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构造-大陆漂移

合集下载

对大陆漂移学说或板块构造学说的认识

对大陆漂移学说或板块构造学说的认识

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是地球科学领域的两个重要理论,对于地球内部结构和地壳运动规律的认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进行认识和解析。

一、大陆漂移学说的认识大陆漂移学说最早由德国地质学家阿尔弗雷德·韦格纳在1912年提出。

该理论认为地球上的大陆是在地球表面漂移,而不是固定不动的。

韦格纳认为,大陆漂移是由地壳板块的运动造成的,这种运动从而形成了地球上的山脉、地震和火山等地质现象。

大陆漂移学说的提出对地质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激发了地球内部结构和地壳运动规律的研究热潮。

1.1 大陆漂移的证据大陆漂移学说得到广泛认可的证据主要包括地质构造、古生物学、古气候学和陆地形态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通过对不同大陆的地质构造和古生物化石的比较,可以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似之处,这表明它们曾经是连接在一起的。

古气候学的研究也发现了大陆漂移的证据,例如在南极洲和非洲的部分地区发现了与冰川作用有关的地质特征。

而且,大陆漂移学说还能解释地球上的地震和火山分布规律,这些都为大陆漂移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1.2 大陆漂移的争议和完善尽管大陆漂移学说得到了大量的证据支持,但在其提出之初却受到了激烈的反对。

一些地质学家认为,大陆漂移学说无法解释地壳板块的运动机制,也无法提供合理的动力来源。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地球物理学和地磁学的进步,大陆漂移学说逐渐得到了完善。

很快,板块构造学说随之提出,成为了对大陆漂移学说的重要补充。

二、板块构造学说的认识板块构造学说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提出的地球科学重要理论,该理论主要包括板块构造的基本概念和板块边界的分类。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上的地壳与上地幔的外层是由许多大大小小,形状不规则的板块组成的,这些板块之间存在相对运动,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是地球地壳和上地幔的主要动力机制。

板块构造学说的提出填补了大陆漂移学说的一些不足,为解释地球上的地质构造和地壳运动规律提供了更加完整的理论体系。

大陆漂移学与板块构造学

大陆漂移学与板块构造学

大陆漂移学与板块构造学大陆漂移学说与板块构造学说在地球科学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们为我们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运动以及地貌变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下面,我们将详细探讨这两种学说的起源、发展、核心内容以及对地球科学的影响。

一、大陆漂移学说大陆漂移学说,由德国地质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在20世纪初提出。

魏格纳通过观察全球各地的地质和古生物证据,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地球上的大陆块曾经是一个整体,称为“泛大陆”,但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它们逐渐分离并漂移到了现在的位置。

这一学说的核心证据包括:一是各大陆边缘的吻合性,例如非洲和南美洲的海岸线能够较好地拼接在一起;二是古生物和古气候的一致性,魏格纳发现远离的大陆上存在相似的古生物化石和古气候记录,这暗示它们在过去可能曾紧密相连;三是地质构造的连续性,不同大陆上的岩石类型和地层结构也存在相似性。

然而,魏格纳的学说在提出之初并未得到广泛认可。

当时的主流观点认为地壳是固定不动的,而魏格纳的学说挑战了这一传统观念。

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大陆漂移学说的正确性。

例如,海底扩张的发现、古地磁学的应用以及地球物理探测技术的进步,都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二、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们通过对海底地形、地震活动以及地热流等数据的综合分析,逐渐认识到地球表面并非固定不动,而是由多个板块组成的,这些板块在地球内部力量的驱动下不断运动。

板块构造学说的核心内容包括:一是地球表面被划分为多个板块,这些板块包括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二是板块之间的边界存在不同类型的相互作用,包括汇聚边界(如地震带和山脉的形成)、离散边界(如海底扩张和新洋壳的生成)以及转换边界(如转换断层和洋中脊);三是板块运动的动力来源于地球内部的热对流和地幔对流。

板块构造学说为我们理解地震、火山喷发、山脉形成等自然现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框架。

大陆漂移说和板块构造学说

大陆漂移说和板块构造学说

大陆漂移说和板块构造学说一、引言大陆漂移说和板块构造学说是地球科学领域的两个重要理论,它们对于解释地球上的地壳运动和地质现象起到了关键作用。

本文将对大陆漂移说和板块构造学说进行介绍和比较,以便更好地理解地球的演化过程和地质构造。

二、大陆漂移说大陆漂移说,也被称为大陆漂移学说,是由德国地质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于 1912 年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地球上的陆地块体并不是固定不动的,而是在地球表面上漂移和移动的。

根据魏格纳的观点,地球上的大陆是通过“漂移”现象从一个原始大陆分裂而来的。

他提出了“大陆漂移”这个概念,认为地球上的大陆类似于巨大的浮冰,漂浮在地球表面的岩石圈上。

大陆漂移说的主要证据有:大陆形状的拟合、植物和动物化石的分布、岩石和地层的对比以及地震和火山活动的分布等。

这些证据表明,地球上的大陆在过去的地质时期曾经存在过相对位置的变动,并且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大陆分布格局。

三、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是 20 世纪 60 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地球科学理论,它是对大陆漂移说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表面的岩石圈被分为多个板块,板块之间存在相对运动。

板块构造学说的核心概念是“板块”,它是指地球上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块体,由地壳和上部的岩石圈组成。

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地球上的板块分为大陆板块和洋壳板块。

大陆板块主要由大陆地壳组成,而洋壳板块则主要由海洋地壳组成。

这些板块之间通过三种不同类型的边界进行相互作用:构造边界、转换边界和扩张边界。

构造边界是指两个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对于彼此的垂直运动。

转换边界是指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对于彼此的水平运动。

扩张边界是指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对于彼此的扩张运动。

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证据有:地震活动的分布、地表形变、磁性条带和地热活动等。

这些证据表明,地球上的板块之间存在相对运动,并且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地震、火山和地壳形变等地质现象的主要原因。

4.6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

4.6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

注意六大板块位置和名称
观察
红色的生长界与绿色的消亡界分别穿越了哪些地形?

