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全册教案
部编人教版7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含板书及反思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宋朝社会生活的大概风貌,了解宋朝社会的文化娱乐活动的情况;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学、艺术成就。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了解历史上物质文化生活的条件和特点,有助于更好地认识我们现在的物质文化生活;2.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提高学生对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过去日常生活的了解,使学生对于历史有更加生动直观的认识,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加深学生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亲和力。
通过读宋词和元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优秀文化的情趣。
教学重点:宋朝城市娱乐活动;宋词和元曲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多媒体展示《清明上河图》里的勾栏瓦舍)你前面我们学习了宋代的政治、经济等内容、在经济里,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那么,经济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呢?这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它反映了宋代万千气象的社会风貌。
那么宋代人们的都市生活具体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当时在节庆风俗方面都有哪些讲究?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万千气象的宋元时代的都市和文化一课。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繁华的都市生活(一)概况1.(多媒体出示问题:宋代都市的基本概况)教师讲述:宋元时期都市的基本情况(宋元时期有很多大的城市,在社会生活方面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
北宋东京(大相国寺)、南宋临安、元朝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二)瓦子2.(多媒体出示材料,瓦子的名称的来历)读材料,结合教材分析讨论瓦子兴起的原因材料:什么叫“瓦舍”呢?吴自牧在《梦梁录》卷十九中说:“瓦舍者,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
”3.(多媒体出示问题,瓦子的基本情况介绍)读材料,学生抢答瓦子的基本情况答案提示: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
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4.(多媒体出示问题,瓦子兴起的原因)结合教材分析讨论瓦子兴起的原因答案提示: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精品教案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太宗与贞观之治,认识唐玄宗与开元盛世。
掌握唐朝繁荣的原因及表现。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学会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认识一个时期的繁荣。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唐朝繁荣昌盛的时代氛围,增强民族自豪感。
认识到繁荣背后是国家领导人的英明决策和广大人民的共同努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表现及原因。
2.教学难点:唐朝繁荣的原因及其与现代社会的关联。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唐朝繁荣昌盛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唐朝的历史地位,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唐玄宗与开元盛世的相关内容。
3.课堂讲解(1)唐太宗与贞观之治①介绍唐太宗的治国理念和政策。
②分析贞观之治的表现及其原因。
(2)唐玄宗与开元盛世①介绍唐玄宗的治国策略。
②分析开元盛世的表现及其原因。
4.课堂讨论(1)对比分析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讨论两个时期繁荣的原因。
(2)引导学生思考,从唐朝繁荣的背后,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5.案例分析以唐朝繁荣为例,分析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之间的相互关系。
6.课堂小结7.课后作业(1)熟记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相关知识点。
(2)结合本节课内容,写一篇关于唐朝繁荣的短文。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课堂讲解、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了唐朝繁荣的原因及其表现。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
课后作业的设计旨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1.导入新课展示唐朝繁荣昌盛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唐朝的历史地位,激发学生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唐玄宗与开元盛世的相关内容。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七年级历史下册的教学内容。
2. 掌握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的教学要点。
3. 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中国历史和世界古代文明2. 第二章:中国古代史3. 第三章:中国近现代史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教材内容,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
2. 案例法:通过分析历史案例,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历史考古、实地考察等实践活动,增强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估1. 课堂活动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
2. 作业评估:通过批改学生的作业,评估他们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测验评估:定期组织历史知识测验,检验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五、教学资源1.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
2. 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六、教学安排1. 第一章:中国历史和世界古代文明(5节课)2. 第二章:中国古代史(8节课)3. 第三章:中国近现代史(7节课)七、教学活动1. 向学生介绍七年级历史下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2. 开展课堂讲授,让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3.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就历史事件进行思考和分析。
4. 进行实践活动,如历史考古、实地考察等。
5. 定期进行教学评估,对学生进行检测和激励。
