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考语文总复习考点---文言文阅读(文言句式与翻译)
2018届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专题三文言文阅读之解释词语翻译句子学案含答案.docx
江苏省 2018 届初三语文中考专题复习学案含答案专题三文言文阅读之解释词语翻译句子【学习目标】1.明确中考文言文阅读的相关考点。
2.提炼归纳文言文释词译句的方法。
3.掌握并能运用所讲方法给文言文释词译句。
【典型例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崇明老人记[ 清 ] 陆陇其崇明具有吴姓老人者,年已九十九岁,其妇亦九十七岁矣。
老人生四子,壮年家贫,鬻① 子以自给,四子尽为富家奴。
及四子长,咸能自立,各自赎身娶妇,遂同居而共养父母焉。
伯仲叔季②,列肆五间:每户一铺,另辟一间,为出入之所。
四子奉养父母,曲尽孝道。
始拟...膳每月一轮,周而复始,其媳日:“翁姑老矣,若一月一轮,则必历三月后,方得侍奉颜色,太疏。
”....拟每日一家,周而复始。
媳又日:“翁老矣,若一日一轮,则历三日后,方得侍奉颜色,亦疏。
”乃.以一餐为率③,如蚤餐伯,则午餐仲,晚餐叔,则明日蚤餐季,周而复始。
若逢五及十,则四子共设...于中堂,父母南向坐,东则四子及诸孙辈,西则四媳及诸孙媳辈。
分伯仲坐定,以次称觞④献寿。
率...⑤ 以为常。
老人饮食之所,后置一橱,橱中每家各置钱一串,每串五十文。
老人每食毕,反手于橱中随意取钱一串,即往市中嬉,买果饼啖之。
橱中钱缺,则其子潜补之,不令老人知也。
老人间往知交游,或对弈,或樗蒲⑥。
四子知其所往,随遣人密嘱其家佯输于老人,老人亦不知也。
老人胜,辄踊跃归。
亦率以为常。
盖数十年无异云。
(选自《明清散文名篇集粹》,有删改)【注】①鬻( yù):卖。
②伯仲叔季:兄弟排行的次序。
③率(l ǜ):文中指频次。
④称觞(shāng):举杯。
⑤率( shu ài ):大致,一般。
⑥樗蒲(chūp ú):古代一种游戏。
1.解释文中第②小节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列肆五间()曲尽孝道()..始拟膳每月一轮()()若一月一轮()..方得侍奉颜色()()乃以一餐为率()....如蚤餐伯()则明日蚤餐季()...西则四媳及诸孙媳辈()以次称觞献寿()()...2.请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江苏省海安县2018届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专题四文言文阅读之句子翻译的技巧学案含答案2
专题四文言文阅读之句子翻译的技巧【教学目标】一、明确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要求。
二、学习文言文句子翻译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知识梳理文言翻译的基本要求:信+达+雅二、典型例题与方法点津㈠留: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书名、器物名、官职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用的词,皆保留不动。
翻译下列句子:1.赵惠文王十六年。
2.庐陵文天祥。
3.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4.即公大兄无弈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㈡删:把无实义或没必要译出的衬词、虚词、偏义复词中无实意的一方等删去。
翻译下列句子:1.夫赵强而燕弱。
(发语词)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语气助词)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结构助词)4.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句中停顿助词)5.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偏义复词)6.填然鼓之。
(音节助词)㈢换:翻译时把古代词汇换成现代汉语。
基本模式是把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通假字换成本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词换成现代汉语。
翻译下列句子:⒈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
(单换双)译:⒉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古今异义)译:⒊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名作状)译: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通假字)译:㈣调:调整语序。
文言文中一些特殊句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调整语序。
