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随堂练习卷(含解析)
高中历史 课题11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作业 含解析
课题11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40分钟60分)一、选择题(共12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宋代某些地方根本不种粮食,而是专门种菜、种果、种花、种茶、种棉、种桑。
这时还出现了专营各种农产品的农户,如菜户、茶户、果农、蔗农、花户、园户、药户、酒户、渔户等。
这说明当时( )A.粮食生产出现下降B.政府着力加强社会控制C.小农经济开始解体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解析】选D。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在宋代某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已经远远超过了粮食作物,其商品化程度已然大大提升,故选D。
经济作物种植区域的扩大并不能代表粮食产量的降低,A错误;无论是粮食作物还是经济作物,都是农民自发的经济行为,B错误;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C错误。
2.宋初,内地人民用铜钱向边民购买马匹,但边民将铜钱铸造成兵器侵扰内地。
为此,政府禁止以铜钱买马,改用以布帛、茶叶等换马的物物交换方式。
这一变化 ( )A.说明边境贸易影响政局稳定B.体现了宋代商品贸易有所退化C.使得宋代商品市场得到拓展D.体现宋代政府守内虚外的政策【解析】选C。
材料主要说明宋代边境贸易方式的变化,这一变化有利于政局稳定,故A错误;布帛、茶叶等换马可以促进布帛、茶叶的商品化,有利于宋代商品市场的拓展,故B错误,C正确;材料主要说明宋代边境贸易方式的变化,并没有涉及宋代政府守内虚外的政策,故D错误。
3.(2021·洛阳模拟)北宋时期,政府改变了以往利用官府机构进行垄断性经营工商业的做法,而是将一些诸如粮食市场、副食品市场等逐步放开,甚至有些官署部门直接参与“分民之利”的工商业活动。
这表明北宋时期( )A.商业经营环境相对宽松B.鼓励私营工商业发展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改变D.政府的财政十分困难【解析】选A。
根据材料“政府改变了以往利用官府机构进行垄断性经营工商业的做法,而是将一些诸如粮食市场、副食品市场等逐步放开,甚至有些官署部门直接参与‘分民之利’的工商业活动”可知,北宋时期政府放松了对工商业的垄断控制,商业环境相对宽松,故选A;材料反映了北宋时期放松了对工商业的控制,但并未显示鼓励工商业发展,排除B;根据所学,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中国封建社会始终,北宋时期重农抑商政策并未改变,排除C;材料只体现了北宋时期商业环境相对宽松,不能得出政府财政困难的结论,排除D。
【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练习(解析版)(人教)
【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一.选择题1.1027年,宋仁宗下诏:“自今后客户(佃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年收田日毕,商量去处,各取稳便。
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
如果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
”这表明宋仁宗时期( )A.地主与佃户的关系依然紧张B.佃户隶属于地主需要官府保护C.地主对农民的剥削相对较轻D.缓和了地主对农民土地的兼并【答案】A【解析】据题干材料“客户(佃户),须每年收田日毕,商量去处,各取稳便……如果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可知政府规范租佃关系,抵制地主对佃户的人身约束;协调租佃纠纷,维持生产正常进行,这反映出北宋由于“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租佃关系盛行,地主与佃户关系紧张,故选A项。
2.以下是唐宋时期我国南北主要地区公共水利工程项目统计表,它主要反映了( )北方南方A.唐朝时期北方经济更为发达B.政府忽视北方水利兴修C.政府政策促进经济重心南移D.南方水利技术领先北方【答案】C【解析】观察表格可知,唐宋时期南方修建的水利设施大大超过了北方,结合这段时期的安史之乱和靖康之变,这些都促成了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故选C项。
