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浮力》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浮力教案

初中物理浮力教案

初中物理浮力教案•相关推荐初中物理浮力教案模板(精选7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物理浮力教案模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物理浮力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②理解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③知道浮力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观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②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3.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实验猜想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2.探究浮力与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探究试验四、教学器材瓶盖、玉米粒、弹簧测力计、阿基米德演示器(力学实验盒内的套装)、水槽、空易拉罐、水、大烧杯、小烧杯等五、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木头能浮在水面上,而铁块沉,下沉的铁块也受浮力吗?(自己阅读粗略找出本节的主要内容)(二)、探究新知1、浮力的概念对生活现象的描述引出浮力的概念一切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物体受到向上托的力叫浮力2、浮力的方向演示实验:浮在水面上的瓶盖方向:竖直向上3、浮力的作用点通过学生的认知,规范为了研究方便,通常画在物体的重心上。

4、浮力的大小(1)猜想:浮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呢?实验1:在漂浮的瓶盖内逐渐加入玉米粒,随着玉米粒的增加观察瓶盖在水中的位置,猜想浮力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师不予评论)实验2:在大烧杯内盛满水,将空易拉罐逐渐压入水中,体会浮力大小变化,猜想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师不予评论)实验3: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沙筒在空气中的重力,再将沙筒逐渐浸入大烧杯的水中,直至浸没,猜想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师予以总结)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2)实验探究:物体浮力的大小和物体排开水的重力的关系?仪器介绍:弹簧测力计、水槽、大烧杯、小套筒、沙筒参照课本48页探究实验的内容和步骤进行探究实验(小组讨论)方案交流:需要测得的物理量,为了避免错误,减小误差,实验需要注意事项。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章浮力复习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章浮力复习教案
2.例题讲解:
(1)计算物体受到的浮力。
(2)根据物体浮沉条件判断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
3.随堂练习:
(1)完成教材第十章课后练习题1、2、3。
(2)根据物体浮沉条件,判断下列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木块、石块、铁块、乒乓球、篮球。
4.知识点总结:引导学生回顾浮力的概念、产生原因、计算方法以及物体的浮沉条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浮力的概念、产生原因和计算方法掌握较好,但对物体的浮沉条件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讲解。
2.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浮力的应用,如船舶、潜水装备等,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附录:作业答案
1.计算题答案:
物体体积:V = 500cm³
液体密度:ρ = 1.0g/cm³
重力加速度:g = 9.8N/kg
浮力:F = ρVg = 1.0g/cm³ × 500cm³ × 9.8N/kg = 4.9N
2.判断题答案:
①橡皮泥:沉入水底
②玻璃球:浮在水面上
③铁钉:沉入水底
重点和难点解析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关注细节
1.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2.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2.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船舶、救生圈等,说明浮力在现实中的应用。
教案反思
1.学生参与度:本节课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是否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
2.教学方法:是否采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实验演示、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浮力的相关知识。
3.课堂氛围:是否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中学习物理。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章浮力复习教案
一、教学内容

初中物理浮力复习教案

初中物理浮力复习教案

初中物理浮力复习教案课题:初中物理浮力复习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浮力的概念和特点。

2.掌握计算物体所受浮力的方法。

3.能够运用浮力原理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重点:1.浮力和重力的关系。

2.浸泡物体所受的浮力与被浸泡物体的重力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浮力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Step 1 引入新知识1.引导学生回忆浮力的概念和特点,通过对一些实例的分析,引出浮力与重力的关系。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一些物体能在水中浮起来,而另一些物体则会沉到水中?Step 2 探究浮力与重力之间的关系1.准备一个两个相同形状、但不同质量的物体。

2.向学生展示两个物体,让学生猜测哪个物体能停留在水面上并解释原因。

3.让学生分别用手将两个物体放入水中,观察两个物体的表现。

4.引导学生总结,哪个物体浮力更大?为什么?并解释浮力与重力之间的关系。

Step 3 讨论浸泡物体的浮力1.引导学生讨论:一个物体在液体中完全浸泡时所受的浮力与物体的重力之间有何关系?2.让学生小组合作,设计实验,验证浸泡物体所受浮力与物体重力之间的关系。

3.学生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4.学生将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并归纳出浸泡物体所受浮力和物体重力的关系。