翻译下列句子:⒈沛公安在?(宾语前置)译:⒉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定语后置)译: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状语后置)译:㈤补:补出文句中省略了的内容(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⒈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省略主语)译:⒉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省略谓语)译:⒊竖子,不足与谋。
(省略宾语)译:⒋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省略介词)译:㈥贯:指要根据上下文语境,灵活贯通地翻译。
这个“贯”就是“意译”。
1.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译:2.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译:3.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专项练习专题13 文言文阅读比较式阅读含解析
文言文比较阅读试题知识讲解及经典练习一.考点透视文言文的比较阅读是通过阅读提供的两篇文言文考查考生的文言文综合阅读能力和比较辨析能力。
一课内一课外的比较阅读,其中尤以一课内一课外的比较阅读较为常见。
考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3)比较阅读材料内容、写法、结构及表达方式的异同;(4)领悟两个阅读材料中作者的观点和情感的异同;(5)就比较阅读材料的内容谈自己的不同体验或自己从文中所受到的不同启示二.知识讲解解读命题,点拨解题思路选文一般以“文段”形式出现,纯说明或写景的文段入选的可能性不大,多以指向道德情感,突出人文性,尤其是爱国诚信、敬老爱幼、团结友善的为主。
二是课内与课外型;有三种组合情形:一是课内与课内型;多为两个,偶有三个。
选取的文段之间一是必定存这也是最常见的。
一般情况下,三是课外与课外型,主题、文体、,课外文段往往是课内文段的补充或延伸,在作者、在着“联系点”)相近题材、人物形象、表达方式、表现手法、顺序等要素中有一个或多个相同(之处;二是存在着“可比点”,或同中存异,或异中有同;三是难易程度相当,均为浅易文言文。
二、比较阅读的基本题型大致有以下几种:理解常见实词含义的异同,如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1) 用课内掌握的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解决文言文比较阅读材料中相应的问题;(2) 将阅读材料中的重要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 比较阅读材料内容、写法(艺术特色)、结构及表达方式的异同;(4) 领悟两个阅读材料中作者的观点和情感的异同;(5)就比较阅读材料的内容谈自己的不同体验和感受或自己从文中所受到的不同(6) 启示。
三、做题要点。
(一)、基本方法:“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找出两文的共同的特点,进行甄别、筛选和提炼,异中求同是指通过比较阅读,揭示一般规律;同中求异则是从现象入手,分析、剖析材料,弄清各自表达的内作者相同作品不同、揭示个性特征。
2018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文言文阅读》(课内)专题训练
《文言文阅读》(课内)专题一一、【2018年中考广西桂林卷】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醉翁亭记》(节选)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丰乐亭记》(节选)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摄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①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②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③恩德,以与民同乐,刺史④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亭焉。
【注】本文是欧阳修被贬滁州时所作。
①刻露:鲜明地显露。
②本:根据。
③上:皇上。
④刺史:即作者。
12.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面山而.居B.吾恂恂而.起C.仰而.望山,俯而.听泉D.而.不知人之乐1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树林阴翳(阴影)B.佳木秀而繁阴(茂盛)C.宣上恩德(宣扬)D.遂书以名其亭焉(写下)1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守归/而宾客从也B.晦明/变化者C.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D.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15.对比分析甲乙两文,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甲乙两文在描写自然美景时,都描写了花、树、霜等自然景物。
