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1272-2009 纯粮酿造酱油生产技术规范
酿造酱油的执行标准
![酿造酱油的执行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dab6102e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f1.png)
酿造酱油的执行标准酿造酱油是传统的发酵食品,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随着现代工艺和技术的发展,酱油的生产方式也得到了改进和升级。
为了确保酱油的品质和安全,国家发布了一系列的法规和标准,对酱油的生产、加工和销售进行了规范。
目前,中国酱油的执行标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名称与分类中国酱油的标准将其名称分类为生抽、老抽、特级老抽、鲜酱油、蘸水酱油、酱油酱(豆瓣酱)、酿造酱油、棕红酱油等。
其中,生抽、老抽、特级老抽、鲜酱油均属于天然酱油,其生产方式均采用传统的酿造工艺,酿造后的酱油在色泽、口感、香味等方面有所不同。
二、质量指标中国酱油的标准对各种酱油的质量指标都作出了明确要求。
其中包括酱油外观、沉淀物、颜色、香味、口感、嗅味等方面的要求。
具体要求如下:1. 酱油外观:色泽鲜艳、透明度好,无明显悬浮物质。
2. 沉淀物:几乎不含沉淀物,最高标准不超过 0.3%。
3. 颜色:不同类型的酱油要求不同颜色,但均要求色泽深浓、鲜艳美丽。
4. 香味:香气醇厚、时长持久、具有良好的特色。
5. 口感:口感润滑、鲜美、微咸微甜,味道醇正。
6. 嗅味:无任何异味、杂味和臭味。
三、生产要求酿造酱油的执行标准对生产环境、原料、工艺和设备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
具体要求如下:1. 生产车间应保持干燥、清洁、卫生的状态,保证酱油的品质和安全。
2. 使用优质大豆、小麦、盐等原料,生产过程中不得使用任何非食品添加剂。
3. 采用传统的酿造工艺,主要包括发酵、蒸煮、浸泡、捞汁浆、杀菌等环节。
4. 使用合适的容器和设备,保证酱油的质量和产量。
四、包装标识1. 包装应具有良好的密封性、防漏性和抗碰撞性,以确保酱油的品质和安全。
2. 包装材料应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3. 标识应清晰明了、准确无误,标明酱油的名称、规格、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
总之,酿造酱油的执行标准是保障酱油品质和安全的重要法规。
生产者必须遵守标准要求,确保自己生产的酱油质量过硬,消费者在购买酱油时也应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以免购买到伪劣产品,影响身体健康。
收藏调味品标准汇编
![收藏调味品标准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410d483a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1e.png)
收藏调味品标准汇编基础标准GBT 12729.1-2008 香辛料和调味品名称GBT 20903-2007 调味品分类SBT 10172-1993 酱的分类SBT 10173-1993 酱油分类SBT 10174-1993 食醋的分类SBT 10295-1999 调味品名词术语综合SBT 10298-1999 调味品名词术语酱油SBT 10299-1999 调味品名词术语酱类SBT 10300-1999 调味品名词术语食醋SBT 10301-1999 调味品名词术语酱腌菜SBT 10302-1999 调味品名词术语腐乳SBT 10325-1999 调味品名词术语豆制品SBT 10298-1999 调味品名词术语酱油SBT 10300-1999 调味品名词术语食醋产品标准GB 10133-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水产调味品GB 2720-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味精GBT 18186-2000 酿造酱油GBT 18187-2000 酿造食醋GBT 24399-2009 黄豆酱GBT 8967-2007 谷氨酸钠(味精)GB 2717-2003 酱油卫生标准GB 2719-2003 食醋卫生标准NYT 1070-2006 辣椒酱NYT 956-2006 番茄酱NYT 958-2006 花生酱QBT 1733.4-2015 花生酱SBT 10260-1996 芝麻酱(LST 3220-1996)SBT 10296-2009 甜面酱SBT 10336-2012 配制酱油SBT 10337-2012 配制食醋SBT 10371-2003 鸡精调味料SBT 10415-2007 鸡粉调味料SBT 10416-2007 调味料酒SBT 10431-2007 榨菜酱油SBT 10458-2008 鸡汁调味料SBT 10459-2008 番茄调味酱SBT 10484-2008 菇精调味料SBT 10485-2008 海鲜粉调味料SBT 10513-2008 牛肉粉调味料SBT 10525-2009 虾酱SBT 10526-2009 排骨粉调味料SBT 10612-2011 黄豆复合调味酱SBT 10753-2012 沙拉酱SBT 10754-2012 蛋黄酱SBT 10755-2012 芥末酱SBT 10757-2012 牛肉汁调味料SBT 11194-2017 方便面调味料SCT 3602-2016 虾酱绿色食品NYT 1053-2006 绿色食品味精NYT 1886-2010 绿色食品复合调味料NYT 2111-2011 绿色食品调味油NYT 431-2009 绿色食品果(蔬)酱NYT 1710-2009 绿色食品水产调味品NYT 900-2016 绿色食品发酵调味品进出口SNT 3029-2011 进出口调味品检验规程SNT 3254-2012 出口调味品质量安全控制规范SNT 4059-2014 出口辣椒调味品中磁性金属颗粒物的测定SNT 4782-2017 出口食品及调味品中罂粟成分检测方法实时荧光PCR法SNT 0859-2016 出口调味料中脱氢乙酸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SNT 1036-2002 出口番茄酱检验规程SNT 1051-2002 出口食醋检验鉴定规程SNT 3262-2012 进出口酱油检验规程SNT 3936-2014 出口味精中硫化钠含量的测定SNT 4786-2017 出口酱油中胱氨酸的测定检验标准GB 5009.233-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醋中游离矿酸的测定GB 5009.249-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铁强化酱油中乙二胺四乙酸铁钠的测定GB 5009.43-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味精中麸氨酸钠(谷氨酸钠)的测定GBT 12729.10-2008 香辛料和调味品醇溶抽提物的测定GBT 12729.11-2008 香辛料和调味品冷水可溶性抽提物的测定GBT 12729.12-2008 香辛料和调味品不挥发性乙醚抽提物的测定GBT 12729.13-2008 香辛料和调味品污物的测定GBT 12729.4-2008 香辛料和调味品磨碎细度的测定(手筛法)GBT 12729.5-2008 香辛料和调味品外来物含量的测定GBT 30385-2013 香辛料和调味品挥发油含量的测定GBT 4789.22-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调味品检验SNT 2705-2010 调味品中转基因植物成分实时荧光PCR定性检测方法SBT 10308-1999 甜面酱检验方法SBT 10310-1999 黄豆酱检验方法其它标准GB 19431-2004 味精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T 12729.2-2008 香辛料和调味品取样方法GBT 12729.3-2008 香辛料和调味品分析用粉末试样的制备GBT 15691-2008 香辛料调味品通用技术条件GBT 18526.4-2001 香料和调味品辐照杀菌工艺GBT 22656-2008 调味品生产HACCP应用规范GB 8953-1988 酱油厂卫生规范GB 8954-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醋生产卫生规范GBT 13803.1-1999 木质味精精制用颗粒活性炭GBT 18916.9-2014 取水定额第9部分:味精制造GBT 32165-2015 节水型企业味精行业GBT 5009.39-2003 酱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 5009.40-2003 酱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 5009.41-2003 食醋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NYT 1531-2007 番茄酱加工技术规范QBT 4616-2013 味精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SBT 10471-2008 调味品经销商经营管理规范SBT 10311-1999 低盐固态发酵酱油酿造工艺规程SBT 10312-1999 高盐稀态发酵酱油酿造工艺规程SBT 10313-1999 固稀发酵法酱油酿造工艺规程。
教你远离化学酱油