第二课时:Step 1 复习浮力的计算方法1.回顾并强化学生对浮力的计算公式的掌握,即F=ρgV。

2.给学生提供一些题目,要求他们计算给定物体在水中或其他液体中所受的浮力。

Step 2 运用浮力原理解释现象1.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一个大铁块在水中会沉没,而一个类似大小的木块却会浮起来?2.引导学生利用浮力原理,解释木块能够浮起来而铁块不能的原因。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浮力原理解释其他实际生活中的现象,例如气球上升、鱼潜水等。

Step 3 小组讨论和展示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择一个实际生活中的现象,运用浮力原理进行解释。

2.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并与全班分享。

初中物理《浮力》复习教案

初中物理《浮力》复习教案

初中物理《浮力》复习教案浮力是力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液体或气体中物体所受到的向上的力。

浮力的大小等于被液体或气体排斥出的物体的重量。

在初中物理中,学生会学习到浮力的原理、计算方法以及浮力和物体的浸没、浮沉条件之间的关系。

以下是一个关于浮力的复习教案,供中学一年级学生巩固相关知识。

一、知识回顾1.浮力定义:浮力是液体或气体对物体所产生的向上的力。

2.液体中的浮力大小等于被液体排斥出的物体的重量,用公式表示为:F浮=ρ液体×V物体×g。

3.物体在液体中部分浸没时,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量。

4.物体在液体中完全浸没时,浮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量。

5.物体在液体中不浮不沉的条件:物体受到的浮力和物体的重量相等,即物体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

二、思维导图综合了浮力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浮沉条件的关系,制作一个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浮力物体在液体中的浸没,,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F浮=ρ液体×V物体×g,物体受到的浮力=物体的重量物体部分浸没的浮力=被液体排开的重量三、问题解析1.一块100克的铁块悬挂在空中,所受重力为0.98N。

将它全部浸没于水中,所受浮力是多少?解答:物体全部浸没于水中,根据浮力的计算公式,F浮=ρ液体×V物体×g。

水的密度ρ水=1000 kg/m³,物体的体积V物体=1000 cm³=0.001 m³,重力加速度g=9.8 m/s²。

所以,F浮= ρ水× V物体× g = 1000 kg/m³ × 0.001 m³ × 9.8 m/s² = 9.8 N。

物体全部浸没于水中所受浮力为9.8N。

2.一只木块在液体中部分浸没,浮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量的六分之一、求木块浸没在液体中部分的比例。

解答:由题意可知,物体所受浮力F浮=物体的重量W的六分之一,即F浮=W/6根据浮力的计算公式F浮=ρ液体×V物体×g,物体的重量W=m×g,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复习_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复习_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复习_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的复习。

复习内容包括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以及浮力的应用。

具体章节和内容如下:1. 浮力的概念:浮力是指物体在流体中所受到的向上的力。

2. 阿基米德原理:阿基米德原理指出,物体在流体中所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流体重量。

3. 物体的浮沉条件:根据物体的密度与液体的密度的关系,可以判断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

4. 浮力的应用: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阿基米德原理。

2. 能够运用浮沉条件判断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

3. 了解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

难点: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演示器、液体密度计、浮力应用实例物品。

学具:笔记本、笔、浮力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浮力演示器展示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引导学生思考浮力的概念。

2. 讲解浮力的概念:解释浮力的定义,强调浮力是物体在流体中所受到的向上的力。

3. 讲解阿基米德原理:阐述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通过实例演示物体排开的流体重量与浮力的关系。

4. 讲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引导学生运用浮沉条件判断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并通过液体密度计进行实际测量。

5. 浮力的应用:介绍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并展示相关物品。

6. 例题讲解:通过浮力计算器给出一个浮力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浮力知识进行计算和解答。

7. 随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的浮力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浮力概念:物体在流体中所受到的向上的力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流体重量浮沉条件:根据物体的密度与液体的密度的关系判断应用:船舶、救生圈等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解释浮力的概念。

初中物理《浮力》复习教案

初中物理《浮力》复习教案

初中物理《浮力》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浮力的概念,理解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体积的关系。

2. 能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并能解释生活中的浮力现象。

3.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浮力的概念及其单位。

2. 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体积的关系。

3. 阿基米德原理及其应用。

4. 生活中的浮力现象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及其应用。

2. 难点:浮力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体积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浮力产生的原因。

