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襄阳、随州汽车产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襄阳、随州汽车产业

——以科技创新发展为例【摘要】我国汽车产业近年来发展迅猛,目前已成为全球主要的汽车生产大国,但是与产能快速增长极为不相称的是,我国汽车产业整体的自主创新能力还较差,不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产品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在国内外市场竞争能力还很薄弱,而多年来实施的“以市场换技术”的战略,结果是市场让出去了,但技术却没有换回来。通过实践检验,真正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依靠自主创新。

【关键字】汽车产业技术自主创新

前言

本文首先通过对目前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现状、存在问题、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提出企业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的必要性,随后通过对企业自主创新现状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企业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营销创新的自主创新战略。

一、襄、随地区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一)随州地区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随州市专用汽车产业在国家和湖北省相关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下,从20世纪60年代起步,历经40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全国专用汽车四大生产基地之一。截至“十一五”期末,全市汽车产业规模以上企业118家,较“十五”期末的57家增长了1.07倍,年均增长率15.66%。汽车产业成为随州第一个产值过“百亿”的产业。“十一五”期末全市专用汽车产量7万辆,较“十五”期末的1.37万辆增长了4.11倍,年均增长38.57%;“十一五”期末全市汽车产业实现产值151.34亿元,较“十五”期末的36.51亿元增长了3.15倍,年均增长32.89%;“十一五”期末全市汽车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2.11亿元,较“十五”期末的35.08亿元增长了3.34倍,年均增长34.10%;“十一五”期末全市汽车产业实现利税11.51亿元,较“十五”期末的1.47亿元增长了6.83倍,年均增长50.92%;“十一五”期末全市汽车产业出口14300万美元,较“十五”期末的184万美元增长了76.7倍,年均增长238.84%(见表1)。至“十一五”期末,

随州汽车产业产值占随州五大支柱行业(汽车机械、食品加工、医药化工、纺织服装、电子信息)比重已由“十五”期末的24.4%上升至39.3%;汽车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已由“十五”期末的18.57%上升至29.69%;随州专汽产量占全国专汽产量比重已由“十五”期末的3.55%上升至5.07%;以专用汽车为代表的汽车产业已成为随州第一大支柱产业。

在全国专用汽车排行榜上,随州拥有“三个之最”(品种最齐全、特色最鲜明、产业资源最富集)和“五项第一”(罐式车、环卫车、平头车身、钢质车轮和汽车铸造件产销量均居全国第一)。在十二五末期,确保随州汽车产业年产值突破800亿,并且向1000亿元的目标奋进,实现年产能30万辆,产量25万辆,整车及零部件出口突破20亿美元;在专用汽车企业中实施"23451"成长工程,即打造产值过百亿元企业2家(齐星集团、恒天集团)、过50亿元3家(程力汽车、全力汽车、楚胜汽车)、过30亿元4家(玉柴专汽、三环铸造、东风随专、航天双龙)、过20亿元5家(东风车轮、奥马、重汽华威、奥龙、大力客车)、过10亿元企业10家(江南专汽、合力、新中绿、神马齿轮厂、亿丰泵业、腾宇专汽、五环铸造、成龙威专汽)。湖北随州以国内市场40%的占有率稳居中国最大的罐式车生产基地,并被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命名为“中国专用汽车之都”。

图 1

(二)襄阳地区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2005年以来,襄阳市汽车产业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期,在东风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根据全国汽车产量和东风汽车产量预测,确定了把襄阳建设成为中国汽车新城,力争2015年规模以上汽车产业增加值达到950亿元,2020年达到2000亿元以上的发展目标。襄阳不仅是东风商用车和乘用车重要的制造基地,也是我国汽车动力和汽车零部件的制造基地。

(1)从汽车产业发展方向来看,确定襄阳产业发展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是整车。目前襄阳已形成了“天籁”轿车、“东风小霸王”轻卡、“东风金刚”专用车、“东风莲花”轻客、“东风信天游”等一系列知名整车品牌、系列整车。东风系列商用车销往全国各地及亚非拉地区,东风轻型卡车产销量位居全国同行业第二。根据襄阳整车发展基础、企业发展规划和市场需求。因此,规划中明确提出了中高档乘用车、商务车、特种车发展重点。

二是汽车零部件。汽车零部件是我国汽车产业政策重点鼓励发展的,主要是支持发展自主品牌和鼓励发展汽车零部件。目前,襄阳汽车零部件配套体系逐步形成,各类零部件产品生产达4000多种,形成了发动机总成(东风康明斯柴油发动机,东风标志、雪铁龙发动机)、车身(含驾驶室)总成、车桥(驱动桥总成、非驱动桥总成)总成、变速器总成、车架总成、电气和仪表系统总成,轴承、座椅、灯具、蓄电池、调角器、车门锁、发电机、起动机、摩擦材料、油品化工等产品总成系列。因此,未来5-10年应着重提高汽车零部件的自主研发能力和品牌化、模块化发展水平。

(2)未来发展方向,新能源优势:

从我国新能源汽车趋势看,2011年,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销共计8368辆和8159辆,同比出现较大幅度的提升。据工信部统计,2011年,公共服务领域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和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城市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等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市场应用继续推进。截至2011年底,共有75家汽车生产企业的361个车型列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2011年,列入推荐目录的车型共生产12784辆,同比增长74.3%,其中商

用车生产5722辆,乘用车生产7062辆。

目前,襄阳新能源汽车产业已初步形成涵盖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及动力电池、电动机、控制系统三大核心配件的“两纵三横”产业格局。全市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已发展到12家,配套核心企业发展到近50家,相关配套企业共计200余家,初步形成国内技术领先、规模较大、配套齐全、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2010年,襄阳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公共领域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2011年,襄阳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被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列入首批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

未来5-10年,襄阳应当抓住全球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和襄阳作为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的机遇,依托现有新能源汽车产业基础,利用政策机遇,着力扩大新能源汽车研发和生产能力,同时着力加快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研发和生产,是襄阳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着力点。以打造国家级新能源汽车集研发、生产、销售、营运、服务于一体的千亿级产业基地为目标,加快完善与发展“二纵三横”(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整车、车载能源、驱动系统、控制系统)的研发体系,推进“三大中心”(新能源汽车研发检测集成中心、新能源汽车制造聚集中心、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建设,形成“五大网络”(研发网络、信息网络、人才网络、营销网络、服务网络),建立“五大机制”(导向支撑机制、市场机制、产学研互动机制、激励机制、风险控制机制),构建相对完整、实力较强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打造全国一流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基地。

二、襄、随地区汽车产业整体的特点:

“汉随襄十”四地都涉及专用汽车制造,产品涵盖了厢式汽车、罐式汽车、专用自卸车、起重举升车、仓栅式汽车、特种结构汽车等六大种类(见图2)。四地都以罐式汽车与专用自卸汽车生产厂家的数量居多。其中:(1)随州是中国最大的罐式车生产基地,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40%以上,比较优势明显;(2)十堰的自卸车厂家众多,优势最为显著;(3)仓栅式汽车细分种类全覆盖,四地发展较为均衡,各地优势不明显;(4)特种结构汽车生产种类均偏少,发展空间较大;(5)起重举升车由于技术等方面的原因,普遍偏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