3.唐代人口迁移受法律严格限制,只能在特定范围内,作有条件的迁移。
而宋代则逐步放开对人口迁移的限制,尤其是乡村客户(无地农户)有了迁徙自由。
这一变化( )A.反映中央集权趋于弱化B.表明政府鼓励民众迁移C.推动传统社会结构变迁D.有益于封建统治的维系【答案】C【解析】据题干材料“而宋代则逐步放开对人口迁移的限制,尤其是乡村客户(无地农户)有了迁徙自由”可以得出这一变化是封建国家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可以推动传统社会结构变迁,故选C项。
4.在唐代,饮茶习俗逐渐风靡全国,许多著名的茶园占田大,产量多,唐中期的政府开始征收茶税。
宋代,川陕地区的茶园买卖频繁,交子成为交易的重要中介。
这说明( )A.饮茶之风带动了农民增收B.农业规模经营加速商业化C.交子扩大了政府财政收入D.海外贸易与交流逐渐加强【答案】B【解析】材料说明唐朝时饮茶习俗风靡全国,推动茶业种植面积扩大,宋时茶业交易频繁,使政府征收茶税及需要纸币交子作为交易媒介,故选B项。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同步训练)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宋朝经济发展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商业繁荣,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B、手工业技术精湛,瓷器、丝绸等产品远销海外C、农业技术得到发展,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D、宋代出现了“前三家”(理科家、法家、名家)为代表的哲学思想2、金朝建立后,以下哪项措施有助于巩固统治?A、实行“一国两制”,对汉人采取宽容政策B、推广辽代的南院制度,强化军事力量C、实行“蕃汉路制”,将汉族官员派往北方地区担任要职D、任用契丹贵族为宰相,限制汉族官员的权力3、在辽宋夏金元时期,手工业有了显著的发展,其中哪一项不是这一时期手工业发展的特点?A. 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B. 民间手工业逐渐兴起C. 手工业产品开始出现大量出口D. 手工业技术停滞不前4、关于宋代社会经济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宋代城市商业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B. 宋代农业生产力落后,粮食产量较低C. 宋代对外贸易萎缩,海上丝绸之路不再活跃D. 宋代重农抑商政策导致工商业发展缓慢5、题干:在宋代,下列哪一项不是由政府主导的农业技术改进措施?A. 水利灌溉系统的完善B. 植物品种的引进和改良C. 钢铁技术的提升D. 稻田耕作技术的推广6、题干: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金朝时期社会生活的特点?A. 女真族与汉族的融合B. 货币经济的发展C. 军事征伐频繁D. 文化的多元发展7、宋朝时期,中国的商品经济有了显著的发展,其中最为显著的表现是:A、出现了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B、商品交换的主要场所是市坊C、手工业逐渐衰落D、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8、辽、宋、夏、金、元时期,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集中在:A、华南地区B、华北地区C、江南地区D、东北地区9、辽代在政治制度上仿效唐朝,但其不同的是:A. 设有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体制B. 设置翰林院负责起草诏令C. 皇帝实行推恩制,对功臣赐予国姓D. 设置北面官和南面官,分别管理辽族和汉族事务 10、金代实行行省制度,其目的是:A. 加强中央集权B. 压制汉族文化C. 巩固民族统治D. 限制佛教发展11、关于宋代经济发展的描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 宋代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时期。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同步练习1.宋元时期,江苏吴郡“地沃而物移,稼则刈麦种禾,一岁再熟”。
证明该地区在推行A.垄作法B.稻麦复种制C.套作制D.一年三熟制2.宋代有大量农户脱离单纯的粮食生产,各地出现了许多以种植经济作物为生的菜园户、花户、药户、漆户、果农、蔗农等专业经营者。
这些专业户部分或主要从事商品生产,更大程度上面向市场。
