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孩子养成做什么事都讲条件的习惯
语文教师三年级家长会发言稿

语文教师三年级家长会发言稿•相关推荐看着孩子一年年长大,我想您除了为孩子的成长感到喜悦,也会有更多的忧虑:孩子不爱学习怎么办?孩子成绩不好怎么办?是不是要培养孩子的某项特长,为他以后做一个长期的打算?孩子太调皮老是和人打架怎么办?孩子太内向胆子太小怎么办?孩子任性不服家长管教怎么办?……这么一系列的问题一定让您大伤脑筋。
很多家长都说不知道应该怎样来管教自己的孩子,只好寄希望于老师,希望通过老师的教育使孩子得到转变。
理解你们的心情,所以要告诉你们,我们的心情和您一样,看到孩子健康成长就是我们最快乐的事。
今年一开学,我就听其他老师讲过这个班的一些情况,由于以前语文老师经常更换,学生难以适应,总体成绩不太理想。
这个客观原因就不再提,我想,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如何帮助孩子重新树立学语文的信心,重新感受到语文课的乐趣。
说实话,带这样一个班级,对我而言,压力是非常大的。
首先,因为班上基础成绩比较差,现在到了三年级,本来就是一个成绩大幅度滑坡的时期,如果一来,连稳住以前的水平都是不容易的,何况要提高呢?这就犹如逆水行舟啊。
因此,这项工作本身,就让我感觉有难度;其次,一开学,很多家长都对我寄予厚望,这是对我的信任,我非常感谢,同时,这样的期望也是一种压力,让我觉得,如果我也没办法教好这些孩子,那我真是要感到惭愧了,所以,当第一单元测验成绩出来时,有家长来电话质问我,为什么这个学习孩子成绩下降了,我真感觉有些无言以对,虽然原因有很多,比如题目难度大,题型很灵活,考前复习不够充分等,但是,我心里仍然是感到很不好意思,我在反省自己,是哪些地方做得不够;然后,就我个人来说,我是个非常要强的人,我曾经带过的班级,语文成绩一向在年级里名列前茅,经常在各项竞赛中拿奖,今年接到这个班,第一次单元测验成绩出来,全班只有九个人及格,我觉得心都寒了。
我现在面临的是学校、家长和自己三方面的压力。
我之所以要和你们谈到这些,是因为我觉得你们是我最贴心的朋友,因为我们有着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让我们的孩子更加健康地成长,我觉得你们一定能够理解我的心情和感受,要知道,你们的理解和支持,就是我工作最大的动力,即使觉得很累,也会感到安慰。
教育孩子十个不准十要

教育孩子十个不准十要教育孩子父母十要1、注意身教与言教,作为子女的典范。
2、接纳、敬重孩子的看法,并常与子女沟通。
3、赐予子女适当的独立与磨炼的时机。
4、信任子女而且具有幽默感。
5、对子女适时地表现权威与关心的教养看法。
6、看法温婉、不唠叨、不长舌。
7、能随时自我成长,跟上时代的脚步。
8、了解子女的各种须要,并对其行为做客观的判定。
9、常和学校幼儿园老师沟通,以了解孩子在校在园的生活状况。
10、教孩子正确的道德观念以及凡事负责、凡事谢恩的看法。
、教育孩子父母十不1、不重男轻女,或特殊偏爱家中某一个孩子。
2、不溺爱子女,或一味的只想以金钱来取代亲情。
3、不因为自己是父母就认为凡事都是自己的对。
4、不抽烟、不打牌、少喝酒与少应酬。
5、孩子犯错时不大声责骂或打人。
6、不把婚外情的纠纷带入家庭以致破坏家庭的和谐。
7、不把工作的不满心情迁怒到子女的身上。
8、不要一天到晚只叫孩子念书,让他们也有时机学做家务事。
9、随时留意仪容,不要给别人邋遢的感觉。
10、管教子女时,不要老是翻旧帐来数落孩子的不是。
教育就是养成10个良好习惯1、说了就要做(诚恳守信)诚恳守信是人的立身之本,是全部道德的根底。
一个言而无信的人,是不堪为伍的;一个言而无信的民族,是自甘堕落的。
2、耐性听别人讲话(敬重别人)敬重他人是最重要的文明习惯之一,也是吸纳一切才智的必要。
因此,从小学会专心倾听各种声音,而不去粗鲁地打断别人或随意插嘴,是现代儿童应有的良好素养。
3、按规那么行动(标准行为)按规那么办事是地球公民学会共处的根本准那么,假如每个人只从自身利益启程,不遵守公共规那么,不考虑他人的意愿,这世界必定永无宁日,也必定危及每个人的利益。
中国参加WTO的现实,尤为紧迫地提出了这一剧烈需求。
对于儿童来说,养成做事之前先了解规那么的习惯,并自学遵守有关规那么,是儿童社会化的范式。
譬如,从小就应习惯于公共场所的排队,而拒绝投机取巧。
4、时刻记住自己的责任(不忘责任)是否具有责任心,是衡量一个人是不是现代人的主要条件之一,也是衡量儿童社会化水平的关键指标之一。
中小学家长行为规范“十要”、“十不准”

中小学家长行为规范“十要”、“十不准”十要1. 理解教育责任:家长应理解并认同自己的教育责任,积极参与孩子的研究和成长过程。
理解教育责任:家长应理解并认同自己的教育责任,积极参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过程。
2. 树立正确价值观:家长应注重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包括尊重他人、诚实守信、正直等品质。
树立正确价值观:家长应注重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包括尊重他人、诚实守信、正直等品质。
3. 提供良好研究环境:家长应为孩子提供适宜的研究环境,包括安静的研究空间、必要的研究资源等。
提供良好学习环境:家长应为孩子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包括安静的学习空间、必要的学习资源等。
4. 关注孩子的情绪和心理健康:家长应关注孩子的情绪和心理健康,及时解决孩子在研究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关注孩子的情绪和心理健康:家长应关注孩子的情绪和心理健康,及时解决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5. 鼓励积极参与课外活动:家长应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各种有益的课外活动,培养其综合素质。
鼓励积极参与课外活动:家长应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各种有益的课外活动,培养其综合素质。