八、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历史知识的探究和应用,提高他们的研究兴趣和研究效果。
同时,要及时针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教学调整,保证教学效果和质量。
以上为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初中历史初一课本下册教案
初中历史初一课本下册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统治等基本史实,掌握唐太宗和武则天的政绩。
2. 分析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
3. 掌握开元盛世形成的原因及其主要成就。
4. 引导学生对唐太宗和武则天、唐玄宗进行简单的评价,培养他们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贞观之治、女皇武则天、开元盛世。
教学难点:正确评价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唐朝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回顾唐朝的建立。
2. 提问:同学们知道唐太宗和武则天吗?他们分别是唐朝的哪位皇帝?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阅读课本,了解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统治的基本史实。
2. 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三、课堂讲解1. 教师讲解贞观之治的形成原因,引导学生理解贞观之治的特点和意义。
2. 教师讲解武则天的政绩,引导学生了解武则天的统治特点。
四、课堂讨论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开元盛世形成的原因及其主要成就。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回顾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统治的基本史实。
2. 教师强调开元盛世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唐朝的繁荣与开放。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唐朝的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统治,同学们还记得它们的特点和意义吗?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课堂讲解1. 教师讲解开元盛世形成的原因,引导学生理解开元盛世的特点和意义。
2. 教师讲解唐玄宗的政绩,引导学生了解唐玄宗的统治特点。
三、课堂讨论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如何正确评价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回顾开元盛世及其主要成就。
2. 教师强调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人物。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课本内容,撰写一篇关于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的短文。
7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教案《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七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应用和外传;2.了解宋元时期我国陆路和海路发达的概况;3.理解宋元时期我国出现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分析宋元时期交通发达的原因及影响。
教学重难点1.活字印刷术的发明;2.宋元时期的中外交通。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材料一韩国学者宣称“韩国是活字印刷术起源国”有两手“证据”:证据一:《白云和尚抄录佛祖直指心体要节》,印刷于1377年,发现于韩国清州,2001年6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于认定它为世界上最古老的金属活字印刷品。
证据二:韩国学者根据《梦溪笔谈》的记载对泥活字进行还原,发现了“问题”,例如“易碎”“不牢固”等。
韩国学者提出,事实上毕昇创制的胶泥活字及其印本并未见流传,可见仅仅还停留在理论阶段,只是一个设想,并没有付诸实施。
材料二1965年,浙江温州市郊白象塔内出土佛经印本残页《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有关专家考证认定为是毕昇之后大约50年(1103年)北宋时期的泥活字印本,应是迄今发现存世最早的活字印刷品。
且依照《梦溪笔谈》中的记述,后人完全可以再造毕昇当年发明的活字,清朝就有苏州李瑶、安徽泾县翟金生用毕昇遗法制泥活字证明可行。
根据以上两段材料,你如何看待中韩关于“活字印刷术起源国”之争?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1.雕版印刷术(1)发展历程:我国在隋唐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辽、宋、西夏、金时期,这一技术进一步发展。
(2)存在弊端:刻版费工费时,刻好的版只能印制一种书籍。
2.活字印刷术(1)发明者:北宋时的匠人毕昇。
(2)流程:胶泥刻字→烧汁字模→排字固版→印刷拆板。
拆板后的完好泥字可再次进行排字固版。
三、指南针、火药的应用1.指南针(1)发展过程①司南:汉代时人们利用天然磁铁制成指南工具,称为“司南”。
②罗盘:北宋时期,人们把带有磁性的钢针安置在刻有度数的盘中,就制成了罗盘。
初中历史7下教案
初中历史7下教案
学科:历史
年级:初中七年级下
教材:《历史七年级下册》
课时:1
课题:秦始皇统一六国
教学目标:
1. 了解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背景及其重要意义。
2. 掌握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和手段。
3. 能够分析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影响。
教学重点:
1.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和手段。
2.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1. 分析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影响。
教学准备:
1. 教材《历史七年级下册》。
2. 多媒体课件。
3. 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秦始皇的形象和统一六国的地图,引导学生了解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背景。
二、讲授(15分钟)
1. 介绍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和手段,包括战争、外交和文化统一等方面。
2. 分析秦始皇统一六国的重要意义,如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统一、推动了国家的中央集权化等。
三、讨论(15分钟)
就秦始皇统一六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展开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四、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内容,强调秦始皇统一六国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结合教材和课堂讲解,写一篇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影响的文章。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对秦始皇统一六国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能够认识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意义。
