度影,肿块边缘较清晰,与正常组织界限清楚。

肿瘤可延伸到蝶鞍、眶上裂和Meckel 腔,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拉直并被肿瘤完全包围,颈内动脉分支和大脑中动脉移位到肿瘤顶部。

增强扫描后多呈显著均一或不均匀强化,无瘤周水肿。

肿瘤缓慢增长和搏动性压迫可使周围骨质受到破坏,CT 的骨窗相上可出现中颅窝底、前床突、鞍底、岩尖等部位的骨质吸收和破坏,一般不伴有骨质增生。

正常海绵窦MRI扫描,T1WI双侧海绵窦与脑实质信号相类似,其内可见散在斑点状高信号影,这是由窦内少量脂肪及(或)缓慢的静脉血流构成,颈内动脉呈流空管状信号影;T2WI双侧海绵窦呈高信号,颈内动脉仍呈流空管状影;增强扫描海绵窦呈明显强化,其中内外侧壁强化更明显。

冠状位扫描海绵窦形态呈倒三角形,其内的颅神经呈点状等信号影。

海绵窦区CA由于血窦内血液流动相对缓慢,因此,肿块内未见血管流空现象。

又由于血液的主要成分是水和血红蛋白等,所以,肿块于 T1WI呈较均匀的稍低信号,在T2WI和质子加权像上表现为显著均一高信号。

注射Gd-DTPA 后,由于其缩短了血液的T1弛豫时间,在T1WI上肿块明显强化,类似T2WI上的脑脊液信号,边缘锐利、呈类圆形或非对称哑铃形,伴血栓形成时,呈混杂信号。

通常增强后,海绵状型CA显示均匀显著增强,桑椹状型 CA显示不均匀性增强[6]。

与脑内CA不同,海绵窦区CA钙化、出血少见,病灶周围少有含铁血黄素沉积,所以病灶周围不出现典型脑内CA含铁血黄素沉积形成的长T1、短T2低信号环。

MRI可清晰显示肿瘤的生长范围及其与周围神经血管结构的关系。

颈内动脉可部分或全部被病变组织包绕,图像上颈内动脉呈流空管状信号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