据此得出的认识,正确的是①作物种植向专业化方向发展②广泛种植高产作物玉米和烟草③经济重心南移趋势基本完成④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得到提高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3.瓷器是中华民族经典的文化符号。
下列有关制瓷业的表述,准确的是A.西汉瓷器大量出口B.唐三彩是唐朝标志性瓷器C.宋朝烧出了釉里红D.青花瓷是元朝制瓷业代表4.宋是我国制瓷业全面发展的时期,当时全国各地出现了很多窑场,但后来只有定窑钧窑、磁州窑、耀州窑、龙泉窑和景德镇窑等被后人合称为宋代六大窑系。
由此可以推断A.宋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B.制瓷业行业竞争很激烈C.南青瓷北白瓷格局确立D.海外贸易影响制瓷格局5.北宋诗人苏轼在《石炭并引》记载:“彭城旧无石炭。
元丰元年十二月,始遣人访获于州之西南白土镇之北,冶铁作兵,犀利胜常云。
”据此推断北宋A.已用煤作为燃料冶铁B.兵器制造业发达C.彭城从外地输送用煤D.采矿业技术先进6.西夏常以马匹和盐通过边境互市换取北宋的谷物和茶,并铸造有汉文“天授通宝”的钱币;金后期出现我国货币史上第一次铸造法定计数的银币。
材料主要反映了A.互通有无活跃商业市场B.经济交流缓和民族关系C.汉文化在边境广泛传播D.少数民族商业发展面貌7.宋金双方在边境设置榷场,进行贸易。
榷场的措置官、提点官由当地知州、知军、通州、通判等地方官员担任;主管官负责榷场的具体事务,由朝廷派遣;押发官由主管官委任,负责榷场的治安和缉查走私。
这反映了A.南宋边境贸易繁荣B.官府推崇重农抑商C.官府控制榷场贸易D.南宋实行闭关政策8.北宋初年,宋太祖赵匡胤为战争筹款,将四川铸造的大批铜钱调出,使得川蜀地区铜钱奇缺。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练习(含答案)高一上学期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一、选择题1. (2024苏州期末)目前在福建泉州发现的宋元古瓷窑有133处,主要分布在德化、南安、安溪等地。
在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的博物馆里,收藏着大量德化窑、安溪窑所产的瓷器,在西亚、北非等地也都发现了宋元泉州瓷。
由此可知,宋元时期()A. 泉州成为最繁荣的城市B. 瓷器成为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C. 南方逐渐成为经济重心D. 亚非等地的白银大量流入了中国2. (2024淮安期末)下表所示的内容为唐宋时期水利工程的分省统计数据A. 水利兴修技术的进步B. 北方环境持续恶化C. 政府强化对南方的控制D. 经济格局发生变动3. (2024盐城五校联盟期末)宋元时期,通俗性文学艺术日益繁荣,出现了大量面向市井百姓的艺术形式,如皮影戏、元杂剧及说书演出等。
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源是当时()A. 儒学已非社会主流思想B. 统治者大力支持C. 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D. 商品经济的发展4. (2022徐州期中)北宋初年,政府规定租佃土地须“明立要契,举借粮种,及时种莳。
俟收成,依契约分,无致争讼”;如有纠纷,“只凭契照为之定夺”。
这表明当时()A. 土地经营理念发生变化B. 重视规范田产交易程序C. 政府严厉抑制土地兼并D. 商业交易的媒介纸币化5. (2022南通海安期末)宋代除官府的罪犯奴婢外,私家奴婢大部分雇佣化,宋人抛弃了奴婢“类同畜产”的传统观念,视其为“佣雇良民”。
这表明当时()A. 门第观念日益淡化B. 阶层流动性增强C. 人身依附关系减弱D. 新的生产关系形成6. (2024徐州期末)宋代出现了众多书写异域的著作,如沈括的《熙宁使虏图抄》、朱彧的《萍洲可谈》、赵汝适的《诸蕃志》、周去非的《岭外代答》等。
这些著作都是作者的见闻记录,所述的山川地理、风俗人情、动植物产等趋于客观真实,与以前志怪笔记中的异域想象大异。
这反映了当时()A. 程朱理学格物致知的自觉意识B. 阳明心学知行合一的治学态度C. 开疆拓土经略异域的雄心壮志D. 革故鼎新富国强兵的时代精神7. (2022南通海安期末)《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冀州团练使石普自荐试制的火球和火箭,宋真宗立即招其进京,率文武大臣观看实验。
高中历史教学: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同步测试(含解析)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一、选择题1.宋朝时期,江苏吴郡“地沃而物移,稼则刈麦种禾,一岁再熟”。
这说明该地区在推行( )A.铁犁牛耕B.曲辕犁C.稻麦复种制D.一年三熟制2.“宋瓷”不管在种类、样式还是烧造工艺等方面,均位于“中国瓷”的巅峰地位。