B.甲乙两文在描绘山川美之余,还都描绘了一幅官民同游的风俗画面。
C.甲乙两文均为作者贬官滁州时所作,志趣情感一致,都表现了“与民同乐”的主旨。
D.从甲乙两文可知,“醉翁亭”“丰乐亭”都是根据作者的情趣、爱好来命名的。
2018年全国中考语文真题汇编—文言文阅读
2018年全国中考语文真题汇编—文言文阅读杭州姚长子墓志铭[明]张岱姚长子者,山阴王氏印也。
嘉靖间,倭f绍兴,由诸暨掩至鉴湖铺。
长子方踞稻床打稻,见倭至,持稻叉与斗。
被檎,以藤贯其肩,嘱长子曰:“引之舟山放侬”。
长子误以为吴氏之州山也。
道柯山,逾柯岭,至化人坛。
自计曰:“也△■接.货嚴曼水.断.煎庭两.桥.亂疼惠矣羞诱倭入? ”乃私语乡人曰:“吾诱贼入化人坛矣,若辈亟往断前桥,俟倭过,即断后桥,则倭可檎矣。
”及抵化人坛,前后桥断,倭不得去,乃寸脔@姚长子,筑土城自卫。
困之数日,饥甚。
我兵穴舟窒枷@以诱之。
倭夜窃舟为走计,至中流,掣所窒舟沉,四合蹙@之,百三十人尽歼焉。
乡人f姚长子,裹其所磔肉齑,葬于钟堰之寿家岸。
无主后®者,,为牛羊践踏之墟,邻农且日去一锸®,其不为田塍道路者几希®矣。
余为立石清界,因作铭曰:醢®—人,醢百三十人,功不足以齿。
醢一人,活几千万人,功那得不思。
仓卒之际,救死不暇,乃欲全桑梓之乡:旌义®之后,公道大著,乃不欲存盈尺之土。
悲夫!【注】①脔(luan):切割成小块。
②穴舟室铷:在船上凿洞用败絮塞住。
铷:败絮。
⑧蹙(cu):逼近。
④主后:此处指继承人。
⑤去一锸(cha):挖走一锹土。
⑥几希:很少。
⑦醢(Mih将人剁成肉酱的酷刑。
⑧旌义••表彰(姚公的)义举。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山阴王氏也(被雇用的人)B.倭寧绍兴(盗贼)C.乡人冬姚长子(以……为义)D.f为牛羊践踏之墟(听任)【答案】B【解析】“倭寇绍兴” 一句中“寇”为动词,意为“侵犯”。
8.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3分)化人坛四面皆水断前后两桥则死地矣盍诱倭入?【答案】化人坛四面皆水/断前后两桥/则死地矣/盍诱倭入?【解析】断句题主要考察两点,一是语感,二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本句主要从理解的角度去翻译。
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浙江省2018中考语文复习第三篇古诗文阅读第二节文言文阅读讲解(含答案)
第三篇古诗文阅读第二节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的诵读、停顿二、文言字词理解三、常用文言句式1.(2017·温州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
与致虚妹丈[明]高尔俨昨宵乐甚!碧天一色,澄彻如昼。
又松竹影交加翠影被①面月光落酒杯中波动影摇。
吹洞箫数阕,清和婉妙,听之怡然;响绝余音,犹绕耳间不退。
出户一望,空旷无际。
大醉后笔墨撩乱,已不复记忆。
今晨于袖中得纸幅,出而视之,则所谓“笔墨撩乱”者也。
然亦殊可爱,以为有骀荡②之趣。
把笔效之,不能及已③。
因即以昨日所就者请正。
(选自《历代小品尺牍》)【注释】①被:遮盖。
②骀(dài)荡:这里指书法舒放畅达。
③已:句末语气词。
(1)解释下列各组加点词。
①【数】A.吹洞箫数.阕 ( )B.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 )②【及】A.不能及.已 ( )B.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 )③【就】A.因即以昨日所就.者请正 ( )B.此人可就.见(《隆中对》) (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又松竹影交加翠影被面月光落酒杯中波动影摇。
(3)依据字形,领会词义,体会情味。
参考示例,给“婉妙”作批注。
【示例】响绝.余音,犹绕.耳间不退:“绝”和“绕”是“纟”旁,和丝线有关。
“绝”义为“断绝”,“绕”义为“缠绕”,一“绝”一“绕”,写出了箫声虽止,但仍如丝如缕,萦绕耳畔,作者的陶醉之情跃然纸上。
【批注】清和婉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篇小品文读来“趣”味盎然。
作者认为昨夜纸幅“有骀荡之趣”,你还从文中发现哪些“趣”?阅读全文,说出你感受最深的一种“趣”,简要阐述。
________________2.(2017·嘉兴、舟山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
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精选汇编--《醉翁亭记》
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精选--《醉翁亭记》【解析】注意“名”是名作动的词类活用。
①名之者谁:名:名词作动词,命名。
给它命名的人是谁?②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寓:寄托。