6. 建立良好沟通渠道:家长应与教师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进展。
建立良好沟通渠道:家长应与教师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进展。
7. 引导孩子正确使用互联网:家长应引导孩子正确使用互联网,防止沉迷网络和不良信息对其造成负面影响。
引导孩子正确使用互联网:家长应引导孩子正确使用互联网,防止沉迷网络和不良信息对其造成负面影响。
8. 尊重学校和教师:家长应尊重学校和教师的教育决策,与学校共同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尊重学校和教师:家长应尊重学校和教师的教育决策,与学校共同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9. 教育身教重于言教:家长应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
教育身教重于言教:家长应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
10. 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家长应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其需求、关注其成长,共同解决问题。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培养孩子的良好思想品德、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从家庭到学校的协同育人良好的道德、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是孩子健康成长、能够顺利适应社会的重要基石。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自然明白培养孩子良好道德、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的重要性,也深知这一过程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
一、家庭是孩子行为规范的“第一课堂”1. 身教言传: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要从父母的言行举止中潜移默化地学习。
家长要以身作则,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恪守社会规则,让孩子清晰地感受到良好行为规范带来的积极影响。
2. 制定清晰的规则:家庭要制定出内容明确的规则,并让孩子参与到制定和执行过程中,提升孩子的参与感和责任感。
规则要容易懂、可操作性强,并切实保证执行的公平公正。
3. 帮助、鼓励和奖励:根据孩子的良好行为及时给予鼓励和奖励,可以是口头表扬、小礼物,也可以是亲子活动等。
奖励形式要多元化,与孩子的兴趣爱好相结合,以增强孩子的积极性。
4. 循序渐进,耐心引导:培养孩子的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家长要耐心引导,尽量减少自我催眠。
当孩子出现偏差行为时,要及时纠正,并帮助孩子分析行为背后的原因。
二、学校是孩子行为规范的“第二课堂”1. 校规校纪:学校要制定出完善的校规校纪,并通过课堂教学、主题班会、广播宣传、榜样教育等多种方式,将校规校纪的内涵和意义传达给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良好的行为规范意识。
2. 师德师风: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很大。
教师应以身示范,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来教育学生,传递正能量。
3. 课堂教学:将行为规范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将思想教育与行为训练相结合,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变为实际行动。
4. 集体活动:通过开展各种主题的集体活动,培养训练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遵守规则,谦让他人。
5. 家校联动:学校要主动积极与家长沟通交流,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
教育孩子要张弛有度

两 种 情 况 都 不 是 家 长 所 愿 意 逸 的 生 活 ,对 他 的 精 神 世 界 却 放
看 到 的 。
手 不 管 那 么 孩 子 也 只 能 学 会 贪
小 维 和 /J、浩 的 生 活 几 乎 截 图 享 乐 从 而 走 上 歪 路 ,导 致 不
然 相 反 .小 维 的 父 亲 是 生 意只 有 晚 上 才 有 时 间做 学 校 留 的 作 子 培 养 成 一 个 幸 福 的 人 。 幸 福 是 小 维 的 父 亲 第 一 次 痛 哭 流 涕 .他
业 。 终 于 有 一 天 在 学 校 跑 步 的 什 么 7 它 不 是 枯 燥 学 习 带 来 的 压 终 于 知 道 自 己 的 教 育 方 法 锚 了 .
家 里 很 有 钱 , 从 小 就 给 他 灌 输
明 智 的 家 长 不 会 整 天 让 孩 子
“咱 家 有 钱 . 好 几 套 房 子 将 来 处 于 压 力 过 大 的 境 况 , 也 不 会 整
都 是 你 的 ,你 学 不 学 都 没 有 关 天 放 任 孩 子 自 由 玩 乐 。 太 紧 和 太
在 物 质 世 界 越 来 越 丰 富 的 今 人 在 游 戏 厅 打 架 小 维 在 混 乱 中
能 休 息 , 因 为 妈 妈 让 他 多 听 一 些 天 . 我 们 要 把 孩 子 培 养 成 什 么 样 拿 起 一 把 水 果 刀 扎 进 了 对 方 的 腹
英 语 录 音 。周 末 也 排 满 了 补 习 班 , 的 人 7 一 个 教 育 专 家 说 :要 把 孩 部 … … 看 着 进 入 少 管 所 的 孩 子 .