下列瓷器种类不是兴起于宋代的是( )A.汝窑瓷B.青花瓷C.哥窑瓷D.钧窑瓷3.宋朝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声嘈杂十余里。
”这段材料可用于研究宋朝( )A.知识分子地位提高B.商人的地位提高C.城市文化生活丰富D.节日的热闹景象4.北宋时,为了适应大宗买卖的需要,方便商人交易,四川地区出现了( )A.开元通宝B.交子C.岁币D.岁赐5.北宋诗人苏轼在一首诗中写道“君不见前年雨雪行人断,城中居民风裂骭。
湿薪半束抱衾裯,日暮敲门无处换。
岂料山中有遗宝,磊落如磐万车炭。
”诗中的山中遗宝指的是( )A.木柴B.煤C.石油D.铁矿6.下表是某历史兴趣小组为开展某主题研究性学习而搜集材料整理制作的表格。
时间北方南方宋初人口100多万户人口230多万户北宋贡献财政收入20% 贡献财政收入80%南宋谚曰:“苏湖熟,天下足。
”读表后,你认为该兴趣小组研究的主题是( )A.人口大量南迁B.宋朝社会生活C.经济重心南移D.南方生活富足7.朱彧的《萍洲可谈》记载:“本朝贵人家选婿于科场年,择过省士人,不问阴阳吉凶及其家世,谓之‘榜下捉婿’。
……近岁富商庸俗与后藏者嫁女,亦于榜下捉婿,厚捉钱以饵士人,使之俯就,一婿至千余缗。
”对上述材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A.商品经济发展,商人地位有所提高B.重农抑商政策已名存实亡C.商业发展繁荣,纸币出现D.婚姻制度发生重大变化8.宋高宗时,叶梦得上奏称,“朝廷见收买木棉、虔布万数不少”;南宋后期的谢维新说:“今世俗所谓布者,乃用木棉或细葛、麻苎、花卉等物为之。
”此后,我国中原地区衣被原料逐渐转变为以棉花为主。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1.宋代诗人艾可叔在其作品《木棉》中里描绘的“车转轻雷秋纺雪,弓弯半月夜弹云。
……机杼终年织妇勤”等句,反映了( )A.南宋棉纺织业已规模化生产B.男耕女织的传统小农经济C.南宋已普遍发展棉纺织业D.南宋棉纺织业有一定发展2.唐初官营手工作坊中的劳动者,主要是官奴婢与刑徒、番户和杂户,没有人身自由;也有少量的短蕃匠(可纳资代役)、和雇匠(政府出资招雇的匠人)。
北宋官营作坊役使的工匠,有从军队调来仍隶名军籍的军匠,也有从民间雇来的和雇匠,此外还有一种当行差充的工匠,称“当行”或“麟差”,“当行”工匠需付给一定的“雇值”。
据此可知( )A.工匠身份的变化是促使北宋手工业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B.北宋工匠所受的封建人身束缚有所松弛C.北宋手工业生产超过了唐朝D.北宋的官营手工业处于优势地位3.歌谣“黄道婆,黄道婆,教我纱,教我布,二只筒子二匹布”描述的是( )A.西汉时期的丝织业B.北宋时期的丝织业C.元代的棉纺织业D.明清资本主义萌芽4.宋代经济发展,带动了陶瓷生产的市场竞争,促进了制瓷工艺的创新,“定、汝、官、哥、钧”作为宋代五大名窑名扬四海。
对当时瓷艺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成为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B.能够烧制出青花瓷和釉里红C.瓷器质地细腻光滑吸水防湿D.景德镇瓷器工艺已领先各地5.有学者谈到“坊巷的开放,坊市的混一,展现了宋代城市管理以经济生活为主旋律的开放的特点,显示了宋朝的城市管理不再如唐代那样以政治管理和治安管理为最重要目的”。
材料表明宋朝( )A.商品经济的发展B.城市功能的变化C.统治者重视商业D.城市比唐朝稳定6.南宋时杭州在“夜市于大街有车担设浮铺,点茶汤以便游观之人”,“巷陌街坊,自有提茶瓶沿门点茶,或朔望日,如遇吉凶二事,点送邻里茶水,倩其往来传语”。
这可用来说明当时( )A.政治与经济中心合一B.城市商业比较发达C.官府加强了经济监管D.理学思想压倒迷信观念7.据记载:(汴京)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一、选择题1.宋代曾明确规定:“应典卖倚当庄宅田土,今后并立合同契四本,一付钱主,一付业主,一纳商税院,一留本县,违者论如法。
”这反映了宋代( )A.已有明显产权意识B.开始出现土地所有权登记制C.土地买卖相当频繁D.采取了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解析:选A 材料体现了宋代对产权转让加强了监管,这也反映了宋代有较强的产权意识,故答案为A项;材料只能说明宋代对产权登记要求严格,但并不能说明是宋朝开始的,B项排除;材料中只说了对“典卖倚当庄宅田土”,并非专指土地买卖,更看不出是否频繁,C项排除;材料只是说了买卖转让的手续,但并未涉及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D项排除。
2.公元1023年,北宋设立交子务,正式开始发行官方交子,规定交子三年一届,到期以旧换新。
神宗熙宁初年将伪造交子等同于伪造官方文书。
