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音乐之声 》说课稿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音乐之声(节选)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音乐之声(节选)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音乐之声》节选部分。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3)分析课文中的角色形象,了解其性格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运用角色扮演、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引导学生理解家庭亲情、友谊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 课文《音乐之声》节选部分的基本内容。
2.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 角色形象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专业音乐术语的理解。
2. 课文情节的深入分析和推理。
四、教学准备:1. 课文《音乐之声》节选部分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音乐素材。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播放《音乐之声》主题曲,引导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魅力。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音乐之声》相关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音乐之声》节选部分,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课文中的专业音乐术语的含义。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深入理解角色形象的性格特点。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解答。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情节,理解家庭亲情、友谊的重要性。
5. 课堂练习:(1)学生进行课文朗读和背诵的练习。
(2)学生进行相关音乐作品的欣赏和分析。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7. 课后作业:(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2)学生选择一部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考虑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学生的参与度,以及是否达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2024年初中九年级语文《音乐之声》原文及教案
2024年初中九年级语文《音乐之声》原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音乐之声》的故事背景和主题思想。
2.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故事情节的发展。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故事情节的发展。
2.难点:理解《音乐之声》的主题思想。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音乐之声》原文、教案、PPT等。
2.学生准备:预习《音乐之声》原文,准备笔记本、笔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向学生介绍《音乐之声》的作者、故事背景及主题。
2.引导学生思考:音乐在故事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二、原文阅读1.学生齐读《音乐之声》原文第一部分,理解故事梗概。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原文的理解。
三、课堂讨论1.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马利亚:善良、乐观、热爱音乐。
上校:严肃、负责、关心家庭。
2.讨论故事情节的发展,分析马利亚与上校之间的感情变化。
四、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预习《音乐之声》原文第二部分。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顾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故事情节。
2.引导学生思考:音乐在故事中的作用是什么?二、原文阅读1.学生齐读《音乐之声》原文第二部分,理解故事的发展。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原文的理解。
三、课堂讨论1.分析故事情节的发展,探讨马利亚如何影响上校一家的生活。
2.讨论音乐在故事中的作用,如何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四、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预习《音乐之声》原文第三部分。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性格特点。
2.引导学生思考:《音乐之声》的主题思想是什么?二、原文阅读1.学生齐读《音乐之声》原文第三部分,理解故事的结局。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原文的理解。
三、课堂讨论1.分析故事结局,探讨马利亚与上校一家的感情升华。
2.讨论音乐在故事中的作用,如何体现主题思想。
四、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音乐之声》的读后感。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音乐之声》教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音乐之声》教案教学目标:1. 知道《音乐之声》的故事背景及基本内容。
2. 了解音乐的力量和鼓舞人心的作用。
3. 学会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美妙。
4.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重点:1. 知道《音乐之声》的故事背景及基本内容。
2. 学会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美妙。
教学难点:1. 学会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美妙。
教学准备:1. 多媒体教具设备。
2. 《音乐之声》电影片段。
