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三语文文化常识各地试题汇编附答案

合集下载

2015-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卷【文化常识题及答案解析】汇编

2015-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卷【文化常识题及答案解析】汇编

2015-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卷【文化常识题及答案解析】汇编2022年全国卷【新高考全国I卷】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寡人意为寡德之人,在文中是魏王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君主常如此谦称自己。

B.百乘即一百辆兵车,“乘”指四马一车。

“百乘”“千乘”常用作兵力的代称。

C.为赵蔽的“蔽”指屏障,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王之蔽”的“蔽”相同。

D.国门,文中是实指,指魏国国都的城门;现在则用来指一个国家的边境。

解析:C(《邹忌》中的“蔽”是受蒙蔽的意思。

与“为赵蔽”的“蔽”意思不同)【新高考全国II卷】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衔枚指在口中横衔着枚。

枚的形状像筷子,是古代行军时用以禁止喧哗的器具。

B.差强人意,文中指表现较差,不能令人满意,后来的意思转变为勉强令人满意。

C.尊重,文中是尊贵显要的意思,现在一般表示敬重、重视,二者的意思不同。

D.车驾,文中以帝王所乘车马代指帝王,与古诗文中“丝竹”代指音乐用法相同。

解析:B【2022年全国甲卷高考题】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约车意思是约定派车,“约”与《鸿门宴》“与诸将约”的“约”字含义相同。

B. 宣言指特意宣扬某种言论,使人周知,与后来用作文告“宣言”含义不同。

C. 孤国指孤立的国家,“孤”与《赤壁赋》“泣孤舟之嫠妇”的“孤”字含义相同。

D. 阴合意思是暗中联合,“阴”与《岳阳楼记》“朝晖夕阴”的“阴”字含义不同。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约车”的“约”是“拴套、准备”之意,“与诸将约”的“约”是“约定”之意,二者含义不同。

说法错误。

B.“宣言”是指特意宣扬某种言论,使人周知;作文告的“宣言”是指国家、政党、团体或领导人对重大问题公开表态以进行的宣传号召,二者含义不同。

说法正确。

C.“孤国”中的“孤”是孤单、孤立的意思;《赤壁赋》“泣孤舟之嫠妇”的“孤”字是孤单之意,二者含义相同。

2015-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卷【文化常识题及答案解析】汇编

2015-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卷【文化常识题及答案解析】汇编

2015-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卷【文化常识题及答案解析】汇编2022年全国卷【新高考全国I卷】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寡人意为寡德之人,在文中是魏王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君主常如此谦称自己。

B.百乘即一百辆兵车,“乘”指四马一车。

“百乘”“千乘”常用作兵力的代称。

C.为赵蔽的“蔽”指屏障,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王之蔽”的“蔽”相同。

D.国门,文中是实指,指魏国国都的城门;现在则用来指一个国家的边境。

解析:C(《邹忌》中的“蔽”是受蒙蔽的意思。

与“为赵蔽”的“蔽”意思不同)【新高考全国II卷】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衔枚指在口中横衔着枚。

枚的形状像筷子,是古代行军时用以禁止喧哗的器具。

B.差强人意,文中指表现较差,不能令人满意,后来的意思转变为勉强令人满意。

C.尊重,文中是尊贵显要的意思,现在一般表示敬重、重视,二者的意思不同。

D.车驾,文中以帝王所乘车马代指帝王,与古诗文中“丝竹”代指音乐用法相同。

解析:B【2022年全国甲卷高考题】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约车意思是约定派车,“约”与《鸿门宴》“与诸将约”的“约”字含义相同。

B. 宣言指特意宣扬某种言论,使人周知,与后来用作文告“宣言”含义不同。

C. 孤国指孤立的国家,“孤”与《赤壁赋》“泣孤舟之嫠妇”的“孤”字含义相同。

D. 阴合意思是暗中联合,“阴”与《岳阳楼记》“朝晖夕阴”的“阴”字含义不同。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约车”的“约”是“拴套、准备”之意,“与诸将约”的“约”是“约定”之意,二者含义不同。