地中海 红 海


阿留申群岛

日本群岛
喜马拉雅山脉
菲律宾群岛 马里亚纳海沟 马来群岛

大 洋 海 岭
大 洋 海 岭
大 洋 海 岭

板块构造学说
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 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
板块交界处 板块内部 消亡边界 (碰撞) 生长边界 (张裂)
三、地壳变动的最主要原因: 板块的碰撞和张裂 (1)板块的运动发生在岩石圈和软流层的界面上 (2)板块运动形成: 碰撞——山脉(如喜马拉雅山) 张裂——裂谷(如东非大裂谷) ——海洋(如大西洋)
四、地球上的火山、地震主要发生在——板块交界的地方
红海的形成
请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为什么在喜马拉雅 山脉地区能发现古代海洋生物的化石? 喜马拉雅山脉地处印度洋 板块和欧亚板块之间,当这两 大板块还没有碰撞前这里是古 代的海洋,当发生碰撞后,地 壳隆起形成巨大的山脉,所以 会在这里找到古代海洋生物的 化石。
一、请用板块构造学说来解 释下列地形的形成: 1、东非大裂谷 2、大西洋 3、喜玛拉雅山脉 (板块的相互张裂) (板块的相互张裂) (两个大陆板块碰撞)
地球表面的七巧板 ——板块
想 一想
地球上海陆轮廓是怎样形成的? 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是固定不变的吗?
大地多么坚固、稳定。海陆 轮廓自古就是这样的。
德国著名的地球物 我们脚下的大地在运动,七大洲、 四大洋是不断变化的。理学家——魏格纳,他
是 “大陆漂移说”的创 始 人。他30岁那年,有一 天在观察世界地图时, 意外的发现……

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关系

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关系

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关系关于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
行阐述:
1. 起源
大陆漂移假说最初由德国地质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于1912年提出,他认为地球上的大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漂移,最终形成今天的
地理形态。

而板块构造学说则是20世纪60年代才被证明和广泛接受的,其基本思想是地球上的地壳由若干个板块组成,它们不断地运动,相互碰撞、分离、变形。

2. 关系
大陆漂移假说是板块构造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的关系可以理解
为前者的“漂移”现象是后者“板块运动”的具体表现。

通过对板块运动的研究,科学家发现了大陆漂移的原因和规律。

3. 证据
大陆漂移假说最初的提出并没有得到学界的广泛接受,因为当时缺乏
足够的证据来支持它。

直到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们通过地震、磁
场和岩石等方面的研究逐步累积了证据,证明了大陆漂移的存在和重
要性。

而这些证据也为板块构造学说的证实提供了支持。

4. 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也在不断发展。

比如,科学家们通过GPS等技术手段精细测定了板块运动的速率和路径,揭示了地球内部物质的流动和分布规律等新的知识。

综上所述,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是相互关联、互为支持的科学理论。

它们为我们深入了解地球内部运动和地貌演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证依据。

大陆漂移学与板块构造学

大陆漂移学与板块构造学

大陆漂移学与板块构造学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是地球科学中的两个重要理论,它们对解释地球的地质历史、地壳运动和地表形态等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

一、大陆漂移学说大陆漂移学说,又称“海底扩张说”或“大陆漂移或板块构造说”,是解释地壳运动和海陆分布、演变的学说。

该学说由德国地质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在1912年提出。

魏格纳在对比大西洋两岸即非洲和南美洲的海岸线时,发现它们可以拼合在一起,于是他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大陆漂移学说的主要观点包括:地球上所有大陆在中生代以前曾经是统一的巨大陆块,称之为泛大陆或联合古陆,中生代开始分裂并漂移,逐渐达到现在的位置。

大陆漂移的动力来源包括地球自转的离极力和潮汐力,以及地球内部可能存在的热对流。

大陆漂移学说在提出之初,由于缺乏足够的证据和机制解释,受到了许多科学家的质疑。

然而,随着地质学、古生物学和地球物理学等领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了这一学说。

例如,古生物化石、岩石地层和古地磁等方面的证据表明,不同大陆之间确实存在紧密的联系。

大陆漂移学说对地球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改变了人们对地球表面形态和地壳运动的认识,为后来的板块构造学说奠定了基础。

同时,该学说也推动了地球科学各个领域的研究和发展,促进了地球科学体系的完善。

二、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更全面地解释了地壳运动和地表形态的变化。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并非整体一块,而是被分割为许多构造单元,这些构造单元被称为板块。

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圈之上,可以相互移动。

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包括:地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和其他小板块,这些板块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运动。

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俯冲、碰撞、分离等,这些作用导致了地震、火山、山脉等地质现象的形成。

板块构造学说还解释了地壳的形成、演化和消亡过程,以及地壳物质循环的规律。

板块构造学说的证据主要来自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和古生物学等方面。

地球板块构造理论及大陆漂移现象解释

地球板块构造理论及大陆漂移现象解释

地球板块构造理论及大陆漂移现象解释地球板块构造理论在地质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解释地震、火山活动以及大陆漂移现象等地球表面的各种现象。

本文将介绍地球板块构造理论的基本原理以及与之相关的地质现象的解释。

地球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球的外部由许多不规则形状的板块组成,这些板块不断地在地球表面移动和相互作用。

这些板块包括大陆板块和海洋板块。

大陆板块主要由地壳组成,相对较厚而较轻,而海洋板块主要由较薄而较重的海洋地壳组成。

板块之间存在三种类型的相对运动方式:边界滑移、边界发散和边界俯冲。

首先,边界滑移是指板块之间沿着平行移动而没有显著的相对上升或下沉的运动方式。

这种运动方式常见于板块内部,例如旧金山附近的圣安德烈亚斯断裂带。

该断层带是太平洋板块和北美板块之间的边界,两个板块沿着断层相对滑动,导致了频繁的地震活动。

其次,边界发散是指板块之间相互远离的运动方式。

这种运动方式常见于海洋板块之间,例如大西洋中脊。

在大西洋中脊上,地幔岩石从地球内部向上升华,形成新的海洋地壳。

随着地幔岩石上升,新的地壳形成并逐渐扩大,导致大西洋两岸的板块逐渐远离,同时在板块间产生火山和地震活动。

最后,边界俯冲是指板块之间的相互碰撞运动方式。

这种运动方式常见于大陆板块和海洋板块之间,例如安第斯山脉。

在位于南美洲西侧的安第斯山脉,南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相互碰撞。

由于太平洋板块较重,它沉入地球内部,同时形成了安第斯山脉,并导致了大量的地震和火山活动。

大陆漂移现象可以通过地球板块构造理论来解释。

早在20世纪初,德国科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理论。

他认为地球上的大陆是在地球表面漂移并不断变换其位置的。

魏格纳主张,所有大陆曾经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个超级大陆,他将其命名为“盖亚大陆”。