![教你远离化学酱油](https://img.taocdn.com/s3/m/d9083872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63.png)
教你远离化学酱油山西的勾兑醋余波未平,港媒又爆致癌的“化学酱油”。
我们周围真的是“食面埋伏”呀!作为消费者我们该怎么办呢?只有武装头脑,擦亮眼睛,用知识去甄别。
酱油分为执行国家标准(GB18186-2000)的酿造酱油和执行行业标准(SB10336-2000)的配制酱油,对于香港媒体报道的用7种调味料和化合物调制的酱油,并没有相应的国家或行业标准,说明这种不含任何酿造酱油,只用化学物配制的“化学酱油”是不合法的。
让我们分别认识一下它们吧。
一、酿造酱油酿造酱油是用大豆或脱脂大豆,或用小麦或麦麸为主要原料,采用微生物发酵制造而成。
酿造酱油是微生物发酵制成,制作流程基本为原料选择、原料粉碎、蒸料、制曲(采用生长快、酶活力高的米曲霉接种)、发酵、淋油、包装,酿造时间较长。
酿造酱油没有毒副作用,其酱香浓厚,并含有多种氨基酸、多肽、还原糖、多糖醇类、醛、酯、有机酸等营养成分。
酿造酱油中不允许添加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
酿造酱油又分生抽和老抽。
生抽是以优质的黄豆和面粉为原料,经发酵成熟后提取而成,并按提取次数的多少分一级、二级、三级。
老抽是在生抽中加入焦糖色,经特别工艺制成的浓色酱油,适合肉类增色。
二、配制酱油配制酱油是以酿造酱油为主体,与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食品添加剂等配制而成。
只要在生产中使用了酸水解蛋白植物调味液,既是配制酱油。
配制酱油有可能含有三氯丙醇(有毒副作用),但只要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就可以安全食用。
国家规定配制酱油中酿造酱油的比例(以全氮计)不得少于50%,不得添加味精废液、胱氨酸废液、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氨基酸液,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必须符合SB10338标准。
三、化学酱油香港媒体所说的“化学酱油”是将砂糖、精盐、味精、酵母抽取物、水解植物蛋白质、肌苷酸及鸟苷酸这七种调味料及化合物混一起,就可制作出“化学豉油”。
让我们看看这些物质都是什么。
1、砂糖,这个不用说,大家都认识,在食品中是甜味剂的一种。
本次监督抽检检验项目及抽检依据
![本次监督抽检检验项目及抽检依据](https://img.taocdn.com/s3/m/af4ac55b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f6.png)
本次监督抽检检验工程及抽检依据一、糕点(一)抽检依据GB 7099-2015《食品平安国家标准糕点、面包》GB 2760-2014《食品平安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2-2017《食品平安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二)检验工程抽检工程包括酸价(以脂肪计)、过氧化值(以脂肪计)、苯甲酸及其钠盐(以苯甲酸计)、铝的残留量(干样品,以A1计)、脱氢乙酸及其钠盐(以脱氢乙酸计)、菌落总数、大肠菌群二、调味品(一)抽检依据GB 2717 -2018《食品平安国家标准酱油》GB 2760-2014《食品平安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T 18186 -2000《酿造酱油》产品明示标准和质量要求相关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规定(二)检验工程抽检工程包括氨基酸态氮、全氮(以氮计)、铉盐(以占氨基酸态氮的百分比计)、苯甲酸及其钠盐(以苯甲酸计)、山梨酸及其钾盐(以山梨酸计)、脱氢乙酸及其钠盐(以脱氢乙酸计)、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及其钠盐(以对羟基苯甲酸计)、防腐剂混合使用时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糖精钠(以糖精计)、菌落总数、大肠菌群三、水果制品(-)抽检依据GB 2760-2014《食品平安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2-2017《食品平安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3-2021《食品平安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14884-2016《食品平安国家标准蜜饯》产品明示标准和质量要求相关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规定(二)检验工程抽检工程包括铅(以Pb计)、苯甲酸及其钠盐(以苯甲酸计)、山梨酸及其钾盐(以山梨酸计)、脱氢乙酸及其钠盐(以脱氢乙酸计)、防腐剂混合使用时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糖精钠(以糖精计)、甜蜜素(以环己基氨基磺酸计)、二氧化硫残留量、合成着色剂(亮蓝、柠檬黄、日落黄、苑菜红、胭脂红)、相同色泽着色剂混合使用时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四、饮料(一)抽检依据GB 2762-2017《食品平安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8537-2008饮用天然矿泉水GB 8537-2018食品平安国家标准饮用天然矿泉水GB 19298-2014食品平安国家标准包装饮用水GB 17323-1998瓶装饮用纯洁水产品明示标准和质量要求相关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规定(二)检验工程抽检工程包括界限指标、裸、锐、漠酸盐、硝酸盐(以NO3 -计)、亚硝酸盐(以N02 -计)、大肠菌群、铜绿假单胞菌五、冷冻饮品(一)抽检依据GB 2759-2015食品平安国家标准冷冻饮品和制作料GB 2760-2014《食品平安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T 31114-2014冷冻饮品冰淇淋GB/T 31119-2014冷冻饮品雪糕产品明示标准和质量要求相关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规定六、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一)抽检依据GB 2760 -2014《食品平安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2- 2017《食品平安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1-2017《食品平安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 19300-2014《食品平安国家标准坚果与籽类食品》产品明示标准和质量要求相关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规定(二)检验工程酸价(以脂肪计)、过氧化值(以脂肪计)、铅(以Pb计)、黄曲霉毒素B1、糖精钠(以糖精计)、甜蜜素(以环己基氨基磺酸计)、大肠菌群、霉菌七、酒类(一)抽检依据GB 2757-2012《食品平安国家标准蒸儒酒及其配制酒》GB 2760 -2014《食品平安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2- 2017《食品平安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二)检验工程酒精度、铅(以Pb计)、甲醇、糖精钠(以糖精计)、甜蜜素(以环己基氨基磺酸计)、三氯蔗糖、甲醛、警示语标注、苯甲酸及其钠盐(以苯甲酸计)、山梨酸及其钾盐(以山梨酸计)、二氧化硫残留量、展青霉素、氤化物(以HCN计)八、食用农产品(一)抽检依据GB 2760 -2014《食品平安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2- 2017《食品平安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07 -2016《食品平安国家标准鲜(冻)畜、禽产品》GB 2763-2021《食品平安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31650-2019《食品平安国家标准食品中兽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2556-2008《豆芽卫生标准》农业部公告第235号《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农业农村部公告第250号《食品动物中禁止使用的药品及其他化合物清单》农业部公告第560号《兽药地方标准废止目录》农业部1031号公告-2-2008《动物源性食品中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多残留检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整顿办函(2010) 50号《全国食品平安整顿工作办公室关于印发《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第四批)》的通知》(二)检验工程抽检工程包括铅(以Pb计)、镉(以Cd计)、糖精钠(以糖精计)、克伦特罗、沙丁胺醇、氯霉素、莱克多巴胺、地塞米松、恩诺沙星、氧氟沙星、五氯酚酸钠、磺胺类(总量)、金刚烷胺、培氟沙星、诺氟沙星、特布他林、土霉素、金霉素、氯丙嗪、四环素、甲氧节呢、沙拉沙星、吠喃哩酮代谢物、多西环素、金刚乙胺、孔雀石绿、地西泮、吠喃西林代谢物、吠喃妥因代谢物、吠喃它酮代谢物、地西泮、氟苯尼考、腐霉利、毒死蝉、氧乐果、克百威、甲拌磷、甲胺磷、敌敌畏、氟虫月青、甲基异柳磷、阿维菌素、噬虫脉、水胺硫磷、灭蝇胺、4-氯苯氧乙酸钠、6-苯基腺噂吟(6-BA)、亚硫酸盐、氯氤菊酯和高效氯氤菊酯、氯氟氤菊酯和高效氯氟氤菊酯、乙酰甲胺磷、灭多威、涕灭威、倍硫磷、辛硫磷、久效磷、硫线磷、哩虫酰胺、嚷虫嗪、毗虫11林、敌百虫、漠氤菊酯、丙漠磷、对硫磷、毗哩酰菌酯、苯醍甲环哩、腊苯哩、三哇磷、氯哩磷、联苯菊酯、烯酰吗。
