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城县商业网点规划(2015-2030年)

合集下载

济南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

济南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

济南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2010-09-20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发展总体战略和目标 (2)第三章规划指导思想、原则与控制指标标准 (7)第四章中心城商业网点布局规划 (10)第五章大中型批发市场布局规划 (26)第六章物流基地及会展中心布局规划 (30)第七章近期建设规划 (35)第八章一市三县商业网点规划 (42)第九章实施商业网点规划的对策和措施 (56)第十章附则 (58)附件1 济南市贸易服务局、济南市规划局关于《济南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联合审查会议纪要附件2 济南市城市规划委员会专家委员会《论证济南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会议纪要附件3 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济南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的批复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适应不断提高和变化的消费需求,应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商业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使商业网点的建设发展与城市总体布局相适应,根据国家商务部关于做好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指示精神,依据《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年-2020年)》,编制本规划。

第2条本规划由济南市贸易服务局、济南市规划局联合组织编制,经济南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由济南市贸易服务局负责组织实施,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本规划区域范围内进行的商业网点选址、建设和经营活动,均应遵循本规划。

第3条规划范围为济南市域范围,包括济南市区和章丘、平阴、济阳、商河一市三县的城区。

规划重点为《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年-2020年)》确定的中心城规划范围。

第4条规划期限为2005年—2020年,其中近期建设规划期限至2010年。

第5条本规划所指商业网点,是指商品零售、批发、商品市场、物流配送、餐饮住宿等销售经营性场所。

本次规划的主要内容是对商业网点,包括市级商业中心、市级商业副中心、区域商业中心、社区商业中心、大型商业网点、商业街、大型综合及专业批发市场、物流基地及会展中心等的发展布局作出规划安排,以引导和规范商业网点布局,构筑布局合理、结构完善、分布有序的现代商业网点体系。

武胜东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

武胜东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
前言
本规划控制范围内各地块的土地使用性质、强度、竖向(包括道路、 场地和市政管网),用于指导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不作为施工依据。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科学合理地对武胜县城市东部片区(城东片区)进行规划 管理和开发建设,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效益统一的建设目标,特制 订本文本。
第二条 本规划经武胜县人民政府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修 改。在规划区范围内从事一切规划管理和建设活动,均应执行本规划,并 作为工程项目设计的依据,但不能作为工程项目施工的依据。
绿地 公防 园护 绿绿 地地 G1 G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武胜县城市东部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暨城市设计


建设项目
34 危险品仓库
用地类别
居住用地
2
第十七条 规划在南部居住区设置一所片区医院,以此医院作为全片 区的主要医疗机构,同时在规划区中部布置中心医疗点,在各居住片区布局 社区门诊。
第十八条 保留现状职业技术学校用地,其他基础教育设施在居住小 区统一布置。
第十九条 综合商住用地主要结合商业金融用地沿河、沿干道、沿绿 化布局,与商业金融用地形成规模效应。
○×× × × ×
5 单身宿舍
×√√ × √ √×× × × ×
6 幼托机构
√√√ × √ ××× × × ×
7 居住小区商业服务设施
√√√ √ √ √×× × × ×
8
居住小区文化设施(青少年和老年活 动室、文化馆等)



武城县城镇基准地价

武城县城镇基准地价

武城县城镇基准地价使用手册武城县国土资源局二〇一七年二月目录第一部分武城县城区基准地价使用手册 (1)一、评价范围 (1)二、土地级别 (1)三、基准地价内涵 (2)四、基准地价标准 (3)五、基准地价适用条件 (4)六、宗地地价计算公式 (4)七、土地开发程度修正 (5)八、期日修正 (5)九、年期修正 (6)十、容积率修正 (7)十一、区域因素与个别因素修正 (8)十二、土地用途修正 (9)十三、商住综合用地地价计算 (12)附表武城县城区区域因素修正表 (14)附图武城县城区土地级别和基准地价图 (28)第二部分武城县乡镇基准地价使用手册 (29)一、武城县乡镇基准地价内涵 (29)二、土地还原利率 (29)三、基准地价标准 (30)(一)老城镇基准地价 (30)(二)鲁权屯镇基准地价 (30)(三)甲马营镇基准地价 (31)(四)四女寺镇基准地价 (31)(五)郝王庄镇基准地价 (32)(六)李家户镇基准地价 (32)四、土地开发程度修正 (33)五、期日及年期修正 (33)六、容积率修正 (33)七、区域因素与个别因素修正 (34)第一部分武城县城区基准地价使用手册一、评价范围本次基准地价覆盖范围是武城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国有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所有土地。

