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ize the day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eize the day.
这是我最喜欢的电影之一《死亡诗社》(又名《春风化雨》)里,罗宾.威廉姆斯扮演的老师经常说的一句话,第一次见到那些常青藤的预备生的时候的时候,他带他们去参观了校史馆,里面是学校荣誉的所在,他悄悄地在学生们的耳边吐出这样的话语.他让学生撕掉书上的前言,指引着他们的思维曼妙起舞,不经意地用他的魔指弹奏出激昂旋律.他让学生们叫他船长.噢,船长,我的船长.多么熟悉经典的语句.在一个优异的学子沉迷于演戏,并在对父亲的妥协与不甘中以自杀来反抗后.所有的指责都瞄向了老师,他成了恶魔,把学生推向深渊的刽子手,在学校的压力和威胁下,学生们不得不送走老师.
最后一幕,也是我最钟爱的一幕,老师回教室拿东西,校长临时在给学生上课,学生们泫然欲泣,他们对老师说是学校逼迫他们的,老师大度而了然地微笑.在老师准备离开的时候,学生们纷纷站到桌子上,不顾校长的反对和威胁,吟诵着"噢,船长,我的船长",看着这些站在桌子上的水手们,老师回首,微笑,离去.因为他已经明白,他的任务完成了,这些水手们已能为自己的青春做主,为自己的梦想奋斗!
Seize the day.老师一直教育他们.我觉得老师最难能可贵的一点是教会他们活在当下,珍惜时间,珍惜自己的梦想和热情.
这部电影和《美丽心灵》也是我最最喜欢和热爱的两部励志片!因为他们教会了我很多,前者教会我如何对待和坚持自己的梦想,后者让我懂得如何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当然,这是一部好片子,有起承转合流畅的故事,有巧妙精致的细节,有浪漫质感的画面,还有一群可圈可点的演员,但看完后就是不那么舒服,究其原因,在于片子所表达的主题与我的价值观出现偏差。
这一点让我自己都觉得很奇怪,因为在中学时代,我也曾是一个“反动”分子。片子里的孩子所干的事情,除了自杀我基本都是过来人,加入个小团体,谈个小恋爱,喝个小酒,打个小架,顶撞个师长,反抗个制度......
片中学生们的行为还不算出格,除了自杀的举动,而这个自杀的原因编织得不够有重量,如果就因为自己不能按自己的兴趣爱好来就自杀的话,只能说明这个孩子太脆弱了,试想一下,有多少人在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事情,绝大多数人还不是照样得生存。爱好与生命相提并论是微不足道的,但要是把爱好悬格成自由,自由与生命,倒可以成为一个题目了,可惜我没有泛滥的浪漫情怀,不敢苟同“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至于老师,我曾经也算遇到过半个Keeting,教的是历史,但他显然没有影片中的人物那样戏剧化,而我对他也只是停留在敬畏的层面。像Keeting式的老师会在一定程度上启发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对生活的不同看法,这样的一个人物对于每个青少年来说都是会存在的,让人突然发现,原来还有另一种活法,但并不代表你就要成为那样。
我对Keeting的开放式教学方法很是赞同,比如他的第一节课,从老照片中得出“carpe diem”,比如帮助学生突破恐惧心理,再比如一边射门一边吟诗,这些想法都很好,就是太戏剧化了,真要放到现实中来效果未必好,只能说这部片子浪漫色彩太浓郁了。有点矛盾的是,片子又想把学校、学生的状态写实,而所谓“写实”,在我看来不够真实,尤其是学校对学生的束缚程度,还是觉得是被“美化”后的。如果片子的编导能细了解一些中国教育,那片子里学校与学生的矛盾能激化好几倍。
现实的事情没有影片中那样浪漫,但要比影片中恶劣得多。记得上中学的时候,痛恨一切教条,对自由热烈向往,以至于做过一些盲目寻求自以为是自由的事情。看完影片后,我问了一个刚上大一的弟弟什么感受,他说激动、亢奋。我想如果我是在学生时代看,也会产生共鸣吧。
中国的教育体制可以不用说道,这个词条一出现大家立马能产生共鸣,恨得牙痒痒也照样得按规矩来,这是一个沉痛的话题。沉痛的话题还依旧沉痛着,且不说沉痛的后遗症,也且不说沉痛后还有更沉痛,我毕竟早已从那片沉痛中走出,也许有些时候还有“反动”的念头,但行为上绝对是良民。我很无奈地承认,我被制度招安了,这被前辈们称为成长了。