预包装食品检验项目
![预包装食品检验项目](https://img.taocdn.com/s3/m/2191a58d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bd.png)
预包装食品检验项目一、白酒、白酒(液态)、白酒(原酒)(一)抽检依据DB 22/T 221-2007《吉林烧酒》,GB/T 20821-2007《液态法白酒》,GB/T 20822-2007 《固液法白酒》,GB/T 10781. 1-2006《浓香型白酒》,GB 2757-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蒸僧酒及其配制酒》(二)检验项目酒精度,氧化物(以IICN计)白砂糖(一)抽检依据GB/T 317-2018《白砂糖》,GB 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二)检验项目色值,蔗糖分,二氧化硫残留量二、冰糖(-)抽检依据GB/T 35883-2018《冰糖》,GB 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二)检验项目色值,二氧化硫残留量三、饼干;方便粥、方便盒饭、冷面及其他熟制方便食品等;腐乳、豆豉、纳豆等;糕点;果冻;含油型膨化食品和非含油型膨化食品;其他液体调味料;(一)抽检依据GB 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二)检验项目苯甲酸及其钠盐(以苯甲酸计),山梨酸及其钾盐(以山梨酸计)茶饮料(一)抽检依据GB/T 21733-2008《茶饮料》(二)检验项目茶多酚四、畜禽肉类罐头(一)抽检依据GB 276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二)检验项目铅(以Pb计),镉(以Cd计),铝(以Cr计)五、大豆油(一)抽检依据GB/T 1535-2017《大豆油》,GB 2716-20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植物油》(二)检验项目酸价(K01I),过氧化值六、大米;酱卤肉制品(一)抽检依据GB 276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二)检验项目铅(以Pb计),镉(以Cd计)七、蛋白饮料(一)抽检依据GB/T 21732-2008《含乳饮料》,GB/T 30885-2014《植物蛋白饮料豆奶和豆奶饮料》, GB 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二)检验项目蛋白质,糖精钠(以糖精计)十、淀粉(一)抽检依据GB 276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31637-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淀粉》(二)检验项目铅(以Pb计),菌落总数十一、火锅底料、麻辣烫底料;蜜饯类、凉果类、果脯类、话化类、果糕类;生湿面制品(-)抽检依据GB 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二)检验项目铅(以Pb计),苯甲酸及其钠盐(以苯甲酸计)十二、发酵乳(一)抽检依据卫生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公告2011年第10号《关于三聚氧胺在食品中的限量值的公告》,GB 19302-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发酵乳》(―)检验项目蛋白质,三聚鼠胺十三、粉丝粉条(一)抽检依据GB 276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二)检验项目铝的残留量(干样品,以AI计),铅(以Pb计)十四、复用餐饮具(一)抽检依据GB 1493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消毒餐(饮)具》(二)检验项目阴离子合成洗涤剂(以十二烷基磺酸钠计),游离余性氯十五、谷物加工品(-)抽检依据GB 276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二)检验项目镉(以Cd计)十六、果、蔬汁饮料(一)抽检依据GB 276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1-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二)检验项目展青霉素,铅(以Pb计)十七、红糖(一)抽检依据GB/T 35885-2018《红糖》,QB/T 4561-2013《红糖》(二)检验项目不溶于水杂质,总糖分(蔗糖分+还原糖分)十八、花生及其制品(自制)(一)抽检依据GB 2761-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二)检验项目黄曲霉毒素B1十九、黄豆酱、甜面酱等(-)抽检依据GB/T 24399-2009《黄豆酱》,GB 2761-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二)检验项目氨基酸态氮(以氮计),黄曲霉毒素&二十、火锅调味料(底料、蘸料)(自制)(―)抽检依据食品整治办[2008]3号《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第一批)》(―)检验项目罂粟碱,吗啡,可待因,那可丁,蒂巴因二十一、坚果与籽类的泥(酱),包括花生酱等(一)抽检依据LS/T 3220-2017《芝麻酱》,GB 276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检验项目过氧化值(以脂肪计),铅(以Pb计),酸值(以脂肪计)(KOH)二十二、.煎炸过程用油(-)抽检依据GB 2716-20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植物油》(二)检验项目极性组分,酸价(KOH)二十三、.酱油(一)抽检依据GB/T 18186-2000《酿造酱油》(二)检验项目氨基酸态氮,镂盐(以氮计,占氨基酸态氮的百分比)二十四、开心果、杏仁、扁桃仁、松仁、瓜子;其他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一)抽检依据GB 1930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坚果与籽类食品》(二)检验项目过氧化值(以脂肪计),酸价(以脂肪计)(KOH)二十五、辣椒、花椒、辣椒粉、花椒粉;绿茶、红茶、乌龙茶、黄茶、白茶、黑茶、花茶、袋泡茶、紧压茶;普通挂面、手工面;其他香辛料调味品;巧克力、巧克力制品、代可可脂巧克力及代可可脂巧克力制品(一)抽检依据GB 276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二)检验项目铅(以Pb计)二十六、绵白糖(一)抽检依据GB/T 1445-2018《绵白糖》,GB 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检验项目总糖分,二氧化硫残留量二十七、灭菌乳(一)抽检依据GB 25190-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灭菌乳》,卫生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也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公告2011年第10号《关于三聚氧胺在食品中的限量值的公告》(二)检验项目蛋白质,酸度,三聚氧胺二十八、.