时 候 /』、浩 晕 倒 了 。 校 医 检 查 后 力 ,也 不 是 整 天 无 所 事 事 、 随 意 他 对 孩 子 的 放 任 已 经 酿 成 了 无 法
培养优秀孩子有妙招“三不管”“五不惯”

培养优秀孩子有妙招“五不惯”“三不管”在教育孩子这件事情上,父母要做到“五不惯”“三不管”,孩子才能更好的成长,将来才能更加的优秀。
五不惯1、孩子没规矩,不能惯着无规矩不成方圆,这是自古留下来的教育箴言,给孩子立规矩要趁早,不要觉得孩子年纪小就可以惯着。
如果你现在惯着孩子,等你以后想管的时候,你就管不住了。
咱们要从小教会孩子了解社会规则,明确告诉孩子,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会比较难,但是孩子长大后就会明白父母的苦心。
2、孩子不做家务,不能惯着不要觉得做家务这件事可有可无,一个小时候不做家务、不爱劳动的孩子,长大以后想要他突然变得勤劳,这是不可能的。
父母一味的娇惯,包办代替,不但会降低孩子的幸福指数,还会让“巨婴”“妈宝”等不健康的人格出现,影响孩子的人生,好习惯要从小养成。
父母从小就要培养孩子做家务的习惯,让孩子有自理能力的同时也培养孩子勤劳肯干的品质。
这对孩子之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都大有意义。
3、孩子对长辈不敬,不能惯着— 1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常常会出现一个家庭里几个老人围着孩子转的情况。
有的孩子从小就被惯坏了,对着老人呼来喝去没有丝毫的敬畏,这一点父母一定不能惯着。
作为一个普通人,虽然不需要学会一个高级场所才能用到的礼仪,但是最基本的礼貌是很有必要的。
尊老爱幼是我们国家的优良美德,也是最基本的礼貌。
一个在家里对长辈不敬的孩子到社会上也不懂得礼貌为何物。
这样的孩子很容易让人“敬而远之”。
4、孩子自私自利,不能惯着父母疼爱孩子,往往对孩子舍得花钱,对自己不舍得花钱,吃饭的时候,孩子喜欢吃的菜,父母全想留给孩子,自己一口也不舍得吃。
父母这样以孩子为中心其实很容易惯出孩子自私自利的坏毛病。
什么好东西都想自己独享,认为父母甚至他人理所应当的应该让着自己。
这久而久之,父母丢失了自己,而孩子则认为从父母那里得到的东西是理所应当的,从而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回报,更不会想着去关心别人和感激别人。
家长关于劳动教育的心得体会(通用5篇)

家长关于劳动教育的心得体会〔通用5篇〕家长劳动教育的心得体会篇1一、培养幼儿家务劳动的意识家务劳动是维持家庭正常生活所不可缺少的,父母应有意识地让孩子感受到他也是家庭中的一分子,有责任和义务为这个家做些什么。
要让孩子明白,参加扫地、洗菜、擦桌子等家务劳动是他的义务,而不是帮别人干活,这样孩子在干家务时,就会心甘情愿去做,而不是讨价还价地讲条件了。
最好不要以贿赂的手段利诱孩子做家务劳动,否那么,没有“实惠”作强化物时,孩子就不愿干家务活。
许多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总是不舍得让他一起参与家务,等到觉得孩子大了可以帮助了才开场指挥,吆喝孩子做这做那,结果发现孩子根本就不情愿。
假如从孩子的幼儿期开场,就让其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愉快地参加,而且没有辛苦的感觉,更不会认为是额外负担。
二、培养幼儿家务劳动的兴趣首先,成人要成为孩子热爱家务劳动的典范。
平时父母在做家务时不要因为做家务太累或讨厌做家务而在孩子面前发牢骚,以免给孩子造成做家务活很烦人的印象。
父母做家务时可以放点音乐、哼哼歌,以营造良好气氛。
其次,让孩子模拟成人做家务。
孩子在幼儿期是充满好奇和爱好模拟的,他们在看到家长整理房间、洗衣服、洗菜时,会有一种新奇感,也会产生浓重的兴趣,非常乐意模拟家长做这些家务活。
这时,我们一定要抓住时机,引导孩子做一些非常简单的事情,如:洗衣服时,可以引导孩子洗小手绢、袜子等小件物品;清扫房间时给孩子也准备一块抹布等。
最后,要让孩子体会到劳动的快乐。
开场的时候可以安排一些能和孩子一起做的家务。
当孩子做完一件事情后,家长一定要给予肯定,或者在众人面前表扬孩子,这样孩子便会更加愿意参加劳动。
三、培养幼儿家务劳动的习惯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应有目的有方案地组织幼儿进展经常的家务劳动。
首先,应正确对待孩子的年龄特征及个体差异,因人施教。
家长应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提出相应的要求。
如:三四岁的孩子可以让他们学习饭前摆放餐具、洗手绢、整理图书玩具等;五六岁的孩子可以让他们学习叠被褥、洗碗、拾掇饭桌、扫地等。
在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

在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在规律作息习惯、自主自立习惯、文明礼貌习惯、勤俭节约习惯、运动健康习惯、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习惯等方面,如何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建议。
1. 规律作息习惯:为了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家长可以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表,并尽力遵守。
让孩子每天都有足够的睡眠时间,这有助于他们的身体发育和心理健康。
同时,合理安排学习和活动时间,使孩子能够有规律地度过一天。
2. 自主自立习惯:培养孩子的自主自立习惯,首先要让他们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
家长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简单的任务,例如整理房间、完成作业等,并鼓励他们独立完成。
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我管理的能力,培养自主意识,学会自我管理。