据此可知宋代( )A.金属货币停止使用B.交子最初由官府发行C.金融秩序相当混乱D.纸币的合法地位确立解析:选D 由材料“北宋设立交子务……神宗熙宁初年将伪造交子等同于伪造官方文书”可知交子被官方所承认,纸币的合法地位确立,故D项正确;A、B、C三项材料未体现,均排除。
3.下面是从汉到宋的地域人口比例变化情况表。
据此可知( )A.B.黄河流域水患致人口流失C.海上对外贸易超过陆上对外贸易D.社会稳定有利于人口增长解析:选D 依据表格可知,西汉到北宋黄河流域人口比例逐渐减小,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人口比例逐渐增加,结合所学可知,汉唐宋时期,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稳定,进而可知社会稳定有利于人口增长,故D项正确;西汉到北宋时期政治中心仍然在北方,故A项错误;B项不符合这一时期的史实,这一时期人口流失的主要原因是唐宋时期的分裂动荡,故B项错误;C项与题干无关,排除。
4.吐蕃和南诏对唐朝蜀中地区的进攻,屡屡以掠夺工技之人为目标;蒙古军西征过程对工匠技艺之人则留存、带回蒙古本部草原。
元至元十六年三月,“囊加带括两淮造回回炮新附军匠六百,及蒙古、回回、汉人、新附人能造炮者俱至京师”。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一、单选题1.蹴鞠运动在我国由来已久,白居易在《洛桥寒食日作十韵》中就描写了洛阳市区“上苑”“中桥”一带市民蹴鞠的情形;宋代《东京梦华录》中亦有“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声嘈杂十余里,击丸蹴鞠,踏索上竿”的记载。
据此可知()A.蹴鞠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欢迎B.唐宋时期社会风气相对开放C.体育活动丰富文学创作题材D.经济发展助推市民文学进步2.宋代官民服饰有着严格的等级区别,庶民百姓只许穿白色衣服。
后来,允许流外官、举人、庶人穿黑色衣服。
在实际生活中,民间服色五彩斑斓,甚至“巧制新妆,竞夸华丽”。
上述材料可佐证宋代()A.社会控制相对松弛B.理学思想参透基层社会C.社会成员身份平等D.经济发展瓦解封建等级3.宋代,商人为躲避苛征,便寻求沿不设税务、税场的路线行走,“私路”之记载越来越多地见于文献,其与“官路”的区别便是不征商税。
政府屡屡查禁“私路”,而商人们亦不断地增辟“私路”。
据此可知,宋代()A.政府对地方控制逐渐放松B.商税成为国家主要的税源C.商业繁荣促进了交通发展D.重农抑商政策走向了破产4.北宋时期,吕大钧制订《吕氏乡约》,对违反者规定了一些经济处罚措施,结果被批评为“非上所令而辄行之,似乎不恭”。
南宋时期,朱熹删去这类措施,改为以规劝为主,乡约才被社会所接受。
由此可知,朱熹此举()A.强化了乡约的民间属性B.减轻了对农民的剥削C.服务于专制皇权的强化D.直接贯彻了国家意志5.北宋开封商人孙赐号,本是酒馆侍者,“诚实不欺,主人爱之,假以百千,使为脚店(小酒馆)……其货渐侈大,乃置图画于壁间,列书史于几案,为雅戏之具,皆不凡,人竞趋之。
久之,遂开正店,建楼,渐倾中都”。
上述现象反映当时()A.产生了新经营方式B.理学影响深远广泛C.政府放松社会控制D.社会重文风气浓厚6.北宋初年,在全国各地设立榷酒机构,实行对酒的官营垄断政策。
此后,榷酒机构逐渐废弛,到宋神宗时,将全国各州、县、镇市的官员酒坊全部包给民户,还实行了招标竞标的“实封投状法”。
高中试卷-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同步训练作业(Word版,含答案)(含答案)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同步训练作业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1.如图《元朝运河、海运路线图》反映了元朝不仅重新开通了大运河,还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
元朝高度重视南北交通主要是由于()A.黄河改道陆路联系受阻B.造船航海技术取得重大突破C.地方行政制度发生变化D.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相分离2.据史料记载,宋朝时的开封城内店铺林立……处处都有商铺、邸店、酒楼、质库(即后来的当铺),以及各种手工作坊。
……晚间有夜市至三更,到五更又再开张。
这反映了宋朝()A.商业活动已突破时空限制B.政府已放弃重农抑商政策C.市民阶层的奢侈消费理念D.物质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3.唐代开始有了女子蹴鞠,大多是2人或多人对踢,规则与男子蹴鞠没有什么区别,活动大多在节日进行。
到了宋代,蹴鞠成为了女子日常运动的首选项目。
这种变化反映了宋代()A.女性政治地位提高B.市民阶层发展壮大C.社会环境相对宽松D.节日休闲种类丰富4.草市作为民间“自为聚落”、私相贸易的集市起源很早,它们大都位于水陆交通要道或津渡及驿站所在地,经过长期的发展,到宋代出现了“山市、河市、庙市”等各种集市,解决了农民“买食用盐茶农具”问题。