3. 讲解板书。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5分钟)1. 通过播放《音乐之声》的电影片段,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并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
Step 2 导入(5分钟)1. 教师介绍《音乐之声》的故事背景和基本内容,让学生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2. 学生根据故事背景和基本内容,猜测本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Step 3 学习和讨论(15分钟)1. 学生听读课文,并回答相关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音乐对人的影响,以及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
3. 随机抽取几个小组进行发言,让学生相互交流。
Step 4 音乐欣赏(15分钟)1. 教师放给学生播放一些不同类型的音乐,让学生进行欣赏。
2. 学生对欣赏的音乐进行简单的描述,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Step 5 小结和拓展(10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总结音乐的力量和鼓舞人心的作用。
2. 引导学生思考,音乐对他们的生活有何影响,可以在生活中如何享受音乐的美妙。
Step 6 提问和反思(5分钟)1. 教师提问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什么疑惑或不理解的地方。
2. 学生思考回答,并讲解板书。
Step 7 作业布置(5分钟)1. 预习下一课的内容。
2. 收集自己喜欢的音乐,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板书设计:《音乐之声》教案教学目标:1. 知道《音乐之声》的故事背景及基本内容。
2. 了解音乐的力量和鼓舞人心的作用。
3. 学会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美妙。
九年级语文下册《音乐之声》教案、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文本中的音乐元素与文学表达的紧密结合,感受音乐在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中的重要作用。
2.深入分析文本中的人物性格、主题思想,学会从不同角度解读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运用文本中的优美词句,进行创意写作,提升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4.激发学生对音乐、文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跨学科素养。
在导入新课时,我将以一段电影《音乐之声》的经典歌曲《Do-Re-Mi》作为开端,让学生在欢快的旋律中感受到音乐的快乐和美好。随着歌曲的结束,我会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在歌曲中感受到了什么?音乐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音乐与生活的关系,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音乐之声》。
6.课后拓展,提升素养:
a.布置创意写作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提高写作能力。
b.推荐相关音乐、文学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课后阅读,拓宽视野,提升审美素养。
7.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培养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关爱他人,尊重生命。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九年级语文下册《音乐之声》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音乐之声》的文学背景、作者生平及创作特点,了解音乐在文学中的表达方式。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音乐之声(节选)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音乐之声(节选)第一章:教案简介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课文《音乐之声》的背景和主题。
培养学生对音乐和艺术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课文《音乐之声》的阅读和理解。
分析课文中的音乐元素和艺术表达。
讨论课文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相关的音乐和艺术作品。
组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第二章:课文分析2.1 课文简介介绍课文《音乐之声》的作者和背景。
概括课文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
2.2 音乐元素分析分析课文中的音乐元素,如旋律、节奏和和声。
引导学生感受音乐在故事中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2.3 艺术表达分析分析课文中的艺术表达,如绘画、雕塑和舞蹈。
引导学生欣赏艺术作品中的美感和创意。
第三章:主题讨论3.1 爱情与亲情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爱情和亲情主题。
讨论爱情和亲情在故事中的表现和影响。
3.2 自由与束缚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自由和束缚主题。
讨论自由和束缚在故事中的冲突和解决。
3.3 个人与社会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个人与社会主题。
讨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和互动。
第四章:课堂活动4.1 音乐欣赏播放相关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欣赏和感受。
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音乐作品的特点和表达。
4.2 艺术创作组织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如绘画、雕塑或舞蹈。
引导学生发挥创意,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4.3 角色扮演分组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活动。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角色的性格和情感,并进行表演。
回顾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表现。
5.2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拓展活动,如参观音乐厅或美术馆。