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其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道客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道客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和特点;2.掌握古代农业和手工业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3.激发学生对传统农业和手工业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古代农业的发展与特点;2.古代手工业的发展与特点;3.农业和手工业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1.了解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和特点;2.掌握农业和手工业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准备:1. PPT课件;2.教材《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3.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农业和手工业的兴趣,让学生猜测这些图片的相关内容。
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Step 2:学习古代农业的发展与特点(15分钟)1.让学生阅读教材的相关内容,了解古代中国的农业发展与特点。
2.结合教材的内容,通过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古代农业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比如农业大幅度增产带来的社会变化等。
Step 3:学习古代手工业的发展与特点(20分钟)1.让学生阅读教材的相关内容,了解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发展与特点。
2.结合教材的内容,通过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比如手工业的繁荣带来的经济发展等。
Step 4:农业和手工业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25分钟)1.展示一段视频材料或者相关的图片,让学生观看并思考农业和手工业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3.结合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和小结,强调农业和手工业对中国社会的重要影响。
Step 5:展示与讨论(15分钟)1.通过展示一些古代农具和手工艺品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保护和传承的思考。
2.分小组进行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3.通过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和传承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重要性。
Step 6: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总结课堂要点。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11课 元朝的统治(1)
第11课元朝的统治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学习目标】1.了解元朝的疆域概况和行省制度的实施;掌握元朝管理西藏的机构。
2.理解中华文明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教学重点:行省制度;元朝对西藏的管辖教学难点:认识元朝对巩固多民族国家的重大作用【学习过程】●知识梳理(将学习内容在书中画线和标记)一、元朝的疆域1.元朝疆域北逾_________,西极_________,东尽_________,南越_________。
2.今天的新疆、_________、云南、东北,台湾及_________________,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
二、行省制度1.中央:①由________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②设________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③设________负责监察事务。
2.地方:行省制度①_______、_______和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中书省;②其它地区除了吐蕃、畏兀儿地区外设置了10个_______。
③在行省之下设置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1.元朝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
东南地区设置了____________,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__________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2.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由________直接统辖;还在当地设置地方机构,征收_______,屯驻______,实行完整而有效的管理。
从此,________正式成为中央直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1●合作探究(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携手解决下面问题吧!)阅读材料: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请回答:(1)材料中的“封建变为郡县”是什么意思?(2)“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反映出“元”实行的是什么制度?(3)“元”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4)材料中的哪一句说明了“元”实行这一制度的背景因素?●知识建构:2。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案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案8.金与南宋的对峙教学目标:1. 金国的建立,以及灭亡北宋的史实。
南宋的建立,岳飞抗金,宋金议和及对峙局面的形成。
2. 通过学习和思考各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和战关系,正确认宋金议和对民族间和平与发展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辩证的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对民族战争性质的分析,培养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
教学重点:女真建立金和岳飞抗金。
教学难点:如何评价岳飞。
导入新课:学法: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阅读法。
教法:讨论法、材料分析法、讲解法。
教学过程:讲授新课:一、女真族1、概况:材料一(女真人)俗勇悍,喜战斗,耐饥渴辛劳,善骑,上下崖壁如飞。
——《大金国志》材料二女真族勇敢勤劳,擅长狩猎。
打猎时,他们用桦树皮做的号角,吹出呦呦的声音,把鹿引出来。
师:从两则材料看出女真族的生活方式:女真人勇敢善战,过着游牧渔猎的生活。
2.崛起及建立政权崛起:11世纪末,女真各部完成统一12世纪初期,打败辽军。
建立政权:1115年,完颜阿骨打,会宁思考:金作为一个后起的少数民族政权,发展壮大的原因是什么?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发?原因:金太祖模仿汉制,改革军政体制,发展生产,势力壮大。
启示:这也说明善于学习,善于改革才能使国家永葆青春活力,再次从历史的角度印证了我国今天实行改革开放的英明决策是正确的。
二、金灭辽及北宋1、背景:正当女真崛起之时,辽和北宋的统治却是危机重重,统治腐败无能,人民起义不断。
2.过程(1)1125年,金灭辽 1127年(靖康二年)1119年,金与北宋订立盟约共同攻辽,宋徽宗与金订立盟约,规定:宋金夹击辽,灭辽后,燕云地区归宋;宋给辽的岁币转送金国……。
(2)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