具体范围:北至六六河;南至南外环以南约520米;西至西外环—西外环以西约1450米;东至新坡路,面积约37.63(3763.39公顷)平方公里。

武城县行政辖区内,坐落在基准地价范围外的宗地估价时,可以参照相邻末级地的基准地价测算。

二、土地级别武城县商业用地、住宅用地划分4个级别,工业用地划分3个级别,各级别土地界线如下:1.商业用地级别表1-1 武城县城区商业用地各级别边界说明表2.住宅用地级别表1-2 武城县城区住宅用地各级别边界说明表3.工业用地级别表1-3 武城县城区工业用地各级别边界说明表三、基准地价内涵(1)土地用途依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土地用途划分以下三类:商业用地、住宅用地、工业用地。

德州市武城县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德州市武城县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德州市武城县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一、规划编制的产业对象与现实意义(一)规划编制的产业对象武城县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是在全市努力构建“10+3”现代产业体系的现实背景下,结合我县在新兴产业(如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光伏、商贸流通、现代金融等产业)方面现有的基础所做的一部中短期规划。

其中,新能源产业主要集中在地源热泵技术利用、太阳能光伏元器件生产及应用、风电叶片生产等方面。

目前我县的新能源产业发展势头较好,在光伏发电等方面拥有较实的产业基础。

现代服务业,本规划中所指的现代服务业范畴是现代金融(银行、证券、保险、基金、期货、信托等等,包括货币市场、信贷市场、资本市场(股票市场、期货市场、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债券市场、基金市场。

银行理财等等)、文化创意(包含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与智能产权三项内容)、服务外包(是指企业将其非核心的业务外包出去,利用外部最优秀的专业化团队来承接其业务,从而使其专注核心业务,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对环境应变能力的一种管理模式。

)目前这三类现代服务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或者还没有实现“破题”。

现代金融方面主要以提供存贷款服务、信用担保服务、保险和基金等服务为主,像小额资金贷款服务、风险投资等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服务还很少,金融服务机构服务项目和数量还不能满足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遍及城乡的金融服务体系还没有完全形成。

工业性金融服务比例较大,农业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还很少。

文化创意方面我县目前拥有九华温泉度假村项目、四女寺风景区建设项目等一批在建或筹建的文化旅游项目,县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设施逐步完善,这些为我县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提供了良好的载体。

但是目前面临着资金紧缺和运作管理不科学的突出问题,相关人才的缺少也限制着我县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

服务外包方面主要集中在数据型服务提供,如会计事务所提供的数据服务、硅片原材料简单加工服务等,存在着发展水平低、科技含量低、缺少领军企业、缺少专业人才这样“两低两少”问题,导致我县服务外包产业基本处于还未“破题”阶段。

湖北省孝感市城市绿线规划(2015-2030)

湖北省孝感市城市绿线规划(2015-2030)

湖北省孝感市城市绿线规划(2015-2030)一、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孝感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确定的中心城区的建设用地范围,总规划面积约为125平方公里,主要为主城区和临空经济区,其中主城区包括老城区、南城新区、高新区和东城新区四个片区,面积约110平方公里,临空经济区面积为15平方公里。

二、规划目标1、通过“绿线”的划定,落实《城市绿线管理办法》的规定,实行绿线在空间上的强制性管制和保护,优化城市生态环境,构建“孝文化”水乡园林城市。

2、通过“绿线”划定,真正落实《孝感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孝感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3-2030年)》及各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绿地的用地性质。

