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6兼爱 课件—语文统编版(2019)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找出通假字,并解释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 其脆易泮 “泮”同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我世世为洴澼絖 客得之,以说吴王
兼爱
《墨子》
墨子
墨子,名翟,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 。贵族后裔 ,曾担任宋国大夫 。 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 表人物。 初学儒,后自成学派,广收门徒,游说诸侯,使墨学成为当时的显学。 墨子是一个有相当文化知识,又比较接近工农小生产者的士人,他自诩 说“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是一个同情“农与工肆之人”的 士人。虽然其先祖是贵族,但墨子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农民出身的哲 学家。作为一个平民,墨子在少年时代做过牧童,学过木工。在科技方 面颇有成就,据说他制作守城器械的本领比公输班还要高明。被成为 “科圣”。
• 军事:主张“有备无患”,反对侵略战争,主张采取防御战术。主张 外交上要“遍礼四邻诸侯”,争取诸侯国的支持。
《墨子》
《墨子》一书,是墨子及其弟子以及后期墨家著述的汇编。其 内容涉及哲学、政治、逻辑、科技、军事等,堪称古代的一部 百科全书。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原有七十一篇,今存五 十三篇。一般认为其中《兼爱》《非攻》《尚贤》《尚同》等 篇,体现了墨子本人的主要思想。
议论的焦点:圣人治理天下当“必知乱之所自起”,即“祸乱产生的根源”。
第二段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 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 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 谓乱也。
圣人是把治理天下作为(自己的)事务的人,不可不考察祸乱产生的根源。 尝试考察混乱从哪里产生呢?起于人与人不爱。臣和子不孝敬君和父, 就是所说的乱。儿子爱自己而不爱父亲,所以使父亲受损失而自己获益; 弟弟爱自己而不爱兄长,所以使兄长受损失而自己获益;臣下爱自己而 不爱君上,所以使君上受损失而自己获益: 这就是所谓混乱。
儒墨显学---《韩非子.显学》:"世之显学,儒、墨也。儒
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这是指韩非子所处时 代的情况。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显学。 儒墨两家是先秦最早形成的两个学派,这两个学派在如何对待 传统的宗法制度和礼乐文化的问题上产生了一系列的争论。他 们的争论揭开了百家争鸣的序幕,影响极为深远。汉武帝以后, 儒家取得了独尊的地位,墨家作为一个学派逐渐消失无闻。
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父自 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 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
(反过来) ,即使父亲不慈爱儿子,兄长不慈爱弟弟,君上不慈爱臣下, 这也是天下的所说的混乱。父亲爱自己而不爱儿子,所以使儿子受损失 而自己受益;兄长爱自己而不爱弟弟,所以使弟弟受损失而自己获益; 君上爱自己 而不爱臣下,所以使臣下受损失而自己获益。这是为什么 呢?都是起于不相爱。
墨子的主要思想
• 政治:主张“尚贤”与“尚同”。提出了维护和平,反对侵略的“非 攻”主张。
• 经济:主张“强本节用”,即重视生产,崇尚节俭,人人参与劳作并 分工合作,各尽所能。主张量工分禄,以劳定赏。
• 伦理:主张“兼爱”。为官要“兴万民之礼,除万民之害”。为民要 相亲相爱,交互得利。
• 教育: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实现救世济民。重视教授生产、军事技能、 自然科学知识和逻辑知识。
第四段 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 恶则乱。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所以圣人是把治理天下作为自己的事务的人,怎么能不禁止相互仇恨而 鼓励相爱呢?因此天下的人相亲相爱就会治理好,相互憎恶则会混乱。 所以墨子说:“不能不鼓励爱别人”,启发就在此。
得出结论: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题目解说
“兼爱”是墨子最根本、最核心的思想。 所谓“兼爱”就是跳出自爱的狭小圈子,一律平等、不分亲疏 厚薄地互相关爱。即反对人对人压迫,主张对待别人就像对待 自己一样,尽力去帮助别人。兼爱还表现在大国不侵略小国, 国与国之间无战事,和平共处上。
第一段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 则不能治。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 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 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