3. 文明礼貌习惯:家庭是培养孩子文明礼貌的最好场所。
家长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孩子树立榜样。
同时,要教育孩子尊重别人、尊重自己,学会谦让和分享。
例如,与人交往时使用礼貌用语,见到长辈要主动问好等。
4. 勤俭节约习惯: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习惯,家长应该以身作则,不浪费食物,不浪费时间。
让孩子知道一切来之不易,学会珍惜和节约。
此外,还可以鼓励孩子参与家庭理财计划,了解金钱的价值和作用,从而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理财能力。
5. 运动健康习惯:让孩子养成运动健康的好习惯,需要家长以身作则,带头参加体育活动。
可以安排每天一定的运动时间,如晨跑、游泳、瑜伽等,鼓励孩子积极参与。
同时,注意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
这样可以增强孩子的体质,减少生病几率。
6. 学习习惯:孩子的学习习惯对其一生都有影响。
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安排每天的学习时间,并监督他们认真完成学习任务。
同时,鼓励孩子独立完成作业,积极复习错题,寻找解决方法。
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为孩子的未来奠定扎实的基础。
7. 独立思考习惯: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是否应该实行严格的家庭教育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实行严格的家庭教育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实行严格的家庭教育。
首先,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因此,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严格的家庭教育可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孩子的品德和素养。
其次,严格的家庭教育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在家庭中,父母可以对孩子进行行为规范和学习督促,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这对孩子的未来发展是非常有益的。
此外,严格的家庭教育可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和职业规划。
父母可以通过严格的教育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职业规划,帮助孩子在人生道路上少走弯路。
反方观点,不应该实行严格的家庭教育。
首先,严格的家庭教育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心理压力,影响其身心健康。
过于严格的教育方式可能会让孩子感到束缚和压抑,导致心理健康问题。
其次,严格的家庭教育可能会阻碍孩子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
父母的严格教育可能会限制孩子的自由发展,导致孩子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此外,严格的家庭教育可能会导致家庭关系紧张,影响亲子关系。
过于严格的教育方式可能会导致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影响家庭和睦。
总结来看,严格的家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必要的,但是过度严格的家庭教育也会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
因此,在实行家庭教育时,需要在严格和自由之间取得平衡,让孩子在健康和和谐的家庭环境中成长。
正如著名教育家孟子所说,“不教而杀之,非之也;不患而自患之,非之也。
”我们应该在教育孩子时,既要有严格的要求,又要有宽松的氛围,让孩子在自由中健康成长。
家庭教育中的十个不要

家庭教育中的十个不要1、不要和别人家孩子比较比较太多,会让孩子失去信心。
降低自我肯定,意味着孩子的潜力无法让父母看到,而孩子自己可能还会去欺负他人,看不起他人。
教育最首要的目的是自我肯定,而认同自我的内心是人格形成的基础。
学会了自我肯定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优点,能接受和面对自己的缺点,更积极地改正。
2、不要光用物质奖励孩子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都会附加条件:“你要是做得如何如何(好),就给你买什么什么,玩什么什么(奖励)”。
这样的疼爱方式附加了条件,是万万不可的。
附加条件的爱,会让孩子认为,如果达不到,我就一点用也没有,从而失去自信,养成没有奖励就不努力的坏习惯。
要明白,并不是“做到了就是好孩子”,而是“努力过就是好孩子”。
3、不用完全把学习和玩耍分开很多家长会帮孩子制定一天的时间表:什么时间做什么,什么时间该学习,什么时间该玩耍。
学习和玩耍不应该完全分开,最好是结合在一起的。
举个例子,如果今天下雨,父母可以带孩子出去玩雨水做游戏,让叶子在水里漂,看谁的叶子漂的更快。
在玩耍时,提出来问题,为什么会下雨,为什么叶子会漂在水中。
让孩子思考,自己去找答案。
4、不要盲目给孩子报课外班盲目给孩子报辅导班,会让孩子产生学习是为了分数的错觉。
教育不等于只读书学习,八岁之前是产生脑突触最多的时期,八岁以后用不上的突触会消失。
从那时起,一个人的厌恶喜好,擅长不擅长的就会确定下来。
因此父母要让孩子多体验不同的生活,丰富孩子的经历,三岁之前多体验,六岁之前能顺利参加社群活动,八岁之前提高IQ为青春期做准备。