3、通过“绿线”划定控制绿地,结合实际管理需求,建立绿地管理信息台帐。

4、通过“绿线”划定,为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及城乡规划建设和绿化管理等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三、规划原则1、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树立永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理念,实现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2、坚持“延续文脉”的原则城市绿线的划定要尊重社会环境,传承荆楚文化的历史文脉,结合不同类型绿地尤其是公园绿地的形态、人文历史等突出地域差异性,体现各区域风格的独特性。

3、坚持“依法划定”的原则依据国务院、住建部及孝感市关于“绿线”管理的办法和划定规范及具有法定效力的各级规划成果划定“绿线”,坚持“绿线”划定依据的法制性。

4、坚持“明确定界”的原则“绿线”划定旨在明确绿地用地范围,以绿地的现状控制线和规划控制线为基础,对规划、现状绿地实施定界保护,对绿线控制范围做到定性、定量、定位,使之最大限度的不受侵占。

5、坚持“有效保护”的原则以建设国家园林城市为目标,将现有的和规划的各类绿地划定“绿线”,总体实现对现有绿地的保护及规划绿地的控制。

6、坚持“长效管理”的原则已经划定的“绿线”坚持长效管理的原则,确需调整时严格按照《孝感市城市绿化管理办法》(孝感政规[2013]3号)的规定程序办理。

武城城总体规划2011年—2030年实施评价调查

武城城总体规划2011年—2030年实施评价调查

《武城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年—2030年)》实施评估调查问卷(县域居民部分)尊敬的武城县居民:您好!根据县委、县政府的部署,《武城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实施评估工作已经启动。

为广泛吸纳人民群众的意见,科学客观评估总体规划实施成效,武城县人民政府开展“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工作”问卷调查活动,广泛地听民声、聚民智,为城市规划献计献策,使武城县城市总体规划更具科学性、合理性。

希望广大居民积极参与此次活动,为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出谋划策。

在此,我们对您的积极参与表示衷心感谢!武城县城市总体规划评估项目组2016年3月本问卷采取匿名填写,您所填的内容将予以保密,结果仅用于分析研究,请您如实填写,在您认为合适的选项上画“√”或填写内容。

一、答卷人概况1-1您的性别:1男2女1-2您的年龄:118岁以下218-25岁325-45岁445-60560岁以上1-3您目前的户籍所在地是()家庭所在地是((两者可以一致)1农村2乡镇3县城4外省市1-4目前您的家庭月收入平均为:1低于1000元21000-2000元32000-5000元45000元以上1-5您的教育程度:1小学及以下2初中3高中(包括中专、职技校)4大专5本科6研究生1-6您的职业是:1务农2工人3事业单位工作者4公务员4私营业主5个体工商业者6企业管理层7其他.二、对武城的总体认识2-1您对2011年以来武城经济发展状况的了解情况为1十分清楚2比较了解3不太了解4完全不了解2-2您认为武城城市人口增长的感受是1人口增加过快2人口增长较为适度3人口增长缓慢,城市活力不足4没感觉2-3您认为武城现在的环境质量与三年前相比怎样?1有明显改善2有一定改善3没什么变化4有一定恶化5有明显恶化改善的方面是,恶化的方面是。

1水环境2空气质量3声音环境4自然生态环境5城市绿化2-4您认为近五年武城的旅游特色开发如何?1没有完全挖掘潜力2开发适度令人满意3开发过度2-5您认为武城最应该宣传的旅游特色吸引点是?三、居住地情况3-12011年以来您家庭户籍所在地和家庭实际居住地有无发生变更?(选3者跳过第2题)1户籍所在地有变化2户籍所在地无变化,实际居住地有变化3无变化3-2如户籍所在地和家庭实际居住地发生过变更,那么您原来的户籍所在地位于,家庭实际居住地位于。

《商水县中心城区商业网点布局专项规划(2016-2030)》公示

《商水县中心城区商业网点布局专项规划(2016-2030)》公示

规划范围:总规规划的商水县中心城区范围,
总建设用地面积48.3平方公里,
人口为46 万人。

规划期限:2016——2030年
近期:2016——2020年
远期:2021——2030年
中心城区现有大型零售商业网点4处,特色商业街4处,专业市场5处,二手车交易市场3处,大型物流基地1处。