圣人是把治理天下作为(自己的)事务的人,必须知道祸乱从哪里产生,于 是能对他进行治理;如果不知道祸乱从哪里产生,就不能进行治理。 (这 就)好像医生治疗人的疾病一样,必须知道疾病产生的根源,于是能进行 医治;如果不知道疾病产生的根源,就不能医治。治理祸乱又何尝不是 这样?必须知道祸乱产生的根源,才能进行治理;如果不知道祸乱产生 的根源,就不能治理。
第二段 1论述产生祸乱的原因都是不相爱。 2身边的亲疏:父子弟兄君臣,层层递进。结论:不相爱。 3推及到盗贼大夫诸侯同为此理。
第三段
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 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 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有。犹有盗贼乎?故视人之室若其室,谁 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有亡。
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 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有亡。若使天下兼相 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 此,则天下治。 还有卿大夫相互侵扰封地,诸侯相互攻伐封国吗?看待别人的家族就象 自己的家族,谁会侵犯?看待别人的封国就象自己的 封国,谁会攻伐? 所以大夫相互侵扰家族、诸侯相互攻伐封国又没有了。假若天下的人都 相亲相爱,国家与国家不相互攻伐,家族与家族不相互侵扰,盗贼没有 了,君臣父子间都能孝敬慈爱,像这样,天下也就治理得好了。 运用假设论证,阐述天下若“兼相爱”就不会出现不孝、不慈、盗贼横行, 卿大夫相互袭扰、诸侯相互攻伐的现象,从而获得太平安定的政治局面。
细察它从哪里产生呢?都起于不相爱。假若天下都能相亲相爱,爱别人 就象爱自己,还能有不孝的吗?看待父亲、兄弟和君上象自己一样,怎 么会做出不孝的事呢?还会有不慈爱的吗?看待弟弟、儿子与臣下象自 己一样,怎么会做出不慈的事呢?所以不孝不慈都没有了。还有盗贼吗? 看待别人的家象自己的家一样,谁会盗窃?看待别人就象自己一样,谁 会害人?所以盗贼又没有了。
儒家的“仁爱”与墨家的“兼爱”有何异同?
同:二者都主张“仁”。 二者都提倡公利,反对私利。
异:儒家的仁爱思想从家庭血缘中引申出来,从自我开始层层外推, 从亲情出发,从身边做起,由此及彼,推己及人。儒家虽然也强调 “爱”,但这种爱是有差别,有等级,有亲疏远近之分的。 墨家认为造成混乱的主要原因是“不相爱”,因此提倡“兼爱”,即要 求人们爱人如己,彼此之间不存在血缘和等级差别观念。
1. 用。
,当其无,有车之用。
,当其无,有器之
,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2.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
功,
。其在道也,

,自伐者无 ,故有道者不处。
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
强。
,。
,死而不亡源自文库寿。
4.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故无败;
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
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盗爱其室,不爱其异室,故窃异室以利 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爱。
即使是天底下做盗贼的人,也是这样。盗贼只爱自己的家,不爱别 人的家,所以盗窃别人的家来使自己的家受益;盗贼只爱自身,不 爱别人,所以残害别人来使自己获益。这是什么原因呢?都起于不 相爱。
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 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 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
即使卿大夫相互扰乱封地,诸侯相互攻伐封国,也是这样。卿大夫各爱 他自己的封地,不爱别人的封地,所以扰乱别人的封地来使自己的封地 获益;诸侯各自爱他自己的国家,不爱别人的国家,所以攻伐别人的国 家来使自己的国家获益。天下的纷乱之事,全都在这里了。
。慎终如始,则无败
事。
,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


解释下列加点字含义 ①埏埴以为器 ②企者不立 ③有道者不处 ④自知者明 ⑤自胜者强 ⑥自是者不彰 ⑦常于几成而败之 ⑧复众人之所过 ⑨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⑩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⑪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
词类活用 ①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②吴王使之将 ③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④是以圣人欲不欲 ⑥不贵难得之货 ⑦其坚不能自举也 ⑧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