5、不要代替孩子做选择很多父母都会替孩子决定所有的事情,这样反而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父母要让孩子自行判断、妥善安排,例如遵守作业提交时间,这是孩子的责任,和朋友玩,参加活动等等,每天都有不一样的事情,但选择权,安排权要给孩子充分的尊重。
6、不要反对高中的恋爱陈美龄认为,恋爱教会孩子懂得被爱,还有爱别人。
但是要告诉孩子,必须要有责任感,恋爱要有责任感,生孩子更是,高中的恋爱不反对,但是不能生孩子。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和习惯?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和习惯?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和习惯:教育专家的专业个人建议良好的性格和习惯是孩子未来成功的基石,对他们的学习、人际交往和自我发展十分有利。
作为教育专家,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家长们提供专业建议:一、塑造积极阳光的性格1.以身作则,言行一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行为举止对孩子影响巨大。
家长应尽量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展现良好的品格和习惯,让孩子从小就感受到正能量的熏陶。
2.热情鼓励孩子表达情感:鼓励孩子勇敢地表达出自己的喜怒哀乐,帮助他们学会合理地表达情绪,尽量避免压抑或过于宣泄。
同时,引导孩子理解他人的情绪,培养同理心和换位思考的能力。
3.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和鼓励,帮助他们重塑信心,勇敢尝试新事物,并从挫折中学习成长。
避免过度批评和质疑,帮助孩子发现自身优点并持续提升。
4.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赋予孩子一定责任,例如家务劳动、照顾宠物等,让他们体会到责任的重要性,并学习承担责任。
5.重视道德教育:从小灌输基本的道德准则,引导孩子明辨是非,做个正直善良的人。
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1.从出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出生开始培养良好的作息、饮食、卫生习惯,为孩子打下健康的基础。
同时,引导孩子养成打扫房间、收纳物品等习惯,注意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责任感。
2.培养阅读习惯:多带孩子阅读书籍,培养阅读兴趣,提升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选择适合孩子年龄和阅读水平的书籍,并和孩子一起阅读理解,分享阅读体验。
3.热情鼓励运动和户外活动:鼓励孩子多参加户外运动,强健体魄,同时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4.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认真听讲、认真做作业、独立思考的能力等。
帮助孩子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并监督他们执行计划。
5.重视培养良好的沟通技巧: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家庭对话,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
尽量避免过度干涉孩子的思想感情,指导他们学会清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并尊重他人的意见。
怎样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怎样培养孩子的好习惯良好的教育是从惯的养成开始,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
一个人养成好的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教育专家XXX指出:“惯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如果是好惯,将会终身受益。
一、在家庭中培养孩子良好行为惯的六个原则惯的养成是行为积累的结果,孩子从某种行为中获得了成功感,自然就会重复这种行为,从而变成他的惯。
惯决定人的性格,良好的行为惯的培训要从小开始,从家庭开始,在促使孩子养成好的行为方面,家长可遵循以下六个基本原则:1、有利的环境。
必须给孩子提供养成好惯的适当环境,尽量避免任何破坏这种好的环境的行为。
家长要努力营造和谐、安定的家庭环境。
软件方面,要不断提高家长自身的文化修养和内涵,克服不良的生活俗,创造宽松、民主、对话、交流、沟通的人文环境,喜爱探讨、钻研的研究情趣,和睦的亲子关系等。
硬件方面,居室灯光的设计、字画的张贴、书籍的购买、卫生的打扫、物品的摆放等要体现的和谐、舒适,让家成为亲子双方共同感到舒心和温暖的港湾。
2、耐心的引导。
望子XXX的心情人人都有,但操之过急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我们不能要求孩子马上养成许多好惯,必须有耐心,慢慢地引导孩子。
3、及时的称赞。
发现孩子无意中有良好的行为表现时,家长应立即给予称赞,以示鼓励,强化孩子的这种行为。
4、良好的示范。
家长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孩子的眼睛,必须以身作则,时时刻刻给孩子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5、坚决的态度。
在孩子面前,家长做事必须有主见,做每一件事都要态度坚决。
家长自己拿不定主意,孩子就会受到影响。