3、规划目标
①形成布局合理、层次分明、配套完善的商业网点体系;
②规划规模合理、功能齐全、布局优化的现代零售商业体系;
③规划建设一批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大型商品交易市场, 构建
④引导餐饮业合理布局、提高档次,优化住宿业结构。

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对接周商一体化发展趋势,根据相关规定,规划商水县商总体布局为:
两心、三轴、两区、四节点
两心(2个市县级商业中心):老城区商业中心、新县政府商业中心;
三轴:阳城大道商业发展轴、行政路商业发
展轴、光武大道商业连接轴;
两区:城东商贸新区和特色商业街区
四节点( 4个片区级商业中心):工业集聚
区西北部商业中心、城区北部商业中心、城区
东南部商业中心、城区西南部商业中心
5、商业网点综合规划
①重点建设6条商业街;
②6处农贸市场;
③1处综合批发市场;
④7处专业市场;
⑤2个物流园区;
⑥4个物流(配送)中心。

6、近期建设项目
①近期重点改造、新建7个零售商业网点;
②改造、新建12个市场;
③新建1个物流园区;
④改造、新建4个物流(配送)中心;
⑤改造、新建6条商业街。

武城热力规划文本

武城热力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目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及《山东省武城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为促进武城县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城区基础设施水平,优化城区生态环境,保障城市热力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任务本规划的主要任务是确定武城城市热力发展目标及供热负荷,提出并论证城市热源发展方案,合理布置城区供热管网及设施,初步制定城区供热机构设置,并对本工程的节能环保、投资估算、效益分析,近期建设、应急预案及实施措施等方面进行科学规划,为武城县的城市热力发展提出科学合理、经济可行的规划方案。

第三条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1)2、《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3、《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4、《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的通知》(国发[2007]37号)5、《关于加强城市供热规划管理工作的通知》(建设部、国家计委、建城字[1995]126号文,附:《城市供热规划的技术要求》和《城市供热规划的内容深度》)6、《热电联产和煤矸石综合利用发电项目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发改能源[2007]141号文)7、《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8、《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技术规定》(计基础[2001]26)9、《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34-2002)10、《锅炉房设计规范》(GB50041-2008)11、《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城市供热工作确保群众冬季采暖的意见》(鲁政发〔2008〕89号文)12、《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全省城市供热节能工作的通知》(鲁政办发〔2009〕84号文)13、《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供热计量管理加快推进供热计量改革的通知》(鲁建发[2010]5号文)14、《城镇供热厂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12-2008)1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14-036-2006)16、《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14-037-2006)17、《山东省武城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第四条规划期限与范围近期规划2014~2016年远期规划2017~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区范围:东至东外环,西至西外环,南至南外环,北至北外环。

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成都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的通知-

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成都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的通知-

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成都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的通知正文:---------------------------------------------------------------------------------------------------------------------------------------------------- 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成都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的通知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成都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六年六月八日成都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1 总则1.1规划的作用通过商业空间布局规划,合理配置商业网点;通过商业业态发展引导,促进商品流通业健康发展。

1.2规划依据1.2.1 《成都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1.2.2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1.2.3 国家经贸委《关于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国经贸贸易〔2001〕789号);1.2.4 国家经贸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大中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通知》(国经贸厅贸易〔2001〕44号);1.2.5 商务部《关于印发〈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编制规范〉的通知》(商建发〔2004〕180号)。

1.3规划对象规划对象主要为从事商品流通的批发、零售、服务经营场所等商业网点的布局和发展。

商业网点分为零售商业网点、批发商业网点。

本规划中将批零一体化综合网点根据其主导类型分别归入零售商业网点和批发商业网点。

1.4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确定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中心城(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及高新区)和新都区、青白江区、龙泉驿区、双流县、温江区、郫县6个区县的行政区划范围,总面积为3681平方公里。

规划重点为成都四环路以内的中心城,面积约597平方公里。

1.5规划期限本次成都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的期限与成都市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一致,至2020年。