金军攻破东京(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三千余人,押解北上,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
北宋灭亡。
3.北宋灭亡的原因材料一女真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居住在黑龙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过着游牧渔猎的生活......11世纪末,完颜部的首领阿骨打进一步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统一,进行改革,女真势力迅速壮大。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全册)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凿及历史作用。
2、过程和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的综合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激发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
二、教材分析本课简要介绍了隋朝的建立,社会经济的发展,大运河的开凿。
教学重点:大运河的开通和作用。
教学难点:隋初经济的繁荣。
三、课前准备师:搜集本课的资料,相关的图片。
生:在图书馆搜集有关大运河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一、导言引入师:讲述“隋炀帝赏琼花”的故事,那么隋炀帝专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的说法否对。
隋朝是怎样建立的?大运河是如何开凿的?(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二、互动授课让学生阅读第一框的内容师:隋朝是哪年建立的?隋帝又是如何统一全国的?有什么意义?引导学习概括出“结束了西晋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的局面,开创‘大一统’的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过渡:封建王朝从汉朝以来,都注重以农立国“夫农天下之本也”经济繁荣的基础在于农业,那么,隋朝经济发展如何呢?隋朝经济繁荣出现的原因?总结: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2:“隋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发展生产”。
师:从哪些方面可见经经济繁荣?总结1:人口激增 2:粮仓丰实引导学生阅读第二框内容“大运河的开通” 投影:大运河的图片,放轻音乐生:结合地理简介大运河隋朝大运河在605年开始,到610年全线开通,以洛阳为中心,他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经过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北京六省市。
全长四五千里,是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大运河开通后“高旅往返,船乘不绝”大运河的作用有哪些?总结:“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全国统治。
”“隋炀帝专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的说法对不对?为什么?”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在小组交流。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全册历史教案(优秀)
人教部编版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全册)目录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第3课盛唐气象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第11课元朝的统治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4课明朝的统治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第17课明朝的灭亡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第22课活动课:中国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1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隋朝的建立与统一;掌握大运河的开通及意义;掌握科举制的创立过程和影响;从隋朝灭亡的原因中得到启示。
过程与方法讲述课文知识,让学生了解隋朝建立的基本概况;仔细地讲解大运河的基础知识,要求学生会识图看图;探讨隋朝的灭亡,培养学生从历史教训中得出正确的历史启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和科举制的兴起的积极历史作用,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
通过这种人文精神的感染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复兴中华的情愫。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的兴起及影响。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探讨从隋朝灭亡中得到的正确启示。
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隋炀帝下江南》)还有宽敞的大殿。
但到扬州后,他并没有看到琼花。
大的工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隋朝的历史。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1.(多媒体出示问题:隋朝建立的基本情况)教师讲述:隋朝建立和重新统一?(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
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工作计划引言本文档旨在制定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的教学工作计划,旨在提供一个清晰而有序的教学指南,以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和高质量。
教学目标1. 掌握下册课程的核心知识点和概念。
2. 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理解。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4. 增强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及安排第一单元:文明的起点1. 课程内容:古代文明的定义和特点。
2. 教学重点:理解古代文明的形成过程。
3.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观看相关视频资料。
4. 教学时间:2周。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化1. 课程内容:中国古代的发明和科技成就。
2.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古代科技对世界的影响。
3. 教学方法:讲授、实验、小组探究。
4. 教学时间:3周。
第三单元:中世纪的欧洲1. 课程内容:中世纪欧洲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
2. 教学重点:理解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制度。
3. 教学方法:讲授、角色扮演、小组研究。
4. 教学时间:2周。
第四单元:中世纪东亚1. 课程内容:中世纪东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
2. 教学重点:了解东亚的封建体制和科技成就。
3.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互动游戏。
4. 教学时间:3周。
第五单元:非洲和美洲文明1. 课程内容:非洲和美洲的古代文明及其特点。
2. 教学重点:探索非洲和美洲文明的独特之处。
3. 教学方法:讲授、视觉呈现、小组研究。
4. 教学时间:2周。
第六单元:国家的诞生1. 课程内容:近代国家的形成和特点。