魏格纳提出了一系列证据支持他的大陆漂移理论,其中包括大陆的拼合、岩石的对应分布、古生物化石的分布以及地质构造的一致性。

例如,南美洲的东岸和非洲的西岸拥有非常相似的岩石类型和古生物化石,这可能是两个板块曾经连接在一起的证据。

大陆漂移与板块构造

大陆漂移与板块构造

大陆漂移与板块构造地壳是地球上最外层的固体岩石层,由几块大大小小的板块组成。

这些板块在地球上移动和相互作用,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大陆和海洋地貌。

而大陆漂移理论正是解释了板块运动的过程和原因。

本文将探讨大陆漂移与板块构造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地球演化的影响。

一、大陆漂移理论的提出大陆漂移理论最早由德国气象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Alfred Wegener)于1912年提出。

根据魏格纳的观察和研究,他认为地球上的大陆是可以移动的,并提出了“大陆漂移”的概念。

他发现大陆上的地貌和地质构造在地球各大洲之间有着相似性,例如南美洲的东北海岸与非洲西岸的形状相似。

此外,他还通过Paleozoic时期化石的对比发现,相同类型的化石可以在现在相隔很远的洲际上找到。

二、板块构造理论的发展大陆漂移理论的提出引起了科学界的关注,但该理论在提出之初遭到了很多反对。

直到20世纪60年代,随着海洋地质学和地震学研究的进展,板块构造理论逐渐得到认同。

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地球上的岩石板块相互作用,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板块边界,包括地震带、火山带和构造带。

在板块构造理论中,地球上的板块不断运动并与其他板块发生碰撞、俯冲或拆离。

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引起了地震和火山活动,并导致了地表的隆起和沉降。

这些板块运动和相互作用,也是形成山脉、大洋和地质构造的主要原因。

三、大陆漂移与板块构造的联系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理论是相互关联的,两者相互支持和解释了地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大陆漂移是板块构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描述了大陆在板块之间移动的过程。

板块构造理论则更全面地解释了地球上不同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和相互作用。

大陆漂移被看作是板块构造理论的“动力源”。

板块的运动和漂移主要是由于地球内部的热对流和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

地球内部的地幔处于不断的对流状态,释放出的热量使得岩石板块上升或下降,从而引起板块的运动。

板块边界上的火山活动和地震也是板块运动的结果。

板块构造 第一章 大陆漂移 全面详细

板块构造 第一章  大陆漂移 全面详细

观 20 点世 的纪 动地 向球 动 力 学
大陆漂移学说的复活
大陆漂移学说的复活并为地学界普遍接受是50年 代中期以来地球物理学取得巨大进展后实现的。越 来越多的古地磁资料表明,大陆相对于地极的位置 发生过重大改变;上地幔低速层的发现及其缓慢流 动的塑性性质的确定,使岩石圈可以在软流圈上滑 动,(并非Wegener的Si-Al在Si-Mg层上滑动,也 不是Holmes的地壳在地幔上的滑动),海底扩张说 的确立为大陆漂移提供了驱动机制。同时,地质学 家积累了更丰富的资料来证实大陆漂移的存在,于 是大陆漂移说在新的基础上复活和发展,而成为板 块构造理论的主要支柱之一。
二、大陆漂移的证据
随着布拉德等人对大西洋两缘所作 拼接获得成功,使得人们进而考虑其它 大陆的拼接问题,提出了多种拼接方案, 下图是迪茨和霍尔登在1970年提出的一 种联合古陆拼合方案。拼合结果形成联 合古陆,可以合理地解释一系列问题。
(二)、大陆漂移的证据
随着布拉德等人对 大西洋两缘所作拼接获 得成功,使得人们进而 考虑其它大陆的拼接问 题,提出了多种拼接方 案,下图是迪茨和霍尔 登在1970年提出的一种 联合古陆拼合方案。拼 合结果形成联合古陆, 可以合理地解释一系列 问题。
地球的磁场
地磁南极 地理北极 D 水平面 H I Z 垂直面 F L 地理北极
北 地磁南极
a.
地理南极 地磁北极 图 3—12 地磁场及其基本要素
b.
L—地磁力线;F—总地磁场强度;H—地磁场水平分量;Z—地磁场垂直分量;D—磁偏角;I—磁
• 磁偏角(D):与子午线的夹角 • 磁倾角(I):与纬度相关
一、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
1.主要观点 2.反对意见及漂移说的衰落
二、大陆漂移的证据

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

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

大陆板 喜马拉雅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 板 块之间 形成巨大 阿尔卑斯山脉 的山脉 相撞 块 相 大陆与 太平洋西部岛弧、 太平洋西部岛弧、 形成海沟、 形成海沟、岛 撞 大洋板 台湾山脉、 台湾山脉、科迪 弧和海岸山脉 块相撞 勒拉山系
新西兰地热能丰富——太平洋板块╱印度洋 板块; 冰岛地热能丰富——亚欧板块╱美洲板块; 阿尔卑斯山——亚欧板块╱非洲板块; 红海——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 (东非大裂谷不位于大板块交界处);
中较低,四周高
呈闭合状,外高内低
2.七大洲地形特征
• (1)欧洲:平原为主,海拔最低,冰川广布。 • (2)非洲:高原大陆 地形单一 • (3)南极洲:最高
• (4)三大地形区
世界海陆分布 陆地地形 山平高 盆 丘 地原原 地 陵 海 底 地 形 陆地 海洋 29%) 71%) (29%) (71%) 大 半 岛 被 大 大 大 洋 彼 陆 岛 屿 大 陆 陆 陆 盆 此 架 坡 底 海 陆 相 部 沟 分 通 割 大 洲 海 岭 七大洲 四大洋
1.经纬度位置; 经纬度位置; 经纬度位置 2.等深线的分布 等深线的分布 和数值
第二节 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 一、陆地地形 • 地形不等同于地势,地势是地形的一个特征 • 1.五种基本地形 • ——由海拔界定(200、500、1000) • (大于500米,低山;大于1000米,中山;大于 3500米,高山) • 陆地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见优化方案)
地形
海拔
特点(相对高度) 特点(相对高度)
等高线图
山地
》500米
地面峰峦起伏,坡度陡峻,相 对高度大
呈闭合状,分布密集
丘陵《Biblioteka 00米地面有起伏,坡度较和缓,相 对高度较小