由此可见,草市()A.是重农抑商政策的产物B.有利于突破坊市的界限C.始终得不到官方的支持D.对自然经济有补充作用5.宋代,盐业除官营外,又有官督私营,或私营而由官府专卖。
地主豪强则私开盐井,生产私盐。
私营的冶铁业,由朝廷专设的“监”“冶”管理、控制。
著名的徐州利国监,有三十六冶,每冶各百余人。
这可以用来说明宋代()A.政府盐铁官营面临着挑战B.手工业的经营方式比较灵活C.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D.私营手工业的生产效益突出6.据文献记载,宋代民间体育活动十分繁盛,市民对蹴鞠和相扑的兴趣特别浓厚,他们结成了许多蹴鞠社团和相扑社团,进行全国性的蹴鞠比赛和相扑比赛,还常常举办商业性的相扑表演。
该现象的出现源于()A.少数民族习俗的传入B.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C.官方对体育活动重视D.体育项目表演性较强7.瓷器是中国的一张名片。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同步练习)(附答案)—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据史料记载,北宋初年,苏州每年税米十八万石;至北宋中期,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增至三十万石,元符二年(1099年)又增至六十万石。
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A.给辽的岁币增加B.江南农业生产发展C.经济重心完成南移D.君主专制不断强化2.“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
”宋代商业发展的突出表现是()A.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B.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C.江南的青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具D.长安成为当时繁华的国际性大都会3.下面是北宋东京城示意图,下列关于北宋东京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李白会在瓦肆中欣赏杂剧B.东京是当时主要的外贸港口C.“市”内的商业活动受限制较少D.参知政事执掌东京行政事务4.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迄今经济地理格局的一次巨大变迁。
”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A.三国时期B.隋唐时期C.南宋时期D.明清时期5.“在吐鲁番地区发现了不少唐代前期的租佃契约,表明立契租佃制当时已经十分流行。
宋代租佃关系的第一个特征,是土地出租者与租佃者之间广泛采取了一种契约形式;第二个特征,是在租佃制下,客户已经有了迁移的自由。
”这说明唐宋时期()A.均田制的广泛实行B.庄园经济的发展C.土地经营方式的改变D.自耕农经济的发展6.唐代上流社会家庭喜欢从世家大族中选择儿媳。
在宋代,富家之女是人们选择儿媳的首选,“观今之俗,娶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蔡襄语)。
这反映出宋代()A.四民平等关系的确立B.门阀贵族势力的没落C.商人政治地位的提高D.中央集权制趋向衰落7.宋代有些地方根本不种粮食,而是专门种菜、种果、种花、种茶、种棉、种桑。
当时还出现了各色专营各种农产品的农户,如菜户、茶户、果农、蔗农、花户、园户、药户、酒户、渔户等。
这说明当时( )A.粮食产量下降 B.政府加强社会控制C.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 D.商品经济占主导地位8.人口的变化反映社会发展状况,从下表可推出的正确结论有()A.北方安土重迁的观念较淡薄B.北宋的政治中心和经济重心均在南方,使南方人口大增C.北方战乱频繁导致人口不断南迁D.由北宋人口数量的减少可知汉唐经济远比宋朝繁荣9.宋朝读书人只有参加解试合格,才有机会参加省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1.陆游在《稽山行》中写道:“村村作蟹椴(亦可作簖),处处起鱼梁。
陂放万头鸭,园履千畦姜。
”这反映出当时( )
A.南方经济相对落后且与外界隔绝
B.农村经济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C.耕织结合仍是主要生产方式
D.农副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