在成长后看这部影片,我不能完全认可片中的“反抗”。我会老气横秋地说,做学生要有做学生的样子,做老师要有做老师的姿态。不知从什么时候起,tradition,honor,discipline,excellence逐渐从不屑的口号变成了生活的信条,坚定不移,甚至想不通为什么当初要怀疑它们。
《死亡诗社》是一部极其出色的青春电影,本片由彼得·威尔执导(《楚门的世界》的导演),讲述了发生在美国一所男生大学预科学校的故事,这所学校历史悠久,却死气沉沉,与青春格格不入。一群学生在新老师基丁的带领下,重现找到了生活的勇气。
我觉得这是大学生必看的电影之一,它告诉我们如何打破陈规,如何追寻理想,如何去发现生活中有趣的东西。影片一开始开学典礼上学生们背诵校训“传统、荣誉、纪律、优秀”,学生们都害怕进这个学校,称之为地狱。还为学校编了另一套校训“嘲弄、恐怖、颓废、排泄”,表达学生的强烈不满。基丁老师的到来打破了学校僵死的气氛,他上课的激情和上课的方法,令学生们大为惊讶,继而兴趣黯然。比如第一次上课,他从后门进来,又从前门出去,学生一片愕然,之后又带学生去看前辈们的照片。第二次上课,他叫学生撕掉课本的前言,认为他有碍学生领略诗歌的真谛。第三次上课,他突然站到课桌上朗读剧本。之后,还让学生踢足球时每人喊一句口号,让学生各自在院子里走步等等,这些上课的方式极大的激起了学生的兴趣。
基丁老师正如朗诵的剧本一样,“船长,我的船长”。他教给学生全新的思想,他要学生汲取生命精华,抓住生命每一天。撕掉课本前言,是要学生打破教条的、僵化的权威。教大家应该懂得生命、爱情才是真正的诗。站到课桌上,是要学生换一个角度用不同的方法看世界。踢足球时每人高喊一句,希望大家不要压抑自己。院子里散步,教导学生尽量保持自我,保持独立。影片中基丁老师充满魅力,身上散发出一股强大的力量,深深地影响着和感染着学生。
除了基丁老师,影片里的学生群像也都个性鲜明栩栩如生。初恋的诺克第一次打电话给心爱的女孩,一拨通电话紧张得有赶紧挂上,当着许多漠生人的面,勇敢地向心爱的姑娘念出自己的情诗,私自在校刊上登出要求招女生的文章,受校长的体罚痛打也不出卖同学。
而尼尔和托德则受基丁老师追求生命意义,发掘真正自我教导影响最为深刻的两个人。尼尔家境平常,学习成绩优异,父母期望很高。可是他天生有着艺术的气质,浪漫的理想。基丁老师关于生命的精华,诗意的思想,极大地触动了他。他组织同学们恢复基丁老师当年的“死亡诗社”,希望通过诗社的活动与大家一起寻找生命的真谛。另一个是他怀着极大的激情应聘《仲夏夜之梦》的角色,获演主角,演出大为成功。尼尔参演戏剧,是出于他真正生命的需要,在基丁老师的潜移默化下,尼尔寻找到真正的自己,。他假冒极为严厉的父亲之名同意自己参演,可以极度兴废,全身心投入。他以自己的方式,而不是家长的安排,找到了生命的意义与诗意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从中得以成长。当然,尽管尼尔极具表演天分,但由于家长的严苛,无法与之沟通,尼尔被迫自杀了。尼尔的死有一点软弱的成分,但他却是生命成长中不可避免的残酷仪式。尼尔在戏剧里通过角色展现自我,在舞台上尽情展示自己的生命华彩。这是导演对青春的礼赞,对基丁老师倡导生命诗意的礼赞。但是,梦幻注定要坠落,青春的成长注定要经受风霜雨雪。尼尔在成长中夭折了。
可爱的尼尔在青春的灿烂与华美中凋谢了,他们的成长在木讷、内秀的托德中完成。在一大群活泼的学生中,托德并不出众。他胆小、羞涩,不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参加“死亡诗社”也只想做一个纪录的工作。基丁老师要求做一个诗歌作业,不善言谈的托德不愿上去,最后在基丁老师启发与鼓舞下,他不仅爆发了野兽般的号叫,还临场发挥创作了一手充满神奇想象与深刻思想的诗,所有人包括他自己都深受震撼。他内心是一个十分丰富的世界,而基丁老师激发了他的潜能。尼尔的自杀使托德悲痛欲绝,平视沉默不语的他踉踉跄跄奔跑在雪地里,发出了令人揪心的呼喊。紧接着,托德等人被迫签字画押承认尼尔之死与基丁老师有关,学校以此开除基丁。内心敏感的托德内心难以接受,但在校方的高压下只有沉默。
影片的结尾非常的出色,托德终于打破沉默,站上课桌,高喊“船长,我的船长”,非常朴素地向基丁老师说明画押一切都是被迫的。这里。导演让托德等人以完全不同的方式宣告了自己的成长与独立,尼尔自杀了,托德等人站起来,以自己强有力的姿态对陈旧、腐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