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音乐和艺术的世界,培养兴趣爱好。
5.3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如写一篇关于课文主题的作文。
要求学生继续欣赏和分析音乐和艺术作品,进行自主学习。
第六章:文学手法分析6.1 描述与叙述分析课文中的描述和叙述手法。
音乐之声说课稿
音乐之声说课稿音乐之声说课稿(精选12篇)作为一名老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本店铺精心整理的音乐之声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音乐之声说课稿 1一、说教材(一)教材内容分析:《小动物们唱歌》是九年义务教育一年级第二册第三单“音乐中的动物们”中的一节歌表演课,它是一首简单、活泼而富有童趣的儿童歌曲。
整首歌曲由两个乐句组成,每个乐句由四个小节组成,而且前三个小节的旋律和歌词完全相同,易于学生识记。
歌曲中采用了动物们的叫声,让学生在感受小动物们们欢快的心情同时分辨声音的强弱。
为今后进一步提高听唱能力打下基础。
从而达到第三单元的单元总要求:通过歌表演、音乐活动、唱歌等多种艺术形式,理解并感受人与动物们之间的密切关系,丰富学生的情感(二)教学目标小学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对动物们充满喜爱之情。
低年级音乐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表现、创造等能力,积极倡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在体验学唱、表演、实践、审美中进行简单的歌词或动作的创编。
根据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理念以及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能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模仿所熟悉的动物们叫声,感受声音的强与弱。
2、学唱歌曲《小动物们唱歌》,并能随音乐进行简单的歌词和动作创编。
3、通过互动交流、音乐实践,让学生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关系,萌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
(三)教学重点、难点小学音乐课堂要设法培养学生的感受、鉴赏以及创新等能力,而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少,因此对他们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要结合他们身心发展规律和认识规律,再结合教材内容,我确定本课时的教学重点、难点为:在音乐学习与活动中感受声音的强弱,并能将声音的强弱表现出来。
(四)教具准备:电子琴、头饰、实物投影、彩纸等。
二、说教法《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音乐教学以兴趣爱好为主。
小学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持久,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引发学生以最大的兴趣与热情参与学习与活动各个环节。
音乐之声教学设计 音乐之声说课稿
音乐之声教学设计音乐之声说课稿《音乐之声》是电影史上一部经典音乐故事片。
影片生动地塑造了热爱歌唱、活泼欢乐的女主人公玛丽亚的形象,并表现了奥地利人民热爱祖国的民族感情。
课文节选的是剧本的开头部分。
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音乐之声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到你。
《音乐之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根据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把握人物性格特征;学习欣赏电影并加以评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品在反复比照与矛盾冲突中凸显人物性格的方法。
【教学重点】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教学难点】体会作品中多处进行比照的用意。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播放《哆来咪》这首歌,让学生倾听后随意地说说这首歌带给自己怎样的一种情绪或感觉。
以“先声夺人”的方式建立学生与影片女主角玛丽亚的初次“链接”,既而引领学生去课本中认识这位快乐活泼的姑娘。
二、简介影片:根据音乐剧改编而成的电影《音乐之声》摄制于1965年,它取材于1938年发生在奥地利的一个真实的故事,获得了1965年第3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音响奖、最佳改编音乐奖和最佳剪辑奖五项大奖。
《音乐之声》是全世界票房最高的电影之一,在各国民意测验中经常被评为最受欢迎的影片。
影片节奏明快、细腻感人,既富有幽默的情趣,又有深沉凝重的感情。
《音乐之声》中善良美丽、不受繁文缛节约束的修女玛丽亚,奥地利迷人的阿尔卑斯山山坡、清澈的溪流、明媚的阳光,以及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还有反抗纳粹统治、追求自由的精神打动了全世界观众的心。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节选的部分讲述了怎样的情形。
2.课文中的情节发生在怎样的不同场景中?它们各自具有怎样的特征?你认为这样两相比照有什么意味?四、朗读课文,把握人物性格特征1.学生分角色上台表演朗读课文。
要求“演员们”模拟修女们和玛丽亚的动作、表情和说话语调,体会动与静、活泼与古板、率性天真和压抑收敛之间的对比,以及在对比中呈现出来的矛盾冲突与美感趣味。
九年级下册语文《音乐之声》教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音乐之声》教案一、教学背景《音乐之声》是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散文,是一篇有关作者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的文章。
本篇教案基于九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阅读能力,旨在让学生感受音乐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通过音乐的练习和欣赏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
二、教学目标1.了解音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体现和意义。
2.能够简要分析文章中表达的作者对音乐的感悟和体验。
3.能够通过欣赏音乐并谈论自己的体验来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
4.能够通过练习音乐并表达自己的感悟来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音频设备并下载《音乐之声》篇目的朗读片段。
2.教师准备一些有代表性的音乐曲目片段视频或音频。