板块构造学说的三个基本观点

板块构造学说的三个基本观点

板块构造学说的三个基本观点
一、大陆漂移论
大陆漂移论是指大陆陆块在地球表面随时间移动的观点。

该观点认为地球上的大陆地壳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以不可感知的速度在地球表面上移动。

这一观点最早由德国地质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提出,被认为是板块构造学说的先驱。

大陆漂移论认为,地球上的大陆陆块本来是连在一起的超大陆,后来逐渐分裂成现在的各个大陆,并在地球表面上漂移。

通过对地球表面地质构造、动物、植物的分布以及地球表面地壳的形状等研究,大陆漂移论提供了一种解释地球地质问题的新的视角。

二、海洋底部扩张论
海洋底部扩张论是指海洋底部在洋脊处通过火成岩的喷发与冷却形成新的洋壳,并在洋脊两侧逐渐向外扩张的观点。

该观点由美国地质学家哈里·哈斯提出,是板块构造学说的核心内容之一。

海洋底部扩张论认为,地球上的洋壳是在海洋洋脊处通过火山活动形成,并在洋脊两侧不断向外扩张,推动了地球地壳的运动。

该观点通过对洋壳的地质构造、地磁学和地球物理学等方面的研究,为解释地球表面地壳运动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三、地壳理论
地壳理论是指地球表面的固体地壳是由若干个板块组成,这些板块在地球表面上相互运动和交互作用的观点。

该观点是目前最为广泛接受的板块构造学说。

地壳理论认为,地球表面的地壳并非是统一的整体,而是由若干个大、小板块组成。

这些板块可以是大陆板块,也可以是洋壳板块,它们在地球表面上进行相对运动,形成了地球上的各种地质现象,如地震、火山活动等。

地壳理论通过对地球地壳运动的观测、地壳构造的研究以及板块交界带的分析等,为解释地球地质学问题提供了深刻的认识。

大陆漂移与板块构造

大陆漂移与板块构造

大陆漂移与板块构造大陆漂移是地质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理论,它解释了地球上大陆的运动与分布。

而板块构造理论则是与大陆漂移密切相关的概念,它描述了地球上陆地和海洋地壳组成的不同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运动。

本文将详细介绍大陆漂移与板块构造的原理和影响,并探讨它们对地球演化的意义。

一、大陆漂移的概念与原理大陆漂移是指地球上的大陆陆地板块在地质时间尺度上的相对运动现象。

早在20世纪初,德国地质学家阿尔弗雷德·韦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理论。

他发现南美洲和非洲大陆的东岸线形状非常相似,且相同动物化石的分布也非常一致,由此推断两者曾经连接在一起。

韦格纳认为,地球上的大陆板块并非固定不动的,而是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不断运动。

大陆漂移的原理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是地壳构造中的板块运动,即板块构造。

地球地壳被划分为若干个大型板块,它们像巨大的拼图一样拼接在一起,不断地相互推移和碰撞。

第二是地球内部的热对流,即地幔对流。

地球内部的热量通过对流传递到地壳,推动板块运动。

二、板块构造理论的发展与类型板块构造理论提出了地球的外壳是由若干个板块组成的,并且这些板块是相对运动的。

该理论的提出对地质学产生了巨大影响,并被广泛接受。

根据不同的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板块构造可分为三种类型。

1. 边界构造边界构造是指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

根据板块间相对运动的性质,边界构造又可分为三类:构造边界、转换边界和消减边界。

- 构造边界:两个板块产生挤压、拉伸等力导致的变形和地壳破裂。

例如,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就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之间的构造边界。

- 转换边界:两个板块产生相对水平滑动的运动。

例如,圣安德烈亚斯断裂带是太平洋板块和北美板块之间的转换边界。

- 消减边界:两个板块其中一个板块向下俯冲到地幔深处。

例如,太平洋板块在环太平洋地区与其他大陆板块发生消减,形成了日本群岛、安第斯山脉等地形。

2. 内陆构造内陆构造是指板块内部的地壳运动,它包括内陆推覆、地壳伸展和地壳挤压等现象。

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理论

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理论

大陆漂移的影响
改变了地球表面的地貌和 地形
形成了山脉、火山、地震 等地质现象
影响了气候和生物多样性
推动了地球演化和生命演 化的进程
03 板块构造理论
板块构造理论的提出
1912年,阿尔弗 雷德·魏格纳提出 大陆漂移假说
1960年代,哈 里·赫斯、罗伯 特·迪茨等人提出 板块构造理论
板块构造理论认 为地球表面是由 多个板块组成的
大陆漂移理论:由魏格纳提出,认为大陆板块在地球表面移动
板块构造理论:由赫斯等人提出,认为地球表面由板块组成,板块之间相互运动
相互印证:大陆漂移理论为板块构造理论提供了基础,板块构造理论为大陆漂移理论提 供了科学依据
证据:海底扩张、地震带、火山活动等现象都支持大陆漂移与板块构造理论的相互印证
板块运动对大陆漂移的影响
地震:板块边界 处地壳运动导致 应力积累,当应 力超过岩石强度 时发生地震
火山活动:板块 边界处地壳运动 导致岩浆活动, 当岩浆喷出地表 形成火山
板块构造与地震、 火山活动的关系: 板块边界处的地 壳运动是地震、 火山活动的主要 原因
04
大陆漂移与板块构造理 论的关联
大陆漂移与板块构造理论的相互印证
大陆漂移的证据
海岸线形状:大 陆边缘的相似性
化石分布:不同 大陆上相同化石 的出现
地磁异常:大陆 边缘的地磁异常 分布
地震波速度:大 陆边缘地震波速 度的变化
大陆漂移的机制
地壳板块:地球表面由多个板块组成,这些板块可以移动 地幔对流:地幔中的热对流推动地壳板块移动 板块边界:板块边界是板块移动的主要区域,包括俯冲带、转换断层和扩张中心 板块运动:板块可以向不同方向移动,包括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和旋转运动

大陆漂移与板块构造

大陆漂移与板块构造

大陆漂移与板块构造大陆漂移与板块构造是地球科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

它揭示了地球上大陆的运动与漂移,以及地壳板块的构造与运动方式。

本文将以科普的形式介绍大陆漂移与板块构造的相关知识。

一、大陆漂移的发现与理论大陆漂移的概念最早由德国地质学家阿尔弗雷德·韦格纳于1912年提出。

韦格纳发现了在地球表面分布的陆地形成了一个整体,并且可以相互拼合。

他的研究表明,地球上的大陆陆地并不是固定不动的,而是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经历了相对的位置变动。