食醋(一)抽检依据GB 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检验项目苯甲酸及其钠盐(以苯甲酸计)二十九、其他固体调味料(-)抽检依据GB 276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二)检验项目总碑(以As计)三十、水产动物类罐头(一)抽检依据GB 7098-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罐头食品》,GB 276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二)检验项目无机碑(以As计),组胺三叶水果类罐头(一)抽检依据GB 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二)检验项目日落黄,范菜红三十二、碳酸饮料(汽水)(一)抽检依据GB/T 10792-2008《碳酸饮料(汽水)》,GB 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二)检验项目苯甲酸及其钠盐(以苯甲酸计),二氧化碳气容量(20℃)三十三、糖果(一)抽检依据GB 276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二)检验项目铅(以Pb计),糖精钠(以糖精计)三十四、调制乳(一)抽检依据卫生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公告2011年第10号《关于三聚鼠胺在食品中的限量值的公告》(―)检验项目三聚鼠胺三十五、通用小麦粉、专用小麦粉(一)抽检依据GB 276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二)检验项目苯并[a]花三十六、香辛料调味油(一)抽检依据整顿办函[2011] 1号《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第五批)》(二)检验项目苏丹红I,苏丹红II三十七、熏煮香肠火腿制品(一)抽检依据整顿办函[2011] 1号《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第五批)》,GB 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二)检验项目氯霉素,亚硝酸盐(以亚硝酸钠计)三十八、饮用天然矿泉水(-)抽检依据GB 8537-20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用天然矿泉水》(二)检验项目银三十九、油炸面制品伯制)(一)抽检依据GB 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二)检验项目铝的残留量(干样品,以AI计)四十、玉米油(一)抽检依据GB 2716-20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植物油》,GB/T 19111-2017《玉米油》(二)检验项目酸价(KOH),过氧化值四十一、油炸面、非油炸面、方便米粉(米线)、方便粉丝(一)抽检依据GB 17400-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方便面》(二)检验项目水分,酸价(以脂肪计)(KOH),过氧化值(以脂肪计)四十二、饮用纯净水(一)抽检依据GB 19298-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装饮用水》(二)检验项目耗氧量(以。
最新酿造酱油国家标准
![最新酿造酱油国家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0ee0128a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7b.png)
最新酿造酱油国家标准酱油作为我国传统调味品之一,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保障酱油的质量和安全,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国家标准,其中最新酿造酱油国家标准是对酱油生产的质量和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
本文将对最新酿造酱油国家标准进行解读,帮助生产商和消费者更好地了解这一标准的内容和意义。
首先,最新酿造酱油国家标准对酱油的原料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酱油的主要原料为大豆、小麦和盐,标准规定了这些原料的品种、质量和比例,以确保酱油的口感和营养成分符合要求。
此外,标准还对原料的储存和运输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以防止原料发霉变质或受到污染。
其次,最新酿造酱油国家标准对酱油的生产工艺进行了详细规定。
标准要求生产商必须严格控制发酵时间和温度,确保酱油的风味和色泽符合要求。
此外,标准还规定了酱油的储存和包装方式,以确保酱油在运输和销售过程中不受到污染和变质。
另外,最新酿造酱油国家标准对酱油的质量指标进行了明确规定。
标准规定了酱油的色泽、气味、口感、营养成分等多项指标,生产商必须通过严格的检测和检验,确保酱油符合这些指标。
此外,标准还规定了酱油的包装标识和贮存期限,以便消费者正确选择和使用酱油。
最后,最新酿造酱油国家标准对酱油的安全性进行了重点关注。
标准要求生产商必须严格控制酱油中的有害物质含量,确保酱油对人体健康无害。
此外,标准还规定了酱油生产企业的生产环境和卫生条件,以确保酱油生产过程中不受到污染。
总之,最新酿造酱油国家标准的出台,对我国酱油生产行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生产商必须严格按照标准要求,确保酱油的质量和安全;消费者也可以通过关注酱油包装上的标准编号和生产日期,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优质酱油。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最新酿造酱油国家标准,促进我国酱油行业的健康发展。
最新酱油生产企业良好卫生规范
![最新酱油生产企业良好卫生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f5ac6519192e45361066f5c2.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酱油生产企业良好卫生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酱油厂厂区环境、厂房及设施、设备、机构与人员、卫生管理、原料、生产过程、品质管理、生产人员、成品贮存与运输等方面的卫生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生产酿造酱油、配制酱油的企业。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2717酱油卫生标准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18186酿造酱油GB14881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3、术语与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酱油以富含蛋白质的豆类和富含淀粉的谷类及其副产品为主要原料,在微生物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制成并经浸滤提取的调味汁液。
酱油按生产工艺分为酿造酱油和配制酱油。
3.2酿造酱油以大豆和(或)脱脂大豆、小麦和(或)麸皮为原料,经微生物发酵制成的具有特殊色、香、味的液体调味品。
3.3配制酱油以酿造酱油为主体,与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食品添加剂等配制而成的液体调味品。
3.4菌种经人工选育、培养,不产霉菌毒素,用于酿造酱油的微生物。
3.5种曲用于扩大培养,制造大曲的菌种。
3.6蒸煮在特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处理原料的过程。
3.9清洁作业区指半成品贮存、充填及内包装车间等清洁度要求高的作业区域。
3.10准清洁作业区指生产车间清洁度要求低于清洁作业区的作业区域。
3.11一般作业区指生产车间清洁度要求低于准清洁作业区的作业区域。
3.12非食品处理区指不直接处理食品的区域。
4厂区环境4.1 选址4.1.1 厂址要选择地势干燥、交通方便、有充足水源并不受洪水侵害的地区。
酿造酱油检验作业指导书
![酿造酱油检验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498ff949a300a6c30d229f38.png)
酿造酱油检验作业指导书质量方针:坚持标准,客观公正,科学检测,精益求精1、目的:使酿造酱油标准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能正确进行,预防出现错误的检验结果。
2、适用范围:适用于调味用的酿造酱油。
3、引用标准:GB18186-2000GB5461-2000适用盐《氯化钠测定规程》4、职责:4. 1检验人员应全面执行检验规程。
4. 2审核人员负责审核检验记录、数据处理和检验报告。
4. 3所室主任负责人质量监督,负有监督检验本程序执行情况的责任。
5、工作秩序5. 1检测前的准备工作:将所需仪器擦拭干净,放在洁净的工作台上备用。
5. 2检验步骤:5. 2. 1可溶性总固形物的测定:吸取试样10ml与1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吸取P上述稀释液2.00ml至于已烘至恒重的称重瓶中,移入(103±2)℃电热恒温干燥箱中,将瓶盖至于瓶边,4h后,将瓶盖盖好,取出移适应症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重,再烘0.5h冷却称重,直至两次称重差不超过ling,即为恒重。
计算样品中可溶性总固形物含量按公式:X:=<[(m2-m~)/(10/100)*5]*100无盐固形物含量:总固形物一氯化钠含量5. 2. 2氯化钠测定仪器:微量滴定管试剂:0.1mol几硝酸银标准溶液:按GB/T601规定的方法配制标定。
铬酸钾溶液:(50g/1)称取5克铬酸钾,用少量水溶解后定容至1000ml。
分析步骤:吸取2ml的稀释液(吸取5ml样品,置于200ml 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于250ml锥形瓶中,加100ml/欠及1ml铬酸银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初显桔红色。
样品中氯化钠的含量按式计算:X1={(V-V。