2. 教学重点:了解近代国家建设的历程。
3. 教学方法:讲授、角色扮演、小组讨论。
4. 教学时间:3周。
教学评估与反馈1. 采用形成性评价方法,包括课堂表现、小组合作、书面作业等。
2. 及时反馈学生的研究成果,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
3. 定期进行综合性评价,如小测验或期末考试,以检验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结束语本教学计划旨在引导学生系统学习历史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案第一部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了解明朝灭亡的原因;(2)掌握话说明朝皇帝朱厚照的性格和国家政治的失误;(3)了解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祯的生平和死亡的原因;(4)掌握清朝建立的过程以及清政府打击农民起义的政策;(5)了解明朝的艺术、科技、文化等方面的成就。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讲授、图表模拟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明朝灭亡的原因;(2)通过案例研究等方式,让学生深刻认识明朝皇帝朱厚照的性格和国家政治的失误;(3)通过视频资料、图片阅读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祯的生平和死亡的原因;(4)通过小组探究等方式,让学生掌握清朝建立的过程以及清政府打击农民起义的政策;(5)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明朝的艺术、科技、文化等方面的成就。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了解历史,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和历史演变的规律;(2)从历史教训中体会兴衰盛衰的变化和发展,树立珍惜和发扬优良传统的价值观;(3)爱国主义,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服务人民。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明朝的灭亡原因,朱厚照及其政治失误,崇祯及其死因,清朝建立的过程,清政府打击农民起义的政策。
教学难点:理解皇帝权力的局限性和清朝对农民起义打击的复杂性。
三、教学过程1. 预习导入(5分钟)教师首先回顾在上一节课学到的知识,让学生有所铺垫,为今天的课程做好心理准备。
然后,让学生预习本节课内容,简述预习感受。
2. 基础知识讲授(20分钟)通过讲解PPT,讲师详细讲解了明朝灭亡的原因和明朝的一些成就。
教师详细讲解以下几个问题:(1)瓦解的军队和管理混乱的政府是导致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2)嘉靖年间土地兼并和边塞叛乱的增多等因素,为明末灾害的频发埋下了魔难的种子。
(3)明朝的文化、艺术和科技成就方面,有印刷术、海上远航、丝绸之路等方面的较为显著的成就。
(4)有关“万历”,“一条龙”, “戚家军”,明清之际的社会环境。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案-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4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遣唐使和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行取经等史实。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让学生介绍玄奘、鉴真等不畏艰险,出国远行,学习交流的事迹,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及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识读《日本唐招提寺内的鉴真塑像》《玄奘西行与回国路线图》等图片,获取有效历史信息,感知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能力。
通过对唐朝我国同亚洲各国,特别是日本和天竺等国的友好往来情况的学习,启发学生思考唐朝时期出现频繁交往高潮的主要原因,和这种友好交往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学习鉴真为实现目标不懈努力、矢志不渝而六次东渡日本远播中华文化的品质,学习玄奘西行和译经追求真知的精神,激发学生积极上进、自强不息。
2)感受开放交流、包容吸收外来文化对于世界各国文明发展的重要作用。
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今天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3)认识唐代的强盛及其在国际上的地位,从而增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认同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本课重点: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本课难点:遣唐使的影响、玄奘西行、历史史实与文学作品之间的区别三、教法多媒体课件、小组讨论、讲练结合、读书指导法,。
四、授课过程1、师今日赠言:我们4班是一个朝气蓬勃的班级,在我眼中你们是自信的、阳光的,喜欢思考的、善于交流的、老师很高兴能参与到你们的成长中来,一起交流、一起探讨,今日我给大家的赠言是:成功沒有捷径,历史上有成就的人,总是敢于行动,虽然也会经常失败。
但是不要让对失败的恐惧,绊住你尝试新事物的脚步。
2.导入新课:在中国曾经有那么一个时代让世界为之仰望:那就是大唐盛世!它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中最为辉煌的篇章,它以自己绚丽的光彩照耀了整个世界。
谁能给大家谈一谈你眼中的大唐盛世呢?生:可以用图画、描述、书写等各种方式来谈(学生各尽特长,展示特色)师:这就是我们眼中盛唐时期的中国,国富兵强,繁华开放,将古老而灿烂的中华文明传播四方,世界各国的使者纷至沓而来。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全册优质教学设计教案
根据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编写教案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2018年春季全新修订版全册优质教学设计(教案)尽力满足教师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最新全信息教学资源,打造最佳教学模式编辑:周国年,校对:邹垚娟目录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1)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4)第3课盛唐气象 (7)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10)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12)第6课北宋的政治 (14)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17)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 (19)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21)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24)第11课元朝的统治 (26)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28)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31)第14课明朝的统治 (33)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35)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37)第17课明朝的灭亡 (40)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43)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46)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48)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51)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教学目标1、掌握隋朝的建立与统一;掌握大运河的开通及意义;掌握科举制的创立过程和影响;从隋朝灭亡的原因中得到启示。