说法错误。

B.“宣言”是指特意宣扬某种言论,使人周知;作文告的“宣言”是指国家、政党、团体或领导人对重大问题公开表态以进行的宣传号召,二者含义不同。

说法正确。

C.“孤国”中的“孤”是孤单、孤立的意思;《赤壁赋》“泣孤舟之嫠妇”的“孤”字是孤单之意,二者含义相同。

2022年高考语文高考语文压轴题 高考文学常识分类精编附答案

2022年高考语文高考语文压轴题 高考文学常识分类精编附答案

一、高考文学常识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①中国古代典籍可以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分,“集”是最大的类别。

它包括各种汇集历代作家不同体裁作品的书籍,以诗文创作为主,但也不全属于文学作品。

②雨果,法国浪漫主义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巴黎圣母院》(九三年)—《悲慘世界》《战争与和平》等长篇小说都是他的代表作,《九三年》是雨果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是他晚年炉火纯青之作。

③孔子,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相传他曾向老聃学礼,向苌弘学乐,向师襄学琴。

④古人对年龄有不同的称谓,少年时代称总角,十三四岁称束发,20岁称弱冠,60岁可称“花甲”亦可称“耳顺”。

⑤海明威,美国记者和作家。

长篇代表作有《丧钟为谁而鸣》《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1954年因小说《老人与海》获诺贝尔文学奖,他在写作上有一个著名的“冰山理论”。

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所倡导的理想人格,这一思想在《中庸》中得到了集中、明确的阐述。

《中庸》也是儒家学说最早而且最精密的哲学论文之一。

A. ①②⑤B. ③④⑥C. ①③⑤D.②④⑥2.下列对联涉及的传统节日按一年中的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何处题诗酬锦句,有人送酒对黄花。

②叶脱疏桐秋正半,花开丛桂树齐香。

③禁火今年逢春早,飞花镇日为人忙。

④玉宇无尘一轮月,银花有焰万点灯。

A. ②④①③B. ④③②①C. ①②③④D.③④①②3.下列对联对应的人物,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尊王言必称尧舜忧世心同切孔颜②万顷重湖悲去国一江千古属斯人③于文章无甚解,会意此心,浮华洗尽得山水有清音,就荒三径,归去来兮④建功立业,修文韬武略安命顺时,养学问才思A. 孟子屈原陶渊明“三曹”B. 孔子屈原陶渊明“三苏”C. 孟子白居易谢灵运“三曹”D. 孔子白居易谢灵运“三苏”4.下面所列作品与信息,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A《红楼梦》章回体长篇小说《石头记》海棠诗会中国封建社会百科全书B《祝福》反对封建礼教鲁迅《彷徨》贺老六C《庄子》浪漫主义南华真经鸡犬相闻庄子及其后学所作D《大卫科波菲尔》狄更斯英国半自传体佩葛蒂A. AB. BC. CD. D5.下列对《史记》艺术特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史记》中无论帝王将相,还是先贤圣哲,司马迁都还之以普通人的本来面目,这是“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传统,洋溢着坚持真理、秉笔直书的精神。

2022年高中语文高考文学常识100及答案

2022年高中语文高考文学常识100及答案

一、高考文学常识1.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舒婷,中国现代女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

她擅长运用比喻、象征、联想等艺术手法表达内心感受,在朦胧的氛围中流露出理性的思考。

B. 《阿房宫赋》全文运用了想像、比喻与夸张等手法以及描写、铺排与议论等方式,骈散结合,错落有致。

文章语言精练,工整而不堆砌,富丽而不浮华。

C. 辛弃疾,字易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与苏轼合称“苏辛”。

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

D. “欧·亨利式结尾”通常指短篇小说大师们常常在文章情节结尾时突然让人物的心理情境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或使主人公命运陡然逆转,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2.下列相关名著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觉慧为了试探鸣凤,并报复她的冷淡,便说要告诉太太,早点把她嫁出去。

