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环境激素污染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激素,又叫环境荷尔蒙/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是指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而释放到周围环境中,对人体和动物体内的正常激素功能施加影响,从而影响内分泌系统的化学物质,此类物质具有很弱的激素样作用,可能影响到包括人类在内的各种生物的生殖功能、生殖器肿瘤、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1~5]。环境激素是继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之后的又一全球性环境问题,由于环境激素的毒性作用剂量少,潜伏期长,其危害常常表现为对物种和生态环境产生灾难性的影响。因此,对环境激素污染问题的认知、研究与防治已经开始受到全球的重视。

1环境激素的种类

目前,全球已经合成的化学物质约1000万种,每年新合成约10万种[6],其中列入环境荷尔蒙的物质有70种左右,除镉、铅、汞等几种重金属外,其它67种都是有机物质。67种中农药有44种

(杀虫剂24种、杀虫剂代谢产物1种、除草剂10

种、杀菌剂9种),占65.67%[7]。其它的还包括染料、香料、涂料、洗涤剂、去污剂、表面活性剂、塑料制品的原料或添加剂、药品、食品添加剂、化妆品和动植物性激素等[8]。依据其作用功能分为干扰雌激素的环境化学物、干扰睾酮的环境化学物、干扰甲状腺素的环境化学物等[9]。依据其来源分为人工合成激素、植物性激素、真菌性激素、环境中的激素样物质[10]。依据其化学结构分为多氯联苯类、邻苯二甲酸酯类、氯代烃类、芳香族碳化氢类、烷基酚类、双酚类、联苯酚类、氯酚类、金属类、硝基苯类、呋喃类、有机锡类等。

2环境激素的作用机制和危害

综述与专论

收稿日期:2006-03-16

第一作者简介:丁小东(1972-),男,浙江上虞人,1995年毕业于杭州大学环境科学系,工程师,现任上虞市环境保护环境监察大队副大队长,主要负责杭州湾精细化工园区环境监察工作。

环境激素污染研究

丁小东1,朱明华

2

(1.上虞市环保局,浙江上虞312300;2.龙游县环境监测站,浙江龙游324400)

摘要:综述了国内外环境激素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环境激素的概念、种类、作用机制及其危害,提出了环境激素污染的防治措施。关键词:环境激素;危害;机制;污染控制中图分类号:X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759(2006)04-0013-03

STU DY O N THE POLL UTIO N OF ENVIR O NMENTAL H ORMO NES

DING X iao -don g 1

,ZHU M in g -hua

2

(1.Shan gy u Envir onmental Pr otection B ur eau ,Shan gy u 312300,China ;

2.Lon gy ou Envir onmental Monitorin g Station ,Lon gy ou 324400,China )

Abstract :T he research p ro g ress of environm ental horm one dom estic and abroad w as summ arized and its conce p t ,varienties ,m ethods and w as described.S om e m easures to control the p ollution w ere p ro 2p osed.

K e y w ords :environm ental hom ones ;harm full effects ;m echanism;p ollution control

能源环境保护

Ener g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V ol.20,N o.4Au g .,2006

第20卷第4期2006年8月

环境激素作用于生物体的一种方式就是能和生物体内的激素受体结合,并形成复合体,复合体被运到细胞核内后,与DNA结合,于是DNA传递信号给RNA,而RNA就把信号翻译为蛋白质。这些环境激素不在体内分解,又不排出体外,一直留在体内,不断地发出信号,制造出多余的蛋白质,从而使生物体出现一系列的异常现象。环境激素还可以通过其它方式作用于生物体,如和体内激素结合、阻碍体内激素发挥作用、加速体内激素代谢[11]、与体内激素竞争靶细胞上的受体以及影响内分泌系统与其它系统的调控作用等。