2、讲述课文知识,让学生了解隋朝建立的基本概况;仔细地讲解大运河的基础知识,要求学生会识图看图;探讨隋朝的灭亡,培养学生从历史教训中得出正确的历史启示的能力。
3、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和科举制的兴起的积极历史作用,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
通过这种人文精神的感染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复兴中华的情愫。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的兴起及影响。
2、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探讨从隋朝灭亡中得到的正确启示。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与讨论法相结合。
四、教学准备、PPT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隋炀帝下江南》)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本上导入框中的这个故事:相传,隋朝时扬州出现了一种绮丽的花,名叫琼花。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案: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学习目标1.知道唐朝建立的时间、都城、建立者。
2.了解唐太宗李世民、武则天、唐玄宗的基本史实,掌握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治国方法,了解他们对唐朝的贡献。
3.知道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4.正确评价唐太宗作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所发挥的作用,使学生从学习中感受到唐太宗这一历史人物的人格品质。
5.了解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认同武则天的政绩,以及她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6.了解“贞观之治”及武则天、唐玄宗统治时期政治的稳定,离不开忠臣良将的辅佐和广大人民的勤劳,当然也离不开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个人政治才干。
●重点难点重点:“贞观之治”、“女皇帝武则天”、“开元盛世”。
难点:对唐太宗的评价。
教学过程[创设情景激情导入]同学们,我们一起回忆隋朝的繁盛,“那么为什么如此繁盛的隋朝很快就灭亡了”。
理解掌握隋炀帝的残暴行为,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导致农民起义爆发。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隋朝灭亡。
隋朝太守李渊在太原起兵,618年攻占长安,建立唐朝。
[学案引导自主学习]1.自读课本。
2.结合学生用书“自主学习案”,在书中找到答案,并在书中画上记号。
[聚焦主题合作探究]一、唐朝的建立1.隋朝灭亡(1)展示隋炀帝陵:这是谁的陵?可以提供隋文帝、隋炀帝、唐高祖、唐太宗四个历史人物的画像,请学生猜想。
(建议教师和学生一起玩游戏,方法是教师介绍与该图有关的信息:这座墓在南方地区,它位于古城扬州,它的主人死于非命,墓主人生前很有作为但也很残暴,他下令修建了著名的大运河……)。
学生判断回答:隋炀帝的陵。
(2)隋炀帝为什么会死于非命呢?学生回顾旧知理解回答:隋炀帝暴政,引发农民起义,在起义的打击下,隋朝统治瓦解,隋炀帝也在江都被部下杀死。
(3)隋朝曾繁盛一时,但迅速灭亡,思考一下隋朝的统治类似于以前哪一个朝代?学生讨论回答:类似于秦朝,因为隋朝和秦朝都是短命王朝,都由于二世暴政统治激化了阶级矛盾而被农民起义所推翻。
七年级历史下全册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七年级历史下册的内容,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具,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历史、崇尚和平、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中世纪的世界2.第二单元:文艺复兴与大航海时代3.第三单元:近代世界的起源4.第四单元:近代中国的启蒙运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全面掌握七年级历史下册的知识点,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发展过程。
难点: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综合分析能力,提高历史思维的发展水平。
四、教学方法与学时安排: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
学时安排:根据每个单元的内容安排合理的学习时间,保证教学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五、教学过程设计:1.第一单元:中世纪的世界课程目标:了解中世纪的世界及其特点。
教学内容:罗马帝国的灭亡、封建制度的兴起。
教学步骤:1.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呈现中世纪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罗马帝国的灭亡和封建制度的兴起的原因和影响,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3.布置任务: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研究,了解中世纪的社会组织和生活方式,形成报告形式进行展示。
4.提供相关阅读材料,让学生进行课后阅读,扩展自己的历史知识。
2.第二单元:文艺复兴与大航海时代课程目标:了解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的背景和影响。
教学内容:文艺复兴的起源、大航海时代的探索。
教学步骤:1.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引导学生了解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的背景。
2.讲解文艺复兴的起源和影响,以及大航海时代的探索和发现,与学生进行讨论。
3.播放相关纪录片,让学生观看,并进行观后感的写作。
4.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进行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的研究和展示。
3.第三单元:近代世界的起源课程目标:了解近代世界的起源和发展。
教学内容: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的影响。
教学步骤:1.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呈现近代世界的起源和发展,引发学生的思考。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与要求通过本册历史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生了解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文化现象,掌握基本的历史概念和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批判性思维。
同时,要求学生能够初步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影响和启示,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内容概览本册历史教材涵盖了从古代到近代的多个历史时期,包括古代文明、封建社会的演变、近代社会的转型等内容。
通过系统的历史学习,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和主要特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包括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和思想文化的介绍与分析,以及历史时期的整体特征和演变规律。