)*C:X0.0585/[2*(5/200)]}*1005. 2. 3全氮测定:仪器:a、凯式烧瓶500ml b、冷凝液c、电热恒温干燥箱d、氮球混合e、分析天平感量0.1㎎f、40%氢氧化钾溶液,称取草40g氢氧化钠,溶于60ml水中g、0.1mol/L盐酸标液按GB/T601规定的方法配制标定。
酱油、醋等调味品和调味料相关标准汇总
![酱油、醋等调味品和调味料相关标准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87eb4764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9f.png)
GB 2717-20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酱油
GB 2718-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酿造酱
GB 2719-20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醋
GB 2720-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味精
GB 2721-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用盐
GB/T 34259-2017 冬香薄荷
GB/T 34260-2017 夏香薄荷
GB/T 35883-2018 冰糖
GB/T 35884-2018 赤砂糖
GB/T 35885-2018 红糖
GB/T 35888-2018 方糖
GB/T 35920-2018 低聚糖通用技术规则
GB/T 5461-2016 食用盐
SB/T 10304-1999 麸醋质量标准
SB/T 10309-1999 黄豆酱
SB/T 10324-1999 鱼露
SB/T 1033பைடு நூலகம்-2000 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
SB/T 10371-2003 鸡精调味料
SB/T 10415-2007 鸡粉调味料
SB/T 10416-2007 调味料酒
SB/T 10431-2007 榨菜酱油
GB/T 28720-2012 淀粉糖分类通则
GB/T 35886-2018 食糖分类
GB/T 9289-2010 制糖工业术语
SB/T 10172-1993 酱的分类
SB/T 10173-1993 酱油分类
SB/T 10174-1993 食醋的分类
SB/T 10295-1999 调味品名词术语 综合
QB/T 2848-2007 海藻糖
QB/T 4093-2010 液体糖
2009年粮食高产创建测产验收
![2009年粮食高产创建测产验收](https://img.taocdn.com/s3/m/4cf1158fb84ae45c3a358cc2.png)
2009年粮食高产创建测产验收及粮食测产实施方案为全面总结2009年粮食高产创建工作成果,正确估测全省粮食产量情况,为明年深入开展高产创建活动积累经验,按照农业部粮食高产创建测产验收的要求和省政府分管领导指示,对全省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示范点和全省粮食产量进行测产验收。
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按照实事求是、科学合理、公开透明、客观公正、严格公平的要求,突出规范化和可操作性,遵循县级自测、省级复测、部级抽测的程序,统一标准,逐级把关,规范操作,确保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点测产验收工作顺利开展。
二、工作原则全国(省)粮食作物高产创建示范点测产验收遵循以下原则:(一)互相检测。
采取专家组成员对所指导的作物实行回避的办法,交叉互检互测。
(二)科学选点。
测产选择示范点有代表性的区域、地块和样点进行测产,确保选点科学有效。
(三)统一标准。
实行理论测产和实割实测相结合,统一标准,规范运作。
三、测产程序(一)县级自测。
高产创建示范点及全县产量在粮食作物成熟前15~20天开始组织技术人员进行理论测产,并将测产结果及时上报省农委生产处和省农技推广站,同时报送示范点基本情况,包括:1、示范点所在乡(镇)、村、组、农户及村组分布简图;2、高产创建示范点技术实施方案;3、高产创建示范点工作总结。
部级高产创建示范点(县)均要按照本办法对示范作物进行测产验收,并保存测产资料备验。
(二)省级互测。
由省粮油高产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粮油高产创建各专项组进行互测。
玉米专家小组测水稻、大豆专家小组测玉米、水稻专家小组测大豆、马铃薯专家小组自测马铃薯。
同时,选择产量最高的1-2个示范点在收获前10天申请部级抽测。
(三)部级抽测。
根据省粮食高产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申请,农业部组织有关专家进行现场测产。
(四)结果认定。
农业部组织专家对高产创建示范点测产验收结果进行最终评估认定。
(五)信息发布。
各县(市、区)粮油作物高产创建示范点测产验收结果由农业部统一对外发布。
食品分析题库
![食品分析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3c43f754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80.png)
食品分析与检测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一)绪论1、下列标准代号属于国家商业部颁布的推荐性标准是(B)。
A、SH/TB、SB/TC、GB/TD、DB/T2、下列标准代号不属于行业标准的是(C)。
A、SBB、QBC、DBD、SH3、下列属于重量分析法的是(D)A、凯氏定氮法测食品中粗蛋白的含量B、密度瓶测酒精的比重C、斐林试剂法测食品中还原糖的含量D、索氏抽提法测食品中粗脂肪的含量(二)样品的采集与处理1、可用“四分法”制备平均样品的是(A)。
A、稻谷B、蜂蜜C、鲜乳D、苹果2、把许多份检样综合在一起的样品称为(C)。
A、检验样品B、平均样品C原始样品、D、仲裁样品3、测定还原糖含量时常用的澄清剂是(A)A、碱性醋酸铅B、酸性醋酸铅C、中性醋酸铅D、磷酸氢二钠(三)分析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方法评价1、评价分析检测结果的精密度可用RSD值表示,该值为(B)。
A、相对标准误B、相对标准偏差C、标准误D、标准差2、能减少实验偶然误差的方法是(D)。
A、空白试验B、回收率试验C、对照试验D、增加平行测定次数3、下列关于精密度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A、精密度就是几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相互接近程度B、精密度的高低用偏差来衡量C、精密度表示测定结果的重现D、精密度高的测定结果,其准确率亦高4、仪器不准确产生的误差常采用(A)来消除。
A、校正仪器B、空白试验C、对照试验D、回收率试验5、某一分析方法的准确度可通过误差和(B)来判断。
A、回收率B、偏差C、标准差D、灵敏度6、为了使分析结果的相对误差小于0.1%,称取样品的最低质量应()。
A、小于0.1gB、0.1~0.2gC、大于0.2gD、任意称取7、称取大米样品10.0g,抽提前的抽提瓶重113.1230g,抽提后的抽提瓶重113.2808g,残留物重0.1578g,则样品中脂肪含量(B)。
A、15.78%B、1.578%C、1.58%D、1.6%8、表示回归方程估测可靠程度的高低,回归曲线拟合度高低的参数是(A)。
酱油厂卫生规范
![酱油厂卫生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4ac22e380722192e4536f6f0.png)
3.2.2
必须使用无毒、易清洗的容器或包装袋(箱)盛装原材料。
3.3
贮藏
3.3.1 应使用专用仓库贮存原材料。库内应通风良好、干燥、洁净,并有防毒、 防虫、防鼠措施。
3.3.2
堆放原材料不得过于密集;必须离地面、墙壁 20Cm 以上。
3.3.3
各种原材料应分类贮存,定期测定水分、温度。严禁将原材料与非食品原
4.6
厕所、淋浴室
厂内必须设有与生产人数相适应的水冲式厕所和淋浴室。厕所应远离操 作间,地面应坚硬、平整,便于清洗、消毒;门窗须装有纱窗和自动关闭的纱门; 内设不用手开关的洗手设施。
5
工厂的卫生管理
5.1
措施
5.1.1
工厂应根据本规范的要求,制订卫生实施细则。
5.1.2 工厂必须设置卫生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卫生管理人员,按规定的权 限和责任,负责监督全体职工执行本规范。
6.4.3
生产人员不得穿戴工作服、工作帽和工作鞋进入非生产场地。
6.4.4
生产人员进车间前必须洗手、消毒。
5.3.3
淋浴室、厕所必须经常清洗,定期消毒,保持清洁。
5.3.4 生产设备、工器具、操作台应经常清洗,必要时进行消毒;消毒后必须彻 底冲洗干净,除去残留物。消毒灭蝇所用的药品不得有碍食品卫生。
5.4
废弃物处理
废弃物、垃圾、酱渣必须随时清理,并及时清除出厂。废弃物容器和废 弃物存放场地应及时清洗、消毒。车间内禁止存放与生产无关的物品。厂房通道 和周围场地不得堆放杂物。
5.2
维修、保养
5
厂房、设备、工器具、排水系统及其他机械设施必须保持良好状态,正 常情况下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修,发现问题及时检修。
5.3
酱油、醋等各种香辛料调味品和调味料相关标准
![酱油、醋等各种香辛料调味品和调味料相关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009ae84ca8956bec0975e377.png)
酱油、醋等各种调味品和调味料相关标准,由食品伙伴网汇总整理,供参考,本汇总不定期更新补充。