宜昌市中心城区商业网点规划

宜昌市中心城区商业网点规划
3
宜昌市中心城区商业网点规划(2013-2030 年)——文本(公示稿)
4、交通指向,发展综合商业 遵循城市空间布局结构,结合各级各类功能区定位要求,对接交通设施分布 及道路网格局,特别强调交通线路和站点布局对消费人流带来的影响,合理安排 商业网点空间布局。 5、凸显文化,实现错位发展 将经典山水文化、休闲时尚文化以及地方特色文化融入商业网点建设之中, 塑造别具一格的商业景观、商业文化、经营业态,强化宜昌市在湖北省、长江中 上游乃至全国的商业外在形象,并以此进行差异化定位,实现错位发展。 6、智慧商业,创新运作模式 以物联网、云计算、新一代通信网络、高效率信息处理、智能数据挖掘等技 术为支撑,带动消费者购物行为模式的改变,以及创新商业经营模式和部门管理 模式的转变,促使形成一体化、数字化、高效率、交互式的商业发展新模式。
本次规划期限与城市总体规划一致,为 2013-2030 年。近中期至 2020 年, 远期至 2030 商业中心、商业业态和商业网点配套等。城市商业中 心包括市级商业中心、区级商业中心、片区级商业中心、社区级商业中心和特色
2
宜昌市中心城区商业网点规划(2013-2030 年)——文本(公示稿)
3、坚持“后现代、产城共荣、共建共享”的发展理念,构建“宜居、宜业、 宜旅”的新型商业网点服务格局和业态结构。
4、顺应宜昌市中心城区“沿江带状多组团”的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商业网 点空间布局,保障商业网点发展空间需求。
5、引导高端高档商业业态和资源集聚发展,强化商业中心,打造城市名片, 提升城市形象。
第六章 商业业态规划 .................................................23
第一节 零售业 ................................................................... 23 第二节 专业市场 ............................................................... 27 第三节 旅游商业 ............................................................... 31

武城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武城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武城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武城县人民政府二〇一〇年三月目录第一章规划背景 (2)一、县域概况 (2)二、土地利用状况 (3)三、上轮规划实施评价 (6)四、经济社会发展的机遇 (8)五、土地利用面临的挑战 (9)第二章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10)一、指导思想 (10)二、规划原则 (10)三、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 (11)四、规划目标 (12)第三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 (16)一、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16)二、优化土地利用布局 (19)第四章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 (21)一、强化耕地全面管护 (21)二、切实保护基本农田 (22)第五章建设用地调控 (24)一、加强建设用地规模控制 (24)二、优化配置城乡建设用地 (25)三、保障基础设施用地 (26)四、加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27)第六章土地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30)一、大力加强生态建设 (30)二、因地制宜改善生态环境 (30)三、构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 (31)第七章土地整治 (33)一、土地整理复垦开发 (33)二、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挖潜 (34)三、土地整治保障措施 (35)第八章土地用途分区 (36)一、基本农田保护区 (36)二、一般农地区 (37)三、城镇村建设用地区 (37)四、独立工矿区 (37)五、风景旅游用地区 (38)六、林业用地区 (38)第九章乡镇级土地利用调控 (40)一、土地利用方向和重点 (40)二、乡镇级土地利用控制 (41)第十章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43)一、行政措施 (43)二、经济措施 (44)三、技术措施 (45)四、社会措施 (45)附表 (47)表1 武城县土地规划主要控制指标表 (47)表2 武城县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48)表3 武城县土地用途分区面积表 (49)表4 武城县耕地保有量规划平衡表 (50)表5 武城县基本农田调整分析表 (50)表6 武城县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表 (51)表7 武城县拟占用基本农田重点建设项目表 (51)表8 武城县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 (52)表9 武城县土地整治重点项目表 (53)表10 武城县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挖潜重点项目表 (54)表11 武城县乡镇规划主要控制指标表(2006-2010) (56)表12 武城县乡镇规划主要控制指标表(2006-2020) (57)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统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土地利用的方针政策,按照《德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要求,结合本县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对《武城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0年)》进行修编,制定《武城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第一章武城县概况【模板】

第一章武城县概况【模板】

第一章武城县概况1.1概述武城县位于鲁西北平原,京杭大运河东岸,山东省北部,德州市西南,地处北纬37°07′至37°21′,东经115°51′至116°02′之间。