教学难点则在于历史事件的多因性和复杂性,需要引导学生运用多角度、多层次的思维方法进行分析和理解。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和网络资源,展示历史图片、视频等直观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和情景。
五、教学进度安排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进度。
确保每个历史时期和事件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讲解和讨论,同时也要留出适当的复习和测试时间。
六、评价体系与标准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讨论和参与度等。
评价标准以课程目标为依据,注重学生的历史素养、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同时,定期进行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七、教学资源与支持充分利用教材、教参、网络等多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
同时,争取学校图书馆、博物馆等外部资源的支持,为学生提供实地考察和学习的机会。
八、教学反思与调整在每个单元的教学结束后,进行教学反思和总结。
分析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有效性,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反馈。
根据反思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改进教学内容和形式,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支持和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最新编辑新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全册教案学科:;任课班级:;任课教师:;2018年月日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凿及历史作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的综合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激发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
二、教材分析本课简要介绍了隋朝的建立,社会经济的发展,大运河的开凿。
重点叙述了大运河的开通和作用,这是本课的重点。
隋初经济的繁荣难以理解,这是本课的难点。
三、课前准备师:搜集本课的资料,相关的图片。
生:在图书馆搜集有关大运河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一、导言引入师:讲述“隋炀帝赏琼花”的故事,那么隋炀帝专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的说法否对。
隋朝是怎样建立的?大运河是如何开凿的?(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二、互动授课让学生阅读第一框的内容师:隋朝是哪年建立的?隋帝又是如何统一全国的?有什么意义?生: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589年,灭掉陈,统一全国。
引导学习概括出“结束了西晋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的局面,开创‘大一统’的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过渡:封建王朝从汉朝以来,都注重以农立国“夫农天下之本也”经济繁荣的基础在于农业,那么,隋朝经济发展如何呢?师:隋朝经济繁荣出现的原因?生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2:“隋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发展生产”。
师:从哪些方面可见经经济繁荣?生1:人口激增 2:粮仓丰实引导学生阅读第二框内容“大运河的开通” 投影:大运河的图片,放轻音乐生:结合地理简介大运河隋朝大运河在605年开始,到610年全线开通,以洛阳为中心,他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经过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北京六省市。
全长四五千里,是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大运河开通后“高旅往返,船乘不绝”。
师:大运河的作用有哪些?生:“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全国统治。
” 师:“隋炀帝专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的说法对不对?为什么?”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在小组交流。
生:不对。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既有贪恋江都的美景的动机,搜括江南财富的目的,也有兵力强大,帝王的霸气。
师:隋炀帝对为什么能够开纵贯南北的大运河?生: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师:隋朝开通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生:学生分小组讨论:全面分析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功过。
出示唐朝诗人皮日休的诗: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开凿大运河征发几百万人,给广大劳动人民带来沉重的苦难。
”“开通大运河,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天下转漕,仰此一渠’,推动了南北经济交流,促进了运河两岸城市的发展,巩固了隋朝的统治”学生比较今天的运河和隋朝大运河有什么区别?补充:当今运河相当于三条铁路运输量,每日通过船只三百余艘。
课外延伸:比较隋文帝和隋炀帝的功过。
板书设计:隋朝:繁盛:统一;经济繁荣、大运河开通一时:二世灭亡,共38年第2课贞观之治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
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评价唐太宗和武则天的统治,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多媒体播放影视片断及文献资料,学生查找唐太宗、武则天相关资料,采用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唐太宗、武则天的开明思想及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
二、教材简析本课的主题是唐朝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本课重点是“贞观之治”、“女皇武则天”本课难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作出恰当的评价。
三、课前准备学生查找与唐太宗、武则天统治相关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生漫谈“你所熟悉的武则天是一位怎样的皇帝?”(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Ⅰ、女皇武则天1、在课前谈话基础上展示武则天画像,简介武则天经历,强调唐朝的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教师出示探究问题:郭沫若评价武则天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为什么如此评价?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概括出武则天的统治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二是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
教师简评并衔接新知识:武则天的统治,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她确实是个治国之才,不失为一位有作为的皇帝、女政治家。
