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花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挑花绣
顾名思义,刺绣在于刺,挑花在于挑。
其制作工艺独具特色,在全世界极为罕见,因此尤为珍贵和神奇,被专家学者称为刺绣中的“活化石”.
挑花绣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阔的群众范围,在不同的少数民族集居地有着不同的演绎。
陕南
在我国的陕南地区,挑花绣有着500多年历
史,其主题突出、构图简练、色彩鲜艳、饱和谐
调、美观实用、绣面光亮生动,针法匀整灵活,
且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堪称陕南传统手工艺晶
中的一颗绚丽的明珠,而成为我国的名绣之一。
陕南挑花绣品
明清以来,各地刺绣已由传统习惯形成各自独特风格,种类多种多样,名称因地而异。
陕南挑花绣便是其中之一。
陕南挑花艺术历来颇具盛名,据《西乡县志》记载:“女工之刺绣,其精妙不在顾绣、湘绣之下,世多珍之。
有绣巧之美,无粗拙之态。
此亦民性之自然流露者也。
”
陕南挑花绣,又称“絮花”或“十字绣花”。
它是一种手工刺绣,因产地以城固县为主的陕南各县而得名。
陕南挑花艺术,是世世代代留传下来的。
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培养了陕南妇女们高度的审美能力和熟练的技巧。
明代以前,陕南民间妇女就用花针和彩线刺绣荷包、枕头、锦肚、烟包、鞋帽之类。
于明代即已广泛流传,在城镇已出现了“闺阁家家架绣棚,妇姑人人习针巧”的兴旺景象。
以至于乡间也“家家养蚕,户户绣花”。
陕南挑花绣是在画样的基础上,“以
针代笔,以线晕色”的一种艺术。
它的
针法看似简单,以小十字花构成纹样,
组织出千变万化,错综复杂的人物山水、
飞禽走兽或花鸟虫鱼等多种图案。
陕南
挑花绣多以土布、麻布或毛青布作底布,
以蓝色棉线或彩色丝线作绣线。
图案构思大胆而巧妙,构图饱满而匀称,取材丰富多彩。
陕南女子一般从7~8岁起,就开始跟妈妈学习挑花艺术,绣荷包、花鞋、枕头、衣脚、褡裢、烟包等。
每逢节日盛会、过年、走亲、访友,特别是“赶集”时,她们都要穿着自己亲手挑绣的花鞋等,互相比美。
谁的花样多,谁挑得精美好看,谁就会受到大家的称赞。
年轻姑娘在初恋过程中,都把自己挑得最好最心爱的绣品作为纪念品,送给自己的心上人。
很多陕南老妇人至今还保存着几十年前的刺绣工艺品。
陕南挑花基本针法大致可分为“十字挑花”、“露花”和“架花”三种,而以十字挑花最为普遍。
十字挑花,为在平布或麻布上,按经纬线路,依纱眼用绣花线逐眼扣以十字形,组成各种花纹,作为服装、手帕等的饰物。
其针法为沿经纬向左右两方平行运针,类似编织,针码按图样需要,有长有短,产生的花纹于正、背两面一阴一阳,适得其反。
宜于作小件绣品,如领口、袖口、裤脚、裹腿、手巾、枕巾、包单等的花边与角花;或在游花中与其它针法掺合作为填充图案;亦可在丝绸绣晶中出现,但须先于绣面上另织经线后始可挑花。
用以弥补游花、绣花的单调。
露花,颇类砌砖的纹样,故又称砖花。
与挑花相比,则挑花若编织,仅能平行运针,而露花能在绣面上按平布的纹路向四面八方发展。
即从一点起,不仅能顺布纹向四个方向运针,而且可按布纹以45°夹角另向四个方向斜行。
露花为“一”字针码,顺布纹及以45°夹角短线转折运针时,则成复杂的凸凹形花纹图案。
露花绣成后,正背两面相同。
因此,又称“两面花”。
最适合做绣品的边花、角花。
亦常出现于绣品中间,但一般先用游花针法,将图样轮廓绣出后,用露花作为其内的补充。
同挑花相同,可弥补游花的针法单调,产生丰富多样的变化,尤显风格古朴。
架花,类似露花,顺平布的纹路及以45°夹角向八个方位运针,但其十字针码如数学中的乘号“X”。
由于针码不同,绣晶效果亦千差万别。
架花针码于一般家织土布每三个布眼为一针,机器织宽平布四个布眼为一针。
绣成后的架花,其背面为一边倒的平行断续线路,显示出与正面基本相同的图案。
尚有个别架花绣品,两面则完全相同,称作双面架花,更为精美。