步骤一:导入1.教师以朗读或者视频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
2.通过提问学生,了解学生对音乐的认知和体验,引导学生进入文章的阅读和分析。
步骤二:阅读教材1.教师引导学生仔细阅读《音乐之声》这篇散文,并进行简要分析讨论。
2.学生通过朗读、分析词句和段落来初步认识作者对音乐的热爱和理解。
3.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理解和反应进行指导和补充。
步骤三:音乐欣赏1.教师播放一些有代表性的音乐片段,并组织学生听音乐、感知音乐。
2.学生通过欣赏音乐,感受到音乐的美和表现力,通过对音乐的描述和感受来提高自己的思维和语文表达能力。
3.教师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音乐的喜好和感悟,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步骤四:音乐练习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音乐练习,如唱歌、编曲等。
2.学生通过练习音乐,感受到对于音乐的掌握和理解能力的提高,同时也能通过表达来提高自己的语文表达能力。
3.教师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悟和体验,共同分享音乐的美和快乐。
步骤五:总结1.教师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回顾这节课的内容和收获。
2.学生通过回答问题,来认识自己对音乐的认知和体验的提高,同时也可以提出自己对于音乐的问题和疑虑。
3.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让学生体验到音乐对于他们自身心灵的疗愈作用和提高心智才干的作用。
2022年初中九年级语文《音乐之声》原文及教案
2022年初中九年级语文《音乐之声》原文及教案教材是死的,不能随意更改。
但教案是活的,课怎么上全凭教师的智慧和才干.尽管写教案要去学习大量的参考材料,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听取名家的指点,吸取同行经验。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初中九年级语文《音乐之声》原文及教案,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音乐之声》原文巍峨峥嵘的阿尔卑斯山,挺拔的松树漫山遍野,云雀声声啼唱。
高高的山巅上尚未化尽的残雪斑斑点点,山风阵阵呼啸。
乐声在旷野中荡漾响。
钟声嘹亮。
…………山麓下。
峰环水抱的萨尔茨堡,高高低低的房屋鳞次栉比,庄严肃穆的修道院座落在绿树浓阴中。
…………山上。
流连忘返的玛丽亚在山坡草地上远眺群山,她轻盈地跳跃、旋转,一会儿穿过小树林,一会儿又奔到小溪旁,俯身拾起一块石子丢入溪水中,溪水激起了涟漪。
她又向前走去,一面放声歌唱《音乐之声》:群山洋溢着音乐之声,群山唱着古老的歌儿,群山把音乐之声充满我心房。
我的心要把听到的歌儿欢唱。
我的心想要像鸟儿从湖上飞回森林,它的翅膀不停地扑腾;我的心想要像小天使随风飘出教堂,深深地叹息;像在石头上翻滚的溪水一样欢笑;像初试歌喉的云雀通宵达旦地啼唱。
每当我的心感到寂寞,我要到山里去,我又会听到过去听到过的歌儿,我的心又会充满音乐之声,我又会放声歌唱。
玛丽亚伫立良久,隐隐听到修道院传来的钟声,她陷入遐思。
忽然,她猛省过来,用手一拍自己的额头,急忙拔腿就跑,没跑上几步,又转身奔回捡起地上的外衣,发出一声惊呼:“哦!”急速地跑下山来。
古老的修道院优雅、肃穆,从院里传来阵阵唱圣诗的和谐女声。
修道院内。
修女们从各处走来,端庄严肃的修道院院长、大嬷嬷贝尔塔和玛格丽塔三人正容款步走入经堂,一起虔诚地做日常功课。
钟声响起,院长顶礼膜拜,众修女齐声唱起《哈利路亚》。
院场上。
贝尔尼斯嬷嬷急匆匆走来,对院长说:“院长嬷嬷。
”院长:“贝尔尼斯嬷嬷。
”贝尔尼斯不无抱怨地说:“哪儿都找不着她。
”院长问:“玛丽亚?”贝尔尼斯:“她又跑到外头去了。
九年级下册语文《音乐之声》教案、教学设计
4.分析课文中的音乐元素,如节奏、韵律、曲调等,培养音乐鉴赏能力。
5.能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创意性的音乐创作,提高创新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
1.观看电影片段,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感受故事情节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运用至少两种修辞手法,体现音乐对情感的影响。
2.选取一首你喜欢的歌曲,运用所学的音乐知识,分析歌曲的节奏、韵律、曲调等特点,并尝试创作一段与之相匹配的歌词。
-要求:歌词内容积极向上,与歌曲风格相符,体现音乐与情感的融合。
3.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以“音乐的力量”为主题,进行创意写作,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
1.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2.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培养创新能力。
3.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升他们的表达和展示能力。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以下要点:
1.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以及音乐与情感的关联。
2.课文中的音乐元素和修辞手法,以及如何运用到写作中。
九年级下册语文《音乐之声》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音乐之声》是九年级下册语文的一篇重要课文,它以音乐为载体,传递了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以下知识与技能:
1.了解《音乐之声》电影的背景、故事情节及主要角色,理解音乐在电影中的重要作用。
2.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提高词汇积累和语言表达能力。
2.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音乐之声》说课稿讲解
《音乐之声》说课稿一、说内容主要教学内容是唱《雪绒花》,欣赏《Do-Re-Mi》、《孤独的牧羊人》【教学目标】1.欣赏《音乐之声》的插曲《雪绒花》,欣赏歌曲优美的旋律,感受歌曲所表达的爱国情感。
2.能用歌唱、舞蹈或小小音乐剧等艺术形式表现歌曲内容,有表达的欲望和合作创作、表演的精神。
【教师准备】电影音乐剧《音乐之声》的光盘,《雪绒花》CD等。
【学生准备】课前了解与主题相关的背景资料,有条件的可预先观看影片。
二、说教材歌曲介绍:《雪绒花》是美国电影《音乐之声》中的一首插曲,随着电影的播放而传遍全球,成为全世界人民喜爱的歌曲之一。
歌曲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采用四三拍子和中等的速度,就决定了它的格调优雅恬静,情绪没有较大的起伏,歌曲通过对雪绒花的赞美,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寄托了主人公对亲人、对家乡深深的怀念和祝福。
指导学生用优美的声音唱好歌曲,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在本课中,还有两首情绪欢快活泼、演唱形式多样的欣赏歌曲,因此可以通过欣赏电影《音乐之声》,感受歌曲形象和情绪,扩大音乐视野。