生产卫生规范GB/T 22656-2008 调味品生产HACCP应用规范GB 8953-1988 酱油厂卫生规范GB 8954-1988 食醋厂卫生规范NY/T 1531-2007 番茄酱加工技术规范分类名称GB/T 20903-2007 调味品分类GB/T 12729.1-2008 香辛料和调味品名称产品及卫生标准GB 10133-2005 水产调味品卫生标准GB 2719-2003 食醋卫生标准(含1号修改单)GB 2717-2003 酱油卫生标准GB 2721-2003 食用盐卫生标准(含第1号修改单)GB 2720-2003 味精卫生标准GB 13104-2005 食糖卫生标准GB 2718-2003 酱卫生标准GB/T 15691-2008 香辛料调味品通用技术条件SB/T 10757-2012 牛肉汁调味料SB/T 10513-2008 牛肉粉调味料SB/T 10371-2003 鸡精调味料SB/T 10415-2007 鸡粉调味料SB/T 10458-2008 鸡汁调味料SB/T 10484-2008 菇精调味料SB/T 10485-2008 海鲜粉调味料SB/T 10526-2009 排骨粉调味料SB/T 10612-2011 黄豆复合调味酱SB/T 10459-2008 番茄调味酱GB/T 24399-2009 黄豆酱GB/T 22474-2008 果酱NY/T 958-2006 花生酱NY/T 956-2006 番茄酱NY/T 1070-2006 辣椒酱SB/T 10416-2007 调味料酒QB 2020-2003 调味盐GB 1445-2000 绵白糖GB 317-2006 白砂糖GB/T 20293-2006 油辣椒GB 8233-2008 芝麻油GB 23347-2009 橄榄油、油橄榄果渣油SB/T 10170-2007 腐乳SB/T 10324-1999 鱼露GB/T 21999-2008 蚝油SB 10338-2000 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NY/T 2111-2011 绿色食品调味油NY/T 1886-2010 绿色食品复合调味料NY/T 900-2007 绿色食品发酵调味品NY/T 1710-2009 绿色食品水产调味品NY/T 1040-2012 绿色食品食用盐NY/T 1053-2006 绿色食品味精NY/T 431-2009 绿色食品果(蔬)酱SB/T 10336-2012 配制酱油SB/T 10431-2007 榨菜酱油GB 18186-2000 酿造酱油(内含第1号和第2号修改单)GB 18187-2000 酿造食醋SB/T 10337-2012 配制食醋SB/T 10416-2007 调味料酒GB/T 8967-2007 谷氨酸钠(味精)GB 5461-2000 食用盐(含第2号修改单)GB/T 18623-2011 地理标志产品镇江香醋GB/T 26531-2011 地理标志产品永春老醋GB 19777-2005 原产地域产品山西老陈醋GB/T 19461-2008 地理标志产品独流(老)醋检测方法SB/T 10417-2007 酱油中乙酰丙酸的测定方法SN/T 0548.1-2002 出口酱油中1,3-二氯-2-丙醇和 2,3-二氯-1-丙醇的检验方法SN/T 0859-2000 进出口酱油中脱氢乙酸的测定方法GB/T 5009.39-2003 酱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 21234-2007 铁强化酱油中乙二胺四乙酸铁钠的测定SN/T 2012-2007 进出口食醋中苯甲酸、山梨酸的检测方法液相色谱法SN/T 2705-2010 调味品中转基因植物成分实时荧光PCR定性检测方法SN/T 3029-2011 进出口调味品检验规程GB/T 12729.2-2008 香辛料和调味品取样方法GB/T 12729.3-2008 香辛料和调味品分析用粉末试样的制备GB/T 12729.4-2008 香辛料和调味品磨碎细度的测定(手筛法)GB/T 12729.5-2008 香辛料和调味品外来物含量的测定GB/T 12729.6-2008 香辛料和调味品水分含量的测定(蒸馏法)GB/T 12729.7-2008 香辛料和调味品总灰分的测定GB/T 12729.8-2008 香辛料和调味品水不溶性灰分的测定GB/T 12729.9-2008 香辛料和调味品酸不溶性灰分的测定GB/T 12729.10-2008 香辛料和调味品醇溶抽提物的测定GB/T 12729.11-2008 香辛料和调味品冷水可溶性抽提物的测定GB/T 12729.12-2008 香辛料和调味品不挥发性乙醚抽提物的测定GB/T 12729.13-2008 香辛料和调味品污物的测定GB/T 4789.22-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调味品检验GB/T 18782-2002 调味品中3-氯-1,2-丙二醇的测定GB/T 5009.41-2003 食醋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 5009.43-2003 味精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 5009.55-2003 食糖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 5009.40-2003 酱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监督抽查规范CCGF 121.6-2010 鸡精、鸡粉调味料CCGF 124.4-2010 水产调味品CCGF 121.4-2010 食用盐CCGF 121.1-2010 酱油CCGF 121.2-2010 食醋CCGF 121.3-2010 味精CCGF 115.1-2010 食糖其他标准GB/T 18526.4-2001 香料和调味品辐照杀菌工艺GB 26878-20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盐碘含量GB 19431-2004 味精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酱油、醋等各种香辛料/调味品和调味料相关标准,相关产品和检测等标准,由食品伙伴网汇总整理,供参考,本汇总不定期更新补充。
酿造酱油的产品标准号
![酿造酱油的产品标准号](https://img.taocdn.com/s3/m/8693c74b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a2.png)
酿造酱油的产品标准号
酱油是我国传统的调味品,也是世界各地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酿造
酱油的产品标准号是指对酱油产品进行质量管理和监督的标准编号,它是保证酱油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依据。
下面将就酿造酱油的产品标准号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酿造酱油的产品标准号是由国家相关部门依据《食品安全法》和《食品
安全国家标准》等法律法规制定的。
这些标准包括酱油的原料选用、生产工艺、贮存条件、包装标识等方面的规定,旨在保证酱油产品的质量安全和卫生健康。
其次,酿造酱油的产品标准号对酱油生产企业具有强制性约束力。
生产企业必
须严格按照产品标准号的要求进行生产,确保产品符合国家标准,不得以次充好,不得生产和销售不符合标准的产品。
酿造酱油的产品标准号是保障消费者权益的重要手段。
消费者在购买酱油产品时,可以通过产品标准号来判断产品是否符合国家标准,选择质量安全的产品,保障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另外,酿造酱油的产品标准号也对酱油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
过制定和实施产品标准号,可以规范行业内的生产企业行为,提升整个行业的整体质量水平,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总之,酿造酱油的产品标准号是保障酱油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依据,对生产企业、消费者和整个行业都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各方能够共同遵守和执行产品标准号,共同维护酱油产品的质量安全,推动酱油行业的健康发展。
酿造酱油质量通则
![酿造酱油质量通则](https://img.taocdn.com/s3/m/cdd322c7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e4.png)
酿造酱油质量通则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酿造酱油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签、包装、运输、贮存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酿造酱油的生产、检验和流通。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351 小麦GB1352 大豆GB1355 小麦粉GB 5009.3-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5009.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GB/T5009.39 酱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 5009.23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铵盐的测定GB 5009.23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氨基酸态氮的测定GB/T 5461 食用盐GB/T 13382 食用大豆粕GB/T 21494 低温食用豆粕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3.1酿造酱油 fermented soy sauce以大豆和/或脱脂大豆(食用大豆粕)、小麦和/或小麦粉和/或麦麸(食用小麦麸皮)为主要原料,经微生物发酵制成的具有特殊色、香、味的液体调味品。