鸣凤听后很伤心。

觉慧见状,既得意又有点后悔。

(《家》)B. 刘姥姥第二次到荣国府时,因喝了些酒,迷迷糊糊闯到了怡红院,在宝玉的床上睡了一觉,袭人发现后赶紧偷偷地把她带出来,并交代刘姥姥不要声张。

(《红楼梦》)C. 刘琮献了荆州后不久被曹操所杀。

刘备不忍舍弃百姓独行,因此行动迟缓,很快被曹操的铁骑追上。

在混战中,甘夫人身负重伤,为救小主人阿斗,她投井而死。

(《三国演义》)D. 爱斯梅拉达在众人的哄笑声中取出水葫芦喂卡西莫多喝水,使他冰冷的心第一次感到人世间的温暖,干枯的眼睛里第一次流出了泪水。

(《巴黎圣母院》)3.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它的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形式上采用赋、比、兴的手法,其中的国风由各地的民歌组成。

B. 陶渊明是中国诗歌史上大力描写山水的第一人,开创了山水诗派,直接引领了王维、孟浩然等人的山水诗创作。

C. 《汉书》开纪传体断代史先河,是东汉史学家班固所著;前四史包括:《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D. 唐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近体诗包括五言和七言的律诗和绝句,王维的《山居秋暝》和李商隐的《锦瑟》都属于律诗。

2022高考名校考前模考文化常识题汇编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2022高考名校考前模考文化常识题汇编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2022高考名校考前模考文化常识题汇编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三总复习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元和,唐宪宗李纯的年号,和下文的“戊午”“丙辰”一样都用于年号纪年。

B.旄钺,旄旗和斧钺。

古代打仗时由君王赐予统兵元帅以示特权,借指军权。

C.四夷,古代统治者对四方少数民族的蔑称。

即指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D.学士,官名,南北朝时掌典礼、撰述等事,唐代负责整理经籍图书、起草诏命等。

11.A【解析】A项,“元和”是年号纪年,“戊午”“丙辰”是干支纪日。

湖北省黄冈中学2022届高三适应性考试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手版,古代臣子上朝时所执的狭长木板,用来记事备忘。

《项脊轩志》中的“笏”即手版。

B.通判,官名,由北宋始置,辅佐州府长官处理粮运、水利、诉讼等政务,同时又负责监察州府长官。

C.从祀,指古代宗庙祭祀中,常设的、次于主要祭祀对象但与其密切关联的祭祀对象。

D.横渠,地名,因张载在此创办横渠书院而闻名。

文中指张载,他是宋明理学的开山鼻祖。

11.D(周敦颐是宋明理学的开山鼻祖,张载是宋明理学的创始人之一。

)重庆市涪陵实验中学高2022届高考考前冲刺卷(三)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品服,封建时代官吏所穿的公服、以颜色、形制、质地等的不同来表示等级。

B.首功,字面意义是第一等功劳,文中张鹤鸣用此来肯定石砫、酉阳二土司功。

C.土司,又称土官、土酉,职位世袭,可有一定规模私人武装维护统治。

D.崇祯,是明思宗朱田检的年号,崇祯是明朝作为大一统王朝的最后一个年号。

11.B【“首功”有两种含义:一是以斩获敌首计功,二是第一等功劳。

文中取第一种含义。

】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2年高考全真模拟11.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主簿,职官名,主管文书簿籍及印鉴,也称为“印曹”。

2022年高中语文高考文学常识专题复习含解析

2022年高中语文高考文学常识专题复习含解析

一、高考文学常识1.小明报名参加哈三中学生选修课,选择的课题是“六朝尺素”,他的课程中不应该包括()A. 《与杨德祖书》B. 《与山巨源绝交书》C. 《与陈伯之书》D. 《与高司谏书》2.下面是吟诵我国四大名楼的诗句,诗句与所咏对象对应恰当的一项是()甲:吴楚乾坤天下句,江湖廊庙古人情。

中流或有蛟龙窟,卧听君山笛里声。

乙:南浦湍声流夕照,东皋春色带云锄。

王韩文焰冲牛斗,未信当年独愧卢。

丙:楚思渺茫云水冷,商声清脆管弦秋。

白花浪溅头陀寺,红叶林笼鹦鹉洲。

丁:天河一泻浪重重,滚滚黄波九曲盈。

弯际楼媚千树碧,炎炎烈日火斑红。

A. 甲——滕王阁乙——岳阳楼丙——鹳雀楼丁——黄鹤楼B. 甲——黄鹤楼乙——鹳雀楼丙——岳阳楼丁——滕王阁C. 甲——岳阳楼乙——滕王阁丙——黄鹤楼丁——鹳雀楼D. 甲——岳阳楼乙——黄鹤楼丙——滕王阁丁——鹳雀楼3.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它的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形式上采用赋、比、兴的手法,其中的国风由各地的民歌组成。