三、说教法、学法:1、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验作品的意境、领略音乐的无穷魅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热情,本课教学环节进行如下设计:回顾电影剧情——听《Do-Re-Mi》——学唱歌曲《雪绒花》——用英语演唱——欣赏片段《孤独的牧羊人》。
2、本课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欣赏电影片断为手段,引导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注重对歌曲的表现形式、演唱形式以及歌曲风格方面进行对比,拓展学生思维。
2、在学习歌曲时,以教师语言启发为主,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通过操作、歌唱比较分析歌曲旋律,使学生能够唱准相似乐句,解决歌曲难点。
并通过演唱歌曲,再从歌词中感受旋律,以表达歌曲的情绪。
3、始终注意引导学生的思维,在欣赏电影片断和听老师演唱前,都先向学生提出的要求和问题,让他们明确欣赏目的,以便更好地理解作品。
四、说教学过程1.音乐律动:《哆来咪》。
播放《音乐之声》的插曲《哆来咪》,师生在欢快、活跃的音乐声中,伴随柯达依手势和律动表现歌曲《哆来咪》。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音乐之声(节选)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音乐之声(节选)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音乐之声》的节选内容。
(2)分析并理解文章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合作讨论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中的音乐描写,感受音乐在故事中的作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情和欣赏能力。
(2)引导学生认识音乐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弘扬音乐的魅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音乐之声》的节选内容。
(2)分析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1)理解音乐在故事中的作用和意义。
(2)欣赏文学作品中的音乐描写。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音乐之声》主题曲,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丽。
(2)简介课文《音乐之声》的作者和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合作讨论,分析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音乐描写,引导学生欣赏音乐的魅力。
(2)分析音乐在故事中的作用和意义。
4. 课堂练习(1)学生朗读课文,重点关注音乐描写的部分。
(2)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音乐,并简要阐述原因。
5. 总结拓展(1)总结课文中的音乐描写和音乐在故事中的作用。
(2)引导学生思考音乐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提出自己的观点。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音乐之声》的节选内容。
2. 写一篇短文,阐述自己喜欢的音乐及其原因。
3. 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五、教学反思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程度。
2. 学生对音乐描写的欣赏能力和对音乐在故事中作用的认知。
3.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朗读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的质量,包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音乐描写的欣赏。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6《音乐之声》教案
第四单元16:《音乐之声》学习目标:1.把握人物形象和特点2.学习表现人物性格的方式和技术3.学习欣赏电影并加以评论。
依据新课标第四学段目标与内容有关阅读的方面制定教学重点为:学习欣赏依据学生的学情制定本课的教学难点为:评论电影。
学情分析:学生喜爱音乐,但关于电影艺术的欣赏水平有限。
讲课时数:1课时学习进程:一、导入音乐,是人类发自内心世界和灵魂深处的艺术结晶,是人类情感最美好的表达方式之一。
喜爱音乐的人是欢乐的,有音乐相伴的人一辈子是幸福的。
今天课文中将与咱们见面的确实是一个与音乐缔结了生命联盟的姑娘。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默读课文,向大伙儿描述你心中的玛丽亚形象。
播放电影《音乐之声》的开头部份,和你心中的形象做一个对照,说说女主角的扮演者是不是正是你心目中的玛丽亚的形象,她是不是专门好地表现了那个人物。
课文为咱们呈现的是一个本性活泼率直的姑娘,她在音乐里浸着,在欢乐里浸着,在大自然中找到了最舒适的心灵栖息所;她拒绝同意条框规章对自己本性的修改,她在不经意间嘲讽了所有的压抑与限制;她是那么善良,毫无心机,她是那么个性鲜明,让人头疼更引人喜爱……应鼓舞学生对人物进行个性化的、独出胸臆的明白得。
文本为咱们的多元解读提供了更自由的空间。
而电影在令人物形象呈现更为具体生动的面貌的同时,也终止了咱们在头脑中构思人物的进程。
先给学生充沛的余地去构思,然后谈谈自己心目中的主人公形象,再与电影中的形象加以对照,在吻合与不吻合的讨论中,人物形象会在学生的头脑中慢慢鲜明和立体起来。
三、探讨性阅读1.课文中的修女们用什么来比喻玛丽亚?你以为如此的比喻适当吗?什么缘故?你也试着用一两个比喻去形容一下玛丽亚。
修道院院长把玛丽亚比作“洁白的月光”和“天上的云彩”,真是抓住了她的神韵之所在!学生必然有更多新颖新颖充满妙趣的比喻,尽情去欣赏和称赞他们吧,因为小孩是与诗最接近的人。
若是有的学生感到困难,能够点拨他从扣住人物的性格特点入手,或强调她的灵动不羁,或强调她的能歌善舞,或强调她的不拘末节,或强调她的仁慈可爱──重在体会和表现本体与喻体之间的神似意会。
2022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16《音乐之声》
蒙阴四中教师语文教案课题:音乐之声九年级年级四七班任课教师公娜备课日期:2021年12 月19 日编号:44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根据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把握人物性格特征;学习欣赏电影并加以评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品在反复比照与矛盾冲突中凸显人物性格的方法。
重点把握人物性格特点;难点体会作品中多处进行比照的用意。
教材分析与教法设想《音乐之声》这部电影拍摄与上世纪六十年代,由于其中音乐的杰出魅力而使它在音乐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影片中音乐的赏析也成为音乐课教学不可或缺的一局部。