2. 利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浮力现象。

3.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浮力现象。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轮船、木筏等浮力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浮力产生的原因。

2. 讲解浮力的概念及其单位,让学生理解浮力的基本含义。

3. 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引导学生发现浮力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体积的关系。

4. 讲解阿基米德原理,让学生学会计算浮力。

5.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浮力现象,如游泳、船只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

6.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提出改进措施。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及其应用。

8. 布置作业:设计有关浮力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浮力概念和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

2. 实验观察:评估学生在实验中观察浮力现象的仔细程度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3.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生活中浮力现象的分析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小组讨论记录: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提出的见解。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评估学生对浮力概念和阿基米德原理的掌握程度,确定是否需要补充讲解或重复实验。

初中物理《浮力复习课》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浮力复习课》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浮力》复习课教学设计复习目标:1.认识浮力,知道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2.知道阿基米德原理3.理解物体浮沉条件,熟练掌握浮力的计算4.了解浮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重点:1.阿基米德原理2.物体的浮沉条件难点:1.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2.浮力的计算复习过程:一、构建知识网络学生按照下表所列顺序,回忆所学知识,填写相关内容,形成本单元知识网络。

(学习要求:请自主完成,并提出你认为还应补充的内容以及你还有哪些疑问,请把这些内容记录下来,之后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内交流)1、定义:;方向:;1 压力差法:;2、大小 2 称重法:;③原理法:;④平衡法:;浮力3、浮力大小与有关①F 浮G 物ρ物ρ液上浮②F 浮G 物ρ物ρ液下沉③F 浮G 物ρ物ρ液悬浮4、浮沉条件④F 浮G 物ρ物ρ液漂浮5、应用①密度计:测仪器;原理:浮在液面物体,浮力等于重力②轮船:原理:排水量③潜水艇:原理:④气球和飞艇:原理物(六)直ft 中考F浮GG物F 浮<G 物下沉ρ 液=ρ 物F 浮=G 物F浮G悬浮ρ 液>ρ 物F 浮>G 物物F浮上浮ρ 液>ρ 物F 浮=G 物GF浮漂浮ρ 物与ρ 液F 浮与G 物图示ρ 液<ρ 物二、重点知识(一)浮力的定义判断:物体在不同液体中所受浮力的方向会不同()(二)浮力产生的原因判断:水中的桥墩、陷在淤泥中的物体都不受浮力的作用()(三)浮力的测量练习:如图所示,是物体浸入水中前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由此可知水对物体的浮力是N.(四)浮力的计算公式(阿基米德原理)练习:1、将一个木块放入装满水的容器中,静止后,测得溢出水的质量为100g ,则该木块此时受的浮力大小是N。

(g=10N/kg)2、一个石块,体积为20cm3,全部浸没在水中,则石块受到的浮力为N (g=10N/kg)3、A、B、C 三个物体体积相同,在水中的情况如图所示,则三个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情况是()A.F A > F B > F C B、F C > F B > F AC.F B > F A > F CD.F A = F B = F C(五)物体的沉浮条件物1、(2017 •益阳中考)如图所示,将一长方体物体浸没在装有足够深水的容器中恰好处于悬浮状态,它的上表面受到的压力为1.8N,下表面受到的压力为3N,则该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为N; 如将物体再下沉5cm ,则它受到的浮力大小为N。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章浮力复习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章浮力复习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章浮力复习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浮力的产生原因及其计算方法。

2. 熟悉阿基米德原理,并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3. 掌握浮力与物体密度的关系,理解浮沉条件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计算方法,阿基米德原理,浮力与物体密度的关系,浮沉条件。

难点:浮力的产生原因,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与应用,浮沉条件的判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演示装置,浮力计算题板,多媒体设备。

学具:浮力计算题单,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践情景,让学生思考浮力对物体的影响。

实践情景:在水中放入一个木块和一个铁块,让学生观察它们的浮沉情况。

2. 复习浮力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

(1)引导学生回顾浮力的概念。

(2)通过浮力演示装置,展示浮力产生的原因。

3. 复习阿基米德原理。

(1)讲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基本内容。

(2)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4. 复习浮力与物体密度的关系。

(1)讲解浮力与物体密度的关系。

(2)让学生通过计算题单,进行随堂练习。

5. 复习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1)讲解浮沉条件的判断方法。

(2)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浮沉现象,让学生理解浮沉条件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浮力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2. 阿基米德原理3. 浮力与物体密度的关系4. 浮沉条件及其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一个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