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③吾儿不能苟合于世,苟:苟且,随便。
我的儿子不能苟且迎合世人。
④启处之有素矣,素:习惯。
我已经习惯这种日子。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12.选出下列加点虚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A.醉翁之.意不在酒乃记之.而去(小石谭记》)B.在乎.山水之间也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C.自其.家少微时其.真无马邪(《马说)D.治其家以.俭约能以.径寸之木(核舟记)【答案】12,D【解析】A结构助词,的/代词,这件事;B在/吗?C代词,他/表反问,难道;D都是介词,用。
文言虚词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常见文言虚词20个。
(文言文中)一般不作句子成分,不表示实在的意义的词。
主要的作用是组合语言单位。
虚词种类: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代词七类。
考生在解答文言文实词题的时候,可以把题目中给出的词义代入到原文中。
如果是通顺的,就是正确的,如果不通顺,就是错误的。
对于考生来说答这类题型,最重要的就是分析字形,明确字义,只要掌握好这一点,那么,解题就会容易的多。
解答文言文虚词题的时候,常用的答题技巧就是代入法。
高考考察文言文虚词的题型大部分都是把虚词放在两个句子中比较。
答题的时候,考生可以先把虚词分别代入到两个句子,看是否通顺,如果通顺就是相同,反之,则不同。
13.选出画波浪线句子朗读时停顿更恰当的一项(只填序号)(1分①其后修贬/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曰②其后修贬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曰【答案】13,②【解析】划线句意思为:后来,我被贬夷陵,太夫人谈笑如常,说:所以停顿为:其后修贬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曰。
浙江省2018中考语文复习第三篇古诗文阅读第二节文言文阅读讲解
第三篇古诗文阅读第二节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的诵读、停顿二、文言字词理解三、常用文言句式1.(2017·温州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
与致虚妹丈[明]高尔俨昨宵乐甚!碧天一色,澄彻如昼。
又松竹影交加翠影被①面月光落酒杯中波动影摇。
吹洞箫数阕,清和婉妙,听之怡然;响绝余音,犹绕耳间不退。
出户一望,空旷无际。
大醉后笔墨撩乱,已不复记忆。
今晨于袖中得纸幅,出而视之,则所谓“笔墨撩乱”者也。
然亦殊可爱,以为有骀荡②之趣。
把笔效之,不能及已③。
因即以昨日所就者请正。
(选自《历代小品尺牍》)【注释】①被:遮盖。
②骀(dài)荡:这里指书法舒放畅达。
③已:句末语气词。
(1)解释下列各组加点词。
①【数】A.吹洞箫数.阕 ( )B.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 )②【及】A.不能及.已 ( )B.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 )③【就】A.因即以昨日所就.者请正 ( )B.此人可就.见(《隆中对》) (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又松竹影交加翠影被面月光落酒杯中波动影摇。
(3)依据字形,领会词义,体会情味。
参考示例,给“婉妙”作批注。
【示例】响绝.余音,犹绕.耳间不退:“绝”和“绕”是“纟”旁,和丝线有关。
“绝”义为“断绝”,“绕”义为“缠绕”,一“绝”一“绕”,写出了箫声虽止,但仍如丝如缕,萦绕耳畔,作者的陶醉之情跃然纸上。
【批注】清和婉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篇小品文读来“趣”味盎然。
作者认为昨夜纸幅“有骀荡之趣”,你还从文中发现哪些“趣”?阅读全文,说出你感受最深的一种“趣”,简要阐述。
________________ 2.(2017·嘉兴、舟山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
2018年江苏省中考语文真题考点--文言文阅读
2018年江苏省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文言文阅读【供学习,禁转载】【一、2018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1题。
(14分)京师花木最古者,首给孤寺①。
吕氏藤花,次则余家之青桐,皆数百年物也。
……吕氏宅后售与高太守兆煌,又转售程主事振甲,藤今犹在,其架用梁栋之材,始能支拄。
其阴覆厅事一院,其蔓旁引,又覆西偏书室一院。
花时如紫云垂地,香气袭衣。
慕堂②在日,或自宴客,或友人借宴客,觞咏殆无虚夕③。
迄今四十馀④年,再到曾游,已非旧主,殊深邻笛之悲⑤。
(节选自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有删减) 【注】①给孤寺:寺名。
②慕堂:吕元龙,乾隆时举人,曾与作者同窗。
③觞咏殆无虚夕:饮酒赋诗,几乎没有空过一个晚上。