韦格纳的“拼图假说”成为了大陆漂移的基本理论。

他认为,过去的某个时期,地球上的大陆原本是连在一起的一个巨大的超级大陆,后来发生了分离,并向不同的方向漂移。

二、板块构造的概念与分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大陆漂移存在着,地球上的陆地碎裂成了几个相对独立的板块,这就是板块构造的基本概念。

板块构造理论最早由加拿大地质学家扬逊于1967年提出,并成为了解释大陆漂移的重要理论基础。

根据地壳运动的性质和板块相对运动的方式,板块构造可以分为交汇型、边界型和扩张型三类。

1. 交汇型板块构造:交汇型板块构造是指两个板块以不同运动方向相互碰撞形成的板块边界。

当两个板块相撞时,会发生叠加和挤压,形成地壳的隆起、山脉和深海沟等。

2. 边界型板块构造:边界型板块构造是指两个板块之间存在相对滑动和剪切的边界。

这种板块边界容易产生地震和火山活动,如太平洋火山带就是一个典型的边界型板块构造。

3. 扩张型板块构造:扩张型板块构造是指两个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是扩张的。

在扩张区域,地壳发生拉伸和裂解,形成断裂和沉降盆地。

三、大陆漂移与板块构造的影响与意义大陆漂移与板块构造的发现和研究对地球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大陆漂移与板块构造的理论说明了地球表面的动态性。

它揭示了地壳运动的规律,增加了人们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对于地震、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的预测与防范提供了科学依据。

其次,大陆漂移与板块构造理论为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等学科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关系

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关系

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关系引言: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是地球科学领域的两个核心理论,它们对于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和地球化学等学科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就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关系展开探讨,旨在深入了解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

一、大陆漂移学说的提出大陆漂移学说最早由德国地质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在1912年提出。

他通过对地球表面地质现象和地貌特征的研究发现,地球上的大陆似乎在远古时期曾经连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超大陆,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超大陆分裂成了现在的多个大陆,并且不断漂移着。

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学说引起了当时地质学界的广泛争议,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新的证据的出现,大陆漂移学说逐渐得到了认可。

二、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认为地球的外部壳层由若干个相对稳定的“板块”组成,这些板块在地球表面上不断运动和碰撞。

板块构造学说的提出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科学家利用新的测量方法和仪器,发现地球表面上存在着不断运动的地震带和火山带,这些现象无法用传统的地质学理论解释。

于是,科学家们开始思考地球表面的运动机制,并逐渐形成了板块构造学说。

三、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关系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有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大陆漂移学说为板块构造学说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大陆漂移学说认为大陆是在地球表面上不断漂移的,而板块构造学说则进一步解释了大陆漂移的机制和原因,即地球表面的板块不断运动和碰撞导致了大陆的漂移。

因此,可以说大陆漂移学说为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支持。

板块构造学说进一步完善了大陆漂移学说。

大陆漂移学说只是简单地描述了大陆的漂移现象,而没有给出明确的机制和原因。

而板块构造学说通过研究地球的地震、火山和地壳运动等现象,提出了地球表面板块的存在和运动,从而更加全面地解释了大陆漂移的原因和过程。

地球的板块构造与大陆漂移

地球的板块构造与大陆漂移

地球的板块构造与大陆漂移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它有着复杂而神秘的内部构造。

在地壳的上层,存在着许多巨大的板块,它们像拼图一样组合在一起,构成了地球的板块构造。

这些板块不断地运动着,导致了大陆漂移的现象。

本文将深入探讨地球板块构造与大陆漂移的关系。

一、地球的板块构造地球的板块构造是指地壳被分割成多个巨大的板块,并且这些板块能够相对独立地移动。

目前科学家确定了七大主要板块,分别是欧亚板块、南美板块、北美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澳大利亚板块和印度板块。

此外,还有一些较小的板块,如菲律宾板块、阿拉伯板块等。

这些板块的大小不一,形状各异,它们之间相互交界,形成了许多构造特征,如山脉、火山、地震带等。

板块内部的运动是由地球内部的热对流所驱动的。

在地幔的上部存在着传导热量的岩浆圈,热量从深部向上运动,使得板块不断地向外扩张或相互碰撞。

二、大陆漂移的概念大陆漂移是指地球上的大陆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位置的改变。

这个概念最早由德国地质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于20世纪初提出。

他认为,过去的地球上只存在一个大陆,称之为“盘古大陆”。

随着时间的推移,盘古大陆分裂成多个板块,并且这些板块不断地运动,导致了大陆的移动和重组。

大陆漂移的证据主要是地质特征的对比。

例如,某些形状相似的山脉和岩层出现在现在相隔较远的大陆上,这说明它们曾经连接在一起。

此外,化石和植物残骸的分布也提供了支持大陆漂移理论的证据。

更多的证据来自于海底地质学的研究,通过对海底地形和地磁场的观测,科学家们发现了构成海底的岩石在两侧板块的运动方向上存在着对称性。

三、板块构造与大陆漂移的关系地球的板块构造与大陆漂移有着密切的关系。

板块构造决定了地球上的大陆和海洋的分布,而大陆漂移则是板块构造的结果之一。

首先,板块构造是大陆漂移的基础。

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壳是由若干个大型板块组成的,这些板块在地壳的运动中导致了大陆的漂移。

例如,欧亚板块和非洲板块的碰撞造成了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而南美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扩张则导致了大西洋的开启。

板块构造学说和大陆漂移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和大陆漂移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和大陆漂移学说1. 引言嘿,大家好!今天咱们聊聊地球那些秘密,尤其是关于板块构造学说和大陆漂移学说。

听起来有点学术,但别担心,咱们会把它说得轻松又有趣,像聊天一样。

首先,地球就像个大拼图,各个大陆和海洋就像拼图上的小块,彼此都在运动着,真是让人感叹这自然的奇妙啊!2. 大陆漂移学说2.1 理论起源说到大陆漂移学说,咱得从一个老兄说起,那就是阿尔弗雷德·魏格纳。

这个家伙在上世纪初就开始琢磨,嘿,为什么我们的大陆看起来像是拼图一样能拼在一起?他观察到,非洲和南美洲的轮廓就像一对好朋友,拼在一起的时候,多完美呀!于是,他就提出了这个“大陆漂移”的理论。