4产品分类4.1分类原则按发酵工艺分为两类:——高盐稀态发酵酱油(含固稀发酵酱油)以大豆和/或脱脂大豆(食用大豆粕)、小麦和/或小麦粉和/或麦麸(食用小麦麸皮)为主要原料,经蒸煮、曲霉菌制曲后与盐水混合成稀醪,再经发酵制成的酱油。
——低盐固态发酵酱油以脱脂大豆(食用大豆粕)、麦麸(食用小麦麸皮)和/或小麦和/或小麦粉为原料,经蒸煮、曲霉菌制曲后与盐水混合成固态酱醅,再经发酵制成的酱油。
5技术要求5.1主要原料和辅料5.1.1大豆:应符合 GB 1352 的规定。
5.1.2脱脂大豆(食用大豆粕):应符合 GB/T 13382 或GB/T 21494 的规定。
5.1.3小麦:应符合 GB 1351 的规定。
酱油的标准收集及指标
![酱油的标准收集及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770cfe1652d380eb62946d6e.png)
一、酱油的标准收集:
GB18186-2000《酿造酱油》
SB10336-2000《配制酱油》
DB37/T 894-2007 酱油地方标准
GB 2717-2003 酱油卫生标准
GB2760-1996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GB/T 5009.39-1996 酱油卫生标准分析方法
GB 4789.22-1994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调味检验
GB 5461 2000 食用盐
GB/T 601-1988 化学试剂滴定分析用标准溶液的配制
GB 2715-1981 粮食卫生标准
GB 5749-1985 生活饮用水标准
GB/T6689-199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实验方法
GB7718-1984 食品标签通用标准
GB/T5009.39-2003 色泽,气味、滋味的测定
GB/T5009.2 食品中相对密度的测定
GB/T 4789.2—20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的测定GB/T 4789.3-20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杆菌的测定
GB/T 4789.4-2008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的测定
GB/T5009.11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
GB/T5009.12 食品中铅的测定
GB/T5009.22 食品中黄曲霉素的测定
GB/T5009.29 食品中苯甲酸、山梨酸的测定
GB/T5009.2 食品中相对密度的测定
二、检验指标的确定:
三酿造酱油质量指标
2、理化指标。
酿造酱油标准
![酿造酱油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5a2f9438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10.png)
酿造酱油标准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酱油的卫生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储存和运输。
本标准适用于酱油。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2760-86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GB4789.1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总则
GB4789.22-94食品卫生微生物学调味品检验
GB5009.1-85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总则
GB/T5009.39-1996酱油卫生标准得分析方法
GB7718-1994食品标签通用标准
3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酱油:以粮食和其副产品为原料,经过酿造工艺制成的具有特殊色香、味的产品。
3.2烹调酱油:不直接食用的,适用于烹调加工的酱油。
3.3餐桌酱油:即可直接食用,又可用于享调加工的酱油。
4卫生要求4.1感官指标具有正常酿造酱油的色泽、气味和滋味、无不良气味,不得有酸、苦、涩等异味和霉味,不混浊、无沉淀、无异物、无霉花浮膜。
酱油检测作业指导书
![酱油检测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b03290b3cfc789eb172dc8ce.png)
酱油检测作业指导书编制:审核:批准:批准日期:1.目的:为是酱油检验方法正确,操作步骤符合技术标准规定要求,防止检验过程出现差错,确保检验结果的可靠程度2. 2. 引用标准GB/T601-2002 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GB2715-2005 粮食卫生标准GB2717-2003 酱油卫生标准GB2760-2007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4789.22-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调味品检验GB/T5009.39-2003 酱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5461-2000 食用盐GB5749-2006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6682-2008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7718-2004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T18186-2000 酿造酱油SB10338-2000 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3. 定义3.1酿造酱油:以大豆和/或脱脂大豆、小麦和/或麸皮为原料,经微生物发酵制成的具有特殊色、香、味的液体调味品。
酿造酱油分为高盐稀态发酵酱油(含固稀发酵酱油)和低盐固态发酵酱油。
3.2配制酱油:以酿造酱油为主体,与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食品添加剂等配制而成的液体调味品。
4. 职责4.1检验人员应全面执行本作业指导书中规定的作业细则进行检验4.2室主任和质量监督员负责监督检验执行情况5.工作程序检验前的准备:检验相关的技术文件、有效版本和技术表格,检查计量器具和相应的仪器设备是否在《仪器设备控制程序》要求的范围内,环境条件是否在《设施和环境控制程序》要求的范围之内。
6.检验方法6.1感官特性取2ml试样于25ml具塞比色管中,加水至刻度,振摇观察色泽、澄明度,应不浑浊,无沉淀物。
取上述30ml试样于50ml烧杯中,观察应无霉味,无霉花浮膜。
用玻璃棒搅拌烧杯中试样后,尝其味,不得有酸、苦、涩等异味。
体态澄清。
6.2可溶性总固形物6.2.1试液的制备将样品充分振摇后,用干滤纸滤入干燥的250ml锥形瓶中备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 CS 67.060X 11DB37山东省地方标准DB37/T 1272-2009纯粮酿造酱油生产技术规范 Code for Production technical of soy sauce with foodstufffermentation前 言本标准由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食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附录A、B、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起草单位:济南德馨斋食品有限公司、山东淄博巧媳妇食品有限公司、山东玉兔食品有限责任公司、青岛灯塔酿造有限公司、烟台欣和味达美食品有限公司、山东富氏味业有限公司、威海四海酿造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友武、董泰、姜浩禄、孙国民、侯庆云、赵正溪、刘进、刘秀丽。