B. 陶渊明是中国诗歌史上大力描写山水的第一人,开创了山水诗派,直接引领了王维、孟浩然等人的山水诗创作。

C. 《汉书》开纪传体断代史先河,是东汉史学家班固所著;前四史包括:《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D. 唐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近体诗包括五言和七言的律诗和绝句,王维的《山居秋暝》和李商隐的《锦瑟》都属于律诗。

4.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鸿门宴》在矛盾斗争中刻画人物,运用对照手法烘托人物形象。

B. 《赤壁赋》全赋由景生情,因情入理,情景交融。

C. 《八声甘州》抒发了思故乡、怀亲人的愁情,却又给人以雄浑阔大之感。

D. 《静女》全诗采取男子的视角,用第一人称手法写成。

5.下列各项中,关于课文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寻梦者》感情真挚深沉,唱出了诗人戴望舒和他那一代知识分子寻求理想、憧憬光明、历经磨难而困顿彷徨的心路历程。

贵州省普通高中学2022年高考语文高考文化常识专项练习含答案

贵州省普通高中学2022年高考语文高考文化常识专项练习含答案

贵州省普通高中学2022年高考语文高考文化常识专项练习含答案一、高考文化常识1.下列诗句与中国传统节日无关的一项是()A.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B.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C.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D. 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

2.选出下列常识判断中不正确的一项()A.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中唐诗人。

他的诗歌通俗易懂,流畅自然,著名的《新乐府》《秦中吟》等作品,反映了人民疾苦、揭露了社会黑暗,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长恨歌》《琵琶行》是他著名的叙事诗。

B. 鲍照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人,他的《拟行路难》18首表达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怀才不遇的痛苦、报国无门的忿懑和理想幻灭的悲哀,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贫寒士人的生活状况。

C. 《楚辞》是我国继《诗经》之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由屈原编著而成。

《楚辞》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我国诗歌史上常以“风”“骚”并称,“风”指《国风》,“骚”指《楚辞》。

D. 杜甫,字子美,人称杜工部,自号少陵野老。

他的诗作富于现实主义精神,有“诗史”之誉,他本人被称为“诗圣”,《三吏》《三别》是他的名作。

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的一项是()A. “孝廉”是汉代以来推举人才的一种科目,即选拔奇才异能之士来补充内廷。