④馀:同“余”。
⑤邻笛之悲:是哀念亡友的典故。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6 分)(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①皆.数百年物也 ( )②藤今犹.在 ( )③始.能支拄 ( )④其蔓旁引. ( )【答案】8、(1)①皆:都是。
②犹:还。
③始:才。
④引:延伸。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
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
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尽量做到解释准确、恰当。
注意“始”“引”是古今异义词:才,延伸。
①皆数百年物也---它们都已经生存数百年了。
②藤今犹在------如今,那株藤花还在。
③始能支拄------(用栋梁之材)才能搭起那(藤萝)。
④其蔓旁引-------它的枝节向旁边延伸。
文言实词题。
要对考核的实词进行字形和字义的分析。
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联系上下文,推导出词义,然后将选项中给出的词义带进原文,倘若发现语言通顺合理,这说明解释的正确无异议。
一般来说,从没听说过的实词释义往往是对的,这是题目设置的干扰项。
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讲解篇:第三篇第二节 文言文阅读
第三篇古诗文阅读第二节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的诵读、停顿二、文言字词理解三、常用文言句式1.(2017·温州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
与致虚妹丈[明]高尔俨昨宵乐甚!碧天一色,澄彻如昼。
又松竹影交加翠影被①面月光落酒杯中波动影摇。
吹洞箫数阕,清和婉妙,听之怡然;响绝余音,犹绕耳间不退。
出户一望,空旷无际。
大醉后笔墨撩乱,已不复记忆。
今晨于袖中得纸幅,出而视之,则所谓“笔墨撩乱”者也。
然亦殊可爱,以为有骀荡②之趣。
把笔效之,不能及已③。
因即以昨日所就者请正。
(选自《历代小品尺牍》)【注释】①被:遮盖。
②骀(dài)荡:这里指书法舒放畅达。
③已:句末语气词。
(1)解释下列各组加点词。
①【数】A.吹洞箫数.阕()B.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②【及】A.不能及.已()B.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③【就】A.因即以昨日所就.者请正()B.此人可就.见(《隆中对》)()(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又松竹影交加翠影被面月光落酒杯中波动影摇。
(3)依据字形,领会词义,体会情味。
参考示例,给“婉妙”作批注。
【示例】响绝.余音,犹绕.耳间不退:“绝”和“绕”是“纟”旁,和丝线有关。
“绝”义为“断绝”,“绕”义为“缠绕”,一“绝”一“绕”,写出了箫声虽止,但仍如丝如缕,萦绕耳畔,作者的陶醉之情跃然纸上。
【批注】清和婉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篇小品文读来“趣”味盎然。
作者认为昨夜纸幅“有骀荡之趣”,你还从文中发现哪些“趣”?阅读全文,说出你感受最深的一种“趣”,简要阐述。
________________ 2.(2017·嘉兴、舟山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
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文言词义
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文言词义【一、2018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1)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2)持就火炀之(3)则第二板已具(4)长其尾而锐其剽(5)以成文章【答案】7. (1)蒙,盖(2)靠近火(3)准备好(4)使针尖变得锐利(5)花纹【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是中高考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必考考点,它除专设选择题考查外,在文意理解和翻译中也有涉及。
这个考点包含三层意思:其一,“理解”一词体现文言文“阅读”方面的要求,告诉我们不考对词义的死记硬背,不在名词术语上做文章,而是着眼全篇,根据文意去感悟;其二,“常见”告诉我们,所考内容为文言文中使用频率较高或中学教材中经常涉及的实词,而不考那些生僻难懂的;其三,“文中”说明这些文言实词的含义是通过上下文体现出来的,不单纯是字典的释义,须结合语境作判别。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这个考点前提是源于我们平时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积累,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具体语境中对某一实词含义的推断分析能力。