可当时大家都觉得他在瞎掰,谁会相信大陆会漂来漂去呢?就像你让小狗去水里游泳,肯定是见鬼了!2.2 证据与反对不过,魏格纳可不是吃素的,他找了好多证据,比如说古代的化石、岩石结构,还有气候的变化。

你想啊,南极的恐龙化石要是出现在热带,那多离谱啊!不过,尽管如此,魏格纳还是没能说服大家,甚至有人把他当成笑话。

就像一场闹剧,大家都在那嘲笑,直到后来才发现,嘿,这小子还真说对了。

3. 板块构造学说3.1 理论发展时光荏苒,科学家们不断深入研究,终于在20世纪60年代,板块构造学说横空出世!这下可热闹了,各种研究资料、技术手段相继上阵,才搞清楚地球的表面其实是由好几块巨大的“板块”组成的。

每块板块就像你家里的地毯,时不时地移动一下,碰撞、拉扯、撞击,真是惊心动魄呀!这些板块不仅漂移,碰撞的时候还会产生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真是让人毛骨悚然,心里一紧。

3.2 证据支持科学家们通过海底扩张、地震分布、火山活动等找到了一堆证据,证明这些板块真的是在移动。

就好比你跟朋友打牌,出了一张王牌,所有人都惊呆了,纷纷表示“哇,原来如此!”其实地球也有自己的游戏规则,这些板块在不断博弈,形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地貌。

4. 总结所以说,这两种理论其实是一个接一个地揭开了地球的秘密。

大陆漂移与板块构造

大陆漂移与板块构造

大陆漂移与板块构造大陆漂移是指地壳上陆地的整体移动。

它是地球地壳板块运动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板块构造理论是用来解释大陆漂移的一个重要理论框架。

本文将介绍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地球表面形态和地质活动的影响。

1. 大陆漂移的概念大陆漂移是指地球上陆地的移动过程。

最早的大陆漂移理论由德国科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提出,他观察到南美洲和非洲大陆的东岸形状非常相似,推测它们曾经是相连的,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分离。

魏格纳认为,地壳上的陆地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在地球内部运动的作用下发生漂移。

2. 板块构造理论板块构造理论是关于地球上地壳板块的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理论。

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地壳被分为多个块状的板块,它们可以水平滑动、相互碰撞或远离。

这些板块与地球上的构造和地质活动密切相关。

3. 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的关系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是紧密相关的。

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地壳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导致了大陆漂移。

例如,当两个板块发生碰撞,其中一个板块会被迫下沉,形成深海槽,而另一个板块则会上升形成山脉。

这种板块碰撞造成了地球上的陆地移动,即大陆漂移。

4. 大陆漂移和地球表面形态大陆漂移对地球表面形态有着深远的影响。

随着板块的运动和碰撞,山脉、高原、盆地和其他地形特征不断形成和变化。

例如,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是由于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

大陆漂移还会导致地壳的抬升和下沉,形成地震、火山和地热活动。

5. 大陆漂移和地质活动大陆漂移也与地球上的地质活动密切相关。

随着板块的运动,地震、火山喷发和地热活动都会发生。

例如,环太平洋地震带就是因为太平洋板块和其他板块交界而形成的。

大陆漂移还会导致板块边界的摩擦和应力积累,最终可能引发地震或火山爆发。

综上所述,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密不可分。

板块构造理论为我们提供了解释大陆漂移的框架,揭示了地球地壳上陆地的运动和相互作用。

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对地球表面形态和地质活动产生了重要影响,深化我们对地球演化的认识。

地理教案:大陆漂移与板块构造

地理教案:大陆漂移与板块构造

地理教案:大陆漂移与板块构造大陆漂移与板块构造一、引言地球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行星,地质学家们通过长期的研究发现,地球上的大陆并不固定不动,而是在漫长时间里经历了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的过程。

本文将深入探讨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的原理、证据以及对地球演化的重要性。

二、大陆漂移的原理大陆漂移理论最早由德国地质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于1912年提出。

根据他的理论,地球上的大陆是不固定的,它们在地壳下漂浮并随着时间的推移移动。

魏格纳认为,地球的大陆是连接在一起的巨大嵌板,而这些嵌板可以随着地球内部的热对流和岩浆上涌而移动。

大陆漂移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的板块运动。

三、板块构造的证据1. 拼图对比魏格纳通过将南美洲和非洲大陆相互拼合,发现它们的海岸线和地形非常相似。

这一发现引起了地质学家们的兴趣,他们开始使用这种拼图对比法寻找更多的证据来支持大陆漂移理论。

结果发现,除了南美洲和非洲外,其他大洲之间的拼接也显示了相似的特征。

2. 相似岩石构造地质学家们发现,一些大陆之间存在着相似的岩石构造,包括地质时代、岩层序列和岩石成分等。

例如,南美洲和非洲大陆之间存在着非常相似的岩石构造,这进一步支持了大陆漂移的理论。

3. 岩石磁性地球的磁场是由地球内部的液体外核产生的,这个磁场可以被记录在磁性岩石中。

通过研究岩石中的磁性记录,地质学家们发现,一些大陆上的岩石记录显示了它们在过去是位于不同的位置。

这是因为随着板块的移动,磁场记录也会随之改变。

四、板块构造的重要性1. 地震和火山活动板块构造是地球上发生地震和火山活动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板块之间产生摩擦力时,会引起地震。

而当板块相互碰撞或板块下沉时,会导致火山爆发。

因此,了解板块构造有助于我们预测地震和火山活动,减少损失并采取适当的防范措施。

2. 自然资源分布板块构造对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分布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许多矿产资源的分布与板块边界有关。

通过研究板块构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然资源的分布规律,有助于合理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

地球的板块构造与大陆漂移

地球的板块构造与大陆漂移

地球的板块构造与大陆漂移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而地球上的大陆和海洋则构成了我们熟悉的地理形态。

在地球科学领域中,有一项重要的理论和研究方向,那就是地球的板块构造与大陆漂移。

这一理论是20世纪地球科学领域的重要突破,为我们解释了地球上许多地质现象和自然灾害提供了重要线索。

一、地球板块构造地球的地壳被划分为数十块不规则形状且大小不一的板块,这些板块覆盖在地球表面形成了我们熟知的大陆和海洋。

这些板块之间以及内部的相互作用导致了地球上许多地质现象,如火山喷发、地震等。

而这些地质现象的背后正是地球的板块构造在起作用。

在地球内部,地幔部分由可塑性很强的岩石组成,被称为岩石圈。

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球的岩石圈分为板块运动的板块和固定不动的大陆核心。

而这些板块之间存在着相对运动,通过推移和碰撞等方式相互影响。

地球的板块构造不仅影响了地质现象,还直接关系到大陆漂移这一重要的地质现象。

二、大陆漂移大陆漂移理论最早由德国地质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于1912年提出。