(2)分析题:分析一个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并解释原因。

2. 答案:(1)计算题答案:F浮= ρ液体gV排(2)分析题答案:根据物体的密度与液体的密度关系,判断物体的浮沉情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浮力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掌握较好,但在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1)了解浮力的应用,如轮船、热气球等。

(2)学习浮力对物体稳定性及物体运动的影响。

初中物理浮力复习课教案

初中物理浮力复习课教案

初中物理浮力复习课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学会计算浮力的方法,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了解浮力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和练习,提高学生对浮力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浮力的产生原因,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计算方法,物体的浮沉条件。

教学难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应用,浮力计算方法的掌握。

教学准备:教材、PPT、黑板、粉笔、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浮力的概念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分享对浮力的理解和生活中的浮力现象,教师总结并板书。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根据教材自主复习浮力的产生原因、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计算方法、物体的浮沉条件等知识。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讲解浮力的产生原因,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和应用,浮力的计算方法,物体的浮沉条件等知识点。

2. 教师通过PPT展示浮力实验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浮力的相关知识。

四、练习与讨论(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浮力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各小组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讨论解题方法的不同和优劣。

3. 教师点评学生的练习情况,指出错误和不足,并进行讲解和指导。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浮力的产生原因、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计算方法、物体的浮沉条件等知识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教师进行点评和鼓励。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根据教材,复习浮力的产生原因、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计算方法、物体的浮沉条件等知识点。

2. 完成课后练习题,运用浮力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复习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和掌握浮力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和应用能力。

初中物理_第十章浮力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第十章浮力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十章《浮力》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了解浮力的现象,加深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和浮力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了解浮力的产生。

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兴趣,养成协作、探究问题的意识,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重点1、阿基米德原理应用。

2、计算浮力的方法。

3、物体的浮沉条件。

难点浮力问题的综合运算教学过程知识要点回顾一、浮力1、浮力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向上的托力,这个力称为_____。

2、浮力方向:_____________3、施力物体:________或________4、产生原因:液体(或气体)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________。

5、影响因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与其排开___ ______和_____ _______有关,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6、浮力计算(1)称重法: F浮=G–F。

式中G表示物体所受的___,F表示____ ___。

(2)压力差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浮力产生的实质)。

(3)原理法: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体____________的重力。

(阿基米德原理)即F浮=_____=_____________。

式中ρ液表示___________,V排表示___________。

(4)平衡法: F 浮二、物体的浮沉条件(1)前提条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二个力的作用:______力和______力。

(2)浮沉条件三、浮沉的应用1、轮船(1)原理:将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_________的,使它能够排开更多水,增大_______力。

(2)排水量:轮船________时排开水的质量,由排水量可计算出排开液体的体积。

2、潜水原理: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____________来实现的。

初中物理浮力教案(精选5篇)

初中物理浮力教案(精选5篇)

初中物理浮力教案(精选5篇)科学《浮力》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 能用实验的方法比较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能对物体的沉浮提出假设和猜想,并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和猜想,了解水的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细致观察能力、归纳概括能力以及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用实验证明在水中浮着的下沉的物体都受到水的浮力。

教学难点:实验: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

课前准备:盆、泡沫、木块、石块、小皮球、橡皮、钩码、弹簧秤、视频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多媒体出示:皮球掉进树洞里(图)师:一天,几个小朋友在大树下玩皮球,一不小心,皮球掉进一个树洞里。

洞又深口又小,小朋友们的手臂根本够不到皮球。

怎么办呢?同学们,你们有办法吗?2、学生汇报交流。

(生可能会说出往树洞里倒水,皮球会浮起来)3、设疑:皮球为什么会浮起来呢?它和什么有关?4、揭示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5、学生质疑。

(学生可能会问:什么是浮力,是不是所有物体都会受到水的浮力,学习浮力有什么用……)今天,我们不可能解决同学们提出的所有的问题,那么今天我们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是浮力。