因此要结合有关具体文言句、段,分析总结一些方法,让我们学生在积累的基础上,多一些思考的切入口。
(1)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用松脂、蜡混合纸灰之类的东西覆盖着。
蒙,盖(2)持就火炀之:(再)把它靠近火边烤,就火:靠近火。
(3)则第二板已具:那一块已经准备好。
具:准备好(4)长其尾而锐其剽:它的尾巴很长而末端很尖。
锐其剽:使针尖变得锐利(5)以成文章:从而制成花纹。
文章:花纹。
“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是古已有之的阅读准则,对于一眼不能识别的文言实词,我们就必须结合具体语境,瞻前顾后,披文入理,推断出其意义。
具体的方法有:语境分析法;字形推断法;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联想推断法。
运用这几种方法时要结合语境,多角度思考,仔细推敲,相互验证,作出选择。
另外所有的方法都是以深厚的积累为基础的。
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文言句式】.doc
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文言句式】文言文令很多中考考生头疼,有很多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需要大家掌握,下面为大家带来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文言句式】,希望大家能够认真阅读,从而复习好这些知识点。
1.判断句。
古汉语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对主语进行判断,一般不用判断词是字。
其基本形式是者,也,,者,,也。
另一种是用则皆乃为即非等判断词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断。
还有一种情况是不用判断词,要根据上下文判断。
为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
例:中蛾冠儿多髯者为东坡乃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
例: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即表肯定判断,可译为就是。
例:吟鞭东指即天涯则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
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是做动词,表肯定判断。
例:斯是陋室,惟吾德闻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非表否定判断,可译为不是。
非天质之卑兵革非不坚利也,者也。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者,也。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者,。
例: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也。
例: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夫战,勇气也也。
例: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2,被动句。
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用于为为所见字表被动句。
二是没有被动词,意思上隐含被动,要根据上下文语意去推断。
没有标志词语,意念上的被动。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被所感动)有标志词语,为表被动。
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有标志词语,为所。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有标志词语,于表被动。
管夷吾举于士举于即在被举荐。
3,倒装句。
倒装句主要有四种:(1)主谓倒装。
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
(2)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
(3)定语后置。
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4)介宾结构后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阅读(文言句式与翻译)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回答1~4题。
【甲】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二翁登泰山昔有二翁,同邑而居。
甚友善。
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