6、默契的协作。
父母之间态度的纷歧致极大地阻碍着孩子良好惯的培养。
即使父母有不赞成见,也要在孩子不在场的时分讨论,人人在商谈中寻求一个共同的解决办法。
二、在家庭中培养良好的研究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研究惯:指孩子在肯定的研究背景下主动地去进行某项活动的特殊倾向。
也就是说到了肯定的时分,孩子会主动地去研究。
2023小学三年级家长会班主任发言稿(9篇)

2023小学三年级家长会班主任发言稿(9篇)小学三年级家长会班主任发言稿1一、总体概述各位家长,大家晚上好!欢迎大家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来开这次家长会,可见孩子的学习已列入家庭第一大事。
现在的社会是知识时代,信息时代,经济时代,本科生都很难找工作,这两年我们单位每年都分来二十位左右教师,应届曲师本科毕业生也分到了我们小学,这还是有关系的。
可以看出现在社会用人档次之高。
所以加强学生的教育,提高他们的知识,国家建设需要高素质的人才。
因此,怎样教育好我们的下一代,这个严峻的任务摆在了老师和家长们的面前。
我们班共有八十二位学生,学生太多,给老师的工作带来了压力,所以,尤其是最后的复习阶段我抓得很紧,因为没有良好的记律,就谈不上抓成绩。
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向家长汇报本学期学生的学习情况。
(一)、本学期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
1、学生优中差(概率情况)全班共有八十二位同学,学习很好的占30%,较好的占40%,一般的占20%,较差的占10%。
2、学生试卷分析我们这一册课本共有八个单元,每个单元都要进行单元测验,让学生回家签字,包括期中抽考,期末考试。
家长们想一想你签了几次名。
有的学生是抱喜不饱忧,试卷考的不好了就往桌洞一塞就算了,虽然老师要求每个单元都要签字,但有的学生就是不听,学生太多,因此管理有时可能会不到位,这就要求家长和老师努力配合。
从试卷看存在的主要有:1、做题粗心;如空一个题不做了;作文写不满格等2、个别学生太懒,你很尽整整他,一天三提留,也能完成作业,写完作文了。
但老师没有这么多时间天天跟在他后头转,一不说又不写了。
同样需要家长的配合。
3、表扬学习优秀的同学。
4、表扬听讲专心,发言积极的同学。
二、学生完成作业情况(包括课堂、课外)1、表扬好的2、分析差的原因个别作业写不完。
部分学生写字太潦草,家长们可以为孩子买钢笔字帖每天描一张,只要认真去练,很快就会把字练好,关见是能不能真正做到,有的学生写了几天就算完了,没有恒心。
如何培养孩子正确的三观

如何培养孩子正确的三观优秀的家庭,一定是始于陪伴,陷于教育,忠于三观。
董卿说,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很简单,你去做什么样的人。
未来,在他真正懂得的时候,他会对你有爱,也有尊敬。
接下来我整理了如何培养孩子正确的三观,文章希望大家喜欢!不要溺爱孩子不要给孩子一切他想要的东西,这样很容易养成孩子过度自我中心的`心理,不能对孩子千依百顺,很容量生成攀比心理。
因材施教。
可以说,现在的孩子都非常聪明,每一个都是天才的苗子。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
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教育理念。
发现孩子的天赋、天性,让它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释放出来,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父母和学校应善于发现天才,培养天才,成就天才,呵护天才。
但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很多违背了这一真理。
按照自己的功利想法臆造天才、设计天才,结果事与愿违,扼杀了天才。
这个必须防止和纠正。
家长应当立即修正自己。
观察孩子的朋友如果孩子的朋友大多数都热衷于经济攀比,而孩子又比不过他人,就很容易对家长产生怨恨。
盂母三迁,为的就是让孩子“近朱者赤”。
如果孩子的朋友们都乐于学习并相互交流,那么孩子自然也会为了融入其中而乐于学习。
以身作则。
如何培养孩子正确的三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启蒙老师,父母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怎么样,直接影响着孩子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萌芽和形成。
所以父母要多读书、多交流、多思考、多感悟,特别是注意在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中汲取营养。
父母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提升了,能正确回答孩子提出的各类问题,能通过一言一行给孩子传递正能量,促进正成长。
对孩子的影响大部分是来自于家庭成员,但并不绝对。
让孩子保持乐观孩子是否积极乐观,和家庭环境、爸妈的关系融洽度、是否有健康的爱好都有很大关系。
如果情绪都正面乐观,他的喜好和追求就不会只有物质享受了。
改变孩子攀比的焦点其实有攀比心可以理解为有竞争意识,如果家长能抓住孩子这种心理,引导孩子在学习、才能、毅力、好习惯等方面进行攀比,也是件好事。
怎么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怎么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一、重视孩子生活习惯的培养1.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幼儿时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需要大量的营养,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家长也都舍得为孩子健康投资,但孩子如果没有好的饮食习惯,不好好吃饭,化再多的钱又有什么用呢,为此我们要重视孩子饮食习惯的培养,如:愉快地进餐,正确使用餐具,吃饭定时定量,细嚼慢咽,不挑食不偏食,不边吃边玩,不贪吃零食等。