纯粮酿造酱油生产技术规范1 2 3 3.1 3.2 4 4.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纯粮酿造酱油生产技术规范的术语与定义、产品分类、要求、加工工艺、质量管理、标签、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纯粮酿造酱油生产全过程。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1351 小麦 GB 1352 大豆 GB 1355 小麦粉GB 2715 粮食卫生标准GB 2760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GB 5461 食用盐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7718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 8953 酱油厂卫生规范GB 14932.1 食用大豆粕卫生标准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第98号令《食品召回管理规定》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第102号令《食品标识管理规定》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标准纯粮酿造酱油 soy sauce with foodstuff fermentation 纯粮酿造酱油是以大豆(或脱脂大豆)和小麦或其他粮食为原料,经微生物发酵制成的具有特殊色、香、味的液体调味品。
生产技术规范 Code for production technical 为在纯粮酿造酱油全过程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技术规则,称为生产技术规范。
产品分类按发酵工艺分三类 低盐固态发酵酱油低盐固态发酵酱油是指经过制曲的原料在发酵阶段采用低盐度、小水量的固态制醅工艺,发酵熟成后浸取发酵汁液制成的酿造酱油。
4.2 4.3 55.1 5.1.1 5.1.2 5.1.3 5.1.4 5.1.5 5.1.6 5.1.7 5.1.8 5.2 5.2.1 5.2.2 5.2.3 5.2.4 5.2.5 高盐稀态发酵酱油高盐稀态发酵酱油是指经过制曲的原料在发酵阶段采用高盐度、多水量的稀态制醪工艺,发酵熟成后榨取或浸取发酵汁液制成的酿造酱油。
固稀发酵酱油固稀发酵酱油是指经过制曲的原料先以低盐度、小水量的固态制醅工艺,进行适度发酵后,补加盐水稀释成醪,再以高盐度、大水量的稀态制醪工艺继续发酵熟成后榨取或浸取发酵汁液制成的酿造酱油。
要求原材料采购大豆或脱脂大豆应符合GB 1352或GB 14932.1的规定。
小麦或小麦粉应符合GB 1351或GB 1355的规定。
其他粮食原料应符合GB 2715标准的规定。
食盐应符合GB 5461标准的规定。
酿造用水应符合GB 5749标准的规定。
食品添加剂应符合相应产品标准的规定,并采用有生产许可证的企业生产的产品。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符合GB 2760标准的规定。
其他原辅料及包装材料属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产品,应选用获得生产许可证企业生产的产品,并索取、查验和保存相关的生产许可证复印件。
进口原辅料应索取并保存相关证明。
生产企业应保证每年至少对关键原辅料的供方或原料的生产区域进行一次评价,以确认其持续提供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并索取和保存供方的有效证明材料。
生产场所提供 选址酱油厂应建在交通方便,水源充足,无有害气体、烟雾、灰沙及其他危害食品安全卫生物质的地区。
厂区和道路厂区应绿化;厂区主要道路和进入厂区的道路应铺设适于车辆通行的坚硬路面(如混凝土或沥青路面),路面应平坦,不积水;厂内应有良好的排水系统;新建或改建酱油厂应有污水处理系统,排放的污水应符合国家环保要求;生活区应与生产区隔离,并有一定的距离。
厂房(库房)与设施① 厂房(库房)与设施应根据工艺流程合理布局,厂房(库房)的面积应与生产能力相适应,并便于卫生管理和清洗、消毒;② 厂房(库房)与设施应结构合理、坚固,并经常维修、保养,保持良好状态;③ 厂房(库房)应设有防蚊蝇、防鼠、防烟雾、防灰尘、防火等设施。
库房还应阴凉、通风、干燥,并有防火设施;④ 容易造成交叉污染的工序,应设隔离墙,或采取其他措施予以隔离,防止生产过程中交叉污染;原料库和其他物品库与生产车间应隔离;⑤ 原料处理车间、制曲车间、发酵提取车间和包装车间内工作区上方的照明灯具应安装防护罩; ⑥ 锅炉房应设在全年主风向下侧,应设有消烟、除尘设备。
贮煤场地应远离生产车间。
微生物培养间① 应设有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微生物无菌培养间;培养间的设计与设施应符合无菌操作的工艺技术要求;培养间应设有无菌室或超净台;应设有带缓冲间的通道,并有完好的消毒隔离设施。
② 曲种间的设计与设施应符合培养微生物的工艺技术要求,并与生产能力相适应;门窗结构应便于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地面、墙壁应采用防渗材料,便于清洗、消毒和灭菌;采用开放培养的曲种间天花板应能防尘、防霉、防潮和防滴水,表面涂层牢固。
原料处理车间原料处理车间的设计与设施应满足原料除杂、粉碎、浸润、蒸煮和冷却等工艺技术要求。
5.2.6 5.2.7 5.2.8 5.2.9 5.2.10 5.3 5.3.1 5.3.2 5.3.3 5.3.4 制曲车间制曲车间的设计与设施应符合培养微生物的工艺技术要求,并与生产能力相适应;门窗结构应便于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地面、墙壁应采用防渗材料,便于清洗、消毒和灭菌;采用开放制曲的车间天花板应能防尘、防霉、防潮和防滴水,表面涂层牢固。
发酵提取车间发酵提取车间的设计与设施应满足相应的工艺技术要求,并与生产能力相适应;场地应宽敞、平坦、坚硬、防滑、防腐蚀、排水良好;车间应有通风设施,发酵提取设施应按特定技术要求制作。
包装车间包装车间的设计与设施应满足生产要求;① 远离锅炉房、原料粉碎、制曲、贮曲等场所,灌装间应与洗瓶间、包装间全密封隔离; ② 有防尘、防鼠、防虫(防蚊蝇)、防火和防爆设施;③ 车间工作人员入口处应设计与车间人数相适应并与车间相连接的更衣室; ④ 室内设有冷、热水洗手;⑤ 灌装间应设有低于地面10cm 左右的鞋靴消毒池或消毒垫等设施;⑥ 地面应能防水、防渗漏、防滑、防腐蚀,无毒,易冲洗、消毒,并有适当的排水坡度。
排水沟应为圆弧式的明沟;⑦ 墙壁应防水、防霉,表面涂层牢固,光滑,易冲洗、消毒。
墙裙砌1.5m 以上的浅色瓷砖或相应的建材。
顶角、地角、墙角呈弧形,便于清洗; ⑧ 门窗严密,有防蚊蝇措施;⑨ 车间和工作台上方照明灯具应安装防护罩; ⑩ 灌装间应密封并与洗瓶间、外包装间隔离。
废弃物临时存放设施应在远离生产车间的适当地点设废弃物临时存放设施和酱渣临时存放场地,并采取有效防护措施,不得使废弃物和酱渣污染厂区。
淋浴室、卫生间厂内应设有与生产人数相适应的水冲式淋浴室和卫生间;① 淋浴室应灯光明亮、通风良好、清洁卫生、无气味;② 卫生间应远离操作间,地面应坚硬、平整,便于清洗、消毒.门窗须装有纱窗和自动关闭的纱门。
内设不用手开关的洗手设施。
生产设备原料处理设备应具有与所用原料相适应的筛选、除杂、浸泡、焙炒、蒸煮、破碎、冷却、混合设备,其中筛选、除杂、焙炒设备应有防尘设施;蒸煮、冷却设备应有排汽设施;原料处理设备应具有防护设施,设备内壁应耐腐蚀、易清洗,内壁涂料应无毒。
制曲设备应具有与生产能力、生产工艺相适应的制曲设备或设施;制曲设备应具有防护设施,设备内壁应耐腐蚀、易清洗,内壁涂料应无毒。
发酵提取设备应具有与生产能力、生产工艺相适应的发酵提取设备或设施;发酵提取设备或设施应结构坚固,并符合生产工艺要求,内壁应耐腐蚀、易清洗,内壁涂料应无毒;敞口的发酵提取设备应高出平面,防止清洗时污水流入容器内。
贮存容器应具有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贮存容器;贮存容器应为不锈钢、陶瓷、玻璃钢等无毒耐腐蚀材料制作,其他材料制作的,内壁应有耐酸碱、防腐蚀、无毒的防护设施;敞口贮存容器应有防尘、防雨、防鼠和防蚊蝇设施。
5.3.5 5.3.6 5.3.7 5.4 5.5 5.5.1 6 6.1 6.1.1 6.1.2 6.2 6.2.1 6.2.2 6.3 6.3.1 6.3.2 7 7.1 7.1.1 灭菌设备应具有与生产能力、生产工艺相适应的灭菌设备;灭菌设备中所有接触或可能接触产品的零部件,应用无毒、无味、耐腐蚀、易清洗并不与产品起化学反应的材料制作,其结构与形状符合清洗与消毒的要求。
包装设备应具有与生产能力、生产工艺相适应的洗瓶机、冲瓶机和灌装机等包装设备;包装设备所有接触或可能接触产品的零部件,应用无毒、无味、耐腐蚀、易清洗并不与产品起化学反应的材料制作,其结构与形状符合清洗、消毒的要求。
其他设备和工器具所有接触或可能接触物料和产品的设备、管道、工器具和容器等,应用无毒、无味、耐腐蚀、易清洗并不与物料和产品起化学反应的材料制作,其结构与形状符合清洗、消毒的要求。
安全卫生管理应符合GB 8953中第5、6、7条款规定的要求。
检验能力应设有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检验室和细菌培养室,并配备经专业培训,考核合格的检验人员。
5.5.2 检验室应具备检验、化验工作所需要的必备仪器设备。
5.5.3 企业应制定产品质量检验制度以及检测设备管理制度。
5.5.4 企业应按照国家规定的检验方法(标准)抽样检验,实施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检验工作,建立和保存各项检验记录;不符合标准的产品一律不得出厂。
加工工艺低盐固态发酵酱油 工艺流程按图1 低盐固态发酵酱油工艺流程图执行。
操作要点按附录A 低盐固态发酵酱油工艺操作要点执行。
高盐稀态发酵酱油 工艺流程按图2 高盐稀态发酵酱油工艺流程图执行。
操作要点按附录B 高盐稀态发酵酱油工艺操作要点执行。
固稀发酵酱油 工艺流程按图3 固稀发酵酱油工艺流程图执行。
操作要点按附录C 固稀发酵酱油工艺操作要点执行。
质量管理管理职责编制适宜企业质量体系运行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安全生产、设备管理、职责考核等)和各工序的作业指导书,实行岗位责任制 ,形成以文件为依据的质量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