我所带的班级我都组织观看过这部电影,具体做法是:听音乐——看故事——学歌曲——谈感受。
开始我组织六年级学生详细观看了这部电影〔重点是其中与音乐有关的局部〕并着重欣赏了《哆来咪》、《雪绒花》、《孤独的牧羊人》、《玛利亚》、《我有信心》、《珍重晚安》等几首歌,学唱了《哆来咪》、《雪绒花》等。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踉跄、窒息、辗转、吹毛求疵、奄奄一息〞等词语。
2.了解杰克·伦敦的人生及创作经历,把握小说富有传奇色彩的情节结构。
能力目标1.体会小说细腻的心理描写和逼真的细节描写。
2.领会主人公的精神魅力及其象征意味。
德育目标体会小说主人公坚韧顽强、不畏艰险的性格特征,培养敬畏生命、热爱生命的理念。
教学重点、难点1.诵读,领会主人公的精神魅力。
体会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2.体会小说的象征意义。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 (多媒体演播美国西部风情及淘金图片)同学们,说起美国小说家杰克·伦敦,我们自然会想到他富于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和拼搏中蕴蓄生命的北方小说。
北极地带严寒自然情境中毅力坚强的人们,传递着的是撼人心魄的力量。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小说《热爱生命》,去了解一个美国西部淘金者绝境求生的艰难历程。
(板书文题、作者)二、资料助读投影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1.学生默读全文,初步感知小说情节结构,疏解以下字词。
九年级语文下册《音乐之声》教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音乐之声》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音乐的魅力和情感表达。
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3.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4.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2.分析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培养音乐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音乐元素和情感表达。
2.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之前学过的音乐相关课文,比如《月光曲》等,谈谈对音乐的感受。
2.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要学习的课文《音乐之声》,猜测课文内容。
二、课文阅读1.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分析人物形象1.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2.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的细节描写中,分析人物形象。
四、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分析1.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分析其作用。
2.教师讲解课文中的表达技巧,如对比、排比等,并让学生举例说明。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请同学们简要介绍课文《音乐之声》的主要内容和人物形象。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二、音乐元素分析1.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的音乐元素,如歌曲、旋律等,并分析其作用。
2.教师讲解音乐在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
三、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分组讨论,谈谈自己对课文《音乐之声》的理解和感悟。
2.每组选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四、写作训练2.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写作建议。
第三课时一、作文评析1.请同学们展示自己的作文,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二、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收获。
三、作业布置1.请同学们熟读课文《音乐之声》,理解课文内容。
四、课后延伸1.鼓励同学们参加学校的音乐活动,提高音乐素养。
《音乐之声》说课稿讲解
《音乐之声》说课稿讲解第一篇:《音乐之声》说课稿讲解《音乐之声》说课稿一、说内容主要教学内容是唱《雪绒花》,欣赏《Do-Re-Mi》、《孤独的牧羊人》【教学目标】1.欣赏《音乐之声》的插曲《雪绒花》,欣赏歌曲优美的旋律,感受歌曲所表达的爱国情感。
2.能用歌唱、舞蹈或小小音乐剧等艺术形式表现歌曲内容,有表达的欲望和合作创作、表演的精神。
【教师准备】电影音乐剧《音乐之声》的光盘,《雪绒花》CD等。
【学生准备】课前了解与主题相关的背景资料,有条件的可预先观看影片。
二、说教材歌曲介绍:《雪绒花》是美国电影《音乐之声》中的一首插曲,随着电影的播放而传遍全球,成为全世界人民喜爱的歌曲之一。
歌曲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采用四三拍子和中等的速度,就决定了它的格调优雅恬静,情绪没有较大的起伏,歌曲通过对雪绒花的赞美,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寄托了主人公对亲人、对家乡深深的怀念和祝福。
指导学生用优美的声音唱好歌曲,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在本课中,还有两首情绪欢快活泼、演唱形式多样的欣赏歌曲,因此可以通过欣赏电影《音乐之声》,感受歌曲形象和情绪,扩大音乐视野。
三、说教法、学法:1、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验作品的意境、领略音乐的无穷魅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热情,本课教学环节进行如下设计:回顾电影剧情——听《Do-Re-Mi》——学唱歌曲《雪绒花》——用英语演唱——欣赏片段《孤独的牧羊人》。
2、本课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欣赏电影片断为手段,引导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注重对歌曲的表现形式、演唱形式以及歌曲风格方面进行对比,拓展学生思维。
2、在学习歌曲时,以教师语言启发为主,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通过操作、歌唱比较分析歌曲旋律,使学生能够唱准相似乐句,解决歌曲难点。
并通过演唱歌曲,再从歌词中感受旋律,以表达歌曲的情绪。
3、始终注意引导学生的思维,在欣赏电影片断和听老师演唱前,都先向学生提出的要求和问题,让他们明确欣赏目的,以便更好地理解作品。