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①,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②,然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
”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③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叟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
夜宿,凌晨上山。
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
”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注释】①第:房屋,宅子,家。
②冀、雍:古代两个州名,在今约山西、陕西、甘肃一带。
③曩:以往,过去,从前。
1.解释加点的实词。
(1)略无阙处(通“缺”,中断)(2)属引凄异(延长)(3)二人对酌(饮酒)(4)越钱塘,绝长江(横渡)2.选出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 C )A.或王命急宣或异二者之为B.故渔者歌曰温故而知新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虽不能察,必以情D.乙翁欲扶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茂,趣味无穷。
(2)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从太阳出山(早晨)开始登山,到傍晚时,(他们)已经到半山腰了。
4.(1)《三峡》先写山,后写水。
写山,突出连绵不断(山多)、隐天蔽日(山高)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2)《二翁登泰山》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只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就能战胜客观的困难。
二、(中考改编题)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1~4题。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丙】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丁】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戊】燕人生于燕,长于楚,及老而还本国。
过晋国,同行者诳之。
指城曰:“此燕国之城。
”其人变容。
指社(祭祀的神社)曰:“此若里之社。
”乃喟然而叹。
指舍曰:“此先人之庐。
”乃涓然而泣。
指垅(坟墓)曰:“此若先人之冢。
”其人哭不自禁。
同行者哑然大笑,曰:“予昔绐(欺哄)若,此晋国耳。
”其人大惭。
及至燕,真见燕国之城社,真见先人之庐冢,悲心更微。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奇山异水,天下独绝B.晋陶渊明独爱菊故人不独亲其亲C.微斯人,吾谁与归真见先人之庐冢,悲心更微D.及至燕,真见燕国之城社多助之至,天下顺之2.与“燕人生于燕,长于楚”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D )A.停数日,辞去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C.此先人之庐D.咨臣以当世之事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村人问渔人,现代是什么朝代,村人竟然不知道有汉代,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不会因为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或喜或悲。
4.你学过了陶渊明和周敦颐的文章,请简要写出他们品格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相同点:自身品格高洁。
不同点:陶渊明厌恶官场,辞官归隐,出世思想。
周敦颐在污浊的世间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裴琰之裴琰之作同州司户①,年才弱冠,但以行乐为事,略不为案牍。
刺史谯国公李崇义怪之而问户佐。
佐曰:“司户达官儿郎,恐不闲②书判。
”既数日,崇义谓琰之曰:“同州事物固系③,司户尤甚,公何不别求京官,无为滞此司也。
”琰之唯诺。
复数日,曹事委积,诸窃议以为琰之不知书,但遨游耳。
他日,崇义召之,厉色形言,将奏免之。
琰之出,谓其佐曰:“文案几何?”对曰:“遽者④二百余。
”琰之曰:“有何多,如此逼人。
”命每案后连纸十张,仍命五六人以供研墨点笔。
左右勉唯⑤而已。
琰之不之听,语主案者略言事意,倚柱而断之,词理纵横,文华灿烂,手不停辍,落纸如飞。
倾州官僚,观者如堵墙,惊叹之声不已也。
案达于崇义,崇义初曰:“司户解判邪?”户佐曰:“司户太高手笔。
”仍未之奇也,比四五十案,词彩弥精。
崇义悚怍,召琰之,降阶谢曰:“公之词翰⑥若此,何忍藏锋,成鄙夫之过。