汉武帝时开始令州郡每年推举孝廉各一名,晋时仍保留此制,但办法和名额不尽相同。

B.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晋人袁山松改变其音调,制造新词,曾流行一时。

鲍照有拟作18首传世,他的作品对唐代诗人颇有影响。

C. 列土:封爵赐邑。

古代天子分封诸侯时,用白茅裹着社坛上的泥土授予被封者,象征土地和权力,称为“列土分茅”。

D. 《楚辞》收集战国时代楚国屈原、宋玉和汉代贾谊等人的诗赋。

这些诗赋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

4.下列对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晦朔,指一年的时间变化。

2022高三语文复习最新各地文化常识及联考文言翻译试题附答案

2022高三语文复习最新各地文化常识及联考文言翻译试题附答案
4.解析:选C 刺史,又称刺使,官职。西汉初年,文帝以御史多 失职,命丞相另派人员出刺各地,不常置。汉武帝元封五年(前 106)始置,“刺”,“检核问事”之意。刺史巡行郡县,分全国为 十三部(州),各部置刺史一人,后通称“刺史”。可见刺史制度始
6.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即位”指开始做帝王或诸侯,可以指自己打下的江 山,也可以是继承位子。 B.“刺史”是古代官职名,其职权在不同的时期不完全 相同,有时是个虚衔。 C.“端拱”是宋太宗的一个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 纪年的一种名号,比如雍熙。 D.“金陵”是南京的别称,南京是我国著名的六朝古都 ,其别称还有建康、江宁、天京、汴梁、石头城等。 6.解析:选D D项,“汴梁”不是南京的别称,而是开 封的别称。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异间出行属县,为汉兵所执,时从兄孝从光武,因 荐异。 (2)异久在外,人有章言异专制关中,威权至重,百姓 归心。
13.(1)冯异微行出城巡视下属各县,被汉兵抓获,当时冯异的 从兄冯孝追随光武刘秀,借机推荐冯异。(“间出”1 分, “行”1 分,“因”1 分,句意 1 分) 【评分细则】①间出:译为“偷偷出去”“暗中出去”“乘空隙私 行”“微行”“秘密出去”“暗地里出去”都可以得分;②为…… 所:应翻译为“被”,该句应译为被动句。 ③因:标准严格,译为“趁机”“趁此机会”“借机”都可以,其 他如“于是”“因此”等不得分。 (2)冯异长期在外领兵,有人上奏章说冯异在关中专权,权势很 大,百姓归顺他。(“章”1 分,“专制关中”1 分,“归心”1 分,句意 1 分) 【评分细则】①章:此处“章”属于名词或用为动词,可译为“上 奏章”“上书”“上奏”等②专制关中:“专制关中”有省略和介 宾短语后置现象,实际上是“专制于关中”,可译为“在关中独断 专行”等。③归心:翻译为“归顺”“归附”。

贵州省遵义市第四中学2022年高考语文高考语文压轴题 高考文化常识分类精编含答案

贵州省遵义市第四中学2022年高考语文高考语文压轴题 高考文化常识分类精编含答案

贵州省遵义市第四中学2022年高考语文高考语文压轴题高考文化常识分类精编含答案一、高考文化常识1.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我国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

下列关于传统节日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在阴历七月十五日,以祭鬼为主。

B. 七夕节,来自牛郎与织女的传说,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习俗以女子乞巧为主。

C. 上元节,农历正月十五,以吃元宵、赏灯、舞狮和未婚男女交往为习俗。

D. 重阳节,亦称“重九节”,主要习俗为登高、赏菊,也有喝雄黄酒、插茱萸等。

2.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等。

“壬戌之秋”中的“壬戌”属于千支纪年法。

B. 《诗经》中的名句名篇常常被后代的文学作品引用,本文中的“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等都化用了《诗经》中的句子。

C. 古代农历每月初一叫“朔”,十五叫“望”,月末一天叫“晦”。

“七月既望”中的“既望”指农历十六日。

D. 二十八星宿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重大创造。

“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指的就是二十八星宿中的斗宿和牛宿。

3.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边城最热闹的日子是端午,这一天全家出门上山插茱萸、到河边看划船。

B. “襟三江而带五湖”的“五湖”指鄱阳湖、洪泽湖、巢湖、太湖和鉴湖。

C. “才高八斗”形容书读的多。

谢眺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

D. 相传大禹治水,将全国划分为九个州,后“九州”代指中国,沿用至今。

4.以下哪一个人最不可能参加科举考试?()A. 陶渊明B. 王维C. 文天祥D. 蒲松龄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的一项是()A. “孝廉”是汉代以来推举人才的一种科目,即选拔奇才异能之士来补充内廷。

汉武帝时开始令州郡每年推举孝廉各一名,晋时仍保留此制,但办法和名额不尽相同。

2022年高考语文高考文化常识之知识梳理与训练附答案

2022年高考语文高考文化常识之知识梳理与训练附答案

2022年高考语文高考文化常识之知识梳理与训练附答案一、高考文化常识1.在二十四节气里,部分节气,大小相对:如小暑与大暑,小雪与大雪,小寒与大寒。

但有特例,那就是只有小满,没有大满。

下列对这一特例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满是一种将熟未熟的状态,意味着事物还有发展的空间。

B. 小满是凡事要适可而止的提醒,也是内心不思进取的流露。

C. 大满是对完美境界的描述,体现了物质和精神方面的追求。

D. 大满则易招损,一切达到极致后,往往容易走向相反方向。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作品。

B. 《战国策》是一本国别体史书,共三十三篇,记事年代上接《春秋》,下迄秦统一,记述了战国时谋臣策士的谋议辞说和纵横捭阖的外交活动。

C. 《史记》的“纪传体”体例,是史学上的伟大创造,反映了司马迁以人物传记再现历史的宏伟构思。

D. 《左传》又称《左氏春秋》或《春秋左氏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中,有误的一项是()A.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它和《公羊传》《谷梁传》并称“春秋三传”。