架花、露花、桃花三者均按平布纹路刺绣,并同以毛蓝及棉白本色为主,色调清秀明快,图样古朴典雅。
有时亦用少量五倍子、黄栌树杆,姜黄、核桃树皮、红花草等植物染料施染,制成彩绣。
但从工艺用途论,则架花远胜其它两者。
因不拘绣品大小或设于边缘或中间,均可不依靠其它针法辅助,单独完成千姿百态的精美图案。
使花中有果,花中有花,果中有果,以至人物、动物、山水、亭台楼阁……变幻无穷。
由于该针法简便、灵活,
表现力强,美观实用,在陕南流传最广,技艺日臻完善,逐渐形成一整套完整的组合绣晶图样与格式。
’如团花(包括椭圆、六角、八角形)、方花(包括一颗印)、树花(包括折枝花)、瓶花、盆花、花篮及其它人物、景物等定型图样近20种,100余个花样。
从艺术角度论,三种针法各有其特点,绣者根据需要选择,亦可在一个绣面上采用两种或三种针法。
陕南挑花绣具有明显的图案特色。
图案造型多样,千姿百态,情趣盎然,色彩明快,饱和谐调,单纯朴素。
湖北黄梅
湖北省黄梅县黄梅挑花绣是黄梅县民间一种古老的
手工制作工艺。
黄梅挑花绣起源于唐宋,发展成熟于明末清初。
它以元青布作底,用针将五彩丝线挑制在底布的经线
和纬线交叉的网格上,形成色泽绚丽、立体感强的图
案。
其产品最初为头巾、衣边、门帘、帐沿、床围等,
是黄梅一带民间妇女用来外出打扮和装饰居室的。
千
百年来,经过黄梅乡间一代又一代农家妇女的精挑细
作,其工艺日臻完善。
至近代更以明快的色彩组合、
精巧的图案构思、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瞩目于世。
黄梅挑花绣于新中国解放前后多次在国内外获得大奖。
其中,1938年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1954年获波兰“社会主义国家民间工艺美术展览”奖;1991年获“第二届北京·博览会金奖”。
黄梅挑花还多次作为国家和湖北地区的珍贵工艺品代表作赴多个国家巡展,受到各国观众、专家学者的青睐和高度赞誉,并被一些行家和学者珍藏。
1959年,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亲自挑选黄梅挑花作品装饰人民大会堂湖北厅。
2006年,黄梅挑花被载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湖北芦溪
湖北省宜昌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芦溪村是挑花绣的又一个摇篮。
这里的土家族姑娘用本色的土布做底,青线或者褐色的线挑绣,作品主要应用于头包巾,裙摆,裤脚。
图案分正反阴阳,正面图案从中心向外分散,背面泽呈现统一的横向线。
由于挑花绣的绣花方式主要是以数纱为主,因此,此地的挑花绣别名“数纱”。
挑花绣头包巾挑花绣背面挑花绣
苗族
梅江镇民族村,有一种叫着苗族挑花的民间艺术,堪称中国刺绣中的一朵奇芭。
带有显著楚文化特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挑花,在本地苗语中叫着“架本”,挑花作品叫着“本架”,“本首梭”意为数纱而绣的花。
苗族的挑花以色而分,有素线挑花和彩线挑花两种。
素线挑花的以白色或浅蓝色平布为底,用青线挑绣或以青色布为底用白线挑绣而成;彩线挑花以青色或其他深色平布为底,用彩色丝线挑绣而成。
以针法而分,有“十字针法”,“长短针法”和“回复针法”几种。
十字针法最为常见,它以若干个规则的小十字够成基本的线条或块面,再组合成整个图案,每个小十字的大小视底部沙线粗细而定一般在三至六纱之间。
长短针法是横向或纵向架线(也有斜架的)构成线或面,每针长短视图案需要而定,可长可短,这种针法多用于彩线挑花。
回复针法是工艺要求最高的一种挑绣,线在底布的一面数纱挑刺出图案的某个部位的型,再从另一面由原针角反复挑刺,挑线刚好要盖住原绣所剩的空间,使内外两面出现相同的花纹图案,正反能看,因而也叫"两面花"。
不管那类针法都必须数纱挑刺,严格要求保证起严谨、整齐、规则的图案形式。
挑花不像镶针绣法那样,先在底布上描好底样或贴好已剪成的花样再绣,而是在空白的底布上,凭挑花者的想象,记忆或看样来挑绣,挑绣需先从中间开始,底布纱线经纬向左右或四方扩展,称为“二方连针”或“四方连针”。