具体要注意的是:在吃饭时不要让孩子边吃边玩或者边吃饭边看电视,对消化不好;也不要用许诺法(讲条件)让孩子吃饭,容易使孩子形成不讲理、乱化钱、任性等不良习惯;不能让孩子挑食偏食,家长自己也不要挑食,样样都吃;吃饭时不要过于责怪、批评甚至吓唬孩子,以免孩子情绪紧张影响食欲;饭前不要给孩子吃零食,更不要无限量给吃零食。
这样才能保证孩子的营养平衡、身体健康。
2.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
睡眠是幼儿生长发育、尤其是神经系统发育的必要条件。
幼儿时期孩子的神经系统还没发育完善,神经细胞容易疲劳,而大脑又处在发育最快的阶段,睡眠能够消除神经细胞的疲劳,对大脑起到保护作用。
睡眠时人体又会分泌生长激素,促进人体长高,又能使幼儿身体的各个部位得到充分的休息。
孩子睡眠充足,精力充沛,食欲好,表现活泼快乐,智力活动提高,也就是我们说的反映快,思维敏捷、聪明。
因此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利于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孩子的睡眠时间与年龄有关,年龄越小睡眠时间越长,3-6岁的孩子每天应睡12小时左右,分二次,一次是夜里,一次是午睡当然孩子之间也有一定的个体差异,所需的时间略有不同,主要以孩子白天的精神状态好、情绪好为准。
培养要求主要是:按时睡觉、自己独睡。
睡觉有规律,能保证孩子的睡眠时间,早晨起床也有规律,不会睡懒觉,也不会因为没睡醒而影响学习、耽误家长上班等。
孩子独睡一则有利于养成好的睡眠姿势,室内空气好,二则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生活自理能力。
二、重视孩子卫生习惯的培养幼儿时期,孩子抵抗疾病的能力较差,容易得各种疾病。
正确引导爱讲条件的孩子读后感

正确引导爱讲条件的孩子读后感读了这篇文章啊,真的是感觉像是有人在我耳边敲了一记警钟呢。
我家那小宝贝呀,就是个爱讲条件的小机灵鬼。
这文章一开头就把爱讲条件的孩子那种模样给刻画得入木三分。
就像我家孩子,每次让他做点啥事儿,比如收拾玩具吧,他就会说:“我收拾玩具的话,你得给我看一集动画片。
”那小模样,还觉得自己特别有理呢。
以前我还觉得这孩子挺聪明的,会跟大人谈判了,可看了文章才知道,这背后隐藏着不少问题。
文章里说,孩子爱讲条件,可能是我们大人平时的教育方式出了岔子。
我仔细一寻思,还真是这么回事儿。
有时候我为了让他快点把饭吃完,就会说:“你要是乖乖吃完饭,就给你吃个小蛋糕。
”这不是在鼓励他讲条件嘛。
这就像自己挖了个坑,然后还眼睁睁地看着孩子往里跳。
不过呢,文章里给的那些引导方法可真是太实用了。
比如说要建立明确的规则。
我就想啊,我得跟孩子好好讲讲家里的规则,什么事情是必须做的,没有条件可讲的。
就像每天早上起床要自己穿衣服,这是应该的,不是说穿了衣服就能得到什么奖励。
我还打算像文章里说的那样,用正面的语言去鼓励他。
不能总是说“你不这样做就没什么什么”,而是说“你这样做了会变得很厉害哦,像个小超人一样”。
还有啊,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这一点也特别重要。
我家孩子总是觉得很多事情都是为了爸爸妈妈做的,所以才会讲条件。
我得让他明白,收拾自己的玩具是他自己的责任,因为这是他弄乱的。
要是他能自觉地收拾好,那他就是个有责任感的小大人啦。
读完这篇文章,我感觉自己就像是得到了一本育儿秘籍一样。
我知道了不能再纵容孩子爱讲条件的习惯,而是要用正确的方法去引导他。
我就像一个即将踏上新征程的战士,充满了信心,要把我家这个爱讲条件的小宝贝给引导成一个懂事、有责任感的好孩子呢。
我相信只要按照文章里说的去做,我家孩子肯定能变得越来越棒,不再总是跟我讨价还价啦。
正确引导爱讲条件的孩子读后感

正确引导爱讲条件的孩子读后感读完这篇文章啊,我就像被人敲了一下脑袋,突然开窍了呢。
你说现在的孩子啊,一个个鬼精鬼精的,特别爱讲条件。
就像我家那小宝贝,让他做点事儿,那条件能给你提一箩筐。
以前我总是被他弄得哭笑不得,又不知道该咋办。
这文章里就讲得特别在理。
首先它指出孩子爱讲条件其实不是啥天生的坏毛病,而是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慢慢摸索出来的一种“小策略”。
这就像小狐狸发现用某个小手段能得到食物一样,孩子发现讲条件能满足自己的需求。
这么一想,感觉还挺有趣的,孩子也挺聪明的,就是这聪明没用对地方。
然后呢,文章里提到不能轻易就答应孩子的条件。
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啊。
以前我总是心软,孩子一撒娇、一讲条件,我就妥协了。
结果呢,孩子越来越得寸进尺。
现在我算是明白了,这就好比给孩子开了一个口子,口子越开越大,最后就堵不住喽。
就像治水不能光靠堵,但是也不能随便放水啊。
还有啊,要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这可太重要了。
孩子得知道不是所有东西都能用条件来交换的。
比如说亲情、友情,这些是无价的,不能说“我帮你一个忙,你得给我买个玩具”。
这就好比你不能用金钱去衡量和朋友之间的感情一样。
我们得让孩子明白,有些事情是责任,是义务,是出于爱,而不是为了得到什么好处。
引导孩子的方法也很关键。
文章里说可以用正面的激励去代替讲条件。
比如说孩子主动做了一件好事,我们就大力表扬他,让他知道做正确的事情本身就是一种奖励。
这就像给孩子的心里种了一颗小太阳,他自己就会朝着光明的方向去成长。
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孩子说“我做完作业你得给我玩游戏”,我们就被他牵着鼻子走。
这篇文章就像一个育儿小秘籍,让我这个在育儿道路上摸爬滚打的家长有了新的方向。
我感觉我现在就像是一个拿着新武器的战士,要和孩子爱讲条件这个“小怪兽”好好战斗一番了。
我相信只要按照文章里说的去做,我家那爱讲条件的小宝贝也能变得懂事又可爱,不再整天跟我讨价还价啦。
讲条件的孩子怎么教育?