二、实验活动(一)实验1:1、要求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大胆猜想,哪些物体能浮在水面上,哪些物体会沉下去,并把猜想的结果记录在实验表格中。

注意:只猜想,不动手实验!实验一记录单学生汇报。

2、学生猜想并填写记录单。

(教师巡视)3、实验验证学生的猜想。

刚才同学们的猜想到底对不对呢?有什么办法来证明?(学生可能会说出,做个实验:把它们都放到水里,就知道了。

)4、学生实验并填写,老师巡视,学生汇报,师相应板书。

(二)实验2:1、质疑:为什么这些物体都会浮在水面上呢?(学生可能会说出:受到了水的浮力。

)师:那水的浮力究竟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感知一下。

2、出示实验要求:把泡沫等上浮地物体放在水上,用手向下按,仔细体会手的感觉,并进行小组内交流,填写实验记录单。

浮力的教案模板(精选5篇)

浮力的教案模板(精选5篇)

•••••••••••••••••浮力的教案浮力的教案模板(精选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浮力的教案模板(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浮力的教案1一、教材分析浮力这节内容分三学时,第一学时学习浮力及阿基米德原理,第二学时学习物体的浮沉条件,浮力的应用,第三学时综合运用浮力、压强、密度等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但是物体的浮沉,在第一节课的实验教学中就加以渗透,第二节再从理论角度推理验证。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认知目标:a)了解浮力(包括浮力的方向、施力物体、浮力的单位)b)了解阿基米德原理(包括原理的建立、适用范围、简单应用)技能目标:学会用弹簧秤测量浮力,体验研究阿基米德原理时运用的科学方法情感目标:结合阿基米德的故事和并进式学生实验,激发学生勇于探求科学真理的热情,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设计思路1、浮力知识的综合性很强。

对于初三学生来说,在日常生活已经积累了很多对浮力的感性认识。

但是要把有关浮力的认识从感性提高到理性,需要综合运用各方面的知识,如力的测量、重力、二力平衡、二力的合成、密度、压力、压强等重要知识;还需要进行科学的分析、推理、归纳等。

因此《浮力》的教学一直是初中教学的难点。

在《新课程标准》中,对浮力的教学要求一降再降,但是在历届中考中,再简单的浮力题,得分率也相当低。

2、教学设计针对学生的特点今年我面对的学生物理基础非常薄弱,不了解物理学科的特点,没有建立起物理的思维模式,对物理学习存在为难情绪。

而物理教材又特别讲究知识体系、科学严谨,是一门很严肃的科学。

但是这种道貌岸然的面孔却很难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的现状也就迫使我们改进教学方法,灵活使用教材。

它古板,你想办法让它生动,它严肃,你想办法让它活泼。

以下两件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初中物理浮力教案(优秀5篇)

初中物理浮力教案(优秀5篇)

初中物理浮力教案(优秀5篇)初中物理浮力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一切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浮力作用,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2.能认识浮力产生的原因。

3.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

4.能认识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重难点重点: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难点:运用实验和分析的方法得出浮力产生的原因。

教学工具多媒体、板书教学过程一、导入(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提出问题:1.船为什么能在海面上航行?2.救生圈、救生衣的作用是什么?板书: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二)出示学习目标课件展示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观看。

过渡语:看完了没有?二、先学(一)出示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P49----P52内容,要求边看、边划、边记。

1.看课本p49图10.1-1回答,什么是浮力?浮力的方向?2.根据图10.1-3总结浮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3.看演示实验:测量铝块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学会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出浮力的大小。

4.看课本p51找出浮力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与哪些因素无关?你能举例说明吗?(二)学生自学教材老师巡视,了解学情,掌控学生高效学习,时间到,问完成的请举手?过渡语:合上书,独立完成自我检测(三)自学检测反馈要求:6分钟完成自学检测题目,要求书写认真、规范。

让四个小组的基础较差的同学到黑板完成,书写成绩和题目成绩记入小组量化,要求书写认真、规范。

1.鸭子能浮在水面上,用钢铁做的轮船也能浮在水面上,说明水对他们有力。

2.你游过泳吗?当你的身体浸入水中体积越大,你会感觉到水给你向上的托力某某这个水对你向上的托的力其实就是力。

再比如,我们从水中抬起一个石头要比在空气中抬起感觉要某某(“轻”或“重”),这些事例都说明,在水中要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某某力。