B. “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中的“黄昏”是指十二时辰中的戌时,相当于现在的19时至21时;“人定”是指十二时辰的亥时,相当于现在的21时至23时。

C. 关于汉字的构成,前人有“六书”一说,即认为汉字构成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方法。

D. “六经”是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是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它们是《论语》《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

4.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庐冢”,古时为了表示孝顺父母或尊敬师长,在他们死后的服丧期,为守护坟墓而盖的屋舍。

B. “华山之阳”,即华山的南面。

古代有山的南面、水的北面谓之阳的说法。

2022年高考语文的高考文化常识及答案

2022年高考语文的高考文化常识及答案

2022年高考语文的高考文化常识及答案一、高考文化常识1.下面选项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白帝城:古城名,在今重庆奉节东白帝山上。

东汉初年公孙述所筑,公孙述自号白帝,故得名“白帝城”。

B. 左迁,贬官,降职。

白居易任谏官时,因为屡次上书批评朝政,触怒了皇帝,被贬为江州司马。

C. 望帝,周朝末年蜀国君主的称号,传说他死后,魂魄化为鸟,名杜鹃,啼声哀凄,暮春而鸣,伤感春去。

也被理解为哀痛亡国。

D. 四纪,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13 年)为一纪,四纪为52 年。

实际上唐玄宗并没有做到四纪皇帝。

2.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边城最热闹的日子是端午,这一天全家出门上山插茱萸、到河边看划船。

B. “襟三江而带五湖”的“五湖”指鄱阳湖、洪泽湖、巢湖、太湖和鉴湖。

C. “才高八斗”形容书读的多。

谢眺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

D. 相传大禹治水,将全国划分为九个州,后“九州”代指中国,沿用至今。

3.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战国四公子”,是指齐国的孟尝君赵胜,赵国的平原君田文,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皆以招揽宾客著称。

B. “尊”“卮”均是酒器,“斗卮”是大酒杯,“觚”也是古代一种盛酒的器具,“爵”是古代饮酒器的总称,“觥筹交错”的“觥”则是一种盛酒、饮酒兼用的器具,而“不胜杯杓”的“杓”则是一种饮水的器具。

C. “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中的“节”是旄节,以竹为竿,上缀以牦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

D. “玦”是半环形的佩玉;“鼎”“镬”均是古代的刑具;“甑”是蒸饭的用具,“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中的“俎”是砧板。

4.下面有关的文化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项脊轩志》中的“诸父”即伯父、叔父的统称;“先大母”,即已去世的祖母。

B. 《长亭送别》中“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的“鱼雁”,指书信。

C. 《报任安书》中“剖符丹书”指朝廷发给功臣及其子孙享受特权、免除罪责的契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高三语文文化常识各地试题汇编附答案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宿卫,就是在宫禁中值宿,保卫、护卫皇帝;宿卫军,是中国古代禁卫军的一种,为帝王的亲军,负责警卫京畿与王宫。

B.朔,又称新月,指每月农历初一,此时地面观测者看不到月面任何明亮的部分。

望,指农历每月十五日,是从初一到月底之间的所有月相的最大者。

既望,一般在月末,这时月相已经残缺,光线较暗了。

C.在古代,封建君主对妻妾的宠爱叫“幸”,比如“宠幸”“临幸”“妇女无所幸”;君主驾临某地,也叫“幸”,后来也泛指皇族亲临。

D.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比如朝笏、象笏等。

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

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铁钺,指的是斫刀和大斧,是腰斩、砍头的刑具,有时代指帝王赐予的生杀大权。