魏格纳认为地球上的大陆原本是连接在一起的,后来由于板块运动的影响,大陆分裂漂移至今的位置。

大陆漂移理论给地球科学领域带来了巨大的颠覆性影响,也为之后的板块构造理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大陆漂移不仅解释了地球上不同大陆之间形状的奇特相似性,也能够解释地质现象中存在的很多谜团。

例如,南美洲西北部的哥伦比亚沙漠和非洲西部的塞内加尔沙漠,它们之间的沙漠土壤化学成分几乎完全相同,这正是大陆漂移理论所能解释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地球板块构造和大陆漂移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

未来,这一领域的研究将会为我们揭示更多地球的奥秘,也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地球资源。

结语地球的板块构造与大陆漂移是地球科学领域中的重要理论和研究方向,它帮助我们理解了地球上许多地质现象和自然灾害的成因。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相信地球的奥秘将会逐渐揭开,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还将探索更多关于地球的奇迹和真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
1.主要观点
(2)格纳的大陆漂移论据
• • • • • • • A.海岸线轮廓相似 B.不同大陆间地层、构造间的联系:北美-欧洲,南美与非洲 之间地层、褶皱带可衔接。 C.古生物:如中龙在巴西、南非C-P淡水湖泊相中出现。 D.古冰川:南美、非洲、印度、澳大利亚都发育有C大陆冰川。 E.古气候:C冰川、煤、石膏、岩盐、沙漠砂岩分布对古气候 带的反映。
第一章 大陆漂移
一、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
1.主要观点 2.反对意见及漂移说的衰落
二、大陆漂移的证据
1.大陆拼合 2.地质构造的连接 3.地层、矿床发育的证据 4.古生物证据 5.古冰川、古气候方面的证据 6.古地磁与大陆漂移
二、大陆漂移的证据
1.大陆拼合
魏格纳的大陆漂移思想最初是从大西洋两岸轮廓的相似 形中得到启发,Wegener(1921)和Du Toit(1937)在他们 的早期研究中都使用了这种方法,然而反对漂移说的人注意 到大西洋两侧的海岸线看起来相似,细究起来并不十分吻合。 进一步研究表明:科学的拼合应该是在地球面上而不是在平 面上,应以大陆坡而不是以海岸线作为大陆与大洋的界限, 并且还需要有严格的数学证明。1965年英国地球物理学家布 拉德(F.Bullard)等借助电子计算机把大西洋两岸很完美地 拼接起来,结果重叠区和空隙区都很小,(许多重叠区能被 大陆分裂后在边缘的新生地质体解释,如尼日尔三角洲,巴 哈马滩碳酸盐礁),而且20亿年前的古老岩系,在南美和非 洲之间衔接很好。
大陆漂移
一、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
1.主要观点 2.反对意见及漂移说的衰落
二、大陆漂移的证据
1.大陆拼合 2.地质构造的连接 3.地层、矿床发育的证据 4.古生物证据 5.古冰川、古气候方面的证据 6.古地磁与大陆漂移
一、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
一般公认德国气象学 和地球物理学家Alfred Wegener是大陆漂移学说的 创始人,他把简朴零散的 大陆漂移思想发展成一个 完整而系统的传说著作: 1912年《大陆的生成》一 文;1915年《海陆的起源》 一书系统论述大陆漂移问 题。
(1)主要反对意见:
B、大陆漂移的驱动力
Wegener提出的驱动力有两种:
离极力—经计算只占重力的几百万分之一, 不足以引起两极向赤道漂移; 潮汐力—经计算非常小,只有10-4达因/cm2, 远不足以推动大陆向西漂移。
(1)主要反对意见:
C、大地测量数据的精度
Wegener曾利用一组大地测量数据论证大陆漂移, 他引用天文测量成果指出格陵兰东北与欧洲之间的 距离,以每年35m的速度在逐年增加,但当时的测 量精度及技术条件远不足以来证实或否认大陆漂移, 这组误差甚大的大地测量数据引起了许多学者的抨 击。
@
二、大陆漂移的证据
3、地层、岩石、矿床发育的证据
冈瓦纳大陆和劳亚大陆古生代以来的 岩石地层发育彼此不同,但其内部各陆 块之间则彼此相似,如北美东部和西欧 英国等地都有D 老红砂岩(陆相、干旱、 磨拉石),而冈瓦纳大陆各陆块上则分 布着相同的C-P,如南美巴西和非洲。
@
二、大陆漂移的证据
二、大陆漂移的证据
• 2.地质构造的联接
Wegener 提出大陆漂移学说就已收集了一些 不同大陆的褶皱带可以衔接,如:北美纽芬兰 的加里东褶皱带与西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加 里东褶皱带遥相呼应;阿巴阿契亚山海西褶皱 带东端没入大西洋,而在英国南部和中欧一带 复又出现;非洲南端开普山脉与南美布谊诺斯 埃利斯附近的山脉地层和构造可彼此衔接。 进一步研究表明,如果把全球各大陆拼合到 一起,则地槽与山脉就不会突然终止,而是形 成一个环绕着大陆的连接带。
一、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
1.主要观点 2.反对意见及漂移说的衰落
一、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
2.反对意见及漂移说的衰落
(1)主要反对意见: A、漂移机制 B、大陆漂移的驱动力 C、大地测量数据的精度 D、其它
(1)主要反对意见:
A、漂移机制