解析《稽山行》描写了当地发展渔业、饲养家禽以及种姜的情况。
这些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农副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可知D项正确。
答案 D
2.两宋时期,江南出现大量种植粟、麦、豆,江北广种水稻的现象,棉花的种植也由福建、广东推广到江淮、川蜀。
这种现象说明( )
A.南稻北粟格局开始打破
B.经济重心出现北移趋势
C.南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D.南北农业经济交流加强
解析江南出现粟、麦、豆,江北出现水稻,棉花由福建、广东推广到江淮、川蜀,说明在两宋时期农作物的交流加强了,故D项正确。
答案 D
3.下面是南宋时期南海“华光礁1号”沉船中排列密集的部分外销瓷器图。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 )
A.宋代航海技术落后
B.南海是中国固有领土
C.宋代制瓷技术高超
D.瓷器贸易有利可图
解析根据材料图片可知宋代的瓷器大量出口,有专门的海上“陶瓷之路”,说明当时进行瓷器贸易有利可图,故D项正确。
答案 D
4.《“南海一号”:还是丝绸之路的荣光》一文中说:“据记载,东南亚一些国家在中国陶瓷传入以前,多以植物叶子为食器。
宋瓷输入后,他们改变了过去‘掬而食之’的饮食习俗,用上了精美实用的瓷器作为食物器皿。
”这段材料表明( )
A.宋瓷促进了当地的文明转型
B.宋瓷提高了当地的生活质量
C.宋瓷促进了当地的文明进步
D.宋瓷密切了两地的友好关系
答案 C
5.现在刷卡消费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但纸币仍然必不可少。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 )
A.隋唐
B.北宋
C.南宋
D.元
答案 B
6.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城中店铺不断增加,街道两旁商店、客栈、货摊林立。
营业时间不受限制,有“昼市”“夜市”,许多交易可用“交子”,“动即千万”。
以上情形最早可能出现在( )
A.汉代长安
B.唐代洛阳
C.北宋东京
D.元朝大都
解析北宋前期,在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发展。
答案 C
7.《马可·波罗行记》在介绍中国时说:大汗国中,商人所至之处,用此纸币以给赏用,以购商物,以取其货物之售价,竟与纯金无别。
这一记载佐证了( )
A.宋朝南方商业的繁荣
B.元朝商品经济的发展
C.宋代繁华的都市生活
D.宋元海外贸易的发达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马可·波罗于1275年到达元朝的首都,与元世祖忽必烈建立了友谊。
他在中国游历了17年,曾访问当时中国的许多古城,到过西南部的云南和东南地区。
材料中讲到“商人”“纸币”等,这反映了元朝商品经济的发展。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答案 B
8.小明以“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为主题进行探究。
下列内容不符合史实的是( )
A.民间流传“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B.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
C.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明朝最后完成
D.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解析A宋代,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民间流传“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B南宋时,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的重心,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D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C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明朝最后完成,不符合史实,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是在南宋,故选C。
答案 C
9.下面是中国古代南北方人口总数及所占比例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