“贞观之治”的局面出现在谁统治时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治世局面呢?Ⅱ、贞观之治1、唐朝的建立和李世民即位引导学生回忆隋朝的繁盛,思考“为什么如此繁盛的隋朝会二世而亡呢?”学生自读课文,理解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导致隋末农民大起义。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同年,在太原起兵反隋的李渊攻占长安,建立唐朝。
学生自读楷体字辅助文,了解在唐朝的建立和统一战争中李世民功勋显赫,教师补充“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即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
2、贞观之治(1)展示唐太宗画像,简介唐太宗其人,讲清“贞观之治”这一概念。
(2)出示探究问题:你认为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有哪些?学生先阅读课文,分小组合作,讨论学习,再推选发言人全班交流。
教师在学生探究学习的基础上,因势归纳出四个方面:A、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思想多媒体展示文献资料: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学生讨论这段话的含义,教师小结:唐太宗亲历隋末的社会大动荡,亲睹隋朝的覆亡,他以史为鉴,居安思危,深刻认识到君民关系有如舟水,贞观年间的许多治国政策和措施就是依据这一开明思想而制定的。
B、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政策学生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归纳唐太宗的治国政策,经济上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戒奢从简;政治上合并州县减轻人民负担。
教师简述:这些开明的治国政策,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
C、唐太宗善于任贤纳谏学生解释“房谋杜断”。
有关最著名的谏臣魏征,由学生表演一段课本剧,加深印象,增强趣味性。
教师简述:这些贤才谏臣为唐朝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保证唐朝政治稳定和各种政策的施行,对治世局面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D、治世局面的形成学生观察敦煌壁画“唐朝雨中耕作图”,感受经济繁荣景象,认识到治世局面的形成离不开人民的辛勤劳作。
展示两段资料:“(贞观初期)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贞观政要·纳谏》“(经过唐太宗一段统治后)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线,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
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资治通鉴》学生讨论两段资料的含义,对比说明唐太宗治国政策所起到的作用,及治世局面的形成。
(3)学生归纳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除了开明的政策外,还有哪些原因?Ⅲ、试评价唐太宗、武则天的统治。
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强调评价历史人物,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看他对历史发展尤其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唐太宗、武则天的开明思想及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三)练习与探究设计表格,列出并比较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绩。
(四)巩固与小结1、复习巩固本课重要知识点。
2、学生谈学完本课,知道了什么?懂得了什么?第3课开元盛世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学生了解唐朝开元时期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和农业手工业成就。
②利用“曲辕犁”图片,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互动授课法:师生互动,教材互动(史料、学生表演、图片、课文穿插进行)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认识到唐玄宗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经济生产水平超过了以往任何朝代,居当时世界先进地位,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材分析本课以“开元盛世”从两个方面进行叙述:首先介绍唐玄宗前期的改革措施,使唐朝出现“开元盛世”景象。
其次,介绍农业、手工业、商业取得的成就。
三、教学准备搜集本课的资料、有关图片、历史资料。
四、教学过程㈠导入师: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了什么盛世景象?他治世的方法给你印象最深?生:“贞观之治”,“任用贤才,重视纳谏。
”师:哪位同学能背诵杜甫的《忆昔》,从诗中可以看出唐朝什么景象?生:反映唐朝开元时期繁荣情景,“天下太平,远行安全,府库充盈。
”师:这种盛世局面是怎样取得的?当时社会是何等景象?㈡授新课:“开元之治”生:学生表演“唐玄宗走马任姚崇”的历史故事。
师: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唐玄宗什么措施?除这以外,他还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引导学生阅读第一框的内容,分小组讨论。
生:“任用有才能的人。
”任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精神的人。
“重视地方吏治。
”亲自考核县令政绩。
“注重节俭。
”烧毁宫内珠玉锦绣。
师:唐玄宗前期和唐太宗相比,有哪些相同点?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派中心发言人发言。
生:他们都善于用人,重视地方吏治,重视发展农业生产,注重“戒奢从简”,统治期间出现盛世景象。
师:唐太宗的励精图治为唐朝后来的繁盛奠定了基石,唐玄宗前期,拨乱反正,除弊政,用贤良创造了唐朝。
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概括出唐代农业发展的具体表现。
生:“兴修水利”,“提高农耕技术”,“种植经济作物”,蔬菜、茶叶“农具的改进”。
师:投放“汉代牛耕图”和“唐代曲辕犁图”,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
生:比较不同的结构:“直辕犁”、“曲辕犁”,分析其特点:曲辕犁省力,提高劳动效率。
师:投示“筒车”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分析。
生:学生仔细观察“筒车”的结构。
点拨:它是一种利用水力转动的灌溉工具,用竹或木制成一个大型立轮,由一个横轴架起,可以自由转动,轮的周围斜装上许多竹筒,把转轮安置在溪流上,受水流冲击,自行旋转不已。
现在,仍有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还在使用这种灌溉工具。
师:大家多数生活在农村,现在使用的灌溉工具比唐代的筒车有了什么改进?生:“水车”、“抽水机”。
师:农业生产的发展,推动了手工业的兴盛,带动了商业的繁荣。
生:学生表演“阿拉伯商人的惊奇”的历史故事。
师:阿拉伯商人见到丝绸衣服为何惊奇?从中说明了什么?生:“既透明又很薄”,说明唐朝丝织技术非常高超。
师:唐朝的制瓷业又有怎样的发展?生:“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唐三彩”造型美观,釉色绚丽。
师:农业、手工业产品增多,促进商业的繁荣,商业带动了城市的发展,那么国际大都市长安又是怎样布局的呢?播放“长安城平面图”的图片。
简介长安城(放轻音乐)。
师:唐都长安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人口超过百万,是各民族交流的中心,也是亚洲各国重要的商业都市。
㈢小结:师:引导学生归纳,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经济发展的情况,出现什么景象?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人口增加”,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开元盛世”。