讲条件的孩子怎么教育?1、帮孩子树立责任意识其实,父母的需求是孩子谈条件的筹码。
家长要淡化对孩子的期待,孩子不写作业,不要表现得比他们还急,让孩子明白那是他自己的事情,你可以不写,结果就是被老师批评或者早上匆匆忙忙补,最终还是要为自己不写作业的行为负责。
父母要给孩子讲清楚事情的后果,比如不按时吃饭就要挨饿、不按时睡觉第二天就会困等。
当孩子逐渐知道了哪些事情是自己的事情,是自己必须要做的,不听父母话后来吃亏的是自己,孩子就会树立起个人责任意识,不再和父母讲条件。
2、制定规则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总是爱跟父母条件的孩子必然是家中缺少明确可行的行为规范来约束他。
家长不妨和孩子一起,为与孩子相关的常规事项制定基本规则,例如,不按时吃饭过了饭点就收走,并且和下一顿之间不许吃其他东西;不及早写作业,超过10点没收书本等。
然后需要父母和孩子共同遵守。
这样既可以避免一些日常小事的“一事一议”,又可以在家中培育共同协商、共守规则的氛围。
3、让孩子承担自己“讲条件”的责任很多时候,孩子给家长讲条件,其实就是没有吃过苦头,必要的时候让孩子承担自己讲条件的责任,能够有效的改正孩子讨价还价的不良习惯。
4、向孩子提要求的时候不附带许诺想要让孩子做事情不讲条件,不讨价还价,家长要注意在对他们提出要求的时候不附加条件,只讲道理不附带许诺。
比如要求孩子做作业的时候,不说:“几点几点之前写完作业,就可以看电视。
”而是要让孩子自己看好写作业的时间。
让他们遵守自己的承诺。
要求孩子做到本该做到的事情,却做出额外的许诺,是为孩子提出讨价还价的理由,也是为孩子讨价还价行为的鼓励。
孩子为什么总爱和家长讲条件?1、孩子自主意识爆棚,思维走向成熟的表现,从这个角度看还是有一些积极意义的。
孩子能和父母讲条件了,首先说明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思维逻辑性也有了质的飞跃。
最关键的是娃的自主意识处于爆棚期,特别是3岁左右的孩子,开始主张自己的权利,认识到“这是我应该得到的”、“这是我想要得到的”,说明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在发展,孩子长大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要让孩子养成做什么事都讲条件的习惯孩子爱讲条件,并非孩子固有,而是家长一步步造成的,等到孩子提的条件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家长接受不了时,才想到这样下去不行,得找个解决的路子,否则自己真有些受不了。
“解铃还需系铃人”,真正想解决问题,还需要家长的耐心、智慧和技巧。
一.家长要反思自己以往的做法。
是不是自己为了让孩子做一件事情、完成一种任务、达到一个目的,就给孩子提出一个,交换条件”,7如“好好弹琴、做作业,就奖励5元钱”等。
如此,反反复复,时间一长孩子也就逐渐学会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当他们要达到一定目的的时候,也会对家长提出“交换条件”。
而家长对孩子的每一次妥协或满足,都会强化孩子的”条件意识”。
所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尽量让孩子在“无条件”状态下去学习、做事。
长此以往,孩子就习惯于这种状态,该干什么干什么,而不是附加条件。
二.家长要讲明道理,激发内在动机。
有的家长不好好思考孩子学习、练琴、做事的意义和道理。
总觉得给点小的“刺激”便会引起孩子的反应,这可能会暂时起作用,但不会长期持续下去。
因为心理学上有个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的问题,大家不妨看看下面的故事:有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
几天过去,老人实在难以忍受。
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0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
”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
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
子5美分。
5美分也还可以吧,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
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2美分,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2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
在这个故事中,老人的方法很简单,他将孩子们的内部动机“为自己快乐而玩”变成了外部动机“为得到美分而玩”,而他操纵着美分这个外部因素,所以也操纵了孩子们的行为。
这就是人们说的德西效应,在家庭生活中时有显现。
比如,父母经常会对孩子说:“如果你这次考得100分,就奖励你100块钱”“要是你能考进前5名,就奖励你一个新玩具”等等。
家长们也许没有想到,正是这种不当的交换条件和奖励机制,将孩子的学习兴趣一点点地消减了,造成了不给条件、不满足自己,就不做的局面。
于是家长让他们学习、练琴、做事,他就要向家长提条件,造成了家长的被动局面。
因此,家长应讲清学习、练琴、做事的意义和相关的道理,引导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增进孩子对学习、练琴、做事的感情和兴趣,增强孩子对学习本身的动机,帮助孩子收获学习的乐趣,这种来自内部的动机会持续推动他们的学习、练琴及做别的事情。
三.少物质刺激,多精神奖励。
孩子小的时候,有时给予适当的物质刺激,确实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知识的不断增长,精神世界的丰富,家长在精神上的鼓励可能就显得更为重要。
孩子讲条件,基本上是物质条件,若不断满足,长时间会不断刺激他的物质欲望,专注于“物质享受”而不是学习。
更有甚者,物质欲望膨胀,导致违法犯罪。
因此,要多倡导精神鼓励,如拥袍、抚摸、
口头夸奖等等,拥抱本身会换来孩子的妥协,这种妥协与物质换来的妥协不同,往往是有益的,因为拥抱传达的信息是我相信你能做得好,你也有责任做得好。
四.做事要有原则,从最开始,就不给孩子谈条件的机会,适当的奖励你可以答应,而且答应了就一定要说话算数,不合理的要求根本不给他谈条件,必须去实行,态度要坚定,有了第一次,第二次,他就不会再跟你谈条件了;或者,我们要引开他的话题,跟他讲些道理,让他明白,这是他的职责,必须自已去做;同时注意帮助他找到他不愿意做的事情中的乐趣,及时表扬他,鼓励他,绝不可以事事谈条件。
记得女儿三四岁的时候,早上总是不愿意起床,如果,我说买蛋糕给她吃的话,她一定会很快地起来,可是,我知道我不能那么做,我只是轻轻地摇醒她,半睡半醒中,我会自言自语地讲个笑话,或讲个小故事,她听着听着就醒来了,顺势把她一抱起来,有时间继续说,没时间,叫她说也行;去游乐园,或幼儿园放学,从来不会让她玩得够才回去,我会跟她商量,玩多久,给个时间她,到时间必须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