B.行幸,古代指皇帝出行,也可以指皇帝留宿妃妾宫中,《鸿门宴》中“妇女无所幸”指的是后一个意思。

C.万乘,即万辆兵车,天子地方千里,能出兵车万乘,因而“万乘”可以代指天子。

D.薨,是古代对死亡的一种隐晦的说法,指的是古代的诸侯或者官员去世。

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司徒是官职名。

周礼地方官有大司徒,为六卿之一,掌管教化。

B.年号是皇帝纪年的名号,始于汉武帝。

显宗即为年号,“显宗即位”亦可称为显宗元年。

C.西京,历史上多个朝代实行两京制,西安曾长期被称作西京,但北宋的西京指洛阳。

D.羌胡指我国古代的羌族和匈奴,亦用于泛称西北部的少数民族。

4.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必擢上第”的“擢”指迁官,即升职。

与“擢”相似的还有“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中的“察”“举”等词。

B.从“欧阳修荐之”可以看出欧阳修具有一定的政治地位;文学上,他与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三苏、曾巩、王安石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C.“廷试进士”中的“进士”是指在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殿试的人,意思是可以进授爵位的人,而应试者被称为“举进士”。

D.“赠金紫光禄大夫”中的“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追授给死者的一种官职或称号,也称追赠;其余还有赠官、赠典等。

5.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京兆:地名,古代的二级行政单位,所管辖范围大致相当于陕西西安及其附近所属地区。

B.奉诏:接受皇帝的命令。

奉,这里意为恭敬地献上。

诏,帝王所发的文书命令,亦即诏书。

C.御史中丞:官名,汉朝为御史大夫的次官,唐复置御史大夫,亦往往缺位,仍以中丞代行其职。

D.仪同三司:非三司而仪制同于三公。

三司即三公。

唐代称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为三司。

6.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是皇帝的谥号。

我国封建时代,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等。

B.仆射,官名,秦始置,汉以后因之,宋以后废,太平天国曾设仆射一职。

位仅次尚书令,职权渐重。

C.丁父忧,是指遭逢父亲丧事。

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

D.禳厌,禳除邪恶灾祸。

禳原为古代祭祀名,在我国古代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不仅形式多样,且影响深远。

7.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即位”指开始做帝王或诸侯,可以指自己打下的江山,也可以是继承位子。

B.“刺史”是古代官职名,其职权在不同的时期不完全相同,有时是个虚衔。

C.“端拱”是宋太宗的一个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比如雍熙。

D.“金陵”是南京的别称,南京是我国著名的六朝古都,其别称还有建康、江宁、天京、汴梁、石头城等。

8.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御史是中国古代的官职名称,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御史的设置一直延续到清朝。

B.法书又称法帖,是指人们学习书法可以作为楷模的范本。

有时也以此表示对古代名家墨迹的敬称,或以此誉称表达对书法作者的尊重。

C.甲子是天干地支纪时循环中的第一个。

古人创设十二天干、十地支,彼此两相组合用于纪时,六十为一轮回,并用以记年、月、日、时。

D.墓志铭一般由志和铭两部分组成。

志多用散文,记叙死者世系、名字、爵位及生平事迹等;铭多用韵文,表示对死者的悼念和赞颂。

9.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历数”指观测天象以推算年时节候的方法,主要运用的是历史和算术知识。

B.“孤”古时称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的人,年老无子女的人称为“独”。

C.“有司”通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D.“五经博士”是学官名。

五经即《书》《诗》《礼》《易》《春秋》。

10.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布衣,即平民。

古代平民穿麻布葛衣,故“布衣”成了平民的代称。

《出师表》“臣本布衣”中的“布衣”亦为此义。

B.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亦可表年份,一般由皇帝发起。

“雍熙初”中的“雍熙”是宋太宗在位时的年号。

C.刑部,是中国古代官署的名称,六部之一,掌管国家的法律、刑狱的事务。

宋代刑部主官为尚书,刑部侍郎是次官。

D.禁中,也作“禁内”,指帝王接见大臣,商讨、处置国家重要事务的办公场所。

未经帝王允许,不许人在其中随便进出。

1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黜陟”指人才的进退,官吏的升降。

其中“黜”指对官员的晋升或进用,“陟”指对官吏的降职或罢免。

B.“陛下”原来指的是帝王宫殿的台阶之下,后来引申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时对帝王的敬称。

C.“逆龙鳞”比喻犯人主或强权之怒。

传说龙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触之者,则必杀人。

后人用“龙鳞”指皇帝或其威严。

D.“徒流”是古代刑法。

“徒”是剥夺罪犯一定期限的自由并强制其服劳役,“流”是将罪犯放逐到边远地区进行惩罚。

1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是古人入学时取的,通常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也便于他人称呼。