3.浮力的方向是怎样的,它与重力方向。

4.如果用测力计测出铜块重为1N,将铜块没入水中,测力计的示数变为0.87N,铜块受到的浮力是。

5.浮力产生的原因是。

初中物理《浮力》复习教案

初中物理《浮力》复习教案

初中物理《浮力》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浮力的概念,了解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

2. 能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的大小,并能解释生活中的浮力现象。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浮力的概念及其单位。

2. 阿基米德原理及其应用。

3. 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4. 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5. 浮力相关的物理实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及其应用。

难点: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四、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回顾浮力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知识讲解:讲解阿基米德原理,让学生了解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和液体密度有关。

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浮力现象,让学生学会用物理知识解释现象。

4. 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身边的浮力现象,互相提问,解答疑问。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浮力的概念和阿基米德原理的重要性。

6.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有关浮力计算和现象分析的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1. 结合实际案例:通过讲解生活中的浮力现象,如船只、游泳圈、密度计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浮力的概念和应用。

2. 演示实验:进行浮力实验,如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浮力的作用。

3. 数学表达:教授如何用数学公式计算浮力,并解释公式的物理意义。

七、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浮力概念。

2. 讲解:详细讲解浮力的计算方法,如何利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

3. 练习:让学生练习计算浮力的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4. 实验:安排学生进行浮力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浮力的计算方法和实验现象。

初二物理浮力教案【9篇】

初二物理浮力教案【9篇】

初二物理浮力教案【9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策划方案、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计划规划、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planning,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初二物理浮力教案【9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初中物理《浮力》复习教案

初中物理《浮力》复习教案

初中物理《浮力》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浮力的概念,了解阿基米德原理;(2)能够运用浮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浮力现象;(3)学会使用浮力公式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浮力现象,提高观察和动手能力;(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运用思维导图等方式进行知识梳理,提高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科学思维;(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浮力的概念: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叫做浮力;2. 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或气体)受到的重力;3. 浮力公式:F浮= G排= ρ液gV排,其中F浮表示浮力,G排表示排开液体的重力,ρ液表示液体的密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V排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4. 浮力的计算:根据浮力公式计算浮力的大小;5. 浮力现象的解释:运用浮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浮力现象,如物体浮沉、船舶、救生圈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浮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3)运用浮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浮力现象。

2. 教学难点:(1)浮力公式的灵活运用;(2)对复杂浮力现象的分析与判断。

四、教学方法1. 实验观察:通过浮力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浮力现象;2.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共同探讨浮力现象的原理和计算方法;3. 思维导图:运用思维导图对浮力知识进行梳理,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4. 实例分析: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浮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浮力现象;2. 实验观察:进行浮力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3.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共同探讨浮力的原理和计算方法;4. 知识梳理:运用思维导图对浮力知识进行梳理,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5.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浮力现象,让学生学会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浮力知识。

初中物理浮力复习教案

初中物理浮力复习教案

初中物理浮力复习教案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2)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学会计算浮力的方法。

(3)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

(4)知道浮力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问题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实事求是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浮力的概念:浮力是指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的托力。

2. 浮力的产生原因: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所以产生浮力。

3. 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4. 浮力的计算方法:F浮 = G排,其中F浮表示浮力,G排表示排开的液体的重力。

5. 物体的浮沉条件:(1)当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或等于其重力时,物体浮起来。

(2)当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其重力时,物体沉下去。

6. 浮力的应用:例如船舶、救生圈、密度计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生活中的浮体,如船舶、救生圈等,引发学生对浮力的思考,引出课题。

2. 新课讲授:(1)讲解浮力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2)讲解阿基米德原理,让学生学会计算浮力的方法。

(3)讲解物体的浮沉条件,让学生了解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浮沉的关系。

(4)讲解浮力的应用,让学生了解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3. 实验演示:进行浮力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浮力的现象,加深对浮力的理解。

4. 练习与讨论:布置一些有关浮力的问题,让学生进行练习,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掌握浮力的基本知识。

四、作业布置1. 复习浮力的概念、产生原因、计算方法、浮沉条件等基本知识。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浮力的理解。