《音乐之声》说课
《音乐之声》公开课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音乐之声》。
下面我就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这四个方面来说明: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音乐之声》是电影史上一部经典音乐故事片。
影片生动地塑造了热爱歌唱、活泼欢乐的女主人公玛丽亚的形象,并表现了奥地利人民热爱祖国的民族感情。
课文节选的是剧本的开头部分,分两个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萨尔茨堡的野外,写玛丽亚的纵情歌唱,快乐游玩;第二个场景在修道院内,主要写众嬷嬷对玛丽亚的议论。
课文运用人物的语言描写和动作、表情描写以及环境描写,并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少女玛丽亚热爱歌唱、心灵美好、活泼自由、纯真快乐的性格,使玛丽亚这位女主人公的形象宛然在目。
剧本集中体现了画面感和音乐故事片特有的音乐特色。
指导学生自读本文,应引导学生了解影视剧本的特点,体会其画面感;感知人物形象玛丽亚的性格特点,学习刻画人物的技巧;体会音艺故事片的艺术特色。
2、教学目标: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的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①了解影视剧本的特点,了解《音乐之声》的剧情;②把握主要人物形象玛丽亚的性格特点,感受其形象美;③结合影视剧本的特点,赏析其画面美,培养学生阅读影视剧本的兴趣;④引导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揣摩文中的两个场景,感知主要人物形象玛丽亚,体会课文是如何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刻画玛丽亚的形象的;教学难点:揣摩语言,发挥联想和想象,感受课文的画面感以及其中人物唱词所体现的音乐故事片的底色。
二、说教法学法:启发与欣赏为主多种媒体辅助阅读与赏析结合以赏带动感悟设计说明:《音乐之声》是一部拍摄于上世纪60年代的电影,电影剧本由歌舞剧改编而成,取材于1938年发生在奥地利的一个真实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音乐之声(节选) 说课沉着说课《音乐之声》是电影史上一部经典音乐故事片。
影片生动地塑造了热爱歌唱、活泼欢乐的女主人公玛丽亚的形象,并表现了奥地利人民热爱祖国的民族感情。
课文节选的是剧本的开头局部,分两个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萨尔茨堡的野外,写玛丽亚的纵情歌唱,快乐游玩;第二个场景在修道院内,主要写众嬷嬷对玛丽亚的议论。
课文运用人物的语言描写和动作、表情描写以及环境描写,并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少女玛丽亚热爱歌唱、心灵美好、活泼自由、纯真快乐的性格,使玛丽亚这位女主人公的形象宛然在目。
剧本集中表达了画面感和音乐故事片特有的音乐特色。
指导学生自读本文,应引导学生了解影视剧本的特点,体会其画面感;感知人物形象玛丽亚的性格特点,学习刻画人物的技巧;体会音艺故事片的艺术特色。
课堂教学可采用朗读品味赏析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对戏剧的品评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峥嵘、嬷嬷〞等词的读音,理解“鳞次栉比、顶礼膜拜〞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影视剧本的特点,了解《音乐之声》的剧情。
能力目标1.把握主要人物形象玛丽亚的性格特点,感受其形象美。
2.结合影视剧本的特点,赏析其画面美,培养学生阅读影视剧本的兴趣。
德育目标引导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教学重点、难点1.揣摩文中的两个场景,感知主要人物形象玛丽亚,体会课文是如何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刻画玛丽亚的形象的。
2.揣摩语言,发挥联想和想象,感受课文的画面感以及其中人物唱词所表达的音乐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戏剧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戏曲、影视剧等。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大型的音乐故事片《音乐之声》。
(多媒体出示课文标题)二、资料助读电影文学剧本专供拍摄影片而创作的剧本,是电影艺术的重要组成局部,也称电影文学。
电影文学剧本跟小说、戏剧一样需要塑造人物、交代情节,其容量也像戏剧一样受到时间的限制(摄制完成的电影一般放映两小时左右)。
但电影文学剧本又不同于小说和戏剧。
戏剧中人物对白繁多,侧重于听觉表现;“电影语言〞那么是连续不断的银幕画面,侧重于视觉表现,不以人物对话为主。
在电影中,人物性格的刻画,场景背景的交代.情节的开展,一切都须化为画面和动作,很少以表达人的“画外音〞(或字幕)表述。
电影文学剧本的结构也有别于小说和戏剧,是以“镜头〞为单位,用“蒙太奇〞手法按情节的开展以及观众的注意力和关心的程序,有节奏地、符合逻辑地衔接成整体。
实际拍摄用的脚本大多由导演根据原剧本按拍摄要求改写,称为“分镜头剧本〞。
三、明确学习目标多媒体显示四、整体感知,了解剧情1.多媒体播放《音乐之声》音像资料片断,学生体会影视剧本的特点。
2.学生朗读课文,感知文意。
学生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
明确:课文节选的是剧本的开头局部,写少女玛丽亚当了见习修女后仍不改她热爱歌唱、无拘无束的快乐天性,在修道院做日常功课、例行庄重的宗教礼仪时。
跑到野外放声歌唱、忘情游玩,后来猛然想起此时应做日常功课,于是匆忙赶回修道院。
而在同时,修道院里正乱作一团,嬷嬷们在到处寻找玛丽亚,院长就玛丽亚当修女的资格问题征询意见,众嬷嬷议论纷纷,她们都十分喜爱玛丽亚,但认为她不适合当修女;当玛丽亚回到了修道院时。
众嬷嬷结束了对玛丽亚的议论。
提问,本文写了哪些画面明确:课文主要写了两个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萨尔茨堡的野外,写玛丽亚的纵情歌唱,快乐游玩:第二个场景在修道院内,主要写众艘艘对玛丽亚的议论。
五、欣赏品味,引读提高1.师生共同赏析作品的画面美(1)仔细晶读第一个场景描写,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一画面,感受其诗情画意。
学生讨论交流。
例如:巍峨峥蝾的阿尔卑斯山上,挺拔的松树漫山遍野。
树林中不时传来云雀的歌声,婉转悠扬。
高高的山巅上尚未化尽的点点残雪,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如温润的白玉般,摄人心魄。
山风吼叫,松涛阵阵,和着乐声,回响在旷野上。
山脚下,群峰相拥,绿水环绕,萨尔茨堡坐落其中。
极目远眺,高上下低的房屋鳞次栉比。
一座庄严肃穆的修道院在绿树浓阴中静静矗立,山坡上绿草葳蕤,树林茂密,小溪潺潺,真乃人间仙境也。
(2)学生评点并体会其作用。
例如:这一段环境描写,由远及近,层次清晰,动静结合,色彩和谐。
作为主人公出现和活动的背景,与人物相映衬,有力地衬托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2.感受形象美(1)师生共同品读描写玛丽亚野外歌唱的情形的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学生品味玛丽亚的唱词和动作描写的语句。