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礼部”为中国古代官署。

其长官为礼部尚书,主要管理全国学校事务、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等事宜。

C.“疏”指古代一种重要文体,用于臣下向皇帝分条陈述意见。

疏还可指对古书的旧注做进一步解释。

D.“轩辕”即黄帝,生于轩辕之丘,号轩辕氏,被尊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

1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试”是我国封建社会科举考试的一种。

乡试的第二年由皇帝主持在京城举行,因为在春天举行,又称春试或春闱。

B.“致仕”就是旧时官员交还官职,即今所谓退休。

依照古制,官员在一般情况下七十岁致仕,有疾患的则可以请求提前。

C.“服阕”是指旧时官员三年守丧期满除服。

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按例要离职回籍守丧,满三年后朝廷再授予新的职务。

D.“尚书”是中国古代官名。

始置于战国时代,或称“掌书”,到了隋唐时确定为尚书省下设的六个部的最高行政长官。

14.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冠: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结发戴冠,以示成年,称“弱冠”,未成年称“未冠”。

B.荫:古代的一种制度,子孙因先辈有勋劳或官职而依照往例受到封赏或免罪。

C.社稷:社,谷神;稷,土神。

古代帝王祭祀他们以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

后用作国家的代称。

D.三秩:秩,古代官吏的俸禄,引申指官吏的职位和品级,三秩,即三级或三等。

15.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是孔子编写的断代史;语言暗含褒贬,后人称之“春秋笔法”“微言大义”。

B.侯,封建社会五等爵位的第二等,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赠。

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

C.乞骸骨,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家安度晚年,为古代官吏自请退职之说。

D.刻石,典出东汉窦宪破北匈奴、登燕然山刻石记功之事。

也称“燕然勒石”。

16.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是“孝顺亲长、办事廉政”的意思,汉武帝时将它设立为检查考试科目,以后“举孝廉”就成为朝廷任用官员的重要来源。

B.古代的“河”特指黄河,“阴”指山的南面和水的北面。

“阳”则指山的北面和水的南面,故“河阳”指黄河以南地区。

C.“邮驿”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通信和交通形式,通常由政府管理,主要为政治、军事服务,承担传递文书、接待使客以及转运物资的任务。

D.《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长于细节描写,所写人物形象鲜明,个性突出,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17.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注”是指用来阐释经义的文字,它的主要作用在于解说古言使人容易通晓。

B.“浮屠”是印度古文字梵文的译音,有佛教、佛教徒、佛塔等不同意义,有时指佛教。

C.“仓廪”在古代是指储藏谷物的仓库,它是专为灾荒之年用于赈济百姓而设立的。

D.“黥”指古代的一种刑罚,即用刀刺刻犯人的面额,再涂上墨,因此也称作“墨刑”。

18.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讳嫌”就是避讳,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是古代避讳的总原则。

如东汉为避光武帝刘秀讳,改“秀才”为“茂才”。

B.“擢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但是唐宋时的“进士”有别于明清时的“进士”。

C.“天子”是帝王称谓。

古代认为帝王乃受命于天而有天下,帝王为上天的儿子。

D.“谥”即谥号,是古代对君、侯、臣等有一定地位的人在其死后追封的称号,用以表彰其功绩或品德,谥号只能由朝廷授予。

19.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男子18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

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

B.“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

C.郊祭犹郊祀。

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分,祭祀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祇、人鬼。

D.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侯蒙属大夫,故死为“卒”。

20.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拾遗,官名。

我国古代有尚左的传统,一切以左为尊。

唐宋时期都是左官高于右官,那时的左右仆射、左右丞相、左右丞,皆以左官为上。

B.度支,官署名,魏晋时置,掌管全国的财政收支。

长官为度支尚书,隋朝改为民部尚书,唐因避李世民讳,改民部为户部。

C.翰林学士,官名。

唐玄宗时号“翰林供奉”,德宗以后有“内相”之称,唐代后期至清末,其职掌不尽相同。

D.中书舍人,官名。

舍人始于先秦,魏晋时于中书省内置中书通事舍人,南朝沿置,至梁,除通事二字,称中书舍人,隋唐至明清沿置,名称略有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