”是日名动一州。
(选自《太平广记》)【注释】①司户:官名,主管户籍。
②闲:熟习。
③系:继,连接,这里引申为繁多。
④遽者:这里指需紧急办理的案件。
⑤勉唯:勉强答应。
⑥翰:毛笔,引申为文辞。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崇义谓琰之曰(对……说)(2)同州事物固系(本来)(3)厉色形言(脸色)(4)比四五十案(等到)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D )A.但以行乐为事以其境过清B.略不为案牍士卒多为用者C.怪之而问户佐人不知而不愠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当余之从师也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1)琰之不之听,语主案者略言事意。
裴琰之不听详细情况,只让主办各个案卷事务的人员汇报事情的大概情况。
(2)倾州官僚,观者如堵墙,惊叹之声不已也。
州府的官员都赶来了,围观的人非常多,像一堵墙一样,惊异赞叹的声音不断。
4.裴琰之出身名门才华横溢,但据史料记载其官位并不显赫,请根据选文,推断原因。
处事方式不能得到当时社会的认可;喜爱游玩,工作漫不经心;为人特立独行。
【参考译文】裴琰之担任同州司户的时候,刚刚二十岁,每天把玩乐当作正事,一点也不关心公文的处理。
刺史谯国公李崇义因怪罪他而去询问户佐,户佐回答说:“司户是达官的孩子,恐怕不熟悉公文的处理吧。
”过了几日,李崇义对裴琰之说:“同州的公务繁忙,司户的尤为突出。
你为何不另外谋求一个京城里的官职去做,没有必要滞留在这里。
”裴琰之只是点头称是。
又过了几日,司户所要办理的公文都堆积如山了。
大家偷偷议论,以为裴琰之不会撰写公文,只会玩乐。
一天,李崇义又召见裴琰之,严厉地对他说,要请示朝廷将他免职。
裴琰之出来后,问户佐:“有多少公文案卷要处理?”户佐回答说:“着急处理的有二百多份。
”裴琰之说:“我以为有多少呢,如此逼迫人!”他命令左右的人在每件等待处理的案卷后面附上十张纸,又命令五六个人给他研墨点笔,左右的人勉强去做了。
裴琰之不听详细情况,只让主办各个案卷事务的人汇报事情的大概情况,他倚着柱子一一处理。
词意奔放,文笔华美,手就没有停下来的时候,写完的纸如飞一般落下。
州府的官员都赶来了,围观的人非常多,像一堵墙一样,惊异赞叹的声音不断。
处理完的公文案卷送到李崇义那里,李崇义一开始还问:“司户会处理公文吗?”户佐说:“司户手笔太高了!”李崇义仍然不认为裴琰之有过人的才能。
等到他看了四五十卷后,发现词句语言更加精彩。
李崇义又惊奇又惭愧,将裴琰之召来,走下台阶向他道歉说:“你的文章写得如此好,何必隐藏锋芒,这都是我的过错啊!”当天裴琰之的声名就震动了全州。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莹年八岁能诵《诗》《书》,十二为中书学生,好学耽书,以昼继夜,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
常密于灰中藏火,驱逐僮仆,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以衣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
由是声誉甚盛,内外亲属呼为“圣小儿”。
尤好属文,中书监高允每叹曰:“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
”时中书博士张天龙讲《尚书》,选为都讲。
生徒悉集,莹夜读书劳倦,不觉天晓,催讲既切,遂误持同房生赵郡李孝怡《曲礼》卷上座。
(节选自《北史·列传第三十五》)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好学耽书(迷恋)(2)由是声誉甚盛(很,非常)(3)非诸生所及(比得上)(4)生徒悉集(全、都)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C )A.十二为中书学生公输盘为我为云梯B.父母恐其成疾其如土石何C.常密于灰中藏火骈死于槽枥之间D.以衣被蔽塞窗户无从致书以观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常密于灰中藏火,驱逐僮仆,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
他经常偷偷地在灰里藏木炭,赶走童仆,等到父母睡着之后,点燃木炭读书。
4.选文描写莹勤奋好学,具体表现在哪里?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映炭夜读;读书劳倦,不觉天晓。
【参考译文】祖莹八岁的时候能够背诵《诗》《书》,十二岁时成为中书的学生,他迷恋读书,日日夜夜地学习,他的父母害怕他会生病,禁止他这样做却没能使他停止读书。
他经常地在灰里藏木炭,赶走童仆,等到父母睡着之后,点燃木炭读书,用他的衣服和被子遮盖窗户和门,担心漏光,被家里人发觉。
因为这些事情他的名声传得更广了,里里外外的亲属都叫他“圣小儿”。
他还特别喜欢写文章,中书监的高允每次(谈到他都)感叹说:“这个孩子的才能,是所有学生都比不上的,他最终会大有作为的。
”当时中书博士张天龙讲《尚书》,选为主讲。
学生们都聚集来听,祖莹在夜里读书太过疲倦,不知道天亮了,老师十分着急地催促他去讲课,他就错拿了住在同一个房间的学生赵郡李孝怡的《曲礼》去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