由于当时认识水平有限,对 漂移方式和动力所做解释,难以 自圆其说,魏格纳从地壳均衡观 点出发,认为较轻的硅铝质大陆 块像冰山一样沉浮在较重的硅镁 质岩浆里,大陆Si-Al块就在SiMg层上漂移,当大陆漂移时,其 前方的洋底被大陆所掩覆,而在 它的后方,新的Si-Mg层洋底不 断地露出来。但事实上,洋底硅 镁层并不具塑性和流动性(花岗 岩的熔点比玄武岩低,以后才知 道实际上上地幔的软流圈才是有 一定流动性。)
D、其它
对漂移说列举的地质、古生物等方面证据,固 定论者或不加理睬或另加解释,如将冈瓦纳大陆CP冰川作为山岳冰川、古生物分布的陆桥说等。
30-40年代—漂移学说衰落, 固定论占统治地位
当时许多地球科学家抓住 Wegener学说中的某些缺点和 错误,结果把其合理内核也抛 弃了,甚至将其作为一种荒唐 的怪论。1930年11月,刚满50 岁的Wegener在第四次格陵兰 探险遇难后,他所创立的漂移 学说也随着衰落了。
二、大陆漂移的证据
5、古冰川与古气候方面的证据
Wegener首次提出大陆漂移观点对许多证据都来自他对古冰 川、古气候的研究。 古冰川:在 Pz2 (三亿年前后 C)南美洲、非洲、印度、澳 大利亚和南极洲发生过广泛的冰川作用,分布极广,呈放射状 流布,显系大陆冰川,而非山脉冰川,而上述地区除南极洲外, 现在均处于热带或温带地区。而且南美、印度和澳大利亚的古 冰川遗迹残留在大陆边部地区,冰川运动方向却是从岸外向内 陆,反映古冰不是源于本地。说明上述大陆当时曾连在一起, 为一个统一的冈瓦纳古陆,位于极地寒冷地区。 古气候:除古冰川之外,蒸发盐、珊瑚礁、红层等作为另一 些古气候标志,也可用来推断它形成时的纬度。Wegener曾将 С蒸发盐、煤等分布标在联合古陆上,其中岩盐、石膏、沙漠 砂岩均集中在干燥的亚热带与它们所要求的古气候条件完全相 符,为联合古陆的存在提供了佐证。
赤 道
石炭-二叠纪时南半 球各大陆广泛分布有 冰川沉积和擦痕,大 都在现代赤道附近。 但若把上述各大陆 拼合在一起,则擦痕 方向指示存在一个具 有共同中心的大陆冰 盖。也正好是寒凉型 舌羊齿植物群的分布 区。
陆生脊椎动物的分布
• 四足短矮的 陆地爬行类 水龙兽,广 泛分布于南 美、南非、 印度、南极 等地。 • 不可能漂洋 过海,只能 通过陆地迁
• 4、古生物证据
古生物学家早就发现,在目前远隔重洋的一些大 陆之间,古生物面貌有密切的亲缘关系,如斯奈德 在1858年,首次提出大西洋两侧大陆拼合时,就用 两侧古生代煤层中的植物化石相似性来论证。 Wegener 也收集了古生物证据,如中龙(淡水生活 的小型水生爬行类),在巴西和南非 C-P 湖相地层 中均发现,水龙兽、肯氏兽等两栖类的爬行类动物 群在各大陆上均有分布,舌羊齿植物化石,广泛分 布于冈瓦纳大陆的澳大利亚、印度、南美、非洲、 南极大陆的Pz2地层中。
二、大陆漂移的证据
随着布拉德等人对大西洋两缘所作 拼接获得成功,使得人们进而考虑其它 大陆的拼接问题,提出了多种拼接方案, 下图是迪茨和霍尔登在1970年提出的一 种联合古陆拼合方案。拼合结果形成联 合古陆,可以合理地解释一系列问题。
(二)、大陆漂移的证据
随着布拉德等人对 大西洋两缘所作拼接获 得成功,使得人们进而 考虑其它大陆的拼接问 题,提出了多种拼接方 案,下图是迪茨和霍尔 登在1970年提出的一种 联合古陆拼合方案。拼 合结果形成联合古陆, 可以合理地解释一系列 问题。
联合大陆(Pangea)
Wegener(1922)
晚石炭世
浅 海
洋 盆
陆 地
一、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
1.主要观点
(1)漂移的两种趋势 ①自地球两极向赤道移动,如 2 亿年前在南极的 南半球诸大陆向北四散漂移,并在非洲、印度和欧亚 大陆之间形成阿尔卑斯—希马拉雅褶皱山系,—动力 机制,是重力和地球自转离心力的合力作用结果。 ②向西漂移,如美州大陆西移因太平洋底的阻力 在大陆西缘形成科迪勒拉和安底斯山系,在大陆东部 则脱落下一些落伍的碎块形成的岛屿,如亚洲大陆后 方的日本、琉球、台湾、菲律宾岛;澳洲大陆东面的 新西兰等—动力机制是由太阳与月球对地球引力所产 生的潮汐力引起的。
(一)、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
一、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
1.主要观点
Wegener认为:大陆由较轻的刚性Si-Al层组成, 它漂移在较重的粘性的Si-Mg质洋底之上,Si-Al层曾 覆盖整个地球表面,由于褶皱使其面积减小而厚度增 大,在Pz末期和Mz初期曾形成统一的联合古陆 (Pangaea 泛大陆),中生代以来(J开始)联合古 陆分裂,并发生巨大的水平位移,逐渐漂移到现在位 置上。由于原来大陆是一大块,故也只有一个围绕泛 大陆的广阔海洋,叫泛大洋(古太平洋)。以后由于 各大陆分离,产生了大西洋和印度洋,泛大洋(古太 平洋)收缩而成为现今之太平洋。
地球的磁场
地磁南极 地理北极 D 水平面 H I Z 垂直面 F L
北 地磁南极
地理北极
a.
地理南极 地磁北极 图 3—12 地磁场及其基本要素
观 20 点世 的纪 动地 向球 动 力 学
大陆漂移学说的复活
大陆漂移学说的复活并为地学界普遍接受是 50年 代中期以来地球物理学取得巨大进展后实现的。越 来越多的古地磁资料表明,大陆相对于地极的位置 发生过重大改变;上地幔低速层的发现及其缓慢流 动的塑性性质的确定,使岩石圈可以在软流圈上滑 动,(并非 Wegener 的 Si-Al 在 Si-Mg 层上滑动,也 不是Holmes的地壳在地幔上的滑动),海底扩张说 的确立为大陆漂移提供了驱动机制。同时,地质学 家积累了更丰富的资料来证实大陆漂移的存在,于 是大陆漂移说在新的基础上复活和发展,而成为板 块构造理论的主要支柱之一。
(1)主要反对意见:
A、漂移机制
当时英国著名的学者、剑桥大学地球物理 研究所的杰弗里斯(H. Jeffreys, 1924)为首 的地球物理学家坚决反对大陆漂移说,他们断 言,洋底是硬的,大陆象船一样航行在洋底或 Si-Mg层上在力学上是根本不可能的,甚至连大 西洋两岸的轮廓极为吻合这一点也拒不承认, 坚持凡不能用数字表达的东西都不是科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