3. 观察生活中的浮体,了解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掌握浮力的基本知识,能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物理《浮力》复习教案

初中物理《浮力》复习教案

初中物理《浮力》复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复习的内容为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浮力》。

具体包括:浮力的定义、浮力的计算、物体浮沉条件、阿基米德原理以及浮力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

2. 掌握物体浮沉条件,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3. 能够运用浮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浮力的计算、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

教学重点:浮力的概念、浮力的计算方法、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演示装置、浮力计算器、物体浮沉实验器材。

2. 学具:笔记本、笔、直尺、量筒。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浮力演示装置,引导学生回顾浮力的概念和作用。

2. 知识回顾:(1)浮力的定义: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2)浮力的计算:F浮= ρ液体gV排。

(3)物体浮沉条件:当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等于重力时,物体浮起;当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沉入液体(或气体)中。

(4)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3. 例题讲解:(1)计算浮力:一个体积为2dm³的木块放入水中,求木块受到的浮力。

(2)判断物体浮沉:一个质量为200g的物体放入水中,求物体是浮起还是沉入水中。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浮力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浮力概念2. 浮力计算:F浮= ρ液体gV排3. 物体浮沉条件4. 阿基米德原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一个体积为5dm³的物体放入水中,求物体受到的浮力。

(2)一个质量为500g的物体放入水中,判断物体是浮起还是沉入水中。

2. 答案:(1)浮力为49N。

(2)物体浮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浮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较好,但对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和应用还需加强。

2. 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浮力的应用,如轮船、热气球等,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浮力》复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对浮力的概念及计算方法有更深入的理解;
2.总结浮力的性质和应用;
3.引导学生运用浮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1.浮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浮力的性质及应用。

三、教学难点
1.提高学生对浮力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引导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
1.概念复习
导入部分:通过实验演示浮力的实际效果,引导学生回忆浮力的概念。

第一步:复习浮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让学生回忆并回答以下问题:Q1:什么是浮力?
A1:浮力是液体或气体对物体的一个垂直向上的支持力。

它的大小等
于被液体或气体排开的体积的重量。

Q2:如何计算浮力?
A2:用公式F=ρVg来计算浮力,其中F代表浮力,ρ代表液体的密度(或气体的密度),V代表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的体积,g代表重力加速度。

第二步:通过实例进行计算练习。

给出一个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运用公式计算浮力的大小。

例子:一个圆柱体的质量为300g,半径为10cm,高度为20cm,它完全浸没在水中,水的密度为1000kg/m³,求该圆柱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解答过程:
步骤一:计算该圆柱体的体积。

体积V=πr²h=3.14×(0.1)²×0.2=0.0628m³。

步骤二:计算浮力。

浮力F=ρVg=1000×0.0628×9.8=616.4N。

2.性质总结和应用介绍
第一步:总结浮力的性质。

让学生自主思考并讨论,然后给出解答。

性质一:浮力的方向是垂直向上的。

性质二:浮力的大小等于被液体或气体排开的体积的重量。

性质三:浮力大小与物体自身质量无关。

性质四:物体完全浸没在液体中时所受到的浮力等于液体的重量。

第二步:浮力的应用介绍。

引导学生思考,列举出浮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应用一:船只浮在水面上的原理。

船的设计让船体受到的浮力大于船
的重量,这样船就能浮在水面上。

应用二:潜水漂浮的原理。

通过调整身体的姿势,让浮力与体重平衡,就能在水中漂浮。

应用三:气球飘起来的原理。

气球充满了轻的气体,由于气体的密度
小于空气的密度,所以气球受到的浮力使其飘起来。

3.综合应用
第一步:提出综合应用题。

题目:一个木块的质量为200g,它完全浸没在密度为0.8 g/cm³的液
体中,求该木块受到的浮力大小。

第二步:学生独立完成综合应用题,并展示解题过程。

解答过程:
步骤一:计算该木块的体积。

体积 V = 质量÷ 密度= 0.2 ÷ 0.8 = 0.25 cm³。

步骤二:转换单位。

1 cm³ = (1 × 10⁻²) × (1 × 10⁻²) × (1 × 10⁻²) = 1 × 10⁻⁶
m³。

步骤三:计算浮力。

浮力F=ρVg=0.8×0.25×9.8=1.96N。

四、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