南距省会济南120公里,北距德州市区40公里,东与平原县接壤,南与夏津县交界,西北隔卫运河与河北省故城县相望,东北隔四女寺减河与德城区为邻。

县域南北长33公里,东西宽27公里,总面积748平方公里。

1.2自然条件1、地形地貌武城县地貌属华北平原,地势平缓。

由于受黄河历代决口改道和泛滥的影响,微地貌比较复杂,形成了西南高、东北低的地势。

老城镇杨庄村一带地势最高,海拔29.1米。

四女寺镇卜官屯村一带地势最低,海拔20.8米。

高低相差8.3米,地面坡降约1/6000。

根据黄泛平原地貌类型的划分和武城县的地貌特征,境内地貌根据形态和成因等其他因素可分为河圈地、河滩高低、高坡地、平坡地、洼坡地、浅平洼地、背河槽状洼地、沙质河槽地八种类型。

⑴河圈地武城县境内的河圈地,由卫运河行洪沉积而成,分布在卫运河大堤内,包括老城镇、甲马营镇、鲁权屯镇及乡镇的沿河村庄。

面积约57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5.1%。

土质以轻壤为主。

海拔31.0~25.5米,吕洼村附近最高,潜水埋深4~8米,矿化度较低,潜水运动受卫运河水位影响,以侧渗为主。

⑵河滩高地境内河滩高地,由古黄河河床沉积而成,呈带状分布。

陈公堤以东、东沙河以西的武城镇、郝王庄镇两个镇及卫运河右岸的老城镇、甲马营镇、鲁权屯镇、三个镇的沿河村庄,均为河滩高地。

面积为44.09万亩,占总面积的39.3%。

土质以轻壤沙壤为主,海拔30.5~24.5米。

潜水理深4~10米。

年际变化较小,水质较好。

矿化度在1.0克/升左右。

地表和地下径流畅通,水土流失较严重。

淋溶作用强,无盐渍化现象,易旱不易涝。

⑶高坡地境内的高坡地,由黄河漫流沉积而成,主要分布在武城镇、李家户镇两个镇及鲁权屯镇的西郑庄村、大史庄村一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城县商业网点规划(2015-2030年)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武城县商务局二〇一五年四月武城县商业网点规划(2015-2030年)·规划说明书目录前言 (1)一、规划背景 (1)二、规划要求 (1)四、技术路线 (2)第一章城市概况及商业发展环境 (2)一、城市概况 (3)二、规划环境 (3)三、区位分析 (5)四、宏观环境 (5)第二章商业网点发展现状和趋势 (8)一、商业发展基本状况 (8)二、商业网点发展现状 (10)三、商业发展SWOT分析 (11)第三章商业网点布局影响因素 (14)一、影响商业发展相关因素 (14)二、影响商业布点相关因素 (15)第四章商业定位及发展目标 (16)一、商业定位 (16)三、总体构想 (17)四、主要指标 (17)第五章规划布局 (18)一、商业中心规划 (18)一、规划原则 (21)二、商业街现状 (21)三、商业街规划 (21)三、社区园区商业规划 (24)四、大型零售商业网点规划 (28)五、商品交易市场规划 (31)六、物流会展规划 (36)七、旅游商业规划 (37)第六章实施措施 (42)附录术语说明 (43)规划说明前言一、规划背景为更好地顺应国家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政策导向,紧抓京津冀一体化和山东省“一圈一带”的战略机遇,加速武城县商业网点资源的集聚和优化配置,引导和促进商业网点健康、快速和持续发展,推动商业经济发展,建立和完善与武城县经济发展相适应,布局结构合理、功能齐全、竞争有序的现代化商业网点和现代市场体系。

依据《武城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编制本规划。

二、规划要求一是通过广泛、深入的调研,进一步加强商贸业发展定位和策略研究,明确武城县商业在鲁西北冀东南区域商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而通过商业发展来完善区域功能,带动全县经济的全面发展,提高武城县的综合竞争力。

二是明确消费者的市场需求,结合商业网点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合理布局商业网点的数量、规模和业态类型,使武城县商业发展和网点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三是与武城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相结合,促进商业与商务、旅游、文化、体育和休闲等产业的相互融合,实现共同发展。