苗族挑花图案内容及其丰富,应用也及为广泛,可分以下几类:
装饰图案: 装饰图案一般是对称图案或由若干幅相同的基本图案,组合而成的循环图案,有连续性,重复性的特点,这种图案多用于作花边图案或条幅图案,比如衣服的"衮肩",衣袖和裤脚的修饰图案等,传统图案有“八宝格”、“十字格”、“回形边”、“大迈”、“毕高”等,这类图案应用广泛是挑花的典型图案。
纺物图案: 以表现事物的形象为特点,可说是"象形图案",常见的有石榴、牡丹、桐子花、鸟、蝴蝶、鱼、宫灯、龙、凤、日、月等,一般用于服饰,褡裢、枕头、手帕、围腰等。
寓意图案: 主要指表现生活中的故事或具有特定意义的图案,如赛龙舟、舞蹈、舞狮、狩猎以及“二龙抢宝”、“双风朝阳”等,这类图案一般用于大形的绣面,如床沿布、床单、门帘布、包布等。
汉字图案: 此类不多,出现的历史不长,主要在其它各类图案中间杂绣之,常见的有“十字”,“福禄祷禧”、“长命百岁”等吉祥字样。
由于苗族挑花的针法独特,图案自成一体,有自己特定的变化规律,图案或对称、或等距、或循环,给人以整齐、规范、严谨的审美感, 风格独特、非常具有其个性和特点:
1、构思具有简练性和规整性。
简练性指挑花图案线条清晰,针法简洁,无多余针脚,图案布局有致,明郎清楚,简练明快,朴实无华。
所谓规整性,指它数沙而绣,每个针距一样或基本图案的针数一样,针法严格,图案结构工整严谨,各种图案有一定的规格和挑绣方法。
2、图案布局讲究对称性。
挑花图案要求每组要对称,整体布局也要对称,如果以单副图案为主的绣面,则以核心图案为中心,则要求在整体布局具有相互对称的特点。
如果反映一定内容的寓意图案,绣品,则主体含义图案不一定对称,而
四周的辅助装饰图案布局上必须对称,挑花图案的对称,实际上是归整性特点的整体表现。
3、表现形式有极端的抽象性。
苗族挑花图案,往往把被表现的文物高度抽象化和艺术化,有明显的超实性,有的只具有某些事物的轮廓。
如:蝴蝶、桐子花等仿物图案,取原物基本形状将其规范,形成特定的图案格局。
如:“大迈”(马)的图案,有“迈单笮”特征(直足马)、“迈勾笮”(弯足马)等图案,取马足或马鬃为基本造型,只有从名称上才能联想它们近似于直立的马鬃或直立的马足,其造型与汉字的“马”字原始形态相近,是艺术化的象形文字,有些图案演变成了一种符号,有特定的格式和名称,苗家女子都能看懂,比如“毕高”图案(山),只是整齐排列的无数个规则的三角形或类似山岭上排列的树木的图案,外行人无法直解其意,苗族挑花图案,造型强调“达意”,不严格要求“形似”,有明显的“表意”特点。
4、苗族挑花图案,具有突出鲜明的民族风格,挑花针法别异,图案造型独特,具有明显的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化的艺术特征,它是苗族人民的艺术文化,是苗族的代表文化之一。
其风格特征,在苗族的相关文化艺术之中表现得十分明显。
如:苗族织带,本地苗语称“西兰卡谱”用作围腰系带,背带,包带等是苗族人家的常用物品,它们的图案便是挑花的传统图案。
“十”字、“八宝”、“毕高”和很常见的“迈单笮”“迈勾笮”等。
又如苗族织棉,称之为“褓多本”用作被面,帐沿等,是苗家的传统工艺,织绵面宽幅长,图案容量大,可集中组合格式各样的图案于其上,它集苗族编、织、挑、绣等工艺与各种花边图案于一体,是苗族工艺的精品。
织带,织绵等工艺是挑花的姊妹艺术,它共同形成苗族工艺、美术的主体风格,独具民族特征。
5、苗族挑花带有明显的古代文化特征,由于苗族历史上社会条件较差,与外界接触不多,使其自身文化发展演变较为缓慢,而保留早期文化的成分较多,挑花艺术亦是如此,其图案明显体现了这个特点:以“达茸”图案(龙)为例,汉文化中,龙的形已经从抽象的原始图案演化为如今的威猛、生动、活灵活现的形象,成了统治者的威严,权利的象征,而苗族的挑花图案中的龙却古朴可爱,图面抽象,有楚文化的特征,可以与古代文化中龙的原始形象相印证,它较好的保
留了本民族原始文化的内涵,反映着苗族文化的演变过程,是研究苗族文化好历史的“活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