2.1生物体生殖机能下降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佛罗里达州某湖中的鳄鱼数量自从DDE(DDT的诱导体)泄漏事故后急剧减少,而且雄性的阴茎普遍变小,只相当于正常的1/ 4;雌鳄的卵都不成熟,原因是DDT的激素样作用使鳄鱼的内分泌紊乱,从而影响了正常的性成熟。有研究报道[12],鸟类中至少有16种(大部分为食鱼和食肉类)以及几种动物在受污染区域生活一段时间后,发生生殖成功率降低、后代出现先天畸形和受损部位再生受到干扰、代谢异常现象。1992年丹麦科学家E.Carlsend等人通过对20多个国家15 000人调查得出,1940~1990年间,人类精液质量不断下降,精子密度数下降50%,精液量减少了25%。在发达国家,平均每5对夫妻就有1对不育。据我国医疗部门的一份最新统计数字表明:我国男性的平均精子数仅为2000多万个,比50年前少了4000多万个。目前我国每8对夫妻就有1对不育,这个比例比20年前上升了3%[13~15]。

2.2降低生物体的免疫力,并诱发肿瘤

1988年从波罗的海到北海有大量的海豹死亡,原因是由于海豹感染了某种病毒。研究人员发现在海豹的内脏富集了高浓度的重金属、多氯联苯(PC Bs)以及其它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可能降低了海豹的免疫力,使得该病蔓延造成海豹大量死亡。普通传染病已成为发展中国家的最大杀手,这可能部分是由于暴露于杀虫剂之中。婴儿的免疫力特别易受杀虫剂的影响,免疫反应受到抑制,对传染病和癌症的免疫力被削弱。另外,大量研究表面,环境激素可引起乳腺癌、前列腺癌、睾丸癌、甲状腺癌、生殖器癌以及乳腺癌等[16~18]。

2.3损害神经系统

日本学者岩田久人等对海豚“集体自杀”进行了研究,检测出海豚尸体中含有三丁基锡和三苯基锡等有机锡。这些化学物质是一种船底涂料和鱼网防腐剂,鲸和海豚喜欢追逐海船,容易中毒。中毒后,海豚的神经细胞受到损害,失去了辨别方向的能力,盲目冲上海滩,其它海豚跟进,结果在海滩搁浅,无法回到大海,从而表现为“集体自杀”。

3环境激素的污染防治

环境激素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环境科学的热点问题之一。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以巨大的投入,研究环境激素的种类、污染途径、污染源、作用机理、生态危害、污染控制和防治对策等。我国也已全面开展环境激素的研究工作。实际上,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早已制定了各种标准、法规,对我们生存的环境进行环境保护和治理,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涉及到环境激素物质,如《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含多氯联苯废物控制标准》、

《环境镉污染健康危害区判定标准》等。

(1)从源头抓起,堵住环境激素产生和排放的源头,而管理完善的污染物质一般不会进入外界环境。对环境重金属激素来说,首先应严格杜绝来自电镀工业废水、塑料、电池、电子等工业排放废水的污灌,它们是镉、铅、汞等环境激素的重要来源。在监测管理上,应要求这些工业废水排放严格达标。实际上,分离、回收这些工业废水中的重金属,既能保护生态环境,又可变废为宝。如禁止使用DDT、PC Bs,减少使用会产生二恶英的产品。

(2)研究制订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标准和专项法律,在环境监测方面明确提出将环境激素的监测分析工作列为重点解决的监测工作问题,将环境激素的分析测试方法本土化、标准化、现代化作为工作目标。把大多数的有毒有害物质纳入法规、标准管理之中,对其整个生命周期活动进行常规监测,建立新生产化学品申请许可证制度,完善有毒有害物质的分类包装与标志制度等。

(3)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深入研究环境激素的污染途径、主要污染源、产生的危害、作用机制以及污染控制、防治对策等。

(4)研究减排有毒有害污染物的技术,如开发环境友好化学工程技术;研究新的工艺路线,即不使用、不产生和不排放或尽量不排放有毒有害污

・14・丁小东等环境激素污染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