在提高商业自身发展水平方面,通过对武城县商业业态的论证,提出应引入的新商业理念和元素、应加快发展的现代商贸种类和业态、以及促进武城县商业业态结构调整和特色商业发展的切实可行的措施。

四是通过提出商业发展策略和商业网点建设实施的相关建议,发挥规划对社会多元化资金的导向作用,力求减少或消除市场失灵带来的负面影响,为政府引导各界力量参与地区的开发和建设提供参考,避免或减少商业的盲目发展和无序竞争。

五是实现商业网点规划与城市用地规划紧密结合。

本次规划一方面达到落实土地利用规划的目的,另一方面发挥完善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作用。

四、技术路线1.研究方法《规划》采用的研究方法如图1-1所示:图1-1研究方法示意图2.技术路线商业网点规划采取以专家信息库和知识库为中心的四阶段螺旋推进的技术路线。

图1-2技术路线示意图3.工作流程第一章 城市概况及商业发展环境城市不仅是一个普通市场中的竞争者,更是区域经济活动以及经济发展的组织者。

城市作为区域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交通和信息中心,·根据城市商业 网点调研现状 ·根据相关政策 法规 ·根据地方商务 主管部门要求 ·运用专业知识 ·借鉴历史积累·城市商业网点普查 资料·城市总体规划及相 关专业规划 ·城市统计年鉴 ·服务业发展规划 ·政府工作报告 ·城市规划电子地图 ·其他相关资料·SWOT 分析 ·定量分析 ·团队内部讨论 ·与客户共同 研讨 ·其他城市成功 经验借鉴·得出分析结论 ·提出方案建议 ·听取专家意见 ·设计实施方案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愈加重要的作用。

对武城县商业发展环境进行研究,分析武城县在山东省内的经济地位、发展现状与潜力,科学地确定武城县商业发展战略及定位,有助于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品质、服务居民生活。

一、城市概况武城县位于鲁西北平原,京杭大运河东岸,山东省北部,德州市西南,地处北纬37°07′至37°21′,东经115°51′至116°02′之间。

南距省会济南120公里,北距德州市区40公里,东与平原县接壤,南与夏津县交界,西北隔卫运河与河北省故城县相望,东北隔四女寺减河与德城区为邻。

县域南北长33公里,东西宽27公里,总面积748平方公里。

武城风光秀美,气候宜人,十分适合人类生活居住。

现有土地总面积1126681.05亩,土壤类型多样,有利于农、林、牧、渔全面发展;2012年武城县总人口约41万人,其中城区人口17.8万人,暂住人口2.8万人。

人口密度为543人/平方公里。

棉花单产位居全省前列。

辣椒、食用菌、棉花、畜牧业等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先后被评为“中国食用菌之乡”、“全国优质棉生产示范基地县”。

2012年,武城县完成工业增加值93.12亿元、销售收入522.40亿元、利税62.44亿元,分别增长5.4%、16.3%和18.9%。

特色产业快速膨胀,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被评定为“山东省首批特色产业集群”。

汽车零部件、新材料、农副产品深加工三大产业的主导地位更加突出,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被评为“中国县域产业集群竞争力100强”、“山东省首批特色产业集群”,武城区被命名为“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城”。

二、规划环境1.城市规模人口规模:到2012年,全县总人口为41万人,中心城区的建成区人口达到17.8万人;到2030年,全县总人口为49万人,中心城区的人口规模达到32.8万人。

用地规模:2030年规划建设总用地28.68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14.7平方米/人。

2.武城县城区布局(1)总体布局《武城县城市总体规划》将武城县划分为“两心、两轴、三区”城市空间布局结构。

“两心”:六六河以北城市行政文化中心;以升平广场为中心的城市商贸服务中心。

“两轴”:沿历亭路南北向城市空间拓展轴线,自北向南连接规划行政中心、文体中心、医疗中心、商业服务中心等城市主要公共设施;振华街东西拓展轴线。

“三区”:运河路以西老城区;六六河以北生态新区;运河路以东现代产业区。

六六河以北城市新区,规划可容纳居住人口2.5-3.0万人。

(2)产业布局:《德州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11-2020年)规划纲要提出的德州市的主要产业:以机械及新能源设备制造、纺织及服装制品、化工造纸及其制品、食品深加工等四大产业链为内核,“中国太阳城”为形象特色的综合性现代化工业城市和物流基地。