明确:玛丽亚的歌唱具有很强的抒情性,不仅表现了她对音乐的热爱和天赋,而且展露了她丰富的情感。
美好的心灵,揭示了她自由活泼的天性。
玛丽亚远眺群山,轻盈地跳跃、旋转,一会儿穿过小树林,一会儿又奔到小溪旁……拍额头、拔腿跑、捡外衣、惊呼等动作描写,从外在形象上层现了她纯真快乐、无拘无束的性格。
(2)课文第二个场景是众修女七嘴八舌评说玛丽亚,请概括众人的意见,说说众人眼中的玛丽亚是个怎样的人。
学生自由发言。
课文科代表作总结:在众嬷嬷眼中,玛丽亚天性活泼,热爱歌唱,不守常规,无拘无束;纯真欢快,自由自在;她自己快乐,也总是给别人带来快乐:她十分可爱又让人头痛。
玛丽亚自由活泼的性格,与修道院的环境和要求极不协调,因此她们认为她不适合当修女。
她们对玛丽亚非常喜爱而又无所适从。
(3)课文临近结尾处写玛丽亚回到修道院的情形。
请仔细阅读课文,尝试表演,体会其性格特征。
选五个同学表演,一人演玛丽亚,其余四人演修女。
选两位同学以导演的身份点评。
明确:玛丽亚闯进来时的一连中动作要匆忙,慌张、快捷:在众修女严肃而毫无声息的注视下,玛丽亚的表情应由羞愧转为无奈。
这一段文字是显示玛丽亚个性的生动文笔。
(4)剧本在刻画人物形象方面有哪些独到之处你获得了什么样的启示学生自由发言,师生互动,共同探究。
生1:运用多种描写人物的手段,如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神态描写、环境描写等。
生2:立体刻画,使人物形象饱满生动。
文中有正面描写,如第一个场景以及第二个场景结尾玛丽亚回到修道院的情形。
也有侧面描写,如第二个场景中院长与众嬷嬷对话和对唱。
二者相辅相成,从不同角度塑造了玛丽亚这个人物形象。
特别是侧面描写,将正面描写难以表现或无法表现的丰富内容,简练而艺术地加以表现,颇见艺术功力。
教师提问:剧中为什么没有对玛丽亚的心理描写学生明确:心理描写难以转化为视觉形象,观众看不到。
教师引申:画面感,是影视剧本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根本特点。
影视作为视觉艺术,是由画面构成的。
与之相应,影视剧本除了人物语言描写之外,主要运用环境描写和人物动作,表情描写,来刻画人物和表现事件,使之能转化为影视中实际的视觉形象或读者头脑中想象的视觉形象,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影视剧本的画面感。
课文中对玛丽亚在野外放声歌唱时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玛丽亚和众嬷嬷的动作、神态描写,都具有生动的画面感。
(5)教师总结:课文运用人物的语育描写和动作,神态描写以及环境描写,并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少女玛丽亚热爱歌唱、心灵美好、活泼自由、纯真快乐的性格,使玛丽亚这位女主人公的形象宛然在目。
3.体味音乐美师生再次欣赏《音乐之声》音像资料玛丽亚歌唱片断。
教师提问:课文是如何表达音乐故事片的特色的学生明确:剧本中,玛丽亚的内心单独式的纵情歌唱,具有浓郁的抒情风格:众嬷嬷对白式的歌唱,富有喜剧风格。
二者都表达了《音乐之声》这一音乐故事片的特色。
教师适当补充:音乐故事片是似音乐为重要表演形式的故事片,它在欧美以及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早已是一种相当成熟的电影艺术类型。
《音乐之声》被誉为“新风格〞音乐故事片的杰作。
在这部影片中,音乐是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表演形式和剧情开展的重要表现手段。
这部影片的巨大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在于其音乐的艺术感染力。
六、说话训练教师创设讨论气氛,《音乐之声》曾获得五项奥斯卡奖,一度风行美国,你认为人们喜欢它的理由是什么呢学生答复。
生1:我认为主要是因为影片塑造了一位活泼自由、纯真快乐的女主人公玛丽亚的形象。
据说许多观众连看十余次都不满足,这其中多半是妇女。
生2:我认为主要是因为音乐不朽的魅力。
音乐是一种神奇的语言。
人们也许彼此言语不遇,但音乐在哪里响起,哪里的人就可以共同起舞。
无怪乎,全世界都为玛丽亚所倾俩倒。
生3:剧中众修女活泼风糙的议论,突出表达了音乐故事片常有的喜剧色彩,这也是(音乐之声)成功的一个因素。
……七,课堂小结《音乐之声》是电影史上一部经典的音乐故事片,这一节课我们集中欣赏了其画面美、形象美,音乐美。
眼前似似乎是萨尔茨堡那壮田优美的景色、玛丽亚活泼轻快的身影,耳边似乎传来玛丽亚欢快的歌唱,那优美动人的旋律从心里流过,得到了至美的艺术享受。
让我们诚挚地道一声:癌谢玛丽亚,感谢勒曼。
八、布置作业1:修遭院院长把玛丽亚比作“皎洁的月光〞“天上的云彩〞,你认为这样的比榆恰当吗为什么你也试着用一两个比喻去形容一下玛丽亚。
提示:结合语境,这两个比喻句生动而恰当地表现了玛丽亚自由活泼的性格,以及众嬷嬷对玛丽亚的由衷喜爱而又无所适从。
2:你周围有像玛丽亚这种性格的人吗注意观察,用一段话描写这个人。
板书设计九.教学后记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阔绰、颓唐、间或、不屑、置辩〞等词语。
2.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3.体会小说精巧含蓄的布局。
能力目标1.学习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2.品味小说辛辣深刻的语言,理解社会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3.探究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体会孔乙己形象的思想意义。
德育目标了解作者对腐朽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和病态冷酷的社会的揭露和批判。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1.把握小说主题。
2.分析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多角度鲜明、生动刻画人物的写法。
3.结合时代背景,深层领会小说的思想意义。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自主预习一、导语设计大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孔乙己》的;大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遭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形象。
据鲁迅先生的朋友孙伏园回忆,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他最喜欢《孔乙己》。
他为什么对《孔乙己》如此钟爱,而孔乙己又是怎样一个艺术形象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小说——《孔乙己》,去体味它复杂的情感内蕴。
(板书文题、作者)二、资料助读1、写作背景《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当时以《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
科举制度虽于1906年废除,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根底依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