《武城县总体规划》认为:县域产业空间布局为“一个中心、五个板块”。

一个中心既中心城市;五个板块既商贸物流产业板块、文化旅游产业板块、新材料产业板块、棉纺织产业板块、特色农产品产业板块。

未来武城的产业布局,必须走集中布局的路子,改变目前零散布局的局面,各种引资项目,尽可能在城区工业园布局。

3.未来发展方向判断(1)判断依据武城县地处济南、河北、德州三市腹地。

根据地缘关系和区域经济联系方向,积极纳入德州经济体系,在做大做强自身优势产业的基础上,积极承接中心城市产业转移。

并且加强与周边城市对比和协同发展战略研究,立足自身比较优势,建立与之协调互补的发展模式,加强合作与有序竞争,逐步提高城市竞争力,以适应宏观经济发展需要。

(2)判断结论结合城市发展方向分析,确定城市发展方向:以向东、向北发展为主。

未来武城县城市空间拓展应遵循“活内拓外,提升内涵,打造极核、梯度发展”的发展思路,中心城以宜居城市建设为重点,打造县域生活及新型服务职能极核;产业建设近期以开发区为重点,近期以向东发展为主,中远期以现状德商路为主向北拓展,实现梯度发展。

(二)产业发展趋势1.产业经济现状武城近年来在经济领域表现出众。

改革开放尤其是21世纪以来,武城的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以GDP表示的经济规模,已经由2008的97.65亿元(按可比价格)增加到2012图1-3 历年来武城县GDP总量武城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突出的表现为第一产业略微下降,第三产业比重明显上升。

尤其是21世纪以来,变化幅度更大。

第一产业由2008年的11.8%到2012年的11.8%基本不变;第三产业由2008年的30.5%,上升到2012年的32.1%。

第二产业是目前武城县经济结构的核心。

第二产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其附加值低,对当地的税收政策、劳务费用等变化较为敏感,稳定性不佳,有较强流动性。

当前以第二产业为核心的武城,其经济结构是落后的,这也就是第三产业发展缓慢的原因所在,对于普通城市而言,只有第二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第三产业才能健康平稳的发展。

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有着较强的本地发展特性,其产业稳定性高、流动性较弱。

第三产业的附加值较高,与其相关的行业种类较多,发展第三产业能够拉动经济的整体发展,对当地经济影响作用较大。

武城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能够优化目前武城县的产业结构,改变城市特性,提高城市生活质量,使武城县成为一个“宜居”城市。

表1-1 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对照表2.结论未来发展方向——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有重点、有选择培育发展多元支柱产业和重点企业,积极培育以旅游服务为主导的新兴产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当前武城县产业经济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二产业内高新技术比重不断增大。

武城县新施政策指出产业结构开始转变,第三产业的发展成为未来武城产业经济的重点发展方向。

第三产业的发展将使得武城县经济产业结构优化,服务业将使得武城经济产业本地化,使武城向宜居城市转变。

第三产业的发展将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民购买能力,拉动武城商业发展。

三、区位分析1.地理区位武城县位于鲁西北平原,京杭大运河东岸,山东省北部,德州市西南,地处北纬37°07′至37°21′,东经115°51′至116°02′之间。

南距省会济南120公里,北距德州市区40公里,东与平原县接壤,南与夏津县交界,西北隔卫运河与河北省故城县相望,东北隔四女寺减河与德城区为邻。

2.交通区位武城县对外交通便捷,拟建德商高速及其连接线穿越县域西部和北部,105国道穿越县域东部,省道245线、318线和县道龙四路、郑郝路、新坡路等纵横交错。

3.经济区位从省域层面看,地处德州西面,西接河北,处于河北德州两市的边缘地带,是德州河北的中间腹地。

西部隆起带的建设,为武城经济的快速崛起提供了新的机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